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颤蚓灭活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2.41 KB
- 文档页数:6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1.2.3.现场试验装置图3.2试验菌种的培养3.2.1受试菌的选择图3-3现场试验装置图Fi93-3Testerphoto紫外线消毒受试菌满足下列条件:(1)受试菌有效灭活率验证出的剂量必须具有代表性,必须对其它致病菌也能有效杀灭;(2)受试菌必须稳定,各地的菌种必须一致,不同实验室测出的结果必须相近;(3)操作上要经济可行。
目前,人们比较观注的微生物可分为3大类,即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
美国卫生基金会(NSF)指定的作为紫外生物验定剂量的受试菌有以下几类: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毒为MS.2细菌噬菌体。
本试验中所采用的菌种为大肠杆菌Ecoli1.3373株,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株芽孢。
以上菌种均购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细菌总数取自第四水厂滤后水.MS一2噬菌体(15597一B1)及其宿主菌僻coliATCC15597)由加拿大GAP微生物公司提供。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达到3.83个对数级,而培养皿的体积和被照射的表面积有限,所以,先前被紫外线杀灭的大量大肠杆菌尸体可能会对紫外线有一定的遮挡或者吸收作用,又因为本身水样的透光率就比较低,所以导致灭活率降低,出现图中的情况。
.大肠杆菌剂量一灭活率曲线(准平行光试验)—1卜UV'I'=90%6.O5.0Z至o4.0虽3.0凳2.0K1.00.0UVT=85%UVr-80%U、仃--95%020406080100剂量(mJlcrn2)图4-I大肠杆菌的剂量一灭活率曲线(准平行光)Fig.4-1EffectofUVirradiationonEcoilinactivation4.1.2紫外线对细菌总数的灭活效果图4-2细菌总数的剂量一灭活率曲线(准平行光)Fig.4-2EffectofUVirradiationOiltotalbacteriaCount图4-2是准平行光束仪紫外线在不同透光率下对细菌总数的灭活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紫外线对对细菌总数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如紫外线剂量为lOmJ/cm2时,对细菌总数的灭活率为3.68个对数级,当紫外线剂量为20mJ/era2时,灭活率可以达到3,99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个对数级的灭活效果。
1绪论1 .11.1.1课题研究背景颤蚓及其生活习性颤蚓(Tubifex.tubifexe)属寡毛纲(Oligochaeta),水栖寡毛类((AquaticOligochaeta),颤蚓科(Tubificidae)动物,在全球分布广泛,是蠕虫类无脊椎动物的优势种属,其耐污能力较强也常为污染及严重污染水体的优势种。
颤蚓在水底软泥或沉积物中穴居,肉眼可见,其头部不明显,身体分节但不分区,体表具刚毛。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时体表产生环带;卵生,直接发育(指幼体孵化后其形态与成体无大差异),集群生活。
体细长,由于血浆中溶有血红蛋白而呈微红色,而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进行氧的传递,使得颤蚓能在缺氧甚至无氧的条件下生存一段时间。
通常颤蚓头部一端扎入底泥中,通过摄取底泥中的有机碎屑和细菌等获得食物,尾部一端则停留在上覆水中,通过不停的摆动尾部来获取溶解氧。
当遇到惊扰时,颤蝴会迅速缩入泥中,当上覆水中溶解氧充足,其尾部的摆动也明显缓慢。
这种特殊的生活习性,使得颤蚓能够对底泥颗粒、间隙水及上覆水的污染状况作出敏感反应,在污水自净和水质污染监测中有重要意义。
1.1.2颤蚓的迁移及其对净水工艺的污染水体污染的加剧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导致颤蚓在水体中数量的激增,当颤蚓生物密度超过底栖环境的容纳值后,颤叫需要通过迁移来寻找新的栖息环境,即主动迁移。
此外环境条件如温度、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和水流等的剧烈变化,也可能导致颤蚓发生被动迁移。
由于颤蚓在底泥中不筑巢,尾部暴露于上覆水中,属底栖表生生物,抵抗水环境变化和鱼类捕食能力差,因此相对于底栖内生生物,更加容易发生迁移。
水源水体中发生迁移的颤蚓,可能随源水进入到水厂。
颤蚓及其虫卵进入水厂后,由于其穿透能力较强,且对净水消毒剂有很强的耐受力,可以穿透整个净水工艺进入供水管网。
近年来,国内天津、上海、西安等地部分给水厂时有颤蚓爆发事件发生,证实了颤蚓的确可以通过迁移运动对净水工艺产生污染。
敌百虫对水丝蚓的毒害乔淑晶;范学铭;方芳;陈凤虎;陈辉【期刊名称】《动物学杂志》【年(卷),期】2006(41)6【摘要】采用急性毒性方法测定了被不同浓度敌百虫毒害的水丝蚓(Limnodilus hoffineisteri)半致死浓度(LC50),利用测定酶活性方法检测了水丝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中毒后水丝蚓喂饲的强壮水螅(Hydra robusta)SOD的改变。
(1)敌百虫对水丝蚓48h LC50为3.29mg/L。
敌百虫对水丝蚓SOD活性影响显著(P〈0.05):在低浓度1~4mg/L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但随浓度增加至5mg/L,SOD活性开始下降。
(2)用1~8mg/L中毒后的水丝蚓依次喂饲水螅,SOD活性呈上升趋势。
实验结果表明,敌百虫作为重要的杀虫剂或作为防治鱼病的药物,对水丝蚓造成胁迫,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以其为食的动物的生存,以至危害生命。
【总页数】5页(P92-96)【关键词】敌百虫;水丝蚓;强壮水螅;半致死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作者】乔淑晶;范学铭;方芳;陈凤虎;陈辉【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494【相关文献】1.水丝蚓对稻田上覆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J], 房岩;孙刚;刘倩2.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效应研究进展 [J], 邵明昊; 左胜鹏; 洪文秀3.太湖蓝藻碎屑对水质及附着藻和水丝蚓生物量的影响 [J], 夏曼莉;于谨磊;何虎;关保华;陈非洲;刘正文4.底栖藻毯联合底泥覆盖对水丝蚓生物扰动的抑制效果研究 [J], 丁叶菲5.沉积物中无机硒对霍甫水丝蚓的生物效应研究 [J], 李潇;李丹;罗艺璇;杨纪琛;刘洪宋;雷浩俊;陈红星;谢凌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质基准本土环节动物与水生昆虫受试生物筛选王伟莉;闫振广;刘征涛;郑欣【期刊名称】《环境科学研究》【年(卷),期】2014(027)004【摘要】作为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重要的指示生物类别,水生环节动物和水生昆虫是水生生物基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准受试生物.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选择我国广泛分布的10种本土环节动物和水生昆虫,搜集、筛选对各水生物种毒性最大的3种污染物,并进行水生生物敏感性分析.在污染物毒性数据的物种敏感度分布中,若物种的累积概率小于30%则为较敏感,该物种可作为基准研究受试生物.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对污染物敏感性存在差异,颤蚓对有机锡化合物、重金属,苏氏尾鳃蚓对重金属均较敏感;仙女虫、黄翅蜻、四节蜉、扁蜉对各类农药均较敏感;尾盘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表面活性剂污染状况.因此,环节动物颤蚓属、尾鳃蚓属、尾盘虫属、仙女虫属,水生昆虫黄翅蜻属、四节蜉属及扁蜉属均可作为水质基准研究中的受试生物.【总页数】8页(P365-372)【作者】王伟莉;闫振广;刘征涛;郑欣【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相关文献】1.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中轮虫、水螅、涡虫类受试生物的筛选 [J], 郑欣;闫振广;刘征涛;刘婷婷;王晓南;武江越;王伟莉2.水质基准两栖类受试生物筛选 [J], 蔡靳;闫振广;何丽;王伟莉;刘征涛3.水质基准甲壳类受试生物筛选 [J], 郑欣;闫振广;王晓南;刘征涛4.水质基准鱼类受试生物筛选 [J], 王晓南;郑欣;闫振广;刘征涛5.本土淡水软体动物水质基准受试生物筛选 [J], 覃璐玫;张亚辉;曹莹;闫振广;曾鸿鹄;刘征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滤工艺中颤蚓的迁移分布规律聂小保;黄廷林;张金松;张爽;李伟;李晓钰【期刊名称】《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0(032)005【摘要】中试条件下研究了颤蚓在过滤工艺中的迁移分布规律,并考察了滤速和过滤周期对颤蚓迁移分布的影响,以及反冲洗后滤池中颤蚓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颤蚓在滤池中沿滤床深度方向的迁移与颤蚓体长和滤料粒径有关,颤蚓体长越小、滤料粒径越大,则迁移幅度越大;滤速是颤蚓迁移的主要动力,滤速的提高会引起下层滤床中颤蚓数量的增加,颤蚓泄露风险加大;过滤周期的延长将促进颤蚓的迁移,适当缩短过滤周期有利于水厂颤蚓泄露风险控制;反冲洗可以实现颤蚓从净水工艺中的彻底去除,反冲洗强度越大,颤蚓的去除效果越好.为有效控制颤蚓泄露风险,滤池滤速和过滤周期宜分别控制在9.4 m/h和12 h以下,反冲洗强度则控制在25 L/s·m2左右,此时颤蚓去除率为97.7%.【总页数】5页(P88-92)【作者】聂小保;黄廷林;张金松;张爽;李伟;李晓钰【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710055;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学院,长沙,41007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710055;深圳水务集团,广东,深圳,51803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25;X174【相关文献】1.化学氧化和砂滤对净水工艺中颤蚓污染的协同控制 [J], 聂小保;黄廷林;张金松;张爽;陈慧;丁立君;刘丽君2.颤蚓扰动作用对铅镉在沉积物-水相中迁移的影响 [J], 路永正;阎百兴3.颤蚓生物扰动对Cu和Cd从上覆水向沉积物迁移的影响 [J], 邓芊;李耀睿;花修艺;董德明;梁大鹏4.室内模拟研究颤蚓扰动对污染沉积物中镉形态分布的影响 [J], 吕继涛;花修艺;董德明;乔倩倩;梁大鹏5.基于平面光极技术研究颤蚓生物扰动对水中Cd2+向沉积物迁移的影响 [J], 毛丹;政芳;赵天宇;花修艺;郭志勇;梁大鹏;董德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利名称:一种研究沉积物-水体中霍甫水丝蚓毒性的试验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祝凌燕,沈兆爽,张彦峰,陈萌,钟文珏
申请号:CN201510834611.0
申请日:20151123
公开号:CN106771020A
公开日:
201705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研究沉积物-水体中霍甫水丝蚓毒性的试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霍甫水丝蚓的驯养;2.沉积物-水体毒性系统的模拟;3.暴露试验;4.结果分析。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沉积物-水体毒性系统的模拟方法,采用常见的生物试验方法,试验装置简单合理,操作简单,可保证霍甫水丝蚓毒性试验的顺利有效开展,能够反映沉积物对霍甫水丝蚓的毒性大小,大多数实验室条件都可满足本试验的要求,可以普及使用。
2.本发明的试验方法可为其他底栖寡毛类生物沉积物-水体毒性测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补充,可为我国沉积物环境基准的制定以及生态评估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申请人:南开大学
地址: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华颤蚓的生态习性
任泉;王月鹅;王效平
【期刊名称】《阴山学刊》
【年(卷),期】1995(000)0S1
【摘要】本文介绍中华颤蚓的一些重要生态习性,以及繁殖、发育和生长等生物学特性。
通过实验,得出颤蚓生活所需最适温度、盐度、PH数据,可作为人工饲养时的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87-91)
【作者】任泉;王月鹅;王效平
【作者单位】[1]伊盟东胜市九中;[2]青山区城建局;[3]包头师专生物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193
【相关文献】
1.磺胺甲恶唑对颤蚓的氧化胁迫 [J], 李亚宁;高歆;安鑫龙;刘伟;李国东;侯捷;陈军宁
2.典型重金属对用于污泥捕食颤蚓科蠕虫活性影响 [J], 王强;张晓琦;田禹;王欣
3.颤蚓生物扰动对Cu和Cd从上覆水向沉积物迁移的影响 [J], 邓芊;李耀睿;花修艺;董德明;梁大鹏
4.颤蚓对污泥减质减容效果研究 [J], 王忠刚;管锡珺;赵艳荣;徐阳钰;智雪娇;高洪刚
5.基于平面光极技术研究颤蚓生物扰动对水中Cd2+向沉积物迁移的影响 [J], 毛丹;政芳;赵天宇;花修艺;郭志勇;梁大鹏;董德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方法对活性物质的灭活效果。
2. 分析灭活过程中活性物质活性的变化。
3. 为活性物质的储存和运输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活性物质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为了防止其活性成分受到污染或失效,通常需要进行灭活处理。
灭活方法主要有物理灭活、化学灭活和生物灭活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物理灭活和化学灭活方法对活性物质的灭活效果。
三、实验材料1. 活性物质:某品牌抗菌剂(含量10%)2. 灭活剂:75%乙醇、紫外线消毒灯、高压蒸汽灭菌器3. 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无菌操作台四、实验方法1. 物理灭活实验(1)将100ml活性物质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100ml 75%乙醇,充分混合。
(2)将混合溶液置于紫外消毒灯下照射,距离30cm,照射时间为30分钟。
(3)照射完成后,取5ml溶液于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2. 化学灭活实验(1)将100ml活性物质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100ml 75%乙醇,充分混合。
(2)将混合溶液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20分钟。
(3)灭菌完成后,取5ml溶液于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3. 对照实验(1)将100ml活性物质溶液置于无菌操作台中,不做任何处理。
(2)取5ml溶液于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灭活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紫外线照射和乙醇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活性物质的吸光度,表明物理灭活方法对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灭活效果。
2. 化学灭活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处理后,活性物质的吸光度明显降低,表明化学灭活方法对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3. 对照实验对照组的吸光度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表明实验过程中未发生污染。
六、实验结论1. 物理灭活和化学灭活方法对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灭活效果。
2. 紫外线照射和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处理均可有效降低活性物质的活性。
3. 本实验为活性物质的储存和运输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