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支气管堵塞器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6.49 KB
- 文档页数:1
双腔支气管插管原理双腔支气管插管原理双腔支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气体交换。
下面将从浅入深,逐步解释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原理。
1. 基本概念•双腔支气管插管是一种通过喉咙将管子插入患者气管以维持通气的方法。
•插管管子具有两个腔,分别与气管主支气管相连。
•通过这些腔,医生可以实施机械通气、吸痰和给药等治疗操作。
2. 双腔支气管插管的结构•双腔支气管插管由柔软的管状物制成,长度约30-40厘米。
•顶端是具有光滑圆锥形状的气囊,用于插入喉部。
•管子的一侧是呼吸腔(潮气腔),另一侧是洗肺腔(引流腔)。
•潮气腔通向两个独立的支气管,用于吸入气体和排出二氧化碳。
•引流腔通过一个连接器与负压吸引系统相连,用于引流肺部分泌物。
3. 插管原理•在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时,患者首先需要进入全身麻醉状态,以避免疼痛和呼吸反射。
•医生将插管置入喉部,直至触碰到气管环,然后将其滑入气管中。
•一旦插管到气管内,医生会注入空气或液体到气囊,以确保插管的稳定性,并防止误插到食道。
•插管完成后,分别通过潮气腔和引流腔连接到相应的设备,以进行呼吸和引流。
4. 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麻醉和手术等领域。
•通过机械通气,可以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合适的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途径。
•吸痰操作可清除气管分泌物,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引流腔排除肺部分泌物,提高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
总结双腔支气管插管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
通过正确插入插管,患者可以接受机械通气、吸痰和引流等治疗操作。
这一技术在重症监护和手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帮助患者维持正常呼吸,促进康复。
5. 插管的选择和插入技术•在选择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格、预期通气时间和病情等因素进行评估。
•插管时需要注意插入技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需要熟悉正确的插管方法,并进行适当的训练和实践。
可视支气管堵塞器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弓胜凯; 艾英; 应亮; 方建超【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19(025)011【总页数】6页(P45-50)【关键词】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支气管堵塞器; 双腔管; 炎症应激【作者】弓胜凯; 艾英; 应亮; 方建超【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河南郑州 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胸科手术要求单肺通气。
实现单肺通气最常用的方法是双腔管和支气管堵塞器,传统的经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定位的方法被视为金标准[1]。
虽然FOB 可以提供清晰的气管和支气管的解剖结构,但不能提供术中持续的气道可视化,而且FOB 定位难度大,即使是有经验的麻醉医生也需要重复反复定位[2]。
近年来,出现了新型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tube,VDLT),可以在不使用FOB 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准确定位,且术中持续气道可视化已被证实[3-4]。
可视支气管堵塞器(endobronchial blocker tube,EBB)也是一种新型的不需FOB 定位的肺隔离工具,但是关于其与VDLT 插管的单肺通气效果及对气道的炎症应激反应的比较尚少见。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VDLT 与EBB插管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效果及炎症应激的比较,来评价这种新型可视化肺隔离工具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患者40 例。
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5 ~66 岁,体重50 ~8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为VDLT 组和EBB 组。
2023年双腔支气管导管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双腔支气管导管是一种用于气管插管或人工气道管理的设备。
它包括两个腔室,一个用于通气,一个用于吸痰或引流。
目前,双腔支气管导管行业市场发展迅速,其市场规模和需求不断增长。
首先,双腔支气管导管市场受益于全球老龄化人口的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数量也在增加。
双腔支气管导管作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工具,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其次,双腔支气管导管市场受益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双腔支气管导管的设计和制造也在不断改进。
现代双腔支气管导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功能性,能够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因此受到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的青睐。
另外,双腔支气管导管市场还受益于全球气道感染疾病的高发率。
气道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健康问题,导致了许多严重疾病和死亡。
双腔支气管导管作为气道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患者排痰、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感染的风险,因此在气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双腔支气管导管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价格较高,使得一些低收入地区的医疗机构无法承担。
其次,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培训,而一些医疗机构和医生可能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此外,双腔支气管导管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误吸、鼻窦炎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市场的发展。
总体来说,双腔支气管导管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双腔支气管导管市场将继续迎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DOI :10.3969/j.issn.1672-9463.2018.05.032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赵基鹏 熊添 樊宏 张晖作者单位:100076 北京航天总医院麻醉科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tube,VDLT )是带有高分辨率摄像机的一次性无菌双腔支气管导管,通过微型适配器与外部显示器相连,实现插管、定位及术中气道的持续检测[1]。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DLT ),是目前可供使用的仅有的左型导管[2],近年来成为胸科手术中的应用热点。
现就VDLT 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使用方法1.1组成部分 VDLT 由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制成,是一次性使用无菌DLT,由微型摄像机、LED 灯、视频器接口及冲洗系统四部分组成[2,3]。
微型摄像机位于气管导管远端,由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单芯片传感器构成,提供85°诊断视野,扫描深度12~60mm,传感器是圆柱形,直径3mm,长度16mm,感光元件的灵敏度为0.53V/lux-sec。
微型摄像机通过微型USB 适配器与便携式外部高清显示器相连,显示器像素达76 800,分辨率为320×240,显示器大小为5.4cm×7.0cm,提供实时高清影像。
光源位于微型摄像机旁,由2个LED 灯组成,升高周围温度不超过1℃。
除厂家提供的显示器,还可通过视频器接口与其他视频播放器相连。
VDLT 自带冲洗系统,可在大量分泌物、黏液或血液等模糊视野时,通过冲洗口注入液体原位清洁摄像机镜头。
1.2插管方法 插管前检查套囊是否漏气,导管可用润滑剂润滑,将VDLT 与显示器相连并插好电源。
VDLT 自带插管导芯,暴露声门,导管前端过声门后拔出导芯,轻柔地将导管逆时针旋转90°,继续送导管直到支气管导管进入左主支气管[4]。
1.3定位方法 普通DLT 定位方法也适用于VDLT,虽然有大量研究尝试用不同方法定位DLT,但听诊和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OB )定位仍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5]。
痔疮,是指一种位于人体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发病没有固定的年龄段,但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病。
痔疮疾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极大提升,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食用刺激性食物、长期饮酒、久坐久立久蹲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导致痔疮疾病缠身的原因。
这类疾病往往有着发病率高的特点,并且,处于发病期的患者常常会有便血、疼痛不适、瘙痒等症状,极大地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因此,这类疾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对其进行诊断治疗。
目前,治疗痔疮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大类。
保守治疗通常针对的是无症状的痔疮,手术治疗一般针对的是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痔疮疾病较为严重的情况。
对于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的痔疮患者来说,保守治疗足以满足其治疗改善不适症状,不必对其采取手术治疗。
其中保守治疗又分为坐浴等的一般治疗、局部用药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注射疗法、物理疗法以及胶圈套扎等。
本文将重点围绕轻型痔疮患者所采取的中药熏洗坐浴及中药冷敷治疗的保守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以给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的效果中药熏洗坐浴是中药外治疗法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最早的临床应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治疗痔疮的中药熏洗坐浴是指在水中加入减轻痔疮症状的中药成分,在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后,让患者对患处先熏后洗的治疗方法。
由于该方法具有方便、省力的优势特点,因此它是大多数痔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坐浴可用于治疗内痔脱垂、外痔肿痛、脱肛、肛裂、肛瘘、肛周湿疹等症状。
中药熏洗坐浴在治疗患者痔疮的过程中能够将其中浸泡的药物的效用发挥到最大,通过发挥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杀虫止痒等的功效,能够大大减轻痔疮患者的不适症状,对于改善痔疮局部炎症有着明显且尚佳的效果。
相关研究显示,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在95%以上,对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封堵支气管插管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及封堵器和双腔管优缺点对比1、肺隔离,双肺隔离可以防止一侧肺的分泌物、感染源、血液或脓液进入另一侧肺内,达到保护健肺的目的。
2、双肺独立通气,对于肺通气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存在明显的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破裂,单侧肺大泡或双肺顺应性不同等,单肺通气可控制通气分布。
3、支气管肺泡灌洗,如肺泡蛋白沉积症可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来治疗。
每次肺泡灌洗只能单侧进行,需要保护另一侧肺。
4、术侧肺萎陷,肺手术、胸腔镜手术、食管手术、需要术侧肺萎陷,便于外科手术操作。
解剖知识1、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平均长度约 2.0cm,内腔横径为1.5cm,其下缘与气管中线的夹角为25~30度,气管内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左主支气管平均长度为4.7cm,内腔横径为1.1cm,其下缘与气管中线的交角为40~50度,左肺上叶支气管的开口距气管隆嵴较远,故左支气管插管时很少阻塞其开口,而且也易固定。
封堵器1、坦帕角的设计,优势是接近解剖角度,盲插成功率高。
2、黑色刻度线与头端方向一致。
如果封堵左侧,则保持黑色刻度线朝左。
封堵器优、缺点优点:1)适合小儿及困难气道病人2)容易选择尺码3)放置时可以通气;4)术后如需机械通气不需换管;5)可以选择性地阻塞肺段。
缺点:1)术中容易移位,定位时须使用纤支镜;2)对萎陷肺进行吸引时需要先放气,而且吸引后易移位;3)切换通气时需要重新封堵;4)无法进行非通气侧肺的持续正压通气。
双腔管优、缺点优点:1)在良好肺隔离情况下可以随时按需对气管支气管进行吸引、通气;2)没有纤支镜的情况下也可以定位;3)很少移位;4)可以实现分侧肺通气;5)发生低氧血症时可以对非通气侧肺进行持续正压通气。
缺点:1)需要选择合适的尺码;2)部分病人如困难气道、解剖异常的病人放置困难;3)术后机械通气需要更换气管导管;4)存在声门、气管和支气管损伤的可能。
双腔气管导管的体会和心得[ 录入者:龙牙| 时间:2007-03-07 12:37:16 | 作者:未知| 来源:龙双腔气管导管的体会和心得Robertshaw 双腔导管1. 可弃性Robertshaw双腔导管,由透明塑料(PVC)制成,“D”型管腔大而光滑,无小舌钩,有左右型。
2. 外径型号最小26(相当内径ID-4mm);28(ID-4.5);35(ID-5.0);37(ID-5.5);39(ID-6.0);41(ID-6.5),目前最小为37号以上。
3. Robertshaw 双腔导管优点为:1)无小舌钩,插入容易;2)管腔为“D”型,易通过呼吸管;3)支气管气囊为兰色,光纤支镜定位识别方便;4) X线可显示导管位置;5)透过透明塑料管可观察呼吸湿化器在管腔内来回移动,易清除气管分泌物;6)右支型设计更为贴妥合理,可保证右上肺叶通气。
双腔管的插入方法1. 导管选择为男性DLT 39~41F,女性DLT 35~37F。
2. 确仔细检查DLT,包括气囊是否漏气,气管的气囊可注气15~20ml,支气管气囊注气3ml 作检查。
然后在导管外涂润滑剂,置入支气管导蕊,并将双腔管变弯曲至所需角度。
3. 左手置入喉镜,暴露声门后,右手握导管送入声门下4cm左右(蓝色套囊已在声门下),即可拔气管导蕊,并缓慢旋转导管,使其支气管腔朝向正确方向送入,深度为29~31cm(平均29±3cm),或遇到阻力提示导管尖端已进入气管。
4.双腔插管完成后,将气管和支气管套囊充气,开始手法通气,双侧肺膨胀均衡,双侧都可听到呼吸音,而且不漏气。
纤维支气管镜定位采用小号纤维支气管镜(直径小于5mm),指引双腔插管插管及定位,是胸外科单肺通气技术中一大进步。
采用一般双腔插管插管技术,其精确定位率仅52%。
而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定位,则精确程度大大提高。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如使用左支型双腔插管,在按常规方法插入后,再将纤维支气管镜引入气管腔,可见到隆凸部,兰色的支气管气囊上缘正在隆凸之下见到,并无支气管气囊“疝”见到。
无绳内窥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应用及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绳内窥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优点及麻醉配合要点。
方法:对50例需要在双腔管左侧支气管插管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治疗胸椎疾患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传统方法插管者设为对照组,应用无绳可视插管装置插管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插管所需时间、插管位置的准确率、支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静脉咪达唑仑0.08mg/kg、哌库溴铵0.1 mg/kg、舒芬太尼1-2ug/kg快速诱导下,待肌松作用完全即开始插管过程。
使用喉镜暴露声门或会厌,当双腔管的支气管导管通过声门后拔出支气管管芯,逆钟转向900 送入双腔管。
a组根据身高与左侧支气管插管深度的回归方程估算出深度[3],插管气囊充气后听诊两肺通气分隔情况,直至两肺通气分隔良好。
b组在插管前将无绳可视光棒置入双腔管的气管导管内,从显示器上全程观察插管的整个过程,当双腔气管左支气管套囊安置于恰当位置时,将可视光棒取出,向气囊内充气,记录两组从使用喉镜进入口腔开始至听诊两肺分隔通气良好所用时间以及手术后第二天访视病人,调查并发症(血痰、声嘶等)进行比较。
1.3 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56%),p<0.001,插管时间明显缩短(32.64±11.24 vs 130.45±30.21),深度的恰当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两组声嘶、血痰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
见表12 麻醉插管的护理配合2.1 患者的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介绍手术室环境,减轻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
用18#留置针在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接好输液用三通管;在上肢桡动脉处行动脉穿刺,便于术中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接好多功能监护仪,进行血压、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
患者去枕仰卧,面罩高流量给氧5min,让肺泡内充满纯氧,可预防插管期间因呼吸暂停所引起的低氧血症[4]。
两种听诊法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的作用比较胥晓倩;肖天科;叶章文;余学英;张科;邬龄【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听诊法和传统听诊法在胸科手术双腔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中的优势与不足.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A组(改良听诊法组,n=25)和B组(传统听诊法组,n=25),分别应用两种听诊法行双腔气管插管,记录并比较术中双腔管插入深度、导管调整次数以及术中气道峰压、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改变情况.结果 A组插管深度小于B组,需要重新调整双腔管的病例数及调整次数均少于B组;单、双肺通气时,A组气道峰压的改变小于B组,发生低氧血症的趋势及氧饱和度降低程度低于B组(P<0.05).结论改良听诊法用于双腔气管导管的定位比传统听诊法更有优势.【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3(023)009【总页数】3页(P984-986)【关键词】听诊法;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作者】胥晓倩;肖天科;叶章文;余学英;张科;邬龄【作者单位】610051,成都,核工业416医院麻醉科;610051,成都,核工业416医院麻醉科;610051,成都,核工业416医院麻醉科;610051,成都,核工业416医院麻醉科;610051,成都,核工业416医院麻醉科;610051,成都,核工业416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双腔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s,DLT)通过肺隔离对术中患者进行气道管理、控制通气,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1〕。
其定位正确与否非常重要,当双腔管的位置错误时,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气道损伤、肺萎陷等,影响患者的临床转归〔2-3〕。
本研究通过应用改良听诊法(边听边进法)和传统听诊法(一次到位法),分别对DLT进行定位,比较两种方法的利弊。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选择胸外科开胸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共50例,男性 33例,女性17例,年龄19~71岁,体重46~73 kg,ASA分级Ⅰ~Ⅱ级,术前肺功能无重度损害,双肺均能听及呼吸音,无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正常,困难气道及饱胃患者排除在外。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赵全丰;艾玲;鲁佩;徐卉【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应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择期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Robertshaw-DLT)和实验组(可视左侧Robertshaw-DLT).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DLT,对照组通过听诊法定位,实验组通过导管内置摄像头定位.待定位完成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记录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用时、定位准确率;记录气管隆突及支气管损伤情况;记录术中肺萎陷情况;记录术后咽痛、声嘶等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插管后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插管定位用时显著缩短(P<0.05)、准确率显著提高(P<0.05);气管隆突或支气管黏膜损伤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可安全用于胸科手术,定位精准快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 of visual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for one-lung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Methods Eighty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with conventional DLT,n=40)and experimental group(with visual-DLT,n=40).After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duction,the patients were inserted with DLT.The DLT was localized with auscultation in control group,and with built-in camera of tub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fter that,the patients were checked with fiber bronchoscope.Hemodynamic change after intubation,intubation time and localization accuracy,injury of trachea carina and bronchus,pulmonarycollapse during surgery,incidence rates of pharyngalgia and trachyphonia were record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and heart rate(HR)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intubation(P<0.05).Time to successful intubat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by using the visual-DLT than using the conventionalDLT[(24.3±6.7)s vs.(68.6±15.4)s,P<0.05].The visual-DLTs were correctly inserted during all attempts.When fault localization of the visual-DLT occurred,it was easy to remedy,even in the lateral position.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ughing,sore throat and hoarseness were lower in the visual-DLT group(all P<0.05).Airway injuries tended to be more comm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DLT(P<0.05).Conclusion Visual-DLT appears to provide remarkable clinical bene(fi)t.It is worth of clinic application.【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46)004【总页数】4页(P471-474)【关键词】胸科手术;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左侧支气管插管【作者】赵全丰;艾玲;鲁佩;徐卉【作者单位】湖北省江汉油田总医院麻醉科,潜江 43312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双腔支气管导管(DLT)主要用于胸科手术,通过隔离双肺,实现单肺通气。
可视支气管堵塞器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
研究* 弓胜凯,艾英,应亮,方建超【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可视支气管堵塞器(EBB)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效果及对气道炎症应激反应的比较。
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 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DLT 插管和EBB 插管。
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即刻(气管导管主套囊过声门的时间)(T1 )、插管定位成功即刻(T2)和插管定位成功后 5 min (T3 )时引起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变化和插管前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 )、血清皮质醇(Cor )和 C 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应激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以及比较单肺通气后两组不同时间点肺萎陷的程度。
结果EBB 组插管时间比VDLT 组短,在T1 和T2 时刻,两组的HR 和MAP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3 时刻,两组患者炎症应激水平(NE、Cor 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DLT 组定位时间快于EBB 组;两组导管移位率、纤维支气管镜(FOB )使用率、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肺萎陷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EBB 插管时间快、定位准确、插管刺激小,术中持续气道可视化管理方便,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19(025)011 【总页数】6【关键词】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支气管堵塞器;双腔管;炎症应激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No :132102310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