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全国自考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抱朴子》的作者是()(A)葛洪(B)干宝(C)丘迟(D)孔稚珪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一语,出自()(A)《吴士》(B)《楚人养狙》(C)《狱中上母书》(D)《又与焦弱侯》3、杨万里《初入淮河》抒情所采用的主要手法是()(A)对比(B)排比(C)比拟(D)反衬4、《聊斋志异·司文郎》嘲讽的对象是()(A)余杭生(B)王子平(C)宋生(D)盲僧5、下列作家中,号诚斋的是()(A)杨万里(B)刘克庄(C)范成大(D)姜夔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7、名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A)《遣悲怀》(B)《咏怀》(C)《秦妇吟》(D)《上阳白发人》8、名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出自()(A)《归园田居》(B)《陈情表》(C)《北山移文》(D)《归去来兮辞》9、《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公羊传》10、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的是()(A)徐渭(B)归有光(C)王世贞(D)冯惟敏11、创作大量山水诗,打破东晋以来玄言诗一统天下局面的诗人是()(A)陶渊明(B)韦应物(C)谢灵运(D)江淹12、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西京”是指()(A)洛阳(B)汉阳(C)长安(D)金陵13、宝玉挨打后,送药给他疗伤的是()(A)薛宝钗(B)林黛玉(C)王熙风(D)王夫人14、《圆圆曲》中“红颜流落非吾恋”的“吾”是指()(A)吴三桂(B)陈圆圆(C)李自成(D)田弘遇1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村民眼中的蟠龙戏珠旗是()(A)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B)一面旗狗生双翅(C)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D)一面旗蛇缠葫芦16、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写金哀宗逃出汴京,是为了躲避()(A)宋军(B)辽军(C)西夏军(D)蒙古军17、《蜀道难》的诗歌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歌行(C)七言律诗(D)七言排律18、汉乐府基本艺术特色是擅长()(A)叙事(B)抒情(C)绘景(D)写人19、成语“雁足传书”出自()(A)《李将军列传》(B)《项羽本纪》(C)《高祖本纪》(D)《苏武传》20、《秦妇吟》的作者是()(A)韦庄(B)韦应物(C)温庭筠(D)李商隐21、与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合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是()(A)鲍照(B)韦应物(C)江淹(D)陶渊明22、孔稚珪《北山移文》中的北山,在今()(A)南京市(B)北京市(C)西安市(D)洛阳市23、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文言小说()(A)《游仙窟》(B)《霍小玉传》(C)《负情侬传》(D)《会真记》24、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A)扬州市西南(B)镇江市西南(C)南京市西南(D)马鞍山市西南25、在《室语》中,唐子的谈话对象是()(A)门生弟子(B)同窗友人(C)求教者(D)家人26、王禹偁《村行》的体裁属于()(A)七言律诗(B)七言古诗(C)五言律诗(D)五言古诗27、王沂孙的号是()(A)乐笑翁(B)觉翁(C)中仙(D)梅溪28、《白马解围》中,写信给白马将军,请求他统兵解普救寺之围的是()(A)相国夫人(B)崔莺莺(C)普救寺长老(D)张生29、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这几句描写的对象是()(A)孙富(B)李甲(C)柳遇春(D)杜十娘30、《孔雀东南飞》最早收录于()(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诗经》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作品中,写役夫与家人相思痛苦的有()(A)《王风·君子于役》(B)《唐风·鸨羽》(C)《秦风·蒹葭》(D)《豳风·东山》(E)《周南·关雎》32、《送孟东野序》提及的汉代文学家有()(A)司马迁(B)司马相如(C)扬雄(D)阮籍(E)嵇康33、下列属于盛唐田园诗派的诗人有()(A)王维(B)孟浩然(C)杜甫(D)高适(E)岑参34、下列作品中,为桐城派作家所写的有()(A)《狱中杂记》(B)《板桥题画》(C)《黄生借书说》(D)《袁随园君墓志铭》(E)《室语》35、下列作品中,具有文论性质的有()(A)《上欧阳内翰第一书》(B)《梅圣俞诗集序》(C)《祭欧阳文忠公文》(D)《答谢民师书》(E)《朋党论》三、简答题36、为何说苏轼《荔枝叹》一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37、《报刘一丈书》写了哪几类人?各有何特点?38、简析《氓》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北京八年级历年考题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汇编(4篇)北京八年级历年考题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汇编(4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一、对比阅读(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在七年级我们遇到春秋时代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八年级我们遇到战国时代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请阅读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中考语文试题精讲(第十五期):文言文阅读(之七)本期要点: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实战考题及参考答案。
一、江苏省扬州市2023年中考题(三)文言文阅读(13分)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
……尚书吕袁方用事,性制忮①。
官属相戒。
无敢白事者。
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
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
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
逮下狱。
寻遇赦复官。
谒震,震温言接之。
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②其家。
陈谔,字克忠,番禺人。
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
遇事刚果,弹动无所避。
每奏事,大声如钟。
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
曰:“是天性也。
”每见,呼为“大声秀才”。
尝言事忤③旨,命坎瘗④奉天门,露其首。
七日不死,赦出还职。
已,复忤旨。
罚修象房。
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
适驾至。
问为谁。
谔匍匐前,具道所以。
帝怜之,命复官。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减)注:①[忮(zhì)]刚愎,狠戾。
②[籍]抄没。
③[忤]违逆。
④[坎瘗(yì)]挖坑掩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画线词的意思。
(1)官属相戒( ) (2)寻遇赦复官( )(3)躬自操作( ) (4)适驾至( )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12.翻译句子。
(1)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
(2)谔匍匐前,具道所以。
13.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有何不同?二、湖南省长沙市2023年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苏武牧羊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①。
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
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
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2019·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瞳: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少.曾读书(________)(2)故.尝歌(________)【答案】(1)年幼(2)所以【解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少曾读书”:年幼时读过书。
少:年幼。
“故尝歌”:所以吟唱过。
故:所以。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异日”:过几天,几天后。
“度”:到。
“过”:拜访。
“其”:他的。
“庐”:家。
所以选B。
其它几项都文言词语翻译的有误。
3.张远度来到“ 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高三语文错题集20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不会灵活运用6字诀目录01 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易错原因——不会灵活运用6字诀进行翻译。
02 易错题例析03 易错题攻略【攻略一】留字诀:原封不动保留国名、人名、地名、官职官署名、年号、谥号等。
【攻略二】删字诀:删掉句中的衬字、虚词(发语词、主谓之间助词、凑足音节助词)【攻略三】换字诀:换掉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单音节词、词类活用词。
【攻略四】调字诀:将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换为现代汉语语序句。
【攻略五】补字诀:补充句中的省略部分(主语、宾语、介词、代词等)【攻略六】变字诀:将句的借代词与修辞句用同语义词句变换出来。
04 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文言文翻译题是文言文重点考题。
解答翻译题时,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两个“要点”。
一个“原则”,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两个“要点”:一是有强烈的采分点意识,即明确考题赋分词或句式;二是切实掌握并运用好翻译“6字诀”。
★易错原因——不会运用6字诀,即:留、删、换、补、调、变。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1-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
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因.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田莱⑥垦辟,野无惰农。
及至邑,则鄽肆⑦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
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
以是知其必善政也。
”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
”即日同荐于朝。
希颜后为发运使⑧,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
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
③天使:皇帝的使者。
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
⑤驿传(zhuàn):驿站。
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
⑦鄽(chán)肆:店铺。
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候”都是官职名。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问曰(2)闻.更鼓分明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答案】13. (1)于是,就(2)听到,听见14. (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
15. 通过与范延贵的对话,张咏了解到张希颜善于政事,是一位好官员;范延贵以政绩和才能来评价张希颜是好官员,知人识人,所以张咏认为范延贵也是一位好官员。
张咏爱才惜才,为国举贤,因此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得到理解能力,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于是问到。
因:于是,就。
(2)句意:听到打更的鼓声分明。
闻:听到,听见。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练习测试题库一、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叛畔采彩B.原源昏婚C.知智扣叩D.责债木否杯2、下列汉字全是会意兼形声的一组是()A.经忘婚娶B.字受闻谢C.被伪旨暮D.表监约坠3、在下列各组汉字中,意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惟惭忽恭B.佞伦作仞C.胡期朔腿D.颖颇项颍4、下列各组汉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甘未B.曰末一果C.瓜又亦刀D.上云寸中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合体字的一组是()A.朱饮豪高B.即鹿朝理C.逐豕威衷D.网空伐受6、下列各组汉字中,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支肢枝歧B.裁栽哉载C.颤顶顿顾D.徒吐杜镇7、下列各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是()A.乌鸟隹虫B.刀刃兔象C.木末本标D.牛马狗豕8、《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郑”。
空格内应补入的词请从下列同义词中选一个()A.代B.攻C.侵D.袭9、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用作本意的一句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C.四鄙.之荫人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10、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响:回声——声音B.色:脸色——颜色C.狱:案件——监狱D.坟:土堆——坟墓1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若网在网,有条而不紊B.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C.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1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是用其假借义的有()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故错人而思天,则万物之情。
C.八月剥枣D.吴起须故人而食。
1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字的是()A.共供免娩B.田畋并鏐C.内纳反返D.奉俸知智14、下列句中划线的字与括号里的字有异体字关系的是()A.美女妖且闲(娴),采桑歧路间B.舍其梁肉,邻有康(糠)糟而欲窃之C.洪水横流,汜(泛)滥于天下D.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暖)不足于体与?1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上形下声的字是()A.茅简翠窦零B.策雷霞盖型C.穷定鸾驾盛D.罟罩筵葺崩16、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鱼女禾眀B.燕鸟羊水C.人山马从D.火日考牛17、选出下列字中本义用古字表示,为引申义另造今字的()A.生--姓B.景--影C.益--溢D.禽--擒18、下列各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众若眉而B.间益逐鸟C.初齿网休D.牧采取射19、意义相关的词在词义引申过程中,有相互渗透和影响的现象,“举、称”这组词属于()A.同义词的同步引申B.反义词的同步引申C.相向引申D.替补引申20、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苗闻病功 B.领宇斧暮 C.颖阁辨霖 D.肌篱衷眉21、选出古今意义不一致的划线词汇()A.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北冥有鱼》一、基础知识巩固,古诗文默写1.水击三千里, 。
2. 鲲之大, 。
3.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
4.鹏之徙于南冥也,。
5.天之苍苍,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前景广阔,鹏程万里,正如庄子《北冥有鱼》中所说“ ”。
7.《庄子·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
8.文中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
9.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
10.文中写鹏鸟硕大无比的句子是: ,;。
11.鹏鸟能够从北冥飞到南冥凭借的是,;“野马”“尘埃”能够存在凭借的是。
12.《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
,。
13.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
14.庄子在《北冥有鱼》中,借助鹏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15.《北冥有鱼》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做类比的句子是: ,,。
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不知其几千里也3、鲲之大其翼若垂天之云4、水击三千里5、其正色邪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7、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8、其翼若垂天之云9、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0、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生物以息相吹1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1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1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真题演练阅读文段,完成5-8题(一)北冥有鱼(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56、翻译。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7、语段(一)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8. 语段(一)运用想象和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鲲鹏形体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时气势壮美的形象。
《醉翁亭记》复习资料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字词1.①云归而岩穴暝暝:②临溪而渔渔:③杂然而前陈者陈: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①昏暗②捕鱼(钓鱼)③摆开(陈列)④以……为快乐2.(1)环滁皆山也环:(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3)野芳发而幽香发:(1)围绕(环绕)(2)情趣(意趣、兴趣)(3)开放(开)3.时:季节陈:陈列,摆开4.①饮少辄醉。
辄: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①就②像鸟展开翅膀的样子评分5.蔚然:茂盛的样子环:环绕,围绕6.(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到、靠近(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的:7.(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尽二、翻译句子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鹗(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________ 至:________息:________ 感:_______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肩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用“”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肩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与文化。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
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言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句话是______句。
[3]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_______”,一人“______”。
(用原文填空)[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狂泉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
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
卫懿公好禽,见觝①牛而悦之,禄其牧人如中士。
宁子谏曰:“不可。
牛之用在耕,不在觝。
觗其牛,耕必废。
耕,国之本也,其可废乎?臣闻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
”弗听。
于是卫牛之觝者,贾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耕而教觝,农官强能禁。
邶②有马,生驹不能则善鸣,公又悦而纳诸厩。
宁子曰:“是妖也,君不司,国必亡。
夫马,齐力者也;鸣,非其事也。
邦君为天牧民,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阙③有常刑,故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
妖之兴也,人实召之,自今以往,卫国必多不耕之夫,不织之妇矣。
君必悔之。
”又弗听。
明年,狄④伐卫,卫侯将登车,而和御失其辔;将战,士皆不能执弓矢,遂败于荥泽,灭懿公。
【注】①觝(dǐ:碰撞,相触。
②邶(bèi):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县南。
③阙(jué):犹“乃”。
④狄(dí):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16、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正确答案:宁子劝谏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能顶角,让那些牛都去顶角,耕地就必然荒废。
农耕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作为君王的人不应该因个人的爱好妨碍百姓。
”卫懿公不听从。
名师解析:宁子的这段话实际上说出了,牛和农耕的关系,二者与君王的关系,即君王不能只凭个人的爱好做事而动摇国家的根本。
17、春秋时期,耕战是立国之本。
从全文看卫懿公的私欲给卫国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用文中语句作答)(6分)正确答案:牧牛者皆释耕而教觗士皆不能执弓矢名师解析:牛的天职在于耕田,卫国放牛的人放弃了农耕却去训练牛抵角,士兵的天职在于打仗,卫国士兵却都不能挽弓射箭,如果人人都不司其职弃本逐末,只能导致民穷国危的后果。
因此,应选择上面两项。
18、卫懿公的灭亡具有怎样的历史教训?(用文中语句作答)(4分)正确答案:君人者不以欲妨民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名师解析:该典故告诉我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使物和人都应尽所长,避其所短,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做君主的不因自己的私欲妨碍百姓,从根本上杜绝废事失职现象的发生。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薄.暮冥冥狐裘不暖锦衾薄.B.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C.则有去.国怀乡乃记之而去.D.把酒.临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两段文字表现了迁客骚人的不同心境,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悲”和“喜”的原因。
【答案】1.C2.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3.在阴雨连连、数月不放晴的情景下,登上岳阳楼想起被贬官离开京城的经历,心中生出对家乡的思念,对遭到贬谪的愤懑不平,自然生出“悲”来;而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则会感到胸襟开阔,精神愉快,产生“乐”的感受。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迫近/形容词,与“厚”相对;B.阳光/景色;C.离开/离开;D.面对/接近,靠近。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做到句句对应,字字对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信、达、雅”。
注意“翔”“集”“鳞”的翻译。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全文可知,《岳阳楼记》主要写了两种情感,即“感极而悲者也”“其喜洋洋者矣”,作者不同情景登岳阳楼有不同的心境,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信州玉山小岩记(节选)(宋)曾巩景潭年,家尊受诏为是邑宰,仆侍偕来。
至未周岁,居甚无事,思有以远览,为尘外之乐....者,得是小岩焉。
蜀相知识点回顾及常考题导读: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蜀相有深刻记忆。
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蜀相知识点以及蜀相常考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解: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蜀相常考题及答案问题探究1、诗歌中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有何作用?对翠柏的描写,又有何作用?答:最传神的是"寻"字。
2019年北京各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文言文类阅读及答案》汇集2019东城高三期末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
(一)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1】,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2】;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3】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4】;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取材于《礼记》)注释:【1】齐难(zhāi 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
【2】和:舒适。
【3】沮:恐吓。
【4】干橹:盾牌。
(二)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
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1】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注释:【1】埃墨:灰尘、尘土。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爱其死以有待也爱:吝惜B.儒有委之以货财委:推托C.子贡以所赍货赍:携带D.穷改节乎节:操守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怀忠信以待举B. 其自立有如此者夫夷以近其孰能讥之乎C.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D. 吾之信回也向之所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夙夜强学以待问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B. 淹之以乐好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C. 告籴于野人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D. 岂或启佑我哉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11. 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分)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12.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中国书法史考题一、名词解释甲骨文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故又称“殷墟文“。
因使用刀刻,而称”契文“;因刻于龟甲或兽甲之上,而称”龟甲文“;因文字为记载占卜,祭祀之类活动,而称”卜辞“。
是可辨识的最古的汉字。
钟鼎文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锺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製造技术十分发达。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大篆广义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六国文字。
狭义专指籀文。
金文殷商至汉代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因铜在古代称金,故程“金文”。
古代铜器一般分礼器和乐器两类,礼器作祭祀用,以鼎为代表;乐器作演奏用,以锺为代表。
古代以锺,鼎代表所有铜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籀文又称“籀(zhou)书”,“大篆”。
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间的一种字型。
相传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为名。
石鼓文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称为“籀文”。
简牍简牍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篆又称“秦篆”。
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用的字型。
相传是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整理,简化而创制的。
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线条园匀齐整。
今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始皇诏版》等皆为小篆代表作。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央美附中书法考题
在书法艺术中,下列哪一项是评价一幅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
A. 笔墨的流畅程度
B. 纸张的质地与颜色
C. 创作者的年龄与资历
D. 作品的创意与独特性
书法中的“飞白”现象通常是由什么造成的?
A. 笔墨过浓,流淌不畅
B. 纸张过于吸墨
C. 书写速度过快,笔墨未能完全覆盖纸面
D. 书写时笔墨中断,形成空白
下列哪种书体以其独特的波磔笔画和蚕头燕尾特征而著称?
A. 隶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在书法学习中,临摹是一个重要环节。
下列哪项不是临摹的主要目的?
A. 学习古人的笔法技巧
B. 培养个人的书法风格
C. 提高对书法美的鉴赏能力
D. 加深对书法历史的了解
下列哪位书法家以其豪放不羁、气势磅礴的草书风格而著称?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张旭
D. 赵孟頫
在书法创作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构成作品整体美感的重要因素?
A. 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B. 文字的排列组合方式
C. 纸张的褶皱与破损程度
D. 创作时的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下列哪种书体因其端庄稳重、结构严谨而常被用于正式场合的书写?
A. 隶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在书法学习中,下列哪项不是提高书写水平的有效途径?
A. 多临摹优秀书法作品
B. 注重笔墨纸砚的选择与搭配
C. 忽视基础笔画的练习,直接追求整体效果
D. 不断实践与创新,形成个人风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题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概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二、儒家文化1.儒家学派的创立与发展2.孔子的思想与教育理念3.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思想4.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法思想5.儒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三、道家文化1.道家的起源与主要代表人物2.老子的道论与无为思想3.庄子的逍遥游与自由观4.道教的形成与发展5.道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四、佛教文化1.佛教的起源与传入我国2.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修行方法3.汉传佛教的主要宗派4.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5.佛教艺术与建筑五、诗词歌赋1.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2.《诗经》与楚辞3.唐诗的繁荣与代表诗人4.宋词的兴盛与代表词人5.元曲的繁荣与代表作品六、书法绘画1.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2.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流派3.中国绘画的起源与发展4.绘画的分类与代表作品5.书画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七、戏曲艺术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2.戏曲的主要剧种与特点3.京剧的形成与发展4.地方戏曲的繁荣与特色5.戏曲艺术在民间的传承与传播八、节日习俗1.春节与元宵节2.清明节与端午节3.中秋节与重阳节4.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5.节日习俗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九、礼仪制度1.礼仪的起源与发展2.古代礼仪的分类与内容3.礼仪在封建社会的作用4.近现代礼仪的演变与发展5.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与推广3.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4.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5.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题及方法: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儒家文化的创立者?A.孔子B.老子C.墨子D.庄子答案:A解题思路: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了解,知道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
2.以下哪个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A.因果报应B.金钱至上C.六道轮回D.武力至上答案:A解题思路: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知道因果报应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古文字学专业考题
第一门,古汉语与上古史
第一题,填空。
(40分)
四十个上古史,
第二题,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40分)
第三题,标点,并翻译划线句子。
(30分)
第一段是《尚書·牧誓》
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
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
」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
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
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
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
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
勖哉夫子!爾所弗勖,其于爾躬有戮!」
这一段,划线句子是
『牝雞無晨。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
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
第二段是《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
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
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
划线句子是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第三段是《礼记·檀弓》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
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
”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
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
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
”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
亦已久矣!”
划线句子是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
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
第四题,指出下列韵文中的韵脚,指出其上古韵部(原文无标点)
1、《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彤弓》
彤弓弨兮,受言藏兮。
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兮。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
我有嘉宾,中心好之。
钟鼓既设,一朝醻之。
(4分)
2、《楚辞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6分)
第五题,简答题目三道。
(30分)
1,说说秦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2,说说战国时期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3,说说出土的先秦秦汉文字材料对研究上古史的重要意义。
第二门,古文字学
第一题,篆书20个,写出楷书,指出部首,分析,。
(30分)
第二题,标点说文后叙,并转写成繁体,其中加点字,写出篆形或者甲金字形。
并分析其结构。
(30分)
第三题,写出郭沫若、唐兰、于省吾古文字研究著作各一种,并扼要介绍之。
(15分)
第四题,写出建国后出土的简帛书资料。
(15分)
第五题,说说说文解字对古文字研究的重要性,并从古文字研究的角度说说它存在的问题。
(30分)
第六题,拓片三个,一个甲骨文,俩金文。
(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