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的今天——12月18日
- 格式:doc
- 大小:14.15 KB
- 文档页数:4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8日)今天是12月18日,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这一天的历史回顾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事件。
以下是历史上的今天(12月18日)的重要事件回顾:1. 1865年:美国第十三修正案获得通过,废除了奴隶制度。
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奴隶制度的终结,为美国的人权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 1916年:格里戈里·拉斯普京诞生。
他是苏联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军事领导人和政治家,对苏联的军事建设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 1944年: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诞生。
他在美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普遍认为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1954年:埃及军队向英国军队发动了突袭,开始了苏伊士运河危机。
这是一场军事冲突,涉及到埃及、以色列和英国等国家之间的利益纠纷,对中东地区的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5. 1966年: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杜鹃驱魔人》在美国上映。
这部电影在恐怖电影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经典之作,并在后来的年份中推出了多部续集。
6.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开始了长达九年之久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了冷战时期苏美两国之间斗争的一个焦点。
7. 1999年:澳大利亚的新州议会通过了《首次退休金改革法案》。
这项法案为澳大利亚的退休人员提供了更好的福利保障,并为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做出了改革。
8. 2010年:突尼斯发生了自焚事件,引发了“阿拉伯之春”的浪潮。
这一自焚事件成为了突尼斯民众对政府腐败和压迫的不满的爆发点,最终导致了总统本·阿里的下台。
以上是历史上的今天(12月18日)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回顾。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历史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宝贵财富,让我们珍惜历史,努力创造自己的未来。
历史上的今天 12月18日每一天都是历史的延续,12月18日亦不例外。
在这一天,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值得纪念的人物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上的今天,12月18日,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与之相关的人物。
一、重大事件1. 1787年,美国宪法签署在美国历史上,宪法的签署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1787年的12月18日,美国宪法在费城正式签署,标志着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写入法律效力的宪法诞生。
宪法的签署为美国的政治架构和治理体系奠定了基础,成为美国政治的指导原则,也为全球各国的宪法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 1892年,圣诞节老人首次出现于漫画中12月18日,1892年,《纽约星报》刊登了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的一幅插图,这是世界上第一幅以现代形象出现的圣诞节老人的插图。
纳斯特以绘画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具体形象的圣诞老人,这一形象至今仍然被广泛接受并延续至今。
3. 1956年,日本国寿命至65岁的人口突破40%1956年的12月18日,日本国寿命至65岁的人口首次突破40%,并持续增长。
这一数据反映了日本国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也说明了日本的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成果。
此后,日本成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
4.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发12月18日,2010年,突尼斯发生了一起引发后来阿拉伯国家政治动荡的事件——穆罕默德·布阿齐齐(Mohamed Bouazizi)自焚抗议。
这起事件引发了突尼斯人民的声援和抗议,最终导致了突尼斯总统等高官的下台。
这场事件被视为阿拉伯之春的开端,引发了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风暴和变革浪潮。
二、值得纪念的人物1. 斯蒂芬·奥斯特斯蒂芬·奥斯特(Stephen Hawking)是一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他对黑洞、时间和宇宙起源的研究为人类对宇宙及其奥秘的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史上的今天——12月7日•1995年12月7日伽利略号太空探测器进入绕木星飞行轨道••1995年,美国伽利略号太空探测器在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六年后,进入绕木星飞行的轨道。
••••1905年12月7日美国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出生••美国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1905.12.07-1973.12.24)出生。
•1874年12月7日集合论诞生••1874年12月7日,康托尔(Georg Cantor,1845.03.03-1918.01.06)关于“实数集和整数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实数全体不可数性)这一命题的证明成功,标志着集合论的诞生。
康托尔是出生于俄国的德国数学家(波罗的海德国人),创立了现代集合论作为实数理论以至整个微积分理论体系的基础。
他还提出集合的势和序的概念。
由于研究成果得不到认可,并受到以利奥波德·克罗内克(Leopold Kronecker,1823.12.07-1891.12.29)为代表的众多数学家的长期质疑,患抑郁症,最后精神失常,在德国哈勒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去世。
康托尔早年的研究领域是数论、不定方程和三角级数。
当时的三角级数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任意函数能否用三角级数来表示”的问题。
狄利克雷(Peter Gustav Lejeune Dirichlet,1805.02.13- 1859.05.05)、黎曼(Bernhard Riemann,1826.09.17-1866.07.20)、李普希茨(Rudolf Lipschitz,1832.05.14-1903.10.07)等人在研究间断点问题、不连续函数积分的三角级数展开问题中,已涉及到点集结构的概念,但他们都没意识到点集结构更深远的意义。
1866年康托尔开始研究三角级数展开式的唯一性问题,并于1872年发表了《三角级数理论中的一个定理推广》一文。
在该文中,他清楚地认识到实数理论是以无穷极和为基础的,因此这篇文章是康托尔从特殊问题的研究向一般性推广到无穷集合论的开端。
考生必记:历史上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影响,更是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考生必须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标志性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今天的社会。
一、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爆发了著名的“巴士底狱事件”,这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次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制度,打破了旧政治和社会制度,促进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对人类文化、教育和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4月18日,美国的独立战争开始了。
在1776年7月4日,美国的东南部十三个州共同宣告了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政治、文化和经济的意义十分重大。
这不仅是美国建国的起点,更是人民自由、人权、平等的历史重要标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中国全面爆发了。
中国人民为了抵抗外来侵略,抗击了日本的进攻,进行了一场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抗日斗争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得中国成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自主的象征。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斗争,对人类和平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二战的发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巨大变动,标志着世界格局的改变。
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的统一和经济互通得以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合作得到了有效实现,这开启了二战结束后的新局面。
五、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定,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中国实现了自身政治制度的转型,更体现了中国追求自由、平等的民族气质,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精神风貌。
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2024秋+试题A(参考答案2篇)试卷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
”这是怎样的一天?为什么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如此重要?参考答案一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这一天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天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了正确选择,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奠定了基础。
以下从历史背景、会议内容、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探讨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1978年的中国,正处于重大历史转折关头。
经过新中国成立近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取得了初步的工业化成就,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经济困境:经济发展长期受“左”倾政策影响,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经济总量在国际上处于落后状态。
思想禁锢: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思想领域的混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亟需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党的工作重点。
国际环境: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国家现代化建设刻不容缓。
在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如果不及时调整政策,国家将错失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的复兴将更加遥远。
二、会议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重心的转移:会议明确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会议首次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决定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思想解放的号召:会议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全党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关注 大国脚印京西宾馆:改革开放从这里启航的“文化大革命”的恶梦中醒来。
为统一全党思想,全体中央委员云集北京京西宾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按照惯例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出席这次“规模很大、规格很高”的中央工作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和群众团体的主要负责人。
与会者没想到,会期原定20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却从1978年11月10日一直开到了12月15日,延长到了36天。
中央工作会议的前两天,按部就班讨论经济工作,气氛波澜不惊。
11月12日,会议开到第三天,陈云在东北组的讨论中作了一个似乎有些“离题”的发言。
他首先表示,完全同意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的主张,即从明年起把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他认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但是,怎样才能顺利实现这样的转变?陈云认为,要先解决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中,1978年12月18日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历史时刻之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西宾馆隆重举行关注 大国脚印普通工人宗福先业余创作的话剧里,主人公第一次站在舞台上,勇敢地对“文革”说“不”,不啻于窒闷空气中炸响的惊雷。
参加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生前他强调“三中全会是三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是中央工作会议,它们是两个会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对有些遗留的问题、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很广的问题,是需要由中央考虑和作出决定的。
对此,中央关注 大国脚印看,邓小平的讲话由于精辟地、全面地论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和组织问题,出席者都知道它实际上就是这个全会的主阳最远。
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却让每一个中国人心头都暖洋洋的。
当天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的指导方针;果断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提法,做出了从1979年起许多重大决策诞生在这座只有门牌而无招牌、不能当宾馆的宾馆(余玮/摄)关注 大国脚印这年12月18日,随着一声清脆的哨音响起,何训祥和全连官兵闻声而起,提前一小时起床,因为他们知道当天有一个重要经服务过多次中央会议,但那一次她感觉领导入场的时候“掌声特别热烈,足足有3分钟之久”。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作者:习近平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9年第01期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
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同志们、朋友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
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
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历史發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
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历史上的今天(重大事件全年12月完整版)★★★1月1月1日,元旦·404年,东晋将领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976年,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南唐国亡·1788年,伦敦泰晤士报首次出版·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实施黑人奴隶解放宣言·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月2日·533年,Mercurius成为教宗若望二世·1822年,德国物理学家、热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克劳修斯出生·1909年,清政府将袁世凯撤职·1959年,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个星际探测器月球1号·1977年,洛阳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1月3日·1777年,普林斯顿战役中美军战胜英军·1839年,清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查禁鸦片·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直接验证了地球自转·1989年,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宣告建成·2004年,西八区20时35分,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1月4日·1643年,伊萨克·牛顿出生·1884年,费边社在伦敦成立·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81年,长江葛洲坝截流工程合龙·1992年,中亚五国协商建立共同市场1月5日·1771年,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率领下回归清朝·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宣布发现X射线·1930年,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3年,金门大桥在旧金山湾开工·1969年,原苏联向金星发射一艘不载人宇宙飞船1月6日,小寒·1412年,圣女贞德出生·1838年,塞缪尔·摩斯首次公开示范电报·1941年,皖南事变·1959年,国际海事组织成立·2005年,中国人口达到13亿1月7日·1610年,伽利略·伽利莱发现木星的卫星·1874年,美国生理学家厄兰格在旧金山出生·1912年,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成立·1964年,巴哈马群岛实行内部自治·1989年,昭和天皇,日本最高统治者逝世1月8日·前136年,汉武帝即位·265年,司马炎即位,西晋建立·1037年,中国诗人苏轼出生·1959年,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1973年,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就任孟加拉国首任总统1月9日·1283年,文天祥逝世·1788年,康涅狄格成为美国的第五州·1946年,远东军事法庭开庭·1951年,联合国总部搬到纽约·1968年,南非克里斯琴?巴纳德施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1月10日·947年,契丹灭后晋·1356年,波西米亚国王在纽伦堡颁布黄金诏书·1861年,佛罗里达州宣布退出合众国·1946年,第一届联合国大会第一期会议举行·2001年,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1月11日·1759年,美国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成立·1787年,天王星的两颗卫星被发现·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领导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1938年,《新华日报》创刊·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2日·1021年,王安石出生·1791年,四大徽班进北京,京剧开始形成·1920年,中国政府废止文言文教学·1980年,中国首次派员考察南极洲·2005年,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宪法条约1月13日·1904年,日本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日俄战争爆发·1937年,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问世·1964年,第一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在开罗举行·1993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签订·1998年,摩天大楼台北101动工1月14日·1742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逝世·1784年,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结束·1943年,卡萨布兰卡会议在摩洛哥举行·1972年,丹麦国王腓特烈九世逝世·2005年,惠更斯号进入土卫六大气层1月15日·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结束·1559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加冕·1935年,中国共产党遵义会议召开·1971年,埃及阿斯旺水坝正式敫用·1989年,中国公布《香港基本法》草案1月16日·1945年,法国将雷诺汽车公司国有化·1969年,苏联两艘宇宙飞船第一次完成空中对接·1975年,葡萄牙同意安哥拉独立·1981年,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改建成功·1981年,中国政府决定发行国库券1月17日·1912年,斯科特比阿蒙森晚一个月到达南极·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西沙自卫反击战胜利·1975年,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1992年,中美签署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1月18日·1701年,腓特烈一世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1896年,X光机第一次展出·1952年,台湾天文学家蔡章献发现麒麟座不规则新变星·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2005年,空中客车A380在法国隆重面世1月19日·1736年,英国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出生·1903年,法国宣布举办第一届环法自行车赛·1929年,中国近代政治家梁启超在北京逝世·1934年,满洲国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在长春恢复帝制·1996年,科学家揭开黑猩猩不能说话之谜1月20日,大寒·1259年,英格兰议会首次举行会议·1745年,查理七世逝世·1955年,中国与阿富汗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中国与白俄罗斯共和国建交·1993年,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就职1月21日·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1899年,欧宝公司开始生产汽车·1951年,阿尔卑斯山发生巨大雪崩·1960年,人类第一次将动物送入太空·1970年,美国波音747喷气客机首次飞行1月22日·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1878年。
袁隆平逝世三周袁隆平致敬词(精选15篇)篇一:袁隆平致敬词袁爷爷,您走好张茂峻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他一直没有停下脚步最终成为了稻田的守望者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留给了我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向您致敬,袁爷爷!一路走好,袁爷爷!篇二:袁隆平致敬词今天中午老师给我们讲不能浪费粮食,在5月22日下午13:0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世了,袁爷爷91岁。
爷爷的人生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因为他亲眼见到被饿死的人们,他不想让那件事再发生,袁爷爷是杂交水稻的第1个开创者,他在看来粮食是等头的大事,所以它被人们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为什么要研究杂交水稻呢?因为抗日战争之后就死了几百人。
之后又被饿死了几千人,袁爷爷亲眼看到过被饿死的人,他不想让这件悲剧再发生,所以就努力研究杂交水稻,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被饿死,他用了60年的时间,终于研发出了杂交水稻,我们从来没有为没有粮食吃而担心,妈妈都会满足我们,而袁爷爷的梦想,就是让我们大家都吃饱饭,是您让我们吃上了可口美味的米饭,您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您是一名伟大的英雄。
袁爷爷这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溪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听袁爷爷说他有一次做梦梦到了杂交水稻的稻子长得和高粱一样高,他结出的种子足足有一颗花生那么大,所以他就靠着梦前进,今天他的梦不再是梦了,是现实了,他把自己的梦实现了,有人说把这个杂交水稻卖了可以换很多钱,就能成为世界首富了,可是被他拒绝了,他不要当世界首富,他这种淡泊名利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这个杂交水稻养活了10亿的中国同志们,他用自己的一生化解了中国人民不为饥饿而担忧的问题。
袁爷爷,您这种淡泊名利、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每个我不能浪费粮食,不让袁爷爷失望。
篇三:袁隆平致敬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李祎珩岁月静好,他人之力,我辈祁福。
伟大的历史转折作者:毛玉东东方来源:《湘潮》2022年第08期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的重要法宝。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019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意义。
真理标准讨论开启思想先导“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间,党和国家工作有所前进,一些领域的拨乱反正已经开始,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和外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和发展,但十年内乱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期内消除它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混乱并非易事,“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得到根本纠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提出和贯彻“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4月,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批评“两个凡是”。
陈云、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抵制“两个凡是”的推行。
人们开始感到,要彻底澄清“四人帮”造成的思想混乱,不能不首先解决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毛泽东的指示,判定历史是非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等重要问题。
然而,解决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实事求是与“两个凡是”的争论。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发生6.3级地震。
7月22日-发生21世纪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的天文现象。
8月8日-中度台风莫拉克直吹台湾,引发八八水灾9月30日-萨摩亚、印尼发生芮氏规模8.3和7.6大地震,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二度发布海啸警报。
10月3日-中度台风芭玛袭卷菲律宾,造成17人死亡。
10月8日-超强台风米勒侵袭日本造成2死101伤。
10月9日-轻度台风芭玛3度袭卷菲律宾并滞留于菲律宾,已造成580人死亡,约150人失踪。
11月1日-菲律宾在一个月内受到第四个台风“米瑞内”袭击,至少已造成11人死亡,多人失踪,超过11万人疏散。
11月2日-中国云南省大理宾川县今天清晨发生规模5的地震,导致28人受伤,超过28万人受灾,房屋倒塌超过一千间、受损房屋3万4千间,初步估计的经济损失超过3千万元人民币。
11月4日-台风米瑞内(Mirinae)重创菲律宾之后,本周席卷越南中部,夹带豪雨引发洪水成灾,至少造成90人死亡,另外有22人失踪,造成20多万灾民受困。
11月4日-台湾于17:32分发生芮氏规模七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南投县名间乡,多处民宅受损,电力中断,些许民众受到轻伤,无人死亡。
**************************2010年1月1日—本年度第一个天文现象,月偏食,此次称“蓝月”。
(下一次将等到2028年)1月5日—北半球因大气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和太阳黑子活动减少以及北极震荡,导致暴雪不断,欧洲大陆几近冰封,温度创新低。
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芮氏7.0级地震,造成海地总统府、医院损坏,当地估计有高达二十万人死亡。
1月15日—日环食。
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
(下一次要等到3043年)国外1.我国第二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700飞机7月1日在上海成功首飞。
2.以“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为主题的全球智库峰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7月4日在京闭幕。
科学史上的今天——12月18日
1958年12月18日
世界上第一颗通信卫星
1958年,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通信卫星“斯科尔号”。
1936年12月18日
著名克罗地亚气象学家及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去世
著名克罗地亚气象学家及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Andrija Mohorovi?i?,1879.01.23-1936.12.18
)去世。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其中地幔和地壳之间有一个分界面称为“莫霍界面”,这个界面是以它的发现者
莫霍洛维奇命名的。
莫霍洛维奇出生于奥地利,后移居克罗地亚。
南斯拉夫地区(巴尔干半岛)经常发生地震,地震造成的破坏给青年时代的莫霍洛维奇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对他后来投身于地学研究起到了关键性影响。
1909
年10月8日和10日,萨格勒布市发生地震。
莫霍洛维奇在认真研究地震记录后发现:这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在传播到50公里处时有折射现象,并且波速也产生
了变化。
这是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地球内部物质性质或状态
发生改变,即从一种物质形态转而传入另一种形态的明显迹象。
因此,莫霍洛维奇认为,在地球内部50
公里深处,上下物质状况明显不同,存在一个间断面,正是由于这一间断面使地震波出现折射现象,波速也明显发生改变。
此后,莫霍洛维奇通知欧洲各地的地震观测台站,让大家共同关注和研究这一现象。
经过多次反复仔细观测与记录,最终证实了这一间断面的存在。
正是受到莫霍洛维奇研究的启发,沿着这个研究思路,后人又发现了地核与下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
1856年12月18日
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拇逊出生
约瑟夫·汤拇逊(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2.18-1940.08.30)出生,英国物理学家,电子发现者,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829年12月18日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去世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1744.08.01-1829.12.18)去世。
1809年发表的《动物哲学》一书,阐述了他的进化理论,即通常所称的“拉马克学
说”。
拉马克学说的核心是“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两个法
则,并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拉马克早期求学经
历很丰富,曾系统学习过神学和医学,后来他对植物学发生兴趣,进行过连续9年的野外考察,并发表了3卷本的《法国植物》。
他对生物的分类没有局限于林奈
(Carl von Linné,
1707.05.23-1778.01.10)的生物分类体系。
他因在生物学研究的多方面贡献入选法国科学院。
而后在他的建议下,1793年法国成立了国
立自然博物馆,他还负责其中的无脊椎动物馆。
拉马克最先将化石视为一个统一的证据和理论体系。
1794年到1802年他先后出版论述物理、化学和地学的书
籍,但因内容多出于臆想并与当时主流观点相悖,而未受到学界重视。
他还修改了林奈对低级动物的分类体系。
拉马克的分类依据不但从外部形态出发,还包括了重
要器官功能及复杂结构。
接着,他发表了《无脊椎动物的系统》、《无脊椎动物自然史》。
在这些著作的创作过程中,他渐渐形成并阐述了自己的进化论思想,认为
各种生物从低级到高级,像阶梯一样排列,其器官越来越复杂。
在他发表的《动物哲学》中,更是进一步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例如,长颈鹿为了吃
树上的嫩叶而伸长其颈和腿,结果后代获得其遗传信息进一步发展优势性状。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02.12-1882.04.19)《物种起源》出版后,拉马克学说因不能得到生物学证据支撑而逐渐被达尔文学说所取代。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曾多次引用拉马克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