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大学化学I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405.50 KB
- 文档页数:33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都属于“两性电解质”的是()(A)HCO3-,H2O,HPO42-(B)HF,F-,HSO4-(C)HCO3-,CO32-,HS-(D)OH-,H2PO4-,NH4+2.室温下,0.20mol.dm-3HCOOH溶液电离常数为3.2%,HCOOH的电离常数=()(A)2.0×10-4(B)1.3×10-3(C)6.4×10-3(D)6.4×10-43.8Ce3+离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为()(A)4f2(B)4f05d1(C)4f1(D)6s14.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大小正确的顺序是()(A)C<N<O<F(B)C>N>O>F(C)C>N<O<F(D)C>N<O>F5.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是()(A)PCl5(g)(B)NF3(C)SF6(D)BeCl2(g)6.不存在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的分子是()(A)NH3(B)对羟基苯甲酸(C)CF3H(D)HNO37.晶体熔点高低正确的顺序是()(A)NaCl>SiO2>HCl>HF(B)SiO2>NaCl>HCl>HF(C)NaCl>SiO2>HF>HCl(D)SiO2>NaCl>HF>HCl8.不属于二元质子酸的是()(A)H3PO3(B)H2SO4(C)H3PO2(D)NaH2PO49.氧化性强弱正确的顺序是()(A)HClO4<HbrO4<H5IO6(B)H2SO4<H2SeO4>H2TeO4(C)HClO4<H2SO4<H3PO4(D)HNO3<H3PO4<H3AsO410.对于盖斯定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盖斯定律反应了体系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的总能量变化(B)盖斯定律反应了体系状态变化时其焓变只与体系的始态.终态有关,而与所经历的步骤和途径无关(C)盖斯定律反应了体系状态变化时所做功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而与所经历的步骤和途径无关(D)盖斯定律反应了体系状态变化时其反应热只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而与所经历的步骤和途径无关.二、填空题1.某温度下,N2(g)+3H2(g)=2NH3(g),△rHm0<0。
第1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1.1 本章小结1.1.1. 基本要求(包括重点和难点)第一节系统与环境、相的概念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方程式状态与状态函数、热、功、热力学能的概念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化学反应热--定容热和定压热、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化学反应热(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第三节熵、热力学第三定律、标准摩尔熵、标准摩尔熵变的计算吉布斯函数、定温定压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熵变及焓变与吉布斯函数变之间的关系(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定温定压下任意状态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第四节气体分压定律、标准平衡常数、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与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混合气体系统的总压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其定量计算、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其计算第五节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反应进度反应速率理论、活化能、化学反应热效应(焓变)与正逆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速率方程、速率常数、反应级数温度与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及其计算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1.2. 基本概念第一节系统与环境(三类热力学系统) 系统是人为划定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环境是系统以外并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物质。
系统和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相互作用,按照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不同情况,可将系统分为三种:(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仅存在能量交换,不存在物质交换;(3)孤立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相(相与聚集态)系统中的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部分叫做相,不同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但有界面不一定就是不同的相,例如相同的固态物质。
对于不同的相,在相界面两侧的物质的某些宏观性质(如折射率、密度等)会发生突变。
聚集状态相同的物质在一起,并不一定是单相系统(如油与水的混合),同一种物质可因聚集状态不同而形成多相系统(如冰、水及水蒸气)。
习题答案11.△f H m(298.15K)=44.01 kJ·mol-12mol时,△H(298.15K)=88.02kJ吸热Q p=△H=88.02kJ做功W=83.06 kJ2.νA= -3,νB= -1,νc= 2,△ξ(1)=0.5mol3.(1)△ξ(1)=4mol△r H m(298.15K)= -92.30kJ·mol-1△r H(298.15K)= -369.2kJ(2)△ξ(2)=2mol△r m(298.15K)= -184.6kJ·mol-1△r H (298.15K)= -369.2kJ4.△f m(298.15K)= -157kJ·mol-15.A.△r m(298.15K)分别为-2599kJ·mol-1,-890.3kJ·mol-1,-566.0kJ·mol-1B.△c H 分别为-1299.5kJ·mol-1,-890.3kJ·mol-1,-283.0kJ·mol-1 C.发热量排队C2H2>CH4>CO D.发热量排队CH4>C2H2>CO 6.(1)C,(2)B 7.(1)31.7kJ,(2)1.91×103kJ·mol-1 8.△= -626.6kJ·mol-110.△r m(298.15K)=173.14kJ·mol-1,有11. △f m(298.15K)= -1015kJ·mol-1 12.B13.T<1.24×103K,建议不可行,因为任何温度下,△r G(T)>0 14.D<A<C<B<E15.(1)△r m(298.15K)=689.94kJ·mol-1△r S m(298.15K)=0.360kJ·K-1·mol-1(2)△r m(298.15K)=582.2·mol-1,否(3)△r(1 000K)=329.0kJ·mol-1,否(4)T>1912K16.T<463.7K21. νA=0.5mol·dm-3·s-1,νB=0.5mol·dm-3·s-1,νC=0.5mol·dm-3·s-1,3. ν=kc2A c B三级反应4.9.36 5,75kJ·mol-1 6.k=3×1012s–17.Ea=1.0×105J·mol-1,A=1.1×1013s-18. k=1.2×10-2s–1 9.20% 10.4.69×106倍11. k=4.9×10-4s–112.k1(平均值)=2.15×10-4s–1,t1/2=3223.9s13.(1)v0(蔗糖)=6.43×10-5 mol·dm-3·s-1(2)n(葡萄糖)=n(果糖)=0.128mol(3)α(蔗糖)=0.3214.1.8×10-11 mol·dm-3·s-1 15.4600年31.p总=3.9×104pa2.n(O2)=2.0×10-2mol3.p(N2)=4.6×105pa,P(O2)=105pa5.K =2.0×10-106.K =2.3×10-29,K p=8.9×10-32pa7.(1)△r G(298K)=173.1kJ·mol-1,K =5.01×10-31(2)△r m(298K)=208.4kJ·mol-1,K =3.16×10-37(3)△r G m(298K)= -33.0kJ·mol-1,K =6.03×1058.(1)△r G(298K.15K)=37kJ·mol-1,K =3.3×10-7(2)K (800K)≈1.4×1039. K (500K)=1.47×101010.K2×104,△r G m(292K)= -27.2kJ·mol-111.△r m(298K)=86.55kJ·mol-1,K(298K)=6.8×10-16△r(1 573K)≈70.7kJ·mol-1,K(1 573K)≈4.5×10-312.(1)pH=5.15(2)pH=3.8814. pH= 4.7515. pH=9.25,α=9.0×10-516.(1)1.3×10-5mol·dm-3(2)1.8×10-10mol·dm-317.(1)无沉淀生成(2)c(Cl-)=8.9×10-3mol·dm-3(3)2.2%45.(Ni2+/Ni)= -0.257V6.(1)E,△r G m= -98.4kJ·mol-1,反应能自发。
大学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和电子壳层-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 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包括价电子数和电荷分布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的吸引力结合的键- 共价键:通过原子间的共用电子结合的键-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电子云的共享结合的键- 分子结构:通过原子间的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离散分子或离子晶体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反应速率受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平衡常数:表示反应物浓度比例的数值4. 酸碱理论和溶液- 酸碱理论:包括阿鲁尼乌斯酸碱理论和布朗酸碱理论-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 < 7 为酸性,pH > 7 为碱性,pH = 7 为中性- 强酸和弱酸:酸的强弱程度取决于其离解度- 强碱和弱碱:碱的强弱程度取决于其离解度5.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配平化学方程式: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6. 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 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物质间的能量转换-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理- 反应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描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7.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碳作为主要元素的化合物- 功能团:影响有机物化学性质和反应的基团- 碳链和分子结构:直链、分支、环状和立体异构体8. 配位化合物和过渡金属- 配位化合物: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配体组合而成的化合物- 配位数: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数目-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中d区的金属元素9. 化学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的含量或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 分析仪器:如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10. 核化学和放射性- 原子核的结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子- 放射性衰变:原子核发生自发性的变化,放出辐射-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如核能发电、医学放射性示踪等以上是大学化学期末复习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重庆⼤学⼤学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重庆⼤学⼤学化学(Ⅰ)期末考试试卷(B)试卷号:B070005学院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请考⽣注意:本试卷共5页)⼀、对的在题末括号内填“+”、错的填“-”。
(本⼤题分9⼩题, 每⼩题1分, 共9分)1、⼀个反应如果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时,表⽰补充了能量,因⽽有助于提⾼该反应进⾏的程度。
答:()2、现有H2CO3、H2SO4、NaOH、NH4Ac 四种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dm-3,同温度下在这四种溶液中,c(H+) 与c(OH-) 之乘积均相等。
答:()3、⽤两条相同的锌棒,⼀条插⼊盛有0.1 mol?dm-3 ZnSO4溶液的烧杯中,另⼀条插⼊盛有0.5 mol?dm-3Zn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盐桥将两只烧杯中溶液联接起来,便可组成⼀个原电池。
答:()4、冰与⼲冰相⽐,其熔点和沸点等物理性质有很⼤的差异,其重要原因之⼀是由于冰中H2O 分⼦间⽐⼲冰中CO2分⼦间多了⼀种氢键作⽤的缘故。
答:()5、已知HCN 是直线形分⼦,所以它是⾮极性分⼦。
答:()6、升⾼温度,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提⾼,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降低,从⽽使平衡向吸热的⽅向移动。
答:()7、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不同点在于阴极处的电极反应不同:析氢腐蚀时,阴极上H+放电析出H2;⽽吸氧腐蚀时,阴极上是O2得电⼦变成OH-。
答:()8、实验测得CS2是直线型结构的分⼦,则分⼦中共有4 个σ键。
答:()9、螯合物的稳定性⼤于⼀般配合物。
答:()⼆、将⼀个或两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题末的括号内。
若正确答案只有⼀个,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有两个,只选⼀个且正确,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给2分,但只要选错⼀个,该⼩题就为0分。
(本⼤题分14⼩题, 每⼩题2分, 共28分)1、真实⽓体⾏为接近理想⽓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答:()(1) 低温⾼压(2) ⾼温低压(3) 低温低压(4) ⾼温⾼压2、温度⼀定,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定量0.1mol?dm-3BaCl2溶液,则BaSO4的溶解度可能发⽣的变化是答:()(1) 不变(2) 增⼤(3) 降低(4) 不确定3、已知下列各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Fe3+/Fe2+)=+0.77V E(Cu2+/Cu)=+0.34VE(Mg2+/Mg)= -2.83V E(Cl2/Cl-)=+1.36V则在标准条件下,最强的还原剂是答:()(1)Fe2+(2)Cu(3)Mg(4)Cl-(5)Mg2+4、4f 轨道的⾓量⼦数为答:()(1)0 (2)1(3)2 (4)35、下列元素中电负性最⼤的是答:()(1)Na(2)Ca(3)S(4)I(5)Cl6、已知K(HAc)=1.76?10-5,若⽤HAc 和NaAc 溶液配制pH=4.0 的缓冲溶液,则所需两种溶液浓度之⽐c(HAc)/c(NaAc) 为答:()(1) 5:8.8(2) 50:8.8(3) 8.8:50(4) 8.8:57、对于反应:2MnO4-+10Fe2++16H+=2Mn2++10Fe3++8H2O,有?r G= -nFE。
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学科。
)2.相、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功和热、反应进度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相关计算。
(相: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
状态函数:用来表征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过程: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从始态到终态,我们称系统经历了一个热力学过程,简称为过程。
途径:实现这个过程可以采取许多种不同的具体步奏,我们就把每一种具体步奏称为途径。
在热力学中,系统发生变化时,设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为Q,与环境交换的功为W,可得热力学能(亦称内能)的变化为ΔU = Q+ W 或ΔU=Q-W(目前通用这两种说法,以前一种用的多),为了避免混淆,物理中普遍使用第一种,而化学中通常是说系统对外做功,故会用后一种。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由水、冰、水蒸气、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体系中含有:(A) A、三个相 B、四个相 C、五个相 D、六个相3.焓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物质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
(焓是一个热力学系统中的能量参数。
所谓标准状态,是在指定温度T和标准压力p下该物质的状态,简称标准态。
标准摩尔生成焓记为ΔfHm(B, 相态, T),在温度T(若为298.15K时则可不标出)下,由标准状态的单质生成物质B(νB=+1)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即在标准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都是处于100KPa,通常温度选定298.15K),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1mol)的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热(即恒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或标准生成热。
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单位:kJ/mol。
)4.熵的概念,物质标准摩尔熵的定义及大小比较。
(熵-定义:描述物质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
物质(或体系)混乱度越大,对应的熵值越大。
符号:S 。
单位: J⋅K-1在0K时,一个纯物质的完美晶体,其组分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都处于完全有序的排列状态, 混乱度最小, 熵值最小。
重庆大学化学真题答案解析(Chongqing University)作为中国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化学专业自然也备受关注。
每年的化学真题都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因此本文将对化学真题的答案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化学真题的类型。
通常,该校的化学真题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选择题占据了考试的绝大部分,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进行考察。
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的意思。
如果遇到不懂的词汇,可以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其次,要注意题目的限定条件,如“在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等。
这些条件会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影响,因此考生需要有所准备。
最后,要遵循思路明确、逻辑清晰的原则。
化学选择题通常有多个选项,考生需要仔细分析每个选项的含义和相关知识,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对于主观题,考生需要依据具体的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通常,主观题会要求考生进行物理性质分析、反应机理解析或实验操作等。
在解答过程中,考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运用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要注意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以便阅卷教师能够明确评分。
除了对真题的解析,考生还需要有一定的备考策略。
首先,要充分理解课程内容。
化学真题通常会涉及到课堂上讲解的各个知识点,因此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课程内容,并进行巩固和练习。
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化学学科注重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考生需要进行实验实践,熟悉实验操作,提高自己的实验技巧和分析判断能力。
最后,要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
通过做真题、模拟题,考生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命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和答题准确度。
总之,化学真题的答案解析需要考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通过系统学习课程、加强实验实践、进行习题训练,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同时,备考过程中要保持积极、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近5年重庆高考化学知识点分类总结1、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有:2、必修一3、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选择题6分), 离子反应, 离子共存问题, 水解, 双水解(选择题6分)必修一, 选修三, 必修二4、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元素周期律(选择题6分, 无机推断或信息题15分)选修二, 必修二5、化工生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工业合成氨, 石油、煤、天燃气的综合利用, 化学与材料发展,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选择题第一个6分)6、选修四7、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选择题6分), 化学速率与化学平衡(选择题6分, 计算题3-5分), 电化学基础(结合无机题14分),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离子共存问题(选择题6分)8、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烃和卤代烃, 烃的含氧衍生物,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合物, 合成高分子(选择题6分, 有机推断或信息题16分)1.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涉及知识点有:(1)、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硅酸盐材料: 黏土(Al2.2SiO2.2H2O)、石英(二氧化硅)、钾长石(K2O.Al2O3.6SiO2)、钠长石(Na2O.Al2O3.6SiO2)、陶瓷(黏土)、玻璃(硅酸盐Na2CO3+ SiO2 = Na2SiO3 + CO2↑(条件: 高温)CaCO3 + SiO2 = CaSiO3 + CO2↑(条件: 高温))、水泥(硅酸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新型陶瓷、单晶硅(硅)、石墨(碳)、金刚石(碳)、碳六十(碳)(2)、金属材料: 钢铁的冶炼(2C+O2=2CO,脱碳FeO+CO=Fe+CO2,脱硫FeS+CaO=CaS+FeO)、铝的冶炼(电解氧化铝)、金属的腐蚀(吸氧和析氢)(3)、工业合成氨: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可逆反应工业制硫酸: 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2SO2+O2<--高温高压催化剂-->2SO3(注意可逆号)SO3+H2O==H2SO42. 化学实验操作以及装置图(1)、常用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容量瓶、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用PH 试纸测PH时必须保持PH试纸干燥, 进行焰色反应时要去除干扰离子先用盐酸反复洗涤铂丝再进行焰色反应, 量筒读数要与液面相平并且视线与凹液面相切(羊大虎小---仰视读数偏大俯视读数偏小), 酸式滴定管不能用来装碱, 碱式滴定管不能用来装酸性和具有强氧化性的液体(2)、常见操作所需仪器和装置: 分液(分液漏斗), 蒸馏(温度计, 冷凝管水下进上出), 萃取(分液漏斗), 蒸发(蒸发皿),(3)、实验注意事项:吸收气体或气体与液体的反应要注意防倒吸, 中和热的测定温度计应直接与溶液接触。
大学化学复习重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相互转化的规律。
在大学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点内容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和复习的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大学化学的复习重点。
一、无机化学的复习重点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要熟悉其中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信息,掌握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2. 化学键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理解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以及键的强度和键能的计算。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反应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强酸、强碱、中强酸、中强碱的性质与反应特点,以及在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生成等。
4. 配位化学理解复合物的结构、命名规则和配位数的概念。
熟悉常见的配位键和配位体,了解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环境的因素关系。
5. 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掌握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了解电池的组成和特点,以及电池的性能评价指标和应用领域。
二、有机化学的复习重点1. 烃类熟悉烃类的命名规则和分类,了解烃类的结构与性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
了解烃类的反应特点,如烷烃的卤代反应、烯烃的加成反应和炔烃的电子亲攻反应等。
2. 醇、醚和酚了解醇、醚和酚的结构、命名规则和性质,包括醇的酸碱性质、醚的制备方法和酚的酚醚异构体等。
3. 醛、酮和羧酸熟悉醛、酮和羧酸的结构、命名规则和性质,了解醛的氧化性质和酮的还原性质,以及羧酸的酸碱性质。
4. 芳香化合物了解芳香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芳香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反应特点,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等。
三、物质转化与能量变化的复习重点1. 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熟悉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以及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2. 化学热力学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等,了解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和热力学计算方法。
3. 化学动力学了解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等,熟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方程的推导。
大学化学I_重庆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电对的氧化态浓度越小,则其电极电势值越低,因此,两个电对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也随其中任何一个电对的氧化态浓度减小而降低。
答案:2.量子力学薛定谔方程中所说的原子轨道是指 (1) n,l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2) n,l,m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3) n,l,m,ms具有一定数值时的一个波函数;(4) 与玻尔理论相同的原子轨道。
答案:3.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答案:4.若体系的状态改变,则所有的状态函数值都必须改变。
答案:5.在一玻璃球内装有气体(可视作理想气体),连接着另一真空的玻璃球,打开两球之间的活塞使之相通,则系统(取两玻璃球为系统)的熵值增大。
答案:正确6.任何单质和化合物,298.15 K时的标准熵均大于零。
答案:正确7.焓变△H是状态函数,热量Q不是状态函数。
答案:错误8.对在一般情况下氢气的燃烧反应而言,系统与环境的总熵变大于零。
答案:正确9.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只要温度升高,速率常数就会增大。
答案:正确10.碳原子只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故只能形成 2 个共价键。
答案:11.只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才具有依数性。
答案:错误12.水分子结构中电荷分布的特殊性决定了分子间易于形成氢键,从而影响水的性质。
答案:正确13.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做定向移动的是。
答案:胶粒14.室温时,在总压力为200Pa的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中,氯气的分压力为100Pa,这意味着Cl2的物质的量是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的一半。
答案:15.由于尿素与丙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由它们分别配制的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两种稀水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数值也不同。
答案:16.根据反应 H2(g) + I2(g) = 2HI(g) 的速率方程为v = k×c(H2)×c(I2)。
重庆化学高考必背的知识点随着高考的临近,对于重庆化学考生来说,了解并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是提高分数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周围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等等。
下面将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基础,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助于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之间的相关性。
考生需要掌握元素的周期和族别,了解主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特点,同时要熟悉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等。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中常见的概念,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电子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形成的。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3. 酸碱与盐酸碱与盐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物质,对于理解酸碱反应和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酸具有酸性、酸性溶液导电、与碱中和生成盐的特点,碱具有碱性、碱性溶液导电、与酸中和生成盐的特点,盐是由酸和碱中和生成的化合物。
了解酸碱和盐的常见性质有助于解析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
了解氧化和还原的概念,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式及其应用,是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物质性质的关键。
5.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了解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如碳原子的共价键、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等,对于理解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非常重要。
同时,掌握有机物的一些常见反应和重要的有机物,如烃类、醇类、酮类、醛类等,也是高考必备的知识点。
以上仅是重庆化学高考必背的一部分知识点,考生还需要结合教材和题目的练习,多复习巩固。
同时,对于一些变化较多的内容,如化学实验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考生需要理解其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题目进行解答。
化学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高考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重庆大学大学化学Ⅰ期末考试试卷A试卷号:B070006学院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5 页)大题一二三四成绩一、对的在题末括号内填“+”、错的填“-”。
(本大题分7小题, 每小题1分, 共7分)1、温度升高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反应的活化能随之降低了。
答:()2、一个反应如果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表示补充了能量,因而有助于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
答:()3、现有H2CO3、H2SO4、NaOH、NH4Ac 四种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dm-3,同温度下在这四种溶液中,c(H+) 与c(OH-) 之乘积均相等。
答()4、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二元或多元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答()5、电极极化的结果使得实际分解电压变大,因此在计算阴极实际析出电势时,E实析(阴)=E理- h 阴(h 阴表示阴极超电势)。
答()6、利用KSCN 可以检出溶液中微量Fe3+ 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测K( 稳,[Fe(SCN)6]3-) < K( 稳,[Fe(H2O)6]3+)。
答()7、凡是 d 轨道中存在未成对电子的过渡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颜色,而没有未成对 d 电子的过渡金属离子的水溶液都是无色的。
答()二、将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末的括号内。
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有两个,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本大题分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1、假定空气中,体积分数j(O2) = 0.21,j(N2) =0.79。
如果大气压力为98.7 kPa,则氧的分压力为答:()(1) 20.7 kPa (2) 41.3 kPa (3) 77.3kPa (4) 42.7 kPa2、确定电子自旋运动状态的量子数是答:()(1)n (2)m(3)m s(4)l3、下列物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答:()(1)CO2(2)SiO2(3)CsCl(4)CaO4、BaCO3 能溶于盐酸的最合理解释是答:()(1)BaCO3 的K较大;(2)BaCO3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3) 能反应生成CO2 气体离开系统,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4)BaCO3 的K较小。
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P6 公式1-3 p B=(n B /n)*P注:混合气体组份B的分压等于组份B的摩尔分数与混合气体总压之乘积。
例题:在100kpa的容器中有1mol的A气体和9mol的B气体,分别求出A气体与B气体的气压。
2.P10 依数性依数性是指一些与溶液中溶质的独立质点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的溶液性质(包括蒸汽压下降、沸点提高、凝固点下降和稀溶液渗透压)3.P13 渗透压♦第二章1.P27 系统为了方便研究,人们常常把一部分物体和周围的其他物体划分开来作为研究对象这部分划分出来的物体我们称之为系统。
系统的类型: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的交换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有能量但无物质交换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该系统不受环境影响,是一种理想系统。
2.P28 状态函数系统的某个状态函数改变或若干个状态函数发生改变时系统的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
状态函数特点:它的数值仅仅取决于系统的状态,当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状态函数数值也随之改变,但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系统变化的途径无关。
3.P29 注意:热和功都不是系统的状态函数,除了与系统的始态、终态有关外还与系统状态变化的具体途径有关!4.P31 恒容反应热U 恒压反应热Q =焓变5.P32 盖斯定律完整表述: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做其他功和处于恒压或恒容得情况下,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的,其化学反应的热效率总值相等。
即在不做其他功德恒压或恒容时,化学反应热效应仅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具体途径无关。
盖斯定律表明,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也可以和普通代数方程式一样进行加减运算。
6.P37 注意例题(例2—4和例2—5)7.P40 注意表2—1H为熵变、T为温度、为吉布斯函数)8.P42 化学平衡特性:①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表面上反映似乎已停止,实际上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是单位时间内正反应消耗的分子数恰好等于逆反应生成的分子数。
试卷号:B070005(答案)注:各主观题答案中每步得分是标准得分,实际得分应按下式换算:第步实际得分本题实际得分解答第步标准得分解答总标准得分N=N ⨯一、对的在题末括号内填“+”、错的填“-”。
(本大题分9小题, 每小题1分, 共9分)1、-2、+3、+4、+5、-6、-7、+8、-9、+二、将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末的括号内。
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有两个,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本大题分14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8分)1、(2)2、(3)3、(3)4、(4)5、(5)6、(2)7、(1)8、(4)9、(3)(4)10、(2)(4)11、(3) 12、(4) 13、(2) 14、(4)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总计23分)1、Fe2+ 1 分2、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 分3、波动 1 分4、-61.2kJ⋅mol-1 2 分5、3CaCO3+2Na3PO4⋅12H2O=Ca3(PO4)2↓+3Na2CO3+24H2O或3CaCO3(s)+2PO43-(aq)=Ca3(PO4)2(s)+3CO32-(aq) 2 分6、sp3正四面体不等性sp3三角锥形0.5 分/ 空7、晶 1 分玻璃 1 分8、利用核反应时原子核与原子核或原子核与基本粒子间相互作用时,原子核发生变化而释放的能量 2 分9、还原,+4 , +6氧化,+6 , +3 0.5 分/ 空10、1. 重金属2. 无机阴离子3. 放射性物质4. 有机农药及有机化合物5. 致癌物质(任填3 种)每种1 分,共3 分11、(本小题4分)标准电极电势、离子浓度、电极材料、电极表面性质、电流密度及温度等因素(答出前三种及后三种中任一种即给满分) 4 分四、根据题目要求,通过计算解答下列各题。
(本大题共5小题,总计40分)1、(本小题5分)Al(OH)3+3H+=Al3++3H2OK={c(Al3+)/c}/{c(H+)/c}3={{c(Al3+)/c}{c(OH-)/c}3}/{{c(H+)/c}3{c(OH-)/c}3}=K{Al(OH)3}/(K)3=5⨯10-33/(1⨯10-14)3=5⨯109 5 分2、(本小题8分)(1) ∆r G(298.15 K) = ∑ν∆f G(298.15 K) = -5.3 kJ⋅mol-1,ln K(298.15 K) = -∆r G(298.15 K) / (RT) = 2.138K(298.15 K) = 8.48 4 分(2) ∆r H(298.15 K) = ∑ν∆f H(298.15 K) = -57.9 kJ⋅mol-1,∆r S(298.15 K) = [∆r H(298.15 K) -∆r G(298.15 K)]/T= -0.176kJ⋅mol-1⋅K-1,∆r G(1000 K) ≈∆r H(298.15 K) - T∆r S(298.15 K) = 118.5 kJ⋅mol-1ln K(1000 K) = -∆r G(1000 K) / (RT) = -14.25K(1000 K) = 6.46⨯10-7 8 分[ 也可利用范托夫等压方程式求K(1000K) ]3、(本小题8分)(1) c(H+)=3.63⨯10-3 mol⋅dm-3α={{c(H+)/c}/0.10}⨯100%=3.63% 2 分(2)K=(c1/c)α12=(c2/c)α22=(c1/10c)α22所以α2=(10α12)1/2=11.5%c2(H+)=c2α2=(0.010 mol⋅dm-3)⨯11.5%=1.15⨯10-3 mol⋅dm-3pH= - lg c2(H+)=2.94 6 分(3)K=(c/c)α2=0.10(3.63%)2=1.32⨯10-48 分4、(本小题8分)K={c(ClO-)/c}⋅{c(Cl-)/c}/{p(Cl2)/p}⋅{c(OH-)/c}=K⋅K/(K)2 =9.0⨯1015 5 分E=0.05917 Vlg K/n=0.94 V 8 分5、(本小题11分)(1) ∆r G(298.15 K) = ∑ν∆f G(298.15 K) = -32.86 kJ⋅mol-1 < 0所以常温常压下合成氨反应可自发进行 2 分(2) ∆r H(298.15 K) = ∑ν∆f H(298.15 K) = -92.86 kJ⋅mol-1 3 分∆r S(298.15 K) = ∑νS(298.15 K) = -198.7 J⋅mol-1⋅K-1 4 分所以T≤∆r H(298.15 K) / ∆r S(298.15 K) = 467.3 K ( 或194.1℃) 6 分(3) ∆r G(400 K) ≈∆r H(298.15 K) - T∆r S(298.15 K)= -13.38 kJ⋅mol-18 分ln K(400 K) = -∆r G(400 K) / (RT) = 4.023所以K(400 K) = 55.9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