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24
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初稿)编制组2013年X月-168-1.前言1.1指标体系编制出台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中央编办发[2010] 108号《关于进一步落实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职责分工的意见》中的有关要求,于2012年4月26日,组织有关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工信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在京各行业协会、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参加的清洁生产标准统编工作会议,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统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对各行业协会清洁生产统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为完成这项工作,中国日用玻璃协会成立了课题项目组,成员单位包括企业、设计、高校、科研和行业管理单位的专家,研究确定了编制修订《指标体系》的工作方法和进度计划,并负责组织编制和起草《指标体系》。
1.2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1)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管理手段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了解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状况、评估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绩效、设置日用玻璃行业节能减排导向目标;以及需要制定日用玻璃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日用玻璃行业实施清洁生产进而规范和指导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在日用玻璃企业中建立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清洁生产机制。
为此国务院中编办下发了文件,明确了国务院各部委在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工作中的职责分工,要求由国家发改委统一组织各部委和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工作。
统编后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具有权威性,因此能够作为政府各相关主管部门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管理工具和评价绩效手段,满足政府主管部门对推动各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要求,并能够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清洁生产工作效率。
(2)日用玻璃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紧迫性曰用玻璃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经济贡献的同时,也消耗着资源与能源,向企业周边环境排放着污染物,为此日用玻璃行业被国家列为污染行业之一。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制度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工艺和材料的要求,以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降低资源的消耗。
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内部管理、员工培训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清洁生产的实施和持续改进。
制度标准是指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合作和监督的要求,以促进清洁生产政策的贯彻落实。
其次,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是指通过清洁生产实施所达到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程度,通常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为指标。
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清洁生产实施所达到的生产成本降低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程度,通常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和挖掘市场潜力为指标。
社会效益是指通过清洁生产实施所带来的员工健康和企业形象提升的程度,通常以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为指标。
最后,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根据这套体系,制定清洁生产政策和措施,指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实施和评价,推动清洁生产的发展和推广。
同时,这套体系也可以为国际间的清洁生产交流、合作和认证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这一体系下,各行业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清洁生产的技术、管理和制度标准,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清洁生产计划,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污染的减少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在技术标准方面,清洁生产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工艺、有效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同时,企业要进行原材料的替代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管理标准方面,清洁生产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推动员工参与、培训和监测等方面的改进。
如何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随着我国清洁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非常需要建立科学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
这一评价体系将有助于评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状况,同时,也便于指导企业(组织)正确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清洁生产技术。
考虑到清洁生产涉及面广、指标多,建议在选取评价指标时遵循如下原则:(1)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是清洁生产指标选取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它是从一个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地考察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从原材料的采掘,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再到产品销售,直至产品报废后的处置。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总和评价”。
(2)体现污染预防思想清洁生产指标的范围不需要涵盖所有的环境、社会、经济等指标,主要应反映出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量及产生的废物量,包括使用能源、水或其他资源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反映出项目的资源利用情况和节约的可能性,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3)容易量化清洁生产指标涉及面比较广,有些指标难以量化。
为了使所确定的清洁生产指标既能够反映项目的主要情况,又简便易行,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因此,应尽量选择容易量化的指标项,这样,可以给清洁生产指标的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4)数据易得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是为评价一个活动是否符合清洁生产战略而制定的,是一套非常实用的体系,所以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指标体系构架的整体性,又要考虑到体系在使用时,容易获得较全面的数据支持。
根据上述原则,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应能覆盖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各个主要环节,尤其对生产过程,既要考虑对资源的使用,又要考虑污染物的产生。
这里给出了一个按照四大类(即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建立指标的例子:(1)原材料指标原材料指标应能体现原材料的获取、加工、使用等各方面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因而可从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以及可回收利用性这五个方面建立指标。
6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是指为了实现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而建立的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
它包括了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价,提供了对于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的量化描述和评估。
以下是一个简要介绍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的文章。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和环境要求,制定适合于企业的指标标准。
一般来说,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过程指标、性能指标和绩效指标。
过程指标主要包括原材料使用量、能源消耗、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和固体废物产生量等。
原材料使用量是指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包括主要原材料和辅助原材料。
能源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各种能源的使用量,例如电力、天然气和燃料油等。
废水排放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污染物的水的排放量。
废气排放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的排放量。
固体废物产生量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的数量。
性能指标是指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指标,例如产品的效率、稳定性和寿命等。
通过提升产品的性能,可以减少产品的回收和报废,降低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
绩效指标是指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绩效,可以通过对过程指标和性能指标的评价,得出一些客观的数值指标,例如能源利用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处理率等。
在实施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评价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目标评价法、对比评价法和指标权重法。
目标评价法是根据企业设定的清洁生产目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
对比评价法是将其中一企业的清洁生产指标与同行业或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差距,找出改进的空间。
指标权重法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清洁生产指标进行赋权,然后进行评估。
通过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评价,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方面的现状,找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来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同时,这也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以及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序号文件名称1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搞)3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4铅锌采选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5生物制品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6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7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8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9电力行业(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2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一、国家发改委发布30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目录序号名称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4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6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7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8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9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7涂料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8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9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1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3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4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6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7电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8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9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0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二、环境保护部发布56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目录序号名称1石油炼制业(HJ/T125-2003)2炼焦行业(HJ/T126-2003)3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27-2003)4啤酒制造业(HJ/T183-2006)5食用植物油工业(HJ/T184-2006)6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7甘蔗制糖业(HJ/T186-2006)8电解铝业(HJ/T187-2006)9氮肥制造业 (HJ/T188-2006)10钢铁行业 (HJ/T189-2006)11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HJ/T190-2006)12汽车制造业(涂装)(HJ/T293-2006)13铁矿采选业(HJ/T294-2006)14电镀行业(HJ/T314-2006)15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T315-2006)16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6-2006)17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 (HJ/T317-2006)18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318-2006)19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HJ/T339-2007)20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T340-2007)21电解锰行业(HJ/T357-2007)22镍选矿行业(HJ/T358-2007)23化纤行业(氨纶)(HJ/T359-2007)24彩色显象(示)管生产(HJ/T360-2007)25平板玻璃行业(HJ/T361-2007)26烟草加工业(HJ/T401-2007)27白酒制造业(HJ/T402-2007)28钢铁行业(烧结)(HJ/T426-2008)29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2008 )30钢铁行业(炼钢)(HJ/T428-2008)31化纤行业(涤纶)(HJ/T429-2008)32电石行业(HJ/T430-2008)33石油炼制业(沥青)(HJ443-2008)34味精工业(HJ444-2008)35淀粉工业 (HJ445-2008)36煤炭采选业 (HJ446-2008)37铅蓄电池工业 (HJ447-2008)38制革工业(牛轻革)(HJ448-2008)39合成革工业 (HJ449-2008)40印制电路板制造业 (HJ450-2008)41葡萄酒制造业 (HJ452-2008)42水泥工业 (HJ467-2009)43造纸工业 (HJ468-200944钢铁行业(铁合金)(HJ470-2009)45氧化铝业(HJ473-2009)46纯碱行业 (HJ474-2009)47氯碱工业(烧碱) (HJ475-2009)48氯碱工业(聚氯乙烯)(HJ476-2009)49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510-2009)50粗铅冶炼业(HJ512-2009)51铅电解业(HJ513-2009)52宾馆饭店业(HJ514-2009)53铜冶炼业(HJ558-2010)54铜电解(HJ559-2010)55制革工业(羊革)(HJ560-2010)56酒精制造业(HJ581-2010)发布时间状态2013、09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1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3征求意见稿2013、14征求意见稿2014、01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1试行2014、2、26试行2014、2、26试行实施时间2005、52005、52005、52005、5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9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发布时间实施时间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8/152006/12/1 2006/8/152006/1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7/3/282007/7/1 2007/3/282007/7/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52007/10/1 2007/12/202008/3/1 2007/12/202008/3/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11/212009/2/1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2/242009/3/1 2009/3/252009/7/1 2009/3/252009/7/1 2009/4/102009/8/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11/162010/1/1 2009/11/132010/2/1 2009/11/132010/2/1 2009/11/302010/3/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6/82010/9/1发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
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加强日用玻璃行业管理,规范日用玻璃行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引导日用玻璃行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生产企业和新建、改扩建项目布局(一)新建生产企业和新建、改扩建项目选址必须符合本地区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
在下述区域内不得建设日用玻璃生产企业: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依法实行特殊保护的地区。
2.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
3.国家核准的耕地红线范围内的农田保护区。
(二)鼓励日用玻璃生产企业进入工业生产园区。
(三)严格限制新建玻璃保温瓶胆项目,重点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四)原则上控制东中部及产能较为集中且技术水平不高地区新建日用玻璃生产线项目。
建设项目重点是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以及发展轻量化玻璃瓶罐、高档玻璃器皿和特殊品种的玻璃制品。
二、生产工艺与装备企业应拥有与生产日用玻璃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执行质量保证体系规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五)燃料企业应优先使用清洁能源。
可选用优质煤制热煤气燃料,即用两段煤气发生炉气化含硫量小于0.5%、灰分含量小于10%的优质煤生产的热煤气,通过热煤气管道直接送至玻璃熔窑燃烧。
(六)原料及配合料制备系统1.硅质原料采用直接袋装进厂或粉料进厂并建有大型硅质原料均化库。
2.采用高精度电子称量系统(动态精度1/500)。
3.岗位粉尘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排放标准。
4.采用优质配合料混合设备和加水、加蒸气过程的自动检测与控制。
5.配合料制备系统应配置快速分析仪器(含在线水分测量、离线成分分析、均匀度测定等)和可追溯的记录系统。
6.玻璃器皿、玻璃仪器及高档白料玻璃瓶项目的配合料制备系统应采用无铁生产工艺技术。
太阳能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要求太阳能玻璃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为了促进太阳能玻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太阳能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要求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太阳能玻璃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标准。
我们需要了解太阳能玻璃的生产过程,明确其对环境的影响。
太阳能玻璃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制粒、成型、烧结等工艺。
在这些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能耗、排放物、废水处理等环境问题,因此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从能源利用、排放控制、资源循环等方面来全面衡量企业的生产环境。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泛。
除了生产过程中直接的环境影响外,还需要考虑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
这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多个环节。
在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到原料选择、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能耗水耗、废弃物排放、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全面评价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太阳能玻璃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引入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要求:1. 能源消耗指标在太阳能玻璃的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指标。
通过评估原料的能源消耗、制备工艺的能源消耗和成品的能源消耗等多个环节,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情况。
这些指标的设定和评价,可以让企业更加注重能源的节约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废气排放指标在太阳能玻璃的生产过程中,烧结工艺可能会产生大量废气排放。
这些排放物中可能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燃性气体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建立废气排放指标要求,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保护周围环境和人员健康。
3. 废水处理指标太阳能玻璃生产过程中,水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原料,同时也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物。
玻璃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坏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玻璃纤维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保护和改善坏境,制定《玻璃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1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I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II 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m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随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坏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北京济元紫能坏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坏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坏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釋。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玻璃纤维制造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i吉生产指标分为五类,即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控制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玻璃纤维制造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坏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坏保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本指标体系不适用玻璃纤维原料制造、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6157固走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走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8820-2011Tg'IV产品取水宗额编制i甬则HJ 57固走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硫的测走走电位电解法HJ 75固走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629固走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硫的测走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92固走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走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93固走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走走电位电解法HJ 828水质化学壽氧量的测走重镭酸盐法HJ/T 42回走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走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3 固走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荼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56 固走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走碘呈法HJ/T 399 水质化学需氧星的测走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贝9》(试行稿)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关于发布平板玻璃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告2015年第25号佚名【期刊名称】《玻璃》【年(卷),期】2015(42)11【摘要】为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正案),进一步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清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指导和推动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中华人民共和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目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整合修编了《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铅锌采选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黄磷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生物药晶制造业(血液制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现予以发伽,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页数】1页(P50-50)【关键词】《清洁生产促进法》;评价指标体系;玻璃行业;平板玻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黄磷工业;文件体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1.721【相关文献】1.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发布关于就《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J],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革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告 [J],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3.关于发布平板玻璃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告 [J],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革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告[2017年第7号] [J], ;;;5.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公告发布5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目次前言.......................................................................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规范性技术要求 (1)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3)6 标准的实施 (5)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改善环境质量,为平板玻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平板玻璃行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分三级。
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至五年修订一次。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宿迁市环境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08 月01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标准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平板玻璃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当下列标准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14 浮法玻璃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 法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3 术语和定义3.1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资源等措施,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各环节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附件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本)为进一步加强日用玻璃行业管理,规范日用玻璃行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行为,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引导日用玻璃行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生产企业和新建、改扩建项目布局(一)新建生产企业和新建、改扩建项目选址必须符合本地区城乡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
在下述区域内不得建设日用玻璃生产企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依法实行特殊保护的地区;城乡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二)原则上控制东中部及产能较为集中且技术水平不高地区新建日用玻璃生产线项目,建设项目重点是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以及发展轻量化玻璃瓶罐、高档玻璃器皿和特殊品种的玻璃制品。
鼓励日用玻璃生产企业进入工业生产园区。
严格限制新建玻璃保温瓶胆项目,重点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二、生产工艺与装备企业应拥有与生产日用玻璃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执行质量保证体系规定。
(三)燃料应优先使用清洁能源。
可选用优质煤制热煤气燃料,即用两段煤气发生炉气化含硫量小于0.5%、灰分含量小于10%的优质煤生产的热煤气,通过热煤气管道直接送至玻璃熔窑燃烧。
(四)原料及配合料制备系统硅质原料采用直接袋装进厂或粉料进厂并建有大型硅质原料均化库。
采用高精度电子称量系统(动态精度1/500)。
岗位粉尘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排放标准。
采用优质配合料混合设备和加水、加蒸气过程的自动检测与控制。
配合料制备系统应配置快速分析仪器(含在线水分测量、离线成分分析、均匀度测定等)和可追溯的记录系统。
玻璃器皿、玻璃仪器及高档白料玻璃瓶项目的配合料制备系统应采用无铁生产工艺技术。
使用的碎玻璃应经过清洁处理并达到一定的粒度要求。
(五)玻璃熔窑熔窑设计应符合玻璃熔窑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以天然气、优质燃料油、优质煤制热煤气为主要燃料的玻璃熔窑规模应达到《日用玻璃熔窑的规模》各项指标要求(见附表1)。
玻璃器皿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指标体系分析摘要:本文针对玻璃器皿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成立了评判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评判标准,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权重赋值。
据此评判指标体系可对玻璃器皿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定量评判,通过实例研究说明该体系有效性较强。
关键词:清洁生产水平指标体系玻璃器皿层次分析法引言清洁生产作为循环经济在企业层次的应用,关于企业进展和环境爱惜是共赢的。
清洁生产水平指标体系是衡量企业清洁生产水平高低的有效工具,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情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寻求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机遇和途径,提高企业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1]。
玻璃器皿要紧指食物瓶、饮料瓶、酒瓶、化妆品瓶、医药瓶、器皿、玻璃工艺品、灯具灯饰等玻璃制品。
玻璃器皿在日常生活中需求量大,该类企业的数量及其产能也在逐年增加。
由于该类企业能耗高、污染大,对推行清洁生产来讲具有专门大的潜力。
自XX年能源大幅上涨,玻璃器皿企业建设节能窑炉、推行应用节能技术的进程随之加速,近两年节能的趋势加倍明显。
清洁生产工作的深切开展关于企业节能和污染物的减排,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清洁生产工作的推动,必需有相应的清洁生产指标来衡量,工作量化后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清洁生产的绩效,以求持续改良;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研究关于能耗较高的玻璃器皿企业推动清洁生产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有关玻璃器皿企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研究鲜于报导,故本文就该问题在必然程度上进行探讨。
1.指标体系结构框架1.1指标体系结构指标体系是运用必然的数学方式,从被评判对象的特点和表现动身选取必然的指标进行量化,描述其在某一方面或问题的水平或阻碍而形成的一套体系。
本文针对玻璃器皿企业的清洁生产特点和层次分析法(AHP)的要求,采纳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的方式成立了5要素和19因子的递阶级次结构。
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又别离选择反映其要紧特点的要素作为评判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