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3612007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
- 格式:doc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7
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案例研究作者:任光吕川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12期摘要:以某平板玻璃生产企业为例,通过分析企业的工艺过程和产排污情况,发现了企业存在的4个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同时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了针对企业的清洁生产方案(8个无/低费方案和3个中高费方案),并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分析了清洁生产的成效,最后针对平板玻璃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平板玻璃;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TQ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188-031引言我国是平板玻璃生产大国,平板玻璃的生产规模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12年全年平板玻璃产量7.6亿重量箱,销量7.22亿重量箱[1]。
据不完全统计,平板玻璃行业生产能力已超出市场需求近40%,产能利用率只有63%,行业同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
同时,平板玻璃行业又是高耗能、资源密集型行业,环境保护部发文《关于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法[2010]5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有关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09]116号)等文件,要求应依法公布钢铁、玻璃及玻璃制品等7个产能过剩主要行业作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并积极指导督促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2]。
清洁生产着眼于污染预防,将污染整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3]。
推行平板玻璃行业的清洁生产,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证环境质量持续不断改善。
2企业案例本文通过结合某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实例,对平板玻璃行业实施清洁生产评价的步骤及特点进行分析。
本次审核选择平板玻璃企业全厂范围内节煤作为审核重点,在减少废弃物产生量、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改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08.14•【文号】发改办运行[2007]1959号•【施行日期】2007.08.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07]19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工交办、工业局):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玻璃工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约束性指标,现就进一步做好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发改运行[2006]2691号)等文件规定,“十一五”期间对规模小、能耗高、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的平拉工艺等落后的平板玻璃生产线,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坚决予以淘汰。
二、根据有关政策明确淘汰企业(生产线)的标准是:(一)国办发[1999]49号文关于淘汰落后小玻璃通知下发后已列入淘汰,而近年来又死灰复燃的企业和生产线。
(二)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规定,六机及以下垂直引上普通平板玻璃生产线、平板玻璃普通平拉工艺生产线及日熔化量100吨以下的“格法”平拉生产线。
(三)有条件的省(区、市)应淘汰全部平拉工艺(含格法)生产线。
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上述落后生产能力早已超过了淘汰期限,各地要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淘汰进度。
目前仍然存在落后平板玻璃生产工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快制订淘汰落后平板玻璃产能量化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淘汰落后工作实施方案,与落后产能企业所在县、市政府签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责任书,明确拆除时间、目标、要求,落实相关责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5号――关于发布平板玻璃等5个行业清洁清洁生
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告
【法规类别】行业标准管理
【发文字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5号【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日期】2015.10.28
【实施日期】2015.10.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5年第25号)
为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正案),进一步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指导和推动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我们整合修编了《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铅锌采选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黄磷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生物药品制造业(血液制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现予以发布,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改革
委、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第3号公告)、《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
一、背景介绍当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各个行业都在加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平板玻璃行业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供应商之一,其生产过程对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都非常重要。
因此,制定和实施平板玻璃行业的节能减排达标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1.节能目标:在2024年,平板玻璃行业的能源消耗比上年度减少10%。
2.减排目标:在2024年,平板玻璃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年度减少15%。
三、实施方案1.技术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和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2.能源管理:建立合理的能源管理体系,对生产设备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并改进能源消耗较高的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
3.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平板玻璃行业可以考虑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
4.促进循环利用:推广平板玻璃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5.建立行业标准:通过建立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推动整个行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6.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和行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培养绿色发展理念。
四、实施过程1.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定责任人和工作节点。
2.落实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能源消耗监测系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3.对现有设备进行能耗评估,找出能源消耗较高的环节,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
5.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推广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6.加强对员工和行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培训,提高大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程度。
7.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活动,促使整个行业形成共识,并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五、评估和调整1.定期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估,收集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查看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以达到既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附件1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评价指标体系 (2)5评价方法 (5)6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6)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平板玻璃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平板玻璃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不适用于1.1mm以下的电子行业用超薄玻璃、2mm以下汽车前挡风用玻璃、采用压延工艺生产的超白盖板玻璃及其他非钠钙硅为主要成分的特种玻璃。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平板玻璃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环境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标体系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指标体系。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14平板玻璃GB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11914水质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21340-2013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6453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15764平板玻璃术语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HJ617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公告)3术语和定义GB/T15764、《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发布时间: 2010-01-23 信息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字体:大中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52号为规范平板玻璃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产业政策,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现予以公告。
各有关部门在对平板玻璃建设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信贷融资、产品质量认证、工商注册登记等工作中要以准入条件为依据。
附: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七年九月三日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为规范平板玻璃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结构调整,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产业政策,制定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
一、生产企业布局(一)新建或改建升级(以下简称改建)平板玻璃生产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定。
新建或改建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用房,必须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风景名胜、生态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不得建设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上述区域内已经投产的平板玻璃生产企业要根据该区域规划通过“搬迁、转产”等方式逐步退出。
(三)为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平板玻璃实施分地区指导和区别对待的政策。
1.对产能较为集中的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严格限制新上平板玻璃项目。
重点进行现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新建仅限于发展特殊品种的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
- 1 -2.为提高建线档次和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新建浮法线应主要依托现有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它新建项目原则上不予批准。
二、工艺与装备(一)新建或改建平板玻璃项目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应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鼓励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严格限制发生炉煤气为燃料。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7.14•【文号】安监总管四[2011]111号•【施行日期】2011.07.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进一步推进建材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制定了《平板玻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和《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保证有效推进。
各有关企业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创建达标活动。
各地区、各有关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四司联系(电话:************)。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二○一一年七月十四日平板玻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考评说明1.本标准适用于平板玻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申请、外部评审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审核等相关工作。
2.依法生产的平板玻璃企业,在考核年度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可以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考评。
3.本标准分为13项考评类目、46项考评项目和172条考评内容。
4.在评定标准表中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企业及评审单位应根据评定标准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得分及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1CN35-1272/TKI鉍漶名鈦境I ISSN1672-9064研究与探讨平板玻蟪清诘生户评价指椋体糸研堯黄镜钊(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103)摘要介绍《平板玻璃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的选取,着重说明燃料品种、能耗指标、废气污染物产 生指标等指标基准值的确定过程和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w关键词平板玻璃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 40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64(2017)03-012-03我M 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国Q浮法技 术主导了我國平板玻璃的发展,总产量占89%以上,其中优 质浮法玻璃约占35%左右。
截至2015年,我|i :丨浮法玻璃生产 线292条,产能达11.21亿重量箱[1]。
全行业浮法玻璃生产线 累计平均单线规模达到625t /d 。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大幅度T 降,2013年为16.62千克标准煤/重量箱,总成品率 由2006年75〜80%提高到目前85〜90%。
近年来大型熔窑生 产技术、烟气余热发电技术、超薄技术、在线镀膜技术、计算机 模拟与控制技术等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气平 板玻璃工业工艺技术的进步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变革为清洁 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清洁生产标 准平板玻璃行业;KHJ/T 361-2007)[3]的基础上,通过分析 平板玻璃工业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构建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 标体系#1指标体系1.1指标体系的构建清涪生产指标应具有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的综合效果,并且符合国家现行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政策和行业发展 规划的要求。
评价指标选取应覆盖原辅料、生产过程和产品 的各个主要环节,全面反映平板玻璃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 影响。
平板玻璃行业的清洁生产关键在于减少能耗、物耗和 废气污染物排放3平板玻璃行业清沾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 级指标组成。
按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 稿)14,一级指标分为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 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 洁生产管理指标等六类。
附件1国家已公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5年第28号(2005年6月2日)1、《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年第87号(2006年12月1日)1、《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4、《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5、《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6、《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7、《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24号(2007年4月23日)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7、《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41号(2007年7月14日)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4、《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5、《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6、《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63号(2007年9月29日)《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附件2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评分表附件3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评分表使用说明1、“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评分表”仅适用于国家尚未公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行业。
2、评分内容分为清洁生产机制建设、清洁生产措施制定实施、清洁生产绩效、企业社会形象四大类,根据每类内容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反映的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权重分值,总分为100分。
附件3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统一编号:2017-42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平板玻璃工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平板玻璃工业》编制组二○一七年六月—55—目次1项目背景 (58)1.1任务来源 (58)1.2工作过程 (58)2行业概况 (59)2.1平板玻璃主要生产工艺分类 (59)2.2我国平板玻璃生产分布情况 (59)2.3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 (60)3规范制(修)订的必要性 (63)3.1环境形势的变化对规范提出新的要求 (63)3.2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63)4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64)4.1排污许可证方面 (64)4.2排放标准方面 (64)5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65)5.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65)5.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65)6规范主要内容 (66)6.1规范框架 (66)6.2适用范围 (66)6.3规范性引用文件 (67)6.4术语和定义 (67)6.5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 (67)6.6产排污节点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确定方法 (69)6.7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72)6.8自行监测管理要求 (74)6.9环境管理台账记录与执行报告编制要求 (74)6.10合规判定方法 (74)6.11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 (75)7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或技术法规的水平对比和分析 (76)7.1申请材料对比 (76)7.2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污染物 (76)—56—7.3许可排放限值 (76)7.4污染控制技术 (76)7.5自行监测 (77)8对实施本规范的建议 (77)—57—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完善的排污许可体系,并有效支撑了各种环境管理制度发挥作用,我国排污许可制度尚处于初始阶段。
平板玻璃行业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规定的重点行业,尚无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具体指导文件。
平板玻璃工厂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标准
平板玻璃工厂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废气治理设施:平板玻璃工厂废气主要来源于熔炉、熔融物冷却和切割、研磨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废气治理设施应根据废气的产生量、污染物浓度和种类等因素进行设计,采用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处理技术,确保废气排放达到国家及地方标准。
2. 废水治理设施:平板玻璃工厂废水主要来源于冷却水、清洗水等生产过程,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油类等。
废水治理设施应根据废水的水质、水量等因素进行设计,采用沉淀、过滤、吸附、生物处理等处理技术,确保废水排放达到国家及地方标准。
3. 噪声治理设施:平板玻璃工厂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生产和辅助设备,如熔炉、泵、风机等。
噪声治理设施应根据厂区的布局和设备的布置情况进行设计,采用消声、隔声等处理技术,确保厂界噪声排放达到国家及地方标准。
4. 固废治理设施:平板玻璃工厂固废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边角料等。
固废治理设施应根据固废的种类、产生量等因素进行设计,采用分类收集、压缩减量、资源化利用等处理技术,确保固废合理处置和利用。
5. 厂区绿化设施:平板玻璃工厂绿化设施应根据厂区的布局和环境特点进行设计,采用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营造优美的厂区环境,同时具有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等功能。
总之,平板玻璃工厂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标准应以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工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确保环境保护设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平板玻璃行业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及能耗专项监察手册平板玻璃行业是指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平板玻璃制造和加工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能源消耗的限制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并进行能耗专项监察。
首先,平板玻璃行业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和行业特点制定的。
根据我国能源发展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平板玻璃行业需要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是行业内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其生产能力和能源消耗情况确立的能源消耗上限。
其次,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
首先是行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不同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企业对能耗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是环境保护要求,能源消耗限额的制定需要符合环保标准,确保企业的生产不对环境造成过大影响。
再次是行业竞争情况,能源消耗限额标准需要根据行业竞争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保证企业的公平竞争。
能耗专项监察手册是监察部门为执行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而制定的操作指南。
能耗专项监察手册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监察对象和范围,明确了监察部门的监察对象是平板玻璃行业的企业,监察范围包括企业的生产过程、能耗数据、能源利用等情况。
二是监察方法和流程,详细描述了监察部门的监察方法和流程,包括调查取证、数据分析、现场检查、问询等环节。
三是监察内容和要求,明确了监察部门对企业的能耗情况和能源利用的要求,如能源消耗量、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四是监察结果和处罚,规定了监察部门根据监察情况对企业进行奖励或处罚的规定。
通过能耗专项监察手册的执行,可以有效监督和指导平板玻璃行业企业的能耗情况,促进企业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能耗专项监察手册的制定也是对企业的一种激励机制,能够奖励那些能效高、能源消耗低的企业,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总结起来,平板玻璃行业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和能耗专项监察手册是政府部门为了控制能源消耗、保护环境而制定的规范文件。
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趋势下,平板玻璃作为当代建筑和家居装饰中的常用材料,其环保性能也备受关注。
为了评估和监测平板玻璃的环保绩效,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评级标准,其中最高级别为“A类”。
二、A类环保绩效评级标准1. 材料选择:平板玻璃应选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原材料,杜绝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料。
2. 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规操作,确保排放的废气、废水等环保指标符合要求。
3. 能耗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控制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工厂应积极采用节能技术,降低能耗。
4. 废弃物处理: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合理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产品质量:平板玻璃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对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进行严格检测。
6. 环保认证: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应积极申请国家相关的环保认证,确保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三、A类环保绩效对企业的影响1. 提升企业形象:获得A类环保绩效评级将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声誉,增强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2. 拓展市场空间:以A类环保绩效评级作为卖点,可在市场上占据优势位置,获得更多的订单和合作机会。
3. 符合政策要求:符合A类环保绩效评级要求,有利于企业在政府采购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和倾斜。
4. 提高产品附加值:A类环保绩效评级将使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四、企业如何达到A类环保绩效评级1. 加强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环保政策和措施,确保环保要求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2. 技术引进:引进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3. 合作共赢:与环保领域的专业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研发环保技术和产品,共享资源和经验。
4. 增加投入: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增加对环保设施和设备的更新改造,确保生产过程中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清洁生产标准 平板玻璃行业》编制说明《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编制课题组二○○七年四月目 录1.概况 (3)2.编制过程 (4)3.适用范围 (5)4.指导原则 (5)5.制订标准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5)6.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6)7.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13)8.标准的实施 (14)清洁生产标准 平板玻璃行业编制说明1.概况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国内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逐年增加。
本标准的制订,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全面实施和发展,使我国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过程更清洁,促进我国平板玻璃行业环境保护工作向更高目标发展。
近年来,我国玻璃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2001—2006年共计新增95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产量累计增长2.5亿重箱,六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4.82%,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2006年,全国共有平板玻璃企业240余家,总资产规模622亿元,工业总产值337.31亿元,从业人员12.33万人;平板玻璃总产量达4.54亿重箱;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162条,浮法技术主导了平板玻璃的发展,浮法玻璃占平板玻璃比例达到81.87%,优质浮法占到20%以上;利用国产技术建成了900吨/日浮法玻璃生产线,品种从普通厚度扩展到超薄(0.55—1.1mm)、超厚(15—25mm),开发了在线阳光和低辐射镀膜、自洁、超白、本体着色、防火等新品种。
我国平板玻璃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发展不平衡、能源资源消耗高、结构不合理等矛盾和问题。
一是产能增长不平衡,近期增长过快,周期性波动大;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深加工率低。
目前普通浮法玻璃供大于求,但是一些高档用途和特殊品种的玻璃还需进口。
玻璃深加工率仅为25%;三是燃料成本加大,能源矛盾突出;四是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
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课题组二○一三年十月目录1 前言 (1)2 平板玻璃行业概况 (1)2.1 行业发展现状 (1)2.2 行业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2.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3)2.5 生产工艺概述 (5)3 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7)3.1 指导思想 (7)3.2 主要依据 (7)4 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步骤 (10)4.1 资料查阅 (10)4.2 对国内主要平板玻璃工业企业进行调研 (10)5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5.1 指标体系适用范围的确定 (11)5.2 指标选取原则 (11)5.3 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12)5.4 指标选取与确定 (12)5.5 评价方法 (19)6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21)1 前言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2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新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新的促进法为我国今后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HJ/T 361-2007),该清洁生产标准对平板玻璃行业的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产品、废物回收处理、污染物产生和环境管理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及要求,对开展平板玻璃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中央编办发〔2010〕108号《关于进一步落实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职责分工的意见》)中有关要求,于2012年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全国人大环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各行业协会等单位参加的清洁生产技术文件整合工作会议,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文件的整合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对造纸、钢铁、平板玻璃等行业清洁生产统编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署。
平板玻璃行业制定清洁生产标准
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建材》
【年(卷),期】2007(33)5
【摘要】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改善环境质量,为平板玻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近日《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已制定完毕。
该标准规定了平板玻璃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该标准将平板玻璃清洁生产标准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总页数】1页(P60-60)
【关键词】平板玻璃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生产标准;玻璃行业;环境保护法;环境质量;技术支持;生产工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7
【相关文献】
1.不开展生产许可证认证后的思考印制电路的重要性和可治理必须开展行业三废调查和制定国家PCB清洁生产标准 [J], 王龙基
2.制定平板玻璃混合料行业标准的几个问题及标准简介 [J], 胡贵庚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6-2007):洁净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发布稿) [J],
4.平板玻璃行业能源管理体系研究及标准制定 [J], 柳叶; 石新勇; 韩荣荟; 凃昊
5.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方法浅述 [J], 郭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发布平板玻璃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告2015年第25号佚名【期刊名称】《玻璃》【年(卷),期】2015(42)11【摘要】为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正案),进一步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清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指导和推动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中华人民共和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目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整合修编了《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铅锌采选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黄磷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生物药晶制造业(血液制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现予以发伽,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页数】1页(P50-50)【关键词】《清洁生产促进法》;评价指标体系;玻璃行业;平板玻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黄磷工业;文件体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1.721【相关文献】1.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发布关于就《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J],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革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告 [J],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3.关于发布平板玻璃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告 [J],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革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告[2017年第7号] [J], ;;;5.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公告发布5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JT 361-2007 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361-2007 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flat glass industry (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07-08-01 发布 2007-10-01 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II)I 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 4规范性技术要求...........................................................1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3 6 标准的实施 (5)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改善环境质量,为平板玻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平板玻璃行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分三级。
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至五年修订一次。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宿迁市环境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08月01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III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 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标准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平板玻璃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当下列标准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14 浮法玻璃 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资源等措施,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各环节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平板玻璃指板状的硅酸盐玻璃。
3.3 浮法是平板玻璃的一种成形方法。
工艺流程系玻璃液从熔窑经流槽流到锡槽内,在有保护气体的金属液面上,向前飘移,而形成厚度均匀,两表面平行、平整和火抛光的玻璃带,再经退火、切材、成品装箱、待外销的工艺生产方法。
3.4 浮法玻璃指用浮法工艺生产的平板玻璃。
3.5 重量箱是平板玻璃产品的计量单位,50kg为一重量箱。
3.6 平板玻璃单位综合能耗指统计期内生产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的能耗,折算为标准煤,即用合格产品总产量,除总综合能耗。
3.7 新鲜水用量指平板玻璃生产线每天或每年,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新鲜水量(不包括循环水量等)。
4 规范性技术要求4.1 指标分级 1本标准共给出了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三级技术指标: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4.2 指标要求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各级指标要求见表1。
表 1 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指标要求指标一级二级三级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1. 平板玻璃制造工艺浮法 2. 浮法玻璃生产单线熔化能力≥700 ≥600 ≥450 (吨/日) 3. 全员玻璃实物生产率(重量箱/≥8000 ≥6000 ≥3000 人·年) 4. 设计窑龄(年)≥10 ≥8 ≥6 采用富氧燃烧、喷氧、富氧空气补给、纯氧燃无采用富氧燃烧、喷氧、富氧空气补给、纯氧燃烧助5.玻璃熔窑的氧气燃烧技术烧助燃、全部纯氧燃烧燃、全部纯氧燃烧等技术等技术对玻璃熔窑的废气进 6. 玻璃熔窑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对玻璃熔窑的废气未进行余热发电利用行余热发电利用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1. 平板玻璃单位综合能耗(kg标≤13 ≤17.5 ≤20 煤/重量箱) 2. 玻璃熔化能耗(kJ/kg玻璃液)≤5700 ≤6500 ≤7600 3. 纯碱消耗(kg/重量箱)≤10.5 14. 电消耗(kWh/重量箱)≤6.5 ≤7.5 ≤8.6 5.锡耗(g/重量箱)≤0.7 ≤1.5 ≤4.0 6. 芒硝含率(%)≤2.0 ≤3.5 ≤5.0 37. 新鲜水用量(m/重量箱)≤0.1 ≤0.2 ≤0.4 三、产品指标 1. 总成品率(%)≥88 ≥85 ≥75 除满足GB11614标准外并满足以下指标汽车级以上优质品≥70 比例(%)每平方米玻璃气泡 0.3mm≤L≤0.5mm:2 个数(个) 2. 质量指标应达到GB11614标准光学变形(斑马角) 3mm玻璃≥55° 2玻璃下表面渗锡量平均26μg/cm 在760℃下6分钟,三边出现轻钢化虹彩微虹彩端面条纹对比测定达国外实物同等水平四、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1. 废玻璃回收率(%) 100 2. 工业废水回用率(%) 100 ≥90 ≥80 23. 原料车间粉尘回收利用率(%) 100 24. 镁铬砖回收利用率(%) 100 五、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单位成品) 31. 废水产生量(m/重量箱)≤0.05 ≤0.10 ≤0.16 2. COD产生量(g/重量箱)≤2 ≤5 ≤16 3. SS产生量(g/重量箱)≤3 ≤8 ≤15 4. SO2产生量(kg/重量箱)≤0.11 ≤0.44 ≤0.61 35. NOx产生量(kg/重量箱)≤0.4 ≤0.6 ≤0.86. 颗粒物产生量(kg/重量箱)≤0.072 ≤0.096 ≤0.120 六、环境管理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总 1. 环境法律法规标准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并全部实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施了无、低费方案。
按照并全部实施了无、低费并全部实施了无、低费2. 环境管理与清洁生产审核 GB/T24001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方案。
环境管理制度健方案。
通过GB/T24001体系,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全,原始记录及统计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作业文件齐全据齐全有效有原材料质检制度和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有原材料质检制度和原材料消制度,安装计量仪表,对能耗及物耗有考核,耗定额管理制度,对主要环节进对能耗及物耗严格定对岗位粉尘无组织排 3. 生产过程环境管理行计量,对能耗及物耗有考核,量考核,对岗位粉尘无放、岗位噪声进行控制对岗位粉尘无组织排放、岗位噪组织排放、岗位噪声进等声进行控制等行控制。
有污染事故的应急程序 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对一般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对危险废物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置要求相关方在生产过程中遵守国家和地方要求相关方在生产过程中,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律法 5. 相关方环境管理的环境法律法规,定期规,优先选择生产过程满足环保要求的相关方。
提供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行为证明注:⑴推荐性指标,在平板玻璃单位综合能耗和玻璃熔化能耗数据齐全情况下,不必计算电消耗指标。
⑵推荐性指标。
⑶推荐性指标。
对于生产4mm以下薄板、12mm 以上厚板的玻璃企业,采用熔窑生产5mm透明平板玻璃的数据与本标准进行对比。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5.1 本标准的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
5.2 以下给出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5.2.1 废水产生量Q∑iQ= (1) 产生W式中:Q产生——生产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的废水产生量。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企业生产废水产生总量与玻璃总产量之比值,单位为吨每重量箱(t/重量箱); 3Q——在一定计量时间内,各生产环节废水产生量,单位为立方米(m); i W ——在同一计量时间内,企业玻璃总产量,单位为重量箱。
5.2.2 COD产生量 3(C×Q)∑iiCOD= (2) 产生W 式中:COD产生——生产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的COD产生量。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企业生产废水中COD总量与玻璃总产量之比值,单位为克每重量箱(g/重量箱); C——在一定计量时间内,各生产环节排放口COD排放浓度实测平均值,单位为i 3克每立方米(g/m); Q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各生产环节排放口排水量实测平均值,单位为立方米i 3(m); W ——在同一计量时间内,企业玻璃总产量,单位为重量箱。
COD浓度监测方法,采用重铬酸盐法(GB11914)。
5.2.3 SS产生量计算方法同COD产生量指标。
SS浓度监测方法,采用重量法(GB11901)。
5.2.4 SO产生量 2 SO=(C×Q)/W (3) 2产生∑ii式中:SO产生——生产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的SO产生量。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企业2 2生产末端治理设施前的SO总量与玻璃总产量之比值,单位为千克每重量箱(kg/重量箱); 2C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各生产环节排放口末端治理设施前SO浓度平均值,单i23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3Q ——同一计量时间内,各生产环节排放口排放烟气量平均值,单位为立方米(m); iW ——同一计量时间内,企业玻璃总产量,单位为重量箱。
SO浓度监测方法,采用甲醛吸收-付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
25.2.5 NO产生量 x计算方法同SO产生量指标。
2NO浓度监测方法,采用Saltzman法(GB/T 15435)。
x5.2.6 颗粒物产生量计算方法同SO产生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