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及填报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25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一般纳税人适用)
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增值税相关规定制定本表。
纳税人无论有无销售额,均应按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填写本有,并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
税款所属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填表日期:年月日金额单位:元至角分
主管税务机关:接收人接收日期: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
(本期销售情况明细)
税款所属时间:年月日
纳税人名称:(公章)填表日期:年月日金额单位:元至角分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
(本期进项税额明细)
税款所属时间:年月日
纳税人名称:(公章)填表日期:年月日金额单位:元至角分
注:第1栏=第2栏+第3栏=第23栏+第35栏-第25栏;第2栏=第35栏-第24栏;第3栏=第23栏+第24栏-第25栏;第4栏等于第5栏至第10栏之和;。
最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填表说明精彩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填表说明是指针对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和其相关附表的填报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的解析和说明。
填报这些表格是企业进行增值税申报的重要环节,准确填写能够保证企业的合规性和避免税务风险。
首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要包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申报表以及即征即退纳税申报表等,对应不同纳税人的纳税类型。
在填报这些表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其一,正确选择适用表格。
不同的纳税人类型对应不同的表格,应该根据自身的纳税人身份来选择正确的表格进行填报。
填写错误的表格会导致税务机关无法正确了解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可能引发税务风险。
其二,准确填写基本信息。
在填报申报表时,需要填写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包括纳税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等。
这些信息的准确填写对于税务机关进行核对和管理都非常重要,所以需要仔细核对并保证正确无误。
其三,明确计税方法和税率。
在填报纳税申报表时,需要根据税法规定来选择合适的计税方法和适用税率。
纳税人应该了解这些税务规定,按照规定的标准填报相关数据,以确保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其四,认真填写税款数据。
在纳税申报表中,需要填写纳税人本期增值税销售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等税款数据。
这些数据的准确填写对于纳税人的申报和缴款都非常重要,应该认真核对,防止填报错误导致税务风险。
对于附表的填报,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明确附表的适用范围。
纳税人在填报附表时,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附表。
不同的附表对应不同的申报事项和数据填写要求,需要通盘考虑和仔细检查。
其二,准确填写附表项目。
附表中包含了详细的申报项目和相关数据,纳税人需要认真核对填写。
特别是一些重要信息,如跨地区销售额等,一定要准确填写,以防止纳税申报中的错误和风险。
其三,及时提供必要的附件。
在填报附表时,有些表格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和附件。
纳税人应该注意及时准备这些材料,并在填报时进行正确的附带和递交。
小规模及其附列资料填写说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及其附表填写说明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填写说明(一)“税款所属时间”:指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填表日期”:指纳税人填写本表的具体日期。
(三)“纳税人名称”:填写纳税人名称全称。
(四)“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五)“本年累计”列:填写本年度内“本期数”之和,本表第17栏除外。
(六)第1栏“一、全部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发生的全部销售额,包括“计税销售额”、“境内免税销售额”和“出口免税销售额”,应税(免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本栏应填写扣除之前的销售额。
本表及附表所称“销售额”均为不含税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七)第2栏“(一)计税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
(八)第3栏“其中:税控器具开具发票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使用税控器具开具发票的销售额,包括税控器具开具发票的出口计税销售额。
(九)第4栏“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销售额”:填写纳税人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的销售额。
(十)第5栏“出口计税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全部出口货物、劳务与跨境服务按照规定出口适用征税政策的销售额,不包括税控器具开具发票的出口计税销售额。
(十一)第6栏“(二)境内免税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增值税的销售额,不包括出口免税销售额。
本栏=附表(一)第4栏第1列“销售额”。
(十二)第7栏“其中:税控器具开具发票销售额”:填写纳税人免税项目本期使用税控器具开具发票的销售额。
(十三)第8栏“(三)出口免税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出口免税的销售额。
(十四)第9栏“其中:税控器具开具发票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使用税控器具开具发票的出口免税销售额。
(十五)第10栏“二、应税服务扣除金额”:填写纳税人本期按照税法规定予以扣除的应税服务金额。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处所税务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及其附表填报说明〔2021年〕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填表说明〔一〕“税款所属时间〞填写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填表日期〞填写纳税人填写本表的具体日期。
〔三〕“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识别号,即:税务登记证号码。
〔四〕“所属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的小类行业填写。
〔五〕“纳税人名称〞填写纳税人单元名称全称,不得填写简称。
〔六〕“法定代表人姓名〞填写纳税人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七〕“注册地址〞:填写纳税人税务登记证所注明的详细地址。
〔八〕“营业地址〞填写纳税人营业地的详细地址。
〔九〕“开户银行及帐号〞填写纳税人开户银行的名称和纳税人在该银行的结算帐户号码。
〔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按税务登记证填写。
〔十一〕“号码〞填写纳税人注册地和经营地的号码。
〔十二〕“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列,填写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的增值税应税行为。
该列数据为“一般货物及劳务〞列的此中数。
〔十三〕“本年累计〞列,填写年度内各月数之和〔本填表说明另有填报要求的除外〕。
〔十四〕第1栏“〔一〕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发卖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税行为发卖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应税效劳也在本栏填报,涉及应税效劳应填报“当期应税减除工程金额〞〔详见附件一〕减除之前不含税发卖额。
本栏包含在财政上不作发卖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发卖和价外费用的发卖额,外贸企业作价发卖进料加工复出口的发卖额,税务、财政、审计部分查抄按税率计算调整的发卖额。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应等于附列资料〔一〕第8行加第7行的“小计〞栏填报〕〔十五〕第2栏“应税货物发卖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货物发卖额。
含在财政上不作发卖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发卖和价外费用发卖额,以及外贸企业作价发卖进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及其附列资料填写说明本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填写说明(以下简称本表及填写说明)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一、名词解释(一)本表及填写说明所称“应税货物”,是指增值税的应税货物。
(二)本表及填写说明所称“应税劳务”,是指增值税的应税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三)本表及填写说明所称“应税服务”,是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
(四)本表及填写说明所称“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是指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在确定应税服务销售额时,按照有关规定允许其从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价款的项目。
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填写说明本表“应税货物及劳务”与“应税服务”各项目应分别填写。
(一)“税款所属期”是指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三)“纳税人名称”栏,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
(四)第1栏“应征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填写应税货物及劳务、应税服务的不含税销售额,不包括销售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和销售旧货的不含税销售额、免税销售额、出口免税销售额、查补销售额。
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纳税人,本栏填写扣除后的不含税销售额,与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附列资料》第8栏数据一致。
(五)第2栏“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销售额”:填写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额合计。
(六)第3栏“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不含税销售额”:填写税控器具开具的应税货物及劳务、应税服务的普通发票注明的金额换算的不含税销售额。
(七)第4栏“销售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不含税销售额”:填写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和销售旧货的不含税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
(八)第5栏“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不含税销售额”:填写税控器具开具的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和销售旧货的普通发票金额换算的不含税销售额。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及其附表填表说明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填表说明(一)“税款所属时间”填写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填表日期”填写纳税人填写本表的具体日期。
(三)“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识别号,即:税务登记证号码。
(四)“所属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的小类行业填写。
(五)“纳税人名称”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不得填写简称。
(六)“法定代表人姓名”填写纳税人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七)“注册地址”:填写纳税人税务登记证所注明的详细地址。
(八)“营业地址”填写纳税人营业地的详细地址。
(九)“开户银行及帐号”填写纳税人开户银行的名称和纳税人在该银行的结算帐户号码。
(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按税务登记证填写。
(十一)“电话号码”填写纳税人注册地和经营地的电话号码。
(十二)“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列,填写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的增值税应税行为。
该列数据为“一般货物及劳务”列的其中数。
(十三)“本年累计”列,填写年度内各月数之和(本填表说明另有填报要求的除外)。
(十四)第1栏“(一)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税行为销售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应税服务也在本栏填报,涉及应税服务应填报“当期应税减除项目金额”(详见附件一)减除之前不含税销售额。
本栏包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的销售额,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销售额,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按税率计算调整的销售额。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应等于《附列资料(一)》第8行加第7行的“小计”栏填报)(十五)第2栏“应税货物销售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货物销售额。
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销售额,以及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填表说明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填表说明(一)填报范围本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填报。
本表“应税货物及劳务”与“应税服务”各项目应分别填写,不得合并计算。
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纳税人,应填报本表附列资料。
(二)填报项目1.本表“税款所属期”是指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2.本表“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识别号,即:税务登记证号码。
3.本表“纳税人名称”栏,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不得填写简称。
4.本表第1项“应征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应税货物及劳务、应税服务的不含税销售额,不包括销售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和销售旧货的不含税销售额、免税销售额、出口免税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
对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纳税人,本栏数据为减除应税服务扣除额后计算的不含税销售额,其数据与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附列资料》第8栏数据一致。
5.本表第2项“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合计。
6.本表第3项“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税控器具开具的应税货物及劳务、应税服务的普通发票注明的金额换算的不含税销售额。
本栏数据不包括销售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和销售旧货、免税项目、出口免税项目数据。
7.本表第4项“销售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和销售旧货的不含税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
8.本表第5项“税控器具开具的普通发票不含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税控器具开具的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和销售旧货的普通发票金额换算的不含税销售额。
9.本表第6项“免税销售额”栏数据,填写销售免征增值税的应税货物及劳务、免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的销售额。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及其附表填表说明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填表说明(一)“税款所属时间”填写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填表日期”填写纳税人填写本表的具体日期。
(三)“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识别号,即:税务登记证。
(四)“所属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的小类行业填写。
(五)“纳税人名称”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不得填写简称。
(六)“法定代表人”填写纳税人法定代表人的。
(七)“注册地址”:填写纳税人税务登记证所注明的详细地址。
(八)“营业地址”填写纳税人营业地的详细地址。
(九)“开户银行及”填写纳税人开户银行的名称和纳税人在该银行的结算。
(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按税务登记证填写。
(十一)“”填写纳税人注册地和经营地的。
(十二)“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列,填写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的增值税应税行为。
该列数据为“一般货物及劳务”列的其中数。
(十三)“本年累计”列,填写年度各月数之和(本填表说明另有填报要求的除外)。
(十四)第1栏“(一)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税行为销售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应税服务也在本栏填报,涉及应税服务应填报“当期应税减除项目金额”(详见附件一)减除之前不含税销售额。
本栏包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的销售额,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销售额,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按税率计算调整的销售额。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应等于《附列资料(一)》第8行加第7行的“小计”栏填报)(十五)第2栏“应税货物销售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货物销售额。
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销售额,以及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最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填表说明精彩最近,关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填表说明的精彩内容在税务界广泛传播,对于纳税人来说,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献,是纳税人了解增值税申报有关规定的一本宝典。
本文将对这份申报表及其填表说明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广大纳税人参考。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填表说明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一份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税人如何填写增值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填表说明共分为三个部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表说明、增值税纳税申报附表填表说明及其他附表填表说明。
这些说明细致全面,对于纳税人填写申报表具有很高的指导性。
首先是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表说明部分,该部分共分为5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了纳税申报表的基本要求,包括填表日期、纳税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等。
第二章介绍了销项税额的填报要求,包括销售额、服务与不动产的销售额、出口货物等。
第三章介绍了进项税额的填报要求,包括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口货物和应税服务等。
第四章介绍了其他税额和抵扣、转出、退税的填报要求,包括其他扣税项目、进项税额转出、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等。
第五章介绍了纳税申报表的总表和详表的填报要求,包括总表的填报要求、详表的填报要求等。
其次是增值税纳税申报附表填表说明部分,该部分共分为4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的填写要求,包括主表、销项表、进项表、增值税减免优惠备案表等。
第二章介绍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申报表的填写要求,包括主表、销项表、加计扣除表等。
第三章介绍了跨地区税收征收管理申报表的填写要求,包括主表、销项地区分明细表、进项地区分明细表等。
第四章介绍了其他附表的填写要求,如暂行办法附表、预缴税款专项附表等。
最后是其他附表填表说明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一些特殊情况下填写的附表,如增值税退税申请表、增值税免税优惠备案表等。
总的来说,这份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填表说明非常精彩,它详细介绍了纳税人如何填写申报表的各个步骤和要求,对于广大纳税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最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填表说明精彩一、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是每个纳税期限内纳税人用来申报增值税的表格。
填写该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表格的认真审查:在填写申报表之前,纳税人应认真阅读和审查表格的各项内容。
确保对每一项填写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2.信息填写准确:填写申报表时,应确保填写的信息准确无误。
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如纳税人名称、税务登记号等,要特别注意核实正确性。
3.金额的计算和填写:在填写金额时,要将金额填写到相应的栏位。
对于金额的计算,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计算,确保计算结果准确。
4.唯一性的填写:纳税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填写申报表,确保填写的表格是唯一、完整的内容。
二、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附表除了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外,还有一些附表需要填写。
这些附表是为了进一步补充申报表上的信息而设立的。
1.增值税销售统计表:纳税人应填写纳税期限内的销售情况,包括货物销售、服务销售等。
在填写时应注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确认表:纳税人应填写纳税期限内的进项税额信息,这里包括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以及不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3.增值税进项税额留抵核销申请表:纳税人如有留抵核销的需求,需填写此表,并按照相关规定提交。
以上三个附表都是对申报表上的信息进行补充和核对,填写时应保证准确无误。
填表时,纳税人应认真阅读和理解填表说明。
填表说明是填写申报表和附表的重要参考。
申报表和附表的填写说明中详细说明了每个表格的填写要点、计算公式等,帮助纳税人准确填报。
填写申报表和附表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重要环节,准确填报对于纳税人和税务部门都至关重要。
纳税人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填报说明的要求填写申报表和附表,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凭证和材料。
税务部门应加强对申报表和附表的审核工作,对填报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进行核查和纠正。
双方的共同努力,将促进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税收的公平公正。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及其附表填表说明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填表说明(一)“税款所属时间”填写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二)“填表日期”填写纳税人填写本表的具体日期。
(三)“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识别号,即:税务登记证号码。
(四)“所属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的小类行业填写。
(五)“纳税人名称”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不得填写简称。
(六)“法定代表人姓名”填写纳税人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七)“注册地址”:填写纳税人税务登记证所注明的详细地址。
(八)“营业地址”填写纳税人营业地的详细地址。
(九)“开户银行及帐号”填写纳税人开户银行的名称和纳税人在该银行的结算帐户号码。
(十)“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按税务登记证填写。
(十一)“电话号码”填写纳税人注册地和经营地的电话号码。
(十二)“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列,填写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的增值税应税行为。
该列数据为“一般货物及劳务”列的其中数。
(十三)“本年累计”列,填写年度内各月数之和(本填表说明另有填报要求的除外)。
(十四)第1栏“(一)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税行为销售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应税服务也在本栏填报,涉及应税服务应填报“当期应税减除项目金额”(详见附件一)减除之前不含税销售额。
本栏包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的销售额,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销售额,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按税率计算调整的销售额。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应等于《附列资料(一)》第8行加第7行的“小计”栏填报)(十五)第2栏“应税货物销售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货物销售额。
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销售额,以及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十六)第3栏“应税劳务销售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税劳务销售额。
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销售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交通运输服务、部分现代服务的应税服务销售额填入本栏。
按规定允许销售额减除项目的应税服务,填写减除之前不含税销售额的全额。
(十七)第4栏“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填写本期因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并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税行为销售额。
按规定允许销售额减除项目的应税服务,填写减除之前不含税销售额的全额。
享受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经税务稽查发现偷税的销售额,不得填入“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列,而应将本部分销售额在“一般货物及劳务”列反映。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应等于《附列资料(一)》第8行加第7行的“纳税检查调整”栏填报)(十八)第5栏“(二)按简易征收办法征收的销售额”:填写本期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税行为销售额。
按规定允许销售额减除项目的应税服务,填写减除之前不含税销售额的全额。
本栏包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的销售额,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调整的销售额。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应等于《附列资料(一)》第14行加第13行的“简易计税方法”栏填报)(十九)第6栏“其中: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填写本期因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调整的销售额。
按规定允许销售额减除项目的应税服务,填写减除之前不含税销售额的全额。
享受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税行为经税务稽查发现偷税的销售额,不得填入“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列,而应将本部分销售额在“一般货物及劳务”列反映。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应等于《附列资料(一)》第14行加第13行的“纳税检查调整”栏填报)(二十)第7栏“(三)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及服务销售额”:填写本期执行免、抵、退办法的出口应税行为销售额。
(二十一)第8栏“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填写本期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增值税及适用零税率的应税行为销售额,但不含适用免、抵、退办法的销售额。
(二十二)第9栏“免税货物销售额”:填写本期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增值税及适用零税率的应税货物销售额,但不含适用免、抵、退办法的销售额。
(二十三)第10栏“免税劳务销售额”:填写本期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增值税的应税劳务销售额,但不含适用免、抵、退办法的销售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适用免税政策的销售额也填入本栏。
(二十四)第11栏“销项税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应税行为的销项税额(含纳税检查调整的销项税额)。
该数据应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贷方“销项税额”专栏本期发生数一致。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应等于《附列资料(一)》第8行“小计”栏数据。
(二十五)第12栏“进项税额”:填写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税行为的进项税额。
包括: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进项税额;接受交通运输业劳务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劳务的进项税额。
该数据应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进项税额”专栏本期发生数一致。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应等于《附列资料(二)》第12行“税额”列数据。
(二十六)第13栏“上期留抵税额”:(1)“本月数”列按以下要求分别不同情况填写:①2011年年末没有期末留抵税额的,本栏数据为0,以下涉及“本年累计”列无填报。
②2011年年末有期末留抵税额的,以下涉及“本年累计”列需填报(由电子报税和征管系统自动计算)。
税款所属2012年1月份申报表“上期留抵税额”“本月数”列按“0”填写。
以后各期申报表按前一税款所属期申报表第20栏“期末留抵税额”“本月数”列填写。
③从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应税服务的一般纳税人,第20栏“期末留抵税额”“本月数”反映2012年1月1日以后货物及应税服务共同产生的留抵税额,“本年累计”反映2011年末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留抵及2012年1月1日以后抵减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纳增值税后的留抵(由电子报税和征管系统自动计算)。
(2)“本年累计”列按以下要求分别不同情况填写:①2011年年末没有期末留抵税额的,本年累计不需填写(由电子报税和征管系统自动计算)。
②2011年年末有期末留抵税额的,税款所属2012年1月份申报表“上期留抵税额”“本年累计”列按税款所属2011年12月份申报表第20栏“期末留抵税额”“本月数”列数据填写。
以后各期申报表按前一税款所属期申报表第20栏“期末留抵税额”“本年累计”列数据填写。
(二十七)第14栏“进项税额转出”:填写已经抵扣但按税法规定应作进项税转出的进项税额总额。
含上期留抵税额抵减欠税、上期留抵税额退税和纳税检查调整。
该数据应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贷方“进项税额转出”专栏本期发生数一致。
本栏“一般货物及劳务”应等于《附列资料(二)》第13行“税额”列数据。
(二十八)第15栏“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填写税务机关按免、抵、退办法审批的应退税额。
向境外提供应税服务按照规定执行免、抵、退税政策的应退税额也填入本栏。
(二十九)第16栏“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填写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纳税检查应补缴增值税税额。
该数据应与因纳税检查由“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结转至“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贷方的本期发生数一致。
(三十)第17栏“应抵扣税额合计”:填写本期应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合计数。
(三十一)第18栏“实际抵扣税额”:填写本期实际抵扣的进项税额数据。
(三十二)第19栏“按适用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填写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三十三)第20栏“期末留抵税额”:(1)“本月数”列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本年累计”列按以下要求分别不同情况填写:①2011年年末没有期末留抵税额填写0。
②2011年年末有期末留抵税额的一般纳税人,按以下公式计算填写:[第13栏“上期留抵税额”“本年累计”列-(第34栏“本月数”列-第34栏“本年累计”列)] 计算结果大于零的,按计算结果填写;计算结果小于或等于零的,填写“0”。
(三十四)第21栏“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填写本期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应纳税额,但不含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
第22栏“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填写纳税人本期因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
第21、22栏“一般货物及劳务”的“本月数”列数据之和,应等于《附列资料(一)》第14行“小计”数据。
(三十五)第23栏“应纳税额减征额”:填写本期按照税法规定减征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但不包括《销售额减除项目明细表》和《已缴营业税完税凭证抵减增值税税额项目明细表》数据。
(三十六)第24栏“应纳税额合计”:填写本期应缴增值税的合计数。
(三十七)第25栏“期初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填写前一申报期的“期末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
(三十八)第26栏“实收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退税额”:不需填写。
(三十九)第27栏“本期已缴税额”:填写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但不包括本期入库的查补税款。
(四十)第28栏“①分次预缴税额”:填写本期预缴的增值税额。
《本期可抵减税额明细表》“税额”“合计”栏数据也填入本栏。
(四十一)第29栏“②出口开具专用缴款书预缴税额”:不需填写。
(四十二)第30栏“③本期缴纳上期应纳税额”:填写本期上缴上期应缴未缴的增值税款。
(四十三)第31栏“④本期缴纳欠缴税额”,填写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欠税额,但不包括缴纳入库的查补增值税额。
(四十四)第32栏“期末未交税额(多缴为负数)”:填写本期期末应缴未缴的增值税额,但不包括纳税检查应缴未缴的税额。
(四十五)第33栏“其中:欠缴税额(≥0)”:填写按照税法规定已形成欠税的增值税额。
注:欠缴税额反映第19行应纳税额抵减第20行“期末留抵税额”中的“本年累计”数。
在计算滞留金应将应税服务应纳税额与货物(劳务)应纳税额合并后计算。
(四十六)第34栏“本期应补(退)税额”:(1)“本月数”列按本表所列公式计算填写。
(2)“本年累计”列反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本期应纳税额中应补缴或应退回的数额。
按以下公式计算填写:应税服务“本期应补(退)税额”=应税服务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应税服务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已缴营业税完税凭证抵减增值税税额其中:①应税服务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本表第19栏“本月数”×(《附列资料(一)》第3、5、6行第10列-《附列资料(一)》第7行第10列)÷《附列资料(一)》第8行第10列②应税服务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附列资料(一)》第12-1行第10列-《附列资料(一)》第13行第10列③已缴营业税完税凭证抵减增值税税额=《已缴营业税完税凭证抵减增值税税额项目明细表》“税额”“合计”栏(四十七)第35栏“即征即退实际退税额”:其中“一般货物及劳务”列填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留抵税额退税,本期实际收到的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