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合金镀层表面形貌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42.44 KB
- 文档页数:7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0引言气缸套是内燃机中重要的零部件,常常处于高温、高腐蚀、高冲击负荷及摩擦环往复摩擦的恶劣环境中,很容易在工作中磨损或穴蚀失效,导致内燃机故障或者报废[1,2]。
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及耐蚀性,化学镀镍技术因镀层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较好的耐蚀性,以及操作便捷,质量可靠,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没有产生毒害物质,在各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3,4]。
化学镀镍层在钢铁材料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铸铁材料上的应用却鲜有报道。
本文将化学镀镍工艺应用到贝氏体基体灰铸铁气缸套材质表面,并对其表面Ni-P涂覆层的组织性能及结构形貌进行分析。
1实验材料及方法本次试验采用化学镀镍工艺在灰铸铁(贝氏体基体)上制备镍磷合金非晶镀层,选择灰铸铁作为基体材料,其主要化学成分(wt%)为2.93C、0.036S、2025Si、0.061P、0.481Mn0.052Cr、0.003B、0.347Cu、1.261Ni、0.863Mo。
将试样表面分别在280#、400#、600#、800#、1000#、2000#的水砂纸上按顺序打磨,确保试样表面光洁无划痕,并将试样放入除油液和酸活化溶液中分别进行除油和活化。
镀液pH值范围为4.7~5.2,镀液温度控制在88±2℃。
在此温度下恒温,将镀件放入镀液中,施镀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后分别取出,施镀过程中需要轻微搅拌镀液,使温度和镀液分布均匀。
接着将镀后工件放入室温水中清洗2min后,再用热纯水清洗1min,取出镀件风干,然后用磁性测厚仪检测镀层厚度。
选取镀层厚度适宜的试样分别进行八组不同的热处理实验,每组两个,热处理工艺如表1。
实验时,当炉温恒定在200℃,用酒精溶液把试样擦洗干净,放入电阻炉中保温1h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冷到室温。
其他几组试样设定好温度后重复以上步骤。
化学镀Ni一Sn一P合金镀层的结构和性能1.X射线衍射分析对Ni一P二元合金镀层和Ni一Sn一P三元合金镀层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图谱见图2一41。
根据图中的结果,可以看到Ni一P二元合金镀层呈现出典型的非晶态结构。
而Ni一Sn一P三元合金镀层,含磷量为11.8%时,呈现出非晶态结构;含磷量为5.8%时,则呈现相应于N(111)面的较尖锐的衍射峰,说明这种镀层呈晶态结构。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合金镀层含锡量对镀层结构影响较小。
由此可以推测,Ni 一Sn一P合金镀层的结晶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镀层中的含磷量。
2.热分析实验中是连续升温的,镀层在升温过程中逐渐晶化。
图2-42 为Ni-Sn-P合金镀层的变温差热分析曲线。
由图看出在390℃左右,合金镀层有一个非晶向晶体转化的放热峰,说明Ni-Sn-P合金镀层在低于390℃时为非晶态合金镀层。
作InTa2/φ=∆E/RTa+C的关系曲线(图2-43),根据斜率,可以由上式计算出晶化激活能为233kJ/mol。
在350~390℃之间,晶化的孕育期较长,因此有更多的结晶核心,晶化之后镀层晶粒更细密,而对镀层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一系列性能更为有利。
3.孔隙率用贴滤纸腐蚀法对不同厚度的合金镀层的孔隙率进行测试,结果见表2一9。
由表可见,对组分含量相同的镀层,镀层厚度越厚,则孔隙率越小。
而对厚度相同,各组分含量不同的合金镀层,含锡量对镀层的孔隙率影响较大,含锡量增加,孔隙率减少,特别对1um和3um厚的镀层,影响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锡参与了Ni一Sn一P共沉积,使得镀层的缺陷减少,换言之,使镀层的致密性增加。
同时也可以看出,表中各种Ni一Sn一P合金镀层孔隙率均小于Ni一P合金镀层,表明前者的致密性优于后者4.耐蚀性不同组成的Ni-Sn-P合金镀层浸泡在10%H2SO4溶液和40%Na0H溶液中的腐蚀失重结果分别如图2一44和图2一45所示。
为了便于比较,同时分别对电解镍板(含镍99.9%)和Ni一P合金层做了相同的测试。
Sn 含量对 Ni-Sn-P 镀层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王琳琳;范洪远;王均;闫静;谷坛;吴华【摘要】以硫酸镍及四氯化锡为主盐,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运用化学镀技术在碳钢 L245上沉积 Ni-Sn-P镀层.根据 Sn 含量不同,将试样分为6组.采用能谱分析仪及扫描电镜检测镀层特定元素的含量及表面结构形态;根据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谱分析镀层耐蚀性.结果表明,化学沉积中 Sn 元素的加入明显降低镀层的孔隙率,提高镀层的耐蚀性;Sn 含量在7.05%(质量分数)的镀层的孔隙率最低,耐蚀性最好.%Electroless Ni-Sn-P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mild steel L245 substrates in an alkaline-citrate-based bath where nickel sulphate and stannic chloride were used as metal ion sources and sodium hypophosphite was used as a reducing agent.Six groups of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stannum.The element concentration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oatings were examined b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were examined by polarization curve and AC impedance spectroscopy.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annum can reduce the porosity of coating and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The coating with stannum 7.05wt% had the minimum porosity and the highest corrosion re-sistance.【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5页(P19089-19092,19097)【关键词】化学镀;Ni-Sn-P 镀层;低碳钢 L245;耐蚀性【作者】王琳琳;范洪远;王均;闫静;谷坛;吴华【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65;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燃气研究院,成都 61021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燃气研究院,成都 61021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燃气研究院,成都6102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781 引言采用CSPI工艺生产的L245钢板是GB/T9711.1-1997标准中规定的标准钢种,是一种低碳低合金钢。
Ni-P合金化学镀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
赵忠俭;陈立范;邵桂春;李德高
【期刊名称】《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21)5
【摘要】利用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等技术对Ni-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P量为12%的Ni-P合金镀层在镀态下呈非晶态结构,经300℃以上温度时效处理后,则成为由Ni基固溶体和Ni3P两相组成的晶态结构.镀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与时效处理温度密切相关:经400℃时效处理后镀层硬度最高,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耐磨性能提高,而在HCl介质中的耐蚀性则基本呈降低趋势.
【总页数】4页(P393-396)
【关键词】化学镀;镍磷合金;组织结构;镀层;耐磨性能
【作者】赵忠俭;陈立范;邵桂春;李德高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学院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53.2
【相关文献】
1.超细SiC对Ni-P化学合金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J], 高加强;刘磊;沈彬;仵亚婷;胡文彬
2.还原氧化石墨烯对Ni-P化学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J], 卢民
3.热处理对Ni-P合金镀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与耐蚀性能的影响 [J], 朱玲玲;彭成章;陈友明
4.钛合金Ni-P化学镀层中磷含量对镀层形貌、组构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J], 林翠;赵立才;赵海芳;吴群英
5.稀土对Ni-P化学镀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J], 张敬尧;虞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镀Ni一W一P合金镀层的性能通常,Ni一W一P非晶态合金层具有均匀的结构,不存在偏析、夹杂物和第二相、原子间呈现短程有序结构,没有晶界、位错和层错以及与晶态有关的其它缺陷,具有较好的化学和电化学均匀性,缺少造成腐蚀的成核中心,因此,其耐蚀性高。
Ni一W一P非晶态合金层在空气及腐蚀介质中极易形成钝化膜。
这种镀层不论在酸性还是在碱性介质中都有钝化现象,使镀层迅速形成均匀而细密的钝化膜,这是该镀层具有高耐蚀性的因素之一。
当钝化膜遭到局部破坏时,有快速修复的能力。
镀层形成钝化膜之前,有活化溶解过程,这种快速活化溶解对钝化元素的溶解过程起到了堡垒作用,造成了表面钝化元素的富集,形成了良好的保护性能的钝化膜,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
在非晶态镀层表面形成钝化膜与晶态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没有严格的本质不同,差别在于非晶态镀层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是均匀的,这种均匀的钝化膜使得非晶镀层比晶态镀层有更高的耐蚀性。
(1)在HNO3介质中的耐蚀性Ni一W一P三元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特征导致了镀层的致密性,降低镀层的孔隙率,提高了耐蚀性,表2一4是对不同厚度的二元Ni一P和三元Ni一W一P镀层分别进行孔隙率测定和浓HNO3快速腐蚀试验,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元Ni一W一P镀层比二元Ni一P镀层更致密,且有更好的耐蚀性。
表2-4 Ni-P及Ni-W-P镀层的孔隙率和耐蚀性在化学镀Ni一W一P合金中,钨含量对镀层的孔隙率影响较大,随钨含量的增加,孔隙率减少。
化学镀Ni一P二元合金层的孔隙率明显高于任何一种Ni一W一P三元合金层,即Ni一W一P合金层的致密性优于Ni一P合金层,这是Ni一W一P合金镀层耐蚀性高的原因。
(2)在HC1介质中的耐蚀性表2一5给出了不同W含量的Ni一W一P合金镀层在5%(重量)及10%(重量)HCl介质中的腐蚀失重结果,并与Ni一P合金镀层及1Cr18Ni9做了对比。
测定结果表明,Ni一W一P合金镀层在HCl介质中有腐蚀发生,且随着镀层中W含量的降低,腐蚀速度增大,但与1Cr18Ni9相比,其耐蚀性要好得多。
《镀液成分和添加剂对电沉积Ni-W-P合金镀层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电沉积技术因其高效、环保、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及合金的表面处理。
其中,Ni-W-P合金镀层因其良好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镀液成分和添加剂对电沉积Ni-W-P合金镀层的影响,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镀液成分的影响1. 主盐浓度主盐浓度是影响电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
当镀液中Ni2+、W6+和PO43-的浓度适当提高时,镀层的沉积速率会随之增加。
然而,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镀层内部应力增大,从而影响镀层的性能。
因此,在保证镀层性能的前提下,应选择合适的主盐浓度。
2. 金属离子比例Ni、W和P元素的含量比例对镀层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当W和P的含量适中时,镀层表现出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
而过高的P含量可能导致镀层脆性增加,影响其应用。
因此,需要优化金属离子比例,以获得性能优良的Ni-W-P合金镀层。
三、添加剂的影响电沉积过程中,添加剂的作用不可忽视。
添加剂可以改善镀液的导电性、均匀性以及镀层的表面质量。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光泽剂、应力消除剂等。
这些添加剂能够在电沉积过程中吸附在镀层表面,改变镀层的生长方式,从而提高镀层的性能。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本部分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不同镀液成分和添加剂对Ni-W-P合金镀层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分别调整了镀液中主盐浓度、金属离子比例以及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观察了不同条件下电沉积得到的Ni-W-P合金镀层的形貌、结构和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提高镀液中主盐浓度和W、P含量,可以显著提高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同时,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可以进一步改善镀层的表面质量,提高其均匀性和光泽度。
然而,过高的P含量或添加剂浓度可能导致镀层内部应力增大,影响其应用。
五、结论通过对镀液成分和添加剂对电沉积Ni-W-P合金镀层影响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保证镀层性能的前提下,应选择合适的主盐浓度和金属离子比例。
万方数据872中国激光34卷1引言化学沉积方法制备的Ni—P非晶合金薄膜具有优良的磁性、耐磨、耐蚀,几乎是目前唯一应用于工业的非晶涂层,这些合金多数镀覆在金属或玻碳基体上口 ̄3]。
由于合金中镍组分与硅材料之间良好的结合力,在半导体硅上沉积的镍基合金用于半导体一金属接触中金层的底层,可以充分降低贵金属层的厚度,达到节约贵金属用量的目的[4’5]。
非晶薄膜由于其结构上的特殊性可表现出种种突出的性能,因此对于非晶薄膜的残余应力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6]。
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激光热处理后Ni—P合金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用X射线衍射(XRD)法测试了Ni-P合金薄膜残余应力,讨论了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薄膜残余应力的形成原因。
2实验方法非晶态Ni-P合金薄膜采用化学镀法制备,镀液组分是1010g/L的Ni(CH00)2·4H20,1010g/L的NaH2P02·H20,1010g/L的CH3COONa和1010g/L柠檬酸三钠。
镀件是硅(100)片(直径310cm,电阻率8~138Q·mm2/m),镀槽温度为363K。
相应的晶态薄膜是0.1MPaN。
气保护下,将所制得的非晶薄膜在773K下加温lh获得。
利用X-350A型X射线应力仪对试样进行残余应力分析,其实验参数为:管电压22kV,管电流6mA,Cr靶K。
辐射,准直管直径≠2mm,阶梯扫描步进角0.1。
,时间常数1S,扫描起始角及终止角分别为120。
和70。
Ni—P薄膜的x衍射峰如图1所示,Ni—P薄膜出现了3个衍射峰,衍射峰取(222)晶面,应力常数K一一998。
譬i。
loN掣鳝蜷鬻:,一.———j,℃一y。
沁120llO100908070Scanningscope/(。
)图1Ni—P合金薄膜衍射峰Fig.1DiffractionpeakofNi—Palloyfilm3结果与分析3.1表面形貌图2(a)为硅基体上Ni—P合金薄膜原始状态的表面形貌。
化学镀镍磷合金(Ni-p)Ni-p的优点有哪些?1、耐腐蚀性强:该工艺处理后的金属表面为非晶态镀层,抗腐蚀性特别优良,经硫酸、盐酸、烧碱、盐水同比试验,其腐蚀速率低于1cr18Ni9Ti不锈钢。
2、耐磨性好:由于催化处理后的表面为非晶态,即处于基本平面状态,有自润滑性。
因此,摩擦系数小,非粘着性好,耐磨性能高,在润滑情况下,可替代硬铬使用。
3、光泽度高:催化后的镀件表面光泽度为LZ或▽8-10可与不锈钢制品媲美,呈白亮不锈钢颜色。
工件镀膜后,表面光洁度不受影响,无需再加工和抛光。
4、表面硬度高:经本技术处理后,金属表面硬度可提高一倍以上,在钢铁及铜表面可达Hv 570。
镀层经热处理后硬度达Hv 1000,工模具镀膜后一般寿命提高3倍以上。
5、结合强度大:本技术处理后的合金层与金属基件结合强度增大,一般在350-400Mpa条件下不起皮、不脱落、无气泡,与铝的结合强度可达102-241Mpa。
6、仿型性好:在尖角或边缘突出部分,没有过份明显的增厚,即有很好的仿型性,镀后不需磨削加工,沉积层的厚度和成份均匀。
7、工艺技术高适应性强:在盲孔、深孔、管件、拐角、缝隙的内表面可得到均匀镀层,所以无论您的产品结构有多么复杂,本技术处理起来均能得心应手,绝无漏镀之处。
8、低电阻,可焊性好。
9、耐高温:该催化合金层熔点为850-890度。
一、化学镀Ni-P技术指标镀层厚度10-50μm,硬度Hv 550-1100(相当于HRC 55~72),结合强度大于15kg/mm²,耐腐蚀性能大大优于不锈钢。
二、化学镀Ni-P技术特点1.硬度高,耐磨性好:2.耐腐蚀强:化学镀镀层在酸、碱、盐、氨和海水等介质中都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其耐蚀性好于不锈钢。
3.表面光洁、光亮:工件经化学镀镀膜后,表面光洁度不受影响,无需再加工和抛光。
4.可镀形状复杂:工件形状不受限制,不变形,可化学镀较深的盲孔和形状复杂的内腔。
5.被镀材料广泛:可在模具钢、不锈钢、铜、铝、塑料、尼龙、玻璃、橡胶、木材等材料上化学镀。
化学镀Ni–Sn–P合金的研究进展王宏智,彭海波,陈君,王津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应化系,天津 300072)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化学镀Ni–Sn–P合金镀层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镍盐含量、锡盐含量、还原剂含量、络合剂含量、温度和pH等因素对化学镀Ni–Sn–P合金的镀速及镀层质量的影响。
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及性能,概述了化学镀Ni–Sn–P合金镀层的应用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镀;Ni–Sn–P合金;镀速;镀层质量中图分类号:TG178; TQ1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 227X (2007) 06 – 0051 – 04Research progress of electroless Ni–Sn–P alloy plating ∥WANG Hong-zhi, PENG Hai-bo, CHEN Jun, WANG Jin-shengAbstract: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lectroless Ni–Sn–P alloy plating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ere introduced. The effects of nickel salt concentration, tin salt concentration, reductant concentration, complexing agent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pH on the deposition rate and deposit quality of electroless Ni–Sn–P alloy plating were discusse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posit were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lectroless Ni–Sn–P alloy plating were summarized.Keywords: electroless plating; Ni–Sn–P alloy; deposition rate; deposit qualityFirst-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1 前言从1845年Wartz第一个从事化学镀镍开始[1],化学镀镍发展到今天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
温度对化学镀Ni-P合金层形貌、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金永中;杨奎;曾宪光;倪涛;丁松【期刊名称】《表面技术》【年(卷),期】2015(44)4【摘要】目的揭示在70-95℃施镀温度范围,Ni-P合金镀层显微形貌的变化规律,并探讨表面形貌结构、合金硬度及耐蚀性能的相关性。
方法以施镀温度为变量,通过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Ni-P合金镀层。
对镀层表面形貌进行表征,测试镀层硬度,并采用盐酸为腐蚀介质进行浸泡,以相对腐蚀速率表征镀层的耐蚀性。
结果在70-95℃的施镀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镀层形貌先趋于致密和平整,而后表面粗化,镀层的硬度和耐蚀性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最佳镀层形貌和硬度值出现在85℃,耐蚀性最好的施镀温度区间为85-90℃。
结论当镀液p H值为4.5±0.1,施镀时间为3 h时,施镀的最佳温度为85℃。
此条件下制备的镀层表面平整且均匀致密,硬度高,耐蚀性能优异。
【总页数】5页(P23-26)【关键词】化学镀;Ni-P合金;镀层形貌;耐蚀性;硬度【作者】金永中;杨奎;曾宪光;倪涛;丁松【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53.1【相关文献】1.磷含量对AZ31镁合金化学镀Ni-P层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 [J], 袁亮;马立群;秦铁男;丁毅2.温度对化学镀锡层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 [J], 徐静; 闫军; 李波3.铝合金化学镀Ni-P合金层及其耐蚀性研究 [J], 梁平4.氯化铈对Ni-P化学镀沉积速度、镀层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 [J], 梁平;张云霞5.回火温度对Ni-P基化学镀层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 [J], 李滨;李延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钕铁硼化学镀Ni-Mo-P镀层的形貌和耐腐蚀性能高平(吕梁学院物理系,山西吕梁033000)摘要:向化学镀溶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铈,在钕铁硼表面化学镀制备了四种Ni-Mo-P镀层。
采用全浸实验和电化学实验考察了四种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同时表征了四种镀层腐蚀前后的微观形貌,并与钕铁硼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四种Ni-Mo-P镀层相比于钕铁硼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但硫酸铈质量浓度变化对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以及腐蚀前后的微观形貌有一定影响。
适当的增加硫酸铈质量浓度有利于改善镀层的微观形貌,使镀层的腐蚀倾向降低,从而提高耐腐蚀性能。
当硫酸铈质量浓度为45mg/L得到的镀层相比于其它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但硫酸铈质量浓度超过45mg/L会使镀层的微观形貌呈现恶化的趋势,耐腐蚀性能下降。
关键词:耐腐蚀性能;Ni-Mo-P镀层;化学镀;钕铁硼中图分类号:TQ153文献标识码:AMorpholog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Ni-Mo-P Coatings on NdFeB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GAO Ping(Department of Physics,Lvliang University,Lvliang033000,China)Abstract:Cerium sulfate of different mass concentration was added to the electroless plating bath,and four kinds of Ni-Mo-P 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NdFeB by electroless plating.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four coatings and NdFeB was investigated by full immersion test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four kinds of Ni-Mo-P coatings and NdFeB before and after corrosion was character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kinds of Ni-Mo-P coatings have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an that of NdFeB,but the variation of mass concentration of ceric sulfate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micromorphology of the coatings before and after corrosion.Appropriate in‐crease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ceric sulfate wa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micromorphology of the coatings,thus reduce the corrosion tendency and then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The coating ob‐tained with45mg/L ceric sulfate has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an that of the other coatings.Howev‐er,when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cerium sulfate exceeds45mg/L,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ating tends to deteriorate,resulting in the decline of corrosion resistance.Keywords:corrosion resistance;Ni-Mo-P coatings;electroless plating;NdFeB钕铁硼是应用最广泛的永磁材料之一,在冶金、通信、医疗和航天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热处理对化学镀Ni-P合金镀层表面形貌及
组织性能的影响
作者:沈雁, 沈启贤
作者单位:重型汽车集团技术发展中心(济南)
1.期刊论文陈文明.曾为民.马玉录.CHEN Wen-ming.ZENG Wei-min.MA Yu-lu硅
烷膜在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上的封闭性能研究-表面技术2008,37(3)
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微孔,由于以碳钢为基体的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在大多数腐蚀介质中都属阴极性镀层,微孔的存在将会导致基体的孔蚀.采用表面硅烷化方法对镍磷合金镀层进行了封闭处理,结果表明:镍磷合金镀层表面硅烷化后可以大幅提高镍磷合金镀层的抗腐蚀性能.
2.期刊论文肖鑫.龙有前.易翔.郭贤烙.刘桂花全光亮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研究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1)
为提高化学镀镍磷合金的装饰性,在常规化学镀镍磷合金镀液中加入组合光亮剂(由两种镀镍中间体和无机盐复配而成),获得了全光亮化学镀镍磷合金层.研究了镀液中光亮剂、硫酸镍、次磷酸钠、柠檬酸钠、金属杂质离子以及pH值和温度对化学镀镍磷合金层外观、耐蚀性和沉积速度的影响;检测了有关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的外观(镜面光亮的镀层)、孔隙率、耐蚀性、硬度、沉积速度(可达15-
20μm/h)结合力等性能优于常规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3.期刊论文刘峰.LIU Feng全光亮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研究-材料保护
2007,40(5)
研究出了一种新型不含铅的全光亮化学镀镍工艺,获得了全光亮的镍磷合金镀层.通过试验分析镀液中添加剂、无机盐、主盐、施镀时间、pH值和施镀温度对化学镀镍磷合金层光亮度的影响;检测了有关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的光亮度、耐蚀性等性能优于常规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CuSO4、TaSO4无机盐的添加使溶液稳定性(氯化钯稳定试验)从30 s提高到90 s,同时也提高了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耐蚀性,在
5%NaCl溶液中的年腐蚀量从1.1 mg/cm2降为0.
4.期刊论文何东亚化学镀镍磷合金镀槽的处理方法-材料保护2001,34(10)
化学镀镍磷合金是一种较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在石化行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化学镀液对槽体有较高的要求,必须采用一种耐腐蚀性强、耐高温、物理机械性能好、成本低、不渗漏的材料制做.
5.学位论文孙明志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封孔工艺及耐蚀性能研究2009
金属腐蚀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危害,随着工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腐蚀科学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
化学镀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尤其是优良的耐蚀性、耐磨性、顺磁性和析氢活性,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化学镀镍磷合金沉积过程是按梗球无规则密堆积模型进行的,镀层中难免会有孔隙。
镀层孔蚀是限制镍磷镀层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有效地增强化学镀镍磷合金的耐蚀性能已是当务之急。
本文首先研究了普通工业铁垫片单/双层镍磷合金的化学镀工艺,通过试验发现,在3.5wt% NaCl溶液中,实施双层化学镀镀层合金自腐蚀电位比单层的提高100mV以上,极化电阻明显变大,化学反应电荷转移电阻和钝化膜电阻也明显变大;海水全浸实验中,出现点蚀的时间比单层的延长了1~5h。
实验表明,双层化学镀工艺比单层化学镀工艺能更好的提高耐蚀性能。
化学镀层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孔隙,当镀层厚度不高或者不能单靠增加镀层厚度来消除化学镀过程中的缺陷时,需要对镀层表面实施孔处理。
本文采用有机硅封孔剂对镀层合金进行封孔处理,由于封孔剂能够
很好地渗入孔隙并与镀层及基体交联,达到封闭镀层孔隙的目的,从而增强镀层的耐蚀性能。
通过实验发现,封孔后的镀层自腐蚀电位明显提高,在腐蚀环境中出现点蚀的时间明显延长,极化电阻明显变大,电化学反应电阻和表面膜电阻也明显变大,实验结果表明封孔工艺能增强镀层耐蚀性能。
同时,封孔温度对封孔效果产生明显影响,电化学实验与海水全浸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封孔均能够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在50℃时封孔达到最佳效果。
化学镀层在初次封孔后耐蚀性能提高的仍不理想,或者初次封孔后表面缺陷仍未消除,就需要对镀层实施二次封孔处理。
本文在有机硅初次封孔后用丙烯酸树脂对化学镀双层镍磷实施二次封孔处理,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成膜性与粘接性等优质特性,能很好的起到再次封孔的作用,从而再次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
通过实验发现,二次封孔处理后的镀层在海水全浸时腐蚀出现的时间明显延长,极化电阻显著变大,阻抗谱图中电荷转移电阻、表面膜电阻、孔内电阻值也显著变大。
通过试验结果解释了二次封孔对耐蚀性能的影响,表明二次封孔能够显著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
同时,二次封孔液的组成对二次封孔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组成的二次封孔工艺均能显著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在质量组成为树脂:二甲苯=3:7时二次封孔达到最佳效果。
6.期刊论文朱立群.丁学谊.王建华.刘孟兰.ZHU Li-qun.DING Xue-yi.WANG
Jian-hua.LIU Meng-lan化学镀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抗氧化性能研究-电镀与涂
饰1999,18(3)
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由于其非晶态结构而具有优良的性能.为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通过比较试验,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层及不锈钢在500℃及高温常温冷热交替环境中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试验发现,在100
h内,化学镀镍磷合金层在500℃下的增重与不锈钢基本相同,经氧化后,镀层磷含量显著降低,在盐溶液循环氧化试验中,化学镀镍磷合金层在上述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
7.期刊论文丁学谊.吕龙云.朱立群.彭志远高稳定性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研究-
表面技术2000,29(1)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络合剂、促进剂、稳定剂以及温度对镀层和溶液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了一种高稳定性的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该工艺所得镀层磷含量较高、沉积速度快、镀液使用寿命长,并已在工业生产中加以应用.
8.会议论文解长利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的应用2005
矿用单体液压支柱是煤矿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主要支撑顶板的安全设备。
其主要零部件油缸、活柱的表面防腐处理,国内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电镀铜-镍-铬镀层、铜锡合金镀层或锌镀层。
随着化学镀镍磷合金技术的日趋完善,工艺、设备又远比电镀简单,其镀层的耐蚀性能、自润滑功能、高耐磨性能及与硬铬层相当的表面硬度,已越来越广泛为各行各业所认识与接受。
2003年,该厂通过市场调研、工艺验证,选用长沙军工民用产品研究所研究生产的HH118-3化学镀镍磷合金复合添加剂工艺,长沙华成镀业有限公司提供镀镍成套设备,建成了贵州省最大的化学镀镍磷合金生产线。
本文介绍了HH118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在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生产中的应用。
9.期刊论文李丽波.安茂忠.Li Libo.An Maozhong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动力学研究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37(11)
在考察乳酸体系化学镀镍磷合金各反应物浓度、镀液的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沉积速度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原子氢理论和实验规律,分析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反应过程,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分别确定上述各因素所对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提出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反应速度方程.由实验得出化学镀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通过该反应速度方程可预测出在乳酸体系镀液中的镀层沉积速度.
10.期刊论文周红.李自强.孙从征.管从胜.ZHOU Hong.LI Zi-qiang.SUN Cong-
zheng.GUAN Cong-sheng铝合金化学镀镍磷合金和性能-电源技术2008,32(9)
以铝合金为基体材料,采用碱性-酸性双溶液体系化学镀镍磷合金,研究了镍磷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和热处
理对耐蚀性的影响,测定了镍磷合金镀层及改性铝合金的导电性能.结果显示,采用化学镀镍磷合金对铝合金改性处理,耐蚀性能优于不锈钢,导电性能优于不锈钢和石墨等,完全可以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双极板的性能要求.
本文链接:/Conference_13700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