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隆晴锑矿冶炼炉渣中锑和金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与潜在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324.03 KB
- 文档页数:4
贵州省晴隆锑矿共(伴)生硫铁矿地质特征朱俊宾1,2,方维萱1,2,胡煜昭3,刘家军1,汤睿3,魏宁1,2(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资源勘查技术中心,北京100012;3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 贵州省晴隆大厂锑矿是我国大型锑矿床。
前人对有关锑矿床的成因、控矿规律和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陈豫等,1984;廖善友和胡涛,1990;叶造军,1996;陈代演, 1992),但对其共(伴)生的硫铁矿研究较少。
70年代,贵州地质局对锑矿床研究的同时,曾对大厂、西舍、固路、后坡和水井湾等锑矿床中普遍发育的硫铁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将发育于“大厂层”中上部的硫铁矿体圈出了资源量。
对固路南、三望坪和大厂等矿区勘查后,初步估算晴隆锑矿硫铁矿资源量达到了500万吨以上,具有较大的工业利用前景,值得高度重视。
尤其是有些硫铁矿矿体与锑矿共生,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利用,在锑矿冶炼系统中回收硫酸可以直接实现废气“零”排放,可实现客观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1 硫铁矿分布特征硫铁矿在矿田中分布广泛。
横向上:大厂、后坡、固路、西舍等地区均有一定的规模;垂向上,除第四纪和底部茅口组灰岩外,其余地层均有发育。
111 硫铁矿横向分布特征从晴隆锑矿整个矿田范围来看,黄铁矿在大厂、后坡、固路、西舍、水井湾等锑矿区均有发育,且每个矿区都达到工业矿床规模。
如后坡南矿区,硫铁矿矿体一般长百至数百米,宽数十至数百米,矿体的平均厚约2~3m,矿石平均含硫量10123%~13190%。
112 硫铁矿垂向分布特征虽然在晴隆锑矿矿区各地层均有硫铁矿发育,但主要含矿层是“大厂层”三段弱硅化角砾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变余玄武岩和玄武质砾岩,其次为“大厂层”二段中等硅化角砾凝灰岩。
龙潭组除煤系外,其它层位硫铁矿含量极少。
而玄武岩中也可见细颗粒黄铁矿不均匀分布。
由上至下各地层硫铁矿分布情况如下:龙潭组不含煤层位中黄铁矿呈细颗粒状零星分布,发育不均。
贵州西南部SBT与金锑矿成矿找矿刘建中;夏勇;陶琰;杨成富;王泽鹏;谭亲平;付绍洪;陈睿;吴文明【摘要】在详细地质调查与矿产地质勘查基础上,采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和综合分析方法,系统总结了10余年来SBT研究成果.本文详细阐述了SBT的特征,对与SBT密切相关的金锑矿的成矿时间、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性质、成矿的动力学条件和成矿热液运移方向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域金锑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出了金锑矿找矿靶区.【期刊名称】《贵州地质》【年(卷),期】2014(031)004【总页数】6页(P267-272)【关键词】SBT;贵州西南部;金矿;锑矿;SBT【作者】刘建中;夏勇;陶琰;杨成富;王泽鹏;谭亲平;付绍洪;陈睿;吴文明【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广布于贵州西南部的构造蚀变体(SBT)为区域构造作用和大规模低温热液蚀变作用的综合产物,为区域内金锑矿富集就位的场所,为贵州西南部低温成矿域最直接的金锑矿找矿标志,赋存于其中的金矿床和锑矿床已经获得了丰富的资源量,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就SBT与金锑矿成矿找矿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下步找矿提供帮助。
1 SBT基本特征(1)SBT产出于茅口组(P2m)和龙潭组(P3l)或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之间,为区域构造作用和大规模低温热液蚀变作用的综合产物;角砾状构造发育,角砾大小悬殊,成分复杂,角砾包含了茅口组灰岩、龙潭组粉砂岩、粘土岩、煤或峨眉山玄武岩组玄武岩、沉凝灰岩;强烈的硅化作用使其抗风化,野外表现为陡坎;厚度变化大,0 70 m;包含 P2和 P3地层,为跨时的地质体[1-8]。
贵州晴隆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形态分布和地球化学模型赵晓鹏;杨博一;李超;任维;赵平;顾雪元【期刊名称】《环境化学》【年(卷),期】2024(43)3【摘要】以贵州晴隆锑矿区某冶炼厂及周边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冶炼厂土壤中锑污染严重,含量最高达31265 mg·kg^(-1),但在下游土壤中随距离增加,锑浓度迅速下降到100mg·kg^(-1)以内.XRD和XPS结果显示土壤中主要含锑化合物为锑酸钙(Ca_(2)Sb_(2)O_(7))、锑酸钾(K_(3)Sb_(5)O_(14))以及氧化锑(Sb_(2)O_(5)),锑以五价形态存在.连续提取形态分析表明除残渣态外,厂区附近污染土壤中碳酸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共沉淀态是锑的主要宿主相,而下游土壤中吸附态比例显著升高,说明在迁移过程中土壤中锑的活性增加.构建了以水合铁氧化物和针铁矿作为锑主要活性表面的土壤中锑地球化学多表面形态模型(MSM),当采用1 mol·L^(-1)Na_(2)HPO_(4)提取的锑作为总有效态锑输入值时,该模型可很好地预测不同性质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锑的溶出效应(RMSE=0.29),说明该模型可为准确评估锑冶炼厂周边污染土壤中锑生态毒性和迁移淋溶风险提供有潜力的工具和方法.【总页数】9页(P911-919)【作者】赵晓鹏;杨博一;李超;任维;赵平;顾雪元【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晴隆锑矿区土壤中锑的释放探究2.贵州西南部普安-晴隆一带锑金矿勘查区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试验3.添加硫酸铁对贵州晴隆老万场污染土壤中砷和锑移动性的影响4.锑矿区土壤锑和砷的污染状况及其修复植物的筛选——以贵州独山东峰锑矿区为例5.硫酸铁复配石灰、水泥对锑矿区周边土壤锑形态分布的影响及生态风险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造成锑和金-锑矿化的物理化学条件
Н.Н.Колпакова;Б.О.Мапучарянц;张复新
【期刊名称】《地质地球化学》
【年(卷),期】1993()5
【摘要】利用溶解度测定了锑的硫氢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并获得了这些配合物的形成常数的温度关系方程式。
首次进行了锑和金-锑矿化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中硫化物的硫、锑和金浓度的系统测定。
阐明了在金-锑共同迁移的条件下锑对金在迁移和沉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总页数】6页(P17-22)
【关键词】锑矿床;金-锑矿床;矿化;物理化学
【作者】Н.Н.Колпакова;Б.О.Мапучарянц;张复新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贵州省隆晴锑矿冶炼炉渣中锑和金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与潜在价值 [J], 汤睿;方维萱;朱俊宾;胡煜昭
2.榕江八蒙锑矿物质成份和金锑赋存状态的初步研究 [J], 冉碧清
3.形成锑矿和金锑矿的物理—化学条件[J], К.,НН;王义为
4.锑及金锑矿化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J], 张复新;陆薇
5.锑矿化和金—锑矿化的形成条件 [J], 彭艳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4贵州三都金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万 将,顾业平,周恩泽,赵龙桥,龙泉安(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六总队,贵州 凯里 556000)摘 要:采用综合勘查方法对三都地区金锑矿工作研究表明,容矿地层为寒武系都柳江组和三都组,赋矿岩性为泥灰岩、泥岩等岩性组合。
圈定6个综合异常区,地表工程和深部工程有金锑矿化,其中金最高品位为13.7×10-6,锑最高品位5.91%。
区内构造发育,具备导矿和容矿空间,金锑矿化与构造线配合亦较好。
笔者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远景。
关键词:金锑矿;成矿条件;找矿远景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4-0064-2收稿日期:2020-02基金项目:贵州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项目“贵州省三都地区金锑矿找矿突破战略选区”(项目编号:2016-13号,黔财建[2016]299号)资助。
作者简介:万将,男,生于1986年,苗族,贵州镇远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研究。
研究区位于三都--丹寨汞、金、锑成矿带内,是贵州省重要的Pb-Zn-Hg-Au-Sb 多金属成矿带(顾业平,2017),地理坐标:东经107°49′03″~107°56′03″,北纬 25°50′00″~26°07′07″。
对该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诸多发表(张燕,2012;谭华,2019),以往的地质、科研工作成果颇丰,为本次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往工作和研究或程度较低,或立足于单个矿种的点上评价。
因此,对该区进行整体工作和研究,分析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具有重要意义[1]。
1 成矿地质背景1.1 地层、构造图1 研究区构造地质简图研究内出露的地层有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及泥盆系地层。
区内构造发育,主要有苗龙、水龙向斜,断层主要由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构成,以杨勇关--烂土断层和野记--地祥断裂带为主干构造,始于雪峰期,经历漫长的构造演化在燕山期定型。
结构式的立体矿化,即:每一成矿区有多个矿化层位,多个矿化中心,加之导矿容矿构造成组成带规则排布,矿化在空间上呈现多层次、多方位有规律的叠置组合,而使/层楼0结构变得较为复杂,分带也不明显。
区内主要成矿构造型式为一系列继承性多期次活动的NNE 向大断裂为主,配合以其间轴向为NNE 向的复式褶皱和近E W 向的断裂构造带。
这些主干断裂既是地层分界,又控制了玄武岩、热水沉积岩以及侵入花岗岩体的展布,对区内构造)沉积和构造)岩浆演化都有一定的制约。
矿床在不同构造)岩浆带形成的不同矿床共生组合,由NW 向SE 呈规律性的变化,其中老厂、卡房矿田的锡多金属矿床共生组合最为发育、完整与典型,形成了个旧地区统一而独特的矿床空间共生组合,代表不同构造环境的成矿亚系统的矿床叠置分布,散布于矿区。
这一矿床时空结构模型为个旧矿区及其邻区乃至滇东南地区隐伏矿的成矿预测提供崭新而有益的思路。
31贵州晴隆大厂锑矿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研究*刘 鸿(贵州省晴隆锑矿,贵州 晴隆 561469)贵州晴隆锑矿大厂矿田,上世纪40~50年代发现并开采,至今已探采锑金属储量21万吨,是我国重要的锑矿山之一。
几十年的矿山探采表明,锑矿以硫化矿为主,氧化矿为次。
矿石以以石英-辉锑矿组合为主,其次是萤石-辉锑矿组合。
近年来,在个别矿区发现了方解石-辉锑矿矿物组合的矿石类型。
矿体形状有囊状、似层状、透镜状、团块状、脉状及浸染状等。
矿体均产于二叠统大厂层中,该层分布广泛,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1 地质特征晴隆大厂锑矿田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南东端、云南/山0字型构造诱发的普安/山0字型构造砥柱SE 翼,矿田分布在碧痕背斜SE 和NW 两翼。
已探明和开采的10个中型锑矿床,均分布在SE 翼,由东往西依次为黑山菁矿床、滴水岩矿床、嘎木矿床、水井湾矿床、大厂矿床、西舍矿床、杉树林矿床、后坡南矿床、固路矿床、支汆矿床。
矿田主要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上二叠统大厂层是主要赋矿层,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的蚀变体由下往上硅化由强变弱,黄铁矿化由弱变强。
贵州晴隆锑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代号【2011】001号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二O一一年元月十日目录1、总论1。
1 概述1.2 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1.3 项目建设条件1.4 建设规模及主要设计方案1.5 工程经济2、市场分析2。
1 供需回顾(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2.2 价格预测(产品价格分析)2.3 项目经济评价时锑产品价格确定(锑市场价格)3 、地质3。
1 区域地质简述3.2 矿区地质3。
3 矿床地质3.4 矿区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3。
5 矿床地质勘探工作及深部探矿3。
6 矿区储量3。
7 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建议4、采矿4。
1 开采范围及开采技术条件4。
2 采矿方法4.3 矿山生产能力4.4 开拓运输系统4.5 井巷工程4。
6 矿井通风4.7 矿山机械4。
8 基建进度计划4.9 采掘进度计划5、选矿5.1概述5.2矿石性质5.3选矿试验5.4设计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指标5.5生产能力和工作制度5.6主要工艺设备的选择5.7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5.8辅助设施6、冶炼6.1 概述6。
2 原料6.3 设计工艺流程及指标6。
4 生产能力和工作制度6。
5 主要设备的选择6.6 辅助设施7 、尾矿设施7.1据及基础资料7。
2尾矿容量7。
3尾矿库7。
4尾矿构筑物7。
5需要说明的问题8、附属设施8。
1 电力8.2 给排水8。
3 通风除尘8。
4 通迅9、工业与民用建筑9.1 主要设计原则9。
2 主要建(构)筑物建筑结构的确定9。
3 建筑面积及三大材估量10、总图运输10。
1 背景、现状10.2 建设规模10。
3 总体布置10。
4 总平面和竖向布景10。
5 主要工程量10。
6 企业运输10.7 存在问题及建议11、环境保护11.1 矿区环境概况11.2 企业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11.3冶炼厂污染物治理分析11.4废水治理11.5废渣的处理11.6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分析11.7环境治理措施11.8环境管理机构11.9环境工程投资估算11.10结论与建议12、安全与工业卫生12。
黔西南煤层中铌、铀、钒和锂元素富集与潜在资源评价杨瑞东;程伟;高军波;陈军;陶振鹏;魏怀瑞;沈明联;李士彬【摘要】通过对普安、晴隆一带煤矿主采煤层元素测试分析,发现煤层中U,Li,Nb和V金属元素高度富集,其燃烧后的煤灰中U,Li,Nb和V金属元素基本达到工业品位,表明该区煤矿具有潜在的伴生资源利用前景.【期刊名称】《贵州地质》【年(卷),期】2017(034)002【总页数】6页(P77-81,96)【关键词】资源评价;金属元素;煤层;黔西南【作者】杨瑞东;程伟;高军波;陈军;陶振鹏;魏怀瑞;沈明联;李士彬【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贵州贵阳 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79;P619.14煤层独特的还原障和吸附障性能,使其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会富集某些元素。
黔西南是贵州省重要的产煤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而且黔西南地处我国最大的低温成矿域,富集Au、Hg、Sb、As、P、Pb-Zn、Ag和Ti等低温成矿元素(胡瑞忠等,2007;Hu and Zhou,2012)。
此外,黔西南低温成矿作用时间跨度晚加里东期至燕山期,不仅形成了多元素富集的低温热液矿床,同时也影响了区域地层中的微量元素富集,尤其是对煤层中的金属元素特征产生显著影响(沈明联等,2016)。
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对黔西南主要煤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普安、晴隆一带煤层中富集Li、Ge、Ga、U、Nb、V等金属元素(Yang et al.,2011;程伟,2015;陶振鹏等,2017)。
贵州晴隆锑矿“大厂层”热水沉积特征浅析王福瑞【摘要】通过对晴隆锑矿“大厂层”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产出背景分析,认为“大厂层”具有热水沉积特征;其底部茅口组生物礁灰岩与硅质蚀变岩组成的礁硅岩套是热水沉积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互层产出的硅质岩与石英岩(碧玉岩)组合是由热水间歇性供给形成,并将“大厂层”的热水沉积模式划分为:火山喷发前期、火山喷气期和沉积压实期三个阶段.【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5(029)004【总页数】5页(P422-426)【关键词】热水沉积;“大厂层”;晴隆锑矿;贵州【作者】王福瑞【作者单位】贵州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核资源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6;P588.21+1在黔西南、黔西北地区广泛分布有一套硅质蚀变火山碎屑岩。
该套火山碎屑岩原岩成分复杂,纵向和横向上变化极大,是金、锑、萤石、硫铁矿等矿产的主要赋矿地层。
上世纪60年代贵州省地质局112队在晴隆锑矿做普查勘探时,将这套火山沉积岩定名为“大厂层” [1]。
近些年来又在该层中发现特大型金矿,引起了很多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因此,对“大厂层”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贵州晴隆大厂锑矿为中国主要的锑产地,其产出层位“大厂层”是位于中二叠统茅口灰岩之上、峨眉山玄武岩之下的一套硅质蚀变岩,可以分为三段: 一段为次生石英岩或石英蚀变岩,对应原岩为火山角砾岩;二段为硅化角砾化粘土岩,原岩为凝灰质角砾岩;三段为硅化高岭石化粘土岩,原岩为凝灰岩、角砾凝灰岩。
在黔西南坳陷甚至上扬子地区,“大厂层”具有一定的对比性。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大厂层”及晴隆锑矿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存争议,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①喷流沉积成因[2-3];②火山气液成因[4];③层滑作用的产物[5-7]等。
但更多的研究成果指示“大厂层”及与之相关的矿产在形成过程中有热卤水物质的参与[3,8-11]。
贵州晴隆大厂锑矿构造蚀变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苏成鹏;刘建中;宋威方;苑顺发;王泽鹏;杨成富【摘要】研究主要针对黔西南地区构造蚀变体(SBT)中大厂锑矿床的典型剖面,采集茅口组的茅口灰岩,龙潭组的碳质泥岩、粉砂岩、粘土岩,峨眉山玄武岩组凝灰岩、沉凝灰岩、碳质粘土岩和SBT中的强硅化灰岩、角砾状强硅化灰岩、硅质岩、凝灰岩及角砾状粘土岩组合,对岩石或矿石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利用等离子质譜方法分析大厂地区构造蚀变体及其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各类岩石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表明热液蚀变作用强烈,成矿物质可能为深部成矿流体带入.【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9(010)002【总页数】7页(P217-223)【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大厂锑矿;“四分组”效应【作者】苏成鹏;刘建中;宋威方;苑顺发;王泽鹏;杨成富【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阳550004;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五地质大队,贵阳550018;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五地质大队,贵阳 5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60 引言赋存于构造蚀变体中的矿床主要是金矿床和锑矿床(刘建中,2009)。
构造蚀变体为黔西南地区锑矿产的重要含矿层,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
该次研究的对象是:产于茅口组(P2m)和龙潭组(P3l)或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之间沉积间断面(不整合界面)附近的一套由区域性构造作用形成的、并经热液蚀变的构造蚀变岩石(-SBT)(刘建中等,2002-2009),大厂锑矿就赋存于强硅化—角砾状硅质蚀变岩石组合中。
诸多学者对这套岩石组合的原岩组分、蚀变成因和成矿作用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认识有了长足进展。
但是,一方面,由于这套岩石及其中的锑矿床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由于各个研究者所持论据的多解性和针对这套硅质蚀变岩所做的地球化学工作较少和不够系统等因素,以至对其岩石成因和产于其中的锑矿成矿作用的认识至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