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现代短波通信解析说课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325.50 KB
- 文档页数:31
短波通信原理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
其原因主要有三: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
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二、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三、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
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和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里简要介绍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优化短波通信的经验,以及一些热门的新技术。
1、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1.1.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
无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电磁波。
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长波的波长为10,000米~1,000米,频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长为1,000米~100米,频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长为100米~10米,频率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长为10米~1毫米,频率为30~300,000兆赫(注:波长在1米以下的超短波又称为微波)。
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光速/波长。
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其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由于扩散和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
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常见的传播方式有:地波(地表面波)传播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
现代短波通信技术现代短波通信技术现代短波通信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基本特点,研究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短波通信短波技术短波是指波长在100m~10m,频率为3MHz~30MIIz的电磁波,利用短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称为短波通信,又称为高频通信。
短波通信是世界各国中、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外交、气象、商业等部门,用以传送电报、电话、图像、语音广播等信息。
尽管卫星通信出现以后某些短波通信业务被其取代,但是由于无线短波通信设备的抗毁性,无线短波通信在战争期间特别是在中远程军事通信中,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无线短波通信将与卫星通信长期并存发展。
一、短波通信的特点短波通信可以利用地波传播,但主要是利用天波传播。
天波是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的,由此决定了短波通信存在以下特点:(1)不需要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
电离层对短波吸收少,靠天波传播可以达到很远距离,即使是中小功率的电台,电波也能靠天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2)短波通信设备简单、易隐蔽、建设和维护费用低,破坏后容易恢复。
(3)可使用的频段窄,通信容量小。
按照国际规定,每个短波电台占用3.7MHz的频率宽度,而整个短波频段可利用的频率范围只有28.5MHz。
(4)短波的天波信道是变参信道,信号传输稳定性差,衰落现象比较严重。
衰落现象是由于利用天波传播时,接收点收到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途径传来的电波,而反射这些电波的电离层又在不断变化造成的。
尤其是在黄昏和拂晓,电离层正处在急剧变动过程中,衰落现象更为严重。
二、短波通信的现状(一)现代短波信道技术现代短波信道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短波变参信道的特点,为了克服短波空间信道的不稳定性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提高短波通信,特别是短波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发展起来的,称之为信道自适应技术。
这一类技术以短波实时选频与频率自适应技术为主体,使短波通信系统能实时地或近实时地选用最佳工作频率,以适应电离层的种种变化同时起克服多径衰落影响和回避邻近电台干扰及其他干扰的作用。
现代短波通信简明讲义新维电信有限公司作者何滨黎杰概述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的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汰,还在快速发展。
其原因主要有二: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旦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瘫痪,只有短波通信设备不可能被大面积摧毁,无论哪种通信方式,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二、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只能依靠短波或卫星,而卫星通信话费昂贵,短波通信则不用支付话费。
短波重要性的实证很多。
战时通信自不待言,平时通信方面,近些年的抗灾过程就很说明问题:1996年云南丽江地震,是短波电台报出灾情并成为抗灾初期的主要通信工具;2008年汶川地震时虽然多了卫星电话,但由于灾区拥积的卫星电话过多,造成卫星资源紧张,加上天气因素和山区丛林障碍,电话很难打出去。
因此,据了解当时国家调集了上万部短波电台到灾区。
汶川救灾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远距离的应急通信工具只有短波电台和卫星电话,并且二者互补方能有效和可靠。
综上,短波的应用意义可以概括为:设备体积和信号质量不如其它通信工具,但在特定地区,以及面对灾难和战争时,却不得不备,不得不用。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
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特别是应急通信网,使之更加可靠和有效,无疑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
鉴于市面上短波资料较少,十多年前我们应很多用户之需编写了一本简明讲义,后来经过不断修订成为现在这本讲义。
本讲义简要介绍短波通信的基本概念,优化短波通信的常用方法,设备选型和使用,新的应用技术,日常维护知识等,供短波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难免有错误之处,欢迎阅正。
第一章短波通信的基本概念1.1 短波通信原理1.1.1 无线电波无线电广播、通信、雷达等,都要依靠无线电波来传播。
通信专业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堂关于通信专业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将来在通信行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让我们从通信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开始。
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输信息的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从电报到无线电,再到现代的数字通信和移动通信的演变。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见证了通信技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这包括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以及信号的传输和接收等。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了解,学生将能够理解通信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输的。
在掌握了基本原理之后,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等。
每种通信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合适的技术选择。
此外,本课程还将介绍当前通信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例如5G 技术、物联网(IoT)以及量子通信等。
这些内容将帮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激发他们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环节,我们将通过实验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通信技术的应用。
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并对学生进行考核,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通信专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通信技术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将来在通信领域的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本课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