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盆底肌力训练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研究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司冬梅㊀代小维㊀邬雪容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518067)摘㊀要㊀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改善剖宫产及自然分娩产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 2017年12月于本院孕产检查及分娩的产妇300例,经阴分娩产妇182例(A 1组),剖宫产分娩98例(B 1组),所有产妇均接受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另外各选取45例产妇分别作为经阴分娩对照组(A 2组)㊁剖宫产分娩对照组(B 2组).比较产妇盆底肌力㊁阴道压力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及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产后第6㊁12周,A 1组产妇盆底I 类肌力㊁I I 类肌力㊁阴道静息压㊁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A 2组(P <0.05);产后12周A 1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㊁阴道后壁脱垂以及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A 2组(P <0.05),产后第6周B 1组产妇盆底I 类肌力㊁I I 类肌力优于B 2组(P <0.05);产后12周B 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㊁I I 类肌力㊁阴道静息压㊁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B 2组(P <0.05),阴道前壁脱垂㊁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B 2组(P <0.05).结论:无论分娩方式如何,产妇经过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并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关键词㊀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剖宫产;自然分娩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p e l v i c f l o o rm u s c l e e x e r c i s e d u r i n g p r e g n a n c y c o m b i n e dw i t h b i o f e e d b a c k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 a f t e r d e l i v e r yS ID o n g m e i ,D A IX i a o w e i ,WU X u e r o n gN a n s h a n W o m e na n dC h i l d r e n H e a l t hC a r eH o s p i t a l ,S h e n z h e n ,G 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518067A b s t r a c t ㊀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p e l v i c f l o o rm u s c l e e x e r c i s e d u r i n g p r e g n a n c yc o m b i n e dw i t h p o s t Gp a r t u mb i o f e ed b a c k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af t e rd e l i v e r y .M e t h o d s :F r o mJ u l y 2016t oD e c e m b e r2017,300p r eg n a n t w o m e nw e r e s e l e c t e d i n thi s s t u d y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d 182w o m e n e x p e r i e n c e d v a g i n a l d e l i v e r y (g r o u p A1),98w o m e n e x Gp e r i e n c e d c 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 (g r o u p B 1),a n d a l l t h e s e 300w o m e n r e c e i v e d p e l v i c f l o o rm u s c l e e x e r c i s e d u r i n gp r e g n a n c y c o m b i n e dw i t h p o s t p a r t u mb i o f e e d b a c k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a f t e r d e l i v e r y .I n a d d i t i o n ,o t h e r 45w o m e n a f t e r d e l i v e r yw e r e s e l e c t e d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o m e n i n g r o u p A 2h a d e x p e r i e n c e dv a g i n a l d e l i v e r y ,a n dw o m e n i n g r o u p B2h a d e x Gp e r i e n c e d c e s a r e a ns e c t i o n ).T h e p e l v i c f l o o rm u s c l es t r e n g t h ,v a g i n a l p r e s s u r e ,a n dv a g i n a l c o n t r a c t i o nd u r a t i o no f w o m e nw e r e c o m p a r e da m o n g t h e f o u r g r o u p s ,a n d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p e l v i c f l o o r d ys f u n c t i o no fw o m e nw a s a l s oc o m Gp a r e da m o n g t h e f o u r g r o u p s .R e s u l t s :A tw e e k6a n d12a f t e rd e l i v e r y ,t h ed e g r e eo f p e l v i c f l o o r t y p e I a n dt y p e I I m u s c l e s t r e n g t h ,v a g i n a l r e s t i n gp r e s s u r e ,a n d v a g i n a l s y s t o l i c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a n d t h e t i m e o f d u r a t i o n o f g u i d e d v a g i Gn a l c o n t r a c t i o n s g u i d e do fw o m e n i n g r o u p A 1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b e t t e r t h a nt h o s eo fw o m e n i n g r o u p A 2(P <0.05).T h e i n c i d e n c e s o f a n t e r i o r a n d p o s t e r i o r v a g i n a l p r o l a p s e d ,a n d u r i n a r y i n c o n t i n e n c e o fw o m e n i n g r o u p A 1w e r e s i g n i f i Gc a n t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w o m e n i n g r o u p A 2a t p o s t p a r t u m12w e e k (P <0.05).A t p o s t p a r t u m6w e e k ,t h e p e l v i c f l o o rm u s c l e s t r e n g t ho fw o m e n i n g r o u p B 1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w o m e n i n g r o u p B2b (P <0.05).A t 12w e e k s p o s t p a r t u m ,t h e d e g r e e o f p e l v i c f l o o r t y p e I a n d t y p e I Im u s c l e s t r e n g t h ,v a g i n a l r e s t i n g a n d s y s t o l i c p r e s s u r e ,a n d t h e t i m e o f d u r a t i o no f v a g i n a l c o n t r a c t i o n g u i d e do fw o m e n i n t h eB 1g r o u p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s u pe r i o r t o t h o s eof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 8189.2019.07.015收稿日期:2018 06 19㊀修回日期:2019 05 1049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年7月第27卷第7期㊀C h i n JF a m P l a n n ,V o l .27,N o .7,J u l y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w o m e n i n g r o u p B2,a n d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n t e r i o r v a g i n a l w a l l p r o l a p s e a n d u r i n a r y i n c o n t i n e n c e o fw o m e nw e r e s i g n i f iGc a n t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w o m e n i n g r o u p B2(P<0.05).C o n c l u s i o n:N om a t t e r t h e d e l i v e r y m o d e o fw o m e n,t h e p e lGv i c f l o o rm u s c l e e x e r c i s ed u r i n gp r e g n a n c y c o m b i n e dw i t hb i o f e e d b a c k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a f t e rd e l i v e r y f o rw o m e n 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p e l v i c f l o o rm u s c l e s t r e n g t ha n d p e l v i c f l o o r f u n c t i o n,a n d r e d u c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p o s t p a rGt u m p e l v i c f l o o r d y s f u n c t i o n.K e y w o r d s㊀P e l v i c f l o o rm u s c l e t r a i n i n g;B i o f e e d b a c k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C e s a r e a n s e c t i o n;V a g i n a l d e l i v e r y㊀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及高龄产妇的增加,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日益受到临床医师以及产妇的重视[1].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为18.5%~46.5%[2].由美国学者统计发现,自然分娩是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而妊娠期女性内分泌变化及子宫的压迫作用均会导致盆底肌肉的慢性损伤,因此剖宫产产妇同样会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3].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以提高肌肉收缩质量㊁协调盆底肌活动以及改善局部神经功能为主,为进一步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剖宫产及自然分娩产妇的应用价值,进行本次临床对照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 2017年12月于本院孕产检查并分娩的产妇300例,最终自然分娩产妇182例(A1组),剖宫产分娩98例(B1组),所有产妇接受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另外各选取45例产妇分别作为自然分娩对照组(A2组)㊁剖宫产分娩对照组(B2组).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纳入及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㊀产妇自妊娠至分娩于本院进行孕产检,均为单胎初产妇;产妇对盆底肌肉锻炼以及生物反馈电刺激了解且治疗依从性好;产妇及产妇家属对治疗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1.2.2排除标准㊀有阴道或会阴部手术病史;既往有大便失禁㊁便秘或者盆腔脏器中重度脱垂病史;有妊娠期高血压㊁妊娠期糖尿病㊁习惯流产或其它严重妊娠合并症㊁并发症病史;孕检证实为双胎或预估单胎胎儿体重>4k g.1.3干预方案1.3.1对照组㊀孕期给予相关知识宣教,但孕妇本人对孕期盆底肌训练持怀疑态度,担心早产,拒绝孕期做任何盆底训练;产后因经济情况或无人照顾孩子等理由拒绝定期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但同意产后做盆底肌测定.1.3.2干预组㊀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宣讲,包括盆底结构与功能㊁盆底肌肉锻炼方法及作用㊁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意义等,提高产妇及家属对相关治疗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妊娠28周起进行盆底肌肉锻炼,首先为慢肌训练,即I类肌练习,肛门及会阴收缩3~5s,休息6~10s,一共做10组.然后再做快肌训练,即I I类肌练习,快速收缩肛门5~10次,休息5s,做10组.每次收缩的次数依照个人肌力㊁疲劳度而定,每次锻炼持续10~15m i n,每日锻炼2次.随着锻炼的进行,每次收缩时间逐渐延长㊁间隔时间逐渐缩短㊁每次锻炼时间逐渐延长.每日锻炼可在1天中任意时间进行且持续锻炼>8周,孕检时对产妇盆底肌肉锻炼记录进行检查,督促产妇持续锻炼.产妇产后42d返院观察,无恶露不净㊁子宫复旧不良㊁泌尿系炎症以及生殖系统炎症,则进行盆底肌力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法国P h e n i x U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每次治疗30m i n,1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6周.1.4观察指标1.4.1产妇盆底肌力、阴道压力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㊀分别于产后第6㊁12周测定产妇盆底肌力㊁阴道压力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1.4.2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㊀于产后第12周通过调查问卷以及产妇相关症状判断产妇有无阴道前后壁脱垂及尿失禁等发生.1.5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 xʃs)和百分率表示,分别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年7月第27卷第7期㊀C h i n JF a m P l a n n,V o l.27,N o.7,J u l y2019. All Rights Reserved.2.结果2.1一般情况比较4组产妇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表1㊀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x ʃs )组别例数年龄(岁)体质量指数(k g /m 2)分娩孕周本次妊娠前流产次数新生儿出生体重(g)胎儿身长(c m )A 1组18227.5ʃ2.626.5ʃ1.238.9ʃ1.21.6ʃ0.33523.3ʃ612.248.3ʃ2.0A 2组4527.3ʃ2.526.8ʃ1.138.7ʃ1.01.5ʃ0.53579.3ʃ508.748.5ʃ2.3B 1组9827.6ʃ2.127.3ʃ1.339.0ʃ1.31.6ʃ0.43609.2ʃ320.148.6ʃ2.1B 2组4528.0ʃ2.426.7ʃ1.438.9ʃ1.41.5ʃ0.33588.3ʃ457.248.4ʃ2.42.2产妇盆底肌力㊁阴道压力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干预组产妇均接受了全程治疗.产后第6周,A 1组产妇盆底I 类肌力㊁I I 类肌力㊁阴道静息压㊁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A 2组(P<0.05);B 1组产妇盆底I 类肌力㊁I I 类肌力优于B 2组(P <0.05).见表2.产后第12周,A 1组㊁B 1组产妇盆底I 类肌力㊁I I 类肌力㊁阴道静息压㊁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分别优于A 2组㊁B 2组(P <0.05).见表2.表2㊀产后第6周各组盆底功能指标比较( x ʃs )指㊀标㊀A 1组(n =182)A 2组(n =45)tPB 1组(n =98)B 2组(n =45)tP产后6周㊀㊀I 类盆底肌力(k P a )2.2ʃ0.5∗1.9ʃ0.46.50.042.8ʃ0.6∗∗2.4ʃ0.48.00.03㊀㊀I I 类盆底肌力(k P a)2.8ʃ0.5∗2.4ʃ0.67.30.043.3ʃ0.6∗∗2.9ʃ0.67.10.04㊀㊀阴道静息压(c mH 20)2.8ʃ0.6∗2.5ʃ0.67.50.043.1ʃ0.73.0ʃ0.81.00.2㊀㊀阴道收缩压(c mH 20)2.6ʃ0.6∗2.2ʃ0.59.20.033.1ʃ0.82.9ʃ0.91.70.1㊀㊀阴道收缩持续时间(s )3.6ʃ1.5∗2.8ʃ1.67.70.044.1ʃ1.73.9ʃ1.61.20.2产后12周㊀㊀I 类盆底肌力(k P a )3.2ʃ0.4∗2.6ʃ0.56.70.043.3ʃ0.5∗∗3.1ʃ0.57.30.04㊀㊀I I 类盆底肌力(k P a)3.7ʃ0.6∗3.1ʃ0.58.50.033.6ʃ0.7∗∗3.1ʃ0.78.10.03㊀㊀阴道静息压(c mH 20)3.6ʃ0.8∗2.9ʃ0.77.00.043.7ʃ0.7∗∗3.3ʃ0.97.60.04㊀㊀阴道收缩压(c mH 20)3.7ʃ0.5∗2.8ʃ0.49.70.033.8ʃ0.8∗∗3.1ʃ0.99.20.03㊀㊀阴道收缩持续时间(s)5.3ʃ2.0∗3.3ʃ1.37.10.046.2ʃ1.8∗∗5.2ʃ1.78.50.03∗与A 2组比较㊀∗∗与B 2组比较㊀P <0.052.3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产后12周A 1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㊁阴道后壁脱垂以及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A 2组(P <0.05);B 1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㊁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B 2组(P <0.05).见表3.表3㊀产后第12周各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例(%)]指㊀标㊀A 1组(n =182)A 2组(n =45)χ2PB 1组(n =98)B 2组(n =45)χ2P阴道前壁脱垂51(25.7)∗17(37.7)5.10.025(5.1)∗∗7(15.5)6.20.01阴道后壁脱垂19(9.6)∗10(22.2)4.70.025(5.1)4(8.8)0.30.5尿失禁6(3.0)∗6(13.3)3.90.040(0.0)∗∗5(11.1)5.10.02∗与A 2组比较㊀∗∗与B 2组比较㊀P <0.0569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年7月第27卷第7期㊀C h i n JF a m P l a n n ,V o l .27,N o .7,J u l y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3讨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产后疾病之一,主要为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㊁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相关疾病,包括盆腔器管脱垂㊁尿失禁等常见疾病[4].发生与肥胖㊁年龄㊁妊娠㊁分娩次数以及盆腔手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剖宫产并非是降低产后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案[5].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包括盆底肌肉锻炼治疗㊁生物反馈治疗㊁电刺激治疗㊁针灸治疗以及微波治疗等[6].盆底肌肉锻炼是谋求按临床最为常用且临床适用性最广的盆底锻炼方式[7],具有诸多优点,其锻炼方式简单易学㊁无需特殊器材,且训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够有效增强盆底神经功能及尿道阻力,进而提高盆底肌力以及控尿能力[8].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以减少产妇肌重丢失,阻滞肌肉萎缩,有效加快神经轴突再生以及减少肌肉失神支配时间[9 10].另外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增加盆底局部肌肉力量以及局部神经血管营养状态[11 12].本研究中产后第6周及第12周,接受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自然分娩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㊁I I类肌力㊁阴道静息压㊁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说明自然分娩产妇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盆底肌力以及盆底功能.产后第6周接受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剖宫产组妇女盆底I类肌力㊁I I类肌力优于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产后第12周,接受治疗的剖宫产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㊁I I 类肌力㊁阴道静息压㊁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组,说明剖宫产对阴道压力以及阴道收缩时间影响较小,但产妇进行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仍能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力以及盆底功能.无论产妇自然分娩或者剖宫产分娩,产妇都有一定的概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但是经过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可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综上所述,无论分娩方式如何,产妇经过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力㊁盆底功能并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㊀邵彤华.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8):1798 1801.[2]㊀魏秀丽.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6 27.[3]㊀M aL i n g,L iH u a,M uL a n f a n g,e ta l.A p r o s p e c t i v ec o h o r t s t u d y o ne l e c t r i c a ls t i m u l a t i o n o fb i o f e e d b a c k,v a g i n a lc o n ec o m b i n e dw i t h p e l v i c f l o o rm u s c l e e x e r c i s e f o r p o s t p a r t u m p e lGv i c f l o o r d y s f u n c t i o n[J].m o d e r no b s t e t r i c s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2017,26(12):928 930.[4]㊀韩炜.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围产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7):3456 3458.[5]㊀吴君梅.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肌肉肌电活动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2):126 128.[6]㊀H uK a i H u i.P e l v i c f l o o rm y o e l e c t r i c s t i m u l a t i o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b i o f e e d b ac ki n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 p o s t p a r t u m s e x u a ld y s f u n cGt i o n:[J].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2017,34(4):792 794.[7]㊀L i uP e n g,S u n H o n g x i a.E f f e c to fd i f f e r e n td e l i v e r y m e t h o d s o n p e l v i c f l o o r f u n c t i o na n d t h e e f f e c t o f p o s t p a r t u m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o n p e l v i cf l o o r m u s c l e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J].c l i n i c a l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2017,16(5):507 510.[8]㊀邓红艳,代锡莲,周琼,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法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4):4702 4705.[9]㊀H u a n g R u n q i a n g,Z h a oY a j u a n,C u iM i n g h u a,e t a l.E f f e c t o fc o m b i n ed r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c o m b i n e dw i t h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Gu l a t i o no n p o s t p a r t u m p e l v i c f l o o rm u s c l e f u n c t i o no f p a r t u r iGe n t s[J].N e r v e I n j u r y a n dF u n c t i o n a l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2016,11(2):177 178.[10]㊀L i uX i a n g h u i,d u d,H u a n g S h u m e i.R e c e n t e f f e c t so f p e l v i cf l o o rm u s c l e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o n p u e r p e r a l p e l v i c f l o o r f u n c t i o ni n t h e e a r l yp o s t p a r t u m p e r i o d[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o f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G y n e c o l o g y,2012,39(6):613 615.[11]㊀付丽侠.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3):4959 4961.[12]㊀何国梅.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11):54 57.[责任编辑:张㊀璐]79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年7月第27卷第7期㊀C h i n JF a m P l a n n,V o l.27,N o.7,J u l y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产后盆底肌锻炼健康教育及综合护理效果分析作者:谢艳翠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8期【摘 ;要】目的:探讨对产后盆底肌锻炼产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与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产妇则进行产后盆底肌锻炼健康教育、综合护理。
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分级高于对照组,2组的0级、Ⅰ级、Ⅱ级、Ⅴ级肌力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关键词】综合护理;健康教育;盆底肌锻炼;产妇;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207-01产妇分娩后盆底支持结构出现异常,例如损伤和缺陷等情况,使得盆底生理功能发生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子宫脱垂和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
处于产褥期的产妇分娩和妊娠时间相对较长,使得盆底功能发生较大改变,若不能有效干预,非常容易诱发盆底功能障碍,也将进一步对产妇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加强科学的护理干预来改善其盆底肌功能水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1]。
以下将分析对分娩产妇开展产后盆底肌锻炼健康教育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76例经阴道自然分娩初产妇,依据护理方案分组,观察组:38例,年龄22~38岁,均值为(28.5±0.4)岁;孕周37~42周,均值(40.3±0.4)周。
对照组:38例,年龄21~39岁,均值为(28.4±0.6)岁;孕周37~42周,均值(40.4±0.2)周。
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如加强产前宣教、密切产程监测,并于产后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等,未进行产后盆底肌锻炼健康教育;同期观察组产妇则进行产后盆底肌锻炼健康教育、综合护理,方法如下:(1)盆底肌锻炼健康教育: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护师为分娩产妇开展产后的盆底肌锻炼健康指导和教育,具体方法是:吸气并维持肛门收缩约3~5s,之后缓缓呼气,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如此反复,每日需要坚持锻炼三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5~20分钟,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连续训练五周左右,同时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2)综合护理:在护理中需要加强产妇心理疏导,结合其心理状况和特点,通过语言沟通给予产妇心理安慰,帮助缓解其担忧恐惧等负面心理,提升产妇的配合度。
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会阴及盆底肌康复效果观察黄叶香;刘春妮;周海霞【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会阴及盆底肌康复效果.方法 100例自然阴道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对两组产妇进行基本的例行体质检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的会阴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产后知识宣教及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及盆底肌康复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张力、会阴水肿、会阴疼痛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会阴及盆底肌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使产妇产后恢复时间更短,且产妇无不良症状出现,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7(011)012【总页数】3页(P154-156)【关键词】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会阴及盆底肌康复;产后;临床疗效【作者】黄叶香;刘春妮;周海霞【作者单位】523000 东莞市东城医院;523000 东莞市东城医院;523000 东莞市东城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孕妇在妊娠分娩期间, 由于胎儿个体较大, 在分娩过程中将孕妇的会阴撑大, 造成妇女会阴部位局部出现血流受阻的现象, 且分娩过程由于盆底肌肉受到过度的牵拉而造成产妇产后易患盆底肌功能障碍的疾病。
而女性盆底骨架和肌肉以及会阴部位神经对维持女性生殖器官正常的生理状态以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临床对产后孕妇会阴及盆底肌恢复极为重视。
故本实验采取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式对产妇会阴及盆底肌进行治疗, 希望给予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于本院进行自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剔除标准:①产妇本身存在沟通障碍;②产妇存在隐性疾病;③产妇不服从实验安排;④产妇拒绝接受护理(如依从性差);⑤产妇体质条件不符合实验允许。
Kegel盆底肌锻炼合电刺激对顺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疗效12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kegel盆底肌锻炼合电刺激治疗对改善顺产后盆底肌肌力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6月在我院门诊做产后访视健康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测盆底肌力低于ⅳ级者共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合电刺激治疗)60例和对照组(自行提肛运动锻炼)60例,3个月后分别复测盆底肌力,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改善作用。
结果:研究组经过kegel盆底肌锻炼合电刺激治疗,盆底肌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15秒肌力为v级。
选取盆底肌检测结果提示肌力小于ⅳ级者共120例,年龄23至33岁,平均年龄28岁,将120人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
1.2方法研究组60例给予排除阴道炎,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盆底电刺激,一次20分钟,隔日一次,持续15次;同时给予指导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排空膀胱后尽力收紧、提起肛门、会阴及尿道,持续3至5秒,然后放松肌肉5秒,15至30分钟为一次治疗,3次每天,持续3个月[1]。
对照组自行提肛运动锻炼3个月。
三个月后分别采用phenix(法国vivalns公司生产)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力测定。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力的变化,分析各组肌力提升的例数。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顺产后妇女经kegel盆底肌锻炼合电刺激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变化明显,盆底i类肌、ⅱ类肌肌力均恢复显著,恢复至ⅲ级以上的例数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治疗后肌力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肌力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女性对自身的生活质量也更加的关注,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也日益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产后妇女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的研究进展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多个复杂原因引起的盆底肌肉支持组织薄弱问题,患者盆腔脏器移位,进而连锁研发相邻盆腔器官位置变化以及功能异常等一系列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尿失禁、粪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为主。
盆底障碍性疾病以妊娠分娩女性为好发人群,产后持续开展盆底肌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恢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较为有利。
但产后功能训练依从性是影响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不少产妇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对盆底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较差,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本文就产后妇女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训练;产妇依从性;进展产妇产后多发盆底功能障碍,容易引起尿失禁、粪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以及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临床研究指出,妊娠分娩是导致女性尿失禁的一大危险因素,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约占总数的25%[1]。
盆底肌训练是产妇产后预防和控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产后尿失禁、粪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本文主要从产妇产后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着手,综述相关文献如下。
1 产妇训练依从性的测量与评估就产后盆底肌训练而言,由于很多产妇存在比较强的主观因素,所以测量依从性成为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难题。
根据国际尿失禁学会2014年关于盆底肌训练依从性所达成的共识,其中对大多数国内外盆底肌训练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一系列随机对照试验,从中研究患者依从性的测量与评估方法,即通过依从性的自我报告调查问卷、患者自我评估、周/月锻炼日记等方式对患者短期依从性以及长期依从性进行评估。
随着测量评估方法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有不少文献利用量性研究方式评估女性盆底肌训练依从性,譬如通过0~10数字量表评分的方法联合患者自我报告,引导患者指出其中一个分数来代替自己的依从性,然而这一方法过于简单,对患者依从性的评估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
产后早期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的作用介绍妊娠分娩对每个家庭、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伴随近年来我国二胎政策的落实,临床产科诊疗中分娩女性人数逐渐增加,而妊娠分娩导致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病例数也呈现一定增加趋势。
现阶段约有60%的女性,妊娠分娩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以慢性腹部疼痛、子宫脱垂、二便功能异常、盆腔脏器移位等病变常见,严重影响产后女性的康复质量,会对女性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产后抑郁发生率逐年升高,除却与精神压力、经济压力等相关外,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严重盆底功能紊乱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而积极开展针对性治疗,改善盆底功能紊乱情况即为重要,也是每位育龄期女性须关注的健康问题。
盆底肌康复操训练是目前盆底功能紊乱康复治疗的常用方式,训练方法的合理性、训练的规律性等均会影响康复效果,现就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且收效较为理想的盆底肌康复操训练方式进行介绍,并分析于产后早期开展的价值,为妊娠分娩女性盆底功能恢复提供参考。
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在解剖学中,盆底肌是位于盆腔底部的发挥承托、支撑女性子宫、膀胱、直肠等脏器组织的肌肉,盆底肌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承托盆腔脏器组织、控制排便与排尿功能、维持阴道紧缩度等。
妊娠过程中,伴随胎儿的逐渐发育与增大,会逐渐牵拉压迫盆底肌,分娩过程也会对盆底肌产生较为剧烈的拉扯,均会对盆底肌的弹性造成影响,影响盆底肌正常生理功能,继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目前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部分医者研究认为,妊娠过程中子宫体积的增大会逐渐压迫盆腔脏器组织,加之分娩过程中会阴、提肛肌等的损害,均会损害正常神经功能,累及盆底肌肉导致疾病的发生。
2 盆底肌康复操训练的方法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前,需要了解目前较为常用的训练方式,以确保训练治疗的顺利开展,由医护人员结合具体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目前常用的盆底肌康复操训练方法如下: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前,需要排空膀胱,保持舒适卧位或坐位,以体位舒适为宜,有意识进行肛门、会阴的收缩,维持5~8s,缓慢放松5~8s,收缩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重复训练,单次训练时间约5~10min,每日开展3~5次训练。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促进效果【关键词】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肌电压临床认为在我国已婚的妇女群体当中,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0%,甚至达到60%,所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地进行干预十分必要。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被认为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所以本文基于此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详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67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进行常规干预,而没有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通过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
(1)观察组,年龄25岁~39岁,平均年龄(32.05±5.13)岁;(2)对照组,年龄26岁~40岁,平均年龄(32.08±5.21)岁。
临床资料均满足《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经统计学软件包检验两组资料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条件。
1.2 治療方法1.2.1 对照组产后均进行常规的干预性指导,按产后的干预原则来实施各项干预措施,未进行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
1.2.2 观察组以对照组的干预为基础在产后1个月~3个月提供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具体的手段如下。
1.2.2.1 kegel训练:首先对产妇进行盆底的肌力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予以记录。
之后指导产妇实施Kegel训练。
引导产妇进行肛门的收缩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每次收缩时间在3s~5s,之后放松,然后再次进行肛门和阴道收缩,时间同上,连续进行15min~30min,每日进行2~3次。
在训练的时候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的将收缩的时间延长,持续治疗6~8周。
1.2.2.2 生物反馈+电刺激:根据产妇盆底的肌力评估结果实施,利用生物治疗仪上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的模式对产妇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电刺激类型、波型、脉宽、频率、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等,以便逐渐使盆底肌肉肌力恢复。
产后盆底修复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修复治疗对于产妇健康的作用。
方法:在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产妇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产后盆底修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康复情况。
结果:研究组盆底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产妇肌电压指标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在产后康复阶段,为了有效促进产妇盆底功能的改善,医疗人员应积极采用产后盆底修复治疗对其进行干预。
关键词:产后康复;盆底修复治疗;肌电压指标;治疗满意度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女性而言,由于受到妊娠因素的影响,其在产后往往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继而增加了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问题的发生几率,继而对产妇身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大批医疗研究人员针对如何进行产妇产后康复工作进行了相应分析,从而推动了产妇盆底修复治疗工作的全面推广[2]。
本文针对产后盆底修复治疗对于产妇健康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整理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产妇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27~36岁,平均(33.52±1.01)岁;研究组年龄28~37岁,平均(33.03±1.25)岁;相关内容已经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
在基本资料方面,以P>0.05,证明数据差异无统计价值。
1.2 方法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①做好产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
②引导产妇进行缩肛练习,在具体实施期间,应引导产妇有节奏的向上用力提肛门,随后进行放松,每次训练时间约为20min,每天训练2次。
1.2.2 研究组给予产后盆底修复治疗:在此过程中,医疗人员应采用盆底肌治疗仪对产妇进行治疗,设备型号为PHENIX USB4。
在此期间,产妇治疗用电流强度应依据个人耐受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以产妇有感觉但无痛感为宜。
产后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康复的临床效果张健;赵敏;王艳;徐琳【期刊名称】《齐鲁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32)4【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康复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于我科经阴分娩的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
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锻炼,锻炼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锻炼4周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及尿潴留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张力治疗达标率为85.46%,显著高于对照组29.09%的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5)。
治疗后,观察组产妇阴道肌张力、肌电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06、12.38,P<0.05),夜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13.24,P<0.05)。
结论有针对性的产后盆底肌锻炼可有效恢复产妇盆底肌张力、阴道肌张力与肌电压,减少尿潴留,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430-431)【关键词】骨盆底;肌功能疗法;产后期;康复;治疗结果【作者】张健;赵敏;王艳;徐琳【作者单位】广饶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7;R493【相关文献】1.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在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J], 赖丽梨;廖政略;江素珍2.生物反馈电刺激以及盆底肌锻炼应用于妊娠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 卢楚红;谢健;黄秋丽;黄亦文3.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操锻炼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作用及其对产妇的心理影响分析 [J], 谢珍芳4.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二胎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 [J], 贾丽;赵杰;张蕊5.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操锻炼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作用及其对产妇的心理影响分析 [J], 谢珍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体化指导产妇盆底肌锻炼的临床效果研究目的探讨产妇盆底肌锻炼中行个性化指导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3月~12月来我院妇产科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产妇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个体化盆底肌锻炼,观察两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照组产妇SUI发生率为16.1%,观察组产妇SUI发生率为3.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产妇盆底肌锻炼中行个性化指导,可有效降低SUI发生率,增强盆底肌肉肌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分娩;个体化指导;盆底肌锻炼临床研究表明,大约有33.3%的产妇在产后均存在压力性尿失禁,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是妊娠和分娩导致孕产妇盆底肌功能受损,为了提高孕产妇盆底肌功能,临床中需要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1]。
我院在产妇盆底肌锻炼中引入了个性化指导方案,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12月来我院妇产科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产妇62例,初产妇为45例,经产妇为17例;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6.8±2.4)岁;孕周在39~41w,平均孕周为(39.8±1.1)w。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层次、孕周以及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在产前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会阴护理,观察组产妇从怀孕20w开始每日指导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产妇取平卧位,头下垫枕,双腿屈曲稍分,配合呼吸,吸气时收缩肛门,保持5~6s,呼气时放松肛门5~6s,反复练习,3~5次/d,避免腿部肌肉和腹肌参与,产后第1d要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之后3~5次/d,15~30min/次,练习完成后快速收缩3~5次。
在开始时首先由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产妇获得的效果进行调整,待产妇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后,可在家自行训练,对训练情况定期追踪了解。
产后骨盆底肌恢复训练的运动方案研究产后骨盆底肌恢复训练是新妈妈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骨盆底肌的松弛会导致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恢复骨盆底肌弹性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方案如下:一、产后第一阶段:3-4天产后的前三到四天身体处于恢复修复期,此时可进行各种轻微的运动来帮助缓解肌肉酸痛和宫缩。
1、深呼吸和放松趁机进行深呼吸和放松,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5分钟,有助疏通血脉、增加血氧含量,促进淋巴流通,有利于乳汁畅通及休息。
2、拱桥运动初步进行骨盆底肌恢复训练的运动可以是拱桥运动,该运动可以帮助骨盆底肌加强收缩能力,放松下腰背部肌肉,促进腹肌收缩达到柔韧有效果。
每天进行1-2次,每次5-10分钟即可。
在产后4-6周的时候,身体已经开始稳定恢复,肌肉和韧带已经开始结实。
此时,你可以进行更多的运动,并开始进行骨盆底肌恢复训练。
这一阶段需要继续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运动,并逐渐加入以下运动:1、缩阴球运动顾名思义就是缩阴用的球,但实际上可以作为骨盆底肌恢复的工具。
在使用缩阴球时,可以慢慢地让肌肉适应球体的大小,从而增强肌肉收缩能力。
每次使用缩阴球15-20分钟。
此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如踢腿运动,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同时还能增强腹肌和骨盆底肌的收缩能力。
3、站立式深蹲站立式深蹲能够帮助加强骨盆底肌肉群的力量,腹横肌的紧绷将有助于改善腰部的曲度,提高身体的平衡性能。
直立姿势,膝盖微屈,身体往下蹲,两腿保持直立,蹲到舒适的高度后恢复站立。
三、产后第三阶段:6-12周在产后6-12周的时候,身体已经得到了更全面的恢复。
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重点强化骨盆底肌的恢复训练,使其更加强壮。
1、阴道按摩在恢复期内可以进行阴道按摩,有助于增加阴道的灵活性和骨盆底肌肉的弹性。
在按摩时,可使用润滑剂或按摩油。
2、跑步适当的跑步可以加强骨盆底肌的肌肉群,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体的协调性。
总结产后骨盆底肌恢复训练的运动方案需要按照阶段分别进行,从恢复期到稳定期再到强调期,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种类,帮助增强身体肌肉,使骨盆底肌变得强壮。
· 护理研究 ·862020年 第23期妊娠分娩属于女性自然生理过程的一种,大多数的女性在人生中均需要经历这一过程,而在分娩期间盆底肌肉均会受到一定的损伤[1]。
本文研究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女性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在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84例,根据其在产后所接受的护理模式的不同分成两组,产后接受常规产科护理的42例患者定为对照组,产后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定为观察组。
对照组中经产患者17例,初产患者25例;孕周34-42周,平均39.7±1.6周;早产13例,足月产29例;年龄19-35岁,平均26.4±1.1岁;患病时间1-8个星期,平均3.1±0.5个星期;孕次1-7次,平均1.8±0.4次;观察组中经产患者19例,初产患者23例;孕周34-43周,平均39.4±1.2周;早产15例,足月产27例;年龄19-33岁,平均26.2±1.5岁;患病时间1-7个星期,平均3.3±0.4个星期;孕次1-7次,平均1.9±0.6次。
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对照组:产后接受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产后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1)对产妇实施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随后采用我院现有的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器与生物反馈进行康复治疗,嘱咐患者在治疗前尽可能将膀胱排空,随后帮助其取截石位,设置仪器参数,将探头置于到患者的阴道当中,指导其进行提肛、收缩等训练动作,每星期进行2次训练,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在20min 左右,共进行8次。
(2)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腹式呼吸训练方法,帮助其取平卧位,双腿保持微屈并自然分开的状态,在吸气的时候嘱咐患者收缩肛门,呼气的时候可以放松,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均控制在8-10s 之间,每次的持续时间15-30min 之间,每天进行3-4次训练。
针对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产后产妇做盆底肌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
方法:试验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院接受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者共计120例,经机体状况检查发现皆为患有盆地肌功能障碍者。
随机分组,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电刺激治疗与按压治疗。
比较两组产妇在纤维肌力变化、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发生情况及患者性生活质量水平。
结果:对照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盆腔脱垂、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存在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产妇做对应康复训练有利于肌肉功能改善,提升肌肉作用力,降低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也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与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初产妇产;盆底肌;功能恢复;影响分析引言近年来,为防治PFD发生,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应运而生,盆底肌功能锻炼作为盆底康复首推保守疗法,其疗效已得到有效证实。
盆底肌功能康复是一个长期坚持训练的过程,产妇需具备良好康复依从性。
目前,盆底康复观念尚未普及,且多数产妇出院后得不到针对性专业康复训练指导,参与盆底康复训练依从性不足,阻碍盆底肌康复进程。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初产妇120例,旨在探究针对性护理对其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初产妇120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观察组:年龄20~37岁,平均(28.0±2.1)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7±0.3)次;分娩方式:剖宫产21例,经阴道分娩33例,阴道助产6例。
产后早期盆底肌力训练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肌力训练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对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实施早期盆底肌力训练,并与仅进行产后常规健康指导的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张力评分、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性生活频率比较。
结果在产后12周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及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与本组
产后6周及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t=4.56、3.86、3.95、3.45,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产后仅实施常规健康指导。
而研究组产妇则于产后2 周开始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产妇取平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采用肌肉的等张收缩进行训练,每次收缩不少于3 s 后放松,然后进行34 次快速收缩,放松6 s,然后继续下一个轮回,连续做20 min,2次/d[1];对于存在波动性突发尿急的患者采用快速收缩和放松肛提肌[2]。
8~1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及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比较:所有产妇均在产后6 周和12 周进行复诊,采用自拟的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检查表,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收缩能力进行评分(0~5 分)[3]。
另外,使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对两组产妇的排尿情况进行调查,排尿情况根据国际尿控协会标准进行评价,评分为0~5 分。
②两组性功能比较: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性活动频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
而在产后12周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及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与本组产后6周及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t=4.56、3.86、3.95、3.45,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性生活频度比较由表2可知研究组产妇在治疗后其性生活频度较治疗前和同期的对照组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81、92.25、6088、7878,p<005)。
3 讨论
在妊娠和分娩时,子宫是向下移位的,胎头对神经和盆底肌产生机械压迫,盆底电生理出现肌电位降低,导致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功能丧失,肌肉疲劳度异常和肌肉肌力下降,逐渐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症状[4]。
妇女产后性功能障碍或低下的发病率较高,育龄妇女盆底肌的功能与性生活质量是生殖健康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女性的家庭美满、生活质量及人际关系。
因而针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家庭社会均有积极意义[5,6]。
本研究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对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实施早期盆底肌力训练,并与仅进行产后常规健康指导的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张力评分、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性生活频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张力强度,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进而能有效促进产后女性性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庆瑛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自主收缩肌肉力量的影响及盆
底肌力训练作用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987988.
[2] 冼海燕,袁瑷芹,陈丽琼,等产后妇女500例盆底肌力情况统计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广东医学,2011,32(21):28102812.
[3] 尹耀东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912492.
[4] 林丽莎,黄吴健,宋岩峰,等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9):785788.
[5] 麦秀莲,曹丽,龙丽珊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海南医学,2010,21(21):4445.
[6] 单学敏,陆叶,苏士萍,等产后盆底肌力筛查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