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名词解释(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24.69 KB
- 文档页数:14
中文名称:荷载英文名称:load 定义: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工程结构(水利)(三级学科)中文名称:剪力墙英文名称:shear wall定义: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所产生的水平剪力的墙体。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工程结构(水利)(三级学科)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骨料英文名称:aggregate其他名称:集料定义:用于拌制混凝土或砂浆的砂、碎石或砾石的总称。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建筑材料(水利)(三级学科)骨料,既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
分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包括卵石、碎石、废渣等,细骨料包括中细砂,粉煤灰等它在建筑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拌料时,水泥经水搅拌时,成稀糊状,如果不加骨料的话,它将无法成型,将导致无法使用.所以说骨料是建筑中十分重要的原料。
骨料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原料,在建筑物中起骨架和支撑作用。
高强混凝土定义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5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
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特性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强混凝土最大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一般为普通强度混疑土的4~6倍,故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因此最适宜用于高层建筑。
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轴压比和合适的配箍率情况下,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而且柱截面尺寸减小,减轻自重,避免短柱,对结构抗震也有利,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高强混凝土材料为预应力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可采用高强度钢材和人为控制应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和抗裂度。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及解释1、房地产专业术语1.房地产:房产与地产的合称,是不动产。
2.五证二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商品房质量保证书》、《商品房使用说明书》3.商品房:专门用以买卖的房屋。
有产权保障,可自由出租抵押。
4.商住房:即可用于住家使用,也可以用于办公的商品房。
5.集资房:由单位统一筹集各需要住房的客户资金,而建造之房屋,通常仅有一整栋的一张产权证,客户没有单独的产权证。
6.安居房:﹙经济实用房=安居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建设的普通住宅。
﹙其实行的是土地无偿划拔,住户只拥有该土地的使用权,如需办理国土证,则要另外出资,并享受政府扶持税费减半征收。
其房价由政府部门核定,利润只能在3%以下。
﹚7.跃层:是一套住宅占两个楼层,有内部楼梯联系上下层。
﹙一般在首层安排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二层安排卧室、书房、卫生间。
﹚8.复式:概念上是一层,并不具备完整的两层空间,但层高比普通住宅高,可在局部分出夹层,安排卧室或书房等,用楼梯联系上下。
﹙夹层在底层的投影面积只占底层面积的一部分,夹层和底层之间有视线上的交流和空间上的流通。
﹚9.错层:纵向或横向剖面中,楼层的几部分之间楼地面高低错开。
10.标准层: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11.高层:8层以上,带有电梯,钢筋混凝土结构12.多层:7层以下,一般不带电梯,砖混结构13.骑楼:有雨遮之一楼直道部分14.裙楼:指建筑体底部较庞大之建筑体,常用于商业、办公15.承重墙:承受房屋重力的墙,不可任意拆改、破坏16.非承重墙:一般情况下仅承受自重的墙。
17.剪力墙:承受地震力的钢筋混凝土墙18.隔墙:用以隔断空间的墙,一般不承重19.结构墙:主要承受侧向力或地震作用,并保持结构整体稳定的承重墙,又称剪力墙、抗震墙等。
`1、大量性建筑:规模不大,但建造量较多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校、小型商店等。
2、袋形走道: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走道(或单向疏散的走道)。
3、勒脚: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交界处的竖向保护构件。
4、无梁楼板:等厚的平板直接支承在墙上或柱上。
5、湿法连接:在板材边缘预留钢筋,施工时将这些钢筋相互绑扎或焊接,然后浇灌混凝土而连接成整体的一种做法。
6、封闭式楼梯间: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
7、大厅式组合:以主体大厅为中心穿插布置辅助房间的组合。
大厅式的特点是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且联系紧密,适用于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
单元式的特点是平面集中、紧凑,易于保持安静,单元之间互不干扰,适用于住宅、幼儿园等建筑。
8、散水: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地面设置的向外倾斜的排水构件。
9、结构找坡:将屋面板倾斜搁置在下部的墙体或屋面板及屋架上的一种做法。
10、大模板建筑:用工具式大型模板来现浇混凝土楼板和墙体的一种建筑。
11.模数:它是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使不同的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式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而人为制定的统一标准,用M为单位。
12、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 基础是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它承受建筑物土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本身的重量一并传给地基。
基础下面支撑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14.耐火极限是指在规定耐火试验条件下,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是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15.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我国规定:地震烈度为6度、 7度、8度、9度的地区要进行抗震设计。
16.风玫瑰:即风向频率玫瑰图,是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平均日数的百分数按比例绘制而成的,一般用16个罗盘方位表示 17.圈梁:砖混结构的建筑中,用于增强建筑水平方向刚度的连续的、封闭的梁,一般位于楼板下方的墙体内。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一、150个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斜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度,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这。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侧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渐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建筑名词解释1、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
在房屋的基础上部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梁叫基础圈梁,也叫地圈梁(DQL);而在墙体上部,紧挨楼板的钢筋混凝土梁叫上圈梁。
因为圈梁是连续围合的梁所以叫做圈梁。
圈梁是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
按要求圈梁应该在同一水平面上连续、封闭,但当圈梁被门窗洞口(如楼梯间窗口洞)隔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附加圈梁进行搭接补强。
附加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梁高差的两倍,亦不小于1000mm。
圈梁通常设置在基础墙、檐口和楼板处,其数量和位置与建筑物的高度、层数、地基状况和地震强度有关。
2、挑梁:土木工程中,指从主体结构延伸出来、一端主体端部没有支承的水平受力构件。
分类:⑴、在砌体结构房屋中,为了支承挑廊、阳台、雨篷等,常设有埋入砌体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此为挑梁的一种形式。
当埋入墙内的长度较大且梁相对于砌体的刚度较小时,梁发生明显的挠曲变形,将这种挑梁称为弹性挑梁,如阳台挑梁,外廊挑梁等;当埋入墙内的长度较短,埋入墙内的梁相对于砌体刚度较大,挠曲变形很小,主要发生刚体转动变形,将这种挑梁称为刚性挑梁。
嵌入砖墙内的悬臂雨篷梁属于刚性挑梁。
⑵、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从连续梁端支座延伸出来一定长度的梁段或者直接从柱子连接出来,端部是没有支承的梁也属于挑梁,前者称外伸梁,或者称悬臂梁。
3、过梁: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为过梁。
过梁的形式有钢筋砖过梁、砌砖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梁四种。
4、空斗墙:用砖立砌(即侧砌)或平、立交替砌筑而成的空心墙。
可节省砖料和减轻自重。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
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
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
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
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
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
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建筑行业涉及众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在建筑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建筑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行业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一、结构设计术语1. 承重墙(Load-bearing Wall):指在建筑中起到承载重力和侧向力的作用的墙体。
它承担着建筑的主要结构和荷载传递功能。
2.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一种由钢筋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材料。
钢筋用于承担拉应力,而混凝土则承担压应力。
3. 梁(Beam):用于承载楼板等结构荷载,并将其传递到立柱或墙上的水平构件。
梁通常为长方形或T形截面。
4. 柱(Column):竖直支撑结构的直立柱状构件。
柱通常用于支撑梁和屋面的重力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基础上。
5. 屋面桁架(Roof Truss):用于支撑屋面结构的框架系统,由多个斜杆和横杆组成。
它能够有效地分散和承载屋面的荷载。
二、建筑材料术语1. 人造石材(Artificial Stone):一种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仿制石材。
它的外观质感可以与天然石材相媲美,并且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和耐久性。
2. 幕墙(Curtain Wall):安装在主体结构外表面的非承重墙,通常由铝合金或玻璃构成。
幕墙能够增强建筑的隔热和隔音性能,提升建筑外观的美感。
3. 隔热材料(Insulation Material):用于隔热的材料,能够减少能量的传导和对流。
常见的隔热材料包括岩棉、玻璃棉和聚苯板等。
4. 地板材料(Flooring Material):用于建筑室内地面的材料。
常见的地板材料包括木地板、地砖、地毯和复合地板等。
5. 粘接剂(Adhesive):一种用于材料粘接的黏合剂。
粘接剂可以将不同材料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常见的粘接剂有胶水、瓷砖胶和玻璃胶等。
三、建筑工程术语1. 招标(Bidding):建筑工程承包商或供应商出具报价,以争夺特定工程项目的过程。
建筑名词解释1、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
当受力筋在垂直方向无钢筋固定时,加设的钢筋。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2、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当箍筋角部无纵向钢筋固定时,加设的钢筋。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3、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4、梁吊筋:是提高主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梁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总而言之,吊筋作用对抗剪有利。
5、弯起钢筋与吊筋的区别:弯起钢筋是沿梁纵向走向的,是从梁下的主筋上弯的。
就是主筋。
吊筋是在有梁交叉时设置的。
如次梁和主梁之间,次梁是搭在主梁上的,吊筋就是设置在主梁上的,好像是兜住次梁的,即在次梁下方,沿主梁方向设置的,目的是抵抗次梁对主梁产生的集中力。
6、正筋:就是正弯矩筋,简单的说,就是对于受弯构件来说,如梁板等,下部受拉的部位的钢筋,对于连续梁板,一般就在跨中,同理,负筋一般在支座处(上部受拉)。
7、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架立筋是梁的上部非受力筋,主要是使梁成为一个骨架。
8、冷底子油:是用稀释剂(汽油、柴油、煤油、苯等)对沥青进行稀释的产物。
它多在常温下用于防水工程的底层,故称冷底子油。
冷底子油粘度小,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涂刷在混凝土、砂浆或木材等基面上,能很快渗入基层孔隙中,待溶剂挥发后,便与基面牢固结合。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十三天 ——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 ——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 —— 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 —— 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 —— 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
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 —— 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 —— 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 —— 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 —— 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 —— 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 —— 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 —— 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 —— 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 —— 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 —— 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 —— 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 —— 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 — — 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 —— 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 —— 出于建筑主空间 (通常为内部 )的上层构造。
光塔 — — 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 —— 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 — — 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 —— 佛教庙宇。
尖顶饰 —— 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 —— 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 ——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 (STUPA) —— 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 (PAGODA) —— 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 —— 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赤陶土 —— 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 长度单位,一里约 500 米。
昂 —— 斜出的梁桁。
名词解释1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由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价,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3方上:汉代帝王陵墓形式。
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
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
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4《营造法式》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
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3无梁殿:明朝时期,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即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
4坞壁:汉代的一种创新的住宅形式,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屋内建城楼,略如城制。
5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住宅样式,墙厚瓦重,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
6抱夏: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
7舍宅为寺:北魏时期,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就是所谓的“舍宅为寺”。
建筑名词解释(汇总)
1、天然地基
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2、牛腿
悬臂梁桥或T型刚构桥的悬臂断与挂梁能够衔接的构造部分。
它支承来自挂梁的静载与活载的垂直反力和制动力与摩阻力引起的水平力。
由于牛腿的高度通常不到梁高的一半,加之角隅处还有应力集中现象,所以这一部分必须特别配筋,并验算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力。
3、挂梁
在悬臂梁桥桥或T构中用于连接两悬臂梁或用于连接两T构的梁段。
因为其两端皆放置在牛腿上,如同悬挂,故称挂梁。
其受力模式为简支梁。
4、悬臂梁
梁的一端为不产生轴向、垂直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以产生平行于轴向和垂直于轴向的力)。
5、井架
矿井、油井等用来装置天车、支撑钻具等的金属结构架,竖立在井口。
井架用于钻井或钻探时也叫“钻塔”。
6、跨度
建筑物中,梁、拱券两端的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两支点中心之间的距离。
7、拱券
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8、檐高
房屋建筑顶层屋面出外墙面部分叫屋檐。
檐高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到屋檐底的高度,如果屋檐有檐沟的话就是到檐口底的高度。
9、檐沟、檐口
檐沟是指屋檐下面横向的槽形排水沟,用于承接屋面的雨水,然后由竖管引到地面。
檐沟分为外檐沟和内檐沟,一般不能计算建筑面积,可根据气象资料,降水强度以及排水速度确定沟的尺寸大小。
檐沟在现代大多用水泥板之类的建筑材料建成,为了让雨水能够很快的很畅通的流到地面排走,一般采取中间高两边低的排水形式,同时在房屋的两边留一个下水管洞口,这样就可以微信号zaojia36 9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后排到地面排走。
檐口是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
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
10、女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