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1.71 KB
- 文档页数:4
单元二:水路运输船舶的经营方式[教学目的]通过该项目的学习,掌握班轮运输的概念、特点、责任划分,熟悉班轮货运程序;掌握租船运输的特点、种类、包运租船方式,熟悉租船业务流程;了解影响水上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教学重点]班轮货物运输条件,货运程序;租船运输方式和业务流程。
[教学难点]班轮货物运输条件,货运程序;租船运输方式和业务流程相应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主要内容采用课堂讲授;重点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内容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课堂导言]每种运输方式都有不同的经营方式,水运的经营方式按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运输船舶营运方式分为两大类,即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新课内容:知识点1:班轮运输班轮运输又称作定期船运输,系指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在一定的航线上,以既定的挂港顺序、有规则地从事航线上各港间货物运送的船舶运输。
在班轮运输实践中,班轮运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定航线、定船舶、定挂靠港、定到发时间、定运价的班轮运输,通常称之为“五定班轮”;另一种通常称之为“弹性班轮”,也即所谓的定线不严格定期的班轮运输。
[掌握内容](一)班轮运输的特点(1)船舶按照固定的船期表,沿着固定的航线和港口来往运输,并按相对固定的运费率收取运费。
因此,具有“四固定”的基本特点。
(2)运价内已包括装卸费用。
货物由承运人负责配载装卸。
船货双方也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
(3)船货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豁免,以船方签发的提单条款为依据。
(4)班轮承运的货物品种、数量比较灵活,货运质量较有保证,且一般采取在码头仓库交接货物,故为货主提供了较便利的条件。
[了解内容](二)经营班轮运输必须具备的条件l.须配置技术性能较高、设备齐全的船舶2.需租赁专用码头和设备、设立相应的营业机构3.需要给船舶配备技术和业务水平较高的船员4.需要有一套适用于小批量接受货物托运的货运程序[了解内容](三)班轮运输承运人与托运人的责任划分班轮承运人是指班轮运输合同中承担提供船舶并负责运输的当事人。
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引领作者:王萍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0年第08期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式阅读的习惯,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方法指导。
一般说来,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零星式批注1. 紧扣重点词,进行零星式批注。
在一篇文章中,往往能够找到一些对于描写事物、人物、景物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词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这样一些重点词进行分析,体会其精妙之处。
【案例1】《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片段教师在教学直接描写柳树的第5自然段时,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画出描写柳树的词语,并写写自己对所画词语的理解。
生1:我从“巍巍然撑立”读出这株柳树顶天立地的气势,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株挺立在青藏高原上的参天大树。
生2:我在默读时发现“两合抱粗”这个词,我就想“两合抱粗”有多粗呢?我想是不是就是两个人才能抱得过来呢?师:你理解得很好,请你上来和老师一起演示一下。
(师生配合演示,帮助理解“两合抱粗”)生3:我在读描写柳树这段话的时候,感受到了这株柳树的高大,画出了“两合抱粗、巍巍然、撑立”这几个词。
师:真不错,你抓住了课文中的一组重点词语来感受文章内容。
请你来读一读这段,把你所体会到的柳树的高大读出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巍巍然撑立、两合抱粗”等关键词语的理解,在脑中很清晰地浮现出这株柳树的影像,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抓住中心句,开展零星式批注。
教学中如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开展批注式阅读,就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起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的作用。
【案例2】《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师: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你能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吗?生: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师:那么,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写出艄公勇敢、机智、镇静、机敏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6~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船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船长的职责和生活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船长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敬长辈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航海事业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船长的职责和生活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船长职责和生活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有关船长的资料,加深对船长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关于船长的已知信息。
(2)展示与船长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分小组讨论,讨论船长的职责和生活特点。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回答有关船长的问题,加深对船长的了解。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船长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长辈,了解他们的职责和生活特点,并向他们表示尊敬。
2. 拓展作业:(1)进一步了解航海事业,收集相关资料。
(2)以“我眼中的船长”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以及他们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家庭作业和拓展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幼儿园船舶课程教学案例共享与总结》1. 引言近年来,船舶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其丰富性和趣味性常常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共享和总结一些幼儿园中船舶课程教学的案例,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案例一:船舶模型制作在一所幼儿园的艺术与手工课上,老师引导幼儿制作船舶模型。
通过搭建、剪纸、粘贴等活动,幼儿们不仅锻炼了手部动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创造力。
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老师还向幼儿们介绍了船舶的结构和功能,让幼儿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增加了对船舶的兴趣和理解。
3. 案例二:船舶游戏角色扮演在另一所幼儿园的游戏时间,老师组织了一场船舶游戏角色扮演活动。
幼儿们化身为船长、水手等角色,通过模拟船舶启航、航行、停靠等场景,增强了他们对船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游戏活动也培养了幼儿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4. 案例三:船舶实地参观一些幼儿园会组织孩子们到附近的港口或码头进行船舶实地参观。
通过亲身感受船舶的巨大和神秘,幼儿们对船舶产生了更直观的认知,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够深入幼儿的内心,激发他们对船舶的浓厚兴趣,并且也是一种教育方式的拓展与延伸。
5. 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案例共享,我们发现幼儿园中的船舶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开拓幼儿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多方面发展。
船舶课程的设置可以引导幼儿们学会合作、探索、体验,为他们的成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6.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船舶课程的设置既是一种知识传授,又是一种生活体验。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船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努力为幼儿们创造更多有趣、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共享了幼儿园中船舶课程教学的案例,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发现船舶课程教学丰富多彩,不仅拓展了幼儿们的视野,还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探索大海之谜:小班认识船舶教学案例一、引言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启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而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承担着培养兴趣和开启知识之门的重要任务。
在幼儿园中,教师们应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从身边的事物中认识和探索世界。
今天,我们将以“幼儿园探索大海之谜:小班认识船舶教学”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这个案例引发幼儿对海洋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快乐成长。
二、小班探索船舶的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唱歌、故事等方式引入“船舶”这个主题,引发孩子们对船舶的好奇心。
可以播放有关船舶的视频,或者用实物模型展示给孩子们看,让他们尽可能地了解船舶的外观和功能。
2. 亲身体验接下来,可以组织实地参观或者模拟体验船舶的活动。
可以到附近的码头进行参观,让孩子们亲眼看到各种类型的船舶;或者在教室里模拟造船的过程,让孩子们动手尝试制作简易的纸质船舶。
3. 游戏互动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船舶。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船长”、“水手”等角色的扮演,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船舶的认识。
4. 综合知识在教学中,可以融入船舶相关的知识,比如船舶的种类、用途、构造等。
可以通过图片、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孩子们传递这些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创意表达可以组织创意活动,让孩子们以“船舶”为主题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创意表达。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他们对船舶知识的理解。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小班认识船舶”的教学案例,可以引发幼儿对海洋世界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船舶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船舶这一主题。
在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总结性的活动,让孩子们回顾这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再次强化对船舶知识的认识。
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船长教案(优秀6篇)《船长》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乐段的不同。
2.能在音乐中进行动作交替,控制自己。
3.体会对战式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行进律动音乐、《大河之舞》剪辑版、故事铺垫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行进律动进场2.故事导入二、基础部分1.倾听音乐(保留最后一段)提问:你认为海盗和船长在海上发生么什么事情?2.问题前置:音乐什么地方战斗最激烈?3.再次欣赏音乐(关键点教师语言引导)。
4.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完整叙述情节路线,并请幼儿设计情节动作。
5.教师示范,扮演船长与海盗。
6.请幼儿根据示范说出游戏规则。
7.幼儿分别尝试角色。
8.纠错与小结。
9.幼儿自主分组并尝试对战游戏。
10.加入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想办法怎么分出胜负。
11.完整游戏。
12.互换角色再来一遍。
三、结束部分自然结束活动延伸:幼儿回去创编更厉害的动作和战胜的`方法活动反思:游戏内容的设定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对孩子都是新的挑战,活动中没有游离的孩子。
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能够仔细观察与聆听,发现游戏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纠错。
给了幼儿主动探索,大胆创设的空间,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保持了幼儿进行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在音乐中进行动作交替,学会控制自己。
《船长》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
生于长岛。
他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干过送信,排字等杂务,后在报馆工作,成为编辑。
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喜欢歌剧、舞蹈、讲演术,喜欢阅读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
《船长》第一课时教案《船长》第一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生字词学习。
1.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体会了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事业上的贡献和人格的高尚)。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船长》(板书)。
读题、简介作家雨果。
重点在于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2.生字词的学习。
(1)读准字音。
号(呼号)嘈(嘈杂)怖(阴森可怖)读、组词、说说词语意思。
(2)读准字音,记住字型。
曼勒洛械祸执巍梭读、师范写、学生跟写。
(3)会读词语,明意思。
震荡争执穿梭井然有序威严履行灾难忠于职守(会读,会写,明词语意思)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4)易错、难写字的指导。
梭序威履震穿梭威严震荡履行井然有序(默写)(5)钢笔描红,指导。
注意写字姿势,注意字型结构,难写字师范写。
二、初读课文。
(1)初读明要求。
A、课文读通顺,字读准确。
B、思考:课文围绕船长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用一、两句话简要的说一说?(2)交流、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概括引导与。
“遇险——自救——牺牲”“诺曼底”号与“玛丽”号相撞,即将沉没,船长将生死置之度外指挥乘客与船员井然有序的自救,最后自己却壮烈牺牲的事。
(3)概括课文,练习说话。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学生在练习说话。
“诺曼底”号与“玛丽”号相撞,即将沉没,船长将生死置之度外指挥乘客与船员井然有序的自救,最后自己却壮烈牺牲的事。
《船长》教学案例
设计人:
[设计理念]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本着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大的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全班范围的互动,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从理论上说,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学习的欲望,但在实践中这种求知学习的欲望往往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效激励的结果,即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此,这一节课依据“自主发展,点拨启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了自读、自悟、质疑、表达、讨论、评价等学习活动的情景,使学生欣欣然,跃跃然投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⒉简介“诺曼底”号遇难情况。
⒊自读感悟,初步感知。
学生自由读书两遍以上,边读边在自己感兴趣、有心得、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读后交流:(我读懂了……知道了……;
我不懂的地方是……我不明白……)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谈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感知,并初步认识段落结构:
遇险→自救→牺牲
二、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再逐段由学生自读、探究、讨论,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⒈朗读体会最后一自然段
提问:读完这篇课文,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忠于职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①理解“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思。
说说句中的“又”说明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
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
气来读)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呢?
⒉朗读体会第一段(“遇险”)
①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在文中用“——”划出有关语句。
②学生讨论交流。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板书:千钧一发)
③指导朗读。
(先缓后急,注意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过渡:在这种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呢?
⒊朗读体会第二段(“自救”)
①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②学生交流,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③多媒体演示当时现场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指导练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分别是怎样的?
(教师相机板书:巍然屹立)
④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
⑤哈尔威船长真的把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引导学生读课文。
⑥哈尔威船长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小组交流,讨论。
⑦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一心想到的是乘客,是妇女、孩子,惟独没有想到自己安危的高尚精神)
⑧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为课后排演课本剧做好准备。
⒋朗读体会第三段(“牺牲”)
①齐读课文第三段(板书:以身殉职)
②朗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巩固提高
学生速读课文,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系统化。
自由表达: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⒈文章主要内容及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
⒉学习课文从行动、语言等方面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⒊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四、实践性作业
将课文编排成一幕课本剧,并在活动课上演一演。
附板书设计:
6 船长
遇险千钧一发忠于职守
自救巍然屹立
牺牲以身殉职舍己救人
案例:
师:在“诺曼底”号轮船被撞的时候,谁站了起来呢?他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来。
学生默读课文。
生:在这危急时刻,船长站了起来。
中心句是:“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的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
师:在这危急时刻,船长指挥谁?干什么?
生:指挥人们自救。
师:再读课文,船长总共发出了几道命令?把有关命令圈划出来。
同桌交流。
师指名说。
生:“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
“哪个男人敢走到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它!”
“快救客莱芒!”
“动作再快点!”
师投影出示。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生:这几句话都有感叹号。
师:感叹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船长是带着命令的口吻说的。
师:哪我们该怎么读?
请让学生比赛读。
学生齐读。
师:再读这四道命令,结合上下文,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这四道命令旁写上你的批注。
学生默读,写批注。
小组之内交流。
大组汇报。
生:船上一共有61人,而他想救的是60人,在最关键的时候他把自己给忘了,说明他是一个忠于职守的船长,他只想到了船上的人,没有考虑到自己,他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克莱芒只是一个孩子,在危急时刻,他考虑的是弱小,他具有可贵的人文精神。
生:从开枪这件事中,船长具有果断的工作态度,为了救出所有的船员,为了大局,为了控制局面,他不惜杀死一两个人。
评析:
一、根据教材特点,灵活处理教材
课文是一片写人的记叙文,课文着重展现的是船长高大的形象,教师能很好的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最能体现船长高大形象的是第二大段中的一句中心句,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有意识的突出中心句“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的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和船长所下的四道命令,结合四道命令,联系上下文,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写批注让学生了解船长的高大形象。
而其他的与船员之间的对话等相关的内容,教师没有去着力处理,只是一笔带过。
有效的实现了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以读为主要手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单纯的去讲解,而是通过让学生找句子、写批注、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动的与文本交流、对话,从而获得启迪。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进而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