民盟在抗战中的活动和贡献
- 格式:ppt
- 大小:17.00 MB
- 文档页数:45
浅论中国民主革命同盟,黄丹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摘要】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是抗日战时期在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的直接关怀下,在重庆秘密成立的一个特殊的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由于该组织长期处于秘密状态,以及工作性质的隐秘性,关于其组织与活动的资料记载甚少且零散,现有的研究著作也屈指可数,且几乎都是依附于对中共南方局的研究中,简要介绍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的成立和发展,没有单独、全面地阐述。
对于其作为隐蔽战线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和所作贡献,并没有做详细介绍和深入分析,忽略了隐蔽战线对于量-售量。
宝_置暮亨t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革命胜利的重大地位和意义。
本文拟从现有掌握资料,大致梳理出“小民革”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几项重要活动,并分析其对时局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隐蔽战线;中共南方局l、秘密的党外组织一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成立的密切关系,而这些国民党上层要员,都在不同程度上与蒋介石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关系再次陷入紧张局势,蒋存在矛盾。
”H1这也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的秘密性。
介石掀起抗日战争期间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政治、军事上向共王昆仑1922年参加国民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任国产党展开进攻和破坏,企图以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秘书长,后因不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民党以企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开的各项活动,严重威胁参加反蒋民主运动。
1933年秘密参加共产党。
时任国民政府立着联合抗战的时局。
法委员、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是出名的“太子派”人物,与与此同时,国民党加紧了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在“隐立法院院长孙科关系“密切”,对孙科做工作,颇有便利条件。
作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间”的白区工作指导下,南为地方实力派代表人物白崇禧(国民党军队副总参谋长)的高级方局一方面开始有计划地撤出大批党内外人士,另一方面周恩秘书的刘仲容,利用当时“军训部参议”的身份,公开和秘密地同来提出要在重庆建立一个党的外围组织,与党配合工作。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作用: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
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
无论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它们的意见,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同它们进行协商,以便采取一致行动。
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同时,又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
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
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3)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国共产党携手合作”。
1949年1月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关于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的抗日战争关于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的抗日战争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为你准备了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相信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们,特整理了本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
其时,抗日战争坚苦卓绝,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刚刚爆发,内战与和平、团结与分裂、独裁与民主之斗争愈演愈烈,国共两党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争取和平与民主,调停国内尖锐的政治矛盾,以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等知识精英多方奔走,自觉组织起来,在周恩来同志的积极支持与鼓励下创建了由三党三派联合组成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去掉政团二字,改称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该派有其较完备的组织和较明确的纲领。
其纲领的要点是:贯彻抗日主张,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反对中途妥协;实践民主精神,结束党治;加强国内团结,等等。
作为除国共之外的第三方政治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民盟对推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促进中国民主的发展、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特有的作用。
一、反对妥协投降,贯彻抗日主张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一伙投降势力鼓吹亡国论并谋划投敌卖国,针对汪精卫集团的妥协投降活动,早期民盟领导人曾发表文章予以严厉批判。
1938年10月,汪精卫在重庆公开发表凡两国战争终须和平,以我国积弱,非和平即亡国的失败言论。
对此,后为民盟领导人的黄炎培、张澜等人于1939年1月发表了《讨汪通电》指出: 对汪兆铭艳电曲解敌相近卫声明,主张接受,绝对反对。
惟愿吾全国同胞,认清利害,坚定意志。
增加抗战力量,争取最后胜利。
[1]1941年民盟正式成立时,即发表了《成立宣言》和《对时局主张纲领》,声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为国内在政治上一向抱民主思想各党派一初步结合,今后将为促进民主团结抗战而尽力;提出了贯彻抗日主张,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反对中途妥协等十条主张。
1944年,由于******执意执行消极抗日、积极****的短视政策,中国抗日战争惨遭豫湘桂大溃败,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
中国民主同盟简史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民主同盟的成立背景三、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历程1.初期发展2.抗日战争时期3.解放战争时期4.新中国成立后四、中国民主同盟的贡献与影响五、结语正文:一、引言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党派之一。
自成立以来,民盟始终积极参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推动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各个时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二、中国民主同盟的成立背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 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民众对于民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黄炎培、沈钧儒等,联合起来成立了民主同盟,旨在推动国家的民主改革。
三、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历程1.初期发展民主同盟成立后,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民主思想,推动国家的民主改革。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同盟迅速发展壮大,成员人数迅速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同盟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同时,民盟还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组织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同盟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主张和平建国。
同时,民盟还积极参与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4.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同盟成为新中国的参政党,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建设。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民盟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中国民主同盟的贡献与影响中国民主同盟自成立以来,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民盟都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为推动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五、结语总之,中国民主同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党派,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民主党派史(新民主主义时期)绪论1、什么是民主党派从广义来说,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体,也有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和一些进步分子参加的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党派。
他们都是坚持抗日,争取民主的革命爱国党派,是与中共长期合作,共同前进的亲密朋友。
从狭义来说,民主党派专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除执政的中共之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
2、现存的八大民主党派(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1月(2)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3月(3)中国民主建国会1945年12月(4)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5)中国农工民主党1928年3月(6)中国致公党1931年10月(7)九三学社1946年5月(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947年11月3、如何评价概括民主党派的历史首先,民主党派的历史,就是民主党派积极参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中共亲密合作,共同战斗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其次,民主党派的历史,就是民主党派经过曲折的斗争道路,在中共的团结推动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逐步抛弃了旧民主主义的影响走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光辉道路的历史。
最后,民主党派的历史,就是民主党派的进步力量,团结广大中间势力,不断孤立、分化和淘汰右翼势力,坚定地站在人民革命战线一边的历史4、民主党派的历史条件(1)、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民主党派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和政治力量的基础。
(2)其次,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分裂形成了国共两党武装对立的新形势,这是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3)国民党统治区的大中城市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民主力量的广大中间阶级的群众是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社会的阶级基础。
(4)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和反蒋抗日斗争的发展是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和必要条件。
(5)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对民主党派的指导帮助,是民主党派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民主党派政治参与和贡献作者:童庆平来源:《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摘要: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举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这是中国人民表示爱国决心、展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
各民主党派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了这场爱国运动。
他们积极抗议美国的侵略行径,从道义上声援抗美援朝战争;积极捐献飞机大炮,从物质上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积极投身于增产节约运动,强固战争的经济基础;积极参与慰问前线活动,从精神上鼓舞前方将士;积极投身于参军参战活动,从人力上支援战争。
民主党派及其群体的政治参与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关键词:抗美援朝运动;民主党派;政治参与中图分类法:K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10)04-0052-04从广义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个人、政党或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从事政治活动,以达到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
”[1]591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利益立即出兵干涉,并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而肆意扩大战争,严重威胁我国家安全。
面对美军的大举进犯,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我中央政府经过反复权衡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
美国刚刚干涉朝鲜内战时,社会各界就掀起了各种抗议运动;志愿军正式出征以后,抗美援朝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
各民主党派及其群体积极参与了这场运动,他们的政治参与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战争。
一、积极抗议美国侵略朝鲜行径,从道义上声援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命令美国远东海空军参战,接着又令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我解放台湾。
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摘要: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举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这是中国人民表示爱国决心、展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
各民主党派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了这场爱国运动。
民盟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一、引言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
近年来,民盟在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参政党作用、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民盟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深入学习了民盟的历史、优良传统和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深刻感受到了民盟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参加民盟组织的各种活动,我进一步增强了对民盟的认识和理解,也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二、对民盟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参加民盟主题教育活动,我对民盟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民盟成立于1942年,由一批追求民主、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组成。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盟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民盟参加了人民政权的建设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为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我还了解了民盟的优良传统和新时代的使命。
民盟始终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为职能,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在新时代,民盟秉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对民盟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在民盟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积极参与、认真体验,从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特别是在参加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参政议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民盟成员的责任和使命。
例如,在参加“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讨论中,我深入了解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设施等建议。
这些建议得到了其他成员的认可和支持,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民盟作为参政党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四、对民盟发展的思考和建议通过参加民盟主题教育活动和观察民盟的发展现状,我对民盟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1、坚持思想建设引领组织发展。
对中国民主同盟的认识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的一个政治组织,成立于1941年11月。
下面我们来对中国民主同盟进行一些认识和介绍。
一、历史背景中国民主同盟的成立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当时,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本侵略,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
中国民主同盟的成立旨在推动国共两党加强合作,共同抗击日军,实现中国的民主和发展。
二、组织性质中国民主同盟是以爱国主义、民主主义为基础的政治组织。
它的成员来自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包括政府、军队、工会、企业、学校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组织性质。
三、宗旨和任务中国民主同盟的宗旨是:“实行爱国主义,推行民主和社会进步,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
它的主要任务包括:(1)维护中国民族独立和统一;(2)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3)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4)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
四、组织结构中国民主同盟的组织结构包括:全国委员会、地方委员会和基层组织。
全国委员会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最高领导机构,由中央委员会和全国代表大会组成;地方委员会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地方领导机构,下设省、市、县级委员会;基层组织是中国民主同盟的直接组织单位,包括各级民主联盟、民主协商会和民主促进会等。
五、对国家和人民发展的贡献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以来,在民主化和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在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包括政治家、科学家、文化人等,都曾有过突出的成就和贡献。
以上是对中国民主同盟的认识和介绍。
中国民主同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在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006年 第2期(总第122期)世纪桥Shi Ji Qiao N o.2,2006(G eneral N o.122)论抗战后期联合政府运动中的民主党派白莉莉(华中师范大学理论课部,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抗战后期,中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各民主党派出于争取民主、改良中国政治及政党关系和确立中国在战后国际关系中的有利地位的原因,赞同中共的主张,成为联合政府运动中的中间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共两党起了制约作用。
关键词:联合政府;民主党派;制约作用收稿日期:2006-01-08作者简介:白莉莉,华中师范大学理论课部讲师。
在1944年9月召开的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中国共产党首次公开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开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1]。
这一主张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由此,一场旨在废止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民主政治运动拉开了序幕。
民主党派赞同联合政府主张的原因何在?民主党派在这一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分析。
一、各民主党派赞同联合政府主张的原因各民主党派都具有较为强烈的爱国思想,它们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抗战;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要求民主。
当我党提出联合政府主张时,它们给予了热烈的响应和明确的支持。
但是,各民主党派对联合政府有着与中共不同的考虑。
它们赞同联合政府主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1、认定联合政府是民主政治的最好体现。
民主党派认为,二战后所要建立的新世界是一个民主的世界,绝不容许非民主、反民主的国家存在,这一世界潮流使得中国“今后除了自身成为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以外,就没有第二条出路了”,且“中国今后必要国家自身有了民主,而后才有参加领导世界民主的资格”[2](p 173)。
中国民主同盟简史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的一个政治团体,成立于1941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以下是中国民主同盟的简史概述:1. 成立背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12月30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由于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矛盾,为了加强抗日力量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联合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口号,民主同盟应运而生。
2. 成立初期:民主同盟成立时,吸纳了各界知名人士和社会精英,包括一些前国民党党员、知识分子、社会活动家等。
民主同盟宣称旨在推动国家的民主、和平、团结。
3. 抗战胜利后: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等各民主党派共同参与了政治协商,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4.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同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部分,继续发挥着团结、建言献策的作用。
5.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受到冲击和打压,许多成员受到迫害。
不过,在这一时期,民主同盟的一些成员仍然保持了勇气,坚持守护民主价值。
6.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民主同盟逐渐恢复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重要参与者。
民主同盟的成员在政府、政协等各级机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7. 当代发展:近年来,民主同盟继续致力于促进民主法治、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工作,成员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积极参与,维护和推动着中国的和谐发展。
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重要政治组织,其发展历程与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虽然在历史的不同阶段经历了曲折,但作为一个政治团体,它一直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云南各族军民对抗日战争的特殊贡献内容提要:云南各族军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尽管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却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阵地之一,当地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对日作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关键词:云南各族人民抗战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却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阵地之一,当地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对日作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为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中国现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龙云组建60军支援全国抗战,。
1937年8月,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参加了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赞成一致抗日主张,并表示愿意出兵20万,支援全国抗战。
龙云回到昆明后,马上组编第60军开扑前线,奋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其次。
全民抗战开始后,中国沿海交通口岸均被日军所控制,地处边疆的云南不仅成为后方重要基地,而且还是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于是修筑滇缅公路成为物质运输大通道。
寇侵占云南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大肆烧杀抢掠,激起了云南各族人民和驻滇部队官兵极大的民族义愤。
全省军民紧急动员,纷纷请缨西进,驱逐日寇,收复国土。
滇西边疆各族人民为了捍卫民族生存,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奋起抗击日寇的暴行。
云南滇西人民抗战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一、各族军民抗日斗争的特点及历史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少数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与汉族人民一起,奔赴抗日前线,英勇进行抗击侵略的斗争。
从整个抗战的过程来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抗日队伍呈现出武装力量的民族性、活动的区域性和形式的分散性等特点。
(一)抗日队伍的民族性。
尽管各少数民族抗日队伍都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反侵略斗争。
但各支队伍建立之初,往往以相对聚居的一个或几个民族为主体来组织抗日队伍,通过本民族的亲和力来团结、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日游击队伍。
民族统一与民权保护:淞沪抗战中的宪政运动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不仅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的“围剿上海”计划,更是中华民族统一与民权保护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淞沪抗战中,宪政运动的兴起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主题。
一、淞沪抗战的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北方卢沟桥附近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后向全国扩张其侵略行动。
接下来,日军侵略着重点打到了上海西北方的嘉定县,蓝村、赵巷、华亭等地先后被攻陷。
为了确保抗战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重心的转移,中央政府决定在上海设立全国性的抗日政府和军队。
1937年8月24日,中国国民政府在上海中华路34号的永利大楼内成立了中央政治委员会,在其领导下成立了华东抗日职工及民众群众运动委员会。
二、淞沪抗战中的民族统一淞沪抗战实际上是全民族的斗争,除了国共两党之外,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参加了抗战。
在此时期,社会上比较著名的组织有上海抗战临时市民政府、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同声会、民盟等。
这些组织的不同派别、阶级和利益固然不同,但都坚决支持中央政府的抗战方针,共同保卫国家尊严和民族独立。
在具体行动方面,各组织之间也进行了积极的协作。
例如,同声会积极发动工商界举行捐款募捐,为抗战军民提供物资和物质支持;民盟则在淞沪抗战期间开展了驱散敌人、救济伤员、抢救文化古迹等社会活动,对维护民族统一和提高民众的抗日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淞沪抗战中的民权保护同时,淞沪抗战中也出现了一些保护民权的宪政运动。
例如,1937年10月上海工人阶级展览会开幕,该展览会得到国共两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支持,它呼吁各阶层人民积极参加抗战,同时也宣传了宪政运动、提倡了民权保护等议题。
宪政运动是抗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着政治体制与民权问题展开,对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推进进步思想的传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宪政运动促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也呼唤着社会公正与法治精神。
民盟的前途一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民盟作为中国八大民主派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使命。
自成立以来,民盟一直致力于维护民主法制,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通过对民盟的历史背景、组织结构和活动进行梳理,以及对民盟能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探讨民盟的前途展望。
民盟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国各界人士在抗日战争期间组织起来为国家民族事业而奋斗的历史。
成立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民盟始终与中国共产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民盟的成立旨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政治咨询,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在组织结构和活动方面,民盟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庞大的会员群体,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精英人士。
同时,民盟还通过举办各类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
民盟在国内外各个层面都有积极参与和影响力,通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程。
然而,民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民盟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角色和职责,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同时,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盟需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自身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会员和社会公众。
在未来的发展中,民盟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民盟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民盟还应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和议政水平,为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对民盟的历史背景、组织结构和活动进行梳理,以及分析民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民盟的前途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民盟的重要性和作用,为民盟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风雨中走来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记民盟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合作--------阜阳市第三中学罗冬梅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参政党之一,和中国共产党有悠久的亲密的合作历史。
民盟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重心发生变化,从积极抗日转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1年1月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皖南事变”的发生,破坏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顽固派坚决斗争,反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身感联合起来争取自由民主、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并要求与共产党积极合作以反抗国民党的压迫,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1941年3月19日以部分“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公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黄炎培为主席。
同年10月10日,在香港出版的民盟机关报《光明报》发表民盟成立宣言和"十大纲领",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为号召。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把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改团体会员制为个人参加,这扩大了民盟的社会基础,加强了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作。
民盟成立初期,以开展民主宪政运动活跃于国民党统治区,同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民主党联合起来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而战。
1945年4月在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用全力去争取中国走上光明的前途,而要使中国走上光明的前途就必须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在此背景下民盟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