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串讲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76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知识点串讲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期末知识点进行串讲,让同学们全面了解历史知识点的内容,并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期末考试。
一、《开国大典》之夏禹《开国大典》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
其中的夏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夏禹是上古时期大禹的儿子,被封为夏后部落的首领。
夏禹在治理水灾和封建制度建立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分裂、多国割据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战国七雄”的兴起和儒家和法家等不同思想的兴起等。
三、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秦朝的重要事件包括了秦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建万里长城等。
在秦朝之前,中国处于分裂的形式,与秦朝的统一带来了长达四百多年的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局面。
四、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汉朝的重要事件包括了汉武帝时期的西汉,还有东汉时期的三国时期等。
汉朝的文化、政治和军事成就均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亮点。
五、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
唐朝的重要事件包括了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的胜利,还有唐朝的诗歌和科技成就等。
唐朝的盛世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和政治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六、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的重要事件包括了北宋对外攻打辽国、南宋经济文化繁荣等,以及历史书籍的编纂和艺术成就等。
宋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时期。
七、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元朝的重要事件包括了蒙古族征服中国,还有多次对元朝的反抗。
元朝带来了蒙古族文化和非常特殊的政治制度。
元朝期间的诗歌和戏剧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其他朝代的风格。
八、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朝的重要事件包括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郑和下西洋、万历修建长城等等。
明朝通讯交通和文化等领域发展迅速,并且名留青史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也相继涌现出来。
九、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
清朝的重要事件包括了从明末开始到政权确立的历程、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清政府末期的改革失败等。
专题07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考点01 燃烧的条件考点02 燃料燃烧的调控考点0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考点0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05 化石能源的利用考点06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考点01 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或事实)红磷、酒精能燃烧;水、大理石不能燃烧对比可燃物与不能燃烧的物质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比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前与通氧气后对比实验现象(生活经验)可燃物能燃烧;不能燃烧的物质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氧气前,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结论可燃物是燃烧的条件之一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分析铜片的作用导热、放置药品;热水的作用①使水中白磷与空气隔绝②为薄铜片上的药品提供热量2.教材实验改进改进原因现象P2O5有毒,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实验用药品较多。
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左边气球先胀大后变瘪。
试管中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
气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环境防污染。
3.与燃烧有关的成语的含义:煽风点火、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空气)火上浇油、抱薪救火——增加可燃物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特别提醒】1.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氧气,但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H2可以在Cl2中的燃烧生成氯化氢,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题型1 对物质变化的认识题型2 诗词中的变化判断题型3 生活生产中的变化判断题型4古籍记载中的变化判断题型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变化判断题型6民俗中的变化判断题型7 工艺流程中的变化判断题型8 成语中的变化判断考点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题型9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题型10用途对应的性质题型11 变化过程中体现的性质题型12根据材料的使用场景推测物质性质考点3 常见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题型13实验安全问题及处理题型14 危险化学品标志题型15 常见仪器的识别题型16仪器名称的书写题型17 常见仪器的使用题型18 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题型19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题型20 实验错误操作后果题型21 量筒错误读数引起的误差题型2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题型23 实验数据合理性的判断考点4 科学探究题型24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题型25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题型1 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例1】(23-24八年级下·山东淄博·期末)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气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因此爆炸都是化学变化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因此铁丝燃烧是氧化反应【答案】D【详解】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是质量不发生改变化的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例如水和酒精混合后质量不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项推理不正确;B、气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但是但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选项推理错误;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推理错误;D、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铁丝燃烧是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