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斯定理的一
- 格式:ppt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1篇一、引言科斯定理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
该定理认为,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产权如何初始分配,市场机制都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对于法律适用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科斯定理在法律适用中的具体体现和适用条件。
二、科斯定理的基本内涵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产权的初始分配不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1. 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资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达到最优配置状态。
在科斯定理中,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资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最大社会福利。
2. 产权初始分配:产权初始分配是指资源所有权的初始归属。
在科斯定理中,产权的初始分配并不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3.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在资源交易过程中,为了达成交易而发生的各种成本。
在科斯定理中,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即资源交易过程无任何成本。
三、科斯定理在法律适用中的体现1. 侵权责任法律适用在侵权责任法律适用中,科斯定理为解决侵权纠纷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侵权责任赔偿应遵循“损失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失,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1)确定侵权行为:首先,要确定侵权行为的存在,即侵权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
(2)确定损失: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确定赔偿责任:侵权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包括直接赔偿和间接赔偿。
2. 物权法律适用在物权法律适用中,科斯定理为解决物权纠纷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物权纠纷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1)确定物权关系:首先,要确定物权关系的存在,即物权主体对物权的享有。
(2)确定交易成本:在交易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交易成本,以降低交易成本。
(3)确定物权变更:在交易过程中,物权关系可能发生变更,如物权转让、抵押等。
科斯定理的三种表述和证明一、第一种表述: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任何初始的资源配置都会导致相同的市场结果。
这种表述强调了交易成本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
当交易成本为零时,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自愿交易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无论初始的资源配置如何。
证明这一表述的方法通常涉及构建一个简单的市场模型,其中包含有限数量的买者和卖者,以及一个共同的市场价格。
在这个模型中,市场参与者可以自由地买卖商品或服务,直到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即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交易行为。
由于交易成本为零,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成本,因此他们可以自由地根据自身利益进行交易,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第二种表述: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情况下,资源的初始配置会影响市场结果,但市场机制仍然可以引导资源向有效配置方向移动。
这种表述考虑了交易成本的存在,并指出资源的初始配置会影响市场结果。
然而,市场机制仍然可以通过调整交易条件来引导资源向有效配置方向移动。
证明这一表述的方法通常涉及构建一个包含交易成本的市场模型,并分析市场参与者如何在交易成本的影响下进行交易。
在这个模型中,市场参与者会考虑交易成本,并尝试通过调整交易条件来降低成本。
最终,市场机制会引导资源向有效配置方向移动,但可能无法完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第三种表述: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和规则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种表述强调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市场机制可能无法完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和规则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证明这一表述的方法通常涉及分析政府政策对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引导资源向有效配置方向移动。
在这个模型中,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监管等手段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的三种表述分别强调了交易成本、市场机制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这三种表述各有其独特的证明方法和应用场景,为理解和分析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科斯定理举例
科斯定理是一种用于计算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公式,它是数学家科斯(Kossel)提出的。
该定理的表述为: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两边和它们夹角的余弦值,那么可以用这些值来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分别为5和8,它们夹角的余弦值为0.6。
我们可以使用科斯定理来计算第三条边的长度。
首先,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出第三边与已知两条边的夹角的余弦值:
cos C = (5 + 8 - c) / (2 x 5 x 8)
cos C = 0.6
这个方程可以重写成:
c = 5 + 8 - 2 x 5 x 8 x 0.6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
c ≈ 5.16
因此,第三条边的长度约为5.16。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它展示了如何使用科斯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 1 -。
名词解释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数学界的一个重要的定理。
它是由瑞士数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科斯(Paul Erds)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提出了在数论中超过任何给定的正整数n的所有数任何和都必须存在至少一对因子,其中至少一个因子大于等于n。
因此,这个定理也被称为“n大于给定和”。
本文将对这个定理进行介绍,以及它在理论数论和应用数值上的作用、影响和应用价值。
正文:一、科斯定理的正式定义科斯定理(Erdos Theorem)是一个有关数论的定理,它的正式定义如下:对于任何给定的正整数n,任何和大于n的数都必须存在至少一对因子,其中至少一个因子大于等于n。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给定的正整数n,超过它的所有数任何和,都必须存在有至少一对因子,其中一个大于或等于n。
二、科斯定理的背景与证明科斯定理是由保罗科斯在1934年提出的,他最初发现它作为一个特殊情况,但随后他推广出来来该定理,其背景是探讨一个著名的数论问题--“n大于给定和”,即超过给定和的任何数,都必须存在至少一对因子,其中至少一个因子大于等于n。
科斯定理的证明采用的是“反证法”的思想,换言之,就是反复证明前提条件下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从而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证明的过程如下:假设科斯定理不正确,即存在超过给定和的某些数,它们的所有因子都小于n,即小于n的数的和大于等于n,无论n有多大。
然而,经过相应的数学推理,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此科斯定理是正确的。
三、科斯定理的意义及其应用科斯定理是提出n大于给定和的结论的关键定理,这个结论对很多数学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数论中的问题。
例如,关于“素数分解”问题,科斯定理深远影响了数论方法,它有助于深入探索素数分解问题,从而解决更多重要的数论问题;在形式化数学方面,科斯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形式化数学;在应用数学中,科斯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很多数学实际问题。
四、结语科斯定理是数学界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提出了在数论中超过任何给定的正整数n的所有数任何和都必须存在至少一对因子,其中至少一个因子大于等于n。
科斯定理的内容及前提条件科斯定理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头大?放轻松,它并不难懂。
你可能会觉得,它好像和日常生活没啥关系,实际上,它天天都在你我之间上演。
你走在街头,看到有人因为噪音而闹到法院,或者有人为了拆墙给邻居腾个位置而争论不休,这些背后就是科斯定理的影子。
咋说呢?这定理告诉我们一个事儿: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靠相关部门出面,规矩什么的,而是通过市场交换,找出一种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式。
说白了,科斯定理的核心就是,谁也不欠谁的,谁都可以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矛盾,关键是成本低不低,能不能谈得拢。
举个例子吧,假设你家附近有个小餐馆,每天生意火爆,油烟味飘进你家,想想都觉得刺鼻。
你找餐馆老板理论,他可能会说:“我也是为了生计呀。
”如果你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大家就只能互相不爽。
可按照科斯定理,如果这个问题的处理成本不高,比如你可以给餐馆老板一点补偿,让他装个排气设备,那双方就能找到个折中的办法。
你不受困扰,他也能继续做生意。
科斯定理强调的就是这点,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一定要靠法律的干预,往往通过交换就能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但你以为它这么简单?其实不然!这个定理有个大前提,就是必须有明确的产权,大家得知道自己拥有什么,谁有权利决定什么。
没有这个,大家就不知道从哪开始商量。
比如说,如果你住在一个没人知道谁是房东的地方,那想要和别人谈判可就困难重重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谁的权利最重要。
就像你去餐馆吃饭,菜单上的东西你都知道,但如果老板不给你菜单,你也不知道自己能吃啥。
这就是产权清晰的重要性。
还得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成本。
即使你知道自己有权利,也得算算,解决问题的成本是否值得。
如果处理一个问题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钱,可能没人愿意去搞这套事情。
举个例子,如果你邻居家的狗每天半夜跑到你家,吵得你睡不着觉,你可能会想去找他理论,问他能不能管好它。
但如果邻居家没钱,也没意愿跟你沟通,你可能就不得不忍气吞声,毕竟,投诉费时间,调解要花精力,还可能闹得不愉快。
科斯定理的内容科斯定理的内容科斯定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由诺贝尔奖得主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提出,被誉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石之一。
该定理主要探讨了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即企业应该采用何种组织形式来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和利润最大化。
一、科斯定理的基本概念1.1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进行交换所需付出的各种费用,包括信息搜索、谈判、合同签订、执行和监督等方面的费用。
交易成本是影响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1.2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收益则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能获得的总收益。
在决策过程中,企业需要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来确定最优产量水平。
二、科斯定理的核心原理2.1 资源配置效率原则科斯定理认为,在不存在交易成本时,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资源会自动流向效益最大的领域。
但是,在存在交易成本时,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为交易成本会导致企业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时面临着额外的成本。
2.2 组织形式选择原则在面对交易成本时,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科斯定理认为,企业内部组织和市场机制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在选择组织形式时需要考虑其相对优势和劣势。
三、科斯定理的应用3.1 垂直一体化与分工合作垂直一体化是指企业内部将生产环节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对供应链中其他环节的控制。
分工合作则是指企业通过外部合作来实现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在选择垂直一体化还是分工合作时,需要考虑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3.2 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代理问题是指企业内部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情况,导致代理人(如经理人)可能会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司利益。
公司治理则是指企业内部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监督机制等方式来解决代理问题。
在选择公司治理方式时,需要考虑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3.3 合同设计与执法合同设计是指企业在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换时,通过合同条款来约束双方的行为。
博弈论科斯定理
博弈论科斯定理的独特之处
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和策略的数学分支,而科斯定理则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科斯定理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它描述了在缺乏完整契约的情况下,个体通过协商和合作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现象。
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当存在财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低廉以及信息充分透明的情况下,个体可以通过协商和合作来达成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一理论在解释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和合作问题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两个农民共享一片土地为例,当土地没有明确的归属权时,每个农民都可能会过度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的贫瘠和环境的恶化。
然而,如果农民之间能够达成协议并明确土地的归属权,他们就有动力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斯定理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土地资源的共享,还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都可以通过科斯定理来解释。
在这些情况下,个体通过协商和合作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从而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科斯定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科斯定理假设个体之间的交易成本很低,但实际情况中,交易成本可能很高,例如信
息不对称、谈判困难等。
此外,科斯定理还假设个体之间的合作是自愿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个体可能会受到各种利益和约束的制约,导致合作的难度增加。
科斯定理作为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揭示了个体通过协商和合作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现象。
它在解释市场经济中的合作和竞争问题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限制和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科斯定理的应用,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精品资料科斯定理(一二三)........................................科斯第一定理(一)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三)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科斯定理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达到帕雷托最优)。
科斯定理的精华在于发现了交易费用及其与产权安排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用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制度的使用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的变更也是有成本的,一切制度安排的产生及其变更都离不开交易费用的影响。
科斯定理的两个前提条件:明确产权和交易成本钢铁厂生产钢,自己付出的代价是铁矿石、煤炭、劳动等,但这些只是“私人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废渣,则是社会付出的代价。
如果仅计算私人成本,生产钢铁也许是合算的,但如果从社会的角度看,可能就不合算了。
于是,经济学家提出要通过征税解决这个问题,即政府出面干预,赋税使得成本高了,生产量自然会小些。
但是,恰当地规定税率和有效地征税,也要花费许多成本。
于是,科斯提出:政府只要明确产权就可以了。
如果把产权“判给”河边居民,钢铁厂不给居民们赔偿费就别想在此设厂开工;若付出了赔偿费,成本高了,产量就会减少。
如果把产权界定到钢铁厂,如果居民认为付给钢铁厂一些“赎金”可以使其减少污染,由此换来健康上的好处大于那些赎金的价值,他们就会用“收买”的办法“利诱”厂方减少生产从而减少污染。
当厂家多生产钢铁的赢利与少生产钢铁但接受“赎买”的收益相等时,它就会减少生产。
从理论上说,无论是厂方赔偿,还是居民赎买,最后达成交易时的钢产量和污染排放量会是相同的。
第三章科斯定理第一节外部性及其解决思路第二节科斯三定理及相关定理第三节科斯定理遭到的批评及评价第四节科斯定理的意义第一节外部性及其解决思路一、外部性及其后果二、解决外部性的传统思路及评价三、科斯解决外部性的新思路一、外部性及其后果(一)外部性的含义及类型(二)外部性的后果(一)外部性的含义及类型1.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2.外部性分为四种类型:即生产者正外部性、生产者负外部性、消费者正外部性和消费者负外部性(二)外部性的后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经济的外部性不能为市场所涵盖,它必然导致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产生种种扭曲,其结果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根据外部影响的实施者分为生产的外部影响与消费的外部影响。
•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与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但一般来说,经济学中所说的外部影响常常是指外部的不经济,或外部的副效应。
二、解决外部性的传统思路及评价(一)解决外部效应的传统思想(二)对解决外部性传统思路的评价(一)解决外部效应的传统思路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生产者,政府应提供相当于外部收益的财政补偿,以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鼓励其将产出量扩大到社会最大效率的水平。
对于负外部性,可以通过修正性税,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以解决因外部性引起的资源非帕累托最优配置问题。
(二)对解决外部性传统思路的评价1.在与公众有关的决策中,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只存在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
2.即使政府能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干预经济活动,但由于下列原因,也可能导致其干预失效。
•政府干预不是没有成本的。
•政府干预效果的不确定性。
•政府干预的另一个代价是围绕政府活动可能产生寻租活动。
塔洛克1967年认为,当企业从竞争走向垄断后,可以凭借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即垄断产生的租金。
科斯定理的简单理解一、科斯定理是啥呢?哎呀,科斯定理啊,就像是经济学里一个超级有趣的小秘密。
简单来说呢,它就是在讲关于资源分配和交易成本的事儿。
想象一下,有一块地,两个人都想要用它来放牛或者种庄稼。
如果没有什么阻碍,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交易成本,那么不管这块地最开始是属于谁的,最后这块地都会被用到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
这就像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资源去到它该去的地方呢。
比如说,有个小村子里有个池塘,一个渔民想用这个池塘养鱼,一个农夫想用这个池塘灌溉。
要是他们之间商量起来特别容易,没有什么官僚手续啊,也不用花很多钱去谈这个事儿,那这个池塘最后就会按照对整个村子最有利的方式被利用起来。
可能是一半养鱼一半灌溉,也可能是完全用来养鱼或者灌溉,反正就是最能让大家都开心、都得利的那种方式。
二、科斯定理里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可是个关键的东西哦。
这就像是两个人想要交换东西的时候,中间那些麻烦事儿。
比如说,你要去市场上买个苹果,你得先找到卖苹果的人吧,这就可能要花时间在路上走,这就是一种交易成本。
然后你和卖苹果的人讨价还价,这个过程也会消耗你的精力,这也是交易成本。
在科斯定理里,如果交易成本很高,那资源可能就没办法被分配到最有效的地方了。
就像如果那个池塘归一个很远的地主所有,渔夫和农夫要去找这个地主谈池塘的使用,可能路上就要花好多钱,还要经过好多关卡,那这个池塘可能就不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了。
三、科斯定理在现实中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科斯定理也有很多体现呢。
就拿环境污染来说吧。
有个工厂在排放污水,附近的居民很不高兴,因为这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按照科斯定理,如果居民和工厂之间能够很容易地协商,没有什么政府干预之类的高交易成本的话,他们就可以商量出一个办法。
比如说,工厂给居民一些钱来补偿污染带来的损失,或者居民花钱让工厂安装污水处理设备。
但是如果有很多规定啊,手续啊,让他们很难沟通,那这个污染的问题可能就一直解决不了。
再比如说,城市里的停车位。
科斯定理的生活例子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Ronald H. Coase)提出的一种理论,探讨了外部性问题下市场和政府干预的效果。
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且产权明确,当市场存在完全竞争时,无论资源初始分配如何,经济主体都可以通过自愿交易来实现最优分配。
下面列举了10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科斯定理的应用。
1. 邻里间的噪音问题假设某个邻居每天晚上都会开派对,声音很大,扰乱了周围邻居的生活。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邻居之间可以进行自愿交易,那么受到噪音扰乱的邻居可以与派对主办者协商,让其减小音量或改变派对的时间和地点,从而减轻噪音给周围邻居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公共资源的管理考虑一个公园的管理问题,假设公园里有一个小湖,人们可以在湖中垂钓。
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垂钓,可能会导致湖里的鱼资源枯竭。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公园管理者将湖的使用权进行明确划分,并允许人们进行自愿交易,那么湖的资源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
3. 工作场所的环境问题在工作场所,有些员工可能会抽烟,而其他员工对烟味很敏感。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员工之间可以进行自愿交易,那么吸烟员工可以与其他员工达成协议,限制吸烟区域或者改变吸烟时间,以减少对其他员工的影响。
4. 邻里间的停车问题如果某个小区停车位有限,邻居之间可能会为了争夺停车位而产生纠纷。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邻居之间可以进行自愿交易,他们可以协商并达成停车位的共享协议,从而减少停车位的争夺和纠纷。
5. 空气污染的减少某个工厂的排放物可能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工厂和居民可以进行自愿交易,工厂可以通过支付补偿费用来减少排放物,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负面影响。
6. 粉尘扬尘的控制在建筑工地或采矿场等工业场所,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扬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工地或矿场可以与周边居民进行自愿交易,他们可以共同协商并采取措施,如安装粉尘控制设备或在特定时间限制工作,以减轻粉尘对居民的影响。
科斯定理是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目前关于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它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政府干预,市场交易能够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这一定理对于产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
同时,科斯定理也存在着一些限制条件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交易成本的存在、产权的界定和保护等。
总之,科斯定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它提供了一种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并对于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由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一种观点(并非真是一条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
给从未涉及过科斯定理的学生上科斯定理课的教师,都亲身感受了科斯定理所引起的惊叹和佩服,但科斯本人却从未将定理写成文字,而其他人如果试图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那很有可能是走了样的,或成了同义反复。
被称作科斯定理的命题或命题组,源于一系列案例。
科斯像法官一样一直拒绝把他初始论文中的论点加以广泛地推广。
投资乘数理论简介投资乘数理论,普遍理解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国民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流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新老交替、人们出于资源配置优化和判断的原因而转移就业职位等。
它是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代价。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3)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
由于结构型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所以我们把二者形成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其受劳动力结构、政府政策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差别定价(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弹性定价”,是一种“以来顾客支付意愿”而制定不同价格的定价法,其目的在于建立基本需求、缓和需求的波动和刺激消费。
科斯定理文献总结MIT-Plato 团队[1] 科斯定理1-2-3美约瑟夫·费尔德李政军译内容提要:可以把科斯定理划分为三个层次,或称三个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的实质是,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权利的初始界定不重要;第二定理认为,当交易成本为正时,产权的初始界定有利于提高效率;科斯第三定理的结论是,通过政府来较为准确地界定初始权利,将优于私人之间通过交易来纠正权利的初始配置。
主要内容:与科斯原文一样,本文考察每个案例时落脚点都在一种简单的比较上:哪种权利的初始界定将提供最大的社会福利或最小的社会福利损失?在此,没有必要区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因为,涉及的所有成本都是私人成本。
政府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就是它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分配和界定产权。
权利一旦得到界定,外部性问题就可以通过大家熟悉的类似于商业活动中采取的交易来得到解决。
就像直接参加交易的各方看到的情况那样,交易活动只取决于各种选择的成本和收益比较。
权利的初始界定重要吗?如果交易成本等于零,回答是否定的。
权利的任意配置可以无成本地得到相关主体的纠正。
这就是科斯第一定理的实质。
如果交易成本为正,正如它的典型情况一样,那么,回答是肯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科斯看到了通过产权的初始界定来提高效率的可能性,也看到了相关经济主体通过产权交易来提高社会福利的限制条件。
这是科斯第二定理的实质。
科斯还认为,初始产权的明晰界定和分配可以节约、甚至消除纠正性交易的需要。
他认为,通过政府来较为准确地界定初始权利,将优于私人之间通过交易来纠正权利的初始配置。
这是科斯第三定理的实质。
交易成本是科斯理论的核心。
这种看法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毕竟是科斯把交易成本嵌入了他的企业理论并使其处于中心地位。
在谈到这一点时,科斯.*#++/ -明确地指出了其中的联系:“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我指出当不存在交易成本时,企业的存在就失去了经济基础。
在《社会成本》一文中,我表明当不存在交易成本时,法律为何物(即可交易权利的初始界定如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科斯定理的著名例子
以下是 7 条关于科斯定理的著名例子:
1. 你看那污染的例子呀,一家工厂排放污水影响到了周边居民,这要是没有合理的产权界定和协商,那不得乱套呀!这就像孩子们抢玩具,没有个明确规则,肯定要打架呀!所以说,科斯定理在这里就很重要啦。
2. 想想看那个牧场主和农民的故事。
牧场主的牛羊要是总跑到农民的地里,不规定好谁该负责,那不得天天吵架呀!这不就跟我们分东西一样,得公平合理才行呀!
3. 还记得那个关于无线电频谱的例子吗?如果没有明确谁有权使用,那各个电台不就乱套了,互相干扰得一塌糊涂,就像一群人同时在大声喊叫,谁也听不清谁呀!这时候就体现出科斯定理的厉害啦!
4. 你想想铁路公司和沿线居民,火车经过要是噪音太大影响居民生活,不通过科斯定理来解决,难道就一直这么僵持着吗?那就好比两个人在路上顶牛,谁也不让步呀!
5. 说个关于森林资源的例子。
没有恰当的产权制度,大家都随意砍伐,那森林不就毁了吗?这跟大家都去抢一块蛋糕,最后谁也吃不到完整的有啥区别呀!
6. 回忆一下那个公共海滩的例子啊。
要是没有好的规则,都乱占位置,那多混乱呀!这不就跟没有指挥的交通一样乱糟糟的嘛!妥妥得用科斯定理来解决呀。
7. 想想海上的捕鱼业,如果大家都无节制地捕鱼,不考虑可持续性,不根据科斯定理来管理,那以后不就没鱼可捕了吗?这就像去银行取钱,只取不存,最后不就没钱了呀!
我觉得科斯定理太重要了,它能帮我们解决好多现实中因为产权不清而导致的矛盾和混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