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地理教学渗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3
国防地理教学渗透教案
榆次三中毛永涛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通过认识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国之志。
3.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
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了解国土、领海等
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略)
二、讲授新课
(一)位置优越:
1、我国的半球位置:
(1)、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的知识(学生回答)
(2)、读图P2,图1.1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读图寻找)
2、我国的五带位置:(略)
3、我国的海陆位置:
(1)、复习大洋与大洲的知识(学生回答)
(2)、在图1.1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读图寻找)
4、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由学生来分析回答)
安排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分小组展开讨论课本提供的活动题目;
②除课本提供的材料外,再补充还有什么其它的优越性;
③综合以上,请学生总结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总结:
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三年级国防教育教案第一单元我的祖国1、锦绣大地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的面积、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大好河山。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祖国名胜风光图片(师生共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2、自主交流:你对祖国有哪些了解?3、教师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情绪,导入本课学习。
二、交流学习1、生阅读课文第1、2 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加深了解。
3、欣赏祖国大好河山。
(1)学生分组展示搜集的图片。
(2)教师展示祖国著名风光图,介绍。
4、读一读“祖国版图像雄鸡??”5、对照地图,认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河流,并简介相关知识。
三、课堂实践1、找一找:在地图上找一找祖国的最东段、最西端、最南端、最北端。
2、同桌相互说一说祖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河流。
四、课堂总结(略)第二单元我的家乡2.美丽的山川风貌教学目标:了解山东的地理和山川风貌及历史概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交代本节课任务,板书课题2、自主交流:你对我们的家乡山东有哪些了解?二、学习探索1、学生阅读了解山东概况。
2、教师点拨:结合地形图介绍山东的地理位置,地形概貌。
3、欣赏山东山海风光4、阅读小资料《海防重镇——烟台》,谈谈自己的体会。
5、教师简介山东的历史沿革。
6、举办“山东名人故事博览会”。
三、课堂总结1、通过学习,你对山东有了那些新的了解?2、你有什么感受?第三单元钢铁长城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性质、任务。
2、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但我们享受安定幸福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谁在保卫着我们的安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二、交流学习1、探索:什么是武装力量?个人交流——阅读资料——老师讲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
初中渗透国防教育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社会·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情感。
3.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提高学生的国防素养。
教学重点:1. 国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情况。
3. 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国防素养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国防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国防意识的提高。
2. 学生国防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我国国防建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国防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防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国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情况。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国防意识?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国防建设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成功原因。
2. 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如何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国防知识问答比赛。
2. 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学习国防知识的体会。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国防意识与国防素养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国防知识掌握情况。
3. 学生国防意识与国防素养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国防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优秀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探索
何华琴
【期刊名称】《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任何国家没有足以自卫的国防,就不可能有它的生存之日和立足之地,地理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国防教育内容。
针对目前学生现状,文章对现行的地理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国防地理知识的添加和渗透;在课堂教学形式上进行多元化改革,使今日学生对国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要求。
对进一步推动中学国防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何华琴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5
【相关文献】
1.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探索 [J], 何华琴
2.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 [J], 夏昕宇
3.浅谈地理教学中国防教育的渗透 [J], 张志鹤;袁中超
4.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探索 [J], 何华琴;
5.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实践探索 [J], 况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地理国防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基本情况,增强国防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我国国防的现状2. 我国国防的重要性3. 学生如何为国防建设做贡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国防的现状,引发学生对国防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防的重要性吗?国防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国防的基本情况。
2. 教师提问:我国国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国的国防政策有哪些?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我国国防的重要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强调国防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国防建设。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国防的基本情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为国防建设做贡献呢?2.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如何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2. 教师提问: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具备哪些国防素养?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设计一份国防宣传海报。
2. 各组展示海报,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强调学生应具备的国防素养,提醒学生关注国防建设。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国防情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国防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为国防建设做贡献的意愿和行动。
4. 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试论地理教学中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家、民族、全体公民的国防观念、奠定全民国防意识的社会系统工程。
国防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应该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特别是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长大后建设祖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地理教学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是在传授知识同时,更具体、系统、全面地把国防教育寓于地理教学之中。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1.从不同的地理知识和角度中渗透国防教育。
中国疆域辽阔, 南北东西跨度较大,海岸线较长,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所以,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每时每刻渗透国防知识,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讲中国地理位置,不仅要讲清纬度位置以及海陆位置,还要进一步系统归纳出其优越性:我国南北跨度大,导致气候差异性大,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东部濒临海洋且降水丰沛,极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广阔的海洋又便于发展水产业及同海外各国人民进行友好往来。
再如讲西高东低呈三大阶梯分布的地势特点,不仅要讲清各阶梯地形的界限、范围、特征,还要讲出其优越性;讲气候,不仅要讲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还要讲透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讲大江大河,要讲清它们各自的源头、流经的区域的地势特点及它的水文特征,并且强调它们强大的水能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巨大成就。
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生长在辽阔、富饶、壮丽的中华大地上,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在传授民族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拥有56个民族,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社会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各族人民相互之间都建立和发展了平等互助、亲密团结的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要教育学生拥护党的民族政策,热爱我国的民族大家庭。
同时,还要讲清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民族歧视、分裂,不允许任何破坏民族大团结势力的存在,坚决反对颠覆我们伟大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的一切罪恶活动,建设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幸福的国家。
中学地理教育中军事地理的渗透汪家松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地理素质作用不容忽视,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行为素质,尤其表现在诸如区域规划、资源开发、交通线、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环境保护、水利建设、商业贸易、城市规划、旅游、军事等方面,无一不体现国民具有的地理素质。
中学实施军训,使得学生受到短期强化训练,端正了对军营生活的认识,增强了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打造良好过硬的军事素质。
同时也激发了不少同学在军事理论方面的求知欲。
因而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地渗透军事地理知识,具有较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军事的浓厚兴趣和内部动力。
在地理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次讲解地理形势、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状况、交通运输、城镇要地、历史战例等地理因素对军事活动的制约性,只有正确利用地理环境,才可以以少胜多,以弱制强;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估计不足或利用不当,就可能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充分认识地理环境对军事战略和作战行动的制约和影响,并在实战中巧妙利用,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扬长抑短,就能克敌制胜。
在中学地理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七个地理因素的军事地理评价分析,经过自我消化、吸收、分析、整理,并将军事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与规律性知识相互交叉渗透,逐步形成完善了自己的授课体系。
体现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的崭新的地理教改理念。
一、课程创新体现素质教育。
提高全民军事地理素质改革中学地理教学,作为中学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认识和了解祖国的国防环境,不仅要特别熟悉祖国的边疆地理,还要具备阅读军用地图的技能,以及掌握地理素描的技能,此外还要掌握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地理知识,这样才能在战争中占据主动,扭转战局,转变事态,立于不败之地。
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战例都是大量巧妙利用地理环境,变被动为主动,出奇制胜的。
以军事地图为例,通过教学,学生能初步掌握如何判定方位和标定地图,如何利用军事地图来研究地形并确定战略战术。
国防教育渗透教案标题:国防教育渗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2. 掌握如何将国防教育渗透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
3. 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国防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国防教育渗透的方式和方法。
3. 国防教育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国防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国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重要作用。
主体:2. 解释国防教育渗透的方式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a. 语文课:通过阅读国防题材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重要性。
b. 数学课:通过国防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实际情况。
c. 历史课:通过讲解国家历史上的战争和国防事件,让学生明白国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d. 物理课:通过解析军事科技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科技对于国防的贡献。
e. 政治课:通过学习国家安全法和国防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导向。
3. 展示国防教育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国防教育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总结:4. 总结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渗透方式,并鼓励学生将国防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防教育渗透的方式和方法。
2.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学科,撰写一份教案,说明如何将国防教育渗透到该学科中。
教学资源:1. 国防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资料。
2. 统计数据和图表。
3. 军事科技的原理和应用资料。
4. 国家安全法和国防政策文件。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军事博物馆或军事基地,加深学生对国防的了解和体验。
2. 邀请国防专家或军事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直接听取专业知识和经验。
注意事项:1. 教案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和爱国情怀,避免过于强调军事力量和战争。
2. 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和课程要求,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国防教育
地理学科国防教育主要指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家地理信息、国防知识以及国家安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地理学科国防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地理知识传授,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地理环境、军事战略位置、国家安全形势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防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国家的国防建设、军事装备、军队实力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度和责任感。
实践操作也是地理学科国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地理信息采集、地图绘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地理环境和国防建设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国家安全意识。
案例分析也是地理学科国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地理学科国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地理学科国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意识,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国防地理教学渗透教案
榆次三中毛永涛
课题: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从地图上
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略)
[讲授新课]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多媒体演示)(结合课本P33图6.22)
1、台湾省位置:(略)
2、台湾省的组成:(略)
[学生活动]相互交流,介绍有关钓鱼岛的一些相关情况和相关事件,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面积与人口:(略)
4、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课本P34活动题2}
A、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但是,众多考古成果表明,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从未简断。
B、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
C、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历史上成多次遭受外来侵略。
1661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
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D、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
材料________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______________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______________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5、引导讨论活动题:
[学生活动]介绍从历史课上或其他途径了解到的有关台湾的知识。
[小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略)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略)
[总结]台湾自古以来就跟祖国大陆密切相连,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尽快实现两岸的统一。
四、作业: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准备进行讨论交流。
附:宝岛台湾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