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 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70
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引言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是两个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旨在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来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的含义、原则以及在企业中的应用。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源于日本汽车制造业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精益生产的核心原则是将价值观念引入生产过程,并通过持续改进来达到更高的效益。
以下是精益生产的主要原则:1. 价值流分析在精益生产中,价值流分析是一个关键步骤。
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每个步骤的价值,可以找出并消除不必要的浪费。
价值流分析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仔细研究,并通过细粒度的数据收集来获取详细的信息。
2. 一次成功的生产精益生产追求一次成功的生产,即在生产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和缺陷。
这可以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培训员工来实现。
一次成功的生产可以大大减少重工和废品数量,从而提高效率。
3. 按需生产精益生产强调按需生产,避免过度生产造成的库存积压。
采用按需生产的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并减少产品的寿命后处理。
4.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精益生产的核心原则之一。
通过不断改进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持续改进需要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通过实施合适的措施来实现改进。
精益物流精益物流是指采用精益生产原则来改进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过程。
它旨在通过消除物流过程中的浪费来实现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以下是精益物流的主要原则:1. 流程优化精益物流强调流程优化,包括物流计划、运输、仓库管理等。
通过分析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找出并消除不必要的浪费,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2. 库存控制精益物流追求减少库存量。
通过优化供应链、改进物料流动过程以及实施精确的需求预测,可以减少库存积压、节约资金和减少产品的寿命后处理。
3. 运输优化优化运输过程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运输的效率。
精益物流鼓励使用运输规划、路线优化等方法来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运输的时间。
第一章精益生产的思想和方法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企业创造利润。
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投入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并通过对它们的有效使用和优化组合制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而利润的高低取决于投入和有效产出的比例,即生产效率,班组是使产品增值的基本单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战场。
提高生产效率有以下三种途径:ﻫ1.投入不变,产出增加;ﻫ2.产出不变,投入减少;3。
投入减少,产出增加。
第一种途径适用于产品的成长期 ,即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的阶段;第二种途径适用于产品的成熟期或衰退期,即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渐趋稳定或下降的阶段;第三种途径显然是最理想的,因而难度也是最大的.但是, 市场竞争的结果最终将导致第一和第二种途径的失效,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状况步入低谷.要避免这种状况,就必须采用第三种途径。
精益生产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途径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ﻫ第一节精益生产的诞生及其特点ﻫ精益生产方式是继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生产方式之后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诞生的全新生产方式。
精益的“精”就是指更少的投入,而“益”指更多的产出。
ﻫ本世纪中叶,当美国的汽车工业处于发展的顶峰时,以大野耐一为代表的丰田人对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得出了两条结论:ﻫ1.大量生产方式在削减成本方面的潜力要远远超过其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好处2.大量生产方式的纵向泰勒制组织体制不利于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职工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ﻫ基于这两点认识,丰田公司根据自身面临需求不足、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严重困难的特点,同时结合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逐步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效益和低消耗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中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并成为80年代日本在汽车市场竞争中战胜美国的法宝,从而促使美国化费500万美元和5年时间对日本的生产方式进行考察和研究,并把这种生产方式重新命名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ﻫ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
§6.1精益生产物流概述一、企业物流与准时化物流企业物流(Interna11ogistics)是指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它从企业角度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企业物流可区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供应物流是企业外输入物流,生产物流是企业内转换物流,销售物流是企业外销售物流,由此可见,物流活动是伴随着企业的投入一转换一产出而发生的,物流渗透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之中。
精益准时化物流要求上游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及时地满足下游产品生产需求,除了数量和质量之外,强调时间不能提前也不能落后。
准时化物流是一组活动的集合,其目的在于原材料•、在制品及产成品保持最小库存的情况下,能保持快节奏的连续流拉动生产,是企业物流的较高水平,它通过准时供应,减少生产环节以外的库存,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1)准时化物流的特点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②准时③准确④快速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准时化物流的原则①小批量、多批次;②等间隔时间供货;③运输车辆高积载率;④缩短作业循环时间;⑤车辆安全行驶;⑥运输车辆规格标准化,包装箱规格统一化。
二、精益生产物流方式工厂间物流是指大型企业各专业厂间的运输物流或独立工厂与材料、配件供应厂之间的物流,常见的有直送物流、混载物流、中继物流三种形式。
1.直送物流直送是指运输车只在一家供应商于一家工厂之间运输,服务客户较少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2.混载物流混载是指在一次配送中接收多个供应商不同货物向多个工厂配送货物的运载方式,分为目的地混载和出发地混载两种形式。
3.中继物流当供应商距厂家比较远,且供应商之间距离较近时,可采用中继物流的运送方式。
中转站在供应商与厂家之间距离供应商较近的地方建立,供应商与中转站之间的运输属于支线运输,中转站与厂家之间的运输属于干线运输。
厂内物流包括车间之间物流、生产线间物流和受入物流。
车间之间物流、生产线之间物流与工厂之间物流相似,受入物流指物料由集货场、配货场到生产线的物料传送过程,包括生产线物流、配货场物流和集货场物流,受入物流是生产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
精益生产与物流----浅谈“精益生产”的推行(三)记得有一位日本企业管理专家曾说过:“要了解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去看他的物流管理吧”,可见物流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物流工作的重要性,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
那么什么是物流呢?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当初被称作“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汉语意思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我国是在80年代才接触物流概念的,当时被称作Logistics,定义为物资实体物理流动过程及其有关活动的总称,包括物的搬运、运输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包装、装卸、储存、配送和流通加工等过程。
本文所谈的物流是指公司内部生产物流,只是物流概念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物流活动贯穿于整个产品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承载着产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全部转移活动,与我们的生产管理更是息息相关,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必然对应着一种物流模式,任何生产方式的改变一定伴随着物流体系的改变,目前公司正在大力推行精益生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公司的物流体系进行持续不断的改善,不断建立更加有效的物流控制体系,逐步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无效物流和冗余物流,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近年来随着公司产量的快速增大和产品品种的增多,公司原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设计的相对合理的物流体系已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并在个别方面形成“瓶颈”,突出体现在作业场地分散、运输距离长、物资搬运次数多、物流工具或物流设施不标准等方面,进而造成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中间库存偏多及物流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公司精益生产方式的成功推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特别是棠下工厂与大长江之间的物流管理,更加凸现复杂性和重要性。
那么在精益生产方式下,落实到生产物流,究竟该如何改善呢?第一,编制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精益生产是一种“拉动式”的生产方式,这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物流系统也必须是“拉动式”的,而生产计划则是拉动整个生产和物流运作的信息源,只有信息源发出的信息精准、可靠,才能确保整个生产和物流系统的运行有条不紊,才能做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否则,物流将是无计划的、盲目的、杂乱的物流,也必然导致高成本和低效率,如铃木公司的生产计划,其中日程计划的准确率在90%以上,月度计划几乎不调整,正是这种前瞻、准确的生产计划,使得各上下游生产部门和相关配套厂都有充分的时间合理策划本部门的生产和物流,从而使整个生产和物流运作井井有条、紧张有序。
汽车行业厂内精益物流、精益生产(三) SPS规划要点精益管理顾问 宋文强 (原创)SPS单辆份成套供应是一种非常符合精益理念的物料上线方式,与批量补货、线边暂存相比,更有小批量(单辆份)、准时化(同步上线、物料随行)等特点。
但是,SPS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详细规划、精心准备才行。
第一,确定需要实施SPS的零部件不是所有零件都适用SPS,一般讲,体积较小或中等,有装配关系,且质量稳定的专用零部件比较合适。
通用零部件和标准件不容易拿错,所以可以不采用SPS。
因为SPS是一种管理成本比较高的补货方式,所以SPS同步台车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不优先考虑。
体积太大,像座椅等,不适合物料随行,可以采用JIS同步顺序上线方式。
质量稳定很重要,由于一次只供应单辆份零部件,发现质量问题后没有可供更换的同种零部件。
考虑到零部件的这些特点,一般来讲,企业先推进SPS的生产线是内饰线和车门线中的一部分工位。
第二,设计物料台车和料箱确定了要推进SPS的工位和物料,就要考虑设计物料台车和料箱。
由于是单辆份供应,所以数量不需要太多计算,但放置方法是个大问题。
总体来讲,料箱的外部大小要基本一致或只有几种规格,这样便于料箱与台车的配载。
需要精心设计的是料箱内部的隔断方法或衬垫形式。
首先,质量总是最重要的,汽车行业尤其如此,所以物料在拣配过程、搬运过程、拿取装配过程,要不容易磕碰。
其次,零部件放置既要放置整齐、节省体积,又要便于配载、拿取。
再次,类似零部件不能容易拿错,所以,车身左侧零部件和车身右侧零部件有时需要用可视化的方法进行区分。
比如:在丰田,绿色料箱放置车身左侧的零部件,蓝色料箱放置车身右侧的零部件。
物料台车的设计也很重要,一般为多层设计,既要容纳较多料箱,又要保证在搬运、随行的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和通过性。
第三,确定拣配区域位置SPS拣配区域的确定是个较大的决策,需要高层领导拍板。
SPS拣配区域的位置决策有两种:一种是相对集中式,另一种是分散式。
精益生产与供应链管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面临着市场变化迅速、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等诸多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管理创新和管理方法的革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成了企业所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创新和提升效率的热门话题。
一、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指通过精益思维、流程改善和绩效管理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
核心思想是通过控制浪费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在精益生产中,降低浪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无谓动作、不必要的运输、不良品处理等都应该予以避免。
例如,采用精益生产的汽车工厂,根据用户需求等数据,生产出比较流行的车型,同时减少了多余的备件和库存,显著地提高了生产力,减少了成本。
精益生产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通过降低浪费和提高效率的过程中,企业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产品的创新和革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市场份额。
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管理手段有效地协调企业内外部各个环节,从而提升供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一系列效益的管理方法。
核心思想是在优化企业的供应链中,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客户 satisfaction。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需要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包括生产物流、库存控制、质量检测和物流跟踪等。
例如,在物流方面,苹果公司采用全球货运协议和真正全球供应链来进行管理,通过路线优化和门到门的物流服务,保证了产品的及时送达和高效率。
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供应速度和质量,降低库存成本,缩短交货周期和提高客户 satisfaction。
此外,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优劣进行分析和筛选,企业可以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减少采购成本和供应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精益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两者之间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控制库存,提升质量,而精益生产则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速度,同时掌握更高的市场份额。
第一章精益生产的思想和方法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企业创造利润.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投入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并通过对它们的有效使用和优化组合制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而利润的高低取决于投入和有效产出的比例,即生产效率,班组是使产品增值的基本单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战场。
提高生产效率有以下三种途径:1。
投入不变,产出增加;2。
产出不变,投入减少;3.投入减少,产出增加。
第一种途径适用于产品的成长期,即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的阶段;第二种途径适用于产品的成熟期或衰退期,即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渐趋稳定或下降的阶段;第三种途径显然是最理想的,因而难度也是最大的。
但是, 市场竞争的结果最终将导致第一和第二种途径的失效,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状况步入低谷。
要避免这种状况,就必须采用第三种途径。
精益生产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途径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第一节精益生产的诞生及其特点精益生产方式是继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生产方式之后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诞生的全新生产方式.精益的“精”就是指更少的投入,而“益”指更多的产出。
本世纪中叶,当美国的汽车工业处于发展的顶峰时,以大野耐一为代表的丰田人对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得出了两条结论:1.大量生产方式在削减成本方面的潜力要远远超过其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好处2。
大量生产方式的纵向泰勒制组织体制不利于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职工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基于这两点认识,丰田公司根据自身面临需求不足、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严重困难的特点,同时结合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逐步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效益和低消耗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中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并成为80年代日本在汽车市场竞争中战胜美国的法宝,从而促使美国化费500万美元和5年时间对日本的生产方式进行考察和研究,并把这种生产方式重新命名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系统,同样也体现在产品开发、协作配套、营销网络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
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培训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精益生产是一种通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的管理理念,其目标是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持续改进。
而精益物流则是应用精益原则来优化物流流程,实现更高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帮助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培训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培训旨在提供有关精益理念和工具的知识,帮助员工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其次,培训还可以帮助员工了解如何将精益原则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在精益生产培训中,首先需要教导员工如何识别和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
这包括物料、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等。
通过教育员工如何识别浪费,他们可以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改进流程和提高效率来减少这些浪费。
此外,培训还可以教导员工如何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例如价值流图、5S法则和标准化工作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类似地,精益物流培训也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如何优化物流过程,以便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交付效率。
这种培训通常会涉及到供应链管理、仓储和配送等方面的知识。
员工将学习如何制定物流计划、优化库存管理和运输策略,以确保产品按时、高效地到达客户手中。
通过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培训,员工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精益原则,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培训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帮助员工更好地协同工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此外,通过培训,员工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为个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而言,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培训对于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学习和应用精益原则,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培训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个人发展,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精益生产和精益物流培训,并将其作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推动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实现持续改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精益生产物流管理》
课程标准
(2023年修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精益生产物流管理》课程是物流工程技术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围绕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的物流任务,将精益思想贯彻到物流实践当中去,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精益生产的管理工具、精益生产物流过程中的入库作业、储存、配送、物流规划等知识,同时提高现场改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精益生产体系、精益物流体系相关知识,能够应用精益生产常用管理工具完成生产物流典型区域规划、企业现场物流改善任务,具备精益思想、改善意识、独立规划能力。
课程要求:本课程需借助多媒体教室、精益实训室、物流一体化实训室进行授课,同时搭配企业一线资源与案例素材,通过理实一体化的形式让学生带入物流场景,增强对现场操作及规划的认识。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1 .整体设计
围绕制造业物流中最为复杂的“汽车零部件物流”,通过理论授课并配备大量实践案例、实训任务、视频资源,介绍企业是如何引入、规划、开展“精益物流”的,旨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理解'精益物流”的精髓,指导实践应用。
课程架构包含以下八个模块,如下表所
2 .思政元素融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创融合作为培养主线,充分挖掘行业、学校以及区域特色等蕴含的思政要素,从社会、个人、专业、通用等四个维度融入课程思政,提升育人效果。
四、课程考核与评级
五、授课进度与安排。
物流企业如何实现精益生产管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物流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成本控制、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等。
精益生产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那么,物流企业究竟如何实现精益生产管理呢?精益生产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时间、空间等,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实现精益生产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物流企业要优化流程。
对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浪费和不合理之处。
比如,货物的装卸搬运环节,如果操作流程不规范,就可能导致时间浪费、货物损坏等问题。
通过重新设计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可以提高装卸搬运的效率和质量。
再比如,运输路线的规划,如果不合理,就会增加运输里程和时间,导致成本上升。
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如 GPS、GIS 等,对运输路线进行优化,能够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其次,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库存管理。
库存过多会占用大量资金,增加库存成本;库存过少则可能导致缺货,影响客户满意度。
因此,要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合理控制库存水平。
采用 ABC 分类法,对库存物品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关注价值高、需求频繁的物品,确保其库存充足。
同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准时化采购,减少库存积压。
再者,物流企业要注重人员培训。
员工是企业实现精益生产管理的关键因素。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精益生产管理意识,让他们了解精益生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并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应用。
例如,培训员工掌握先进的物流设备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减少内部矛盾和冲突。
另外,物流企业还应引入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如自动化仓储系统、智能分拣设备、无人驾驶车辆等。
这些技术和设备能够大大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