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
- 格式:pdf
- 大小:229.32 KB
- 文档页数:1
谈谈中医正骨科的推按手法郑州市骨科医院郭春园曹振家郑州市骨科医院中医正骨推按法,是在郭春园所著《平乐郭氏正骨法》第八章推按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平乐郭氏正骨法为家传六世的秘方验法,正骨推按法则是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独特治疗方法,是在益元正骨八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一种新的整体推按手法。
经过三十年的临床运用疗效显著。
现将这种推按手法介绍如下:一、滑推法:临床多施用在胸背、腰部。
推按原则是轻病重推、重病轻推。
其基本操作是,患者俯卧在推按床上,医生站在病者的患侧,双手掌根按压患部,掌根掌心向心方向施推,约十分钟(不可逆推,需助手牵拉双踝)。
再用按法,即指压双大肠俞、双环跳、双委中、双承山穴。
然后再滑推5~10分钟。
在上述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又分为令呼推法、待呼推法、轻推手法、缓推手法、猛推手法和紧推手法等六种不同的手法:1、令呼推法;在推按的时候,令患者随着推按操作或快或慢强行呼吸,如在劳动时发出的哼嗨之声。
这种哼嗨之声是发自肺腑而不是用嘴吹气。
此方法能立即收效,但体弱或病重者忌用或慎用。
2、待呼推法:随着患者的自然呼气施推,推之快者如急救时的人工呼吸法;推之慢者,推与推相间一呼一吸,须待患者呼吸平均之时,随呼再推。
此法较令呼推法收效较慢,但适用于体弱或气滞血瘀导致疼痛较重较久者。
3、轻推手法:以掌心贴患者皮肤,轻不用力地滑皮由下向上推摩,即先医所说的“轻推滑皮走”,这是一种摩擦状的推法,有促进静脉回流的作用。
4、缓推手法:适用于四肢肌萎关节僵强之症,亦适应于躯干部位。
每一推按动作按之间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呼气时推,吸气时停推。
有时会因手法或疼痛的刺激而引起喘气,待气平之时顺呼再推。
5、猛推手法:这种推法是推力较强和趁其不备是使用的手法。
施用于躯干时,须令呼猛推;施用于四肢时可使肌骨相滑,不论呼吸可达速效。
6、紧推手法:这种推法是相连续的推法,较以上推法为快,利用连续的推按的间歇。
此种推法收效多佳,患者疼痛较重或呼吸困难时禁止使用。
中医正骨科普中医正骨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调整和治疗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以促进身体的自然康复和病痛的缓解。
它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中医正骨的基本理论是“骨为本,筋为纲,络为介,气血为师”。
它认为,骨骼是人体的基础,筋脉是人体的主要纽带,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当骨骼、筋脉和经络发生损伤或异常时,就会引起病痛。
通过调整骨骼、筋脉和经络的功能,可以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正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推拿、扳正、牵引、按摩等手法。
其中,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施加力量和刺激,调整和治疗骨骼、筋脉和经络的方法。
扳正是通过手法对关节进行调整和矫正,使其恢复正常的位置和功能。
牵引是一种通过外力拉伸骨骼和关节,以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的方法。
按摩是通过手法按摩和刺激软组织,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缓解病痛。
中医正骨的适应症包括骨折、脱位、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这些疾病都会引起骨骼、筋脉和经络的损伤或异常,导致病痛和功能障碍。
通过中医正骨的治疗,可以恢复骨骼、筋脉和经络的正常状态,促进身体的康复和病痛的缓解。
中医正骨的优点是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它通过手法调整和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少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
同时,中医正骨注重整体调理和治疗,可以改善全身的气血运行和环境,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中医正骨的治疗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辨证施治、调整骨骼、调理筋脉、运用艾灸等。
首先,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辨别病情和病因,确定治疗的方案和手法。
然后,医生运用推拿、扳正、牵引、按摩等手法,调整骨骼、筋脉和经络的功能,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
接着,医生通过草药、艾灸等方法,调理气血和全身的环境,促进康复和病痛的缓解。
最后,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和手法,确保疗效和安全。
正骨按摩的快板书(原创实用版)目录1.正骨按摩的概述2.正骨按摩的步骤3.正骨按摩的注意事项4.正骨按摩的好处正文1.正骨按摩的概述正骨按摩是一种以人体骨骼结构为基础,通过手法技巧对骨骼、关节和肌肉进行调整和修复的健康保健方法。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传统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正骨按摩不仅能够缓解肌肉疲劳、消除疼痛,还能纠正骨骼错位,改善关节功能,达到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2.正骨按摩的步骤正骨按摩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治疗环境安静舒适。
治疗师要洗净双手,修剪指甲,确保操作卫生。
(2)诊断:治疗师会通过观察和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正骨按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放松肌肉:治疗师会运用揉法、推拿等手法,先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放松,以便后续的正骨操作。
(4)正骨: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对错位的骨骼进行调整。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疼痛感,但完成后患者会感到轻松舒适。
(5)巩固:治疗师会对治疗后的部位进行适当的巩固按摩,以确保治疗效果持久。
3.正骨按摩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正骨按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正规的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治疗师,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操作安全。
(2)治疗过程中要放松身体,避免紧张,以便治疗师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治疗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正骨按摩并不能完全替代医学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4.正骨按摩的好处正骨按摩具有以下好处:(1)缓解疼痛:通过对肌肉和关节的调整,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改善关节功能:通过对骨骼的调整,能够纠正关节错位,改善关节活动能力。
(3)保健强身:正骨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保健强身的效果。
(4)治疗疾病:正骨按摩对于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之,正骨按摩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治疗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达到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正骨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整身体的结构和关节,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改善健康的目的。
以下是正骨手法的一般操作要领:
1.全身观察:在进行正骨手法之前,医生会全面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体态、步态、站立姿势等,以初步判断身体结构的不正常之处。
2.患者交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症状、病史、疼痛部位等情况,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问题的所在。
3.局部检查:对患者疼痛或异常的部位进行仔细的触摸和按压,寻找异常的体征,如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度受限等。
4.整体调整:根据观察和检查结果,通过手法技巧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整体调整。
这可能涉及到对关节、软组织、脊柱等部位的调整,以促进正常的生理功能。
5.手法技巧:正骨手法的技巧包括推、拉、按、捏等手法,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伤害。
6.配合其他疗法:正骨手法通常作为中医整体治疗的一部分,可能会与针灸、中药等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7.注意患者反馈:在调整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反馈,特别是疼痛感觉和身体的变化,及时调整手法和方法。
8.定期随访:正骨手法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疗程,医生会安排患者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正骨手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生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者进行操作,因为不正确的手法可能会导致伤害或不良反应。
在接受正骨手法治疗之前,建议患者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什么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中医正骨推拿手法主要指的是医生用双手,根据规定的动作和技巧,在患者体表实施各种的专门操作,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是用手进行操作,因此简称为手法,其属于中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
近几年,伴随这手法广泛应用,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创新,开始涌现出各种流派和种类,相关学者统计发现不同流派所使用的手法也有所不同。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的发展历史在周朝就出现了专治骨折的医学,在《周礼·天官》中记录了专处骨折疡的内容,在晋代时期,《肘后备急方》当中还记录了使用牵引等方式对人的关节进行复位。
唐朝时期,在《备急千金要方》当中记载了如何对下颌进行复位。
宋代时期在《圣济总录》当中对正骨推拿手法作出深入总结,同时还介绍了如何用药封裹和膏摩等的骨伤综合治疗方式。
到了元代时期,开始出现了正骨兼金镞科,随后在明朝时期的《世医得效方》中记载了如何对肩、颈椎和肘、膝、踝关节进行复位和固定,在明朝还有一位医者叫薛己,他在《正体类要》当中一共总结了19条如何正复骨折。
当发展到清朝时期,《医宗金鉴》当中对先人的正骨手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同时概括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种手法。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工作者针对上述的正骨8种手法作出深入研究,同时还作出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促使正骨推拿手法内容得到丰富,也提高了治疗效果。
正骨推拿手法适用范围①适合对肌腱损伤的治疗,肌肉和肌腱、韧带完全破裂则需要对患者实施手术重建,但是患者属于部分破裂则可以使用正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筋进行梳理,然后将已经断裂的组织理顺,然后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这样能够减轻疼痛感,有助于今后的愈合。
②肌腱滑脱,触摸患者疼痛部位可以发现有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障碍,若治疗不当,则有可能会转变为肌腱炎,出现黏连,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对其进行尽早治疗。
③各种关节脱位,半脱位,对患者进行正骨之后,结合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固定。
中医正骨推拿法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矫正骨错筋歪等骨伤科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腕伤诸病候》指出,“卒然致损”而引起“血气隔绝,不能周荣”,通过按摩导引等法可以使气血恢复正常。
正骨推拿手法一般可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
治疗骨折、脱位主要应用正骨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则主要应用推拿手法,而在临床上两者又往往相互配合使用。
据《新唐书。
百官志》所载,唐代太医署按摩博士和按摩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损伤折跌者,正之”。
历代不少医著记述了正骨推拿的许多方法,特别是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之“正骨推拿八法”,可说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各人的实践经验不同,对手法运用也不尽相同。
「操作方法」一、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 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
“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
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
“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
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
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
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
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
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
中医正骨的概念中医正骨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中医传统疗法,它主要通过手法矫正和调整人体的骨骼结构和关节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的目的。
中医正骨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古代,人们常常面临健康问题,其中包括骨骼问题和关节疾病。
而中医正骨疗法就是当时医生们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他们发现通过调整和矫正骨骼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恢复健康。
中医正骨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根据中医学,人体内有一套络脉系统,它们贯穿整个身体并连接器官、骨骼和肌肉,传导气血和营养物质。
而正常的经络系统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经络系统受到破坏或堵塞,就会导致气血不畅、疼痛和其他疾病。
因此,中医正骨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手法调整经络系统,恢复气血的正常流动和平衡。
中医正骨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阴阳学说。
根据中医学,整个宇宙都由阴阳两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组成。
在人体中,阴阳也存在于各个器官、组织和系统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
当阴阳失衡时,人体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中医正骨疗法通过手法调整骨骼和关节,达到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
中医正骨的手法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技术:1. 调整:医生通过手法调整或推拿骨骼和关节,使其恢复正常位置和功能。
这种手法常用于治疗骨折、脱位和关节疾病等。
2. 牵引:医生通过使用牵引设备或手法,拉伸和延长骨骼、关节和软组织,以缓解压力和疼痛。
这种手法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
3. 按摩:医生用手法按摩患者的骨骼、肌肉和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缓解疼痛和痉挛。
这种手法常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关节炎等。
4. 扭转:医生通过用力扭转身体或关节,改善骨骼和关节的灵活性和功能。
这种手法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腰肌劳损等。
中医正骨疗法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首先,它是非侵入性的,即不需要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
这对于那些对手术和药物治疗有抵触情绪或禁忌症的患者来说非常有益。
其次,中医正骨疗法注重整体调理和平衡,而不仅仅关注症状缓解。
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心得
中医传统正骨手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手法的刺激和调整,重新平衡身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我对中医传统正骨手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1. 针对不同的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
正骨手法包括推、拿、按、揉、捏、扭等多种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方法。
因此,在进行治疗之前,医生必须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2. 注意手法的力度和频率。
正骨手法需要医生的手上有一定的力度和灵活性,但是过度的力度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此外,手法的频率也需要注意,过于频繁的手法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3. 熟练掌握手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经验。
正骨手法需要医生的手上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需要多年的实践和学习才能熟练掌握。
因此,患者在选择正骨治疗时,需要选择有经验和技术过硬的医生进行治疗。
4. 正骨治疗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正骨手法虽然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治疗方法。
在进行正骨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加强锻炼,改善饮食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传统正骨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并且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
只有选择有经验和技术过硬的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正骨推拿疗法正骨推拿疗法的作用手法1.伤骨推拿法手法矫正性旋转摇晃、摇、拔伸、捺正、背、托、斜、扳腿、按压踩乔等。
2.伤科十七法(一指禅伤科推拿整骨法) 旋臂抬举法、对肩法、旋后屈肘法、缩颈牵臂法、足抵上臂法、屈肘牵拔法、缠肘法、双手扣腕法、拔指法、屈髋牵引法、叠膝法、扳踝法、扳颈法、拔颈法、屈膝双提踩伸腰法、抬腿屈腰法、三人牵腰理脊法等。
3.正骨推拿法正骨八法一手摸心会、离拽分骨、旋转捺正、交错捏合、推拉提按、屈伸折顶、抖顺扣挤、理肢顺筋;推拿十二法一捏、弹、按、压、揉(捏揉、按揉)、点、推、疏、摇、牵、搬、盘等。
4.中医正骨手法摸、理、牵、折、旋、摇、扳、拿、挤、合、分、捏筋、拍打等十三种。
5.扳法推拿扳、摇等。
6.伤科背法背。
具体操作方法(着重介绍伤科十七法、正骨八法,其它方法操作从略)介绍如下:1.伤科十七法(1)旋臂抬举法:病人取坐位,医生位于病人侧后方,从其患肢腋下插入医生的同侧臂,利用医生的肱肘和前臂来带动病人患肢,并做被动的由其前方旋上抬举活动,而且逐渐增加其举臂的高度。
与此同时,医生另一手于病人肩部伤处推拿施术,并借推拿施术的力量固定关节和躯干,制约旋上抬举时的力量,使之适度,以免遣成暴力,该法适用于肩关节粘连或肩关节及肩周软组织损伤等疾患。
(2)对肩法;病人取坐位,医生位于患肢的侧前或侧后方,并甩同侧手紧握患肢肘关节(肱髁部),自对侧肩(健侧)进行间歇性推送,使患肢手指尽力探触健侧肩峰及肩背至最大限度活动范围。
医生另一手为患臂疼痛部位进行手法推拿操作。
该法适用于肩关节粘连或肩关节、肩周软组织损伤等疾患。
(3)旋后屈肘法:病人取坐位,医生位于患肢的前侧方,将相对的前臂插入患肢腋下,继而握其患肢腕上部,使其被动旋内向后展伸并屈肘。
同时嘱病人尽力旋背后与伸屈肘相结合,将患者肩关节部作固定制约,并于其疼痛点施以推、捏等结合手法。
该法适用于肩关节粘连或肩关节、肩周软组织损伤等疾患。
(4)缩颈牵臂法:病人取坐位,术者位于患肢之侧前方,将患者手腕置于术者相对肩颈部,术者利用缩颈耸肩的动作夹住其腕;并使患臂做被动的向外牵拔摇动。
推拿正骨推拿正骨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旨在通过手法矫正人体骨骼结构和按摩肌肉、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缓解疼痛、改善健康的效果。
推拿正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推拿正骨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适应症,并探讨其在现代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
推拿正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法对人体的骨骼进行矫正来调理身体。
它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骨骼的正常排列息息相关,只有骨骼处于正常位置,经络才能通畅,气血才能流畅,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推拿正骨的手法主要通过推、拿、捏、揉、拉等技术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达到促进经络血液循环、调和气血运行、消除疲劳和疼痛的效果。
推拿正骨的技术方法多样,依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法组合。
常见的手法包括拨、推、按、揉、敲、捏、抹、推、压等,每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推拿正骨的技术方法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临床实践,才能熟练运用。
推拿正骨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尤其在肌肉、骨骼、关节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推拿正骨可以通过手法矫正骨骼位置,减轻疼痛、缓解炎症,促进患者康复。
此外,推拿正骨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调理一些亚健康状态。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推拿正骨在现代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重视。
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推拿正骨结合了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需求。
许多医疗机构和诊所都设有推拿正骨科室或提供相关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然而,虽然推拿正骨在医疗中有其独特的疗效,但也需要专业的医师和合适的环境来进行操作。
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因此,在接受推拿正骨治疗前,应找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并选择合适的医师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也应该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和休息,以促进康复。
总之,推拿正骨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手法矫正骨骼和按摩经络,达到调理身体、缓解疼痛、改善健康的功效。
中医推拿正骨手法、具体操作应用讲解!骨手法在骨伤科尤其是中医骨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整复、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之一。
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等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正骨手法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医骨伤界泰斗尚天裕尚老融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之精华为一体,自1958年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他们研习《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骨五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八法,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经验和现代医学手法,总结出正骨十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旋、屈伸收展、成角折顶、端挤提按、挟挤分骨、摇摆触碰、对扣捏合、按摩推拿。
目前中医骨伤,中西医结合骨伤常用的正骨手法有八种。
即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正骨八法具体操作应用1.手摸心会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拔伸牵引主要引用是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
然后,再按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所施牵引力量的大小须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一般而言,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拔伸牵引力应较大;相反,老幼及女性患者,所需牵引力不宜太大。
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骨折应结合骨牵引;但肱骨干骨折,虽肌肉发达,若用力过大,常使断端分离,以致造成不愈合。
3.旋转屈伸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
这种手法弥补了单纯拔牵引的不足。
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手握其远段,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屈伸时,术者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推拿正骨专家讲解
推拿正骨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手法的按摩、按压、拍打、推拿等方法,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筋骨等组织,治疗疾病,预防疾病。
推拿正骨专家是指熟练掌握推拿正骨技术的医生,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疾病,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推拿正骨专家讲解,主要是针对推拿正骨疗法的基本知识、手法技巧、疾病治疗等方面进行讲解。
首先,推拿正骨专家会介绍推拿正骨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包括人体经络、气血、筋骨等组织的构成和作用,以及推拿正骨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其次,推拿正骨专家会讲解推拿正骨的手法技巧,包括按摩、按压、拍打、推拿等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他们还会介绍不同疾病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治疗方案,以及推拿正骨与其他中医疗法的区别和优势。
最后,推拿正骨专家还会分享一些推拿正骨治疗案例,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推拿正骨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疗效。
总之,推拿正骨专家的讲解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推拿正骨疗法,提高对中医疗法的认识和信任,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和身体。
- 1 -。
中医的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又称整骨手法、接骨手法,主要用于骨折的复位。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总结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在此基础上,经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形成正骨十法。
1.正骨手法的使用原则(1)明确:正骨手法实施之前,需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必要的影像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类型,明确导致骨折的暴力方向,明确所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以便做到“心中了了”,便于采用相对应的复位方法。
(2)及时: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整复时间越早越好。
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整复。
伤后4~6 h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整复也相对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10日内可考虑整复,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3)稳妥:对骨折的复位,要求术者双手有良好的劲力,在需要的时候能应用暴发寸劲,同时又需要较长时间力量较大的拔伸牵引力,更需要心灵手巧,训练有素。
另外,整复骨折时全神贯注,体会手下感觉,并随之调整动作和力度,做到“手随心转,巧从手出”。
(4)轻巧:实施正骨手法用力大小要恰到好处,使骨折端按设计要求移动,使复位准确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施行正骨手法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力学原理,掌握技巧,动作轻巧,切忌鲁莽粗暴。
(5)到位:按照不同部位骨折对对位、对线的要求,达到解剖对位或功能对位的要求。
(6)麻醉:伤后时间不长,上肢的简单骨折,估计整复较易者,选择骨折端的血肿浸润麻醉;如果伤后时间较长,或者是复杂骨折,估计复位有一定困难者,选择神经阻滞麻醉,也可采用全身麻醉。
2.正骨十法(1)手摸心会:在整复骨折前,术者用手仔细在骨折局部触摸,结合X线片或者CT等辅助检查,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类型,明确导致骨折的暴力方向,明确所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特点,整复过程中,要反复进行“手摸心会”,了解对位情况。
这是施用手法前的首要步骤,且贯穿于正骨过程的始终。
(2)拔伸牵引:是正骨手法的基础,能纠正骨折后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以便进一步整复。
简述正骨八法
正骨八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手法疗法,主要用于调整人体骨骼结构、纠正姿势和改善运动功能。
以下是对正骨八法的简述:
1. 推法:通过手掌、拳头等部位对患者的关节、肌肉进行推按,以缓解疼痛和恢复活动度。
2. 按法:用手指、手掌等部位对患者的经络穴位进行按压,以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3. 拉法:利用手部和身体的重量对患者的肌肉和韧带进行拉伸,以增加关节的灵活度和伸展性。
4. 针法: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可以使用针灸技术来治疗骨骼肌肉疾病,比如针刺关节周围组织来缓解疼痛。
5. 扭法:用手部或身体的力量对患者的关节进行扭转,以调整骨骼结构和改善姿势。
6. 摇法:通过摇晃患者的身体来缓解肌肉疼痛和增强运动能力。
7. 颤法:使用手掌或手指对患者的肌肉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震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8. 按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揉捏和按摩,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能力。
- 1 -。
中医正骨概述
中医正骨治疗是一种利用中医理论和手法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
它源于古代中医学理论,其本质是依据中医理论诊断病情,再利用按摩、推拿、拔罐、刮痧、针灸等手法进行治疗,以达到止痛、消肿、增强体质等目的。
中医正骨的治疗范畴很广,可以治疗各种亚健康、慢性病等疾病,如颈肩腰腿疼痛、骨质疏松、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性疾病也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正骨在治疗上强调综合治疗,即“辨病、治病、调体、防病”,在根据针灸、推拿等手法治疗的同时,也会结合饮食调理和适量的运动锻炼,以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和健康程度。
在中医正骨治疗中,医师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操作,因此其效果也取决于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治疗经验。
当然,对于患者而言,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配合医师的治疗也是取得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中医正骨是一种结合中医学理论与手法进行康复治疗的方法,可治疗各类疾病,但在治疗前仍需要与医师进行详尽的咨询和诊断,以获得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正骨八法名词解释
正骨八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手法治疗方法,也称为“八法正骨”。
1. 推法:指用手掌或手指按照患者身体的经络方向,施力推动肌肉、
筋膜、骨头等,以达到调整身体结构、纠正错位的效果。
2. 拉法:指用手掌或手指按照患者身体的经络方向,施力拉伸肌肉、
筋膜、韧带等,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舒缓紧张的效果。
3. 揉法:指用手掌或手指在患者身体表面按摩旋转,以促进血液循环、松解肌肉和缓解疼痛的效果。
4. 捏法:指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皮肤,以刺激穴位和神经末梢,调
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效果。
5. 扳法:指用手掌或手臂扳住患者关节或四肢进行牵引和旋转,以增
加关节活动度和纠正错位的效果。
6. 搓法:指用双手相互握住患者的肌肉或骨头,进行搓动和摩擦,以
增加血液循环和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
7. 捶法:指用手掌或拳头轻敲患者身体表面,以刺激神经末梢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8. 掐法:指用手指捏住患者皮肤或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效果。
什么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
发表时间:2019-06-06T11:46:02.6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4期作者:刘付均
[导读]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人民医院)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主要指的是医生用双手,根据规定的动作和技巧,在患者体表实施各种的专门操作,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是用手进行操作,因此简称为手法,其属于中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
近几年,伴随这手法广泛应用,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创新,开始涌现出各种流派和种类,相关学者统计发现不同流派所使用的手法也有所不同。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的发展历史
在周朝就出现了专治骨折的医学,在《周礼·天官》中记录了专处骨折疡的内容,在晋代时期,《肘后备急方》当中还记录了使用牵引等方式对人的关节进行复位。
唐朝时期,在《备急千金要方》当中记载了如何对下颌进行复位。
宋代时期在《圣济总录》当中对正骨推拿手法作出深入总结,同时还介绍了如何用药封裹和膏摩等的骨伤综合治疗方式。
到了元代时期,开始出现了正骨兼金镞科,随后在明朝时期的《世医得效方》中记载了如何对肩、颈椎和肘、膝、踝关节进行复位和固定,在明朝还有一位医者叫薛己,他在《正体类要》当中一共总结了19条如何正复骨折。
当发展到清朝时期,《医宗金鉴》当中对先人的正骨手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同时概括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种手法。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工作者针对上述的正骨8种手法作出深入研究,同时还作出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促使正骨推拿手法内容得到丰富,也提高了治疗效果。
正骨推拿手法适用范围
①适合对肌腱损伤的治疗,肌肉和肌腱、韧带完全破裂则需要对患者实施手术重建,但是患者属于部分破裂则可以使用正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筋进行梳理,然后将已经断裂的组织理顺,然后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这样能够减轻疼痛感,有助于今后的愈合。
②肌腱滑脱,触摸患者疼痛部位可以发现有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障碍,若治疗不当,则有可能会转变为肌腱炎,出现黏连,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对其进行尽早治疗。
③各种关节脱位,半脱位,对患者进行正骨之后,结合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固定。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
①手摸心会
对骨折进行复位之前,医者用手触摸患者骨折部位,先轻柔,后用力,先浅后深,先远后近,并且要求两头相对,明确了解骨折在患者肢体当中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X线片显示内容,医者还需要在头脑的当中构建一个立体形象。
②拔伸牵引
借助克服肌肉拮抗力,然后对患者患肢短缩位移情况进行矫正处理,促使其恢复正常长度。
结合欲合先离理论,对肢体进行牵引,促使其保持在原有位置,然后沿着患肢的纵轴从远到近对骨折段进行对抗牵引。
此后根据骨折整复位的具体步骤对肢体方向做出概念,继续对其进行牵引。
③旋转屈伸
该方式主要是对骨折断端的畸形进行校正处理,比较适合靠近关节的骨折部位治疗。
当肢体旋转出现急性,手握住远端位置,然后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右旋转,促使支腿位置和整理轴线恢复正常。
对患肢进行屈伸期间,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一手握住远端,沿着骨折的关节冠轴对肢体进行摆动,从而对骨折脱位进行矫正。
④提按端挤
该种方式主要是对向外突出爹骨折端向内部挤压。
要求手法适当,方向正确。
医者收治和患者皮肤紧密接触,以防止皮摩擦皮肤而出现损伤。
⑤摇摆触碰
双手固定骨折位置,然后助手稳定维持牵引,等到骨折断端之间骨擦音降低。
⑥夹挤分骨
患者骨折后,因为骨间膜牵拉出现靠拢,形成侧方位移。
针对这种情况使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对骨折部位分别挤压间隙,促使骨间膜紧张,相互靠拢的骨折端分开。
⑦折顶回旋
医者双手拇指在突出骨折位置抵住,剩余四指重叠环抱在下陷的骨折位置。
对骨折位置进行牵引的基础上,使用拇指向下挤压骨折端,然后加大骨折成角畸形,根据拇指的感觉来预估骨皮质情况,从而对畸形进行校正。
⑧按摩推拿
骨折复位之后,通过扭转肌肉,肌腱等,促使患者紧固舒展通达。
操作期间手法轻柔,根据鸡肉和肌腱的走行房向进行缕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