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40.24 KB
- 文档页数:3
文件编号:TP-AR-L3343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正式版)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固有危险:磺化工艺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多数具有可燃性。
如苯、甲苯、十二烷基苯等。
磺化剂均具有氧化性和强腐蚀性,有些原料具有毒性。
如苯胺、苯、三氧化硫等。
2工艺过程的危险(1)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每引入一个磺酸基放热30-50Kcal/mol,若在反应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冷却和良好的搅拌,反应热的积聚有可能引起超温,导致剧烈的反应。
放出更多的热量,可能发生燃烧反应,造成起火或爆炸。
(2)由于生产所需的磺化原料是可燃物,而磺化剂是强氧化剂,二者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磺化反应是十分危险的,已经具备了燃烧的条件,若投料顺序颠倒,浓硫酸与水生成稀硫酸并放热,稀硫酸与浓硫酸相比有较大的腐蚀性,超温至燃点,导致燃烧或爆炸事故。
(3)低温磺化反应时,严格控制反应温度,若控制的温度偏低时,反应速度较慢,可能积累较多的未反应物料,使反应物料浓度增加,当恢复到较高正常的反应温度时,剧烈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导致超温,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
18种化学品危险工艺首批重点监管的15种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一、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二、电解工艺(氯碱)三、氯化工艺四、硝化工艺五、合成氨工艺六、裂解(裂化)工艺七、氟化工艺八、加氢工艺九、重氮化工艺十、氧化工艺十一、过氧化工艺十二、胺基化工艺十三、磺化工艺十四、聚合工艺十五、烷基化工艺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反应类型放热反应重点监控单元光气化反应釜、光气储运单元工艺简介光气及光气化工艺包含光气的制备工艺,以及以光气为原料制备光气化产品的工艺路线,光气化工艺主要分为气相和液相两种。
工艺危险特点(1)光气为剧毒气体,在储运、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后,易造成大面积污染、中毒事故;(2)反应介质具有燃爆危险性;(3)副产物氯化氢具有腐蚀性,易造成设备和管线泄漏使人员发生中毒事故。
典型工艺一氧化碳和氯气的反应得到光气;光气合成双光气、三光气;采用光气作单体合成聚碳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制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制备等。
重点监控工艺参数一氧化碳、氯气含水量;反应釜温度、压力;反应物质的配料比;光气进料速度;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的温度、压力、流量等。
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事故紧急切断阀;紧急冷却系统;反应釜温度、压力报警联锁;局部排风设施;有毒气体回收及处理系统;自动泄压装置;自动氨或碱液喷淋装置;光气、氯气、一氧化碳监测及超限报警;双电源供电。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光气及光气化生产系统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或发生光气及其剧毒产品泄漏事故时,应通过自控联锁装置启动紧急停车并自动切断所有进出生产装置的物料,将反应装置迅速冷却降温,同时将发生事故设备内的剧毒物料导入事故槽内,开启氨水、稀碱液喷淋,启动通风排毒系统,将事故部位的有毒气体排至处理系统。
2、电解工艺(氯碱)反应类型吸热反应重点监控单元电解槽、氯气储运单元工艺简介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时,在两个极上所引起的化学变化称为电解反应。
涉及电解反应的工艺过程为电解工艺。
18种化学品危险工艺首批重点监管的15种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一、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二、电解工艺(氯碱)
三、氯化工艺四、硝化工艺
五、合成氨工艺六、裂解(裂化)工艺
七、氟化工艺八、加氢工艺
九、重氮化工艺十、氧化工艺
十一、过氧化工艺十二、胺基化工艺
十三、磺化工艺十四、聚合工艺
十五、烷基化工艺
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
2、电解工艺(氯碱)
6、裂解(裂化)工艺
10、氧化工艺
附件2
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
一、新型煤化工工艺
二、电石生产工艺
三、偶氮化工艺
附件3
调整的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的部分典型工艺
一、涉及涂料、粘合剂、油漆等产品的常压条件生产工艺不再列入“聚合工艺”。
二、将“异氰酸酯的制备”列入“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三、将“次氯酸、次氯酸钠或N-氯代丁二酰亚胺与胺反应制备N-氯化物”、“氯化亚砜作为氯化剂制备氯化物”列入“氯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四、将“硝酸胍、硝基胍的制备”、“浓硝酸、亚硝酸钠和甲醇制备亚硝酸甲酯”列入“硝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五、将“三氟化硼的制备”列入“氟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六、将“克劳斯法气体脱硫”、“一氧化氮、氧气和甲(乙)醇制备亚硝酸甲(乙)酯”、“以双氧水或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生产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的列入“氧化工艺”的典型工艺。
七、将“叔丁醇与双氧水制备叔丁基过氧化氢”列入“过氧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八、将“氯氨法生产甲基肼”列入“胺基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涉及原料、产品、废弃物处理等方方面面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1.化学反应磺化反应是一种在有机化合物中引入磺基的过程,通常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
反应机理主要涉及磺酸基的亲电取代反应,可能会伴随有副反应和产物的产生。
其中,副反应包括氧化、热分解、磺酰基的重排等;主要产物为各种磺酸化合物,但也可能会生成砜、亚砜等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2.原料和产品磺化工艺的原料主要是芳香族或脂肪族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以及硫酸等催化剂。
这些原料和产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和掌握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接触和使用。
在处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和强酸时,需要注意防范火灾和化学灼伤等安全风险。
3.废弃物处理磺化工艺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未反应的原料、副反应产物、废催化剂等。
这些废弃物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或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处理这些废弃物,例如进行焚烧、填埋、生化处理等。
4.设备故障磺化工艺的设备主要包括反应器、泵、管道、阀门等,这些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如泄漏、堵塞、结垢等。
如果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如爆炸、火灾等。
因此,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5.操作失误操作失误是磺化工艺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由于工艺流程复杂,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有较高的要求。
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设备损坏甚至发生事故。
为避免操作失误,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同时建立严谨的操作规程和考核制度。
6.静电和火花静电和火花是磺化工艺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由于工艺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如果产生静电或火花,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为避免静电和火花的产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防静电设备和设施、控制工艺温度和压力、避免金属摩擦等。
制药行业危险工艺氯磺酸磺化反应的安全制药行业危险工艺氯磺酸磺化反应的安全制药行业危险工艺氯磺酸磺化反应的安全【摘要】氯磺酸磺化属磺化方法的其中一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中,为制药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由于氯磺酸磺化剂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磺化操作不慎,势必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本文引入安全评价方法,从安全评价的作用入手,对氯磺酸磺化反应安全评价模式的建立方法作详细论述,并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制药行业;氯磺酸磺化反应;危险工艺;安全评价氯磺酸是一种常见磺化剂,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磺化,目前在工业制药、染料等领域的应用较广。
由于氯磺酸本身就具有一定危险性,磺化试验时更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爆炸、燃烧等是安全事故,如果用于制药,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必须提前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好氯磺酸磺化反应操作方法,利用安全评价模式对氯磺酸磺化反应安全作有效评价。
现对氯磺酸磺化反应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一、氯磺酸及氯磺酸磺化反应1、两者的定义从性质上来讲,氯磺酸是一种磺化剂,液体状态,无色或者呈淡黄色,能在空气中产生烟,对人体具有催泪作用。
氯磺酸应用于现代工业领域,能被制药、染料、农药以及洗涤等都制作工艺广泛使用。
磺化反应指有机化合物内部氢原子被磺酸基取代后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氯磺酸磺化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磺化方法。
磺化反应发生的必需条件包括:有机化合物、磺基水解、合适的温度、磺化剂,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磺化反应才能顺利完成,真实发生。
2、性质氯磺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一方面,氯磺酸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物质,能对人体起到催泪、咳嗽、鼻涕等作用,如果在一定时段内人体所吸入的氯磺酸浓度过高,将有可能发生肺水肿;另一方面,氯磺酸液体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直接与人体发生接触后会导致人体皮肤灼伤是,且氯磺酸有助于燃烧,若操作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燃爆安全事故。
如果磺化反应中所使用的磺化剂为氯磺酸,操作工艺必须得到严格控制,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或者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磺化反应不成功。
在化工行业内高危型的工艺生产装置主要指的是硝化卤化磺化氧化重氮化加氢等化学反应过程和存在高温(》300℃)高压(》10MPa)深冷(《-29℃)等极端操作条件的的生产装置。
那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高危生产装置的危险性吧。
(一)高危险生产装置的危险性下面,介绍六类常见的最主要的高危险生产装置的危险性。
1硝化反应。
有两种:一种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如苯硝化制取硝基苯甘油硝化制取硝化甘油;另一种是硝酸根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羟基生成硝酸酯的化学反应。
生产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的反应大部分是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的主要危险性有:(1)爆炸。
硝化是剧烈放热反应,操作稍有疏忽如中途搅拌停止冷却水供应不足或加料速度过快等,都易造成温度失控而爆炸。
(2)火灾。
被硝化的物质和硝化产品大多为易燃有毒物质,受热磨擦撞击接触火源极易造成火灾。
(3)突沸冲料导致灼伤等。
硝化使用的混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腐蚀性,与不饱和有机物接触就会引起燃烧。
混酸遇水会引发突沸冲料事故。
2磺化反应。
磺化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的反应。
磺化生产装置的主要类型:(1)烷烃的磺化。
如生产十二烷基磺酸钠(2)苯环的磺化。
如生产苯磺酸钠类。
(3)各种聚合物的磺化和氯磺化。
如生产各种颜料染料的磺化等。
磺化反应的主要危险性有:(1)火灾。
常用的磺化剂,如浓硫酸氯磺酸等是强氧化剂,原料多为可燃物。
如果磺化反应投料顺序颠倒投料速度过快搅拌不良冷却效果不佳而造成反应温度过高,易引发火灾危险。
(2)爆炸。
磺化是强放热反应,若不能有效控制投料搅拌冷却等操作环节,反应温度会急剧升高,导致爆炸事故。
(3)沸溢和腐蚀。
常用的磺化剂三氧化硫遇水生成硫酸,会放出大量热能造成沸溢事故,并因硫酸的强腐蚀性而减少设备寿命。
3卤化反应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或其他基团被卤素(ClBrFI)取代生成含卤有机物的反应称为卤化反应。
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卤化反应有:黄磷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磷硫磺与氟气反应生成六氟化硫双酚A.苯酚二苯乙烷与溴素反应生成溴系阻燃剂等。
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
1固有危险:
磺化工艺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多数具备可燃性。
如苯、
甲苯、十二烷基苯等。
磺化剂均具备氧化性和强烈腐蚀性,有些原料
具备毒性。
如苯胺、苯、三氧化硫等。
2工艺过程的危险
(1)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每引入一个磺酸基放热30-
50Kcal/mol,若在反应过程当中得不到有效的冷却和良好的搅拌,反
应热的积聚有可能引起超温,导致剧烈的反应。
放出更多的热量,可
能发生燃烧反应,造成起火或爆炸。
(2)由于生产所需要的磺化原料是可燃物,而磺化剂是强氧化剂,两者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磺化反应是十分危险的,已经具备了燃烧
的条件,若投料顺序颠倒,浓硫酸与水生成稀硫酸并放热,稀硫酸与
浓硫酸相比有较大的腐蚀性,超温至燃点,导致燃烧或爆炸事故。
(3)低温磺化反应时,严格控制反应温度,若控制的温度偏低时,反应速度较慢,可能积累较多的未反应物料,使反应物料浓度增加,
当恢复到较高正常的反应温度时,剧烈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导致
超温,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
(4)反应介质具备强酸腐蚀性,若忽视了设备监控因设备腐蚀失
效会造成物料泄露事故。
(5)生产过程当中,所用磺化剂,三氧化硫、浓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等,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氧化性,若泄露会造成灼烧、腐蚀、中
毒等危害,浓硫酸和发烟硫酸有脱水性性,雨水放出大量热量生成稀
酸放热,所以使用过程当中应严加防护。
针对具体的磺化工艺建议采用危险与操作性分析(HAZOP)或预先
危险分析(PHA)或事故分析(ETA)等风险评价方法,对整个工艺过
程的危险性进行分析。
18种化学品危险工艺首批重点监管的15种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一、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二、电解工艺(氯碱)三、氯化工艺四、硝化工艺五、合成氨工艺六、裂解(裂化)工艺七、氟化工艺八、加氢工艺九、重氮化工艺十、氧化工艺十一、过氧化工艺十二、胺基化工艺十三、磺化工艺十四、聚合工艺十五、烷基化工艺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2、电解工艺(氯碱)6、裂解(裂化)工艺10、氧化工艺附件2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一、新型煤化工工艺二、电石生产工艺三、偶氮化工艺反应类型放热反应重点监控单元偶氮化反应釜、后处理单元工艺简介合成通式为R-N=N-R的偶氮化合物的反应为偶氮化反应,式中R为脂烃基或芳烃基,两个R基可相同或不同。
涉及偶氮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偶氮化工艺。
脂肪族偶氮化合物由相应的肼经过氧化或脱氢反应制取。
芳香族偶氮化合物一般由重氮化合物的偶联反应制备。
工艺危险特点1.部分偶氮化合物极不稳定,活性强,受热或摩擦、撞击等作用能发生分解甚至爆炸;2.偶氮化生产过程所使用的肼类化合物,高毒,具有腐蚀性,易发生分解爆炸,遇氧化剂能自燃;3.反应原料具有燃爆危险性。
典型工艺1.脂肪族偶氮化合物合成:水合肼和丙酮氰醇反应,再经液氯氧化制备偶氮二异丁腈;次氯酸钠水溶液氧化氨基庚腈,或者甲基异丁基酮和水合肼缩合后与氰化氢反应,再经氯气氧化制取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甲酸二乙酯DEAD和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IAD的生产工艺。
2.芳香族偶氮化合物合成:由重氮化合物的偶联反应制备的偶氮化合物。
重点监控工艺参数偶氮化反应釜内温度、压力、液位、pH值;偶氮化反应釜内搅拌速率;肼流量;反应物质的配料比;后处理单元温度等。
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反应釜温度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系统;紧急冷却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安全泄放系统;后处理单元配置温度监测、惰性气体保护的联锁装置等。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将偶氮化反应釜内温度、压力与釜内搅拌、肼流量、偶氮化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
化工工艺装置的主要危险源分析化工企业的高危险工艺生产装置主要是指含有硝化、磺化、卤化、强氧化、重氮化、加氢等化学反应过程和存在高温(≥300℃)、高压(≥10MPa)、深冷(≤-29 ℃)等极端操作条件的生产装置。
高危险储存装置主要指剧毒品、液化烃、液氨、低闪点(≤-18 ℃)易燃液体、液化气体等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
(一)高危险生产装置的危险性下面,介绍六类常见的最主要的高危险生产装置的危险性。
1.硝化反应。
有两种:一种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如苯硝化制取硝基苯、甘油硝化制取硝化甘油;另一种是硝酸根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羟基生成硝酸酯的化学反应。
生产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的反应大部分是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的主要危险性有:(1)爆炸。
硝化是剧烈放热反应,操作稍有疏忽、如中途搅拌停止、冷却水供应不足或加料速度过快等,都易造成温度失控而爆炸。
(2)火灾。
被硝化的物质和硝化产品大多为易燃、有毒物质,受热、磨擦撞击、接触火源极易造成火灾。
(3)突沸冲料导致灼伤等。
硝化使用的混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腐蚀性,与不饱和有机物接触就会引起燃烧。
混酸遇水会引发突沸冲料事故。
2.磺化反应。
磺化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的反应。
磺化生产装置的主要类型:(1)烷烃的磺化。
如生产十二烷基磺酸钠、(2)苯环的磺化。
如生产苯磺酸钠类。
(3)各种聚合物的磺化和氯磺化。
如生产各种颜料、染料的磺化等。
磺化反应的主要危险性有:(1)火灾。
常用的磺化剂,如浓硫酸、氯磺酸等是强氧化剂,原料多为可燃物。
如果磺化反应投料顺序颠倒、投料速度过快、搅拌不良、冷却效果不佳而造成反应温度过高,易引发火灾危险。
(2)爆炸。
磺化是强放热反应,若不能有效控制投料、搅拌、冷却等操作环节,反应温度会急剧升高,导致爆炸事故。
(3)沸溢和腐蚀。
常用的磺化剂三氧化硫遇水生成硫酸,会放出大量热能造成沸溢事故,并因硫酸的强腐蚀性而减少设备寿命。
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简介磺化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生产过程,可以用于制造多种产品,如染料、医药、防火和抗氧剂等。
然而,这种工艺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导致爆炸、火灾和毒气泄漏等安全事件。
因此,进行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非常必要。
危险评估方法磺化工艺危险性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磺化工艺危险评估的最初步骤,通常采用HAZOP或FMEA方法进行。
HAZOP即危险和操作性分析,是一种基于系统分析的方法。
通过系统性地对每个工艺单元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操作风险和安全措施等。
FMEA即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是一种基于故障分析的方法。
通过分析工艺单元的故障模式和可能的影响,确定潜在的危险性和安全措施。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对定性分析的补充和延伸,用于评估危险性的具体大小和概率。
主要包括Hazard Index和Fault Tree Analysis等方法。
Hazard Index方法从多个角度评估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它包括毒性、爆炸性、燃烧性等多个方面,然后计算出加权的风险指数。
Fault Tree Analysis方法则是一种根据概率论来评估危险性的方法。
通过构建事故树图,分析各种可能导致事故的故障事件发生的概率,以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
危险控制措施在磺化工艺的危险性评估后,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性,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防护设施工厂应配置完备的安全措施,如防火、防爆和防毒气等设施。
各种危险品物质应有专门的设备进行存放、运输和处理。
人员培训工人在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特别是关于化学危险品的知识、安全规程和设备操作等方面。
立即应急响应措施应建立完备的应急响应措施,制定适当的预案,包括危险事件的通报程序和演习等,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结论通过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该工艺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和最小化生产环境中的危害。
分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及控制措施摘要:化工生产存在物料危险性大,工艺过程复杂,危险源集中的特点。
本文主要是关于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风险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计;安全;控制措施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如今工业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化工生产过程依然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因素。
为了有效地杜绝安全隐患,同时保障化工生产连续性,在开展化工工艺设计过程需采取合理措施保障操作人员及财产安全。
1 化工工艺设计中主要的安全问题在化工工艺设计的过程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会对于化工生产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其中,主要的安全因素为物料因素、设备因素、工艺路线因素。
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产品和废弃物大都是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特性的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中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发生爆炸、火灾、急性中毒(窒息)、慢性中毒(职业病)、化学灼伤、噪声和粉尘(职业病)等危害。
化学工业的特点就是工艺过程复杂,主要体现在化学反应复杂:如氧化、还原、氢化、硝化、水解、磺化、胺化等;生产工艺复杂:涉及反应、输送、过滤、蒸发、冷凝、精馏、提纯、吸附、干燥、粉碎等多个化工单元操作;自动化控制复杂:DCS、ESD/FSC、SIS、PLC等。
2 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问题主要控制措施为了切实保障化工设计质量以及本质安全性,应当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化工物料的控制、合理选择生产设备。
除此之外,还应当要针对于化工工艺路线进行优化和完善。
2.1 加強对化工物料的控制为了有效避免化工物料安全隐患,对于工艺设计人员而言,对于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工物料种类和性质需全方位了解和掌握,必要时可对使用的物料进行安全性评估。
在工艺设计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比如增加在线监测、报警等措施)防止物料不安全或者不合格引发安全事故。
2.2 合理选用设备,设计必要的防护措施化工设计过程应充分了解所选用的设备性能,优缺点等,避免选用已淘汰的生产设备。
一、氯化1、定义氯化是指以氯原子取代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反应,根据氯化反应条件的不同,有热氯化、光氯化、催化氯化等,在不同条件下,可得不同产品。
广泛应用的氯化剂有:液态氯、气态氯、气态氯化氢、各种浓度的盐酸、磷酰氯、硫酰氯、三氯化磷等。
2、应用氯化反应广泛应用于制造溶剂、各种杀虫剂、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3、氯化反应的危险性分析(1)氯化反应的各种原料、中间产物及部分产品都是有不同程度的火灾危险性。
如烷烃、芳烃等。
(2)氯化剂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氯气为强氧化剂,能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能与可燃烃类、醇类、羧酸和氯化烃等形成二元混合物,极易发生爆炸。
氯气与烯烃形成的混合物,在受热时可自燃;与乙炔的反应更为激烈,有氧气存在时,甚至在-78℃的低温也可发生爆炸。
(3)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有些温度高达500℃,甚至更高,如反应失控,可造成超压爆炸。
某些氯化反应可自行加速,导致爆炸危险。
(4)液氯气化时高热使液氯剧烈气化,可造成内压过高而爆炸。
工艺操作不当使反应物倒灌至液氯钢瓶,则可能与氯发生激烈反应引起爆炸。
(5)氯化氢吸收装置如发生故障,不能完全被吸收,大量氯化氢逸出会造成中毒事故及腐蚀事故的发生。
(6)氯气缓冲罐若不定期排放三氯化氮,可能因三氯化氮积聚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
4、氯化反应的安全技术要点(1)车间厂房设计应符合国家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应严格控制各种点火源,车间内电气设备要防爆,通风良好。
易燃易爆设备和部位应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本岗位采用自动控制、自动报警、自动泄压等方法以提高安全度,并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
(2)最常用的氯化剂是氯气。
在化工生产中,氯气通常液化储存和运输,常用的容器有储罐、气瓶和槽车等。
储罐中的液氯进入氯化器之前必须先进入蒸发器使其汽化。
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把储存氯气的气瓶或槽车当储罐使用,否则有可能使被氯化的有机物质倒流进气1瓶或槽车,引起爆炸。
一般情况下,氯化器应装设氯气缓冲罐,以防止氯气断流或压力减小时形成倒流。
1 8 种危险工艺18种化学品危险工艺首批重点监管的15种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十三、磺化工艺 十四、聚合工艺十五、烷基化工艺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工艺危险特点(1 )光气为剧毒气体,在储运、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后,易造成大面积污染、中毒事故;(2) 反应介质具有燃爆危险性;(3) 副产物氯化氢具有腐蚀性,易造成设备和管线泄漏使人员发生中毒事故。
典型工艺一、光气及光气化工艺 三、氯化工艺 五、合成氨工艺 七、氟化工艺 九、重氮化工艺 十^一、过氧化工艺 二、电解工艺(氯碱)四、硝化工艺六、裂解(裂化)工艺八、加氢工艺十、氧化工艺十二、胺基化工艺2、电解工艺(氯碱)温度和压力;原料中铵含量;氯气杂质含量(水、氢气、氧气、三氯化氮等)等。
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电解槽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报警和联锁;电解供电整流装置与电解槽供电的报警和联锁; 紧急联锁切断装置;事故状态下氯气吸收中和系统;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等。
宜采用的控制方式将电解槽内压力、槽电压等形成联锁关系,系统设立联锁停车系统。
安全设施,包括安全阀、高压阀、紧急排放阀、液位计、单向阀及紧急切断装置等。
氯化是化合物的分子中引入氯原子的反应,包含氯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氯化工艺,主要包括取代氯化、加成氯化、氧氯化等。
4、硝化工艺反应类型放热反应重点监控单元硝化反应釜、分离单元工艺简介硝化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02)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取代反应。
硝化方法可分成直接硝化法、间接硝化法和亚硝化法,分别用于生产硝基化合物、硝胺、硝酸酯和亚硝基化合物等。
涉及硝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硝化工艺。
工艺危险特点(1)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
大多数硝化反应是在非均相中进行的,反应组分的不均匀分布容易引起局部过热导致危险。
尤其在硝化反应开始阶段,停止搅拌或由于搅拌叶片脱落等造成搅拌失效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搅拌再次开动,就会突然引发局部激烈反应,瞬间释放大量的热量,引起爆炸事故;(2)反应物料具有燃爆危险性;(3)硝化剂具有强腐蚀性、强氧化性,与油脂、有机化合物(尤其是不饱和有机化合物)5、合成氨工艺反应类型吸热反应重点监控单元合成塔、压缩机、氨储存系统工艺简介氮和氢两种组分按一定比例(1: 3)组成的气体(合成气),在高温、高压下(一般为400-450 °C,15-30MPa )经催化反应生成氨的工艺过程。
18种化学品危险工艺首批重点监管的15种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一、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二、电解工艺(氯碱)
三、氯化工艺四、硝化工艺
五、合成氨工艺六、裂解(裂化)工艺
七、氟化工艺八、加氢工艺
九、重氮化工艺十、氧化工艺
十一、过氧化工艺十二、胺基化工艺
十三、磺化工艺十四、聚合工艺
十五、烷基化工艺
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
2、电解工艺(氯碱)
6、裂解(裂化)工艺
10、氧化工艺
附件2
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
一、新型煤化工工艺
二、电石生产工艺
三、偶氮化工艺
附件3
调整的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的部分典型工艺
一、涉及涂料、粘合剂、油漆等产品的常压条件生产工艺不再列入“聚合工艺”。
二、将“异氰酸酯的制备”列入“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三、将“次氯酸、次氯酸钠或N-氯代丁二酰亚胺与胺反应制备N-氯化物”、“氯化亚砜作为氯化剂制备氯化物”列入“氯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四、将“硝酸胍、硝基胍的制备”、“浓硝酸、亚硝酸钠和甲醇制备亚硝酸甲酯”列入“硝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五、将“三氟化硼的制备”列入“氟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六、将“克劳斯法气体脱硫”、“一氧化氮、氧气和甲(乙)醇制备亚硝酸甲(乙)酯”、“以双氧水或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生产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的列入“氧化工艺”的典型工艺。
七、将“叔丁醇与双氧水制备叔丁基过氧化氢”列入“过氧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八、将“氯氨法生产甲基肼”列入“胺基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18种化学品危险工艺首批重点监管的15种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一、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二、电解工艺(氯碱)
三、氯化工艺四、硝化工艺
五、合成氨工艺六、裂解(裂化)工艺
七、氟化工艺八、加氢工艺
九、重氮化工艺十、氧化工艺
十一、过氧化工艺十二、胺基化工艺
十三、磺化工艺十四、聚合工艺
十五、烷基化工艺
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
2、电解工艺(氯碱)
6、裂解(裂化)工艺
10、氧化工艺
附件2
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
一、新型煤化工工艺
二、电石生产工艺
三、偶氮化工艺
附件3
调整的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的部分典型工艺
一、涉及涂料、粘合剂、油漆等产品的常压条件生产工艺不再列入“聚合工艺”。
二、将“异氰酸酯的制备”列入“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三、将“次氯酸、次氯酸钠或N-氯代丁二酰亚胺与胺反应制备N-氯化物”、“氯化亚砜作为氯化剂制备氯化物”列入“氯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四、将“硝酸胍、硝基胍的制备”、“浓硝酸、亚硝酸钠和甲醇制备亚硝酸甲酯”列入“硝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五、将“三氟化硼的制备”列入“氟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六、将“克劳斯法气体脱硫”、“一氧化氮、氧气和甲(乙)醇制备亚硝酸甲(乙)酯”、“以双氧水或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生产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的列入“氧化工艺”的典型工艺。
七、将“叔丁醇与双氧水制备叔丁基过氧化氢”列入“过氧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八、将“氯氨法生产甲基肼”列入“胺基化工艺”的典型工艺中。
危险化学品磺化过程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技术要点磺化过程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反应,常用于制备磺酸。
但这个过程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爆炸危险:磺化过程需要通过控制温度和添加反应物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的放热。
过热或反应速率过快可能导致爆炸。
2.毒性危险:磺化反应中使用的化学品往往是有毒的,如浓硫酸和烷基磺酸。
这些化学品对人体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3.环境危害:制备磺酸时产生的废水和废气中可能含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
1.工艺安全控制:a.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和设备,确保其承受压力和温度的能力。
b.准确控制反应的温度、压力和速率,避免反应过热或速率过快。
c.使用合适的仪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温度、压力和反应物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d.采取适当的搅拌和加热方式,保证反应物均匀混合和温度均匀分布。
2.个体防护:a.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了解磺化反应的流程和操作规程,并掌握正确的个体防护措施。
b.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戴防护眼镜、酸碱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化学品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c.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吸入或接触有毒气体、蒸汽或溶液,必要时可以佩戴防毒面具。
3.环境保护:a.设立合适的废物处理系统,对磺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液和废气进行处理和排放,以保护环境。
b.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火灾爆炸防护:a.在反应过程中需要使用防爆电机和防爆电气设备,以防止静电导致的火灾和爆炸。
b.定期对设备和仪表进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c.在操作区域内设置合适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和自动喷淋系统。
总结:危险化学品磺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注意安全技术要点,包括工艺安全控制、个体防护、环境保护和火灾爆炸防护。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正确的操作和相关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生产的可持续性。
编号:SM-ZD-27912 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固有危险:
磺化工艺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多数具有可燃性。
如苯、甲苯、十二烷基苯等。
磺化剂均具有氧化性和强腐蚀性,有些原料具有毒性。
如苯胺、苯、三氧化硫等。
2工艺过程的危险
(1)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每引入一个磺酸基放热30-50Kcal/mol,若在反应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冷却和良好的搅拌,反应热的积聚有可能引起超温,导致剧烈的反应。
放出更多的热量,可能发生燃烧反应,造成起火或爆炸。
(2)由于生产所需的磺化原料是可燃物,而磺化剂是强氧化剂,二者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磺化反应是十分危险的,已经具备了燃烧的条件,若投料顺序颠倒,浓硫酸与水生成稀硫酸并放热,稀硫酸与浓硫酸相比有较大的腐蚀性,超温至燃点,导致燃烧或爆炸事故。
(3)低温磺化反应时,严格控制反应温度,若控制的温
度偏低时,反应速度较慢,可能积累较多的未反应物料,使反应物料浓度增加,当恢复到较高正常的反应温度时,剧烈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导致超温,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
(4)反应介质具有强酸腐蚀性,若忽视了设备监控因设备腐蚀失效会造成物料泄露事故。
(5)生产过程中,所用磺化剂,三氧化硫、浓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等,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氧化性,若泄露会造成灼烧、腐蚀、中毒等危害,浓硫酸和发烟硫酸有脱水性性,雨水放出大量热量生成稀酸放热,所以使用过程中应严加防护。
针对具体的磺化工艺建议采用危险与操作性分析(HAZOP)或预先危险分析(PHA)或事故分析(ETA)等风险评价方法,对整个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进行分析。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