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36.47 KB
- 文档页数:14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一个进行生物分子研究与实验的场所,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对于研究的进展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的框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一、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维护保养:1.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应基于性能和质量,并由负责人和技术团队共同决策。
2.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定期维护和校准应提前安排,确保其始终处于运行良好的状态。
3.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前,需要进行验证和验证的记录,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试剂和材料的管理:1.负责人和技术团队在选择试剂和材料时应遵循严格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并确保试剂和材料的原始质量。
2.试剂和材料的储存应根据其特点和要求进行,并定期检查过期日期和质量。
三、实验室操作规程:1.实验室应制定并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的步骤和操作、实验后的数据整理和记录等。
2.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可控性和规范性。
3.实验操作应遵循操作规程,并且实验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实验数据管理:1.实验数据应详细记录,并由技术人员进行校对和复核。
2.实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应遵循数据保密和可追溯性的原则,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1.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解释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结果的正常范围和偏差应根据实验室内部验证和外部比对确定。
3.实验结果的报告应根据内部标准和要求完成,并由负责人进行审查和核实。
六、实验室的持续改进和质量审计:1.实验室应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质量管理的评估和改进。
2.实验室应进行定期的内部质量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和改进计划。
以上是一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的框架,旨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pcr 操作中最应该注意的事项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片段。
在进行PCR操作时,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事项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在PCR操作中最应该注意的事项:1. 实验室操作规范:在进行PCR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实验室操作规范的准备工作,包括戴好实验手套、穿好实验服、清洁操作台面等。
避免在实验室中进食、饮水或使用手机等。
2. 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在开始PCR实验之前,需要确保PCR仪器的正常运转和试剂的完整性。
检查PCR仪器的温控系统、离心机的转速、试剂的保质期等,确保实验条件的准确性。
3. 建立阳性和阴性对照:在每次PCR实验中,都要包括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阳性对照应包括已知的阳性样品,而阴性对照则应该是未添加DNA模板的反应混合物。
4. 采用单独的PCR实验室:为了避免PCR实验中的污染,最好在专门的PCR实验室中进行实验,避免与其他实验室中的DNA样品混合。
5.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PCR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时间、试剂比例等。
确保PCR反应体系的均匀混合、温度梯度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的精确控制。
6. 避免污染:PCR实验非常容易受到外源DNA的污染,因此需要避免在实验室中的DNA样品和PCR产物的交叉污染。
实验中应该使用滤器枪头、一次性试剂盒等措施,避免污染的发生。
7. 定期维护PCR仪器:PCR仪器的维护对实验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定期清洁PCR仪器的加热盖、检查温度控制系统的准确性、更换磁力搅拌器的磁子等,确保PCR仪器的正常运转。
8. 标记实验样品:在进行PCR实验时,需要对实验样品进行正确的标记,包括样品的编号、实验日期、PCR程序名称等。
避免实验样品的混淆和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9. 注意PCR产物的保存和处理:PCR产物的保存和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一些重要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后的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之前,实验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方案和相关文献,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
其次,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并检查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保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外源性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
其次,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细致性。
例如,在取样、称量试剂和配制溶液时要准确无误,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入误差。
此外,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卫生和安全,佩戴实验服、手套和口罩,避免对实验者和环境造成伤害。
三、实验后的数据分析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
首先,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其次,要进行数据的图形化展示,使用适当的图表和图像来直观地表达实验结果。
此外,要进行结果的比较和解释,结合相关文献和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机制。
四、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实验结果不稳定、试剂污染、实验操作失误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可以优化实验条件,调整温度、pH值等因素,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其次,可以进行试剂的质量控制,使用高纯度的试剂,并进行必要的质检。
此外,要加强实验操作的培训和规范,提高实验者的操作技巧和经验。
总结起来,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实验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一、酶与载体的分装酶类与载体:T载体(50 ng/μl)用灭菌水稀释4倍(12.5 ng/μl)后分装成10 μl或20 μl;连接酶(solutionΙ)按5 μl分装;dNTP(10 mM)分装成50 μl;无菌水分装成1 ml;注意:(1)所有分装都必须用已灭菌的管。
(2)所有工具酶和载体的使用过程均在冰浴中进行。
(3)工具酶、载体以及试剂盒等实验室共用物品,用完后必须及时放回原处,以免耽误他人使用。
(4)当你发现你使用的是最后一管(盒)公用物品时,请马上告知负责人购买,以免耽误使用。
(5)感受态,氨苄青霉素和IPTG由研究生轮流负责制备。
每人负责六个月。
其他试剂则由第一位使用新包装的同学分装。
由于分子实验工具酶比较容易失活,必须在冰上进行分装。
二、常见抗生素及IPTG的配置以氨苄青霉素为例:1.准备足够量的1.5 ml的EP管、两个100 ml的离心管、0.22 μm水系滤器、注射器、蒸馏水,以上用品均要进行高压灭菌。
2. 洁净工作台紫外灭菌,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3.称取2 g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于离心管中,加入灭菌水至总体积为20 ml,轻摇离心管,至氨苄青霉素粉末完全溶解,以免过滤时堵塞滤膜。
4.用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溶液,然后把滤器安在注射器上,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把溶液经滤膜推至100 ml的离心管中。
注意:动作要缓和,使滤出液出口正对着离心管,还要防止染菌。
5.把100 ml离心管中已除菌的氨苄青霉素溶液分装到1.5 ml的EP管中,每管0.5 ml。
在EP管上做好标记,包括名称、浓度、日期等。
6.把做好标记的盛有氨苄青霉素的EP管于-20℃保存。
注意:当你发现你使用的是最后一管抗生素时,请马上告知有关人员及时配制,以免耽误使用。
表1.常见抗生素的储存浓度及工作浓度名称储存浓度工作浓度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100 mg/ml 50 μg/ml~100 μg/ml卡那霉素(kanamycin)10 mg/ml 10 μg/ml~50 μg/ml氯霉素(chloramphenicol)25 mg/ml 12.5 μg/ml~25 μg/ml链霉素(streptomycin)50 mg/ml 10 μg/ml~50 μg/ml四环素(tetracyyline)10 mg/ml10 μg/ml~50 μg/mlIPTG 1 M 0.05-0.6 mM三、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各种试剂与溶液的配制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各种试剂与溶液的配制参见《分子克隆》。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大分子制备和分析常用技术、蛋白质与核酸的提取与分离、PCR技术、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外源基因转移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改造技术、测序及人工合成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RNA研究技术和电泳检测等的场所,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均应遵守必要的操作规范,现在就让未名雷蒙特带您来了解一下:1. 配制有毒挥发性溶液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2. 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使用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必须预约,并由专门负责的工作人员上机操作。
3. 实验室产生的工作废液及有毒有害物质,应在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妥善处理。
4. 在进行凝胶成像时,必须用保鲜膜把胶包好或用保鲜膜将胶和透照台隔开,确保不污染成像系统。
5. 实验过程中必须穿着工作服。
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应戴好防护手套。
6. 由于实验过程中使用溴化乙锭(EB)、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所有与此有关的操作必须带手套,在特定区域内完成,严禁将接触过此类物质的手套或其他杂物带出工作区。
7. 实验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专用实验的物品。
不得私自配制实验室各房门、抽屉、柜子钥匙,不得私自在实验室内安装其它设备。
8. 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如有损坏,要及时报告登记。
如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值班人员和报警。
9. 实验完毕后做好整理工作,关闭电源、水源、气源和门窗。
10. 工作结束后,清理使用过的台面及区域, 保持整洁。
实验室要保持安静、卫生,严禁在室内吸烟、饮食,严禁随地吐痰、大声喧哗。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使用注意事项引言: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其涉及到微小而复杂的生物分子,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系列的细节和技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实验设备和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探讨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实验室环境准备:分子生物学实验需要在无菌、干净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工作台面、仪器设备和试剂容器等都要经过消毒处理。
2. 试剂准备:选择高纯度的试剂,确保其质量稳定。
同时,注意试剂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限,避免使用过期试剂或储存不当的试剂。
3. 实验方案设计:在进行实验前,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所需试剂和设备、实验时间等。
合理的实验方案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二、实验操作1. 个人卫生和实验操作规范: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个人卫生,洗手并穿戴实验服、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
此外,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如不吃东西、不随意触摸面部等。
2. 操作技巧: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涉及到微量试剂的操作,因此需要掌握准确的体积计量技巧和移液技巧。
同时,注意避免试剂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3. 温度控制:在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中,需要对试剂和样品进行温度控制,如PCR反应、酶切反应等。
因此,要掌握好温度控制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实验方案中的要求进行操作。
三、实验设备1. 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实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试剂储存和保存: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需要储存和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如低温、避光、密封等。
同时,要注意试剂的有效期限,避免使用过期试剂影响实验结果。
四、实验数据分析1. 数据记录和整理: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并进行详细的数据整理。
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I. 实验概述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蛋白质结构、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
本实验将介绍几种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包括DNA的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和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
II. 实验材料及设备1. 细菌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液、EDTA、裂解液等试剂;2. 离心管、洗涤管、PCR管、电泳槽等设备;3. 离心机、PCR仪、电泳仪等设备。
III. 实验步骤1. DNA的提取(1) 收集细胞收集需要提取DNA的细胞,如细菌、白细胞等。
将细胞转移到1.5mL离心管中。
(2) 细胞裂解加入200μl裂解液,轻轻摇晃离心管,使细胞充分裂解。
离心管可置于65°C水浴中处理10分钟,使DNA完全裂解。
(3) DNA提取加入500μl磷酸盐缓冲液和10μl EDTA,混匀后离心5分钟。
取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并轻轻倒置,使DNA在异丙醇界面上结团。
放置室温下10分钟,使用洗涤管将DNA结团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
加入70%乙醇溶液洗涤2-3次,最后去除乙醇,用无菌水溶解DNA。
2. PCR扩增(1) 设计引物、制备PCR反应液按照所需扩增的DNA序列设计引物,制备PCR反应液,包括所需模板DNA、引物、Taq聚合酶、MgCl2等。
(2) PCR条件将PCR反应管放置PCR仪中,经过若干个循环,达到最终PCR产物的扩增。
PCR条件通常应选择对应引物特异性、Tm温度适中,并根据Taq聚合酶的活性和反应体系的最适条件优化所得。
常用的PCR条件为95℃预变性5min,94℃变性30s,Tm温度退火30s,72℃延伸1min,循环30-35次,最后72℃加延伸10min。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步骤表达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一、原理细菌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电荷和分子量。
强阴离子去污剂SDS与某一还原剂并用,通过加热使蛋白质解离,大量的SDS 结合蛋白质,使其带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上,不同蛋白质的迁移率仅取决于分子量。
采用考马斯亮兰快速染色,可及时观察电泳分离效果。
因而根据预计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可筛选阳性表达的重组体。
二、试剂准备1、30%储备胶溶液:丙烯酰胺(Acr)29.0g,亚甲双丙烯酰胺(Bis)1.0g,混匀后加ddH2O,37O C溶解,定容至100ml, 棕色瓶存于室温。
2、1.5M Tris-HCl(pH 8.0:Tris 18.17g加ddH2O溶解, 浓盐酸调pH至8.0,定容至100ml。
3、1M Tris-HCl(pH 6.8:Tris 12.11 g加ddH2O溶解, 浓盐酸调pH至6.8,定容至100ml。
4、10% SDS:电泳级SDS 10.0 g加ddH2O 68℃助溶,浓盐酸调至pH 7.2,定容至100ml。
5、10电泳缓冲液(pH 8.3:Tris 3.02 g,甘氨酸18.8 g,10% SDS 10ml加ddH2O溶解, 定容至100ml。
6、10%过硫酸铵(AP): 1gAP加ddH2O至10ml。
7、2SDS电泳上样缓冲液:1M Tris-HCl (pH 6.82.5ml,-巯基乙醇1.0ml,SDS 0.6 g,甘油2.0ml,0.1%溴酚兰1.0ml,ddH2O 3.5ml。
8、考马斯亮兰染色液:考马斯亮兰0.25 g,甲醇225ml,冰醋酸 46ml,ddH2O 225ml。
9、脱色液:甲醇、冰醋酸、ddH2O以3∶1∶6配制而成。
二、操作步骤采用垂直式电泳槽装置(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配制1、分离胶(10%的配制:ddH2O 4.0ml30%储备胶 3.3ml1.5M Tris-HCl2.5ml10% SDS 0.1ml10% AP 0.1ml取1ml上述混合液,加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10μl 封底,余加TEMED4μl ,混匀后灌入玻璃板间,以水封顶,注意使液面平。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操作规范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操作规范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步骤。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操作规范。
一、引物设计与合成引物是在PCR反应中用于扩增目标DNA片段的短寡核苷酸序列。
引物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引物长度应在18-25个碱基对之间,GC含量应在40-60%之间,避免引物间的互补性和自身互补性。
合成引物时应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进行质量检测。
二、核酸提取核酸提取是从生物样本中提取目标DNA或RNA的过程。
常用的核酸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法、盐析法和商用试剂盒法。
在进行核酸提取前,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污染。
三、PCR扩增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在进行PCR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准备反应液时要避免污染,使用无菌的试剂和器具;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PCR条件,包括温度和时间参数。
四、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DNA或RNA片段的方法。
在进行凝胶电泳前,应先准备好琼脂糖凝胶和电泳缓冲液。
电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将样品加入凝胶孔中时要避免气泡的产生;设置适当的电压和电泳时间以获得清晰的电泳带;使用DNA分子量标记物来确定目标片段的大小。
五、蛋白质表达与纯化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是研究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的重要步骤。
在进行蛋白质表达时,应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胞和表达载体,并进行优化实验条件。
在蛋白质纯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
在进行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实验时,应注意操作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六、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载体中的过程。
常用的基因克隆方法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连接反应和转化。
在进行基因克隆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并进行酶切和连接的优化实验;使用无菌的试剂和器具,避免污染;进行正反向测序以验证插入的正确性。
《分子生物学》实验讲义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常用仪器介绍实验二质粒DNA分离纯化实验三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四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质粒DNA实验五限制酶切鉴定质粒DNA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常用仪器介绍一、实验目的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特点,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及基本实验操作。
二、实验内容1.分子生物学实验知识⑴严格操作规程分子生物学实验一般比较复杂,如所用试剂多、操作步骤多、实验时间长等,因此为保证实验效果,在实验室中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⑵耐心细致操作实验中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对于初入门者,应反复操作,积累经验。
⑶习惯微量操作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试剂的用量往往很少,常常细到1ul液体、ug或ng固体,这是平常肉眼很难看到的,所以刚刚接触实验的人往往感到不习惯,总是担心要取的东西能否看到、准不准确,操作的样品会不会丢失,总是想加大反应体积,以为越多越好。
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只有定时定量加入液体,才能保证实验成功,所以平时应加以练习,逐渐建立微量操作的观念才能解决好问题。
⑷防止实验污染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对象主要是核酸,不同生物材料的DNA和DNA之间,不同的样品之间,核酸酶等蛋白酶与核酸之间,产物与反应物之间都有可能造成污染,最终导致实验的失败。
故要从所用试剂、仪器设备、耗材及操作人员等方面进行防止污染的操作。
⑸正确处理试剂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对试剂的要求十分严格,包括试剂的等级、配制、除菌储备等各方面均有严格要求。
⑹注意实验安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操作者常会接触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试剂,必须实验安全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否则会给实验室甚至整个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
2.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⑴微量取液器⑵水纯化装置(离子交换器、超纯水装置)⑶离心机(低速、高速、超速)⑷电泳装置(电泳仪、电泳槽)⑸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过滤除菌器)⑹超净工作台⑺PCR仪⑻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分析仪、核酸凝胶电泳图谱的记录)⑼温度控制设备(冷冻设备、培养箱、水浴箱、烤箱)⑽其它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波炉、凝胶干燥器、真空干燥仪)3.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⑴基因组DNA的分离与纯化(核酸浓度和纯度测定)⑵真核细胞mRNA的分离与纯化⑶质粒DNA的提取⑷PCR基因扩增实验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实验⑹DNA重组技术⑺DNA转移技术⑻DNA测序:化学法、双脱氧链终止法⑼核酸探针的制备技术:末端标记、PCR法制探针、非放射性探针⑽分子杂交技术: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和Western印迹4.微量移液器的使用可调节微量移液器标准操作程序(适用的液体:水、缓冲液、稀释的盐溶液和酸碱溶液):⑴调节数字至所需体积;⑵装上吸嘴(不同规格的移液器用不同的吸头),注意气密性);⑶按到第一档,垂直进入液面几毫米;⑷缓慢松开控制按钮(否则液体进入吸头过速会导致液体倒吸入移液器内部吸入体积减少);⑸停顿1s后将吸嘴提离开液面;⑹平稳按压打出液体。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引言: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观察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实验课程的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课程目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了解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内容1. DNA提取实验:通过提取植物或动物组织中的DNA,学生可以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DNA提取的基本操作技巧。
2. PCR实验: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常用的技术,通过PCR实验,学生可以学习DNA扩增的原理和方法,掌握PCR反应的操作步骤和条件。
3. 凝胶电泳实验:凝胶电泳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分离和检测DNA 的方法,通过凝胶电泳实验,学生可以学习DNA分子的迁移原理,掌握凝胶电泳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技巧。
4. 基因克隆实验:基因克隆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技术之一,通过基因克隆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因克隆的实验流程和基本操作技巧。
5.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实验:通过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实验,学生可以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蛋白质表达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蛋白质纯化的技术和步骤。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对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进行准备,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完整性。
2. 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条件。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数据记录和分析: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5. 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四、实验技巧1. 实验操作要仔细:实验操作时要认真阅读实验步骤和要求,注意操作细节,避免操作失误。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一、酶与载体的分装
酶类与载体:T载体(50 ng/μl)用灭菌水稀释4倍(12.5 ng/μl)后分装成10 μl或20 μl;
连接酶(solutionΙ)按5 μl分装;
dNTP(10 mM)分装成50 μl;
无菌水分装成1 ml;
注意:(1)所有分装都必须用已灭菌的管。
(2)所有工具酶和载体的使用过程均在冰浴中进行。
(3)工具酶、载体以及试剂盒等实验室共用物品,用完后必须及时放回原处,以免耽误她人使用。
(4)当你发现你使用的是最后一管(盒)公用物品时,请马上告知负责人购买,以免耽误使用。
(5)感受态,氨苄青霉素和IPTG由研究生轮流负责制备。
每人负责六个月。
其它试剂则由第一位使用新包装的同学分装。
由于分子实验工具酶比较容易失活,必须在冰上进行分装。
二、常见抗生素及IPTG的配置
以氨苄青霉素为例:
1.准备足够量的1.5 ml的EP管、两个100 ml的离心管、0.22 μm水系滤器、注射器、蒸馏水,以上用品均要进行高压灭
菌。
2. 洁净工作台紫外灭菌,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3.称取2 g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于离心管中,加入灭菌水至总体积为20 ml,轻摇离心管,至氨苄青霉素粉末完全溶解,以免过滤时堵塞滤膜。
4.用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溶液,然后把滤器安在注射器上,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把溶液经滤膜推至100 ml的离心管中。
注意:动作要缓和,使滤出液出口正对着离心管,还要防止染菌。
5.把100 ml离心管中已除菌的氨苄青霉素溶液分装到1.5 ml的EP管中,每管0.5 ml。
在EP管上做好标记,包括名称、浓度、日期等。
6.把做好标记的盛有氨苄青霉素的EP管于-20℃保存。
注意:当你发现你使用的是最后一管抗生素时,请马上告知有关人员及时配制,以免耽误使用。
表1.常见抗生素的储存浓度及工作浓度
名称储存浓度工作浓度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100 mg/ml 50 μg/ml~100 μg/ml
卡那霉素(kanamycin)10 mg/ml 10 μg/ml~50 μg/ml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25 mg/ml 12.5 μg/ml~25 μg/ml
链霉素(streptomycin)50 mg/ml 10 μg/ml~50 μg/ml
四环素(tetracyyline)10 mg/ml10 μg/ml~50 μg/ml
IPTG 1 M 0.05-0.6 mM
三、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各种试剂与溶液的配制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各种试剂与溶液的配制参见《分子克隆》。
四、总DNA的提取
具体步骤参考试剂盒说明书。
注意:革兰氏阳性菌DNA提取时需要加溶菌酶。
五、基因扩增
1.引物与合成:设计引物序列,发至生工公司进行合成()。
2.引物配制:合成后的引物先离心至管底,然后按说明书用无菌水稀释至10-50μM,分装至无菌EP管中,做好标记(一定要标记浓度!)后,于-20度保存备用。
3. PCR反应体系配制:将所需各组分在冰浴中化开后,进行PCR反应体系配制。
反应体系及反应参数按不同聚合酶的说明书进行,以transgen 的easyTaq酶扩增1kb基因序列为例,100 μl反应体系为:10×buffer 10 µl,dNTP (10 mM) 2 µl,引物各 2 µl(10-50μM),模板 1 µl(根据浓度加减体积),Taq酶 1 µl,ddH2O 82 µl(注意:加入顺序为:水,buffer,dNTP,引物,模板,酶)。
涡旋混匀,分装至四-五管,瞬时离心。
注意:若反应时间较长在反应混合液的上层加10-20 µl 的矿物油防止样品在PCR的过程中蒸发。
4.将管放入PCR仪中,在PCR仪上设置好PCR反应参数,例如:94 ℃ 5 min,94 ℃ 40 sec,Tm 55℃ 1 min, 72 ℃
2 min,72 ℃ 10 min,16 ℃ 1 h,一般设30个循环。
待温
度降至16 ℃后停止PCR仪,尽快取出样品,不允许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