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仪的种类及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电针治疗仪是什么仪器?电针治疗仪是什么仪器?电针治疗仪是一种能产生各种类型脉冲的仪器。
利用这种仪器所产生的脉冲通过扎针输入人体各部分的经络,产生刺激作用,以代替用手不断运针所产生的人工机械震荡之刺激作用。
集现代微电脑技术及传统中医针灸学、经络学理论于一体,增加了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扩大了针刺治疗的范围和功能。
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体外冲击波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中药熏蒸,超短波治疗、电脑中频治疗、药物离子导入治疗、特定电磁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神灯”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针灸经络治疗、颈腰椎牵引、普通针刺、温针、头皮针、眼针、梅花针、火针、耳针、电针、水针、小针刀、放血疗法、穴位注射、灸法、隔物灸法、拔罐疗法、蜡疗、热疗、刮痧、中医特色药物穴位贴敷、中药熏蒸及康复训练治疗和指导等。
同时还开展传统特色“三伏贴”“天灸” 药物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哮喘、鼻炎,风湿关节炎、免疫力低下等疾病疗效显著。
二、治疗疾病:1、内科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偏头痛、面神经炎、胆囊炎、肠痉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各种癔症、失眠、胃下垂、呃逆、颈型头晕、头痛、中风后遗症、疲劳综合症等。
2、外科疾病: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足跟痛、网球肘、扳机指、各种运动损伤所致的颈、肩、腰、腿痛、静脉炎、淋巴管炎、前列腺炎、落枕、韧带炎、骨性关节炎、截瘫、脑外伤后遗症、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减弱、术后尿潴留、伤口愈合不良。
3、妇产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痛经、产后尿潴留、急慢性乳腺炎。
4、儿科疾病:小儿夜尿(遗尿)、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肠炎、小儿脾胃功能减弱、肠系膜淋巴结炎。
5、五官科疾病:颞下颌关节炎、耳鸣耳聋、青少年假性近视等。
三、治疗设备:拥有体外冲击波治疗仪,电脑恒温电蜡疗仪,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直立床,温热电针综合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中药熏蒸舱,三维多功能牵引床,微电脑颈椎牵引椅,电脑中频电疗仪,微波理疗仪,超短波电疗机,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针灸经络治疗机,上肢运动训练四件组合,四轮助行器,立式液压踏步器,偏瘫康复器,医用跑台,多功能OT训练桌,阶梯,下肢偏瘫康复训练机等多种新型医疗设备。
电针仪作为一种结合传统针灸与现代电子技术的医疗器械,通常具有多种波形输出模式以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
以下是一些电针仪常用的波形及其特点和应用:
1.连续波(Continuous Wave):
o连续波指的是无间断的脉冲序列,其中频率是可以连续调节的。
o疏波(稀疏波):频率较低(一般低于30Hz),能够兴奋肌肉组织,增强肌肉韧带的张力,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痿证、肌
肉、关节、韧带、肌腱损伤等治疗。
o密波(密集波):频率较高(超过30Hz),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活动,主要用于止痛、镇静以及缓解肌
肉和血管痉挛。
2.疏密波(Intermittent Wave 或 Dense-Sparse Wave):
o疏密波是疏波和密波按一定规律自动交替出现的波形,这种波形变化能够有效防止机体对单一波形产生的适应性,增强治疗效果,多用于
需要综合兴奋和抑制作用的病症。
3.断续波(Interrupted Wave 或 Burst Wave):
o断续波的特点是有节奏地时断时续,即脉冲序列不是连续输出,而是按照一定的频率和周期间隔进行间歇式输出,有利于调整神经系统和
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常用于痿证、瘫痪的治疗,有时也用于电肌体
操训练。
4.起伏波(Rising-Falling Wave 或 Modulated Wave):
o起伏波的脉冲频率或幅度会受到另一个脉冲或电信号的调控,波形表现为高低起伏的周期性变化,作用温和,更适合老年体弱者或儿童患
者。
选择何种波形进行治疗取决于患者的个体状况和疾病类型,在实际操作中应由专业医生根据临床诊断来确定最适合的电针疗法方案。
XYD-IV产品的工作原理: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针刺和电流相结合以防治疾病。
产品的治疗原理:电针仪在临床使用中,能够输出各种脉冲波形,从而产生多种治疗作用。
脉冲电刺激能够调节人体的神经体液系统功能,促进白细胞释放,提高免疫力,同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毛细血管对出血渗出的吸收和组织修复,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脉冲电刺激可以通过神经反射,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适量的电刺激,通过体表神经感受器,对大脑皮层起保护性的抑制作用,发挥镇静安神的治疗作用。
产品的适应症、禁忌症适应症: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颈肩腰腿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消化系统疾病:腹泻、便秘、腹痛、胆绞痛、急慢性阑尾炎等;内分泌系统:胰腺炎、内分泌失调、减肥等;软组织损伤:急慢性扭挫伤、肌肉劳损、肌力低下等。
禁忌症:1.安装有植入式电子装置(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过敏性体质者;3.精神异常不能配合和无法接受实验者;4.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5.出血倾向的患者。
产品的注意事项刺激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不要突然加强,以免出现晕厥(晕针)等异常现象。
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在邻近脊髓等部位电针时,电流的强度要小些,切不可作强电刺激,以免发生意外。
作为使用过的毫针,针柄表面往往由于氧化而导电不良,不宜使用。
如遇到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往往是电针输出部分发生故障或导线根部有断损,应修理后再用。
产品的优势自动保护的功能,在电源接通,工作定时结束时,系统会自动禁止输出脉冲,并自动将各路的输出脉冲强度清零。
操作方便,设有专用旋钮和微电脑调节波形。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现代针灸仪器1.电针仪一般将可输出脉冲电流并能满足针刺治疗要求的电子仪器,称为电针仪。
电针仪由主机、电极线、电源适配器等部分组成。
电针仪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交流、直流可调电针仪,脉动感应电针仪,音频振荡电针仪,晶体管电针仪等。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电针仪大多为集成电路仪器,并引入单片机等微计算机技术,交、直流电两用,具有安全、省电、耐震、体积小、便携带、无噪声、易调节、性能稳定、刺激量大等特点。
电针仪是在针刺基础上使用,可发挥针刺和电刺激双重作用,有较好治疗效果,故为现代针灸临床所常用。
2.灸疗仪临床常用的灸疗仪有电热艾灸仪、电热温灸仪、光灸仪等。
电热艾灸仪大多采用电加热艾绒等灸材的方式,温熨熏灼经络愉穴以治疗疾病。
电热艾灸仪中有一种电热喷灸仪,利用加热特制的艾药饼所产生的热气流,作用于一定的腧穴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电热温灸仪大多采用稀土等电发热材料,通电后产生可控的温度,通过电热灸头给予一定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经络腧穴以治疗疾病。
光灸仪是利用红外线、远红外线或激光产生的热量照射经络腧穴,形成温热或光电效应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3.拔罐仪利用现代科技研制的拔罐仪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单纯的抽气罐,一类是多功能拔罐仪。
抽气罐是通过一定的抽气技术,在罐与人体体表部位形成一定负压的罐具。
抽气罐的优点是负压可控,使用安全。
多功能拔罐仪是一类同时具有负压和磁、热等物理刺激作用的拔罐仪器。
这类拔罐仪利用电动机真空泵抽吸罐内空气,可准确调控罐内负压,且罐底装置有稀土发热材料,通电后可产生一定强度的磁场和温热刺激,以发挥综合性治疗作用。
此外,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现代针灸仪器还有特定波谱治疗仪( TDP )、电磁疗机、激光针灸仪、微波针灸仪、导平仪等。
电针仪(电针治疗仪)采购参数
1.治疗原理:
电针治疗仪是利用低频脉冲对人体穴位的刺激。
2.技术参数:
1、治疗仪额定输入功率:8VA。
2、输出波形: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
3、连续波:
a)连续波频率:1Hz~100Hz 连续可调,允差±15%;
b)脉冲宽度:0.35ms±0.1ms;
4、断续波:断续周期:2.3s~6s 可调;允差±10%
5、疏密波:疏、密波变换周期:2.3s~6s 可调;允差±10%。
6、每路输出脉冲强度为:0~12V,允差±20%(负载电阻250Ω)。
7、输出通道:5 路输出。
8、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设备推荐产品目录。
9、产品通过XXXX认证有限公司(CMD)ISO9001、13485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3. 功能描述:
1、五路输出,每路可独立调节强度大小
2、输出波形: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三种可选
3、小巧精致,操作方便
4. 适应症:
适用于周围性面神经炎恢复期的辅助治疗。
1。
电针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
(最新版)
目录
1.电针的概述
2.电针的种类
3.电针的应用领域
正文
电针,也称电刺激针,是一种通过传递电流进行治疗的设备。
它是针灸的一种现代化形式,通过将电流传递到皮肤表面以模拟传统的针灸效果。
电针设备一般由一根或多根针头组成,这些针头可以插入人体表面的穴位中。
电针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连续波电针:连续波电针是一种电流强度不断变化的电针,其电流强度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变化。
这种电针可以模拟传统针灸中针刺的深度和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疾病。
2.断续波电针:断续波电针是一种电流强度在短时间内多次开关的电针,其电流强度会在一段时间内关闭,然后再开启。
这种电针可以模拟传统针灸中针刺的频率和节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性和血管性疾病。
3.疏密波电针:疏密波电针是一种电流密度不断变化的电针,其电流密度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变化。
这种电针可以模拟传统针灸中针刺的密度和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肌肉萎缩和神经性疾病。
电针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疼痛和肌肉紧张,还可以用于治疗神经性和血管性疾病,甚至可以用于治疗肌肉萎缩和神经性疾病。
第1页共1页。
电针仪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电针仪的研制•5常用电针仪•6参考资料•附:o1古籍中的电针仪1拼音diàn zhēn yí2英文参考electroacupuncture apparatu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eletroacupuncture therapeutic apparatu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electric acupuncture apparat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3概述电针仪(eletroacupuncture therapeutic apparatus)为针灸仪器名[1]。
亦称电针器、电针机[1]。
指可以输出电流,利用电 ... 代替手法 ... 的一种仪器[2]。
是用于电针疗法、针刺麻醉的一类电能输出器[1]。
各种电针仪的基本结构由电源、调控电路、主振电路及输出电路等部分组成[1]。
针刺穴位得针感后,输出电路与针接通,电针仪输出特殊波形、频率的电流代替手法 ... ,经过经络穴位的作用治疗病症或抗痛[1]。
电针仪有针刺和电 ... 的双重生理效应[1]。
4电针仪的研制我国早在1934年即有论文探讨研制电针仪并用于临床的可能[1]。
早期研制和应用的电针仪有直流可调电针仪、蜂鸣式电针仪、降压式交流电针仪等[1]。
1968年,我国研制成功晶体管电针仪[1]。
电针麻醉取得成功后,此类电针仪受到重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1]。
5常用电针仪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是晶体管脉冲式电针仪,将其基本脉冲波形的频率和强度加以调制可输出下列不同波形[1]:(1)连续波。
即输出脉冲固定于某一波形和频率。
又分疏波和密波,各有不同生理效应。
(2)疏密波系疏波、密波轮流输出的组合波。
可避免人体产生适应性反应。
常用于针刺麻醉。
(3)断续波。
将连续波经矩形脉冲调制得时断时续的组合波,人体可产生强震颤感。
(4)起伏波。
波形由低到高作周期性改变。
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用电针治疗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经络腧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法是毫针刺激与电生理效应的结合,不仅提高了毫针的治疗效果,而且扩大了针灸的治疗范围。
【器具】包括毫针和电针治疗仪两部分。
1.毫针一般选用26~28号不锈钢针。
2.电针治疗仪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均属脉冲发生器类型。
以典型的G6805型电针治疗仪,性能较稳定,电源可交直流两用。
仪器顶部有输出插孔,可插入针夹电极插头或电极板插头;面板上有对应于输出插孔的输出控制旋钮,可调节输出电流的强度。
面板中间有指示灯,显示输出波形的频率。
面板中间的旋钮为波形旋钮,可选择不同的输出波形;面板两侧的旋钮均为频率旋钮,用于调节不同波形的频率。
拨动开关可选择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
针刺部位的电刺激感应明显,作用较集中,而电极板部位因电流分散,感应微弱,作用很小。
【操作方法】1.选择腧穴除辨证取穴外,还可选取有神经通过的腧穴和肌肉神经运动点。
例如:头面部,有面神经通过的听会、翳风,有三叉神经通过的下关、阳白、四白等;上肢部,有臂丛通过的颈67夹脊、天鼎,有尺神经通过的青灵、小海,有桡神经通过的手五里、曲池,有正中神经通过的曲泽、郄门、内关;下肢部,有坐骨神经通过的环跳殷门,有胫神经通过的委中,有腓总神经通过的阳陵泉,有股神经通过的冲门;腰骶部,有腰神经通过的气海俞,有骶神经通过的八髎。
电针一般取2穴以上,可根据受损部位的神支配进行腧穴配对。
例如:①面神经麻痹,取听会、翳风为主穴,皱额障碍配阳白、鱼腰,眼睑下垂配瞳子髎,鼻唇沟变浅配水沟,口㖞配地仓、颊车。
②上肢瘫痪,以天鼎或缺盆为主穴,三角肌损配肩髎或臑上,肱三头肌受损配臑会,肱二头肌受损配天府;屈腕和伸指肌受损以曲池为主,配手五里或四渎。
③下肢瘫痪,股前部受损以冲门或外阴廉为主,加配髀关或箕门;臀、腿后部受损以环跳或秩边为主,小腿后面受损配委中,小腿外侧受损配阳陵泉。
④坐骨神经痛,以环跳、大肠俞为主,配殷门、委中、阳陵泉等穴。
电针诊疗操作规范电针法电针法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的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它的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能准确地掌握刺激参数;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我国在解放前就有人试制过电针仪,但当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解放后电针疗法发展很快,进行了许多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一)电针仪器电针的种类很多,只要是能控制输出电压、电流到所需强度的器械均可用作电针器。
但应注意最大输出电压和电流量的关系。
例如,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1毫安以内,以免发生触电危险。
由于近年电子工业发展迅速,电针器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不断更新。
现将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电针器的性能介绍如下:1.G—6805型电针治疗仪本机的性能比较稳定,交直流两用电源,可输出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
连续波频率为160-5000次/分,疏密波和断续波为14-26次/分。
正脉冲幅度为50伏,负脉冲为35伏。
正脉冲波宽为500微秒,负脉冲为250微秒。
仪器顶部有5个小型输出插孔,对应于面板上5个控制旋纽,调节控制旋纽能改变输出强度。
各插孔可插入针夹电极插头或电极板插头。
面板中间的旋纽用以选择不同的输出波型,可控制输出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
右侧的旋纽用于连续波的频率调节,左侧的旋纽用于疏密波、断续波的频率调节。
拨动开关是选择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用的。
氖灯指示各种波型的频率。
2.WQ—10A型多用电子穴位测定电针仪本机性能较多,可用于穴位探测、电针治疗、针刺麻醉、电兴奋治疗、经络敏感测定等。
基本波型:正冲为矩形脉冲,反冲为尖脉冲。
频率及脉冲宽度:“X1”档频率为0-100次/秒,脉宽为250-350微秒;“X10'’档频率为0-1000次/秒,脉宽为60—80微秒。
脉冲幅度:负载为250欧姆时,峰值电流不低于60毫安。
调制波形:有连续波、间断波、疏密波3种波形,各变动波形的间动频率为30次/秒。
1. 电针仪种类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电针仪虽然种类很多,但从原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蜂鸣式电针仪是一种利用电铃振荡原理,将直流电转换成脉冲电流。
这种脉冲电流波形较窄,如针尖状,且不对称。
由于耗电量大,有噪音,现在已很少使用。
②降压式交流电针仪是一种以一般市电交流电源,经变压器将电压降至25V以下,再经电阻和电位器加以调控输出,以获得适当的刺激强度。
由于频率不可调,现在也很少使用。
③音频振荡电针仪是一种利用音频振荡器,在20~200Hz范围内,产生频率可调的正弦波电针仪,虽然频率与输出强度可调,但波形单纯,疗效较差。
这种电针仪目前亦很少应用。
④晶体管噪音式电针仪此种电针仪的电源为直流6V,噪音频率为15000~20000 Hz,调制频率为3~30 Hz,输出电压为0~50V。
E1332电针仪即属此种类型,主要适用于针麻与镇痛治疗等。
⑤声波电针仪即声电针,是将音波发生器所产生的多种声源,如音乐、戏剧、歌曲、广播等声波输入电针仪,输出通过导线与刺入穴位的针灸相联,从而产生一种错综复杂、参差不齐、随机瞬变的复合声电波刺激,故不易引起人体的适应性,从而长时间治疗时其作用不衰减。
由于没有较强的基波干扰,刺激较为舒适患者易接受。
声电流比一般脉冲波镇痛效果好。
⑥脉冲式电针仪此种电针仪近年来在国内外应用最广。
典型机种为G6805。
其采用间歇振荡器为脉冲发生器,由可变电阻改变电路的时间常数,控制脉冲频率。
在振荡变压器上绕有多组相互隔离的输出绕组,备绕组的输出经电位器分压后输出。
由多谐振荡器输出方波,可获疏密波及断续波与脉冲波型。
但是这两种波形的频率是不可调的,方波产生的起伏信号可调制其幅度,可获起伏波及锯齿波等脉冲列波型。
最近由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实验针灸教研室与美国亚特兰大针灸医疗中心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研究室联合研制成功的第四代WL I型恒流对称双向脉冲电路电针仪。
它的特点是恒流对称,而且可用经皮电极。
2. 电针仪刺激适应现象及其防止
为了防止出现适应,电针仪的脉冲波型、脉冲幅度、频率和序列组织应该是多变的。
所谓适应是指用固定的脉冲频率和序列作较长时间的刺激时,随刺激时间延长,虽然刺激电流强度不变,但针刺效应会减弱,患者主诉针感降低,甚至毫无刺激效果,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都采用不断增加刺激强度的办法来解决。
而另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对电针仪的脉冲和脉冲列波型有较大的可调性,使之能产生多种脉冲列波型,可以防止这种适应现象,增加刺激效果。
低频刺激时,短的脉冲上升时间短暂,较不易适应。
高频刺激时,可利用频率调制或幅度调制形成间断、疏密、起伏、锯齿等不同波形,以避免产生适应现象。
3. 电针刺激与手法运针刺激的比较
电针和手法运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刺激,电针是依赖电流的作用来兴奋穴位组织,而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达到刺激穴位组织的目的。
实验证明,电针与手法运针的针感与传入神经纤维类别不同,前者以麻为主,主要经以Ⅱ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中枢,手法运针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以Ⅲ类为主的细纤维传入中枢。
电针和手法运针的针刺效应也不尽相同。
例如给家兔膀胱内充以等渗温氯化钠溶液50ml,大多可使膀胱呈平静状态,部分出现小的节律性波动。
用2~4次/s、幅度360°的手法捻针刺激次穴经2~3s的潜伏期,则可见膀胱内压升高,每次运针15s可使膀胱内压升高0.392~0.980kPa,针500次有效率达90%以上;用同法针刺穴旁1厘米的对照点,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针200次升高率仅为1%,且上升幅度不超过0.196kPa,具有显著的穴位特异性。
而且适宜的电针刺激同一穴位则一般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只有当刺激强度增加达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时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但经1~2次电针后针效减弱或消失,要加大刺激方可继续使膀胱内压改变,而且对照点及其他穴位也有同样的效应,无明显的穴位特异性,这种现象显然是痛刺激造成的应急反应。
因此就针刺次穴提高膀胱内压而言,手法运针的效果要较电针明显的多。
实验证明,手法运针在提高皮肤温度、镇痛针麻、调整胃电、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痫样放电、降低癫痫状态下升高的皮层Ach和K+活度、提高痫症状态下降低的Na+活度等方面也均较电针为佳,而电针对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对与前阿皮素有关的多肽的影响方面则较手法运针为好。
因此,电针和手法运针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