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桥梁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516.12 KB
- 文档页数:5
武汉的长江大桥汇总1 武汉长江大桥3联9孔,公铁两用大桥,火车双线,汽车四车道。
1957年10月通车。
2 武汉长江二桥(最早斜拉桥)桥长1877米,6车道,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桥180米+400米+180米。
斜拉索采用高强平行钢丝。
1995年6月通车。
3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最大跨度世界第三)双塔双索面钢箱梁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组合梁桥,主桥跨径50米+180米+618米(世界第三)+180米+50米,桥宽30.2米,6车道。
A型主塔高175米,采用平行钢丝斜拉索。
设计时速80km/h。
2000年9月通车。
4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最宽深水特大型桥)主桥长964米(48+204+460+204+48),为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钢箱梁斜拉桥,桥面宽33.5米,双向6车道。
主塔采用分离式倒“Y”型,塔身为花瓶型薄壁墩。
2001年12月通车。
5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主跨世界第八)主跨1280米双塔钢箱梁悬索桥,主跨世界第八。
桥面净宽33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20km/h。
2007年12月通车。
6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跨度世界第一)双塔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径98+196+504+196+98,主跨504米,上层公路6车道(27m宽,80km/h),下层4线铁路(200km/h)。
“跨度、速度、荷载、宽度”四项第一,三片主桁、三索面;公路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和混凝土板结合体系。
2009年12月通车。
7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最大跨三塔斜拉桥)三塔斜拉桥,两主跨均为616米,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和结合梁斜拉桥。
桥宽29.5米,8车道(80km/h)。
2011年12月通车。
8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长2100米(225+850+850+225),三塔四跨悬索桥,世界上首次采用主缆连续,桥宽38米,8车道(60km/h)。
2014年12月通车。
9 武汉沌口长江大桥(最宽)主桥为五跨一联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主跨760米,桥宽46米,8车道(100km/h)。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是武汉市内的第四座长江大桥,具有重要的交通和战略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军山长江大桥的建设历程、结构特点、安全设施以及环保措施,旨在展示这座桥梁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并强调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和实践意义。
军山长江大桥于2001年12月建成通车。
军山长江大桥的设计和规划始于上世纪90年代,历经多年的设计和论证,最终于2007年开工建设。
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江面宽、水流急、地质条件复杂等多种难点,但建设者们克服困难,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成功完成了建设任务。
军山长江大桥的建设成果和意义不言而喻,它为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山长江大桥采用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结构,桥面宽度达到(38.8)米,高度达到37米。
桥面设计独特,采用高低不同的双曲线造型,使桥梁更加美观和实用。
墩台设计采用承台式,能够更好地承受桥梁的荷载和江水的冲击。
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性,桥墩加固措施也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和应用。
军山长江大桥的安全设施完备,包括防震、防风和防水设计。
防震设计采用减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措施,以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防风设计则通过合理规划桥塔和桥面造型,以减小风阻和风荷载对桥梁的影响。
防水设计则是通过采用高性能防水材料和严格的施工工艺,以确保桥梁不受水侵蚀和损坏。
军山长江大桥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措施的应用和实践。
采用了绿色建筑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积极采用了节能减排技术,如太阳能发电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还采取了生态恢复措施,如植树种草等,以恢复和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军山长江大桥作为武汉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地标性建筑,其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不言而喻。
它的建设历程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也要看到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环保措施的应用和实践更进一步体现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和实践意义。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江上的一座重要的桥梁。
它的建造对于连接武汉市中心和其周边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占地面积广阔,桥梁长度达到了惊人的几千米,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桥梁之一。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于1985年动工修建,历经多年的施工,于1990年正式完工投入使用。
它的建造不仅仅是简单的连接两岸的桥梁,更是对工程技术和设计能力的一次巨大挑战。
大桥的主体采用了悬索桥的设计,整个桥梁由大桥主塔、桥梁主缆、桥塔、侧拉索和桥面等多个部分组成。
天兴洲长江大桥的主塔高度达到了70多米,牵引着整个桥梁的悬索系统。
这个高大的主塔也成为了整个大桥的标志之一。
主缆则由数十根直径大的钢丝绳组成,承担着整个桥梁的重量和车辆的荷载。
桥梁的侧拉索则起到了增加桥梁稳定性的作用。
而桥面则为车辆提供了行驶的平稳路面。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不仅仅是一座交通桥梁,更是武汉市形象的一部分。
每天都有大量的车辆和行人通过这座桥梁,连接着武汉中心地区和周边的市区。
它不仅给居民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方式,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长江大桥的建设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沿线逐渐发展起来的商业区和工业园区,使得周边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通行便利也促进了人员的流动和货物的组织和分配,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还为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桥所在的地区风景秀丽,水天一色,成为不少游客的心仪目的地。
游客可以在大桥上欣赏到壮丽的长江景色,领略到大江大湖的宽广和雄伟。
大桥也成为了当地的旅游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通的不断提升,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也开始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桥梁的使用年限已经达到了30年以上,一些部件和结构已经出现老化和损坏,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换。
此外,交通量的不断增加也给桥梁的承载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加固。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是武汉市内的第五座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作为连接湖北武汉新洲区与阳逻开发区的重要通道,不仅是武汉市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我国长江流域上的一座重要桥梁。
该桥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城市交通建设、增强国防交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7年,阳逻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主跨1280米,是当时中国第四大跨度悬索桥。
阳逻长江大桥的建设初衷是为了缓解长江两岸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同时加强新洲区与阳逻开发区的联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该项目的建设团队由国内知名建筑企业承担,经过多个部门的协作,最终完成了这座壮观的跨江大桥。
在施工阶段,建设团队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确保了桥梁的施工质量。
监理团队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监督,确保桥梁的安全和质量。
在验收阶段,专业技术人员对桥梁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桥梁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安全。
在阳逻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采用了许多技术创新和先进的应用。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桥梁结构设计的创新,采用了独特的悬索桥结构形式,使桥梁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施工工艺和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数字化施工管理的应用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精准和高效。
为了确保阳逻长江大桥的长期使用安全和寿命,养护管理至关重要。
未来,相关部门将加强对桥梁的监测和维护,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桥梁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养护团队将采用先进的养护技术和设备,对桥梁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保养。
同时,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机制也将建立完善,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桥梁的安全。
阳逻长江大桥的建设成果展示了我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实力和水平,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交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阳逻长江大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我国桥梁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在当时得到了前苏联政府的帮助。
大桥建成后举世瞩目,先后接待了156个国家的党和领导人道大桥参观、视察。
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和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武汉长江二桥又称武汉长江公路桥,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大桥全长3227.4米,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筋混凝土斜拉桥,跨径为180米+400米+180米,宽26.5米,设6车道,H型主塔高153.6米,高强平行钢丝斜拉索。
该桥于1994年底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二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游6.8公里处,大桥北起汉口黄浦路三层立交桥,跨越长江至武昌徐东路,日通车能力5万辆。
该桥于1991年开始兴建,1995年6月通车。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是武汉的第三座长江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8.6公里处,全长3586.38米,于1997年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0年9月8日正式通车,工程总投资11亿元。
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栓焊结构钢箱梁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组合的斜拉桥,最大跨度为618米,为世界第三大桥,它是武汉88公里中环线上的重要跨江工程。
白沙洲大桥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国道由"瓶颈"变通途,大桥重大意义——打通武汉三环的两座桥梁之一。
军山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西南郊,是京珠、沪蓉两条国道主干线跨越长江的共用特大桥梁。
桥址位于武汉市西南郊,武汉关上游28公里处,是武汉第4座长江大桥,同时也是188公里的武汉外环高速公路的其中一座长江大桥。
全长4881.178米,主桥为半漂浮五跨连续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长964米。
桥面净宽33.5米,引道宽35米,双向六车道。
项目概算投资13.005亿元。
大桥于1998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2001年12月15日建成通车。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的第七座长江大桥,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连接汉口与武昌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
作为武汉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二七长江大桥不仅承担着繁重的交通压力,还发挥着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自建成通车以来,二七长江大桥便成为连接武汉两岸的坚实纽带,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为了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数以万计的工程师和劳动者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这座伟大的桥梁。
从设计到施工,二七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最终换来了两岸人民的团聚与沟通。
2011年12月3日,二七长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
作为一座大型混凝土梁式桥,二七长江大桥的设计和施工充满了创新与智慧。
桥面采用双向八车道,宽度达30米;桥墩基础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构抗震性能充分考虑了地震的影响力。
这些独特的特点使得二七长江大桥在国内同类桥梁中具有领先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二七长江大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与畅通,未来的维护与保养工作至关重要。
同时,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对桥梁进行优化与拓展势在必行。
此外,二七长江大桥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传承价值也不容忽视,它见证了武汉市的沧桑巨变和辉煌历史。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作为连接武汉两岸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
它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面对未来的发展与挑战,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维护保养、优化交通流量、开发旅游资源,同时传承文化价值,为武汉市的发展再添新篇章。
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武汉第8座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作为武汉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沟通两岸的重要通道,还在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这座大桥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基本信息、建成意义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旨在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座大桥的重要性和影响。
鹦鹉洲长江大桥始建于2010年,历时四年建成通车,2014年12月28日通车运营。
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境内,横跨长江两岸,连接汉阳区和武昌区,全长(3.42)公里。
这座大桥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桥面宽达38米,具有承载能力强、通行效率高等特点。
此外,鹦鹉洲长江大桥还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施工工艺,展现了中国桥梁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
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建成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优化了交通布局,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使得两岸的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
其次,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建设也推动了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这座大桥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协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随着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建设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和推进大桥的建设和发展,优化交通规划和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如何发挥大桥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
鹦鹉洲长江大桥作为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桥梁工程,它的建成不仅优化了交通布局、提高了运输效率,还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和推进大桥的建设和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同时,我们也要强调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和推进大桥的建设和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横跨长江的大桥汇总(截止至2011年底)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桥,交通十分不便。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4年底,在长江上建起了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截止2000年,长江上已建和在建的特大型桥24座,在长江主要干流上共建有桥梁近50座。
长江上已有15座大桥建成通车,其中公铁两用桥梁3座:武汉大桥、九江大桥、南京大桥;铁路桥4座:宜宾大桥、三堆子大桥、白沙沱大桥、枝城大桥;公路桥8座:江津大桥、涪陵大桥、西陵大桥、武汉二桥、黄石二桥、铜陵大桥、江阴大桥、扬中大桥。
目前在建的大桥9座:有公铁两用斜拉桥芜湖大桥、公路桥有重庆大佛寺大桥、宜昌大桥、夷陵大桥、荆沙大桥、武汉白沙洲大桥、军山大桥、鄂黄大桥、南京二桥。
☆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位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
该桥于1955年9月全面开工建设,1957年10月,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形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长1155.5米,铁路桥长1315米,公路桥长1670米。
☆武汉长江公路桥武汉长江公路桥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大桥长3227.4米,主桥长1877米。
有3个大跨,主跨为400米,两边跨为180米。
该桥于1994年底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二桥武汉长江二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游12公里处,为双塔双索面钢筋混凝土斜拉公路桥。
大桥北起汉口黄浦路三层立交桥,跨越长江至武昌徐东路落地,全长4407.6米,正桥长1876米,宽26米,主跨为400米,设6车道,日通车能力5万辆。
该桥于1991年开始兴建,1995年6月通车。
☆武汉白沙洲大桥武汉白沙洲大桥是长江武汉段的第三座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8.6公里处,全长3586.38米,其中正桥长2458米,引桥长1128.38米。
桥面净宽26.5米,6车道。
设计时速80公里,日通车能力5万辆次。
该桥于1997年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湖北境内的长江大桥湖北境内的长江大桥图文网络编辑蓝天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也就是常说的龟蛇锁大江。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
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
其中: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
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
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
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二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游6.8公里处,1995年6月18日建成通车。
全桥总长4678米,正桥1877米,主跨400米,桥面宽度26。
5米至33。
5米,日通车能力为5万辆机动车。
桥下通航净空为24米,系双塔双索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
其主跨度和桥面宽度在亚洲及国内已建成的同类型桥梁中位居第一;作为斜拉桥的主跨跨度,在世界已建成的同类型桥梁中也名列前茅,是一座具有20世纪90年代水平和风格的桥梁。
建设者们研制出世界斜拉桥建设中跨度最大的8米牵索挂篮梁体悬浇施工平台,两次刷新悬浇梁体施工世界纪录.并创下多项“世界第一”,有二十多个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
白沙洲长江大桥:为武汉市建成的第三座长江大桥,该桥为双塔双索面栓焊结构钢箱梁悬索桥,主跨618m,钢箱梁全长906.72m,全宽30.2m。
主要分流外地过汉车辆,是武汉88公里三环线上的重要跨江工程。
1997年3月28日开工,2000年9月8日通车。
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8.6千米处。
南岸在洪山区青菱乡长江村与107国道正交;北岸在汉阳江堤乡老关村与318国道连通。
白沙洲大桥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国道由“瓶颈”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万里长江第一桥”横卧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大桥为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双向四车道的公路桥,两侧设有人行道;下层为京广铁路复线,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桥身共有8个桥墩,每孔跨度128米,可让万吨巨轮通行无阻;底层有电梯可直达公路桥面,站在桥上眺望四方,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而互峙的伟姿,感觉十分豪迈。
大桥的通车形成完整的京广线,是国家南北交通的要津和命脉,同时也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西北岸引桥303米,东南岸引桥211米。
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
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
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
25米。
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
每孔跨度为128米,为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
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
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较差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
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需要。
大桥为公路铁路双层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
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
正桥钢梁由平弦菱形连续梁组成,钢梁设计三联,每联三孔。
钢梁制作精确,由两岸平衡悬臂向江心拼接合拢.连续梁由一组绞式固定支座和三组辊轴式支座所支撑。
在最高洪水位时,桥下净高18米,可满足上行大型轮船的通航要求。
汉阳岸引桥长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桥长211米,12孔。
武汉长江大桥长江大桥,严格意义上仅指宜宾岷江口以下长江段上的桥梁,但通常也泛指长江干流上的所有桥梁。
武汉是中国建桥之都,10座长江大桥,各具特色,算上汉江上桥梁种类,武汉桥梁类型之多,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桥梁展览馆”。
从长江大桥至白沙洲长江大桥,短短9公里的江面,密布4座长江大桥,这在世界大江大河中,可谓绝无仅有。
盘点武汉现有及在建的10座长江大桥,其中6座为斜拉桥,阳逻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因为环境条件限制而对跨度的要求更大,因此选择了悬索桥的形式。
此外,10座长江大桥可谓各具特色,例如,鹦鹉洲长江大桥独创的三塔四跨设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十座大桥一桥一景■万里长江第一桥——长江大桥1957年建成,投资1.38亿元人民币,为公铁两用的连续钢桁梁结构大桥,没有主塔,却十分结实耐用。
■“自杀大桥”——长江二桥1995年建成通车,投资8.6亿元人民币,2007年维修费用8200万元人民币。
二桥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400米,在当时世界上建成的同类型桥梁中名列前茅,主塔为H形。
武汉长江二桥自1995年通车后,17年以来发生自杀事件已达上百起,2002年5月4日至8日,长江二桥发生4起自杀未遂事件,一般跳桥的以债务纠纷和情感纠纷为主,2012年9月8日,一男子因拆迁纠纷跳桥被救下。
■“崭新的破桥”——白沙洲大桥,也被称为武汉长江三桥2000年建成通车,投资11亿元人民币,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组合的斜拉桥,最大跨度618米,为当时世界第六大跨斜拉桥,主塔为A形。
建成后不久就被称作“崭新的破桥”,至2010年的十年间,维修24次。
■军山大桥2001年底建成,主桥为5跨连续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倒Y 形主塔,建设投资11.457亿元人民币,2010年5月进行过一次大修。
■阳逻大桥2007年12月竣工通车,武汉首座大跨度跨江悬索桥,主跨1280米,一跨过江,大桥总投资约20亿元。
武汉的长江大桥汇总
1 武汉长江大桥
3联9孔,公铁两用大桥,火车双线,汽车四车道。
1957年10月通车。
2 武汉长江二桥(最早斜拉桥)
桥长1877米,6车道,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桥180米+400米+180米。
斜拉索采用高强平行钢丝。
1995年6月通车。
3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最大跨度世界第三)
双塔双索面钢箱梁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组合梁桥,主桥跨径50米+180米+618米(世界第三)+180米+50米,桥宽30.2米,6车道。
A型主塔高175米,采用平行钢丝斜拉索。
设计时速80km/h。
2000年9月通车。
4 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最宽深水特大型桥)
主桥长964米(48+204+460+204+48),为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钢箱梁斜拉
桥,桥面宽33.5米,双向6车道。
主塔采用分离式倒“Y”型,塔身为花瓶型薄壁墩。
2001年12月通车。
5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主跨世界第八)
主跨1280米双塔钢箱梁悬索桥,主跨世界第八。
桥面净宽33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20km/h。
2007年12月通车。
6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跨度世界第一)
双塔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径98+196+504+196+98,主跨504米,上层公路6车道(27m宽,80km/h),下层4线铁路(200km/h)。
“跨度、速度、
荷载、宽度”四项第一,三片主桁、三索面;公路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和混凝土板结合体系。
2009年12月通车。
7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最大跨三塔斜拉桥)
三塔斜拉桥,两主跨均为616米,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和结合梁斜拉桥。
桥宽29.5米,8车道(80km/h)。
2011年12月通车。
8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
主桥长2100米(225+850+850+225),三塔四跨悬索桥,世界上首次采用主缆连续,桥宽38米,8车道(60km/h)。
2014年12月通车。
9 武汉沌口长江大桥(最宽)
主桥为五跨一联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主跨760米,桥宽46米,8车道(100km/h)。
预计2017年底通车。
10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世界跨度第二悬索桥)
双层公路桥,上层6车道快速路,下层6车道城市主干道。
主跨1700米,钢桁架主梁,混凝土桥门架塔。
预计2019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