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三篇】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小编整理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1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理解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理应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一课时一、引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以前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新课:(一)文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实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梗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述了林冲因得罪高俅被刺配到沧州,后在高俅的示意下,沧州知府派陆虞侯等人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在山神庙中得知真相后,杀死陆虞侯等人,冒着风雪投奔梁山泊的故事。
2. 教学重点:(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转变的过程。
(2)探讨作品中的社会背景,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
(3)欣赏作品中的文学特色,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及林冲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概括林冲的经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
4. 课堂讲解:讲解林冲在故事中的重要事件,揭示作品中的社会背景。
5.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文学特色,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林冲的经历中领悟到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四、课后作业1. 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总结林冲的人物形象。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林冲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
3. 谈谈你对作品中社会背景的理解,以及它对林冲命运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课文的情节安排技巧。
(草蛇灰线,脉在千里之外)3.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二、学法指南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在这一章中,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本文你应该特别注意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对塑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三、课文精讲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简析】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简析】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5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探讨小说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理解小说的内在规律。
教学重难点:小说中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学情分析:古典小说《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同学并不生疏。
而林冲的故事许多同学早就耳熟能详了。
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淡化故事情节。
而要把重心放在的艺术匠心上面。
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命运和性格。
小说内在的规律是怎样的绽开的。
教学过程:导入: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一般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一般而言人物命运多与社会环境有关,比如《水浒传》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林冲,他的命运主要是社会环境造成。
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妻子美丽贤惠,家庭幸福。
可是当高衙内看上林冲的妻子后,他的人生不幸就开头了,他后来被高俅陷害发配到沧州。
今日我们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我们看看他在沧州的遭受。
我们先看这个题目。
林冲在山神庙怎么了?差点被人害死。
那么题目应当是遇险山神庙啊。
为什么是风雪山神庙。
明显是风雪和林冲的遭受有关。
这就说明除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有可能影响人物命运。
今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一、等待风雪。
1、小说中林冲怎么知道陆虞侯到沧州的?李小二告知林冲的。
林冲依据李小二的描述推断来者是陆虞侯。
2、当时来了几个人?一共四个人。
除了陆虞侯和福安这两个东京来的人,还有管营和差拨,是监狱管理人员。
3、林冲听到这个消息后怎么做?一起朗读第五段。
他买了一把尖刀,在沧州城里城外大街小巷查找。
4、林冲一共找了五天,毫无结果。
陆虞侯他们人呢?既然陆虞侯是太尉高俅派来结果林冲性命的,而高俅是肯定要置林冲于死地。
可是怎么陆虞侯又突然消逝了?是不是他觉得不好下手,就打道回府了。
第六天,留意是第六天有了变化。
分别在第六和第七自然段。
小说写了两个变化。
第六段写人物的变化,第七段写天气的变化。
两个变化:人物和天气(1)第六天林冲工作突然调动,调到草料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故事中的变化;(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对林冲性格特点的认识;(3)通过阅读、思考,提高对古典小说表达技巧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林冲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的把握;2. 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对林冲性格的深入理解;2. 古典小说表达技巧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林冲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2. 阅读:学生自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段,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性格;3.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总结他在故事中的变化;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入剖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5.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写在日记中;2. 选择一部古典小说进行阅读,体会其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环节的活跃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合作协作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清晰度、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前情回顾:本文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与课文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妻子张氏贞娘温柔貌美,岳父也是禁军教头。
前去东岳庙上香的贞娘遭殿帅府太尉高俅义子高衙内调戏,高衙内垂涎贞娘美色,意图霸占,就指使心腹陆虞候,即林冲好友陆谦骗林冲外出饮酒,趁机叫人骗走林娘子,幸亏侍女及时报信林冲赶回才得以幸免。
于是高俅及陆虞候又设下一条毒计:事先暗中命人将宝刀卖与林冲,再过了几日后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并引其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乘机诬陷林冲带刀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
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高衙内和陆虞候买通,仍然多次想杀害林冲,在野猪林林冲险遭毒手,幸亏被鲁智深救下才安全来到沧州,被分配看守天王堂。
本文正是从某日林冲在沧州闲走写起。
二、重要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賫.发酒馔.不省.得仓廒.朔.风庇.佑毡笠..子央浼.掇.开肐.察搠.倒2.解释加点词语迤逦..着不想来到沧州:恶.了高太尉: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老军在里面向火..:.点见..了堆数: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三、认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主要情节。
要求:每句概括不超过五个字;主要情节不超过六处;每句概括中含有一个动词。
四、请在文章中标出能够反应林冲心理变化的句子,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并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第7页中11段林冲听到有三人在山神庙前对话,你能根据他们说话的内容推断出哪一句话是何人所说吗?试着带感情读一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后作业一、巩固掌握(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黑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迤俪(lǐ)玷(zhān)辱酒馔(zhuàn )搠(suò)倒B.连累(lěi)髭(zī)须洗漱(shù)剜(wān)心C.提(dī)防彤(tóng)云庇(pì)佑仓廒(áo)D.赍(jī)发供(gōng)桌央浼(měi)模(mú)样2.下列各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盘缠救济勤谨陷害B.刺配绵衣缝补暴响C.胳嚓毡笠应承溯风D.絮烦吹撼草帚时晨3. 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认将进来“将”:助词,无意我自有伴当烫酒“伴当”:仆役B.但有衣服“但有”:只要有将出一两银子“将”:拿出C.不见消耗“消耗”:消息彤云密布“彤云”:浓云D.神明庇佑“庇佑”:保佑搠倒差拨“搠倒”:推倒二、精段精炼(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象征手法和寓意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2)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剖析象征手法和寓意。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阅读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3. 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多媒体:故事封面、插图、相关视频等。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解析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著或改编教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概述本课程为高中二年级必修课程,主要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领会传统文化的教导、体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体、教师辅助、多媒体辅助、情感强化”的教学理念,力求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重要性及其创作背景;2.掌握本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3.了解神秘学和传统文化中的符号象征;4.理解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念;4.增进学生与文学之间的情感联结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讲授法:讲述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性格和故事的主题思想;2.合作学习法:分组研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活动;3.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如“晋阳小酒馆”等;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种多媒体教具,如电子图书、课件、PPT等,加强教学效果;5.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阅读外文原著、创作表现个性等形式,开展自主探究和学习。
四、教学内容一、故事情节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则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通过讲述林教头一家踏上寻找神秘草药的旅程,包括渡金河、搭机关迷宫和到达神庙等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传递了信仰和爱的美德。
好的⽂学作品往往以⽣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浒》在这⽅⾯表现得尤为突出。
⽆忧考⼩编整理了⼈教版⾼中语⽂林教头风雪⼭神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林教头风雪⼭神庙教案 1教学⽬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通过语⾔、⾏动、⼼理描写表现⼈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
教学重点 1、指导学⽣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
2、在分析刻画⼈物的⽅法上,应当突出⼼理活动的描写。
第⼀课时⼀、引⼊ “路风不平⼀声吼,该出⼿时就出⼿”,这是梁⼭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相助,更何况⾃⼰受了冤屈?但是梁⼭好汉中也有⼈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新课:(⼀)⽂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名⼦安,字耐庵,祖籍兴化,⽣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
曾在钱塘⼀带做过⼏年官,其余时间⼀直以教书为业,⼩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部的长篇⼩说——《⽔浒》。
2.关于《⽔浒》:《⽔浒》⼜名《⽔浒传》《忠义⽔浒传》,是我国四⼤古典⼩说名著之⼀,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的长篇古典⼩说。
这部章回⼩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进⾏再创作⽽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道,加之连年⾃然灾害,外族⼊侵,结果弄得民不聊⽣,正如书中所写的:“⾚⽇炎炎似⽕烧,野⽥⽲稻半枯焦。
农夫⼼内如汤煮,公⼦王孙把扇摇!”(见《⽔许》第⼗六回)于是⼤⼤⼩⼩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浒》⽣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的声势浩⼤的农民起义军诞⽣、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命⽃争,塑造了⼀个个为⼈民喜爱的有⾎有⾁个性鲜明的英雄⼈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篇一一、说教材我的课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16课),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
首先,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
高中语文教材有四个小说单元(高三册2单元,高四册1单元,高五册1单元共12篇课文),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重点学习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已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而第五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小说的鉴赏”,这对学生阅读小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因此,从教材体系与大纲要求上看,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承前起后的单元,进行本单元教学时便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其次,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特殊。
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本单元所节选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明清时代著名的几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老残游记》、《醒世恒言》),而明清时代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作流畅;(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
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在创作上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再次,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作者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作重点领会。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段及其变化的关键;分析“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说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导”为主,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评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3﹑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把握情节,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思想性格转变过程。
2﹑学习阅读评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
2﹑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凸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和细节描写,并体会其推动情节、渲染气氛、
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课文探究:
第一章:小二眼中的“林教头”
1﹑小二眼中的林教头是怎样一个人?
2﹑当小二问起林教头发配之事,林冲是怎么回答的呢?
3﹑就同学们所知的林冲发配沧州的原因是怎样的呢?
4﹑探讨理解林冲“隐忍”的性格及其原因。
第二章:风雪中的“林教头”
4﹑请同学找出文中直接描写风雪的句子。
5﹑反复朗读体会“风雪”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6﹑探讨理解风雪中的林冲一忍再忍,随遇而安的性格及其原因。
第三章:山神庙前的“林教头”
7﹑通过示例了解什么是点评。
8﹑分组讨论: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细节﹑描写点评课文十一﹑十二节。
9﹑理解林冲奋起反抗,逼上梁山的人生蜕变。
三﹑总结概括
林冲由委曲求全走向奋起反抗的艺术形象。
四﹑拓展探究:
作为现代人,我们该如何看待林冲这样的英雄?
五﹑课堂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阅读《水浒传》,将水浒中英雄人物分类点评。
2﹑考证《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