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广州)》
- 格式:pdf
- 大小:410.71 KB
- 文档页数:34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草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第二条适用范围第三条广州市坐标系统与国家坐标系统的联系第四条密度分区第五条实施性规定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管理第六条城市规划层次第七条“六线”控制体系第三章城市规划勘察测量管理第八条城市规划编制与城市规划勘察、测量第九条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第十条城市规划基础测量第十一条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勘测资料管理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十三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用地分类第十四条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第十五条最小建设用地规模第十六条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确定第十七条建设项目选址论证的内容第十八条建设用地技术经济指标第十九条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第二十条竖向标高第五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第二十一条建设项目使用功能的确定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第二十二条建筑工程的高度控制第二十三条建筑间距第二十四条建筑退让第二十五条建筑工程的景观控制第二十六条建筑工程停车配建第二十七条建筑绿化第二十八条户外广告和户外招牌第二十九条零星建筑工程和建筑物外部附属物第三十条村民和城镇居民住宅第三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三十二条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第三十三条传统骑楼街的保护、更新和改造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管理第三十四条城市道路交通第三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第三十六条其它交通设施第三十七条管线的布置第三十八条河涌规划控制范围第三十九条固体废物处理、污水处理和变电站等市政设施第七章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第四十条规划验收第四十一条分期验收第八章附则第四十二条生效日期附表:附表一: 居住用地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表附表二: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附表三:普通仓储用地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附表四:公园内部用地比例附表五:居住建筑建筑间距表附表六:建筑工程临规划道路边线、河涌规划控制边线退让规定附表七:建筑工程临铁路边轨中线退让规定附表八:建筑工程临架空电力线导线边线退让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保障城市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和《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6.1.4绿地内道路应随地形曲直、起伏。
主路纵坡不宜大于8%,山地主路纵坡不应大干12%。
支路、小路纵坡不宜大于18%。
当纵坡超过18%时,应设台阶,台阶级数不应少于2级。
6.1.6依山或傍水且对游人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高度必须大于1.05m。
6.2.4 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必须设置宽2.OO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0m。
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0m。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1.0.3 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1.0.4 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2.0.2季相seasonal appearance of plant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2.0.3 种植设计 planting design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2.0.4 古树名木 historical tree famous wood species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本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
2.0.5驳岸revertment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2.0.6土壤自然安息角 soil natural angle of repose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伺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10•【字号】穗府办[2010]53号•【施行日期】2010.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穗府办〔2010〕53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年六月十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广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穗字〔2009〕11号),设立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将原市林业局的职责、原市市政园林局城市绿化和公园管理的职责、原市建设委员会城市园林建设资金筹措和计划分配等职责整合划入市林业和园林局。
(二)取消和调整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湿地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优化配置林业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职责。
(四)加强组织指导林业改革、林业产业发展,依法维护林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加强推进花卉产业发展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林业和园林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研究制定全市林业和园林绿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专业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协助开展有关国际公约的履约工作;指导区、县级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工作。
(二)负责提出林业和园林绿化财政性资金安排意见,编制部门预算并组织实施;承担林业和园林绿化建设资金筹措、计划分配;依法监管林业和园林绿化建设资金及其他有关资金;参与编制政策性森林保险、森林专项贷款计划;指导和监督本系统的财务、统计、审计工作。
公园设计规X2007-11-05 21:41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进行公园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绿地按规划所要求的面积实现,公园的用地X围即不能超出规划X围线,更不得被任何非公园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缩小用地X围服务;服务对象:市外旅游者、本市居民或者居民中的老人、儿童、盲人等。
然后确定公园的内容,做到符合整体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爱好和不同闲暇时间的游憩要求。
所以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
如没有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或绿地系统规划,应与相应部门协商确定。
第2.1.2条为方便广大游人使用和美化市容,市、区级公园应沿城市主、次路或支路的红线设置,条件不允许时,应设通道解决主要出入口的交通。
主要出入口指游人流量大的出入口。
第2.1.3条用工程措施处理好公园与城市道路规划标高的关系,避免因有不适当的高差而造成地表迳流污染或影响城市道路和公园的景观。
第2.1.4条市、区级公园各个方向出入口的游人流量与附近公交车设站点位置、附近人口密度及城市道路的客流量密切相关,所以公园出入口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这些条件。
主要出入口前设置集散广场,是为了避免大股游人出入时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并确保游人安全。
第2.1.5条公园内沿城市道路或水系部分的土山高度及形状,植物配置,园林建筑,围墙或栏杆、园门等的高度、体量、色彩等都应与所在地段城市风貌谐调。
第2.1.6条为保证游人和架空线的安全,在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不应设计供居民游憩的公园。
公园与通道相邻可设标志或栏杆与其分开。
第2.1.7条在公园用地上已有城市架空或地下管线(除高压输配电以外),可参照第三章第四节有关条款处理。
管线与公园同时建设的配合,按本条款规定。
由于城市市政管线的管径一舰都大于公园内的管线管径,对位于树木下部的管线,不避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埋深必须在树根分布区以下。
保护性措施是要求种种管线不得经常返修和渗入灌溉水。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2.2.1条公园类型是指: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或街旁游园等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本细则。
本市城市规划区即本市行政区,含市辖各区和各代管县级市的全部区域。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工作,组织实施本细则。
市辖各区、特定管理区的城市规划部门,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县级市城市规划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业务上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
市、县级市城市规划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各建制镇或者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负责建制镇或者开发区规划工作。
建设、土地管理、房屋管理、环境保护、市政、公安消防、文化、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同实施本细则。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按密度分区进行规划控制。
不同密度分区内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密度分区的规划控制指标。
(一)市区城市规划密度分区除特别控制区外分为4个密度区:密度1区:市中心区内环路以内,番禺区市桥镇中心,花都区新华镇中心。
密度2区:广园路以南、华南大道天河区段和广州大道海珠区段以西与新窖南路以北的地区,以及芳村区芳村大道的如意坊大桥至鹤洞大桥段以东地区和黄埔区的广深铁路以南、茅岗路以东、石化路以西、港前路以北的城市副中心地区。
番禺区市桥镇、花都区新华镇除密度一区以外的其他地区、番禺区洛溪、大石、石楼、增城荔城镇、从化街口镇中心区。
密度3区:芳村区的花地河以东及石围塘地区;海珠区的新洲、赤岗、南洲地区;黄埔区、天河区的环城高速路—广深高速公路以南地区及天河区的龙洞地区;白云区的华南大道以南及江高城市副中心地区。
番禺区东涌、灵山城市副中心,花都区新华城市副中心。
密度4区:密度1、2、3区以外的规划建设地区(含不可建设区)。
各密度分区的具体范围详见表1—1《广州市市域规划密度分区图》。
广州市公园条例正文:----------------------------------------------------------------------------------------------------------------------------------------------------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2号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14年12月31日通过的《广州市公园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3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年4月7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州市公园条例》的决定(2015年3月26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查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广州市公园条例》,该条例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广州市公园条例(2014年12月31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5年3月26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促进公园事业健康发展,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具有良好的绿化环境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游览休憩等功能的公共场所,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等。
公园实行名录和分类、分级管理。
公园的名录、类别和等级的确定和调整由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拟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修建性详细规划篇)发布日期:2007-12-02目次第1节总则第2节术语第3节公共设施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第4节居住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第5节工业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第6节仓储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第7节公园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第8节雕塑、纪念碑规划控制要求附录用词说明第1节总则1.1 为进一步实现广州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2 本标准与准则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内的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管线规划内容参见市政篇相关规定。
1.3 本标准与准则是以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国内外相关城市的同类标准,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及历年来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编制而成。
1.4 本标准与准则应定期更新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的变化及相关规范、工艺、技术的更新。
1.5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现行的有关法规、规范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1.6 本标准与准则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2节术语2.1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2 公共设施用地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2.3 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2.4 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2.5 仓储用地城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2.6 居住区用地(R)居住区内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2.6.1 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广州市公园条例(2014年12月31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5年3月26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促进公园事业健康发展,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具有良好的绿化环境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游览休憩等功能的公共场所,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等。
公园实行名录和分类、分级管理。
公园的名录、类别和等级的确定和调整由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拟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
第四条本市公园事业的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规范服务、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园的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园的管理工作。
规划、国土、公安、环境保护、水务、文物、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六条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政府管理的公园由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定公园管理机构;非政府管理的公园由建设单位确定公园管理机构,并报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公园的管理机构及其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第七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保证政府管理的公园所必需的经费,保障公园事业的发展。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投资、捐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依法参与公园的建设、管理和服务。
第八条公园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加强行业培训和交流,协助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监督管理,促进公园事业健康发展。
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前面刊载了我们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尽管还有一些不足,但毕竟是一个目前国内内容较为详尽的,理念较为先进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一个城市公园规划和设计规范,它对公园绿地的生态方面的要求,如生物多样性指标、乡土植物的应用比例、乔木为主多层结构的比例、公园的园道、铺装的透水透气性、甚至于原有地形表层土壤的保护利用、公园厕所的自然通风透光设计都作了清晰而明确的规范,还有停车场的绿化覆盖率、城市防灾避险的功能设置和应急预案等等都有了明晰的要求。
作为广州市的园林设计人员,要好好学习,深入体会其中的道理,并在相关的设计中贯彻落实。
外地的设计人员可以作为参考,如果要竞标广州市公园的规划设计项目,也有学习和落实的必要。
行业规范标准是我们园林从业人员的专业行为依据。
有些人不重视,有些人不知从何得到,考虑到这些问题,我将一些我多年收集的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规范分别刊登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现在将一个2007年颁布的国标《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刊登如下,这个标准听说是上海方面作为地标起草的,后来升格为国标,但很多同行反映这个国标不太理想,理念相对保守,条文偏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听说有关方面还计划另起标准将它覆盖。
不管如何,既成国标,还是有学习了解的必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42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420--2007, 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8、3.0.10、3.0.11、3.0.12、4.0.5、4.0.6、4.0.7、4.0.11、4.0.12、5.0.12、6.2.4、.2.5、7.1.2、7.5.3、7.6.2、7.10.1、8.1.3、8.3.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