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重点知识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337.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商品、技术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特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一国(地区)与别的国家(地区)的商品、技术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2.对外贸易额:以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包括进口贸易额与出口贸易额;一般用本币表示;国际上通行以美元表示)“计算方法”

因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统计出口贸易额时以离岸价格FOB计算,统计进口额时以到岸价格CIF价格计算,CIF价格比FOB价格多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世界进口额会大于世界出口额。(实际反映真实交易额的是出口额)

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与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以F.O.B.价计算)“计算方法”

国际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国际贸易规模的指标。(剔除价格因素)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值/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100%

3.进口:一国外购运入国境(关境)的商品或劳务

出口:一国外销运出国境(关境)的商品或劳务

4.国际贸易差额: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的相差数。

* >0: 贸易顺差(赢余,出超)

* =0: 贸易平衡

* <0: 贸易逆差(赤字,入超)

5.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世界)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般而言,一国出口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越大,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地位越明显。(反映本国)

6.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洲别地区分布、国别构成与商品流向(成员国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出口商品流向与进口商品来源(一个国家贸易伙伴关系)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一般而言,一国出口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越大,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地位越明显。一国出口商品构成越是多样化,就越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该国在国际贸易的地位就相对有利。

7.对外依存度: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

DDFT过高,国内经济发展易于受国外经济影响或冲击;DDFT太低,就没有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利益。8.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商品流向;统计标准;商品形态;贸易国数目;清偿工具;有无第三国中介

出口贸易: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本国拥有的劳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对外贸易活动.

进口贸易:将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外国拥有的劳务) 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贸易活动。

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是指货物贸易生产国语消费国之间,精油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活动所进行的贸易。

过境贸易:指其他国家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本质区别:在于交易关系的确立不同。在过境贸易中,交易关系的

确立是在出口国与进口国贸易商之间进行;而转口贸易中,转口贸易国的贸易商分别与出口国、进口国的贸易商订立买卖合同,达成实际交易。

9.服务贸易: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取外汇收入的过程。也称无形贸易

跨境提供:自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如: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

境外消费: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接受外国游客、外国留学生

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即设立商业机构。如:设立金融机构、会计、律师事务所、商店

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

术家到另一国提供个体服务

10.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世界各国之间在生产上的专业化。

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作用p32)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因素②自然条件-----基础

③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情况④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⑤国家政策和国际经济秩序(上层建筑)

11.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p34):a萌芽阶段:(15C末—16C中期)b形成阶段:(18C60Y—19C60Y)c 发展阶段:(19C—二战)d深化阶段:(二战后)

12.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A世界平均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劳动的消耗程度。国际价值量同他成正比例关系。

B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指同一种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同他成反比关系。

C主要供货国的生产条件(主要出口国的生产条件及贸易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是在主要出口国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的决定性影响下形成的。

13.各学说的的代表人物,学说内容,论证过程。(p52)

①绝对成本理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②比较成本理论: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

进步性:论证了各国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都可按“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

局限性:a缺乏动态分析。b通过分工获得的比较利益不一定体现一国的长远利益。c未能揭示支配国际交换的规律。

③要素禀赋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故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又称要素禀赋论

要素丰裕度:不同国家或地区几种要素拥有总量的相对比例,即国家的要素禀赋状况。

TKa/TLa

要素密集度:生产某产品投入不同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针对产品而言),即产品生产中投入不同要素的比例。

Kx/Lx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内容:一国将专业化地生产并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