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1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古诗教学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进行探讨。
一、古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其在诗歌形式、意境表达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解读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等美学特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古诗的美,学生可以激发出对诗歌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邃的情感内涵,能够深刻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性情。
在古诗教学中,通过诗歌的朗诵、背诵和赏析,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古人对大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悟和表达,从而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沉内涵,能够引导学生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塑造高尚的情感品格,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情,使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情感的人。
三、古诗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以其简练、优美的语言风格,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分析古诗的用词、修辞手法等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感悟古人的语言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诵、背诵古诗,学生能够模仿古诗的语言风格,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富有韵味和生动性。
古诗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培养出优美的语言品味。
四、古诗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古诗所表现的意象和意境,常常能够引发学生对艺术的探索和想象,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
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象、人物形象等元素,去发现、感受和表现艺术的美。
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让学生把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和意境,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从而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在其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古诗教学的重要性、美育渗透的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
古诗又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二、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审美情感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等多个方面。
在古诗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 体验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赏析和理解古诗,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体验古诗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感。
2. 欣赏古诗的艺术价值古诗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赏析古诗的语言、结构和意境等方面,让学生欣赏古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其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古诗的艺术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其审美水平。
3. 培养古诗的创造力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古诗美育的渗透:1.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布置情境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可以邀请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朗读古诗,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的表演等,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古诗的美和魅力。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反映出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更是中国传统美育的载体。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文学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意义、渗透途径以及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意义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珍贵遗产。
古诗以其简练高雅的文风、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情感,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古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能够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古诗中的意象、比喻、修辞等艺术手法,常常会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出他们的美感和享受美的能力。
古诗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孤寂、豪迈、深情、怀旧等,这些情感在学生心中经过古诗的渲染,常常会引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赏析古诗时,学生们会思考诗中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又如何把握到诗人的情感,这不仅会提高他们的文学情感,还会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力。
古诗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对中华文明的归属感。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情感,还能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将美育元素渗透到教学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古诗教学中的专题诗鉴赏、古诗联想和古诗创作三个方面,谈谈美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除了语言文字的掌握,古诗教学也应该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本文从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角度进行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古诗以其简洁明了、深邃高远的语言风格而被人们所喜爱。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解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例如,在教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指导学生欣赏其中的音乐艺术,体验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在教唐诗宋词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美术艺术,领会诗歌中画面的形象感染力。
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写诗、画画等方式,让他们在审美中获得灵魂的愉悦和满足。
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古诗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更应该注重情感交流和体验。
通过古诗,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了解人性、了解生命,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对人情世态的感悟、对人生境遇的理解。
例如,孟宗哲的《登高》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现了平民士人中的英雄情怀和高傲骄矜,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描绘出春江美景万千,使学生产生静心闲意,感悟生命的美妙。
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古诗教学中,应重视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古诗,可以让学生了解、接受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例如,在教唐诗时,可以讲解唐代社会的风貌、人物形象、文化底蕴,让学生对唐代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在教宋词时,可以讲解宋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让学生可以体会宋代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特征。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要注重美育的渗透,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感受到美的力量,体验到情感的渗透,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既满足学生审美情趣,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良好的品德品格。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在古诗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诗词阅读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品味。
美育渗透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古诗教学本身就是美育的一种形式。
古诗作为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和情感表达。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领略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品味。
比如在教学中选取一些富有情感的古诗,带领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性。
古诗教学可以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进行美育渗透。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绘画创作,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听一些与古诗相关的音乐,让音乐的美妙与古诗的意境相互映衬,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美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美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古诗教学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品味,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我们应该在古诗教学中加强美育渗透,让其成为古诗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多的美的滋养。
【注释】本文选取古诗教学这一具体内容来探讨美育渗透的问题,通过引入古诗教学中的绘画、音乐、美术、手工、表演等形式,来展现美育渗透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在文章中多次强调通过美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品味,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反复强调。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通过教学生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美育渗透到古诗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1.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陶冶古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古诗,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解读古诗、讲授古诗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感,使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增强爱国情感、民族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教学《静夜思》,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月亮、星星、夜晚的景色,感受到诗人在寂静夜晚的思念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2. 古诗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是语言的艺术,其中的一字一句都经过精心的雕琢。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通过学习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的语言优美、精练、含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古诗的阅读、理解和背诵,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古代诗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语言技巧等,进而能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运用所学到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学古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风格、语言特点等,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眼光和品味。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诗人的风格、思想、艺术手法等,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华民族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古诗,可以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美育渗透的一些方法和实施策略。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诗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品味古人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影音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古人的情感体验,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含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以其精巧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闻名于世,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好的培养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古诗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艺术之美和韵律之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古诗的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关联古诗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化节目的表演和创作,让学生深入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
结合美育教学与德育教育。
古诗中蕴含着崇高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智慧,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受和人生观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古诗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格修养。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味,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美育的魅力和价值。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美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结合美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等多种方式,使古诗教学更具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只有通过综合的美育渗透,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以其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被广泛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而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则是指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美育渗透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审美鉴赏和人文精神,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要加强对美育渗透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1. 寓教于乐,生动形象地讲解古诗的内容和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情境,感受古代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引发学生共鸣,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2. 注重情感体验,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古诗所展现的情感和氛围,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理解古诗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的情感的感知和表达。
3.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中寻找美的痕迹,并用古诗的语言来表达和赞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 提倡思辨精神,通过解读古诗中的意境和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探讨,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5. 组织诗歌朗诵和诗歌赏析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赏析古诗的过程中,不仅增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气质修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美育渗透有着深远的意义。
美育渗透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古诗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美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文学修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使学生具有美好的情感品质和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古诗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视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古诗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欣赏、朗诵和解读古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到优美的语言韵律和意境。
随着美育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的重要性。
美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让美育元素与古诗教学有机结合,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只有在美育的渗透下,古诗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育人的目标,让学生在感悟诗意的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综合素养。
1.2 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古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精美的文学画卷,蕴含着诗人对生活、情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古诗教学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古诗中常常涉及到丰富多彩的意象和象征,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理解和感悟,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深入的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美育意识,为其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古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也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的教学可以渗透美育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古诗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技巧。
例如在教学中教授《静夜思》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安静的夜晚思念故乡,借助月亮独特的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欣赏古诗的独特韵律、意象和情感,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对于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也会提高。
古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古诗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描写古代生活方式、古代文人思想、故乡情怀等。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学习《望岳》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唐代杜甫对于家乡山川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通过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诗歌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古人的写作方式来创作自己的古体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创作诗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诗歌创作实践,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古诗教学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中可以将古诗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教学。
通过欣赏古诗,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色、人物形象等,然后进行美术创作,通过绘画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可以通过学习古诗中的韵律和声调,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性,通过音乐演奏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古诗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诗词中渗透美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念,陶冶情操,提高情感品味,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通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美的存在和重要性《诗经》中有“采蘋”、“采薇”等描写自然美景的诗篇,这些诗篇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请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美景,让学生体验美的存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感古诗中有很多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篇,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这些诗篇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情感,感受诗人的境界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感。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四、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作者、意境等,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古诗是经典之作,虽然是古人的作品,但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和创新精神对当代学生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赏析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改编或创作,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学会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创新的发展。
在古诗教学中,美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赏析古诗、欣赏翻译古诗、古诗创作等多种形式进行。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欣赏和感受古诗的美的也能够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还可以通过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进行美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美感。
古诗中传递的情感往往是深沉、内敛的,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以壮丽、豪放的感受;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透露出一种思乡之情。
通过分析这些情感,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古诗的内涵,还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感。
通过欣赏古诗的意境,可以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验美的感受。
古诗往往以浅显的言语勾勒出壮丽而神奇的景象,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比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写出了江雪覆盖下的一片寂静,引人进入一个凝重而宁静的环境,在这样的意境中,学生会产生对自然的赞叹之情,进而感受到美的力量。
在古诗教学中,适当的表演与朗读也是美育渗透的一种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表演古诗,进一步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且通过自己对诗中情感的表达,增强了对美的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感受到古诗所表达的音乐之美和节奏之美,培养他们对语言的音乐性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古诗教学还可以通过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进而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培养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古诗中往往传递一种美好的道德观,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古人对清廉、正直的追求;《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表达了对纯洁、高尚情操的赞美。
通过分析古诗中的这些情感和意境,学生能够感受到美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财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古人优美的诗词,领略优秀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达到美育渗透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优美之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古诗的形式结构、语言表达、意境描绘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优美之处。
1.古诗的形式结构古诗通常采用四言、五言、七言等规定的音节和句式,具有精炼简洁的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四言绝句《静夜思》,通过朗读和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简洁明了、纯净高雅的特点。
学生可以感受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明月光的明亮清凉、地上霜的寒冷凝结,以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思乡之情。
通过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古诗的美妙之处。
2.古诗的语言表达古诗的语言表达精练凝练,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露着深邃的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诗句和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词汇、词意和意境。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五言绝句《登鹳雀楼》,通过情景再现或小剧场表演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感受古人登楼楼的兴奋和壮丽。
学生可以感受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连绵起伏的山川和壮阔的河流,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无限向前和永不停歇的追求。
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表达之美。
3.古诗的意境描绘古诗的意境描绘富有想象力和意境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配乐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七言绝句《望岳》,通过欣赏山川的美景、听取登山的故事和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描绘的山的雄伟和壮丽,以及与山相连的辽阔的天空。
学生可以感受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山的庄严峻峭、青春永驻的意境。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音乐调节,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意境之美。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欣赏艺术。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操。
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成为品格高尚、情操优美的人。
古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古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形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追求,激发对美的感悟能力。
比如在学习《静夜思》这首诗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提升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古诗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语言简洁、含蓄,时常运用一些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这些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掌握高质量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和修辞能力。
古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古诗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能够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悟,表达出更加优美的语言。
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学意蕴和人文情怀。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体会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增进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背后的故事、作者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起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之情。
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还可以促进学生成为品格高尚、情操优美的人。
古诗中蕴含的高尚情感和崇高理想,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诗中的诗意人生、崇高理想等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正能量,培养出良好的品格和优美的情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启发学生对于语言、文学、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在古诗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在古诗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渗透和发挥。
本文将通过分析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深化美育教育。
一、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古诗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感悟,让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价值。
通过古诗的朗诵、解析和阅读,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对于美的敏感和感悟能力,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感。
教学《静夜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神秘,通过描写的细腻和意象的丰富,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朗诵这首诗,可以体味到诗中的美感,培养出自己的审美情感。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诗歌欣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古诗中的优美语言、丰富意象和深刻感悟,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感和启迪,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翅膀,写下属于自己的古诗创作。
通过自主创作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古诗的内涵,更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深入体验古诗的美感和魅力。
3.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古诗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学熏陶和修养。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领略古代文人的情感和境界。
通过理解古诗的内涵和结构,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修养,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古诗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感受诗歌的韵律和魅力,提升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1.多媒体展示在古诗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感受古诗的美感。
通过播放古诗背景的唐诗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更加沉浸于古诗的氛围之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所描绘的风景和情感,加深对古诗美的感悟和体验。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以古诗为窗口展示文学魅力,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教材分析、古诗选材、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古诗教材以古诗为主,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典古诗如《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等具有浓厚的韵味和情感表达,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提高语文素养。
二、古诗选材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学生的古诗进行教学。
“千古文章,教化未深”的教学原则,当选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诗时,需要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充分考虑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营造集中、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选材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体验:小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很重要,教师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古诗,引导学生以主体的方式去感受、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意蕴。
2、注重文化内涵:教学中应选取兼具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古诗,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赏析古诗中隽永的意境和气息。
3、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根据当前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古诗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个性发展,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多方面的效果。
1、启发学生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加强语文知识的讲解: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古诗中的词语、词形、短语、句式等语言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认识。
3、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探究古诗中蕴含的意蕴。
4、以情境引领情感: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情境引领情感,让学生有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的机会,从容易理解的情境中走进更深刻的内涵,感受古诗中的情感生动形象。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将美育渗透使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情感、审美和创造能力,成为了语文教师们关注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通过音韵、节奏、意象等方面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之美在于其鲜明的音韵和节奏,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解析古诗中的韵脚、押韵、起承转合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魅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意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喜爱。
通过让学生模仿古诗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古诗,不仅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古人的意境和写作手法,用自己的语言创作古诗。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够融入古人的思维,又能够自由发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培养对美的敏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然后,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丰富古诗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古诗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可以使古诗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演奏、绘画的创作、舞蹈的表演等方式来表达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和创造能力,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通过对古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讲解,传授学生纵深的文化知识。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瑰宝,了解古诗的背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等,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名人的诗文评论、文化解读等,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通过音韵、节奏、意象等方面的讲解,通过让学生模仿古诗写作,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以及通过对古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摘要:小学古诗词教学在美育渗透的过程中存在美育内涵界定不清、美育价值未彰显、美育渗透策略指导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明晰美育的概念,界定语文美育的内涵,明确古诗词的声律美、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等美育价值,重申小学古诗词教学在不同学段的美育要求,进而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即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感知声律美激发诵读兴趣、感受画面美促成美感体验等策略进行美育渗透,在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通过体味语言美品读字词精妙、体会意境美领悟情感表达等策略进行美育渗透。
关键词:美育小学古诗词教学美育渗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逐渐发展为核心素养教育,审美情趣成了学生在人文底蕴维度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与能力等成了美育层面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受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层次等限制,美育仍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实现。
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美感的初步形成、审美能力的逐渐提升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成了美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过程中,仍存在美育内涵界定不清、美育价值未彰显、美育渗透策略指导不足等问题。
基于此,深入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美育视角和可供借鉴的教学策略。
一、美育的内涵(一)美育的概念美育作为概念本身存在的历史并不长,但人类的美育思想源远流长。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美育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统一的界定。
当前对美育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美育是德育的辅助手段。
近代学者蔡元培认为:“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1]二是美育是艺术教育。
1981年《汉英词典》释“美育”为艺术教育。
三是美育是情感教育。
蔡元培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2]《教育大词典》指出:“美育指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化其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道德与智慧水平的教育。
”[3]此外,周庆元教授指出,美育应有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两个基本维度,美育应走向完整[4]。
美育的概念涵盖内容丰富,与德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等有着密切联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美育应是多维度的,以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为核心,进行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
(二)语文美育的内涵语文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情趣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内容。
美育是一种生命与情感教育,是对生命意识的激发、对生命潜能的挖掘、对审美情趣的培育、对审美能力的提升、对生命意义的建构等[5],这正是语文美育的内涵。
在语文美育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必须转化为意象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最终实现生命意义的展现,这就决定了语文美育的教学路径:语言→意象→意义[6]。
语文美育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生命情感教育等,是通过语言、意象、意义之间的转化而逐渐渗透的,从语言文字出发促使学生形成美的意识、美的体验、美的情趣、美的能力等。
二、古诗词中的美育价值古诗词教学是开展语文美育的重要载体。
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需要弄清美育的特点,明确古诗词中的美育价值。
美育具有形象性、激发性、自觉性、时代性等特点[7],古诗词的美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声律美、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等方面。
(一)古诗词中的声律美《尚书?尧典》提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乐记》指出:“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文心雕龙》载:“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我国古诗文典籍中都强调诗歌是一种文字与音乐结合的文学艺术形式。
随着诗歌的演变,诗歌不再被经常吟唱,诗歌的音乐美更多地体现在语言的排列组合、声韵的平仄对仗、诗句的节奏韵律上,这种美可称之为声律美。
古诗词的声律美主要体现在句式搭配之美、平仄清浊之美、押韵和谐之美、对仗工整之美等方面。
句式搭配之美在于音节与音节的排列组合,如“落日/故人/情”此类的五言诗三顿等,音节的组合形成“顿”和“逗”,使诗句长短搭配,节奏鲜明。
平仄音调按一定的规则组合使诗词语言抑扬顿挫,在快慢高低强弱之变中寻求整体的和谐。
对仗之美在于诗歌浑然天成的工整和字词的精雕细琢。
(二)古诗词中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通过诗人有意识地推敲,形成风格不同、耐人寻味的佳句。
词成句,句成篇,对字词反复推敲,“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可为语言推敲的真实写照。
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中“推”和“敲”二字的斟酌,一字之差,韵味就会大打折扣。
语言的真正美源于言辞的准确、精妙和韵味,在于运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作品的图景、展现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细腻的情感、传递人物的思想。
(三)古诗词中的画面美古诗词运用精妙的语言描绘流水潺潺、重峦叠嶂的自然景象,呈现草长莺飞、姹紫嫣红般生机盎然的景色,营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壮阔的画面,勾勒“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般生动活泼的场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美在这些诗词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词为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促使人们联想与想象其中的画面美。
(四)古诗词中的意境美古诗词中的意境不仅有审美理论的审美意义,还有蕴含意韵等美育价值。
所谓:“诗乃摹写情景之具,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情耀乎外而远且大。
”情与景构成我国古诗的重要内容,诗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由情与景、心与物构成。
诗人对情与景不同的处理方式,就构成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神与物游的意境,形成诗歌不同的境界。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要求(一)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美育要求课标对第一学段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8]。
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提出了美育要求,主要表现在让学生通过想象等方式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形成初步的美感体验;通过诵读感受诗中的语言美。
(二)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美育要求课标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古诗词教学分别提出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9]课标对中高学段的古诗词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美育要求,不仅关注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情感、语言的理解与把握,更重视古诗词教学的语言美、意境美、声律美等。
四、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落实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要弄清美育的特点与价值,要了解小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现实状况及其规律,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要基于课标对不同学段古诗词教学的美育要求等。
小学古诗词教学应在不同学段进行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美育渗透。
(一)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要考虑学生对于图画、音乐、色彩的敏感度和兴趣点,从这些方面进行美育渗透,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形成美的初步感受。
1.感知声律美,激发诵读兴趣。
教师在低年级古诗词朗读中应关注学生节奏感的把握、对仗整齐美的体验,使学生在感知韵律与句式美的同时,对朗朗上口、易于诵读的古诗词产生兴趣。
李白《静夜思》的第一、二、四句分别以“光”、“霜”、“乡”结尾,使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意蕴无穷。
教师可通过打拍子的方式让学生诵读,体会其中鲜明的节奏感和韵脚押韵所形成的似音乐般的流畅感。
教师也可尝试通过播放音频或者教师配乐领读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古诗词与儿歌相似的易于诵读的特点,又异于儿歌的对仗整齐韵味。
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让读中品味古诗词的声律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感受画面美,促成美感体验。
小学低年级古诗词中有许多色彩鲜明、画面感强烈的作品。
教师在这类古诗词教学中注意营造诗词中的情境,借助图画、音频、视频及学生的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画面美,初步形成美的体验。
高鼎的《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意蓬勃的美景图。
教师在这首诗歌教学时可出示相关的图画,使学生将诗歌和画面结合起来,感受初春的美景、稚子的活泼、生命的张力,进而加深低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理解,使学生在品读中形成视觉上的美感体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或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古诗写几句话或者画一幅画,这样可唤起学生的记忆与想象,使其在脑海中呈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二)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在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仍要为学生营造诗中的氛围,创设诗中的情境,更要有意识地基于学情选择和确定诗词教学的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美育渗透。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之前图画内容学习转向以文字学习为主、画面欣赏为辅的文本内容上,通过内容的选择引导儿童的语言发展、心理变化和情感发展等。
教师可通过表达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使个性化的表达成为可能。
1.体味语言美,品读字词精妙。
古诗词的语言精妙且蕴含深刻,一字之差,表达含义就可能千差万别。
中高年级更应该体味语言的精确,品读语言的韵味,运用精妙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应对诗词语言进行适度的鉴赏分析,使学生从中体味诗词语言的奥妙,感受诗词押韵、对仗、有节奏的美。
在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表达美,是在古诗词美育渗透的深层次表现。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这首诗中“送”“动”二字运用拟人、通感的手法,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令人惆怅满怀。
“寒”“挑”二字极为传神,可谓字斟句酌。
“寒”字既有秋风瑟瑟,寒气逼人之感,又有诗人漂泊归家不得的悲凉之情。
而“挑”字着重于儿童逗弄促织的细节描写,一个“挑”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儿童的认真、专注,将童真刻画出来。
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用别字替换这四个字,比较其中的差异,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体会语言的精妙。
2.体会意境美,领悟情感表达。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语言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理解力和想象力大幅提高,情感发展水平也相应提高。
在这一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儿童自我体认和对外认识的平衡[10],应适宜地加深教学难度,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美,领悟诗词中的情感,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小学古诗词中有很多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作品。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描述了一个平淡无奇却风光如画的场景,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气氛。
客舍与杨柳均为离别的象征,有一种羁旅离愁的黯淡,但由于一场朝雨的洗礼而呈现出别具明朗清新的图景,为这场送别奠定了一种轻快且富于希望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