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平面布局的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清真寺平面布局的要求另外,由于清真寺往往位于信徒聚居的区域内,其场地容易受到地形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在不违背教义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对清真寺进行灵活布局。
以北京的牛街清真寺为例,该寺坐落于南北走向的大街之东侧,为了满足礼拜大殿坐西朝东的要求,寺院临街的大门开设在大殿的背面。
人们进门后需经过大殿两侧狭长的巷道得以进入到大殿开阔的前庭空间,随后转过身,其视线才能达大殿的正面。
这种不寻常的行走路径使人的心理体验经历先抑后扬的过程,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宗教情感。
总的来说,内地传统清真寺的布局处理“有定制,无定式”,灵活多变,且空间层次丰富有序。
整个建筑组群虽多有明确的主轴线,但并不强求轴线两侧的严格对称。
各地的清真寺在遵从教义的原则下,结合各自具体的地形地势条件进行建造,使平面布局花样繁出,绝无雷同。
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
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
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
内地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者是大木起脊式建筑,用半拱。
大殿一股前卷棚、大殿身、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层顶,上面用勾连塔的形式连成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而又起伏灵活的大殿建筑。
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样化,有矩形、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
后窑一般不采用砖砌圆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砖,搭配使用。
后窑殿的式样更是百花齐放,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脊或种亭式脊,变化甚多,不胜枚举。
我们只需举出一例,便可窥其一斑。
中国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特点。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无论其花样如何繁多,也无论其如何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具备伊斯兰建筑的某些基本特点。
从主要建筑设置上看,中国清真寺一般都有礼拜大殿、邦克楼或望月楼、沐浴室,大殿的内部有圣龛(米合拉布)及其右侧(大殿西北角)的宣教台(敏拜尔)。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清真寺空间要求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徒的宗教场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
它不仅是信仰的象征,也是社区生活的重要场所。
在建筑设计规范中,清真寺的空间要求被严格规定,以确保信徒可以顺利开展宗教活动,并提供舒适的环境。
下面将从不同层面来论述清真寺空间要求。
1. 寺院平面布局清真寺的平面布局通常采用方形或矩形,以保持统一和和谐的整体感。
它通常包括以下常见区域:- 大殿(主礼拜厅):这是清真寺最重要的区域,用于进行礼拜和集会。
它应该足够宽敞,以容纳大量信徒,并且通风良好。
- 小圆顶区:有些清真寺会在大殿的顶部设置小圆顶,以提高通风和光线的效果。
- 教室:用于宗教教育和学习的空间。
这些教室通常位于主殿的附近。
- 声音区域:用于放置呼唤信徒礼拜的喇叭和音响设备。
2. 清真寺内部布局清真寺内部的布局应该简洁明了,以便信徒可以专注于宗教活动。
以下是清真寺内部布局的要求:- 祈祷方向:所有清真寺都应该有一个明确指示礼拜方向(朝向麦加)的区域,如墙壁上的指示牌或其他标志。
- 清洗区:清真寺内部应该设有洗手间和清洗区,供信徒在礼拜前进行必要的净化仪式。
- 适当的照明:清真寺内部应该有足够的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确保信徒可以清晰地看到。
同时,照明要柔和,不刺眼。
- 空气流通:清真寺内部应该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排除异味和烟雾。
3. 清真寺装饰要求清真寺的装饰通常以阿拉伯式的艺术风格为主,注重细节和精致。
以下是清真寺装饰的要求:- 地板:清真寺的地板通常由大理石、花岗岩或陶瓷瓷砖制成,以便清洁和维护。
- 墙壁:墙壁上可以绘制经文、阿拉伯文字或花纹,以增强宗教氛围。
- 柱子:清真寺的柱子通常采用大理石或花岗岩制成,可以雕刻或装饰以增加美感。
- 穹顶:穹顶是清真寺的重要特色,可以是壁画、彩色玻璃或者是其他装饰材料。
综上所述,清真寺的空间要求在建筑设计规范中得到准确而严格的规定。
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细节,都要符合清真寺的宗教要求和信徒的实际需求。
中式清真寺回民是一个基于共同的信仰和建立在这种信仰基础上的共同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基于种族和血缘而形成的民族。
由这一特征而形成的围绕中式清真寺聚居的回民社区模式在今天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式清真寺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清真寺既是回民们精神的家园,也是回民们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中心。
相对于佛寺道观,清真寺的功能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
作为宗教场所的清真寺:也是这类建筑最重要的功能。
依照伊斯兰教仪轨规定,礼拜殿面向麦加布置,座西朝东,因此南京的清真寺均沿东西方向轴线进行建筑布局。
一般清真寺建筑常见的邦克楼,在南京的清真寺中以一栋中国式楼阁建筑——望月楼代替。
大殿不设偶像,地板上铺着拜毯和拜毡。
南京清真寺的大殿多呈凸字形平面,凸出部分的东墙上装饰着“米哈拉布”图龛。
作为交流聚会场所的清真寺:每逢主麻日、会礼日,清真寺就成了伊麻目讲经宣教的讲坛,也是教众们聚会的时光。
聚礼前后,彼此互道色兰,交流各人近况、商贸信息,这也成为城市回民从事商业、手工业的特殊优势。
作为生活场所的清真寺:一个回民从出生到成家到死亡都和清真寺密切相关,出生时父母要来寺中请阿訇取名;平时在清真寺沐浴、礼拜;结婚在寺中,死后也将寺中举行最后的送别仪式,因此南京的清真寺一直到民国时都设停尸房。
此外清真寺还是屠宰牲口的地方,又“是穆斯林排解纠纷、评判曲直的场所”。
净觉寺现存型制较完整,以它为例可看出南京的清真寺如何利用中国江南的园林式布局达成上述功能要求,同时也表达出回族的民族文化个性。
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
入口在南面,临升州路,内为一狭长通道,尽端由一砖石牌楼收头,此牌楼实为真正的入口标志。
穿过牌楼有一小院,院中东边有碑亭,西边则是轴线上第一栋重要建筑——望月楼,这是一栋中式二层小楼,清水砖墙,有券门通往二进庭院。
此楼为穆斯林斋月登高观月之处,但不见于一般西亚清真寺,仅在中国内地偶尔见之。
主体建筑轴线的展开从这里开始,与入口轴线成90°角,且轴线两边不完全对称。
阿拉伯风格清真寺建筑特点(1)外观造型不取大木起脊的传统庙宇形制,多为阿拉伯穹顶式建筑,大殿上面一组(1大4小)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顶上一弯银白色新月,形象上相互呼应,尺度上恰成比例,组成了丰富的天际线,颇具鲜明的艺术效果。
(2)平面布置不用传统四合院制度,而采用集中式构图,不强调平面的中轴线,而强调整座建筑的垂直轴线,体形完整,轮廓稳定,邦克楼建于寺院前方。
(3)殿堂装饰多求淡雅素洁,雕塑、彩画较少,注意建筑物整体色彩的把握和运用。
(4)使用当代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手段,现代化照明、音响、计时设备,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新疆维吾尔地区清真寺,按其规模大小和不同功能,一般分为5种类型:可作节日会礼的艾提卡尔清真大寺:可作主麻日聚礼的加曼清真大寺、普通的小巷清真寺、麻札清真寺,便于旅途游子途中礼拜的耶提木寺(即孤寺)。
其建筑特点主要是:(1)分布密集化,特别在南疆地区,几乎每个村镇、每条街巷都有一座或若干座清真寺,其拥有的清真寺总数远远多于内地任何一个省、市、自治区。
(2)平面布置简单明了,比较随意,注重实用,外面一座门楼,门内不远处即是礼拜大殿,附属建筑不多,不甚注意寺院建筑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有些寺甚至故意打破左右对称的格局。
(3)建筑形制与回族寺不同:门楼高大,两侧或一侧建尖塔与拱状大门相连,砖砌尖塔平面为圆形,底部大,逐渐向上收分,顶建穹窿式圆亭,亭上立一新月,大殿为平顶结构,由棚檐、外殿、内殿3部分组成,面阔大于进深,外殿呈敞廊式,内殿严紧但采光一般较差,殿内木柱较多,以支持硕大的平顶。
(4)维吾尔装饰艺术风格浓郁,其表现手法主要有木雕、砖花、石膏浮雕、彩绘等,装饰纹样则有谢德纹、伊斯力玛纹、、巴旦木纹、石榴纹、花蕾纹、花朵纹、小花纹、叶纹、田字纹、回字纹,装饰图案有阿拉伯文字、几何图形、风景、水果、花卉、花瓶及生活日用品等,色彩多浓艳鲜明且相互协调,尤多用蓝、绿、褐、黄、红、白诸色,花团锦簇,体现了维吾尔族强烈的色彩观念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新疆喀什噶尔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如何欣赏当我们踏入新疆喀什噶尔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喀什噶尔清真寺那独特而壮观的建筑便会映入眼帘。
这座清真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一座凝聚了深厚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建筑瑰宝。
要欣赏它的建筑风格,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去细细品味。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整体布局。
喀什噶尔清真寺的布局严谨而合理,通常呈现出一个四合院的形式。
寺门高大而庄重,引领着人们进入这个神圣的空间。
庭院宽敞开阔,为信徒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的聚集场所。
大殿位于庭院的深处,是整个清真寺的核心所在。
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宗教仪式的庄严性,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能看出其独特之处。
当地丰富的土坯、砖石和木材被巧妙地运用。
土坯墙给人一种质朴而厚重的感觉,它不仅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还展现了地域特色。
砖石的运用则增加了建筑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而木材在门窗、梁柱等部位的使用,为整体建筑增添了一份温暖和精致。
在外观造型方面,喀什噶尔清真寺的屋顶形式多样。
有平顶、拱形顶和穹顶等。
穹顶通常高高耸立,给人一种向上的升腾感,仿佛在引导着人们的心灵向着天空中的神圣靠近。
而拱形的门窗和廊柱则展现出优美的曲线,使建筑充满了动态与韵律。
这些造型元素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还在结构上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清真寺的装饰艺术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膏雕花布满了建筑的各个角落。
砖雕常常出现在墙壁和门楼处,其图案细腻而复杂,有花卉、几何图形和伊斯兰经文等。
木雕则在门窗和梁柱上展现出精湛的工艺,生动的图案和流畅的线条让人感受到工匠们的巧思和用心。
石膏雕花则常常用于装饰室内的天花板和墙壁,其华丽的图案和柔和的色彩为空间增添了一份温馨与神圣。
色彩也是喀什噶尔清真寺建筑风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筑主体多采用土黄色、褐色等暖色调,给人一种沉稳而庄重的感觉。
而装饰部分则运用了鲜艳的色彩,如蓝色、绿色和金色等,这些色彩的搭配既鲜明又和谐,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宗教氛围。
清真寺的建筑特点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举行宗教礼拜的场所,也是伊斯兰文化的象征之一。
其建筑特点以其宏伟壮丽、简洁庄重、富有装饰性为主要特征。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探索清真寺建筑的独特之处。
首先,清真寺的平面布局十分注重对齐和对称。
由于伊斯兰教崇尚神圣和保持纯洁的信仰,清真寺的建筑布局通常以一个大型中央穹顶的回廊为核心,周围环绕着一系列对称的小穹顶建筑,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布局。
这种对称布局使清真寺的建筑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平衡的感觉。
其次,清真寺的建筑设计注重空间利用和视觉效果的最大化。
由于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进行礼拜的场所,因此室内空间应足够宽敞,以容纳尽可能多的信徒。
同时,清真寺的室内设计通常采用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装饰,如马赛克、镶嵌、雕刻等,使信徒在参与礼拜时,除了感受到宗教的庄严之外,还能欣赏到建筑艺术的美感。
接着,清真寺的建筑中充满了神秘而美丽的穹顶。
穹顶是伊斯兰建筑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象征着天堂和神圣。
在清真寺的主穹顶上通常饰以复杂的花纹和几何装饰,使整个建筑更加庄重和神圣。
而次级穹顶则通过排列和逐级扩大的形式,使其视觉效果更加壮丽。
此外,清真寺的建筑造型也注重塔楼和钟楼的设计。
塔楼常被用来宣布礼拜时间,而钟楼则被用于指示礼拜开始和结束的时刻。
塔楼和钟楼的存在使信徒们可以远远地看到清真寺,提醒他们赴礼拜或者是准备离开。
而塔楼和钟楼也常常被视为清真寺的地标和象征。
最后,清真寺的建筑特点还表现在它们多样的地域风格上。
由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清真寺的建筑风格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域的特色。
例如,土耳其的清真寺以其华丽的建筑装饰、大气的穹顶和宏伟的尖塔而闻名;哈里发清真寺则是摩洛哥最宏伟的清真寺,以其复杂精美的装饰和大型的穹顶著称。
总的来说,清真寺的建筑特点以宏伟庄严、简洁赋有装饰性、空间利用和视觉效果最大化、穹顶和塔楼的独特设计以及丰富的地域风格为主要特点。
清真寺的建筑设计既满足了宗教仪式礼拜的需要,又通过其独特的风格和装饰,成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代表。
清真寺正规化设计理念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场所,也是穆斯林重要的社会文化中心。
在清真寺的设计理念中,体现了一系列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清真寺的正规化和合理化。
下面是关于清真寺正规化设计理念的一些主要内容。
首先,清真寺的设计应该符合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
清真寺是穆斯林信仰的中心,设计应该体现出敬畏神圣的尊严和庄严。
建筑结构的布局和形式应该尊重经典教义的要求,例如清真寺的祈祷大厅应该朝向麦加,建筑的高度和比例应符合教规等。
其次,清真寺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其功能和使用需求。
清真寺不仅是宗教场所,还是社区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因此,设计师需要根据清真寺所在的具体位置和环境,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和便利性。
例如,清真寺的入口应该方便进出,内部空间应该合理分布,保证穆斯林进行礼拜和其他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清真寺的设计还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伊斯兰教倡导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清真寺不应该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节能、节水、减少污染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在清真寺的建筑材料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同时使用高效的照明和能源系统,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此外,清真寺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美学和艺术价值。
清真寺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代表,设计应该突出伊斯兰建筑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建筑的外观和内部装饰应该注重细节和精致,同时也要符合伊斯兰教对美的追求。
例如,清真寺的圆顶、穆斯林式拱门、花纹镶嵌等建筑元素都是伊斯兰建筑的典型特点。
总结起来,清真寺的正规化设计理念包括符合伊斯兰教教义、满足使用需求、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注重美学和艺术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合理的设计能够为穆斯林提供一个合适的宗教场所,同时也能够传递伊斯兰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中国清真寺建筑的艺术特点作者:焦静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中最具有特色的建筑非清真寺莫属,不同地区的清真寺建筑各具特色,各民族清真寺表现风格也不尽相同,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
是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为中心的主要场所。
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哈萨克、维吾尔、柯乐克孜、塔吉克、塔塔尔、撒拉等民族,遍布全国,大多数居住在西北地区。
不同地区的清真寺建筑各具特色,各民族清真寺表现风格也不尽相同,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建筑非清真寺莫属,不管是在哪个角落,只要有穆斯林聚居的地方都会建一些清真寺,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的型式之一。
是以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宗教教育、宣教等活动为中心的场所。
是穆斯林群体集聚的中心,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神圣的地位,是伊斯兰教文化的象征。
因些清真寺的经济来源主要有教民的捐赠、亡人遗嘱捐献的地产、房产来作为宗教基金,用来支付阿訇生活费用、日常事务的开支以及节日的用度。
中国清真寺的分类形式清真寺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宣礼塔、龛形大门、穹隆、窑殿、礼拜殿。
宣礼塔是召唤穆斯林到清真寺做礼拜的建筑,是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中的标志性建筑。
礼拜殿由卷棚、礼拜殿、后窑殿三个部分组成。
根据其规模和使用功能,分为普通清真寺、加满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可分为新疆地区和内地两个体系。
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具有中国的特点。
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邦克楼的窗棂、大殿的格门、后窑殿内部壁画、圣龛四周多用木雕。
内地后窑殿是圣龛所在,是朝拜方位的象征,在龛前及四周安置华丽的木雕装饰,施以精美的彩画,用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进行修饰,是整个寺中最华丽灿烂的部位。
内地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使中国传统木结构和伊斯兰木刻、雕塑艺术融为一体,将伊斯兰特有的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相融合,恰当的把握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
清真寺建筑的平面布局的要求
清真寺在中国成为一种新的建筑现象之初,仅仅是履行礼拜职能的场所。
其格局大体为一个方正的庭院,三面有回廊环绕,另一面则布设柱列。
如前所述,随着两大体系清真寺的分化,内地一系的传统清真寺在平面布局上逐渐形成了传统四合院式的形制。
但非常特殊的是,由于伊斯兰教教义规定,信徒礼拜的方向必须朝向圣地麦加的克尔白(即天房)。
因此,在位于麦加东部的我国,所有的礼拜大殿一律坐西朝东,从而使得整个清真寺建筑群的主轴线多为东西走向。
寺院的空间序列沿轴线依次纵向展开:牌楼、大门、二门、礼拜大殿等,均位于轴线上,邦克楼通常也布置在此轴线上(亦有置于寺院一角的常例),两侧的厢房则用做讲堂或办公用房,由此围合成一进进内向的大小院落。
水房、阿訇宿舍等辅助性用房多设在大殿背后或侧旁的庭院内。
有的寺院还布置有碑亭、水池等建筑小品,种植着花草树木,体现出传统园林的一些布局特色。
另外,由于清真寺往往位于信徒聚居的区域内,其场地容易受到地形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在不违背教义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对清真寺进行灵活布局。
以北京的牛街清真寺为例,该寺坐落于南北走向的大街之东侧,为了满足礼拜大殿坐西朝东的要求,寺院临街的大门开设在大殿的背面。
人们进门后需经过大殿两侧狭长的巷道得以进入到大殿开阔的前庭空间,随后转过身,其视线才能达大殿的正面。
这种不寻常的行走路径使人的心理体验经历先抑后扬的过程,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宗教情感。
总的来说,内地传统清真寺的布局处理“有定制,无定式”,灵活多变,且空间层次丰富有序。
整个建筑组群虽多有明确的主轴线,但并不强求轴线两侧的严格对称。
各地的清真寺在遵从教义的原则下,结合各自具体的地形地势条件进行建造,使平面布局花样繁出,绝无雷同。
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
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
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
内地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者是大木起脊式建筑,用半拱。
大殿一股前卷棚、大殿身、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层顶,上面用勾连塔的形式连成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而又起伏灵活的大殿建筑。
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样化,有矩形、十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
后窑一般不采用砖砌圆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砖,搭配使用。
后窑殿的式样更是百花齐放,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十脊或种亭式脊,变化甚多,不胜枚举。
我们只需举出一例,便可窥其一斑。
中国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特点。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无论其花样如何繁多,也无论其如何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具备伊斯兰建筑的某些基本特点。
从主要建筑设置上看,中国清真寺一般都有礼拜大殿、邦克楼或望月楼、沐浴室,大殿的内部有圣龛(米合拉布)及其右侧(大殿西北角)的宣教台(敏拜尔)。
从方向上看,无论寺址位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其礼拜大殿一律建在座西朝
东的方向,圣龛均背向正西,这是因为麦加克尔白是伊斯兰教朝向,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时都发布面向它。
中国位于麦加之东,故圣龛须背向西。
如湖北武昌清真寺方向不正,寺门面向东北,大殿为六角的其的六方重檐周围廊式,殿门虽与寺门一样面向东北,而圣龛恰在正西,符合伊斯兰教的朝向要求。
这种既坚持教规原则又因地制宜灵活施建的处理手法,确实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故中国清真寺内,尤其是大殿内,绝对不供奉偶像,也绝不用动物图形为饰,这就与佛寺、道观、文庙等大殿布置迥然不同。
中国清真寺大殿,无论其华丽还是淡雅,无论饰以彩图还是素雕,大都以美化的古兰经文做装饰,从而使殿内清新爽目,与那些偶像庙宇大殿建筑因有偶像造型而产生的宗教气氛绝然不同。
上述种种伊斯兰教原则,使中国千姿百态的清真寺具有共同的特色,从而将其与偶像庙宇区别开来,在中国宗教建筑之林中别有一种风貌。
清真寺的平面布局大多是矩形的庭院,内有一间祈祷大厅,格局完全对称。
外表用琉璃砖,抹灰刻花贴面砖图案或彩色石条块,富丽堂皇。
装饰运用圆形、方形等几何符号构成象征性的图案,结合叶饰和阿拉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