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扬泰里下河地区梅雨期暴雨洪水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8.21 KB
- 文档页数:3
2006年我国梅雨期间大尺度环流形势分析1林隐静,王洪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E-mail:nikki@摘要:利用NCEP FNL资料、FY2C红外云图和站点观测的降水资料,初步分析了2006年夏季6-7月份的整体天气形势。
同时,利用NCEP/DOE资料分析了2006年梅雨期的平均环流形势和大尺度环流的演变情况,及其对雨带演变的影响。
结果表明:2006年我国的梅雨期历时22天,总降水量的中心强度达到400mm,属于正常的梅雨;主要的雨带位置位于110˚E以东、30˚N以北的淮河流域,与对流层上层的高空辐散中心、对流层中层的槽前上升运动中心以及西南低空急流控制区域的北侧位置相对应;2006年梅雨期间,雨带位置存在着南北移动,这与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及其北侧的高空西风急流和中层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以及对流层低层偏南风的北进南退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较强降水集中在6月末至7月初,与对流层上层辐散区强度较强,中层的上升速度显著,下层出现较强的偏西风和偏南风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梅雨,环流形势,降水,雨带演变中图分类号:P441.引言经典的梅雨定义,是指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这段时间里在湖北宜昌以东28˚-34˚N 之间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常出现的连阴雨天气[1,2]。
正常年份的梅雨期长约20-30天,总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
由于梅雨在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科学家很早就开展了关于梅雨的研究,包括梅雨期间的气候特征、大气环流特征、梅雨锋的水平、垂直结构以及梅雨锋上直接引发暴雨的MCS等[3,4,5,6]。
以前的研究表明,年与年之间的梅雨差异很大,虽然梅雨已经有了比较经典的定义,但不同年份的降水是很不相同的,除了天气系统不同外,环流特征差异也很大[7]。
因而,有必要针对2006年梅雨期的环流形势进行分析。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NCEP Final Analysis(FNL)资料、FY2C红外云图和站点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2006年夏季6-7月份天气形势概况。
2003年和2006年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大尺度特征对比分析尹东屏 曾明剑 吴海英 赵 凯 孙 燕(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8)提 要:2003年和2006年梅雨期有许多相似之处:出梅日和入梅日一致;副热带高压脊线在15~27°N 之间摆动;梅雨期暴雨量集中在淮河流域、洪泽湖周边及里下河地区,但2003年梅雨总量却大于2006年。
利用T213分析场资料,采用合成平均对比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和2006年江苏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在天气形势、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得到:(1)2003年梅雨锋区强于2006年;(2)2003年梅汛期暴雨具有较强盛的水汽输送、涡散度中心重叠、上升气流强盛等有利条件。
(3)2003年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暴雨少于2006年。
分析表明,梅雨期梅雨量的增幅与物理量的增量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 暴雨 合成 物理量 对比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Large Scale Characteristics ofHeavy Rainstorm During Meiyu Period of 2003and 2006Y in Dongping Zeng Mingjian Wu Haiying Zhao Kai Sun Yan(Jiangsu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Nanjing 210008)Abstract :There are several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in Meiyu period of 2003and 2006.For exam 2ple ,the date of beginning and ending of Meiyu was consistent in above two years ,the subtropical high ridge of Meiyu period of the two years also oscillated between 15°N and 27°N ,and the heavy rainstorm during Meiyu period of the two year concentrated in Huaihe valley ,Hongze lake and Lixiahe area of Jiangsu.But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of Meiyu period in 2003was more than that in 2006.The synoptic situation and conditions of thermodynamics and dynamics which accompanied with heavy rainstorm during Meiyu period of 2003and 2006in Jianghuai valley of Jiangsu are an 2alyzed in details by using the T213analysis data and composite average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Meiyu front of 2003is stronger.In addition ,the stable moisture transportation ,overlapping 收稿日期:2008年3月18日; 修定稿日期:2008年4月30日第34卷,第8期2008年8月 气 象M ETEOROLO GICAL MON THL Y Vol.34 No.8 August ,2008center of convergence and vorticity and vigorous ascending stream in2003were also favorable con2 ditions for the Meiyu.The number of heavy rainstorm day caused by strong convective system in 2006was more than in2003.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rainfall amount in the period of Meiyu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crement in the physical quantity.K ey Words:subtropical high rainstorm composition physical quantity comparative analysis引 言梅雨期暴雨是江苏的重要灾害天气之一,由于覆盖范围广、强度大、雨量集中,容易出现外洪内涝严重的防汛局面。
2006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陈洪滨;范学花
【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
【年(卷),期】2007(012)001
【摘要】2006年1月中旬欧洲东部地区经历10年来的最低温天气;2月,非洲南部地区遭遇20年以来的最强降水;2006年上半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经历111年来最干旱的时期;7月,欧美地区经历破纪录的高温炎热天气;菲律宾、印尼、印度等东南亚国家遭受暴雨洪灾.2006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遭受18次沙尘天气的侵袭;夏季重庆等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受到多次强台风袭击;波及全国31个省(市、区)的冰雹、雷雨等强对流天气…….2006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6个高温年,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并没有缓和的迹象;我国又经历了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
【总页数】13页(P100-112)
【作者】陈洪滨;范学花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北
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9
【相关文献】
1.2011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J], 陈洪滨;范学花
2.2010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J], 陈洪滨;范学花
3.2009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J], 陈洪滨;范学花
4.2008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J], 陈洪滨;范学花
5.2007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J], 陈洪滨;范学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年旱情分析及天气趋势展望安庆市气象局 2006年8月29日我市自春季以来,降雨量持续偏少,入夏后又遇长期的高温酷暑,形成了春、夏、秋三季连旱的严重气候状况。
加之,整个长江流域同样降雨量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库水位长期低落,塘、堰干涸,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严重危害,局部地区人、蓄饮水困难。
一、2006年1月至8月降雨量分布和夏季主要气候特点 今年1—8月全市各县降雨量仅为历年同期平均的50%--70%。
最多的安庆为874.1㎜,同比72%;最少的潜山县为630.2㎜,同比51%。
安庆岳西桐城太湖潜山怀宁宿松望江枞阳3月份全市降雨量极少,春旱露头。
最多的枞阳县33.5㎜,同比安庆岳西桐城太湖潜山怀宁宿松望江枞阳仅为27%;最少的太湖县19㎜,同比为15%。
春季总降雨量偏少,最多的桐城市294.8㎜,同比78%;最少的怀宁县223.7㎜,同比45%。
安庆岳西桐城太湖潜山怀宁宿松望江枞阳进入主汛期降水量仍然偏少。
梅雨不明显,多过程性降水,且降水量少。
6—8月降雨量最多的安庆市458㎜,同比为75%;最少的怀宁县仅287.5㎜,同比45%。
安庆岳西桐城太湖潜山怀宁宿松望江枞阳6—8月全市高于35℃的天数偏多,达26天,最高气温38.3℃(8月14日);梅雨期短,6月21日至7月12日仅24天,257.6㎜(平均359.3㎜),同比72%;台风登陆早,登陆的台风个数多(登陆大陆的6个),但对我市有影响的仅一个(5号“格美”台风)。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今年旱情的特点为:春季降水量少,底水不足,旱情露头;主汛期降水偏少,梅雨期短,梅雨量少,旱情发展;进入秋季降雨量依然偏少,旱情将进一步加剧。
二、近期及秋季天气气候展望1.近期天气预报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到9月5日我市受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偏高,无明显降雨。
9月上旬后期可能有一次雷雨天气过程。
2.气候相似分析依据前期气候特征,与历年进行相似分析,今年1—8月降雨分布、气温特点和梅雨期特征等,相似于以下年份:1978年,9月和10月雨量偏少;1984年,9月雨量偏多,10月偏少;1994年,9月雨量正常,10月偏少;2000年,9月雨量偏少,10月正常;2004年,9月和10月雨量偏少。
2006-06-03突发性暴雨预报讨论及成因
李祥林
【期刊名称】《陕西气象》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对2006-06-03西安、咸阳突发性暴雨天气进行预报讨论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①预报失误的原因主要是环流形势非常复杂,天气系统演变规律难以把握,对造成影响的中小尺度系统很难捕捉;高原东部低涡、切变突生机理认识不清;冷空气强度及入侵路径不明晰.②这次突发性暴雨天气是由贝湖冷涡东移、高原上多短波槽活动,东高西低形势建立,提供了大降水发生的背景条件;高空冷槽、上升运动、低涡辐合区汇合并叠加在西安、咸阳,为该地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突发性暴雨产生在深厚的水汽层结、水汽辐合及强烈的持续上升运动区,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形成区,对流发展,强烈的低涡辐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突发性暴雨;低涡辐合形成与暴雨过程同步,辐合中心出现突发性暴雨.低涡辐合是造成突发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李祥林
【作者单位】咸阳市气象局,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9
【相关文献】
1.岷、沱江流域突发性暴雨预报方法 [J], 肖洪郁
2.2011年吉林省区域性暴雨偏少成因及局地暴雨预报浅析 [J], 邢凤娟;李玉香;白佳蕴
3.位涡理论及其在暴雨预报研究中的进展 [J], 袁佳双;寿绍文
4.工业群体暴力突发性事件的特征及成因分析——以吉林省工业群体暴力突发性事件为例 [J], 李鸿;赵冰瑶
5.江西突发性暴雨预报分析 [J], 李玉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年7月19-20日苏中地区强降水成因分析
尹东屏;吴海英;张冰;周鹏;刘梅
【期刊名称】《气象科学》
【年(卷),期】2007(27)6
【摘要】对2006年7月19日至20日由冷空气影响造成的不均匀性降水,通过对天气背景、细网格模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分析,揭示出:夏季冷空气从中低层影响不会造成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而高层冷空气南下进入辐合带,易产生强的辐合上升气流,从而引发强对流天气.分析表明,在同一对流云团中,不同地点、不同时段的强降水的物理量特征会有所不同.
【总页数】7页(P641-647)
【作者】尹东屏;吴海英;张冰;周鹏;刘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8;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8;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8;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8;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2
【相关文献】
1.2014年6月19-20日娄底市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J], 王萍;蔡海朝;肖妙妮;李志强;王艳青
2.泰安市2010年7月19-20日暴雨成因分析 [J], 康桂红;张艳;贾思之;王兆华;陈善柄
3.普安县2015年9月19-20日强降水天气过程r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J], 刘勇;张
进
4.2019年6月16日-17日沙湾强降水成因分析 [J], 芒苏尔·艾热提;张云惠
5.2019年6月16日—17日沙湾强降水成因分析 [J], 芒苏尔·艾热提;张云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泰州市通南地区2016年梅雨期暴雨洪水分析徐秀丽;张玉田;焦力【摘要】2016年梅雨期间,泰州市通南地区发生强降雨,导致多地农田受淹、民宅进水、泵站毁损、房屋倒塌、河堤坍塌,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结合泰州市通南地区梅雨期间各代表站的雨量及水位数据,分析了此次灾害过程中的暴雨特征以及洪水特征,总结此次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防御类似暴雨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于提高泰州通南地区防洪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8(009)020【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泰州市通南地区;梅雨期;暴雨特征;洪水特征【作者】徐秀丽;张玉田;焦力【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泰州分局,江苏泰州225300;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泰州分局,江苏泰州225300;泰州市姜堰区水利局,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21 自然地理概况泰州市通南地区位于长江流域苏北沿江地区,西与扬州江都区接壤,东至南通,南临长江,北到老328国道,包括泰州市海陵区大部、姜堰区南部、高港区、高新区、泰兴市和靖江市的全部,面积为2 678.5 km2。
通南地区为江淮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境内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地貌以平原、圩洼为主,以江平公路~靖泰(如)界河为界,以北属高沙土地区,以南为沿江圩区。
通南地区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约为1 027 mm。
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664 mm,占年降雨量的64.7%左右,梅雨期雨量占汛期的34.3%左右[1]。
2 暴雨特征分析2.1 暴雨成因2016年梅雨期间(6月19日—7月20日),在超强厄尔尼诺及副热带高压增强和切变线共同影响下,通南地区暖湿气流活跃,雨带南北摆动幅度大,降水对流性明显、强度大,局地降水量较大、强降水集中,致使通南地区内河水位快速上涨,全面超警戒,普遍接近历史最高水位,沿江大部分区域发生有水文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遭受严重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