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退耕还林附表
- 格式:pdf
- 大小:130.93 KB
- 文档页数:10
根据省发改委、财政厅、林业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联合发文:《关于下达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的通知》和州改局、州林业局、州农业局《关于转下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调查统计基础数据,为保证2014年我县退耕还林建设任务,现将我县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规划设计相关情况通汇报如下:一、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政策2014年12月1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副省长曲木史哈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厅长作相关工作安排,市朝天区人民政府作交流发言。
会议肯定了前一轮退耕还林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原则: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紧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坚持突出重点、规模实施,坚持落实责任、依法管理的原则。
退耕对象:一是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二是三峡库区上游县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三是非库区上游县重要水源地迎水面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
补助标准:与前一轮退耕还林比较,新一轮补助政策有较大改变,不再限定退耕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
退耕还林中央每亩补助5年共计1500元。
,第一年8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还草中央每亩补助3年共计800元;分2次下达,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
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检查验收标准县级人民政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分别在工程实施后第一、第三、第五年开展县级全面验收,验收结果作为政策兑现依据。
省林业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分别在第二、第四年开展省级监测验收,其结果作为调控建设任务、兑现补助资金、考核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重要依据。
新一轮退耕还林设计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确权登记,将退耕还林还草统一纳入林地、草原资源管理。
三、新一轮退耕还林资金管理和政策兑现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严禁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补助资金。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03•【字号】嘉政发〔2014〕113号•【施行日期】2014.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的通知嘉政发〔2014〕113号各区,市政府各部门,在嘉各单位:《嘉峪关市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2014年12月3日嘉峪关市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要生态修复工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任务的通知》(甘发改西部〔2014〕121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长城末端。
地理坐标为东经97°49′52″--98°31′24″,北纬39°37′58″--39°58′29″,东、北、西三面分别与酒泉市的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相连,南和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毗邻,土地总面积200.35万亩。
全市海拔在1412-2722米之间,绿洲分布于海拔1450-1700米之间,城区平均海拔1600米。
2.地质地貌嘉峪关市地质结构横跨酒泉、玉门赤金东西两盆地,南有祁连山,背靠黑山,东南有坡度较缓的文殊山。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
城市的中西部多为戈壁,是市区和工业企业所在地;东南、东北为绿洲,是农业区,绿洲随地貌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
全市主要有以下几种地貌形态:(1)黑山、文殊山褶皱。
由缓慢上升的低山残丘,波状起伏的石质荒漠山地,以干燥剥蚀作用为主;(2)山前倾斜平原。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范围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
全县总面积3573.6km2。
(2)地质、地貌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新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
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汇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闾井乡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类,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黄土层以洮河流域较为深厚。
岷县境内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构成山丘重叠沟脉纵横的地势,海拔在2040—3934m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东西狭长,最宽处120km,南北最窄处15km。
境内山多川少,山地坡度在15--45°之间,若以狭义的陇南山地(即洮河以东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岭山地)作为划分依据,则有两个地貌区。
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区: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环绕,如达拉梁、木寨岭、岭罗山等,均系海拔3000m以上山地。
其中达拉梁主峰海拔3872m,遮面崖上的通天柱为最高点,海拔3934m。
地貌属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相对高差在747—934m之间,山地上生长林木较多。
洮河河谷沿岸宽而浅,上迭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为优良的农耕地带。
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山地区:在吊沟梁班哈山一线以东的岷峨山、摩折梁均超过海拔3000m以上,马坞乡的油房庄海拔为2040m,为全县最低点,其余地区在海拔2200—3000m之间。
本区气候高寒阴湿,山地阴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开阔地,可种青稞、油籽、燕麦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场面积较大,且水草丰茂规划为全县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绩效目标表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其中退耕还林还草是重要的生态修复举措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一工作,各地陆续制定了相应的退耕还林还草绩效目标表,以量化考核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效果。
该绩效目标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生态需求,制定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目标,以确保生态修复效果。
2.植树造林成活率:根据当地植树造林情况,制定植树造林成活率目标,以确保植树造林的效果。
3.草原恢复率:根据草原退化情况,制定草原恢复率目标,以确保草原恢复的效果。
4.生态保护成效:根据当地生态环境情况,制定生态保护成效目标,包括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生态保护等方面。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加或精细化绩效目标,以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制定退耕还林还草绩效目标表,可以更好地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开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1 -。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2 0 X X新一轮退耕还林情况汇报新一轮退耕还林情况汇报根据省发改委、财政厅、林业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联合发文:《关于下达XX年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的通知》和州改局、州林业局、州农业局《关于转下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XX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调查统计基础数据,为保证XX年我县退耕还林建设任务,现将我县XX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规划设计相关情况通汇报如下:一、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政策XX年12月1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副省长曲木史哈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厅长作相关工作安排,市朝天区人民政府作交流发言。
会议肯定了前一轮退耕还林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一)原则: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紧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坚持突出重点、规模实施,坚持落实责任、依法管理的原则。
(二)退耕对象:一是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二是三峡库区上游县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三是非库区上游县重要水源地迎水面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
(三)补助标准:与前一轮退耕还林比较,新一轮补助政策有较大改变,不再限定退耕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
退耕还林中央每亩补助5年共计1500元。
(其中,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1200元,中央预算第 2 页共 6 页内投资安排造林种苗费300元;分3次下达),第一年8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还草中央每亩补助3年共计800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680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种苗种草费120元);分2次下达,第一年500元(其中种苗种草费120元)、第三年300元。
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检查验收标准县级人民政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分别在工程实施后第一、第三、第五年开展县级全面验收,验收结果作为政策兑现依据。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思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
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工程建设增加了林草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
目前,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地区仍然在耕种陡坡地和沙化地,由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导致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等重要水源地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山洪和地质灾害多发,基层干部群众期盼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借鉴以往退耕还林还草的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积极性,使退耕还林还草成为广大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自觉行动。
为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拟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实施,即在农民自愿申报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基础上,中央核定各省总规模,并划拨补助资金到省,省级人民政府对退耕还林还草负总责,自主确定兑现给农户的补助标准。
按照这一思路,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退不退耕,还林还是还草,种什么品种,由农民自己决定。
各级政府要加强政策、规划引导,依靠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服务,切忌搞“一刀切”、强推强退。
——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有条件的可实行林草结合,不再限定还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重在增加植被盖度。
××市(州)人民政府(盖章):
2、新一轮退耕还林必须严格控制在非基本农田上实施,基本农田一律不得纳入。
3、凡重要水源地所在的县(市、区)、乡(镇)范围需严格限定在附表2中确定的范围内。
4、重要水源地坡耕地面积是指附表2中确定的各县(市、区)及乡(镇)涉及的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划保护区、保留区起止范围内,且在第一重山脊之内的15—25度坡耕地及 15度以下坡耕地面积。
5、严重沙化耕地限定在甘孜州巴塘、乡城、得荣三县内。
6、无意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地方也需填报有关基础数据。
7、表内关系: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3+a6+a9+a12,a18=a19+a20+a21+a22。
备注:1、本表各项耕地面积均以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为唯一依据;本表指标一律保留2位小数。
附表1
四川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基础数据调查统计表
单位:
位:万亩。
农户“退耕还林”申请表村“退耕还林”申请书张庄镇人民政府:我村已按照市“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有关要求,通过形式,对“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建设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充分征求了群众意见。
特申请在(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亩,共涉及农户(公司)个。
计划退耕区域已依法自愿有偿完成土地流转,到户面积最大亩、最小亩;水;电;路。
我村委会自愿为我村“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进行担保,保证将工程建设好、管理好、服务好,达到“退耕还林”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村村委会年月日村农户“退耕还林”申请汇总表张庄镇人民政府关于村“退耕还林”申请的批复村村委会:你村提交的《村“退耕还林”申请书》已收悉,经审核,同意将你村户、亩坡耕地纳入我镇“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区,按照工程建设要求完成“退耕还林”、经验收合格后,享受我市相关补助政策。
请你村按《邹城市“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抓紧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建设进度,确保你村“退耕还林”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张庄镇人民政府年月日“退耕还林”工程协议甲方:张庄镇林业站乙方:(农户)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根据《邹城市“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实施方案》和张庄镇人民政府《关于村“退耕还林”申请的批复》要求,甲乙双方就“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时间年月起至年月止。
二、造林技术要求(一)造林树种:;(二)整地标准:采用卧龙沟整地,沟宽深各80公分以上,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的地块采用大穴整地,整地标准为0.8米见方。
(三)土壤改良标准:施底肥(有机肥)每亩2方以上(2000公斤),有条件的地方埋施作物秸杆1000公斤以上。
(四)苗木标准:所有苗木均为2年生优质嫁接壮苗,苗木嫁接部位愈合良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品种纯度95%以上。
核桃、樱桃苗木标准为:苗高1.0 米以上,地径粗1.2厘米以上。
(五)栽植密度:具体树种为核桃:株行距为4×5米,每亩33株。
玉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门市2018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4.20•【字号】玉政发〔2018〕34号•【施行日期】2018.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玉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门市2018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玉政发〔2018〕34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驻玉有关单位:《玉门市2018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玉门市人民政府2018年4月20日玉门市2018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工作方案根据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林业厅、农牧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任务的通知》(甘发改西部〔2014〕1214号)和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林业厅、农牧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18年建设任务的通知》(甘发改西部〔2018〕95号)精神,为全面完成我市2018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任务,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指引,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富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全市扶贫工作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通过谋划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努力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加强退耕还林管护,强化生态修复,进一步治理土地沙化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1、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是否退耕、是否转包、出资、转让、出租等,由农民自己定。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加强政策、规划引导,依靠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服务,切忌搞“一刀切”、强推强退。
2、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
岷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范围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
全县总面积3573.6km2。
(2)地质、地貌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新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
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汇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闾井乡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类,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黄土层以洮河流域较为深厚。
岷县境内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构成山丘重叠沟脉纵横的地势,海拔在2040—3934m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东西狭长,最宽处120km,南北最窄处15km。
境内山多川少,山地坡度在15--45°之间,若以狭义的陇南山地(即洮河以东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岭山地)作为划分依据,则有两个地貌区。
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区: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环绕,如达拉梁、木寨岭、岭罗山等,均系海拔3000m以上山地。
其中达拉梁主峰海拔3872m,遮面崖上的通天柱为最高点,海拔3934m。
地貌属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相对高差在747—934m之间,山地上生长林木较多。
洮河河谷沿岸宽而浅,上迭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为优良的农耕地带。
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山地区:在吊沟梁班哈山一线以东的岷峨山、摩折梁均超过海拔3000m以上,马坞乡的油房庄海拔为2040m,为全县最低点,其余地区在海拔2200—3000m之间。
本区气候高寒阴湿,山地阴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开阔地,可种青稞、油籽、燕麦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场面积较大,且水草丰茂规划为全县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问题严重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生活。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决定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二、项目目标1.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三、项目范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涉及全国范围内具备条件的耕地,重点区域包括:1.沙化土地。
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4.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四、项目内容1.退耕还林(1)树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乔木、灌木树种。
(2)造林模式:采取乔灌结合、针阔叶混交等模式,提高造林成活率。
(3)造林密度: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造林密度。
(4)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地抚育管理,确保造林成效。
2.退耕还草(1)草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草本植物。
(2)草地建设:采取人工种植、飞播、草地改良等方式,提高草地质量。
(3)草地管理:加强草地管理,防止过度放牧,确保草地生态平衡。
五、项目实施步骤1.调查评估:对项目区进行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评估。
2.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3.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4.实施造林:按照设计方案,组织农民进行造林、种草。
5.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地、草地的抚育管理,确保项目成效。
6.检查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项目质量。
六、项目保障措施1.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明确项目任务、资金来源、补偿标准等。
2.资金保障: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技术保障: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造林种草技能。
4.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5.监督保障:加强项目监督,确保项目质量。
附件新一轮退耕地还林检查验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一轮退耕地还林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掌握和客观分析评价其建设情况,确保建设质量和成效,并为兑现政策补助和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根据《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发改西部〔2014〕1772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计划安排的新一轮退耕地还林的检查验收。
第三条检查验收工作实行县级、省级和国家级三级检查验收制度,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部署、分级负责。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在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退耕地还林范围基础上,负责对本区域各年度任务面积在国家计划下达的第二年和第四年,按照本办法开展县级检查验收。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各年度任务面积在国家计划下达的第三年,按照本办法开展省级检查验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对全国各年度任务面积在国家计划下达的第五年,按照本办法开展国家级检查验收。
第四条县级检查验收结果应在村级进行公示,并作为兑现国家政策补助资金的依据。
省级、国家级检查验收结果进行通报,并作为以后年度任务计划调控、加强管理的依据。
第五条检查验收主要内容(一)退耕地还林第二年和第三年检查验收主要内容1.退耕地还林面积核实情况。
2.退耕地还林面积合格情况。
3.管理情况。
(二)退耕地还林第四年和第五年检查验收主要内容1.退耕地还林面积保存情况。
2.退耕地还林面积成林情况。
3.管理情况。
第六条检查验收工作需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承担省级和国家级检查验收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技术条件、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
第二章技术标准第七条规范性引用文件(一)《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发改西部〔2014〕1772号)。
(二)《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严重沙化耕地界定标准和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的通知》(林退发〔2014〕181号)。
(三)《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年度检查验收办法》(林退发〔2009〕294号)。
(四)《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办法》(林退发〔2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