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9409A】基于BIM的长线型工程纵横一体化处理方法【专利】
- 格式:pdf
- 大小:315.94 KB
- 文档页数:6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管理设备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俞鑫,魏建军,徐桂明,任国亮,姚文驰,沈程,徐进,牛杰,颜廷鉴
申请号:CN202011441753.8
申请日:20201211
公开号:CN112566414A
公开日:
202103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管理设备,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箱盖,箱体的内部设有载板,载板的上表面活动铰接有显示屏,箱体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调节组件,载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滑动座的下表面活动铰接有折叠杆,折叠杆的下表面两端均活动铰接有铰接座,铰接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组连接杆的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箱盖的顶端侧面转动连接有滑动头,箱体的顶端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滑动头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部。
本发明使得载板在箱体内部自动上升的同时箱盖自动打开,载板在箱体内部自动下降的同时箱盖自动关闭,使用方便。
申请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中路3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高桂珍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24585.8(22)申请日 2019.03.23(71)申请人 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地址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高教路199号1幢1、2、6、7楼(72)发明人 李华威 张毅 丁渔刚 陈武 方萍 曹兵 鲁新生 吕呈欢 (51)Int.Cl.G06Q 10/10(2012.01)G06Q 50/08(2012.01)G06F 16/58(2019.01)G06F 16/53(2019.01)G06F 16/2455(2019.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BIM的长条形基坑施工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长条形基坑施工系统,涉及建筑信息模型信息技术领域,解决了由于不同工序的负责人不同,常常会出现上一个工序完成时,下一个工序负责人没有得到及时通知,以至于耽误整体施工效率的问题,其包括控制终端、工序完成施工时三维可视化模型数据库、实时采集长条形基坑施工现场三维全景数据的三维全景数据采集装置、转换三维全景数据为三维可视化模型的转换装置,以及,存储有工序以及对应工序负责人手机号的工序负责人手机号数据库、短信发送装置。
本发明具有在前一个工序完成的时候第一时间通知到下一个工序的负责人,间接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09949011 A 2019.06.28C N 109949011A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949011 A1.一种基于BIM的长条形基坑施工系统,包括控制终端(15),其特征在于,基于BIM的长条形基坑施工系统还包括存储有工序以及与之对应工序完成施工时所匹配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工序完成施工时三维可视化模型数据库(1)、实时采集长条形基坑施工现场三维全景数据的三维全景数据采集装置(2)、转换三维全景数据为三维可视化模型的转换装置(3),以及,存储有工序以及对应工序负责人手机号的工序负责人手机号数据库(4)、短信发送装置(5);控制终端(15)通过转换装置(3)获取施工现场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同时按照工序次序逐一于工序完成施工时三维可视化模型数据库(1)调取出每个工序完成时的理论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施工现场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和理论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控制终端(15)以对应工序的下一个工序作为查询对象于工序负责人手机号数据库(4)查询出下一个工序负责人的手机号并通过短信发送装置(5)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73869.3(22)申请日 2019.05.07(71)申请人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澜路6号(72)发明人 王保林 白杨正 王运杰 刘浩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代理人 李文义(51)Int.Cl.G06F 17/5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BIM的机电设计与复核方法(57)摘要一种基于BIM的机电设计与复核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取BIM模型中的数据,搜索出相通的主管和支管。
如果需要对风系统或水系统重新进行设计,则通过假定流速法重新设计计算;如果不进行重新设计,则对当前风系统或水系统自动进行水力计算,计算出流速、沿程阻力、局部阻力等参数,以及各分支的不平衡率,从而分析各分支的阻力损失。
用户可以对管道数据进行手动校正,来获取更加优化的系统。
计算完成后可以生成Excel格式的计算书,方便后期编辑、修改。
也可以将计算结果赋回到模型,直接调整模型数据。
利用该计算程序,可以解决在风系统或水系统水力计算过中建模繁琐,计算量大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10069891 A 2019.07.30C N 110069891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69891 A1.一种基于BIM的机电设计与复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BIM机电模型中的数据,搜索相通的主管和支管;2)、如需要对风系统或水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则通过假定流速法重新设计计算;先按技术经济要求选定管内流速,再结合所需输送的流量,确定管道断面尺寸,进而计算管道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再按各分支间的压损差值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所述的假定流速法以风道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计算出风道的断面尺寸和压力损失,再按各分支间的压损差值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公式如下:管段压力损失 = 沿程阻力损失 + 局部阻力损失 即:ΔP = ΔPm + ΔPj;沿程阻力损失 = 比摩阻 × 管道长度 即:ΔPm = Δpm×L;摩擦阻力系数采用柯列勃洛克-怀特公式计算:;λ为沿程阻力系数,Re为雷诺数,K为管道内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de为管道直径;局部阻力损失 = 0.5×阻力系数×密度×速度^2 即:ΔPj = 0.5×ζ×ρ×v^2;管段长度按两管件中心线长度计算,计算数据包括管道的流速、比摩阻、阻力系数、沿程阻力、局部阻力,计算局部阻力时,局阻系数根据不同的管件类型计算得出;如果不进行重新设计,则对当前风系统或水系统自动进行水力计算;3)、编辑数据,包括流量、管径、长度和局阻系数,对管道数据进行手动调整、校正,来获取更加优化的系统;4)、对编辑过的系统重新进行水力计算;5)、计算完成后,生成Excel格式的计算书,包括计算依据、计算说明、各管道的详细计算结果、各分支的阻力、不平衡率以及每条管道详细的局阻信息,方便后期编辑、修改;6)、将结果赋回到模型,调整模型的数据,对管径进行修改。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524690.9(22)申请日 2018.05.28(71)申请人 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近良路11号名汇公寓201、301(72)发明人 梁梓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代理人 李雪鹃(51)Int.Cl.G06F 17/50(2006.01)G06T 17/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BIM的管线优化方法(57)摘要一种基于BIM的管线优化方法;包括步骤:S1:利用BIM软件构建三维的建筑模型;S2:调整建筑模型中管线的排布;S3:为不同标高区间或不同净高维度内的管线,根据相应高度所对应的颜色依次上色;S4:利用Revit软件的插件dynamo 编写让梁板结构上颜色的节点,运行节点让梁的相应高度所对应的颜色依次上色;S5:将步骤S3和步骤S4中所上颜色产生交集的位置定义为建筑模型内净高紧张区域,并对该建筑模型内净高紧张区域内的管线进行优化调整。
把管线净高情况以不同颜色反映出来,快速、直观地暴露净高问题;可视化的优势更有利于不同专业的配合沟通,能更全面地提前预判断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二维图纸所不能表达的空间问题,提高管线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CN 108763750 A 2018.11.06C N 108763750A1.一种基于BIM的管线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利用BIM软件构建三维的建筑模型;S2:调整建筑模型中管线的排布;S3:为不同标高区间或不同净高维度内的管线,根据相应高度所对应的颜色依次上色;S4:利用Revit软件的插件dynamo编写让梁板结构上颜色的节点,运行节点让梁的相应高度所对应的颜色依次上色;S5:将步骤S3和步骤S4中所上颜色产生交集的位置定义为建筑模型内净高紧张区域,并对该建筑模型内净高紧张区域内的管线进行优化调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089238.0(22)申请日 2018.09.18(71)申请人 上海斯涵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00082 上海市杨浦区国通路127号701-31室(72)发明人 郑涵滨 陈凯凯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31334代理人 李佳俊 郭国中(51)Int.Cl.G06F 17/5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BIM的电缆算量方法、系统及介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电缆算量方法及系统,包括:BIM模型获取步骤:根据设计成果获取BIM模型;电缆模型创建步骤:根据BIM模型创建电缆模型;计算归类步骤:计算每一路电缆模型的长度,并根据电缆型号进行归类;调整步骤:对计算归类结果进行调整,形成最终电缆敷设工程量的统计成果。
本发明可以自动化分析电缆走向,获取合理最短路径,并最终形成所有电缆长度的统计成果,避免人工疏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CN 109472044 A 2019.03.15C N 109472044A1.一种基于BIM的电缆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BIM模型获取步骤:根据设计成果获取BIM模型;电缆模型创建步骤:根据BIM模型创建电缆模型;计算归类步骤:计算每一路电缆模型的长度,并根据电缆型号进行归类;调整步骤:对计算归类结果进行调整,形成最终电缆敷设工程量的统计成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电缆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IM模型获取步骤包括:步骤1.1:获取设计成果,所述设计成果包括桥架设计路线走向及设备布置的数字文件或BIM模型;步骤1.2:根据获取的设计成果进行BIM建模,若获取的设计成果为BIM模型,则对BIM模型进行检查更新,得到桥架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电缆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模型创建步骤包括:步骤2.1:计算桥架模型中以三通或者四通配件作为起点和终点的唯一路径;步骤2.2:将所有路径信息保存下来,同时记录下与起点和终点直接连接的构件编号作为对应路径的特征信息;步骤2.3:获取设备模型空间定位点;步骤2.4:计算距离设备模型空间定位点最近的桥架模型构件;步骤2.5:通过选取起点设备和终点设备,获得起点桥架模型构件和终点桥架模型构件,并分别记录起点桥架模型构件和终点桥架模型构件的唯一标识信息;步骤2.6:以起点设备模型构件的唯一标识信息,通过保存的所有路径信息,找到一条唯一的起始路径,并根据所有路径的起点终点配件的唯一标识信息和特征信息,进行匹配搭接,形成多条终点不同的全路径桥架,并记录下终点桥架模型构件的唯一标识信息,从而计算出存在的所有路径;步骤2.7:通过将步骤2.6计算得到的所有路径结果与终点桥架模型比对,获得最终结果;步骤2.8:若步骤2.7的最终结果唯一,则表示为最终完整路径,若最终结果不唯一,则计算所有路径长度,取最小长度的路径作为最终完整路径,若结果不存在,则提示检查桥架模型是否创建完整,待修改完整后返回步骤2.1;步骤2.9:根据最终完整路径,创建电缆模型,并记录电缆型号;重复步骤2.1至步骤2.9,直至创建完所有电缆模型。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修放线装置及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包胜,张旗旗,顾益斌
申请号:CN201710900592.6
申请日:20170928
公开号:CN107421520A
公开日:
201712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修放线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可调式支撑部分和放线装置主体;可调式支撑部分包括可调式支架、固定平台和粗平水准器,放线装置主体包括电子传动系统、两个激光发射装置、控制系统、电源和罩壳;电子传动系统包括转动平台、滑动轨道和调节装置;激光发射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发射器前端镜片、激光发射器固定装置和激光发射器端头;本发明利用已建好的BIM模型进行放线,减少了读图的工作量,并且通过与BIM模型进行数据互换,减小了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同时本发明将所需调整角度直接进行电算,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发明采用自动化的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测量、放线进度以及工作效率。
申请人:杭州睿兴栋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幸福南路1116号和茂大厦2幢421室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99380.9(22)申请日 2019.03.15(71)申请人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地址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钟石路10号(72)发明人 刘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代理人 罗满(51)Int.Cl.G06F 17/5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BIM的工艺设计进度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工艺设计进度交互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上传的构件设计文件;将构件设计文件存储至预设存储区域中;发送下载通知至目标专业用户,以便目标专业用户对构件设计文件进行下载。
本申请在用户上传构件设计文件后能够将该设计文件进行存储,并及时发送下载通知至与该构件设计文件对应的目标专业用户,以便该目标专业用户及时对该构件设计文件进行下载。
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使后续专业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构件工艺设计进度,并及时获取相应的构件设计文件,有利于提高整个工艺设计的设计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CN 109948239 A 2019.06.28C N 109948239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48239 A1.一种基于BIM的工艺设计进度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用户上传的构件设计文件;将所述构件设计文件存储至预设存储区域中;发送下载通知至目标专业用户,以便所述目标专业用户对所述构件设计文件进行下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工艺设计进度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下载通知至目标专业用户之前,还包括:获取与所述构件设计文件对应的文件信息,所述文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依据预先建立的构件类型与专业用户的对应关系表确定出与所述构件类型对应的目标专业用户。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68902.3(22)申请日 2019.05.05(71)申请人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5300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中华路17号(72)发明人 孙辉 陈孝强 王建军 杜海龙 马文安 林广泰 程振庭 王伟宁 罗伟 陆进 李雍友 蒋严波 邓李坚 吴刚刚 杨茗钦 唐雁云 欧晨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代理人 谭连香(51)Int.Cl.G06F 17/5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数字化桥梁施工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工程项目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数字化桥梁施工系统,包括模型建立模块,其用于桥梁BIM三维模型的建立,并能够建立桥梁周边地形模型及将BIM三维模型划分为多个板件模型,板件模型照加工工艺要求分解为多个零件模型;信息共享平台,其用于工程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工程操作终端,其用于零件工序的制定、零件成型方法的提供、拼装的仿真及误差的检查;施工信息显示终端,其用于施工人员工艺信息及拼装信息的获取。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数字化桥梁施工系统,能够快速对板件进行排布,有效减少材料的损耗,而且能够提高施工人员在桥梁建设上的质量及效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CN 110096814 A 2019.08.06C N 110096814A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096814 A1.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数字化桥梁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建立模块(1)、信息共享平台(3)、工程操作终端(4)及施工信息显示终端(5),所述模型建立模块(1)包括BIM模型建立子模块(11)及板件分解子模块(12),所述BIM 模型建立子模块(11)用于通过建模软件对桥梁的BIM三维模型进行等比例编辑建立,并且能够建立桥梁周边地形模型及将BIM三维模型划分为多个板件模型;所述板件分解子模块(12)用于将所述板件模型按照加工工艺要求分解为多个零件模型;所述信息共享平台(3)通过数据库服务器(31)与所述模型建立模块(1)进行数据的传输,并用于所述BIM模型建立子模块(11)与所述板件分解子模块(12)的结合,以生成三维仿真桥梁模型;所述工程操作终端(4)包括零件制作方案模块(41)、零件成型模块(42)、拼装仿真模块(43)及误差检查模块(44),所述零件制作方案模块(41)包括虚拟零件生成子模块(411)、加工工艺导入子模块(412)及排布优化子模块(413),所述虚拟零件生成子模块(411)用于将所述板件分解子模块(12)的零件模型转换为二维零件图形,并能够将所述二维零件图形进行批量导出;所述加工工艺导入子模块(412)用于所述虚拟零件生成子模块(411)中二维零件图形的工艺标注,并通过所述板件分解子模块(12)导入至所述信息共享平台(3)对应的零件模型中;所述排布优化子模块(413)通过所述BIM模型建立子模块(11)、所述虚拟零件生成子模块(411)及所述加工工艺导入子模块(412)的数据,将获得的所述板件模型的尺寸、所述二维零件图形的尺寸及零件的工艺信息通过NGSA算法获得零件的排布方案,所述排布优化子模块(413)的排布方案能够发送到所述信息共享平台(3)对应的板件模型中;所述零件成型模块(42)用于所述排布优化子模块(413)中排布方案的获取,并根据所获取的方案进行零件的制作,并将制得的零件扭曲成型;所述拼装仿真模块(43)用于将所述板件分解子模块(12)中零件模型及所述BIM模型建立子模块(11)中板件模型与地形模型通过仿真软件模拟零件模型拼装的过程,并能够将确定后的拼装方案作用在所述信息共享平台(3)对应的板件模型中;所述误差检查模块(44)用于板件节段拼装后的误差检查,所述误差检查模块(44)采用激光雷达扫描节段拼装后的板件,并将激光雷达扫描获得的数据与所述BIM模型建立子模块(11)进行比较匹配,以获得加工误差;所述施工信息显示终端(5)包括加工工艺信息显示模块(51)及拼装信息显示模块(52),所述加工工艺信息显示模块(51)用于通过在所述信息共享平台(3)的零件模型中获得所述加工工艺导入子模块(412)对应零件模型的加工工艺信息;所述拼装信息显示模块(52)用于在所述信息共享平台(3)中对所述拼装仿真模块(43)数据及所述BIM模型建立子模块(11)数据的获取,并能够将所述拼装仿真模块(43)的仿真过程转化为动画视频格式。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16163.3
(22)申请日 2019.04.19
(71)申请人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850
号521室
(72)发明人 王飞 徐元 鲁平泉 楼启明
骆乐 胡星岩
(51)Int.Cl.
G06F 17/50(2006.01)
(54)发明名称
基于BIM的长线型工程纵横一体化处理方法
(57)摘要
基于BIM的长线型工程纵横一体化处理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三维
地形、轴线与参数化横断面创建工程的BIM模型;
步骤2:创建BIM模型的纵剖面;步骤3:在纵剖面
上指定的桩号位置创建横断面;步骤4:重复步骤
3,形成由纵剖面和复数横断面组成的纵横图。
本
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一种基于BIM的长线
型工程新型图形化表达方式,将纵断面与对应的
多个横断面融合于一张“纵横图”中,大幅增强了
工程图形化解析的可读性,使长线型河道工程的
施工过程中更加科学和高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10059409 A 2019.07.26
C N 110059409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59409 A
1.基于BIM的长线型工程纵横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三维地形、轴线与参数化横断面创建工程的BIM模型(901);
步骤2:创建BIM模型(901)的纵剖面(902),所述纵剖面(902)是由沿堤轴线竖直上下的垂直面与BIM模型(901)相交形成的,所述纵剖面(902)是由多条相交线组成的剖面;
步骤3:在纵剖面(902)上指定的桩号位置创建横断面(903),所述横断面(903)沿着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剖切BIM模型(901),所述横断面(903)包含剖切面与BIM模型(901)相交的每一根线;
步骤4:重复步骤3,形成由纵剖面(902)和复数横断面(903)组成的纵横图(9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长线型工程纵横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剖面(902)包括:沿轴线剖面的地形线和沿轴线剖面的结构顶高程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长线型工程纵横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断面(903)包括:外部结构轮廓线和地形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