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经济学简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爱情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赞颂为人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
然而,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文学家眼里,爱情是两颗心灵碰撞出的激烈火花;在哲学家眼里,婚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在社会学家眼里,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婚姻是一种社会形式;在政治学家眼里,付出与利益是对等的,而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在生物学家眼里爱情婚姻与植物授粉、动物交媾大致相同,都是为了繁衍后代。
如果用经济学的眼光看,那么爱情婚姻又是什么样的呢?婚姻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一项经济行为。
上帝创造出了男人和女人,男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需求关系。
男人和女人分别是对方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男女双方都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
婚姻也是一种买卖,只不过交易的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
所以,爱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
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是有一个参照系数的,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外在条件、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
这就是婚姻需要的成本。
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都属于主要外在条件,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都属于主要社会条件,收人、财产、职业等因素都属于主要物质条件,这些都是我们在婚姻生活里的投资。
这些资产有的属于增长型,比如金钱财富、品质,有的则属于减少型,比如容貌、身材,而一个男人或个女人拥有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增减是可以凭经验进行预测的。
男人对女方的选择较为看重容貌、才情,一般来说,容貌能够给男人带来视觉上的满足感,才情能给男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
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构造,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经济上处于弱势,所以比较重视婚后的物质支撑,更看重男方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
当然,这些成本的关系可变性很强。
有的人很有钱,可能会把对方的社会地位、年龄、美貌等当成重要的参数,而对对方的物质条件则不那么在乎,富翁找年轻美貌的女子就是这样的现象。
一些年轻帅哥为何选择年龄较大的富婆做老婆呢,其实这就证明了人要是缺钱,就会把钱看得很重要,可谓各得其所。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爱情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情感,也是人类最为珍视的情感之一。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学分析中,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它也是一种生产力和消费品。
首先,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爱情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在许多领域,比如音乐、文学、电影等,爱情常常是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一些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比如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肖邦,他们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他们的爱情经历。
另外,爱情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业精神。
许多创业者都是因为对自己的伴侣有所期望和责任感而努力创业。
这种责任感和愿望也成为他们实现创业梦想的动力。
其次,从消费品的角度来看,爱情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市场消费品。
在某种程度上,爱情也成为了一种商品,它可以被买卖,也可以被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情人节送礼、订婚戒指、婚礼等都是与爱情有关的消费品。
此外,一些服务业也是与爱情相关的市场。
比如婚姻介绍所、情感咨询等,这些服务提供商也从爱情市场中获得了很高的收入。
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的经济学分析与爱情的商业化密不可分。
商业化的爱情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行业,它以“恋爱经济学”为出发点,以切入口拿捏好爱情,让它成为一种商业化的消费品。
商业化的爱情市场不仅繁荣,而且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服务行业。
最后,虽然爱情在经济学上也有着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但爱情始终是一种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珍贵情感。
经济学分析只是从一种角度来看待爱情,而并不能代替爱情真实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爱情的经济学分析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爱情在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但在现代社会的商业化过程中也可能会失去其真正的情感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在商业化爱情的同时,依然尊重真正的爱情,并努力保持对它的珍视和敬重。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一.爱情的风险性爱情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收益,比如说一生的幸福。
根据投资学的理论分析,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就好比投资证券,国债的风险最小,当然收益也最小;股票的收益很大,风险也很大。
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因此爱情是一种高风险投资。
市场出现大行情,大发展之际,越有可能孕育着更大的风险。
一个人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掂量一下自己究竟有多少资本,投入和回报会不会成比例,也就是说盈利的可能性。
还必须清楚面对风险自己究竟有多少承受能力。
二.爱情投资理论不要把爱情想象成无私的付出,任何人的付出其实都是一种对对方的投资,把对方看成一个项目。
一个男人追求一个女人,就是这个男人对女人的投资,女人对他来说是一个诱人的项目,也可以说是潜力股。
投资,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就是牺牲或放弃当前可用于消费的价值以换取未来可能更大价值的一种经济活动。
对爱情的投资,男人可以是金钱,学历,地位,前途,相貌……女人可以是相貌,青春……现在越来越少的人会用真感情来下注。
但只要是投资,没有人不希望它亏本的。
假如投资一个人会给你带来幸福,或者说带来某种程度上你想要的满足,甚至是欲望,那你的投资就产生回报了。
如果她拒绝了你的请求,那么你所投入的东西都会血本无归。
投资可分为短线投资,长线投资和中线投资。
One night stand是短线的投资,如果时间跨越到结婚生子,则是长线投资。
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来计划自己的投资方式。
两个人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双方都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因此是否具备满足对方需求的能力是爱情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可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精神满足型、感官满足型和功利满足型。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需求的,只不过不同的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
只有当对方认为你能满足她的需求她才会对你投资。
三.理性的投资买股票不能把你所有的积蓄都投资进去,只能在你的资金满足你的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还有较多盈余时,你才能够将一部分的盈余去投资买股票。
爱情婚姻的社会经济学视角在社会经济学的视角下,爱情婚姻被视为个体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
爱情婚姻不仅仅是感情的结合,更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合约。
本文将从婚姻市场、家庭经济学、婚姻的机会成本等方面来探讨爱情婚姻的社会经济学视角。
一、婚姻市场婚姻市场是指一组潜在伴侣参与的市场。
在市场经济中,买方和卖方在市场上交易商品或服务,而在婚姻市场中,人们交易的是自己的配偶。
婚姻市场的存在使得个体可以选择并参与适合的婚姻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婚姻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婚姻的形成。
在婚姻市场中,个体会考虑多个因素来选择伴侣,如对方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在市场上的地位,进而决定其是否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二、家庭经济学家庭经济学是研究家庭行为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的学科。
在家庭经济学的框架下,婚姻被视为一种家庭生产单位。
婚姻伙伴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家庭生产的最大效益。
在传统家庭中,丈夫通常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妻子则负责家庭事务和照顾子女。
通过合作分工,夫妻可以在家庭中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采取了双职工模式,夫妻双方在经济和家务方面贡献更加均衡。
三、婚姻的机会成本婚姻的机会成本是指个体因选择某一种婚姻而放弃其他可能的婚姻机会所付出的代价。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个体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婚姻中,个体需要对不同的伴侣进行选择,并在选择的过程中考虑到自己的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人选择了某一位伴侣,就可能放弃了其他更好的选择。
因此,个体在婚姻市场上会考虑到伴侣的品质、家庭背景等因素,以最小化自己的机会成本。
结语从社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爱情婚姻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合约、市场供求关系和机会成本的复杂行为。
在婚姻市场中,个体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偏好来选择伴侣,而在家庭经济学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庭生产单位,夫妻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家庭资源的最优配置。
同时,个体在婚姻选择中也会考虑到自己的机会成本,力求达到最优的效果。
用经济学分析爱情用经济学分析爱情爱情这东西完全可以用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两情相悦的爱,那可以算是经济学上所谓的正常运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付出一份精力,则相应得到回报。
而单相思呢?一方大量投入,一方无动于衷。
付出大于回报,那种巨大的反差,在经济学上也有定义: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简单的讲,就是满足程度,得到的越多,感知的满足程度和反应程度就越低,直到锐减至钝化和排斥。
就象饿了吃饭一样,饿的时候吃的香,可吃的越多就越没有好感觉了。
所以,单恋开始可能有感动,到了最后那种感觉只会越来越淡,所以,失恋再所难免。
关于失恋,在经济学上也可以算是淘汰出局了。
但在经济学上也有一种概念:叫机会成本,即失去了一次机会,又获得了新的一次开始。
前一个机会就是后一个机会的成本,失恋的原因千万种,归纳理解,都算不当投资。
为爱情弄得焦头烂额的,机会成本很少,甚至是负值。
如同在股市下跌的时候炒股一样,收益好小,而转化投资却又大获利,这又无形引发了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原则利益最大利原则。
每个人都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失恋就是在亏本的状态下换取新天地,失去不爱你的,得到很爱你的,那么收益可谓巨大;反之,则相反,失去最爱你的,要再想获得这样的甚至超越的,可能性会减小,那付出的机会成本就必然大了。
再者,感情中的门当户对,男才女貌则符合经济学上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谈恋爱,则算是产品推销,以最大限度的引导让人接受。
热切时,如股市“牛市”,春风得意;失恋后,好比破产般黯然神伤。
感情的起落如股市,不稳定性让人不安,于是产生了一种制度叫婚姻。
好的婚姻,卖进买出收支平衡,一些小波折也是有惊无险。
而差的就不一样,入不敷出,起伏不定,婚姻成了一种制约,一心想的是如何“解套。
”再购“新股”,重焕生机。
也有别样原因解不掉的,那势必要改变以往,实现“重组。
”天地一杆秤,称称爱几斤。
余下有几何。
当代大学生恋爱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恋爱经济学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变迁,恋爱的方式和经济状况也在不断变化。
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恋爱的机会成本
恋爱需要花费时间、情感和金钱等成本。
对大学生来说,时间和情感成本可能是最大的成本,他们需要平衡学习和社交的时间,同时还要保持情感的平衡,既要有自己的爱情生活,又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因此,大学生的恋爱机会成本很高。
另外,恋爱还需要花费很多金钱,例如约会、礼物等。
对于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花费可能是难以承受的,因此他们往往会更加珍惜每一份恋爱。
二、影响恋爱的经济因素
1.经济状况
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会对他们的恋爱产生直接的影响。
经济状况不好的大学生往往会选择节省开支,花费在恋爱上的钱就会减少。
而经济状况好的大学生则会更加大方,花费在恋爱上的钱就会相对较多。
2.人才收入
大学生的专业和工作都会对他们的恋爱产生影响。
一些高薪人才往往会更有吸引力,更容易在恋爱中获得优势。
3.消费观念
现在的年轻人消费观念日趋崇尚个性和品质,这也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恋爱观念。
他们更注重共同爱好和品味,而不是对方的经济实力。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恋爱经济学研究要考虑到时间、情感、金钱等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人才收入和消费观念等影响因素。
关于爱情的经济学分析一、爱情市场从男女双方角度来看,倘若将爱情看做一种经济现象,它反映的是爱情需求与爱情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
恋爱者本身既是爱情产品的生产者,同时又是它的消费者,因而爱情市场是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市场。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爱情市场也会出现货币的身影,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爱情的资源属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资源提供方即爱人的外表、性格、年龄、工作、收入、地位、健康度、性能力以及家庭观念等方面。
一个人能提供的爱情资源,可以看做是这个人生产的社会产品,那么其产品的价值必然具有差异性,因为首先人的长相就有差别。
当然,外表的差异与社会地位和工作收入的差异相比,其权重比明显要低得多。
爱情资源的稀缺性是对于少数人而言的,在某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以及整体优势明显的人,才是爱情市场的抢手货。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能提供的爱情资源都是同一价格水平的低档商品,不具有竞争力。
因而,当一个人有钱、有权之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人投怀送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二奶和小三。
爱情的需求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生理上的需求——性;二、心理上的需求——情感,三、物质上的需求——生存和发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三种需要是永恒的,是一种刚性需求,由此可见,爱情的需求弹性指接近数为零。
不过,也不排除少数出家当和尚或者修女的人出现。
爱情的需求是刚性的,这就为追求者提供了机会。
但是,爱情市场是不公平的,因为谈恋爱总要有先开口的主动追求者,而被追求的人往往又都是比较优秀的,面对追求者的殷勤他们经常挑三拣四甚至不予理睬,因而爱情市场是卖方市场,并且卖方对于自身的价格拥有定价权。
但是,爱情的价格是不断变动的。
首先,爱情本身的价值是不断变动的,因为首先一个人的年龄就是在变动的;其次,市场需求是在变动的,因为一个人的追求者随自身年龄和要求的增长而递减。
所以,无论卖家对自身的定价有多高,爱情交易都必须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
如果眼光太高,那么很可能会使大家望而却步,优势很可能变成劣势。
经济学原理在爱情中的应用1. 引言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而经济学则是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尽管爱情和经济学似乎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在爱情中同样适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原理在爱情中的应用。
2. 工具与稀缺性原理经济学家常常使用工具和资源来解决有限的需求。
同样地,在爱情中,人们也需要运用适当的工具和资源来满足自己的感情需求。
爱情中的稀缺性原理指的是我们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在不同的人和活动之间做出选择。
在爱情中,我们经常面临选择一个合适的伴侣、分配时间和精力等问题。
我们必须评估我们的需求和资源,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时,经济学中的工具与稀缺性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决策,确保我们在爱情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我们可以利用经济学原理来评估自己的需求和资源,制定合理的相互关系期望。
•我们可以运用时间管理的经济学概念,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给爱情,而不是全部投入其中。
3. 供求与平衡原理经济学中的供求与平衡原理指的是市场上产品和需求的相互影响,当供求达到平衡时,市场将达到最优效果。
在爱情中,供求与平衡原理同样适用。
•在爱情中,供给指的是我们提供给伴侣的资源或感情,而需求则是我们对伴侣资源或感情的要求。
•当我们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平衡双方的供求关系时,关系将更加稳定和满足。
4. 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原理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原理指的是为了追求最大利益,我们需要权衡每一次行动的成本与利益。
在爱情中,我们同样需要考虑每一次行动的成本和利益。
•通过评估每一次决策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是否采取行动,以及是否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爱情关系。
•在爱情中,我们需要权衡个人成本和利益,以及对方的成本和利益,来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5. 合理预期原理在经济学中,合理预期原理指的是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信息来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在爱情中,合理预期原理同样适用。
•通过合理预期原理,我们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对伴侣的了解,来预测未来可能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爱情关系更加和谐。
爱情经济分析论文在经济当先的年代,爱情最易流失.其实,经济与爱情是相通的,将经济学的规律与爱情学类比,你会发现其中惊人的相似之处。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爱情经济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爱情经济分析论文范文一:浅析大学生爱情经济学摘要:谈恋爱也是大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学生是否该谈恋爱、如何谈恋爱这也是每个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都应该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运用经济学的几个原理对大学生是否该谈恋爱,如何谈恋爱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恋爱,成本,收益一、为什么大学生要谈恋爱大学生为什么要谈恋爱,首先离开了家远离了家长的束缚,这为谈恋爱创造了客观环境,其次大学生来到大学孤身一人感觉孤独、迷茫,为了寻求慰藉和依靠, 渴望了解异性,第三为了满足好奇, 周围同学都有伴儿了,赶潮流,为了寻求心理平衡, 第四缺乏自我肯定,需要通过别人的爱来证明自己,第五攀比心理,为了满足虚荣心处于毕业考虑,为自己找出路[1],关于恋爱的设想每个人都不一样,但设想毕竟是主观的,因此客观分析刻不容缓二、大学生恋爱应考虑的问题(一)、恋爱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的资源有限,因此不能产生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而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管理自己稀缺资源[2]在大学中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分配学习和恋爱的时间这是一个问题,这就面临权衡取舍,须要我们在学习与恋爱之间找到平衡点,恋爱与学习的最优配置应该是恋爱的边际效益等于学习的边际效益。
另外经济学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条件下,理性人会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2],所以大学恋爱在追求对象投入成本时是希望取得更大利润回报的(如经济付出相同则希望对方人格魅力上更优秀,人格魅力相同则希望经济上得到更大回报),这种想法必然会造成许多人的竞争,对象也就成了稀缺资源(供不应求),若想获得恋爱这种稀缺性资源,就必须去主动追求对方,即提高供给曲线,而此作法又必然会提高恋爱成本(二)、恋爱成本成本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弃的资源[3]。
大学生谈恋爱的经济学分析爱情作为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已经被无数前人吟咏过,留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诸多的慨叹。
在大学里,恋爱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操场上,在图书馆里,在教学楼里,在食堂里,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对的情侣。
现在呢,我们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的谈恋爱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我们必须遵循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经济个体是理性的二、经济资源是稀缺的。
一,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分析1.供求分析如果把爱情必做产品的话,我们每个人既是供给方,又是需求方,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当男生的供给=女生的需求,女生的供给=男生的需求,这时候供求平衡,即双方相互满意,这里的供求平衡不是指数量上的平衡,而是指男生(女生)的人品,外貌,学习等的供给满足一个女生(男生)对这方面的需求,于是两人开始恋爱,他们都实现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双方因为恋爱而实现了一个帕累托最优。
这就是某些大学生恋爱的一个原因。
2.稀缺性分析在华科那样的工科学校和我们财大这样的财经类学校,男女比例大大失调,恋爱需求的无限性和男生或女生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有的人想恋爱却没有相应的资源,或者为了获得这种资源,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从而有的人还是单身。
这就是有的大学生还没有恋爱的一个原因。
3.信息不对称和博弈分析当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有好感,但不知道那个女生是否也同样喜欢自己,这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男生可能会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不知道是否该表白,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表达,同样对于女生也是如此。
这个时候需要第三方的信息传递,无论是通过第三方,抑或是直接交流,谁先表白都要冒一定的风险,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如果对方不接受,那是一件很伤自尊心而且极没面子的事,为了避免这种窘境的发生,双方都容易选择的自己的占优策略——互不表白,认为这是自己的最优状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博弈的图,这个一个男生在犹豫要不要向一个女生表白,如果他表白的话,女生接受他,他的效用是2,如果女生不接受他,他的效用是-3,;如果他不表白的话,但是那个女生喜欢他,他的效用就是-2,如果那个女生不喜欢他,他的效用就是-3,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不知道那个女生喜不喜欢他,所以他表白的总效用是-1,不表白的总效用是1,于是他会选择不表白,对于女生要不要向男生表白也是这样。
婚姻的经济学解析提要:本文以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为分析工具,对爱情婚姻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婚姻交易本质的若干结论。
写作中尽量避开一些艰深的专业述语和模型,力图用散文化的语言来阐述婚姻的经济学原理。
用经济学解析婚姻不是我的创意,是贝克尔的发明。
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Becker首次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写了《家庭论》一书,贝克尔“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因此于199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贝克尔的着作没有也不可能穷尽婚姻问题的各个方面,时代的变迁和国情的差异使我们有了发挥的空间。
爱情是人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千百年来被人们歌颂赞美。
经济学以人类的自私本性为假设,是研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人们如何做出理性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学问,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庸俗的科学”。
用庸俗的眼光来观察崇高的爱情,确实让人不习惯和难于接受,甚至使有些人极不高兴,认为是“狗眼看人低”。
但无论如何,人可以看狗,狗也可以看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你各不同”。
事实上,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文学家眼里,爱情是两颗心灵碰撞的火花,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哲学家眼里,婚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人要结婚是必然性,跟谁结婚是偶然性,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在社会学家眼里,婚姻是出于社会协作的需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政治学家眼里,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林妹妹不会嫁给焦大;在生物学家眼里,爱情婚姻与植物受粉动物交媾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繁衍的需要。
那么,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爱情婚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对“狗眼”是如何看待爱情婚姻的。
婚姻的性质上帝从生理上安排了男女之间的需求。
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同时,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
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
婚姻是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跟一般商品交易不同的是,所付出的不是货币,而是他们自己。
用经济学的观点说明大学生恋爱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早已为无数前人吟咏过,留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诸多的慨叹。
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却又是另一番风景。
而本文就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对恋爱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
1、消费者的决策(为何她或他选择你成为恋人?)不知道各位恋人们想过没有,为何在这千万人之中,对方独独选择了你而不是别人呢?从情感角度来讲,我们可能会说,因为我们比较适合可以彼此依靠之类的。
而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如果把爱情看做一个特殊的商品的话,事实上这其实是一个消费者决策问题。
为什么对方选择了你呢?因为你给对方带来了效用的最大化!说到这,有人可能又要问了,我这么漂亮优秀,温柔体贴,为何对方不爱我而偏偏要喜欢一个在我看来非常普通的女生呢?!而事实上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里存在着一个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效用主观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虽然你自认为甚至其他人也认为你温柔可爱,但对方或许偏偏就不这样认为,又或者对方虽也承认你温柔可爱,然而这偏偏就不是他所喜爱的,如此,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了。
所以呢,也就不用为对方不喜欢你而一直烦恼了。
各有所爱,无法强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需求供给弹性(为何你还是光棍?)不知各位混了多年,却依然还在为成为双截棍而奋斗不息的光棍朋友们有没有自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什么我还是光棍呢?是啊,你已经很努力了嘛,怎么还是这么凄惨呢!好像有点不好理解。
不过,各位扪心自问一下,难道真的从没有人喜欢过你么?混了这么多年,不出意外的话,从没有异性对你有好感这种可能性毕竟是微乎其微的。
换句话说,应该是有人喜欢过你的,只是你不是很喜欢对方而已。
而这不喜欢的原因呢,可能是温柔却不是很可爱,可爱却不是很漂亮,漂亮却总感觉少了那么一点内涵,有内涵呢容貌却不能让你十分满意,又漂亮又有内涵性格却又似乎不怎么如你意,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你看来又漂亮又有内涵性格也很好的女孩呢------你却无奈地发现,对方并不喜欢你!于是乎,寻寻觅觅,挑挑选选,蓦然回首间,你猛然发现自己还是光棍一个,凄凄惨惨戚戚。
这里假设的恋爱情况是那种男女双方天生一对的情况,要么是郎才女貌、要么是屌丝配凤姐、要么是普通人配普通人;同时,文章也不牵扯到吃软饭、傍大款这些情况,在本文中感情纯粹是感情,和其他任何物质方面没有关系。
一、为什么女生爱撒娇、男生爱抱怨首先我把撒娇看作是女性为了得到正收益而采用的博弈策略,比如女朋友A发现自己的男朋友B早上接自己的时候迟到了5分钟,于是决定一整天都不理他,给他以惩罚。
如果男朋友B选择合作,也就是一整天给自己的女朋友道歉、赔笑脸,并且第二天早上还会早到5分钟。
于是第二天女朋友A就会给B以笑脸——合作。
紧接着第三天,女朋友A又发现其他女生的男朋友都是提着早餐在等他们的女朋友,而她自己的男朋友B居然是在宿舍门前杆杆地站着,什么也没带。
于是A又选择给自己的男朋友一天青脸,不理他。
经过男朋友一整天的道歉后,第二天B提着早餐等她。
如此这般,女朋友A在每次撒娇后,会得到男朋友的安慰和新的呵护行为。
女朋友A撒娇的代价就是一整天不和自己的男朋友B说话。
假设由于不和自己的男朋友说情话,女朋友A的心情都不好,所以她撒娇所承担的成本是-1。
如果男朋友B同时也选择不道歉、不安慰,也就是选择不合作,那么B承担的成本也同样是-1。
假设听到对方说情话的收益都是1,那么如果男朋友B在女朋友A撒娇的情况后,选择道歉和安慰,那么女朋友A 第一天撒娇的收益就是1,而不是-1,因为她听了一整天的情话。
不过男朋友B在第一天的收益却是-1,因为他除了道歉外,什么也没得到。
而当男朋友B更正自己行为后,A第二天所收到的收益就+2,其中包括男朋友新行为的收益+1和与B第二天说情话的收益+1。
可是对于男朋友B来说,他第二天只得到收益+1,也就是女朋友和自己说话的心理安慰。
如果我们把女朋友A撒娇当天,与男朋友B改错的第二天,这两天双方的策略看做是一轮合作博弈。
那么我们看到单次博弈的结果是,女朋友A在单此合作博弈两天中共得到收益+3,而男朋友B的到的收益则是0。
“爱情经济学”:精打细算赚幸福
爱情与经济学看似两种不相干甚至互斥的事物,然而其实爱情也是一种投资,也需要盘算比较,有人赚到终身幸福,有人赔到痛不欲生。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经评论家、电视节目主持人班•史坦(BenStein)在《纽约时报》撰文,道出其中奥秘:
我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老师哈里斯告诉学生: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分配稀有商品与劳务的一门学问。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爱情更稀有珍贵?爱情不仅稀有、难得,而且往往相当脆弱。
我这辈子主修的学问其实是爱情,其次才是经济学。
因此本文要融合这两个领域,提出“爱情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love)的运作规则。
投资与收益
一般而言,爱情收益与你投资的时间和心力大致上成正比。
如果你投入的是关怀、耐心与无私,那么你也会得到这三种收益。
当然,爱情不能是一厢情愿的苦恋,对方也必须爱你。
优质投资对象
在债券市场上,有人坚信垃圾债券是发大财的终极快捷方式。
其实不然,高信用质量债券的殖利率总是高于垃圾债券。
爱情亦如此,你必须投资优质的对象,找到了就长期持有,一旦变质赶快脱手。
垃圾爱情或许像垃圾债券一样金玉其外,然而垃圾终究是垃圾。
下工夫作研究
想靠投资赚钱就得好好做功课,想拥有美好爱情不能指望运气,尤其切记不要只注重外表,光鲜亮丽的诱惑可能潜藏危机陷阱。
对大多数人而言,爱情不太可能分散投资,因此我们在选定对象之前,一定要下一番研究工夫。
垄断才是王道
独门生意想不赚钱也难,长期的感情关系也应该从一而终,不能心怀贰志。
如果你的爱情被第三者分一杯羹,如果竞争者威胁已经出现,那么还是做个了断吧。
衡量成本收益
爱情的投资要精打细算,亏本生意做不得。
投资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收益还是不敷成本,建议你考虑认赔杀出。
需作长期投资
但是,成功的爱情投资也需要长远的眼光。
以股市为喻,做当日冲销的炒家如果没有内幕消息或者操控市场的能耐,杀进杀出的结果恐怕是丢盔弃甲。
回到爱情领域,短暂的天雷勾动地火固然刺激,终究不如细水长流的两相厮守。
避免不切实际
保持务实心态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期望太不切实际,失望落空的风险自然居高不下。
就算捡到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只怕包装纸拆掉之后,你会消受不了。
要珍惜眼前人
如果你已经拥有美好的情感关系,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见异思迁。
好不容易找到绩优股,当然不应该卖。
养狗猫有寄托
养几只猫猫狗狗,生活乐趣无穷,让我们更能够面对人生的逆境,享受不虞匮乏的情感滋润。
富兰克林说的好:“世上只有三位最忠实的朋友:老妻,老狗和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