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创作过程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07 MB
- 文档页数:38
水彩研究报告水彩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1.了解水彩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探索水彩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3.分析不同艺术家的水彩作品,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法4.总结水彩创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出水彩绘画的建议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阅读相关书籍、期刊和论文,了解水彩的历史及现状2.实地考察:参观水彩画展览,观察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展示3.实践操作:学习水彩绘画的基本技巧,自己进行水彩创作,体验水彩的魅力4.数据分析:收集艺术家的水彩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共性和差异三、研究结果与讨论1.水彩的历史背景:水彩起源于古代埃及,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2.水彩的特点和优势:水彩色彩鲜艳亮丽,透明度高,具有良好的光线折射效果,表现力丰富,适合表现具有柔和光影的画面3.水彩的局限性:水彩颜料可溶于水,画面容易发生晕染,难以控制细节,需要较长时间干燥,对纸质要求高4.不同艺术家的水彩作品:通过对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法,如写实、抽象、印象主义等5.水彩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研究发现,水彩绘画需要掌握色彩运用、水墨的配合、画面结构的构建等技巧,同时需要勤于实践和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方法6.水彩绘画的建议:研究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初学者应从基本练习开始,多注重色彩运用和水墨的配合,通过多次实践来提升创作水平四、结论与展望1.水彩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技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插画、风景画、人物画等2.水彩绘画的发展还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创作思路和艺术理论方面,需要探索更加个性化和独特的表现方式3.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水彩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水彩与油画、水彩与素描等,以及水彩在数字艺术和创意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水彩手绘的艺术感悟和思考张蓬玲蔡娟摘要:“水彩”顾名思义,它给人的感觉有两种,一种是给人“水”的感觉,非常流畅和透明;另一种是给人“色彩”的感觉,各种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的大脑,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就像世界是多姿多彩一样。
它以水为媒介,调和水彩颜料进行绘画。
在手绘的众多表现方法中,水彩画各种技法的运用是最为常见的,又因水彩工具材料、画种特点等因素,水彩手绘运用的范围不断拓展。
关键词:水彩手绘、书签插图一、水彩手绘的意义近几十年来,我国水彩画艺术迅速发展。
延续传统的水彩课程学习只会让水彩画爱好者产生更深的误解:认为水彩艺术的学习没有多少实际用途,这直接影响学习水彩画的热情和钻研的态度。
即使是在当今计算机高度发展的时代,水彩手绘表现仍然有很大的存在空间。
将“水彩手绘表现”作为专业创新性课程之一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更有利于推行学校的“宽口径的办学理念以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思想,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关于水彩画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
它的表现技法丰富、表现方式多样,最常见的作画技巧是干画法和湿画法,留白等,比较特殊的技法有刀刮法、蜡笔法、喷水法、撒盐法等,每一种不同的技法表现出来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其次,水彩画的表现工具与水粉、油画相比更便于携带、方便。
因此水彩画除了在独立的画种上得以发展,在手绘表现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现在水彩画方向专业学习课程安排现状与水彩画发展、拓展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在水彩画课程上的安排绝大部分都局限于水彩静物、人像,专注培养我们绘画方面的能力,很少学校会将水彩手绘的学习加入到我们的课程中来,导致与社会实践需求相比,我们的专业学习显得有些单一。
其实,水彩手绘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如:服装设计、装潢、墙绘、室内装饰、插图插画等。
其实将水彩手绘加入到我们的课程当中,不仅对我们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定的帮助,丰富我们的学习课程,更能激发我们在这一方面学习空间的热情。
中国当代水彩画创作的个性表现分析作者:温文榔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5期摘要:水彩画作为一门外来的艺术,已经在中国走过了一百年的发展历程。
百年来,中国水彩画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走过了一条漫长和曲折的道路。
而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水彩画创作明显呈现出了个性化的特征,这无疑是这门艺术继续发展的重要表现。
本文结合几部代表画家的作品,就这种创作个性化的体现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当代水彩画;创作个性;表现分析[中图分类号]: J2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5--01一、中国当代水彩画创作的个性表现分析1、在材料选择上的体现材料是水彩画创作的基础,也是创作者个性表现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当代的水彩画创作中,很多创作者已经摆脱了水、水彩色和纸张的限制,为了获得更加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在材料选择上另辟蹊径,对多种新的材料进行了尝试,使得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扩展。
如广东水彩画家黄增炎创作的《同心协力》,这部作品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获得了金奖。
作品一个十分突出的特色就是在材料使用上的创新。
为了表现出画面中的妇女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使用了一种综合材料,通过反复涂抹使画面出现较粗的质地,获得一种厚重的效果,从而将岭南妇女的那种朴实和坚韧体现得淋漓尽致。
湖南水彩画家砍勒十几年来一直运用玻卡水彩来创作,这种水彩画,不是画在纸上的,而是画在玻璃卡纸上,颜料涂在这种毫不吸水的材质上,就浓缩成滴。
这时,画家将多余的颜色洗去,保留效果最好的部分,再涂第二遍、第三遍……每涂画一次,洗去一部分,保留理想的部分,如此反复,留下的色彩就有了很强的层次感和肌理效果。
此外还有很多创作者,他们都在水彩画的材料选择上进行过尝试,而且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显示出了他们的理想与才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画面肌理上的体现所谓画面肌理,就是画面上所呈现出来的组织纹理,是创作者创作手法、材料的选择和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
高师水彩画创作方法教学探析作者:赵民商志哲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6期[摘要]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表达观念与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由于使用绘画材料的多样而呈现出各自的风貌。
水彩画的创作是高师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选题、构思、构图、形象塑造和色彩稿绘制等是水彩画创作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深入生活艺术构思水彩画创作[中图分类号]J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70-01水彩画溯其渊源,起始于德国的丢勒、霍尔拜因和鲁本斯、丹•代克,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画种。
它具有绚丽、高雅等艺术特色。
18世纪“英国水彩画之父”保罗•桑德比开始用水彩画的技法表现生动的景物以及景物在色光影响下呈现的变化,他充分发挥水色功能,以精美的水彩艺术享誉世界。
中国的水彩画艺术肇始于上世纪初,它融和了中国画的水墨韵味,成为世界水彩画艺术的一部分。
水彩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纳入了高师美术专业内容,目的在于推动我国水彩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水彩画的创作是高师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水彩画创作与其他画种在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创作流程方面是基本一致的。
一般包括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选题、构思、构图、形象塑造和色彩稿绘制等一系列的方法。
一、深入生活是水彩画创作的先导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先导,水彩画创作也是如此。
只有通过深入生活,才能找到创作题材、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
因此要引导学生坚持到生活中写生,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
毕加索曾说“如果没有觉醒的、强烈的爱,没有生活,便没有具有任何意义的艺术”。
一个有造诣的艺术家,总是不断地发现世界及周围自认为最美的因素,并把其熔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水彩画家也如此。
美国当代享有盛名的写实画家安德鲁•怀斯是美国优秀水彩画传统的代表,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极具影响的最佳代表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海风》把山野、草地、门窗等刻画得如此深沉厚重;作品《奥文森》中一位熟睡的老妇怀里抱着一只熟睡的猫,形象刻画得如此细微、生动。
浅析水彩画在中国的风格演变水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现代表现形式,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20世纪初引进中国后,中国的水彩画风格经历了多次演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和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水彩画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和演变过程三个方面,浅析水彩画在中国的风格演变。
一、中国水彩画的历史渊源水彩画最早起源于古代西方国家,但是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短。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水彩画被引入中国,迅速受到了艺术家们的关注和探索。
中国的水彩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与西方水彩画的表现形式,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彩画风格。
二、中国水彩画的风格特点中国水彩画的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溶入水墨、传统与现代并重、写意与真实共存”。
在中国水彩画中,艺术家们常常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审美观念和技法为基础,同时又加入了西方水彩画的色彩表现和写实技巧。
这种融合使得中国水彩画在风格上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又有现代水彩画的新潮与活力。
在中国水彩画的传统中,写意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强调意境和意象的表达,不拘泥于细节的描绘。
这种写意的理念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使得中国的水彩画在表现主题和气氛上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更加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创新。
中国水彩画的风格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初步引进期、探索与融合期、走向成熟期。
初步引进期(20世纪初~1949年)探索与融合期(1949年~1978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艺术观念的转变,中国的水彩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与融合的阶段。
水彩画家们开始尝试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审美观念和技法为基础,同时吸收西方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使得中国水彩画在风格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在这一时期,水彩画家们在探索中不断突破传统,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理念。
艺术家们的作品逐渐呈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和意境、西方水彩画的色彩和光影,创作出了许多兼具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水彩画精品。
水彩画的特点与技法讲解水彩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以其清新、透明的色彩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了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水彩画的特点和技法两个方面进行讲解,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水彩画的魅力。
一、水彩画的特点水彩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水彩画的色彩鲜艳且透明。
这是因为水彩画采用的是水溶性颜料,颜料在与水的混合中能够自然地展现出纯净、明亮的色彩。
这种透明感使得水彩画在表现光影和色彩层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次,水彩画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流动性。
水彩画的颜料可以随着水的流动而自由地展现出各种形状和纹理,艺术家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同时,水彩画也能够通过调节水的含量来控制颜料的浓度和透明度,从而实现更加精细的表现。
此外,水彩画还具有快速干燥的特点。
相比于油画等其他绘画形式,水彩画的颜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干燥,这使得艺术家能够更加快速地完成作品。
同时,快速干燥也有助于在作品中实现层次感和纹理效果,使得水彩画更加生动有趣。
二、水彩画的技法讲解水彩画的技法是掌握水彩画的关键。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讲解几种常见的水彩画技法,以供读者参考。
首先,湿画法是水彩画中最常见的技法之一。
湿画法是指在绘画过程中将颜料涂在湿润的纸上,使颜料在纸上自由流动和混合。
这种技法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纹理效果,同时也能够实现柔和的过渡和渲染效果。
其次,干画法是指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相对较少的水,使颜料更加浓稠。
这种技法适用于绘制细节和强调线条的部分,能够实现清晰、精确的表现效果。
干画法也常用于绘制水彩画中的文字和细节部分。
另外,湿画法和干画法的结合也是水彩画中常用的技法之一。
通过在绘画过程中灵活运用湿画法和干画法,艺术家可以实现更加丰富多样的效果。
例如,在绘制大面积背景时可以使用湿画法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而在绘制细节和强调线条的部分则可以使用干画法来实现清晰的表现。
最后,水彩画还可以与其他绘画媒介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效果。
水彩毕业创作心得和艺术观点5篇水彩毕业创作心得和艺术观点1油画工具材料的限定导致油画绘制技法的复杂性。
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油画技法,使油画材料发挥出充分的表现效果。
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
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
由此可见技法是非常重要的,他决定了我的作品最后的效果。
在此,我借鉴了古典画法的一个规律:暗部的色彩要平整,几乎是平涂,而且施色要薄。
而亮部的色彩和笔触可以乱些,厚些。
其实这实际上是很合付自然规律的,我们在亮部看到更多的细节。
细节在现实中是机理,在画中是笔触。
所以亮部的细节刻画成为我技法上探索的主要目标。
我以我画面中刻画的老人头发为例,来讲述这次创作技法的探索。
那一组头发,要随形,不要太多的块面。
几丝头发;飘落在脸上的,首先要先画好脸上的阴影,阴影一定要柔和,以脱出头发的零散与随意。
然后用旧的、只剩下一部分毛的长毛水粉笔,一遍自然地甩画出那几根头发,在画中,画笔上的几根毛,就是对象的那几根头发。
一块小面积的头发花了不少的时间推敲,开始画时我是很小心和拘谨的,导致头发画的很像假发一样,而且没有头发的质感。
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大胆的尝试,才有所突破。
画画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要敢于冒险,敢于尝试,这样才会有突破,画面和人生才会更精彩!同时多种工具的使用我也充分的尝试了,也是这次创作中不小的收获。
作画时层层色彩的交融达到的意外效果,让我惊喜万分!让我感受到了作画时带给我的无限乐趣。
水彩毕业创作心得和艺术观点2毕业的日子即将到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毕业设计的创作也逐渐接近了尾声,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使我了解到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不足之处,今后该加强的方面,让我明白自己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水彩作画步骤美术学水彩画是一种常见的绘画技法,以其温润的色彩和柔和的质感而受到许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在水彩画创作过程中,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作品。
本文将介绍水彩作画的基本步骤,并探讨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开始绘画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首先是水彩画纸,通常选择厚度适中、质地较好的纸张,以便于吸收水分和展现色彩的效果。
其次是水彩颜料,可以选择干式或湿式的颜料,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进行选择。
另外还需要搭配合适的画笔,细的用于细节描绘,大的用于填充色块。
此外,还需要一盆清水、画板和面纸等辅助工具。
第二步:构思和素描在开始作画之前,先进行构思和素描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观察和感受主题对象来确定构图和画面的整体布局。
可以用铅笔或淡色的水彩进行素描,勾勒出主体的轮廓和细节。
在进行素描时,要注意轻重的运用,以及主次关系的处理,为后续的上色打下基础。
第三步:上色技巧在进行水彩上色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首先是湿画法,即在纸张上涂湿水分,然后再将颜料涂抹在湿润的纸面上。
这种方法可以使颜料的渗透性更好,色彩更为鲜艳。
其次是干画法,即直接将颜料涂抹在干燥的纸面上,可以呈现出较强的纹理效果。
同时还可以尝试混合使用湿画法和干画法,以获得更丰富的效果。
在上色的过程中,可以先从大面积的背景色开始,再逐渐加入细节。
可以运用透明叠加的方式,通过重叠颜色来调整色调和层次感。
还可以利用水的流动性,通过倾斜画纸或运用湿画法来创造出水彩独有的柔和效果。
在上色时要注意控制水彩的浓度和水分,避免出现色彩过于混浊或失去透明感的情况。
第四步:细节处理在上色完成后,可以进行细节的处理。
可以运用较细的画笔进行线条勾勒和描绘细节,例如突出主体的轮廓线、补充光影效果等。
在细节处理时,要注意保持画面的整体统一和平衡,避免细节过多而导致画面杂乱无章。
第五步:修饰和润色在绘画完成后,可以进行一些修饰和润色的工作。
可以用白色水彩或白色铅笔在画面上增加亮点或高光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
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水彩创作水彩画具有色彩鲜艳、柔和细腻的特点,是小学美术课上常见的创作媒介之一。
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课上,学生将开始接触水彩创作,并逐渐掌握其基本技法与表现方式。
本文将介绍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水彩创作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艺术形式。
一、水彩画的基本材料和工具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水彩创作所需的基本材料和工具包括水彩颜料、画刷、调色盘、水杯、画板、画纸等。
水彩颜料通常以颗粒状呈现,可以与水混合调配出各种色彩。
画刷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平头刷、尖头刷和扁头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调色盘用于调配各种颜色,水杯则用来清洗画刷和装水。
画板和画纸则是作品的载体,可以选择不同大小和质地的画纸进行创作。
二、水彩创作的基本技法小学四年级美术课的水彩创作,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水彩技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彩创作技法:1. 涂抹法:将画刷沾湿后蘸取适量的水彩颜料,再均匀地涂抹在画纸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色彩填充和背景绘制。
2. 挂坠法:将画纸倾斜,将刷子浸入颜料中,然后在画纸上顺势滑动画刷,使颜料自然地滴落在纸上。
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出独特的色彩效果,常用于描绘自然界中的雨滴或植物叶子的效果。
3. 渐变法: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的水彩颜料调配在调色盘中,用刷子在画纸上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轻轻涂抹,使颜色逐渐过渡。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描绘天空、水面或山脉等具有层次感的场景。
4. 干刷法:将画刷蘸湿后,在画纸上反复蘸取少量的水彩颜料,然后以快速的节奏进行刷画。
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出草木的纹理或表现一些细节。
三、水彩创作的表现方式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课上,学生可以通过水彩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彩创作表现方式:1. 描绘自然景物:可以用水彩画描绘小溪、山川、树木、花朵等自然景物,营造出静谧、生动的场景。
2. 表现情感:可以用水彩画表现快乐、悲伤、害怕等情感,通过色彩和造型来传达情绪。
3. 幻想创作:可以利用水彩画来创造奇幻的场景,描绘远古世界、未来科技等想象中的事物。
水彩总结归纳水彩画技法一直以来都是绘画爱好者们追逐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
它以水溶性颜料和水作为媒介,常常给人一种轻灵、柔和的效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也热衷于学习和探索水彩画的技巧与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水彩画做一个总结归纳,并提供一些学习和实践时的技巧和经验。
一、水彩画的特点水彩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效果而受到广大画家的喜爱。
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透明性:水彩颜料在水的作用下具有明亮透明的特性,可以创造出梦幻般的效果。
2. 可变性:水彩颜料可以调整到不同的浓度,从而呈现出浓淡不一的效果。
这使得画家能够灵活地表现出光影和色彩的变化。
3. 引子效应:当颜料在湿润的纸面上涂抹时,颜料会自动扩散开来,形成柔和的渐变效果。
这个特点也被画家们广泛运用到创作中。
4. 叠加效果:水彩颜料可以在干燥后叠加上去,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增加画面的深度和质感。
二、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在学习水彩画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我在练习水彩画时总结出来的技巧和经验:1. 控制水的用量:水彩画离不开水的运用,而掌握好水的用量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来说,颜料与水的比例越多,颜色越浓密。
根据画作需要,可以调整水的用量,使颜料融入水中,慢慢涂抹在纸上,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2. 利用湿度:水彩画的湿度对画作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湿度越高,颜料越容易扩散开来,形成柔和的色彩渐变。
而当湿度较低时,颜色更容易保持较高的饱和度。
画家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画纸的湿度,实现画面效果的变化。
3. 刻意留白:水彩画常常利用纸面的留白来表现光线和明暗。
在需要保留白色的区域,可以先用蜡笔或蜡烛在纸上涂抹一些蜡,然后再涂抹颜料。
当颜料干燥后,可以用橡皮擦除掉蜡烛痕迹,从而留下白色的区域。
4. 实践与尝试:水彩画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和尝试的过程。
通过多次的实践,不断探索颜料和水的特性,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水彩画的技巧和表现方式。
三、水彩画的创作步骤在进行水彩画创作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思路进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水彩画抽象作品的创作方法水彩画是一种独特而具有活力的绘画媒介,它以其丰富多变的色彩和柔和的笔触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在水彩画中,抽象作品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观念的独特方式。
本文将介绍水彩画抽象作品的创作方法,以帮助广大艺术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彩画抽象艺术。
1. 研究抽象艺术在开始探索水彩画抽象作品之前,建议你先对抽象艺术进行一些研究,了解其核心概念和基本特点。
抽象艺术主要关注表达形式、线条和色彩等非传统表现手法,并强调观念和情感的传递。
研究抽象艺术可以帮助你理解为什么抽象作品在水彩画中表现得如此出色。
2. 定义主题和情感在进行水彩画抽象作品的创作之前,你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情感表达。
这将帮助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引导你的绘画。
可以是对自然景观的表达、对特定情绪的描绘,或者将个人经历或观念转化为图像等等。
主题与情感定义后,你可以更有目标地展开下一步工作。
3. 创造与随机性相结合水彩画抽象作品通常兼具创造性和随机性。
在绘画过程中,尝试与水彩颜料、水流和笔触共同配合,让画面自然流动。
你可以通过在不同湿度下涂抹颜料或执行湿到湿或湿到干等技法来实现这一效果。
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也兼顾随机性,让颜料自由扩散、融合和混合。
4. 色彩运用色彩是水彩画抽象作品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通过选择丰富而饱满的色彩来强调情感或主题,可以增强观众对画面的共鸣。
尝试在调色板上调配不同的颜色,并根据需要进行浓度和粘稠度的调整。
同时,学会使用水彩画专用刷子来实现不同的笔触效果。
5. 运用负空间负空间在水彩画抽象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留白或使用较浅淡的颜色来打造空间感,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和饱满。
负空间还可以增加画面层次和纵深感,营造出一种独特而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
6. 添加纹理和细节为了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生动感,可以考虑使用纹理和细节来增添绘画表面的丰富性。
可以通过斑点、涂块、点线等方式来增加不同层次的纹理效果,并运用细小的笔触或精确湿度控制来创造出更加细腻且有趣味性的效果。
锡管膏状、瓶装液体、块状干颜料。
块状和膏状用色粉加树胶、柔软剂调制。
透明度的高低决定于色粉的性质。
植物和化学颜料中,透明性最好的主要有柠檬黄、普蓝、翠绿、玫瑰红、青莲等,桔黄、朱红次之。
矿物颜料的土黄、群青、钴蓝、赭石、土红、粉绿等透明度较差,但用水稀释可产生透明效果。
水彩颜色透明度高,涂层薄,易褪色。
在长时间阳光直射下,大多数颜色都会褪色。
不过保存得当时,高质量的颜料是不会褪色的。
进口颜料有“温莎”和“牛顿”牌,但价格较高。
国产的“玛莉”牌质量较好,价格便宜。
黑色要尽量少用,它容易把画面搞脏。
水彩画纸分两种——粗纹纸较适合干画法,细纹纸较适合湿画法。
画纸吸水性要适当:吸水性过强,造成颜色灰暗和纸面的不平;吸水性过小,颜色附着不牢靠,不易覆盖颜色。
一般先把画纸裱在画板上再画,利于保持画面的平整。
纸张选择决定于个人爱好、绘画风格和所画的题材。
热压纸:表面坚硬平滑,适合于素描,铅笔、钢笔和涂色。
冷压纸:半粗面纸,适合光滑、细致的风格,是最通用的、初学者的理想用纸。
粗面纸:表面粗糙,颜色沉入凹处,可与凸出部分形成不同的颜色变化。
适用有经验的画家。
手工制纸:最好的水彩画纸是含有亚麻纤维的,手工制造。
纸张昂贵,通过纸边的水印来辨别。
纸张都有正反面,用时要分清,只有纸张正面的肌理才是严格控制的,适合绘画的需要。
裱画纸的方法在纸的两面喷水使纸均匀地湿润。
纸张充分吸收水分后,正面朝上,平放在画板上,四边空出贴纸条的位置,然后用涂有浆糊或胶的牛皮纸条,把纸张的四边严密地粘好。
干燥以后纸张表面会变得很平整,着色时也不会变得凹凸不平。
在作画的两小时之前裱好。
水彩画纸纸张皱褶、边缘裂开原因:1.纸面喷水不均匀。
2.没有等到纸张吸进水分就粘贴了四边,或者喷到纸面的水分已经半干,才粘贴四边,也会纸面不能绷平。
3.粘贴四边的纸条不够坚实,画纸干燥时被绷紧的纸张把四边的纸条拉得撕裂开来。
4.四边的纸条粘贴得不严密留有空隙,以致空气从某处进入纸张和画板之间,并造成画纸周的拉力不均匀。
人物水彩创作开题报告人物水彩创作开题报告一、引言水彩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透明质感和柔和的色彩效果而备受艺术家和观者的喜爱。
本次创作的主题是人物水彩创作,旨在通过水彩的表现力和技巧,展现人物形象的美感和情感。
二、创作目的本次创作的目的是通过水彩画的表现手法,展现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个性特征。
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希望通过水彩画的艺术语言,唤起观者对人物形象的共鸣和思考。
三、创作思路1. 选择合适的人物形象在创作之初,我会选择一些具有特殊魅力和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为创作对象。
这些人物可以是身边的亲友,也可以是一些具有特殊职业或经历的人物。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我希望能够展现他们的独特魅力和内在品质。
2. 研究人物的特点和情感在创作之前,我会对所选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观察。
通过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以及生活经历,我可以更好地捕捉到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些研究将为我后续的创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3. 运用水彩的表现手法水彩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媒介,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在创作过程中,我将运用水彩的透明特性和色彩渐变效果,通过层层叠加和细腻的笔触,表现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细节。
4. 注重人物的情感表达在创作过程中,我将注重捕捉人物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人物表情、眼神和姿态的描绘,我希望能够传达出他们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想。
这将使观者更容易与人物产生共鸣,并引发对人物形象的思考。
四、创作计划1. 素材收集和研究在开始创作之前,我会收集和研究一些人物形象的素材。
这些素材可以是照片、画像或者实地观察所得的素材。
通过对这些素材的研究和分析,我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2. 创作草稿和构图在开始正式创作之前,我会先进行一些草稿和构图的实验。
通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我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和表现手法。
这个过程也是我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创作的质量和深度。
3. 创作过程和调整在正式创作过程中,我会注重细节的表现和色彩的运用。
幼儿园创意绘画:儿童水彩画创作技法分享幼儿园创意绘画:儿童水彩画创作技法分享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家长们对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视,幼儿园的创意绘画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水彩画,因为其色彩鲜艳、渲染效果好等特点,成为了幼儿园创意绘画课程中的热门选择。
本文将从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创作思路和实例分享三个方面,为您介绍幼儿园儿童水彩画的创作技法。
一、水彩画的基本技法1.准备工作在进行绘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好绘画材料。
水彩颜料、画笔、水彩纸、水盒和干净的水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园老师需要对这些材料的使用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每种材料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色彩运用在幼儿园水彩画的课程中,色彩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帮助他们理解不同颜色的搭配和运用。
在绘画时,可以鼓励孩子们尝试混色、渐变、叠加等技法,让他们感受到色彩的魅力。
3.水彩画的特点水彩画有其独特的特点,比如色彩渲染效果好、干后色彩亮丽等。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例展示,让幼儿们了解水彩画的特点,并在实践中体验到这些特点。
二、创作思路1.观察与感受在进行水彩画创作时,孩子们首先要有观察和感受的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并用水彩画记录下来。
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练习画素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绘画基本功。
2.发挥想象水彩画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老师可以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主题或场景,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用水彩画表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让孩子们的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
3.情感表达在创作水彩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色彩和形态表达自己的情感。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音乐、故事等方式感受情感,然后用水彩画来表达。
这不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绘画技巧,还可以让他们学会用绘画来表达内心世界。
三、实例分享1.自然风景让孩子们观察自然中的风景,如阳光下的树木、白云、湖水等,让他们用水彩画表现出来。
第三章、艺术创作的过程/第一节、创作素材的搜集与整理一、通过速写搜集素材速写。
顾名思义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
速写是中国原创词汇,属于素描的一种。
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这种独立形式的确立,是欧洲18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以前,速写只是画家创作的准备阶段和记录手段。
在中国素描和中国白描结合产生独特的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造型方法。
速写对绘画工具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来说能在材料表面留下痕迹的工具都可以用来画速写,比如我们常用的铅笔、钢笔、圆珠、碳铅笔、木炭条、毛笔等等。
速写的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速写是一项训练造型综合能力的方法,是我们在素描中所提倡的整体意识的应用和发展。
速写的这种综合性,主要受限于速写作画时间的短暂,这种短暂又受限于速写对象的活动特点。
因为速写是以运动中的物体为主要描写对象,画者在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情况下,必然以一种简约的综合方式来表现。
★速写能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能力,使我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速写能培养我们的绘画概括能力,使我们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画出对象的特征。
★速写能为创作收集大量素材,好的速写本身就是一幅完美的艺术品。
★速写能提高我们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
★速写能探索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速写是一种学习用简化形式综合表现运动物体造型的绘画基础课程。
速写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速写是感受生活、记录感受的方式。
速写使这些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
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造型创作的必然途径。
经常练习速写,能使我们迅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熟练地画出人物和各种动物的动态和神态,对创作构图安排和情节内容的组织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速写是感受生活、记录感受的方式。
速写使这些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
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造型创作的必然途径。
动态速写技术是画家成熟的标志。
人体的动态速写要求画者不但要具备较高的造型能力和整体意识,还要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熟练运用解剖知识的经验。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说,动态速写的学习要放在基础训练完成以后,相反我们应该在基础素描训练的同时进行动态速写练习。
在欧洲,人物速写被当作主要的造型训练手段,现在国内有些地方从儿童阶段就开始培养人物速写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动态速写与静态速写有很大不同,在随时变化的对象中,你无法用反复观察的方法捕捉对象,也无法用事先准备好的方法表现对象,动态速写依靠的是对对象动作变化过程中动态的“选定”和对选定动作的感受和记忆。
“选定”是动态速写特有的技术。
选定是指画者对活动的对象瞬间动作的特定选择,也就是速写者面对自由活动的对象人物,在对象一系列动作中选择最有造型意义的瞬间动态。
动态速写动作的选定该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选定的动作要有“造型性”;另一个是动态要具有美感,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比方说,我们在选定一个人跑步动作时,要选定最能体现速度、力量和矫健意味的动态,也就是腿部跨度最大、手臂摆动幅度最大的动态,假如我们选择了手脚重叠时的动态,画出后的效果就会像是走路而不是跑步了。
对选定动态的感受和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个一次性过程,而不像素描那样可以多次反复地进行。
这种一次性记忆必须是感受性的,如果失去了感受性的记忆,我们所画出的动作可能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
只有凭借对特定动作感受的特殊性,再辅之以对人体解剖知识的了解我们才有可能画出诸如疯狂的跑或悠闲的跑等等避免雷同的作品。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仅靠瞬间的观察来完成一幅特定动态速写作品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必须依靠对这个特定动作的一般性经验和相关知识记忆补充,才能完整地完成作品。
二、通过写生搜集素材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基本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多种根据描绘对象不同的分类。
一般写生不作为成品绘画,只是为作品搜集素材,但逐渐发展也有的画家直接用写生的方法创作,尤其是印象派的画家,经常利用风景写生,直接描绘瞬间即逝的光影变化,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外光派画家”。
西方画家非常重视写生,主要以写生来搜集素材;中国画家则一般主要依靠看和记忆,有的画家也“临渊摹笔”,但绝大部分古代画家虽然也强调“师法自然”,但只是饱览名山大川,回家以后凭记忆下笔。
主要也是因为中国绘画工具不易携带和野外使用。
现代的中国画家也重视写生,应用现代的速写工具搜集素材。
写生对描绘细节和光影变化非常重要,人不可能记住所有这些细节,经常写生对研究色彩学的规律也非常有启发。
写生也是开始学习绘画时最重要的训练方法。
艺术家如何认识与把握世界,它与视觉艺术形式紧密相联。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借助理性和科学,在绘画领域中进行看的探索,尽力让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发现三维透视画法原理及解剖学原理,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的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的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特别是文艺复兴三杰都达到了超凡的技巧造诣和完美的心灵。
眼与手的配合,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绘画作品中获得了完美的统一。
后世无不无时感受到它的强大影响力。
三、通过照相技术搜集素材摄影术的发明源于法国风景画家达盖尔用暗箱装置制作"透景画"的实践,从起源角度讲,摄影脱胎于更便捷、更准确的绘画目的,而且后来居上。
在记录客观真实的功能上,同属平面视觉艺术的摄影先天强大于绘画。
但当时的艺术界不屑于把照片的客观真实作为艺术,普遍认为摄影是"机器玩意儿",很多画家虽然利用照片进行绘画创作,却不愿意承认,甚至公开加以否认。
后期印旬主义画家高更甚至说:“……机器一产生,艺术就消亡,我决不相信照相术会有益一我们。
”但这并不妨碍画家把摄影作为绘画的附庸,在绘画创作中以照片为素材作形象或细节的描绘。
库尔贝于1849年创作了《艺术家的画室》,画中的女裸体像就是参考一幅照片画面的。
在西方的艺术发展史上,每次的艺术变革除了人文因素之外,都必然要注入科学的力量,文艺复兴时期是透视学、解剖学与反神论,这一次是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和20世纪初的“反文化”思潮。
任何一种新事物带来的矛盾都是由于冲击了传统所引起的,摄影术冲击了传统绘画艺术成为这场变革的导火线。
随着摄影“高艺术”风格的出现,绘画不得不把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模仿”原则让给摄影而另壁蹊径。
法国小说家尚弗革里在他所著的《现实主义》一书中对绘画的模仿功能又有新说:“人对自然的再现永远不是再现,不是模仿,而总是解释。
……人根据他的主观存在法则,只能解释这些事物。
所以把人当作一件准确的机器,根本就不合适。
”诗人波德莱尔更激进地认为,摹写自然的理论是艺术的敌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术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是绘画的革命,从后期印象主义开始,进行的一系列向传统绘画发难的运动,形成了一波又一波流派的叠起,立体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每一种反叛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远离客观真实的模仿。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在这次变革中,现代艺术先驱们创造的新的造型语汇,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以往任何时候所无法比拟的,它改变了现代人的观看方式。
有趣的是一开始对古典绘画构成威胁的摄影没有成为美术革命的对立面,而是在其中加入了一个强音,这主要是由于摄影在一开始的“高艺术”风格中遵循的是古典绘画的原则。
“高艺术”风格的代表人物O.G.雷兰德用30多张底片拼放而成的《生活的两个方面》,从构图、形式、风格到题材都能看到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的痕迹。
为了达到绘画效果,"高艺术"采取叠印、剪贴与摆布的方法。
接下来的“画意摄影”实质上是“高艺术”的“印象派”,为追求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画意摄影”开始是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后来发展到暗室加工。
其间,摄影室甚至用画笑、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
这些丰富了摄影的表现手法,但它是违背摄影创作规律的。
所以,摄影在走向独立、走向本体位置的道路上,反叛“高艺术”和“画意摄影”的行动就与绘画的反传统不谋而合。
在20世纪10-20年代前后,绘画与摄影先生产生了“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绘画由于其历史积淀和创作手法的成熟与多样化,成为每次运动的执牛耳者。
但摄影的加入反过来又影响了绘画,假如没有E.J.马雷用多次曝光拍摄的有关人及各种动物的动体照片的影响,是不可能象杜尚会在1912年画出他的《下楼梯的裸女》,那幅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成为现代艺术的狂热性的一个通俗象征"(《西方现代艺术史》,H.H.阿纳森语)。
同年,意大利未来派画家巴拉受摄影的影响创作了多条尾巴和多条腿的"狗的动态"的作品。
另一方面,摄影在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影响下形成的"写实摄影"中,逐渐确立了独立的价值。
三、通过照相技术搜集素材绘画与摄影经历了:绘画视摄影为其附庸——摄影以绘画为范本——绘画向摄影学习——绘画和摄影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绘画创作中两种运用照片的方法(1)传统意义上的照片素材早在摄影术发明初期,德拉克洛瓦、柯罗、德加、塞尚、劳特累克等大师都曾利用过照片进行绘画创作。
德拉克洛瓦曾请他的朋友拍摄了一套裸体照片并参考这大照片,画了许多素描。
1854年3月7日,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就我而言。
这么好的一种发明,来得如此之晚,真是遗憾!……它是自然界中直接进行描绘的具体范例,而对自然界,我们了解得太不够了。
”照相机替代了人时刻画对物象的观察和描绘,并且可以获得比肉眼直接观看更准确、更具体的效果,使用起来方便,这是许多画家采用照片素材的原因。
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画家克洛斯在谈到他为何使用照片作画时说:“……我想到画照片,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绘画同摄影一样,而是觉得照片用起来方便,只有通过照片,我才能捕捉有趣的形式","我们只有通过照片才能得知模糊朦胧的效果。
照片能把朦胧效果记录下来。
照相机能够记录这些肉眼很难以把握的现象,也提供了一些难以处理的信息。
”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包括架上油画、版画、甚至传统的中国画也在借助照片素材进行创作。
有人推测17世纪荷兰画家维米尔在其创作中经常借助某种带透镜的机械装置来观察物象,并依赖此法创作了他的点彩手法,这种点彩法表现出的光斑与摄影的某种效果即不在焦点上物象发虚,受光的部分出现光斑非常相似。
不难想象如果维米尔生活在1839年后会省多少事。
但是,照片素材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出现了,一些画家依赖照片,缺乏对生活的休验。
就写生素材和照片素材的产生过程而言,两者有许多不同点:首先,画家通过写生方式记录下来的形象是因人而异、经过个体选择的,而镜头记录下来的是物象的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