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大理白族特色饮食文化品牌促进旅游业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301.99 KB
- 文档页数:18
163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体验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旅游业作为集文化、休闲和体验于一体的产业,受到人们的青睐。
我国旅游人次逐年攀升,尤其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使近年来民族文化旅游成为重要的旅游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族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冲突凸显,矛盾加剧。
旅游业飞速发展,许多外来的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会对本地的饮食有需求,如果当地饮食文化与游客的需求不吻合,就会造成为了应对游客对饮食的需求而改变当的饮食结构的现象,从而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
长此以往,旅游景区的民族文化就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会存在着本土文化消失的难题和困境。
文化冲突指的是不同文化性质特征和功能以及力量释放过程中因为差异而引起的相互冲撞和对抗的状态。
大理居住的白族人拥有特殊的饮食文化,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活体系。
本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冲突会造成本土旅游业的不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发展与当地民族文化生存的矛盾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中,旅游业发展造成的饮食文化冲突比较明显。
外来的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会对本地的饮食有需求,如果当地饮食文化与游客的需求不吻合,就会产生为了应对游客饮食的需求而改变当的饮食结构的现象,从而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
长此以往,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就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会存在着本土文化消失的难题和困境。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论文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大理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大理白族的饮食文化,来分析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
一、旅游业发展与白族饮食文化的冲突(一)改变了大理白族居民饮食结构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大理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民间旅游餐饮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大理的饮食和休闲消费需求增加的同时,新增的餐饮不仅是白族传统餐饮,还设立了西餐厅、咖啡厅、酒吧等,而白族的传统餐饮却发展缓慢。
大理的特色佳肴主要以酸辣冷为主。
探析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摘要】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探析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为主题,从挖掘和传承白族传统节日和习俗、保护和开发白族建筑文化、传统手工艺的创新、结合自然风光的旅游路线规划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深层次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未来应该继续加强研究,推动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传统节日、习俗、建筑文化、手工艺、旅游路线、市场营销、促进、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白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白族民俗文化融合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多种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深度挖掘和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形象,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还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促进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进一步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传承白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白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对白族传统节日和习俗、建筑文化、手工艺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的到访,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通过深层次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深入挖掘和研究白族民俗文化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文化建设·7·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形态,同时也成为大理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从一味追求多彩的物质需求渐渐过渡到具有独特性、文化性和神秘性的精神追求。
民俗文化旅游就是因为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而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但是面对丰富多彩的外界,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中也出现被淡化、同化等负面影响,同时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云南大理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认知近年来,大理市紧紧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总目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做足、做好“旅游+”,推动旅游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大理地方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
作为数百年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滇西大城的地位,文人名流汇集,史籍文献甚丰。
加之,在当地占主要地位的白族人民,文化素养历来较高。
白族人民从服饰、住居、婚嫁、信仰、习俗以及庆典节日,都充满着独特的民族情趣,这些浓郁的民族风情,增添了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断促进着当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为其旅游业增添了独特的风采。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4.88%的接受问卷的人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深,而且其中51.22%的人只是略有了解,对少数民族文化在非常了解的人仅占23.9%。
相较于民族服饰、建筑、艺术和节庆活动,人们对民族饮食更感兴趣。
87.8%的人选择购买民族饮食,64.88%的人选择民族服饰,61.95%的人选择民居建筑,部分人对民间艺术和民族节气活动也是很感兴趣的。
受地区气候和文化的影响,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在用料、制作和吃法上都很有特色,这种民族美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
在开发区域旅游时,除地区自然景观外,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是重要的开发资源,对外地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大理的旅游形象如何塑造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中西部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大理独特的旅游魅力。
然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大理还需要精心塑造其旅游形象,以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一、明确旅游形象定位大理的旅游形象定位应当突出其核心特色。
首先,大理是“风花雪月”之地,苍山、洱海、上关花、下关风,赋予了大理浪漫而迷人的气质。
其次,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诏国、大理国的遗迹见证了其曾经的辉煌。
再者,大理还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白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其增添了绚丽多彩的风情。
基于以上特点,大理的旅游形象可以定位为“浪漫风情、历史文化、民族融合的世外桃源”。
这个定位既突出了大理的自然风光之美,又强调了其文化和民族特色,能够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
二、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为了支撑旅游形象,大理需要打造一系列独特的旅游产品。
在自然风光方面,加强对苍山洱海的保护和开发。
开发更多的徒步线路、骑行路线,让游客能够更亲近自然,感受大理的山水之美。
同时,建设高品质的观景平台和休息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
在历史文化方面,加大对古城、古镇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恢复其历史风貌。
开发历史文化体验项目,如南诏国、大理国历史文化展,让游客深入了解大理的历史。
此外,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白族的火把节、三月街等,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在民族风情方面,打造民族风情村,展示白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服饰、手工艺品等。
开展民族特色的美食体验活动,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白族美食。
同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体验。
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塑造旅游形象的重要保障。
首先,改善交通条件。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连接,增加航班、高铁车次,提高交通的便利性。
同时,完善市内的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线路,提供便捷的租车服务,方便游客出行。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江文超近些年,大理州文化与旅游不断深化融合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大理州充分依托大理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利用其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品质,以此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高层次旅游需求,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以旅游独特的宣传方式传播大理文化。
一、云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大理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独特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这片土地已经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驿站,南诏、大理国时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西南乃至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如表1所示)。
资源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资源融合是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创新产品或服务来源,而且也是提高产业融合度和持久发展力的重要根基。
当然,资源融合程度越高,产业融合的价值及意义也就越大。
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大理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文化是大理州旅游“二次创业”的核心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全国旅游业蓬勃兴起,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西部地区各省区纷纷重视旅游发展,云南与西部众多省区存在着资源的高度相似性以及产品同质化,形成对云南旅游业的潜在巨大压力和挑战,云南旅游产业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
200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旅游“二次创业”,并多举措推动云南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伴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发展,周边丽江、香格里拉、腾冲等地迅速崛起,对大理州旅游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大理州随即也瞄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好旅游“二次创业”,努力从“旅游大州”向“旅游强州”发展。
大理周城白族文化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摘要:周城作为大理市白族文化特色村,以扎染业为主导,以旅游业、服装加工业等为联动的白族文化产业群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大理市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对白族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对周城白族文化产业的产业模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总结“周城产业模式”,促进周城及大理白族地区文化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完善白族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周城;白族文化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周城产业模式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131-02一、白族文化产业成为周城经济增长点的必然性当今全球,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导产业及经济增长点。
它在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强化国家和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加速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的作用强大。
其中文化产业对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替代和联动效应上。
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只有一个地区的产业要素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获得了合理配置,才能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综合生产率的提高,也才能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大理是滇西重要的白族文化旅游区。
白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民俗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单纯依靠第一、二产业难以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白族文化资源,借助地域优势和旅游平台,走民俗文化旅游的道路成为产业首选。
周城是全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人口1万多,99%是白族。
西靠苍山,东临洱海,自然条件好,交通优势明显,有“白族民俗活化石”的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扎染之乡”,村民经济意识强,具有良好的经济、产业和广泛地群众参与基础。
另外,在旅游业和扎染业的带动下,旅游餐饮、白族服装加工业等产业发展迅速。
作为大理白族文化产业试点村,大理州市政府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公布日期】2022.08.12•【字号】大政办发〔2022〕29号•【施行日期】2022.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县、市人民政府,大理经开区管委会,州直各委、办、局:《大理州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8月12日大理州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全州消费加快恢复发展,结合《云南省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促进消费有序恢复(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落细落实“严防外传”要求,落细落实“四个精准”防疫措施和“五个不得”、“九不准”防疫要求,确保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对入州游客提供暑期免费核酸混检服务,设不低于38个核酸釆样点为入州游客提供免费核酸混检服务。
坚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稳定和扩大消费,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式防控。
(州商务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卫生健康委,各县市人民政府、大理经开区管委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二)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地。
推动助企纾困政策快速落地。
加强餐饮、零售企业纾困扶持措施,各县市和大理经开区按疫情防控要求将餐饮、零售企业员工纳入重点人群组织开展定期核酸检测。
加强餐饮、零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试行餐饮、零售企业名单制管理,对应急保供、重点培育、便民生活圈建设等企业,加大信贷支持,使用好银行帮扶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商务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国资委、州税务局、人民银行大理中心支行、大理银保监分局、大理机场,各县市人民政府、大理经开区管委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三)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工作。
云南省大理州旅游业发展剖析云南省大理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融合着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古老文化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理州的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本文将就大理州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剖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理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自然风光资源大理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境内有苍山、洱海、双廊、腾冲等风景名胜,自然风光优美,风景如画。
大理地处滇西高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是避暑的好去处,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2.民族风情资源大理州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聚集区,白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而且还有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他们的歌舞、服饰、建筑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3.古老文化资源大理是南诏国、大理国和南宋南平宣慰使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大理国王都、巍山圣境等历史遗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文化爱好者。
4.基础设施建设大理州近年来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如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及维护、加大对旅游交通的投入等,使得大理州的旅游环境逐渐趋向完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旅游产业发展大理州的旅游产业日益壮大,涉及到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特色美食等多个方面。
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1.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由于近年来大理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了一些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这对后期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服务水平不高大理州的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快,但是在服务水平上还有待提高,一些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升,这给游客的旅游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文化传承不足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如果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将对大理州的文化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
探析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摘要】白族民俗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本文通过分析白族民俗文化的特点,挖掘白族传统节日文化、特色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结合,并探讨了市场推广策略。
深层次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对于丰富当地旅游产品、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多样化的文化表现形式,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呈现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魅力。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白族民俗文化的研究与挖掘,推动深层次开发,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本文探讨,可以帮助更好地认识并利用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关键词】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白族传统节日、特色手工艺、文化传承、创新、市场推广、发展前景、结合、重要性、策略、挖掘、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白族民俗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白族的传统文化特色之一,包括语言文字、服饰、饮食、节日、习俗等方面。
白族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宁蒗县地区,是中国南部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白族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和体验。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加深人们对白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有必要深入探析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通过对白族民俗文化特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手工艺、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结合以及市场推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繁荣,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1.2 研究意义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对于白族这一少数民族而言,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吸引力。
大理旅游如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西部的美丽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旅游业作为大理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大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了当地餐饮行业的繁荣。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带来了多样化的饮食需求,促使大理的餐饮市场日益丰富。
从传统的云南特色美食,如过桥米线、鲜花饼,到各种地方小吃和特色菜肴,应有尽有。
不仅如此,许多餐厅还结合当地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创新推出了具有大理特色的新菜品,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品尝。
游客数量的增加使得餐厅的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厨师、服务员到采购人员等。
而且,餐饮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其次,旅游推动了大理住宿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大理提供了从高端豪华酒店到经济型客栈、民宿等多种住宿选择。
这些住宿设施不仅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还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让游客在住宿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大理的魅力。
酒店和民宿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当地的税收收入,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许多居民将自家的房屋改建成民宿,通过提供住宿服务增加家庭收入。
同时,住宿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如酒店用品的生产和供应,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再者,旅游业促进了大理的交通业发展。
为了方便游客的出行,大理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和航空。
越来越多的航班开通,使得大理与国内外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市内的公共交通也在不断优化,公交线路增多,出租车和网约车服务更加规范。
此外,旅游包车、租车等业务也日益繁荣,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交通业的发展不仅方便了游客,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汽车租赁、加油站、维修保养等行业,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大理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带动了当地的购物消费。
近十年大理州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大理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其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本文通过对大理州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的对策。
一、近十年来大理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吸引力分析大理州独特的地理条件、悠久的历史和众多民族集聚,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大理州旅游业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大理州旅游资源可划分为一个中心四大旅游片区、12个旅游景区。
以大理为中心的中部苍洱观光度假旅游区,东部佛教文化旅游区,南部南诏文化民俗旅游区,西部澜沧江森林生态观光旅游区,北部高原水乡休闲旅游区。
大理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极为广泛,全区所辖12个县均有旅游资源分布,拥有旅游资源景点近500处。
云南共有642个列级旅游资源,大理州占90个,云南列级旅游资源数量排名中大理州居全省第一位。
由此可见大理州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极为明显。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大理州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接待能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以观光,度假、休闲、会议为主的大理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旅游业在大理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1、近十年来大理州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47万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总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41.1%。
从2003年到2012年,大理州接待海内外游客从565万人次上升到1847万人次,年均增长约9.4%,旅游总收入从28.4亿元增加到195.3亿元,年均增长14.2%,不论是接待游客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
(见表1)2003年云南省接待游客约5268万人次,大理占10.7%;全省旅游总收入为306.6亿元,大理占9.3%。
2012年,全省接待游客约2亿,大理占9.1%。
坚守云南民族饮食特点发展云南饮食文化作者:李增良来源:《大众科学(周刊)》2020年第26期摘要: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饮食文化。
云南地区长期聚集着许多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特有的社会风俗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特征。
本文首先通过对云南民族饮食特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云南饮食文化,进而发现云南影视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也是云南饮食文化向前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核心关键,同时也能帮助继承云南饮食,促使云南饮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饮食特点;饮食文化;少数民族;云南一、云南少数民族饮食特点(一)云南少数民族饮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食材类型多由于云南地区地域类型极为丰富,因此在云南地区能够生长出许多食材。
在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许多的食材是来源大山和树林之间。
云南有一种传统说法:“一绿为菜,一动为肉”,因此在云南地界中有许多野生能食用的果蔬和菌类,例如苦籽、野薄荷、芭蕉花、野番茄等,而且在云南还能用昆虫入菜,例如:竹虫、蚁卵、蝉、蜘蛛等,同时众多种类的飞禽也是的云南的重要食材之一。
因此,与其他的地区相比云南各个民族中所运用的食材数量和种类要多一些。
2.做法花样多云南少数民族饮食多样性特点还体现在做法花样多上。
云南各民族都会传统的中式基本烹饪方式,但是云南各个少数民族中也会在一般的烹饪方法上加上本民族的特征,例如景颇族在烤鱼或者是烤鸡时则会运用香茅草,而德昂族针对猪肝则是运用了烧烤的烹制方法,而且“舂”也是一种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景颇族特有的烹调手法,有“舂筒不响、吃饭不香”的说法,所有云南食材大部分都可以运用“舂”的方法来制作美食;另一方面,从烧烤中云南人还创造出运用芭蕉叶或者是粽粑叶包着食材进行烧烤的方式,叫做“包烧”,通过运用这样方法可以促使食物不仅保留原本的味道,还能让食物散发出芭蕉叶或者是粽粑葉的清香,例如包烧牛肉、包烧脑花、包烧黄鳝等都是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相对有名的菜品。
2019年2月下半月刊大理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聂晓茜近十年来,大理在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转变的背景下,抓住了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文化生产力为基础,以多元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推进;从单一景点文化营造建设转变成为多元文化片区建设;从单一形象宣传转变成为多元文化品牌培育和提升;从单一产业支撑转变成为多元产业融合互动;从单边地区竞争转变成为多边区域竞合。
引言“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五朵金花》中脍炙人口的旋律拉开了大理以观光为主体的旅游发展序幕。
经历“七五”起步“八五”打基础,大理旅游在“九五”时期取得了大发展,成为滇西经典旅游线路上的关键节点和目的地。
早在1999年大理市接待海内外游客5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4亿元,占大理GDP的27%。
与此同时,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的丽江于1994年开始迅速崛起,到2004年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城一跃成为拥有三项世界遗产的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再加上大理“大锅菜”式的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三角债”的持续困扰,以及“25元游大理”的恶性降价竞争,大理已经从以往的旅游“目的地”逐步转变成为旅游“中转站”。
因此,危机的日益加剧迫使大理必须对其文化资源的认识和发展方式要有新突破。
一、从“政府主导”转变成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2003年6月省委、省政府将大理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
依托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大理以“过去,大理创造了文化;今天,文化成就了大理”为题,开展了一场关于创新认识大理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及其厚重性、多元性和丰富性的大讨论。
全州上下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提升动力,旅游又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形成了高度共识。
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为依托,以文化体制创新为动力,实现文化和旅游互动发展的道路。
塑造大理白族特色饮食文化品牌促进旅游业发展摘要旅游业不仅是“无烟产业”。
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适应,而且旅游业方兴未艾,是一个朝阳产业。
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开发旅游业,是提升整体经济的重要途径。
好比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可以依托当地的地理环境来开发旅游业促进当地的旅游得以发展,从而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尤其对于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来说,和谐社会建设对保障边防安全、国家稳定至关重要。
大理是云南省西部白族集聚地区。
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白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和民俗文化旅游,堪称典范。
关键词:大理白族饮食文化特色饮食品牌旅游业三、大理白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概述AbstractTourism is not only a“Smokeless industry”Conforms to the trends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development of"green industry",and the burgeoning tourism,is a sunrise industry.Especially for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relying on superior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o develop tourism,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economy as a whole.Like yunnan 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can rely on the loc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o develop the tourism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so as to accelerat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especially for multi-ethnic frontier province of yunnan,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very important to guarantee border security and stability.Dali is the western bai agglomeration areas in yunnan province.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ba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resources and folk cultural tourism,exemplary.Keyword:D ali bai Diet culture special diet Brand The tourism industry.4塑造大理白族特色饮食文化品牌,促进大理旅游业发展一、文化品牌的概述(一)文化品牌的定义:通过赋予品牌深入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种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可,创造品牌信仰并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
拥有品牌忠诚就可以赢得稳定的市场,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文化品牌的价值与创造(1)文化品牌的价值:品牌不但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而文化呢?它是品牌的灵魂、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可以说品牌不能没有文化。
如果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只是一个干巴巴的商标,一副空洞的牌子,那就缺乏了生命力和竞争力。
从而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了。
一个成功的品牌,则是品质和文化的完美连接。
(2)品牌创造价值:品牌创造价值,价值成就品牌。
“中国电子行业品牌万里行揭幕仪式及首届中国电子企业品牌价值发布会”成功召开,联想集团的品牌价值以703.82亿雄踞中国电子企业之首,中国电子商会于7月9日发布了300家电子企业的品牌价值,由于联想收购了IBM的PC 业务并且成功整合,使得联系品牌迅速提升。
海尔集团和长虹集团紧跟其后,品牌价值分别是680.93亿元和421.1亿元。
由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度质检总局等有关主管部门支持,中国电子商务会主办的“中国电子行业品牌万里行”活动正式启动,在随后进行的首届中国电子企业品牌价值发布会上,公布了300个电子企业的品牌价值,并为相关的企业颁布证书和奖牌,这就是对电子企业品牌的鼓励和肯定。
二、企业形象(CIS)企业形象简称CIS,全称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意思就是“企业形象统一战略”。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美国IBM公司最初开创先河,就是采纳这一差异化战略取胜市场开始,半个世纪以来CIS风行天下,被西欧、日韩等国际企业所广泛采用,并且成为创立国际名牌的现代经营策略。
国际行家们称为“赢的策略”、“长期开拓市场的利器”。
企业形象是社会民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估,是企业的体现和特质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它组成因素是: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环境形象、经营者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社会形象、总体形象等。
案列:以“德克士”为例来分析企业形象。
德克士(Dicos)是中国大陆的一家西式快餐连锁快餐厅,与康师傅同属于顶新国际集团。
截至2009年12月12日为止,德克士在30个省、直辖市,共382个城市设有1100家餐厅。
主要产品有汉堡、盖饭、薯条等。
德克士炸鸡是起源于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州,1994年10月5号第一家德克士餐厅在成都开业。
1996年,顶新集团将德克士收购,并投入5000万美元,健全经营体系,完善管理系统,并重新建立了CIS系统,使其成为顶新集团继“康师傅”之后的兄弟品牌。
德克士,中国西式快餐特许加盟第一品牌,与麦当劳、肯德基并列中国三大西式快餐。
德克士炸鸡是顶新集团跨入服务业的第一步,五年多以来我们以无比的热诚经营一个全新、有特色的快餐连锁系统。
追求“顾客满意”的最高准则及“成为中国人自创西式快餐第一品牌;中国西式快餐特许加盟第一品牌”的愿景。
全体德克士人不屈不挠、携手努力奋斗,得到了消费者及加盟者的支持与肯定。
如今,德克士在高速且平稳的向前发展,已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一颗闪耀的新星。
德克士的主打产品是“脆皮炸鸡”,大块热乎乎的鸡块,金黄酥脆的外皮和鲜美多汁鸡肉,风味绝佳。
此外紫菜芙蓉汤、玉米浓汤、照烧鸡肉饭、咖喱鸡饭亦是中国人喜爱的特色产品。
为回馈社会,德克士在1999年率先推出了特许加盟办法,依据自身的丰富经验①。
德克士企业形象(CIS)战略:1、德克士MIS(1)德克士的经营宗旨----勇于追求,中国第一向公众展示其“勇于追求,中国第一”的品牌愿景。
以对人的真诚与对美食的热情为顾客营造出了“好吃、实惠、快”的用餐新体验。
(2)德克士的经营理念----诚信、务实、创新、服务年轻活泼的格调,鲜嫩大块、金黄多汁的炸鸡,得到全国消费者的满意和肯定。
德克士本着“诚信、务实、创新、服务”的理念经营。
(3)德克士的经营方式a专注加盟及快餐的连锁事业;b中西并存,客群互补,集客力超强核心能力,加盟连锁管理系统c优秀的加盟管理,落实餐厅营运系统,掌握地方资源,形成最具渗透力和竞争力的经营团队且具渗透力的地方组织架构d开创地方经营优势,提供最及时最优秀的服务e构建德克士企业大学:作为人才(员工、加盟伙伴)培育平台。
f餐饮后勤系统A最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大幅度提升产品品质,积极构建100个综合加工、物流中心B构建及时高效的资讯系统:POS---门店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Business intelligence---企业职能系统。
(4)德克士的经营目标----做“最具中国特色西餐连锁快餐厅”中期目标2015年,德克士2129家长期目标成为大中华区最大的连锁加盟餐饮集团。
2030年,拥有10000家餐厅。
总体目标,做“最具中国特色西餐连锁快餐厅”。
①/doc/3309470.html(5)德克士的服务理念----给人们幸福感的餐厅餐厅是人们转换心情,品尝幸福的地方。
(6)德克士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发扬中国饮食精神以发扬中国饮食精神为己任,一如既往的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网络建设来满足新兴城市的新兴中产阶级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7)德克士的精神进步源于不断的突破;进步,源于对自己不断的要求;进步,更源于不断的创新。
(8)德克士的企业信条----坚持中国最好的炸鸡你的入口第一秒是我们一辈子的事。
味蕾的感动,会变成每一个顾客的笑脸。
绝对选用最好的鸡只,以特色的裹粉,希望给顾客最秀美的味道。
(9)企业口号德克士,解放你的味蕾。
2、德克士BIS(1)对企业内部:工作环境、员工行为规范、企业福利制度、企业人力资源活动。
(2)对企业外部:服务活动、公益活动、促销活动、市场调研、领导形象典范。
3、德克士VIS(1)基本要素:a企业名称b企业标识c标准字d标准色e象征图像(2)应用要素:a产品展示b室内装饰环境c陈列展示d建筑物e产品包装f员工制服g广告①以上就是企业形象(CIS)分析之德克士。
三、大理白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概述(一)形成白族饮食文化的状况分析(1)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历史发展渊源白族是华夏西南边疆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聚居素称“文献名邦”。
①/p-1428083813164.html三、大理白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概述明清时期大理白族的食物来源除了传统的五谷杂粮、蔬菜瓜果、水产牲畜、盐、油、酒、茶等,还有各种独特的风味食品、饮食谱系极为丰富。
(2)现代饮食文化形成的状况白族百姓极度热情好客,每当有客人来的时候都是首先邀请上座,也就是给来宾贡献烤茶、果品,在用八大碗、三酪水等风雅丰盛的莱君招待客人。
白族人民喜好的口感偏酸、辣、甜、微麻,其烹调技法则受到了汉族菜和佛教寺院菜的感化。
烤茶是白族人敬客的食宿之一。
茶水色浓味醉、别开生面,“一苦、二甜、三回味”,烤茶常规斟三道,俗称“三道茶”。
风花雪月的白族佳肴,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素以“风、花、雪、月”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