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及其支流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及分布
- 格式:pdf
- 大小:253.67 KB
- 文档页数:8
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及对策谢拥军;张脱冬【摘要】近五年来,洞庭湖江豚保护工作在民间组织助推江豚保护、增值放流、"洞庭风雷"行动、湘江综合治理、"迁地保护"项目顺利实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非法捕捞行为层出不穷,"九龙治水"现象依然存在,渔民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为此,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成立流域管理机构、全面实施渔民转产转业、实施科学监管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等应对措施,以促进江豚的良好生存和进一步被保护.【期刊名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2)005【总页数】6页(P22-27)【关键词】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对策【作者】谢拥军;张脱冬【作者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湖南岳阳 414000;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湖南岳阳 4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6;X17长江江豚(学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1],是目前中国内陆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也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
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为1.2m左右,最长的可达1.9m,貌似海豚,但没有背鳍,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以捕捉鱼类和虾等动物为食。
长江江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一带。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江豚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江豚数量急剧减少。
2006年全长江淡水豚考察估算,长江江豚数量为1800头左右,此后,以平均每年6.3%的速率下降,至2012年底,整个长江流域江豚种群数量约1000头[2],是国宝大熊猫的一半,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长江江豚长江源远流长、波澜壮阔、风景旖旎闻名于世。
在长江众多的水生动物中,生活着白鱀豚和江豚两种中国特有的古老物种,是全球备受关注的水中珍稀动物。
江豚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最最优先保护的物种之一。
2500万年以前,它们就生活在长江里,被称为“水中活化石”。
50年前我们还可以在长江上看到白鱀豚成群结队地出没,但现在,在长江上已经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了,都已处在灭绝的边缘!素有“长江女神”之称的白鱀豚在1980年代还有42个种群共400只左右。
2006年11月,来自7个国家的科学家进行了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为期38天、长达3400余千米的野外考察长江豚类(白鱀豚和江豚)行动,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在长江里未发现一条白鱀豚,白鱀豚已经功能性灭绝了!她可能已经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
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的长江白鱀豚太老了吗?这个物种和恐龙一样迟早要灭绝吗?专家人为白鱀豚并不是应为自然的优胜劣汰而不能生存,而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干扰才使它“灭绝”。
人类必须从白鱀豚的生存悲剧中吸取教训,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护手段,莫让江豚步后尘!莫让江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江豚是一种小型的齿鲸类哺乳动物,在亚洲沿海地区有比较广泛的分布:从巴基斯坦和印度往南直到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和中国,北到日本北部,均有分布。
江豚有三个亚种,包括两个海洋亚种和一个淡水亚种,而长江江豚就是全球唯一的淡水亚种。
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比白暨豚还要早。
长江江豚在1993年前还约有2700头,但到1997年就锐减为2000头,目前1400-1800头左右。
形式还在进一步恶化,江豚死亡的消息屡见报端。
如果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将在未来不到100年的时间内灭绝,成为“第二个白鱀豚”。
长江地区野外江豚种群数量:目前主要的保护工作:目前江豚的保护工作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相结合保护策略。
目前建立的保护区/研究机构有:湖北石首国家级自然保护(迁地保护)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湖南洞庭湖市级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江西鄱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安徽铜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江苏镇江省级自然保护(就地保护)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暨豚馆(人工饲养)江豚面临的威胁:对江豚具有威胁的因素主要都来自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22—2025)..........................................................(一)种群现状及其致危因素 (3)(二)实施拯救行动的必要性 (3).(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一)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环境监测 (7)(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7)(三)两湖及干流自然栖息地恢复和重建 (8)(四)建立就地保护区 (9)....................................................................(一)加强迁地保护区建设 (10)(二)设立迁地保护区 (10)....................................................................(一)建立人工繁育群体 (12)(二)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12)..........................................................................................................................................(一)加强制度建设 (15)(二)提高豚类保护网络运行能力 (15)(三)保护区系统化和标准化管理 (16)(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16)(五)加强公众宣传和科普教育 (17)(六)资金保障 (17)(七)后期计划 (18)............................................................................前言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是ta一li种s小型齿鲸,隶属于鼠海豚科江豚属,仅生活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与之相通的洞庭湖、鄱阳湖。
· 44综合调研Comprehensive Research文章编号:1006-3188(2017)03-0044-03浅谈江西省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傅培峰 王生* 贺刚(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39)摘要: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江西省鄱阳湖长江江豚研究现状及保护进展,主要从长江江豚面临的主要威胁因子、保护工作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并对其中一些具体措施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
针对性提出了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保护措施与建议,探讨了以后研究与保护应注意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江西鄱阳湖长江江豚的保护指明方向,为合理科学保护鄱阳湖长江江豚奠定基础。
关键词:鄱阳湖;长江江豚;现状分析;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Q95;X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15年、2016年鄱阳湖长江江豚跟踪监测及保护(江西省鄱阳湖渔政局),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YWTZ/2014-01)。
作者简介:傅培峰(1964- ),男,江西南昌人,水产师,从事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王生(1986- ),男,助理研究员,从事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研究工作。
1 概述1.1 长江江豚研究现状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 )(以下简称江豚),是唯一且相对独立的一个江豚淡水种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与其相通的大型湖泊中[1,2]。
自1996年以后就一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 SSC)列为濒危(En C2b)物种,《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最高保护等级的附录I 物种,1998年《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也将其列为濒危级[3],学术研究和文化价值极高,保护地位十分重要。
随着人类对长江的开发强度增大,在过去的20年中江豚自然种群数量迅速减少。
江西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前言湿地是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
当今,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是全球的共识。
江西湿地类型多、资源丰富,且区位十分重要。
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江西湿地及其保护不仅在江西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国家生态安全及世界人类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江西湿地生态系统还十分脆弱,地方经济欠发达,环境与发展两难选择表现十分突出,湿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国家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针对江西湿地特点及湿地保护的工作基础,制定一个切合江西实际、指导江西湿地保护的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1.江西湿地及其保护状况1.1 江西湿地概况1.1.1 江西湿地类型及分布①湿地类型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个内陆省份,按照《湿地公约》分类,主要有淡水湿地和人工湿地二大类型,并参照全国湿地调查分类,我省有13种类型,其数量面积见表1。
表1.江西湿地分类表类别类型数量面积(万公顷)天然湿地河流湿地2400条71.86洪泛平原湿地84块11.01永久性淡水湖280个43.65季节性淡水湖30个 1.03沼泽湿地15.09地热湿地116个人工湿地水库9280座36.78池塘26.65万座8.29水渠、水沟 3.06水田199.47湿地防护林 2.82摘自《江西湿地》可以看出,除水田后,湿地面积为164.7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8%。
其中天然湿地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9%。
②湿地分布河流湿地。
江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总长度约1.84万公里。
以鄱阳湖水系,即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为主体,占全省境内河流面积的94%,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
还有部份流入长江、珠江及湖南水系等。
湖泊湿地。
湖泊是长期占有陆地封闭洼地的水体。
座落在江西境内的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由此构成为了江西湖泊湿地的主体。
鄱阳湖是上承“五河”,下通长江的通江湖泊,湖区湿地地貌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汊港组成,由于受季节水文的影响,形成为了湖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湖泊湿地景观。
2021年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长江江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介绍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科名:鲸目Delphinidae)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淡水江豚物种,是我国四大江豚物种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
长江江豚体型中等,两耳突出,体前部微凹,近眼部的黑色饰有白色的横纹,体灰褐色,头部、颈肩部有低级斑纹,尾部有木鱼状的黑斑纹,不游泳时尾部把躯体的大部分收起,使尖尾成半月形。
长江江豚的活动范围广泛,也活动分散,居住在橡树林、水库入口密林繁茂的河段、弯曲深处的湖泊及湖段、以及长江及其分支河流中。
它们一般以鱼类和甲壳类为食,多游泳于深度30米内,晚上则上浅水抓食,是被称之为“海狗”的动物。
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正在严重受到极大的威胁。
因为水面被占据,生境被破坏,鱼类被捕捞,污染严重等原因,濒临主要威胁处于物种数量减少的边缘,截止2021年4月,长江江豚在长江及其支流地区数量仅有1.5万余头。
作为它最深受威胁的物种之一,今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其列入一级保护动物,这是对它保护的一种重要措施。
对于野生动物,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到保护长江江豚的栖息环境,减少污染,尊重生态环境,确保江豚文化延续并传承,同时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为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留出温暖之地。
江豚江豚,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该物种与其他海豚的最大区别的特征是它没有背鳍,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是目前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近20年来种群量快速衰减。
以前的渔民将江豚视为“河神”,只要江豚出来朝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俗称“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
这就意味着有大风暴要到来,这几天渔民是不宜出门捕鱼的。
它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
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
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9分钟。
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
它还有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70cm远。
它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
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江豚的雌兽每年10月生产,每胎产1仔。
雌兽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
有时雄兽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兽与雌兽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兽,“一家子”在水中同时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
江豚雌兽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兽往往不忍丢弃,因此常常也同时被捕。
江豚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因此捕杀江豚的数量与日剧增,再加上过度捕捞、航运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仍在加剧,使江豚也面临着与白鳍豚同样的威胁,野外数量急剧下降。
加上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江湖淤积、食饵减少等给江豚的繁殖与生长带来的威胁,以及滥捕对亲豚和幼豚杀伤力极大,导致长江、洞庭湖江豚资源锐减。
鄱阳湖鱼类资源及渔业利用鄱阳湖鱼类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共有鱼类150多种,其中包括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黑鱼、鲤鱼、青鱼、鲈鱼、鳊鱼、鲨鱼等。
这些鱼类在湖中分布广泛,其中草鱼、鲢鱼、鳙鱼等品种数量较多。
鄱阳湖渔业利用历史悠久,主要以传统捕捞为主,同时也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业。
捕捞方式包括围网、拖网、渔栅等,而养殖业则以网箱养殖、水产养殖为主。
渔业利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渔业利用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量下降,破坏了生态平衡;养殖业产生的水产废弃物也给湖泊水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捕捞和养殖活动还可能对湖区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未来发展渔业利用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濒危鱼类资源,鼓励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发展。
推广科技应用: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研发环保型渔具,降低捕捞对生态的破坏。
生态保护:加强湖泊生态环境监测,掌握鄱阳湖生态环境状况,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要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推广生态旅游,促进湖泊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规划:进行渔业资源合理配置,制定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渔业利用强度,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健康。
加强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鄱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鄱阳湖鱼类资源和渔业利用的未来发展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通过政策支持、科技应用和生态保护等措施,实现渔业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为全球淡水渔业和生态保护做出贡献。
嘉陵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涵盖了多个省份和城市。
该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各种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本文将探讨嘉陵江流域鱼类多样性格局及中下游渔业资源变迁,以期为保护和管理流域内的渔业资源提供参考。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里长江入海口,中国近代第一城。
长江最宽处,在南通。
长江yùn yù了南通这片土地,sù zào了南通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特质,成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重要支撑,让南通成为长江沿线一颗 A (熠熠生辉/蓬荜生辉)的明珠。
从青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B 到沙洲并陆过程中的早期开发,从近代民族企业家楷模张謇不忘chū zhōng、鼎革创新,再到乘着改革开放春风迎来桥港新时代,南通的每一个历史发展进程,都与奔腾不息的长江相融共生,同向奔赴。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书写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_。
3.在B处填写标点符号。
B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
4. 静海中学举办“探寻南通长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南通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请结合下面两幅图表的内容,说说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2)南通板鹞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老师利用网络传播载体,进行风筝艺术交流,吸引了大批粉丝围观。
郭老师将于1月28日晚18点开展“云上e课”非遗研学网络文化活动,请向你的好朋友南南转述此信息。
5.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这是毛泽东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创作的词作节选,体现了其伟人气概。
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毛泽东该词中具有怎样的伟人气概。
6. 《昆虫记》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奇妙又有趣的昆虫世界,让我们认识了那些充满智慧的小家伙。
请从下列昆虫中选取一个,谈谈它的智慧。
蝉螳螂萤火虫大孔雀蝶7. 用课文原句填空。
南通长江风光,风情无限。
遥望狼山,夕照秋林,“树树皆秋色,①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江边远眺,亦有“晴川历历汉阳树,②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的明丽之景,“微动涟漪,③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异于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塞外开阔之景。
濒危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目录1.现状概述 (1)1.1原有保护区概况 (1)1.2现有保护区概况 (1)1.3保护功能及保护对象 (4)1.4现状评价 (4)1.5保护区功能区调整 (8)1.6总体布局 (12)2.规划总则 (14)2.1项目背景 (14)2.2规划指导思想 (15)2.3规划原则与依据 (15)2.4规划范围与期限 (17)2.5保护区性质、类型与保护对象 (18)2.6规划目标 (18)2.7影响保护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 (19)2.8安庆保护区保护目标 (21)3.保护区总体规划 (23)1.1基础设施规划 (23)3.2资源管护规划 (23)4.3科研监测规划 (24)5.4生态修复规划 (25)3 (5)救护与迁地保护规划 (26)4 (6)生态旅游规划 (27)5 (7)科普教育与保护宣传规划 (27)6 (8)社区发展规划 (28)4.重点工程项目库 (29)4.1资源管护项目 (29)4.22西江易地保护建设项目 (30)4.3鱼苗繁育基地项目 (34)4.4数据采集仪器项目 (34)5.投资概算及效益评估 (36)5.1投资概算 (36)5.2资金筹措 (37)5.33效益评价 (38)6.保障措施 (40)6.1政策与法规需求 (40)6.2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40)6.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41)6.4科技合作,创新发展 (41)1.现状概述1.1原有保护区概况安庆市原有江豚自然保护区长243km,北岸上始安庆市宿松县叶家湾(E116。
68'33〃;N29°49'59〃),南岸系江西省九江市张家洲北侧边滩(E116°08'38〃;N29°50'08〃)。
北岸下至根阳县与无为县交界处梳妆台,坐标(E117°43'02〃;N31°00'53〃),南岸系铜陵市(E 117°46'35〃;N31000'01〃)。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长江禁渔工作现场会,共同探讨如何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确保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在此,我代表相关部门,就长江禁渔工作发表以下意见:一、长江禁渔工作的重要性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污染等问题,长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
实施长江禁渔,是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长江禁渔工作的进展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在长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重要支流和长江口部分海域实施十年禁渔。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长江禁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1. 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有力。
23.1万退捕渔民逐一建档立卡,多渠道提升就业社保水平,已有15.4万名退捕渔民转产就业。
2. 禁捕执法监管取得显著成效。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公安机关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月均查办涉渔行政案件1600多起、刑事案件500多起,市场监管部门月均查办相关案件300多起。
3. 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长江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提升两个等级,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为进一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
对未转产就业的退捕渔民,要加大帮扶力度,确保他们稳定就业、生活无忧。
2. 加强执法监管。
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3. 推进水生生物保护。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
4. 强化科技支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禁渔执法监管水平,提高禁渔效果。
5. 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社会在长江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各位领导、同事们,长江禁渔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鄱阳湖水道四大家鱼群落特征及幼鱼入湖格局贺刚;方春林;陈文静;周辉明;吴斌;张燕萍;傅培峰;王生【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2【摘要】鄱阳湖是长江仅存的2个通江湖泊之一,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繁殖及肥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以鄱阳湖水道屏峰水域的四大家鱼渔获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四大家鱼群落组成及幼鱼出现的数量变化。
结果表明,鄱阳湖水道四大家鱼以鲢鱼为主,其次为草鱼和鳙鱼,青鱼较少;在年龄结构上,以1龄幼鱼为主,占90%以上,且个体较小,种群结构趋向低龄化、小型化;在四大家鱼的相对丰度时间变化方面,鲢鱼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的比例上,均占绝对优势;6月初至9月底,屏峰水域四大家鱼幼鱼的数量逐渐增多,高峰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底。
【总页数】3页(P297-299)【作者】贺刚;方春林;陈文静;周辉明;吴斌;张燕萍;傅培峰;王生【作者单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南昌330039;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南昌3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4【相关文献】1.鄱阳湖入湖河口沉积物细菌群落特征2.不同海拔高程梯度下鄱阳湖典型草洲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模型拟合3.不同海拔高程梯度下鄱阳湖典型草洲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模型拟合4.鄱阳湖枯水期延长背景下越冬水鸟群落结构、丰富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5.鄱阳湖-珠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