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节能
- 格式:pdf
- 大小:223.39 KB
- 文档页数:2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智能建筑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为建筑提供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新型建筑形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正逐渐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为了确保智能建筑的设计与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建筑行业出现了一系列的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一、智能建筑整体设计规范1. 系统设计与集成:智能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整体建筑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必须合理、高效、灵活。
需要考虑建筑内的各个子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无缝传递和集成。
2. 安全性与可靠性:智能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数据安全、供电安全、建筑结构安全等方面。
同时需要考虑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3. 节能与环保:智能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系统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能与环保的原则,包括采用智能化灯光系统、智能化空调系统等,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4. 人性化与易用性:智能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内各类设备的操作要尽可能简化,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建筑的使用对于居民或工作人员来说更加便利和舒适。
二、智能建筑设备设计规范1. 智能照明设计规范:智能照明系统是智能建筑中常见的设备之一。
规范要求照明系统的设计要充分利用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功能、定时开关功能等,合理利用自然光,达到节能的目的。
2. 智能空调设计规范:智能空调系统是智能建筑中重要的设备之一。
规范要求空调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调节,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同时避免能源的浪费。
3. 智能安防设计规范:智能安防系统是智能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规范要求安防系统的设计要充分利用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控制等功能,确保建筑内的安全。
4. 智能能源管理设计规范: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智能建筑中关键的设备之一。
规范要求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要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等功能,实现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三、智能建筑施工管理规范1. 设备选购与安装规范:智能建筑的设备选购与安装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智能节能控制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全球建筑业的重点关注领域。
智能节能控制技术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智能节能控制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建筑行业提供关于节能技术的参考和指导。
第一章智能节能控制技术的概述智能节能控制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算法的先进技术,旨在实现建筑物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
通过对建筑物内外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空调、照明、通风等设备的工作状态,以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条件,并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
第二章智能节能控制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空调系统是建筑物中能耗最大的一个部分,因此在空调系统中应用智能节能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节能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对室内外温度、湿度和人员活动等因素的监测和分析,自动调节空调的工作状态。
例如,在人员离开时自动降低空调温度,或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关闭空调设备,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第三章智能节能控制技术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照明系统是建筑物中另一个重要的能耗部分,也是可以应用智能节能控制技术的领域。
通过使用感应器和光敏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照明设备的亮度和开关状态。
例如,当建筑物内没有人员活动时,系统可以自动关闭不需要的灯光,或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调节照明亮度,以减少能源浪费。
第四章智能节能控制技术在智能窗帘系统中的应用智能窗帘系统是一种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情况自动调节窗帘开关状态和遮光程度的技术。
通过对室内外温度、光照强度和风速等参数的监测,智能窗帘系统可以自动打开或关闭窗帘,并调节窗帘遮光程度,以实现室内温度和光照的合理调节,从而节约能源。
第五章智能节能控制技术在建筑智能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建筑智能监测系统是一种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各项参数的技术,包括温度、湿度、能耗、室内空气质量等。
通过与智能节能控制系统的结合,建筑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物能耗情况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空调系统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空调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设计与规范的要求能够确保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空调系统规范要求,以及它们对空调系统性能和能源效率的影响。
一、建筑物内部布局建筑物在进行空调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物内部的布局。
合理的布局能够有效利用空间,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区域应该位于靠近空调系统的中心位置,以便实现最佳的空气流通效果。
同时,需要确保空调系统能够覆盖到每一个房间,并且考虑到房间的不同使用需求,给予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二、新风系统要求建筑物的空调系统不仅需要考虑对室内温度的控制,还需要考虑室内空气质量。
为了提供新鲜空气并排出污浊空气,建筑物应当配备一套新风系统。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需求,新风系统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医院和办公楼等需要高质量室内空气的场所,对新风系统的要求会更为严格。
三、供暖与制冷要求建筑物的供暖与制冷要求是建筑设计中空调系统的核心。
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使用需求,需要确定合适的供暖与制冷方式。
在制冷方面,常见的方式包括中央空调、分体空调和多联机空调等。
供暖方面,可以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或者分户供暖系统。
此外,还应考虑到供暖与制冷的节能效果,选择能源效率较高的设备和技术,减少能耗。
四、管道与通风要求建筑物空调系统中的管道和通风系统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管道的敷设应当符合安全、便利、美观的原则,避免对建筑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当考虑到风量控制以及室内外空气流通的要求,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能耗。
五、能源效率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源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节能型设备、合理设置温度与湿度、定期设备维护和管理等,能够减少能耗并提高系统性能。
此外,建筑物的绝热设计也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自动化控制要求为了更好地控制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运行,现代建筑设计中普遍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空调系统节能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空调系统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也需要我们重视。
因此,设计和实施空调系统节能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空调系统节能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设计原则1. 建筑设计应该考虑自然通风和遮阳空调系统是为了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而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自然通风和遮阳措施,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
例如通过设置大窗户和通风孔,合理利用自然风量和自然光照,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时间和能源消耗。
2. 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对于空调系统的节能至关重要。
先进的变频技术、能效评价标准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都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因此,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应选择具备高能效等级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空调设备,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3. 合理布局空调设备和气流组织空调设备的布局和气流组织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能源消耗。
合理布局空调设备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和能源损耗,从而提高系统的效能。
此外,合理的气流组织可以保证空气在室内良好循环,提高整体冷却效果。
二、实施方法1. 充分利用定时和温控功能定时和温控功能是现代空调设备的基本功能,它们可以按照预定时间和温度要求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
在实施节能方案时,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例如,在人员离开时自动调整温度为更高的设定值,或者在夜间利用自然通风代替空调系统工作等。
2. 注重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对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至关重要。
定期清洗过滤器、检查制冷剂流量以及清理换热器等,可以保证空调系统的有效运行,提高能源利用率。
此外,在维护和保养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漏气问题,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3. 引入能源管理系统引入能源管理系统是实施空调系统节能方案的一项重要措施。
该系统通过采集、监控和优化能源数据,提供先进的能源管理策略,从而实现对空调系统能源消耗的全面监管和优化。
中央空调智能节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空调能耗正成为广大暖通设计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影响空调系统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并从系统的选择、设备的选配及系统的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空调节能方案,对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中的节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节能1.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1.1冷冻机组这是中央空调的“制冷源”,通往各个房间的循环水由冷冻机组进行“内部热交换”,降温为“冷冻水”。
1.2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及冷冻水管道组成。
从冷冻机组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在各房间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热量,使房间内的温度下降。
从冷冻机组流出、进入房间的冷冻水简称为“出水”,流经所有的房间后回到冷冻机组的冷冻水简称为“回水”。
1.3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冷却水管道及冷却塔组成。
冷冻机组进行热交换,使水温冷却的同时,必将释放大量的热量。
该热量被冷却水吸收,使冷却水温度升高。
冷却泵将升了温的冷却水压人冷却塔,使之在冷却塔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在将降了温的冷却水,送回到冷却机组。
如此不断循环,带走了冷冻机组释放的热量。
流进冷冻机组的冷却水简称为“进水”,从冷冻机组流回冷却塔的冷却水简称为“回水”。
1.4冷却风机冷却塔风机用于降低冷却塔中的水温,加速将“回水”带回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
可以看出,中央空调系统是工作过程室一个不断地进行热交换的能量转换过程。
在这里,冷冻水和冷却水循环系统是能量的主要传递者。
冷却水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冷冻机组使用寿命,因为温度过低影响机组润滑,但温度过高将导致制冷剂高压过高。
因此,对冷却风机的控制便是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
变频控制冷却风机的转速使冷却水出水温度保持在28~30℃之间,既节能又延长冷冻机组使用寿命。
!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和控制思想中央空调与家用独立空调的温度传递方式不同:家用独立空调直接吹风到散热器上获得冷风或者热风。
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节能【摘要】智能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选择合理的室内温度、适当冷冻机规模都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有重要的作用。
智能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的综合管理非常智能,它利用高精度的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来满足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
[关键词]智能建筑;节能;控制引言智能建筑的节能是指智能建筑内能源的消费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实现智能建筑的节能是建设智能建筑的目标,通过节能管理,节省大厦的运行和管理费用,是智能建筑高效率和高回报率的具体体现。
通常建筑物节能的内容和对象包括建筑设计、空调系统、照明与设备。
智能建筑节能不但包括原有传统建筑所采用的节能方法,更重要的是采用高科技手段来达到更准确的调整和控制,即“主动节能”。
在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据近二分之一,因此智能建筑节能首先是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也最大,本文仅就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节能做一些简要论述。
1.智能建筑内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与节能1.1建筑内的温度标准的确定冬季过高和夏季过低的温度不但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也会给人体带来不舒适。
有资料表明,选择合理的室内温度,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有重要的作用。
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将建筑内所有设备集成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进行综合管理,其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
夏季供冷情况:夏季空调中围护结构的负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室内温度对空调负荷的影响表现在围护结构的负荷变化。
下面的表1为我国一些城市在不同室内空调温度下的能耗比较,从表中可见,在热舒适性许可的条件下将夏季室内空调温度适当提高也可以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对于围护结构负荷占空调负荷大的宾馆、办公楼等现代智能建筑减小室内外温差将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例如夏季室内温度从26℃提高到28℃,可减少18%--22%的冷负荷。
冬季供热情况:冬季的采暖设计是用稳态传热的原理来计算的,室内温度对负荷的影响可以直观得到,在热舒适性许可的条件下将室内采暖温度适当降低可以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高层智能化建筑办公楼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摘要: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是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生命周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与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问题。
因此一个优秀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案,应对设计方案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其综合效益最高。
文章主要介绍了暖通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智能型建筑;暖通空调;冷却水设计;通风设计;消声减振一、暖通空调冷热源设计本工程为一栋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九层的一类高层建筑。
夏季空调设计总冷负荷为19596kW,冬季供暖、空调设计总热负荷为14231kW。
由于有市政热网供应,所以热源考虑为市政热网提供的高温热水。
经设在地下二层换热机房内的板式换热器交换出80℃/60℃的二次水供供暖、空调系统使用。
冷源选用性能系数高的水冷式离心机组。
由设在地下二层制冷机房内的六台3516kW(1000rt)的离心式冷水机组提供,冷水供回水温度为5℃/10℃,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为32℃/37℃,冷却塔设在主楼的屋顶。
二、空调与供暖系统设计1.一~五层的大堂、商业用房、餐厅等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
在满足室内人员所需的新风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采用回风以节省能源。
2.地下一层快餐厅、商业用房及标准办公层采用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
各空调系统设回风/排风机,过渡季均可全新风运行。
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采用单风道定静压控制,送、回风机均可变频运行。
地上层每层空调机房靠外墙设置,新风引入口、排风口可直通室外,以满足进风、排风百叶风口面积要求。
设计中需注意新风引入口与排风口的间距要求。
3.标准办公层进深较大,人员、灯光及办公设备发热量较大,存在内区。
冬季内区需要供冷,而外区需要供热,所以变风量空调系统按内、外区分别设置。
将外窗墙线至进深4.6m的区域为外区,其余区域为内区。
内区采用V A V变风量末端装置,全年供冷;外区采用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与散热器组合的方式,在外窗处设冬季供暖用铜制串片散热器。
智能建筑空调节能技术1.空调节能意义重大空气调节是智能建筑创造舒适高效工作和生活环境所不可或缺重要环节。
智能建筑中,HVAC各系统监控点数量常常占全楼监控点总数50%以上;HVAC各系统耗电量常常占全楼总耗电量50%以上。
由此可见,HVAC各系统智能建筑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中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不少建筑物中,或建筑物建设阶段,BMS(楼宇管理系统)本身常常是整个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IBMS)主导成分,而HVAC各系统控制部分又是BAS或BMS系统主导成分;这类建筑,HVAC控制系统位置就更是举足轻重。
智能建筑中实现节电节能,特别是耗电耗能大户──空调实现节电节能,本应是业主投资计算机控制(亦建筑具有“智能化”)所能期待主要回报内容之一;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建设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是凤毛麟角。
也就是说,极少数智能建筑(屈指可数!)实现了节电节能,大多数智能建筑并没有实现节电节能这一理应实现回报。
其中原委,正是本文要探讨内容。
2.工程现状问题颇多2·1空调及其控制系统运行情况远不理想由北京市科协下达“智能建筑软课题”。
曾对智能建筑国内外发展状况和技术内涵进行过调查研究。
一年零三个月(1996.3-1997.6)时间内,组织了北京工业大学及兄弟院校,从事自控、计算机、通讯、空调方面教授、专家,对北京65座大楼进行了普查;对北京京信大厦、京诚大厦、中化大厦、长安俱乐部、远南饭店、发展大厦、徐州中房大厦、上海博物馆、上海市政府大厦、上海金茂大厦、郑州期货商城等建筑物进行了实考察。
用户对楼宇自控系统运行情况评价是:满意仅占30%,一般占40%,差竟占到30%。
调查中发现:除少数建筑物技术先进、运行良好外,普遍存着各种各样问题:有技术不先进,有运行中存严重缺陷,有根本不能开通。
经投入巨资设计安装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本不能开通,运行一段时间后这样那样故障而被拆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严重教训,有关各方都应正视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避免重复发生。
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要点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尤为重要。
以下是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的要点。
1. 合理选择供热、供冷方式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供热、供冷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地源热泵、空气热泵、太阳能、地热、蓄能、冷热水等。
在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气候特征、用途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以达到节能目的。
2. 选择合适的设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的设备包括暖通空调设备、风机盘管、末端设备、管道等。
在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结构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能耗、维护保养难易度等因素。
3. 进行热工计算和动态模拟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热工计算和动态模拟是设计的基础。
通过热工计算和动态模拟,可以确定供热、供冷需求,优化系统设计,提高节能效果。
4. 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智能算法等。
在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划分区域等因素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最佳的供热、供冷控制。
节能设计和技术包括隔热、透光、通风、换气、制冷等方面。
在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气候特征采用合适的节能设计和技术,以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
6. 合理规划管道布局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的管道布局应具备合理性、简洁性和易维护性。
在设计时,应合理规划管道布局,避免低效陈旧的管道布局和错综复杂的管道设计。
7.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高效节能设备包括高效空调机组、高效换热器、高效风机等。
在设计时,应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效果。
8. 注重维护和管理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对于实现节能目标非常重要。
应制定科学的维护和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最大限度的节能效果。
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措施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暖通空调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耗和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探讨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措施。
一、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合理利用自然通风是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合理设置和布局建筑结构和窗户,使得自然风能够进入建筑内部,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
通过利用自然通风,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使用频率,减少能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采用高效节能暖通空调设备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应选用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设备,如高效空调机、高效风机和节能散热器等。
这些设备在运行中能够提供良好的舒适性,并且具有较高的能效比,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三、优化建筑节能保温设计建筑节能保温设计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优化建筑的保温设计,如采用隔热材料、减少热桥效应、优化建筑外立面设计等,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效性能。
四、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也是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控制,根据室内外环境气象数据和人员活动情况,实现动态调节和智能化控制,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五、加强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与建筑能源系统的耦合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应加强暖通空调系统与建筑能源系统的耦合,实现多能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如光伏发电系统、风能利用系统等,实现综合能源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供清洁的能源供应,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于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节能
发表时间:2016-08-01T14:56:10.3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陈福亮
[导读] 智能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的综合管理非常智能,它利用高精度的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来满足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
黑龙江省正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61000
摘要:智能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选择合理的室内温度、适当冷冻机规模都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有重要的作用。
智能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的综合管理非常智能,它利用高精度的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来满足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
关键词:智能建筑;节能;控制
智能建筑的节能是指智能建筑内能源的消费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实现智能建筑的节能是建设智能建筑的目标,通过节能管理,节省大厦的运行和管理费用,是智能建筑高效率和高回报率的具体体现。
通常建筑物节能的内容和对象包括建筑设计、空调系统、照明与设备。
智能建筑节能不但包括原有传统建筑所采用的节能方法,更重要的是采用高科技手段来达到更准确的调整和控制,即“主动节能”。
在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据近二分之一,因此智能建筑节能首先是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也最大,本文仅就智能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节能做一些简要论述。
1.智能建筑内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与节能
1.1建筑内的温度标准的确定
冬季过高和夏季过低的温度不但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也会给人体带来不舒适。
有资料表明,选择合理的室内温度,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有重要的作用。
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将建筑内所有设备集成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进行综合管理,其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
夏季供冷情况:夏季空调中围护结构的负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室内温度对空调负荷的影响表现在围护结构的负荷变化。
通过对国内一些城市在不同室内空调温度下的能耗比较,可见看出,在热舒适性许可的条件下将夏季室内空调温度适当提高也可以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对于围护结构负荷占空调负荷大的宾馆、办公楼等现代智能建筑减小室内外温差将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例如夏季室内温度从26℃提高到28℃,可减少18%--22%的冷负荷。
冬季供热情况:冬季的采暖设计是用稳态传热的原理来计算的,室内温度对负荷的影响可以直观得到,在热舒适性许可的条件下将室内采暖温度适当降低可以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1.2合理选择冷冻机的规模
对高层建筑调查表明,冷冻机组装机容量过大是造成能源浪费的普遍原因。
过大的制冷规模使机组能效降低,运行价格过高,并将导致湿度过低,温度波动,影响人体舒适性。
因此合理选择冷冻机规模不仅可节约巨大的初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且将有利于节能。
1.3新风量选择
新风量的大小主要根据室内允许的CO2浓度来确定,CO2允许浓度值取1000×10-6,每人所需新风量30--40m3/h。
但是,以CO2浓度作为指标,不仅考虑了对人体的危害,也综和考虑了温湿度、废气、和粉尘等其它污染因素的影响。
因而在除了气体之外的其它因素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减少新风量。
在ashrae90--80规定,有回风的系统可以使新风量减少到10--13 m3/h。
2.智能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的综合管理与节能
智能建筑的管理系统是一个智能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它能利用收集到的楼内相关资料,分析整理成高附加值的信息;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来对建筑内的设施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使大楼内空调系统的作业流程更有效、运行成本更低。
2.1提高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
在满足人体舒适性条件下,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动态调节室内温度设定值,温度17—28℃,相对湿度40%--70%,冬季取低值,夏季取高值。
同时要选择高精度的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来满足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的要求,例如,空调的温控范围为23±3℃;当控制精度为±1℃时,温控范围为25±1℃。
显然提高控制精度有利于节能。
有资料表明,相对超过空调系统控制精度1℃范围所造成的能耗损失将在10%以上。
因此,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精度越高,不但舒适性越好,同时节能效果越明显。
2.2新风量控制
采用CO2浓度控制装置,在回风管道上设置CO2浓度检测器,根据回风中CO2气体浓度自动调节新风风门的开度;根据室内人数变动规律,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新风阀控制摸型,以相应时间而确定的运行程式进行程序控制新风阀,以达到对新风量的控制。
有数据表明,在较寒冷地区,自动控制新风阀门比固定新风阀,在夏季系统冷负荷减少24%左右,在冬季系统热负荷减少68%左右。
2.3空调设备的适宜启停控制
通过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对空调设备进行建筑预冷、预热最佳启停时间的计算和控制,以缩短不必要的预冷、预热的多余时间,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在建筑预冷、预热时关闭室外新风阀,不仅可以减少设备容量,而且可以减少获取新风而带来冷却或加热的能量消耗。
3.结论
(1)在进行智能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时,选择合理的室内温度,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有重要的作用;用pmv指标进行节能设计,以能耗较小的风扇提速谋取同样的pmv指标的手段局部取代能耗较大的制冷量;选择合理的冷冻机规模可节约巨大的附属设备开支和维护费用;对于最小新风量的确定,在除了气体之外其它因素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减少新风量。
(2)在对智能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的综合管理中,利用高精度的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来满足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的要求;根据回风中co2气体浓度或室内人数变动规律,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来满足新风量的要求;通过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对空调设备进行建筑预冷、预热最佳启停时间的计算和控制。
综上所述,利用智能化手段对高层建筑节能进行研究,效果将极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刘东,陈沛霖,张云坤,等.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节能[j].节能技术.2006.6
[2]李林.智能大厦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
[3]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 [4]赵哲身.国外智能建筑节能综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