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李德仁)
- 格式:ppt
- 大小:33.87 MB
- 文档页数:75
简述关于智慧城市产业的探讨1 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
随后,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IBM把智慧城市定义为:“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2011年,在“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专题演讲中,我国两院院士李德仁指出,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化城市和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集成。
应该说智慧城市根本上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集成城市运行过程中的各方面资源和信息,动态的传导给人们,使城市空间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智慧城市产业链智慧城市相关产业涉及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技术支撑、基础设施、服务运行等各个环节,从技术层面来看,主要包括:网络、计算、存储等信息基础设施;感知、采集、终端等设备及软件;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等系统软件;数据处理、共性支撑服务与应用服务等软件;行业智慧应用平台与系统;系统集成平台等。
智慧城市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对推动城市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同时,有力促进制造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转型发展,以更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特点。
我国尚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虽然部分城市和地区启动了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距离智慧城市的实际运行并发挥综合效益还存在一定距离。
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相关技术领域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研究基础,相关技术成果也较为成熟,然而,缺乏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和技术整合集成的综合平台是制约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大瓶颈。
智慧城市“挖掘”大数据作者:李德仁来源:《中国信息化》2014年第11期智慧城市概念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1993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提出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到1998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的概念。
而随着近年来信息化浪潮的兴盛,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信息化只有与工业化一起进步,才能解决美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危机。
中国有关部门也于1995年宣布推进信息高速公路及建设国家“金字工程”,信息化涵盖了国家经济命脉的各个重要行业。
1999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首次成立了中国数字地球学会。
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在任期间两次在无锡提出物联网、智慧中国的概念,为云计算和物联网在国内的全面发展吹响了号角。
未来中国的发展动力是什么?“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四化并举,即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未来中国城市发展就是要依靠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其发展产物就是智慧城市,目标是追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建成的数字城市,是把基础地理信息、街景景象、全景影像、三维模型等数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数据库。
政府各部门和企业市民只要在政务网上注册,就可以实现数据信息服务共享,同时有关部门如果在政府公共平台、互联网上通过二次开发提供各种交通、导航、旅游、文物、购物等服务,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就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实现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
智慧城市的应用可以干什么?我们认为,城市是人类生存繁衍、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地方,也是享受文化生活的地方。
按照这四个功能,我们提出了城市智能化,比如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能源、智慧城管、智慧养老、智慧国土规划、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都是让人们有更好的环境来生存繁衍;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已经推动的有智慧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在社会交往方面则有智慧交通、智能购物、社会综合管理等;在文化生活享受方面,可以考虑智慧户外流媒体、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等。
孪生数字楼宇的演讲
2月18日,武汉下起了雪,但再大的风雪,也挡不住一位老学者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科学技术能真正为百姓服务的热忱。
下午3点,在湖北省住建厅,来自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做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的演讲。
李院士先回顾了“十五”以来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要求。
随后,为现场参会人员普及了“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的概念,表示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的建立,将实现网络空间对物理空间的现实城市的智能运控与管理。
接着,李院士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特点,在演讲现场就数字孪生的实现和落地所需的五大关键前沿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进而对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运营大脑、智能电网数字孪生服务、智慧城市交通大脑、智慧城市公共疫情服务、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灾害智能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应用进行了说明。
针对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相关技术方面,李院士通过对CIM基础平台功能开发、CIM基础平台数据体系建设、CIM软件系统开发其他服务等三大版块的关键技术及难点的讲解,展现了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的高新技术特点。
最后,李院士表示,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城市的高级阶段,也是智慧城市的新高度。
我们要利用5G/6G,互联网,物联网,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认真建设好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会中,我们要抓好基于数字孪生的
智慧城市的各种智能化应用,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的升级发展和国家治理。
中国建设报/2016年/9月/28日/第007版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应重视空间大数据作用
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
一个智慧的城市,需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时空大数据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满足空间文化、处理传输、实时处理、及时反馈等服务,实现全球无缝的智能化。
基于数据表达、信息组织与知识发现等不同层次的数据挖掘,实现时空大数据挖掘,是时空大数据的优势。
我们应当利用这种技术优势,为智慧城市的创建工作服务。
例如通过夜光影像、人口密度、土地覆盖等数据,收集城市人口活动的变化,建立模型,并对人的行为认知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人们解决城市建设的问题。
同时,通过对视频数据的挖掘,对夜光影像的长时间序列分析,利用其评估不同区域受到武装冲突的影响程度,维护城市安全。
在城市管理时,要利用大数据交易促进经济增长,进而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大数据强调,智慧城市要实现对实际中的人或物的感知、控制和整合,否则智慧就是假的。
智慧城市对经济转型、绿色发展十分重要。
大数据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发展智慧化产业、发展能被认知、感知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要抓好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心,推动每个城市的发展,形成技术链、数据链、价值链。
智慧城市建设中将产生的大数据问题,既是下一代的科学前沿问题,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原动力,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快有关大数据的技术创新和重点攻关研究,推动和加速智慧服务产业的发展,让城市更加科学、高效、低碳和安全地运行。
第1页共1页。
◎ 立实李德仁:测绘人要勇当智慧城市建设主人翁测绘人和智慧城市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和具体成果,离开测绘地理信息就无法建成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给测绘地理信息带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为测绘人搭建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时空数据采集范围更广,难度更大,精度要求更高,时间要求更为紧迫。
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愿景,并从智慧城市概念、发展历程及实际意义出发,阐述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状况、主要特点,以及智慧城市时代测绘人的使命和工作方向。
测绘人一直是数字城市和数字地球建设的生力军目前,中国已经有600多个数字城市往智慧城市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无疑给测绘人开拓了一个很大的新空间,提出了新要求。
但有些人认为,智慧城市主要讲传感器,与测绘关系不大。
其实不然,一旦装上传感器,传感器获取的位置、时间信息,以及将众多传感器连在一起所形成的有用信息,同时也是测绘的时空基准。
智慧城市要求测绘把基准从二维、三维上升到四维,在处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地下探测手段所采集的数据时,要求测绘人对数据加工的过程更智能化、更快速化。
因此,在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建设中,测绘人在完成数据采集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包括处理、维护、分析、服务等一连串工作,否则不能实现智能化。
测绘人要把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建设作为本职工作和肩负的责任,而不是只停留在原有的传统工作方式上。
如果不主动学习和适应时代的发展,很可能就要被时代淘汰。
测绘人要勇敢地走出来,学会处理大数据,勇当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人翁!测绘人要为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建设做更高难度的工作测绘人要为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建设做更高难度的工作,包括对原有工作的创新、后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我结合具体例子来分析一下。
测绘人在传统测绘领域主要提供地图服务,现在已经从做地图服务转型到为各行各业、社会公众提供实时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运营脑李德仁【期刊名称】《卫星应用》【年(卷),期】2018(000)008【摘要】一、智慧城市及其应用1.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建立的基础框架上,通过物联网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进行有效融合,自动和实时地感知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由云计算中心处理其中海量和复杂的计算与控制,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公众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
智慧城市的内涵是数字城市、物联网与云计算三个概念的融合。
即: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智慧城市对经济转型发展、城市智慧管理和大众的智能服务具有广泛的前景,从而使人与自然更加协调发展。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智慧城市的应用城市的主要职能包括生存繁衍、经济发展、社会交往和文化享受。
按照这四个职能,智慧城市让城市智能化。
在生存繁衍方面,实现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能源、智慧城管、智慧养老、智慧国土规划、智慧社区、智慧家居,让人有更好的环境生存繁衍;对于经济发展,可以推动智慧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等;在社会交往方面,有智慧交通、购物、社会综合管理;在文化享受方面,可以考虑智慧户外流媒体、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
【总页数】5页(P8-12)【作者】李德仁【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城市运营商的城市运营模式研究2.助力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智慧化——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嘉宾对话3.转型再出发,做一流的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专访乐生活智慧社区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光烈4.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运营脑5.面向智慧城市运营的ISO 37155实践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大数据助力太原“智慧城市”建设——李德仁院士畅谈
“智慧城市大数据”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2015年3月18日是第22个"太原科技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李德仁院士受邀来到太原围绕"智慧城市大数据"这一主题,为太原市科技工作者作了一场专题科普讲座。
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寿伟光主持,太原市"智慧城市"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各县(市、区)科技工作者300余人聆听讲座。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44
【相关文献】
1.大数据是决定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 [J], 张瑜;戈悦迎
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应用——基于秦皇岛智慧城市建设 [J], 张宇; 裴琳
3.利用遥感技术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立得空间首席科学家李德仁教授 [J], 李卫忠
4.大数据促发展,建设高原玉树特色智慧城市——玉树建设特色智慧城市经验分享[J], 无
5.李德仁院士在粤作“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专题演讲 [J], 吴竹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慧城市建设
(一)智慧城市内涵
“智慧城市”脱胎于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两年前提出的“智慧地球”,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日趋成熟,“智慧地球”的理念和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两院院士李德仁看来,“数字城市”加上物联网可走向“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支持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参与和沟通,提供面向IP的灵性服务。
他进一步做了形象的说明:智慧城市就是“Do Everything On Web”。
通俗来看,“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感知、分析、整合,并智能地响应在其管辖范围内市民关于环境、安全、城市服务、民生、及当地产业的活动及需求,从而创造一个更好的城市来生活、工作、休息及娱乐。
(二)智慧城市主要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4)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三)智慧城市主要组成要素
智慧城市需要打造一个统一平台,设立城市数据中心,构建三张基础网络,通过分层建设,达到平台能力及应用的可成长、可扩充,创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系统框架。
李德仁: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戈晶晶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界》
【年(卷),期】2017(0)6
【摘要】智慧城市不是万能的。
诸如地面沉降、空气和水环境污染、城市地面不透水层、超大城市中的蜗居、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的发展等问题,是智慧城市无法解决的。
只有同时抓好现实城市的设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党中央关于城市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才能使智慧城市落到实处。
智慧城市可谓是当下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全球城市化背景下,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日益严重.【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戈晶晶
【作者单位】《中国信息界》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顶层设计”理念下电子政务整体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J], 丁艺;王鹏;朱锐勋
2.李德仁:测绘人要勇当智慧城市建设主人翁 [J], 立实
3.兄弟院士李德仁、李德毅 [J], 丁玉曙
4.圆仁与李德裕──《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所记扬州的李德裕 [J], 李济沧
5.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李德仁院士七十华诞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授予李德仁院士名誉博士学位 [J], 石立特;李平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1年12月第9卷第6期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INFORMATIONDec.,2011Vol.9,No.6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摘要:从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就出发,基于智能传感器网和对地观测网等物联网新技术的浪潮,探讨了数字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的必然趋势和基础理论,实践了智慧城市的相关典型应用,并展望了未来智慧城市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数字城市;智能传感器网络;对地观测网;物联网;智慧城市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623(2011)06-0001-05收稿日期:2011-07-12项目来源:国家863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09AA1214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11056)。
1数字城市的发展及成就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供用户访问的一个将各个城市和城市外的空间连在一起的虚拟空间,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赛博空间的一个子集。
数字城市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数字城市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多成就,总结如下:1.1从二维城市到三维城市的跨越地图是传统的表达、传输和研究地理信息的方式及载体,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使人类在描述和分析地表空间事物的信息上,获得了从二维到三维的突破性飞跃。
三维城市模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用于军事、微气候研究、空气污染分析、无线电公司的定位设计、无线电信号传播、噪音传播分析和社会生态研究等各个领域。
如图1所示的城市三维模型表达方式,a 为泰州市地上三维图(人民公园);b为武汉市地上地下三维图。
(a )泰州市地上三维图(人民公园)(b )武汉市地上地下三维图图1城市三维模型1.2面向服务的新一代城市数字规划平台数字城市的一个主要应用就是城市规划和设计,数字规划平台是服务于数字城市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2014-06-20近日,两院院士李德仁对“智慧城市”及相关领域作出了定义,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认同。
“智慧城市”是什么?下面就是李德仁院士所作的阐述。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将现实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进行有效的融合,建立一个可视的、可量测、可感知、可控制的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营机制,以感知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并由云计算中心完成其海量和复杂的计算与控制,为城市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地用公式表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数字城市是把城市的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有关的信息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让城市和城市外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虚拟空间。
智慧城市则通过传感网络,实现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衔接。
回顾智慧城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993年,全球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阶段,信息高速公路理念最早由美国提出,随即蔓延到全世界,包括中国;1998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作了一个关于数字地球的报告;2006年,物联网、云计算开始应用;008年,IBM 在奥巴马政府组织的会议上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
在中国,温家宝总理2009年在无锡考察时两次提及物联网——传感网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实现了物与物的互联而被称为物联网。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动机源自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让整个社会更加低碳,更加环保,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们生活更加美好,这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支撑技术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包括数字城市相关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数字城市是构建城市数据,将现实中的城市通过网络进行展现,通过航空、卫星、移动测量等方式将数据集成在一起,形成空间立体化,把城市栩栩如生地“搬”到网络上。
数字城市相关技术包括:(1)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快速获取技术;(2)海量空间数据调度与管理技术;(3)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4)空间信息分析技术;(5)网络服务技术。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时间:2011-10-14 13:20:00 来源:物联网[提要]数字城市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不论我们在室内还是在户外,通过物联网和各种接入终端,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到智慧地球的信息化成果。
数字城市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数字地球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以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
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和“智慧”,我们正在迈入智慧时代。
数字地球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全球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
而我们将数字地球与物联网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智慧的地球。
当今世界,数字地球正向智慧地球转型,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营,包括城市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云计算相结合的产物,包含智慧传感网、智慧控制网和智慧安全网。
智慧城市与智慧电网、智慧油田、智慧企业等,都是构成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城市的理念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物联网的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系统整合。
通过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及服务。
根据智慧地球的特征,可知智慧城市应具备以下4个特征:第一,智慧城市包含物联网。
实现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实现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李德仁:测绘人要勇当智慧城市建设主人翁
立实
【期刊名称】《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版》
【年(卷),期】2017(000)006
【摘要】测绘人和智慧城市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和具体成果,离开测绘地理信息就无法建成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给测绘地理信息带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为测绘人搭建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时空数据采集范围更广,难度更大,精度要求更高,时间要求更为紧迫.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立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测绘科学领域的开拓者--记全国政协委员、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 [J], 周大春
2.李德仁:发挥测绘遥感在防灾减灾中的“尖兵”作用 [J], 周萍
3.李德仁:数字测绘天地大美 [J], 杨欣欣;肖珊
4.用忠诚和执着测绘人生——小记李德仁院士 [J], 杨欣欣;
5.李德仁: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J], 戈晶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