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环流东海黄海环流
- 格式:ppt
- 大小:9.42 MB
- 文档页数:34
第五讲海洋环流一、概述1.1海流: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海水的流动。
(洋流)1.2海洋环流:大洋环流,海区的环流1.3海流的成因1.3.1外部的原因:风生海流1.3.2内部的原因①内部压力场: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增减水②海水连续性:补偿流1.4海流的分类和命名1. 4.1依受力及成因分:风海流、倾斜流;热盐环流1.4.2依温度特征分:暖流、寒流1.4.3依区域特征分:陆架流、赤道流、西边界流1.4.4依所在层次分:表层流、潜流、中层流、深层流1.4.5注意:流向指流去的方向,与风有区别研究意义:国防、航运、渔业、气候—-21.5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1.5.1拉格朗日方法:跟踪水质点,研究其时间变化。
可用漂流瓶、中性浮子、浮标、示踪剂等追踪流迹。
1.5.2欧拉方法:描述或测量空间点处流的情况。
依各点处流速的大小方向,描述流场。
二、描述海流运动的有关方程简介2.1运动方程2.1.1单位质量海水的运动方程:ma=Fd/du77 d v dz d w ~dT~2.1.2重力和重力位势①重力:单位质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重力加速度量值相等。
g与地理纬度©,水深z有关。
在海面z=0,赤道与极地,△g = 0.052m/s2在©=45。
处,海面与深万米处,△g=0.031m/s2亚力的鬲■閔g二(9.80616"2.5928x10P cos2^H-6.9x10^ 心(2^-3.(186x l『z)nV£一般取g = 9.80m/s2 ,视为常量。
②重力位势:⑴海平面:静态海洋,海面处处与重力垂直。
⑵ 水平面:处处与重力垂直的面。
可以有多个⑶重力位势:从一个水平面逆重力方向移动单位质量物到某一高度所做的功,即⑷ 等势面:位势相等的面。
静态海面(海平面) 也是一个等势面;不同深度的水平面,各是一个等势面。
⑸ 位势差的量度一一位势米、位势高度、位势深度A.位势米(gpm ):不同等势面之间的位势差d ①(gpm)=gdz/9.8I ①—①2 l/(gpm)= Iz1 —z2 l/(m),位势差可用深度差表示。
海水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作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叫海流,通常以流速和流向来描述其特征。
中国海的海流,从大的环流系统来看,渤、黄、东海为一环流系统,南海为另一个环流系统。
1.渤、黄、东海的海流渤、黄、东海的海流,总的来看有两大流系——外海流系及沿岸流系。
两大流系的消长构成了渤、黄、东海的环流,如图13所示。
外海流系由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对马暖流及黄海暖流组成,因它给本海区带来高温、高盐的大洋水,故有外海流系之称。
沿岸流系由江河入海的径流、春季融冰以及盛行季风所产生的风海流等组成。
流动范围主要在中国沿岸和朝鲜半岛西岸。
外海流系的主要特征是盐度高,水色清晰,透明度大,流速强,流向稳定,厚度大。
沿岸流系则不同,具有低盐,水色浑浊,透明度小,厚度薄(约5~15米)等特色。
有的沿岸流的流向、流速,随季风和大陆径图13 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冬、夏季表层流分布1 黑潮主干,2 黑潮西分支,3 对马暖流,4 台湾暖流,5 黄海暖流,6 鲁北沿岸流,7 西朝鲜沿岸流,8 浙闽沿岸流,9 南海季风漂流流大小而变。
(1)黑潮是太平洋地区最强的海流,因水色深蓝,看起来似黑色而得名。
相对于它所流经的海域来讲,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故有黑潮暖流之称。
它起源于台湾东南、巴布延群岛以东海域,是北赤道流向北的一个分支的延伸。
主流沿台湾东岸北上,经苏澳—与那国岛间的水道进入东海;然后沿东海大陆架边缘与大陆坡毗连区域流向东北,至奄美大岛以西约北纬29°、东经128°附近开始分支,主流折向东,经吐噶喇和大隅海峡离开东海返回太平洋,沿日本南岸向东北至北纬35°附近。
进入东海的黑潮有若干分支。
按传统说法,奄美大岛以西沿九州西岸北上的一支称对马暖流。
约在五岛列岛以南又分两股:主流向东北通过朝鲜海峡流入日本海;西分支又在济州岛南进入南黄海,构成黄海暖流。
黑潮主干①在钓鱼岛附近有一小股指向西北,朝浙江近海流动,抵达舟山群岛外折向东,与黄海南伸的冷水混合变性,这支海流叫台湾暖流。
2024年高中洋流分类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中的洋流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暖洋流和寒洋流。
下面将对这两类洋流做详细的介绍。
暖洋流:1. 由于热带高压持续吹向亚洲大陆,在与大陆之间的相关系统影响下,暖洋流在封闭的海区目标站位置大致维持不变。
2. 东北部的海流系统多以亚洲洋流为基础,沿沿陆东岸向北漂流,至东亚、北太平洋。
暖洋流的分类:1. 黄海暖流:黄海暖流是在黄海中插入东海的暖洋流。
它源自赤道扩散,向东北方向运动。
黄海暖流会受到亚洲洋流的影响,改变其路径,使其在离开黄海时,向东南偏南游。
然后,它们join East China Sea Warm Current,并最终形成北太平洋的一部分。
2. 关东洋流:关东洋流是东北亚洋流的一部分,形成于日本列岛以东的关东海域,沿黑潮的北边,与赤道流相拒。
形成的关东洋流出海口比较宽,流向并不固定,但大致流动是往东北方向。
然后,在其流动途中会受到日本陆架的印影响,使其方向遵循着日本陆架的走向,最终在离开和拱北海域时向东北游。
寒洋流:1. 寒洋流受到西风带和北风带的推动,在与大陆之间的相关系统的影响下,寒洋流的位置通常比暖洋流的位置更改。
2. 关键的寒洋流的属性是其温度较低,较为寒冷。
这是寒洋流与暖洋流的最大区别。
寒洋流的分类:1. 潮湖洋流:潮湖流沿中国东北沿海的滨海省份东南方向流入黄河,总体特征是温度较低,并且它的出海边界比较宽。
2. 布星湾洋流:布星海湾的洋流是由西风带形成的。
它从布星湾沿中国东部海岸向南进行,然后稍微转向东南方向,参与亚洲洋流。
3. 黄淮海洋流:黄淮海洋流是在黄海和渤海形成的寒洋流。
黄淮海洋流由该区域的海加以东部流动组成,具有不断的重组和增量。
在东海的方向上,它会合并East China Sea Cold Current,最终形成North Pacific Ocean Cold Current。
总结:高中地理中,洋流分类是指根据洋流的热带和寒带特征,将洋流分为暖洋流和寒洋流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