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滚动轴承磨损失效分析现状及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
当前中国航空轴承故障与改善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的民用航空产业已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时期。
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关键部件的故障问题。
在所有关键部件中,航空轴承的可靠性是飞机性能取决因素之一,其故障率与航空安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当前中国航空轴承故障原因、现有改善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多方面探讨国内航空轴承的现状。
一、当前中国航空轴承特点与故障现状中国的航空轴承产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进口依存状态。
虽然我国航空轴承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逐步提升,但与国外主要航空轴承制造国相比,整体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
此外,我国的航空轴承大多仍集中在低端市场,高性能、高端航空轴承生产制造占比较低。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中国的航空轴承故障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航空行业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民航共发生轴承故障事件41起,比2018年上升了7起。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起落架轴承故障,其占比近六成。
其次是发动机前后支撑轴承及伞齿轮轴承等。
目前,我国航空轴承故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材质质量问题:轴承及其部件材料的质量差异,材料选用不当,加工工艺不合理等问题,会引起轴承在长时间高压作用下发生变形等问题。
2.润滑油品质量问题:航空轴承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承担的作用非常重要。
润滑油品质量不稳定、变质、污染等,都会影响航空轴承的正常运转。
3.超限负荷问题:航空轴承在使用过程中,超限的负荷会导致航空轴承逐渐老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效。
以上几点是当前中国航空轴承故障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都在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以提高轴承的可靠性。
二、现有改善措施针对当前的问题,中国整个航空行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改进制造工艺、提高材质质量、创新润滑技术、加强监管等,以降低航空轴承故障率。
在技术层面,航空轴承制造企业正在开展一系列的技术研发工作,以不断提高轴承的质量和可靠性。
例如,采用无氮热处理工艺,对轴承的硬度、耐热、耐腐蚀性能等进行提升。
工业电机滚动轴承失效分析与防治措施摘要:在工业电机中,滚动轴承是不可缺少的基础部件之一,也是最易造成损坏的一种机械零件,因此分析滚动轴承的失效原因及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滚动轴承失效分析防治措施1 前言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中的重要零件,它具有摩擦系数低、运动精度高、成本低廉、互换性好及对润滑剂黏度敏感性低等优点,但它同时也具有承受冲击能力差、滚动体上载荷分布不均匀等缺点。
因此在工业电机运行中常会出现轴承发热、产生噪声,甚至整个轴承烧毁等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工作,因此分析滚动轴承的失效原因及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变得尤为重要。
2 滚动轴承的失效分析2.1 轴承的疲劳剥落轴承的内外滚道和滚动体表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既承受载荷又产生相对滚动,在周期性的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产生交变应力,随着轴承使用的时间延长,这个应力的循环次数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的数值后,这些受力体就会出现疲劳小裂纹,继续下去,由于应力作用和润滑油的侵蚀,裂纹逐渐扩展,进而使表层发生剥落坑。
如图1所示。
疲劳剥落是轴承失效的主要形式,通常也是用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表示轴承寿命。
当出现疲劳失效后会造成轴承运转时冲击载荷、振动和噪声的加剧。
2.2 轴承的磨损失效轴承的滚道和滚动体之间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导致其工作表面金属不断磨损而形成的失效。
电机中常见的磨损形式有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两种。
磨粒磨损是由于轴承封闭不严,致使滚道和滚动体之间侵入了尘埃或其它硬质异物,它们充当了磨粒的角色,而在轴承工作表面形成犁沟状的擦伤。
这时会造成轴承游隙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加。
粘着磨损是由于润滑不良,局部摩擦生热,尤其是在频繁起动的电机中,电机的频繁起停大大增加了内外滚道和滚动体之间的滑动摩擦,造成局部变形和显微焊合现象,严重时表面金属可能局部熔化,接触面上作用力将局部焊接点从基体上撕裂而产生剥落区,从而使轴承运转精度降低,振动和噪声增大,甚至造成轴承报废。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的国内现状与发展方向一、内容综述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滚动轴承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磨损、过热等原因,滚动轴承故障问题也日益严重,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对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如此我国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很多故障诊断方法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其次,现场检测设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很多故障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缺乏对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许多企业和用户仍然依赖于国外先进的诊断设备和技术。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领域的研究者们正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模式。
一方面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加大对现场检测设备的研发力度,降低故障诊断的成本和难度;此外,还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推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相信在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机械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滚动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然而近年来我国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很多企业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滚动轴承故障,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深入研究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提高我国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首先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维修成本。
通过对滚动轴承故障的及时、准确地诊断,可以避免因故障导致的设备停机、生产中断等严重后果,从而降低企业的维修成本。
同时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的提高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维修成本。
其次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轴承故障诊断技术及发展现状和前景摘要本文分析了轴承故障信号的基本特征,并将共振解调技术的原理和基于振动信号的信号处理方法用于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 在实践中运用该技术手段消减了背景噪声的干扰,提高了轴承的信噪比, 取得了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的诊断结果。
并概述了滚动轴承故障监测和诊断工程与试验应用技术的现状,并预测了滚动轴承故障监测和诊断技术应用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滚动轴承;共振解调;小波分析;信噪比(SN R );变速箱;故障监测;信号处理;故障诊断;应用技术。
1 轴承故障信号的基木特征机器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其转轴总是匀速转动的. 由轴承的结构可知,当轴承某元件的工作而产生缺陷时,由加速度传感器所测取到的轴承信号具有周期性冲击的特征,由信号理论可知, 时域中短暂而尖锐的冲击信号变换到频域中去时必具有宽频带的特性, 而非冲击的干扰信号则不具有上述特性,所以时域中的周期性冲击与频域中的宽频带特性构成了轴承故障信号区别于其它非冲击性干扰信号的基木特征。
2 用共振解调技术提高轴承信号的信噪比我们来考察一下用共振解调技术提高轴承信号信噪比的过程。
传感器拾取到的轴承信号包含两部分内容, 即轴承的故障信号和干扰噪声两部分。
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与传感器的安装片振圆频率相一致, 它将保存被传感器的共振响应所加强了的冲击性故障信号, 滤除掉频率较低的干扰噪声信号, 这种保留下来的瞬态冲击信号经过包络检波器后就形成了一个与故障冲击重复频率相一致的包络脉冲串, 然后对该脉冲串进行普分析便在低频域内得到一个与冲击币复频率相一致的峰值。
峰值的大小反映了冲击的强弱即故障的严重程度这样我们就借助共振解调技术实现了故障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分离, 并在低频域内重新得到了故障冲击的信息。
而在常规的信号分析与处理过程中一开始就使用了抗混频滤波器(低通滤波器这种分析方法没有利用轴承故障信号的特点, 经抗混频滤波器后将被传感器的共振以加强放大了的故障特征信号无情地滤除了, 所剩下的只是强大的背景噪声信号及微弱的故障特征信号, 因此用常规的信号分析方法难以排除干扰信号的影响而采用共振解调技术就可以排除背景噪声的干扰, 提高轴承故障诊断的有效率。
滚动轴承动力学失效分析与寿命评估滚动轴承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关键元件之一,其在各种工况下都承受着巨大的载荷和转速。
由于长时间运转下的疲劳和应力集中,滚动轴承容易发生失效。
因此,对滚动轴承的动力学失效进行分析和寿命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一、前言滚动轴承作为机械传动的关键组件之一,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滚动轴承的失效通常分为表面失效、内圈失效和滚道失效等多种形式。
因此,对滚动轴承的动力学失效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寿命进行评估,对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滚动轴承的基本原理滚动轴承是通过滚动体(如钢球、滚子等)在内外圈之间滚动来实现轴与承载之间的相互分离和接触。
滚动轴承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运转平稳、滚动阻力较小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
三、滚动轴承动力学失效分析1. 表面失效表面失效是指轴承内外圈表面发生疲劳剥落或脱落等现象。
表面失效通常是由于轴承受到不均匀的载荷和周期性应力加载导致的。
在高负荷和高转速的工况下,轴承的表面往往会发生微小的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纹会逐渐扩展并最终导致轴承的失效。
2. 内圈失效内圈失效是指轴承内圈出现裂纹、断裂或塑性变形等失效形式。
内圈失效通常是由载荷过大、轴承材料缺陷或装配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内圈失效一般会引起设备的停机,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3. 滚道失效滚道失效是指轴承滚道出现疲劳剥落、腐蚀或齿槽形成等情况。
滚道失效通常是由于滚动体在滚道上的不均匀载荷和过大的摩擦力导致的。
滚道失效会使轴承的运行不稳定,产生异常声音和振动,从而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滚动轴承寿命评估方法滚动轴承寿命评估是通过对轴承的动力学失效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预测轴承的使用寿命。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1.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根据过去的实验和应用经验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轴承的寿命。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但其精度较低,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用于初步估算。
铁路货车车辆滚动轴承运用中的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随着我国运输方式的快速变化,铁路货车的更换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对车辆维修后的效果和要达到的零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滚动轴承作为铁路车辆的重要部件,将直接危及铁路交通的安全。
铁路货车普遍采用无轴箱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因此铁路货车转向架的侧架与轮组采用鞍座连接。
滚动轴承结构相对较轻,装配维修过程相对方便,因此在铁路货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滚动轴承在使用中存在许多故障,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本文对铁路货车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铁路货车;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改进措施一、概况1、车辆由滑动轴承发展到滚动轴承,不但大大增加了铁路运输的社会效益也同样增加了铁路经济效益,同时增大了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车辆装有滚动轴承之后,不仅列车的牵引重量有明显提高,列车行驶中的速度也会有所提高。
轴承的发展也决定了燃轴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幅度的降低。
作为机车车辆工作人员,研究滚动轴承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尤为重要。
总结和概括滚动轴承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要从车辆的检修以及日常维护入手。
从根源上控制机车车辆滚动轴承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机车车辆能够安全运行。
确保铁路货车在实际生产以及运用中的安全性,提升铁路货车车辆的运输效益以保证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
目前,我国铁路货车正在向重载以及提速方面发展,且呈壮大趋势。
因此,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在运输中所占比重日趋增大。
通过本人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铁路货车运输问题,以及铁路货车故障多发的原因和部位,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合多年工作中的实际操作经验,给出和铁路货车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预防措施,以及检修、检查方法,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滚动轴承的特点为运行中产生的功率消耗极小,产生的摩擦阻力也不大,机械效率高,易起动等。
还具有尺寸标准化,具有互换性,便于安装拆卸,维修方便等优点。
滚动轴承的重量极轻,内部结构紧凑,轴向尺寸不大。
精度高,转速高,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滚动轴承磨损问题的原因及修复方法如何提高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变得更加迫切、重要,减少滚动轴承在工作中的磨损并延长使用寿命,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磨损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微观动态流程,影响条件甚多。
通过磨损机理来分类,有微动磨损、黏着磨损、磨料磨损、冲蚀磨损等。
此外,还有热磨损和侵蚀磨损等次要的类型。
由于磨损表面受到产生的磨料的影响非常大,因而又可根据磨损表面的破坏形式把磨损分为:剥落、划伤、胶合、点蚀、腐蚀。
1、滚动轴承磨损机理对于人类研究磨损的规律及其机理以便控制或利用磨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可以追溯到15世纪达·芬奇关于材料磨损的实验研究。
据他的手稿记载,轴承磨损随载荷增加而加剧,为此他研制了一种含30%铜和70%锡新型轴承材料以达到减少磨损的效果,这便是最早的轴承合金材料设计。
1724年,Desagulier首次提出了粘着现象存在于摩擦磨损过程中的观点,这也是人类对粘着现象的首次认识。
经过对摩擦磨损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积累,人们对磨损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并提出了大量关于磨损描述的物理模型和对磨损量化公式进行预测。
例如,赫洛绍夫和巴比契夫的磨粒磨损理论,它是指硬质颗粒或硬质凸出物(包括硬金属)与物体表面相互摩擦引起表面材料损失的现象。
通过研究得出影响磨粒磨损主要有磨粒的几何形状、磨粒的硬度、物理性能和压力等因素。
Bowdon 和Tabor的粘着磨损理论指出,摩擦副在进行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局部发生金属粘着,随着继续运动粘着处被破坏造成接触面金属损耗。
经过研究得出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有:摩擦副的材料特性、表面载荷、摩擦过程中的表面温度。
克拉盖尔斯基的疲劳磨损理论,它是一种累积理论,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在压应力的作用下,因疲劳而使材料表面的物质损失,该理论适合于疲劳磨损、磨料磨损和粘着磨损。
通过研究得出影响疲劳磨损的因素有:载荷性质、材料性能、表面粗糙度、润滑剂的物理与化学作用和工作环境。
1引言在能源消耗不断加剧的社会环境下,提升现有材料与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机械设备的长效运转,成为相关部门与行业的研究发展的方向。
滚动轴承在机械运转与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磨损失效的分析方法、修复途径进行研究,能够大力提升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滚动轴承磨损的类型根据滚动轴承摩擦表面破坏机理及特征,滚动轴承磨损的类型可以分为疲劳磨损、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四种[1]。
疲劳磨损是指两个相互滚动的或滚动兼滑动的摩擦表面,由于循环的接触作用,导致材料疲劳剥落形成凹坑,是滚动轴承磨损失效的主要形式;粘着磨损是摩擦副表面粘着点产生断裂磨损,划伤、涂抹以及粘连等均会造成粘着磨损的产生;磨粒磨损是由于外界硬颗粒或是硬凸起导致的表面材料脱落;腐蚀磨损是摩擦副表面与其他介质产生化学反应或是电化学反应形成的表面损伤。
3影响滚动轴承磨损失效的因素3.1摩擦条件摩擦条件是影响滚动轴承磨损的重要因素,摩擦条件包含零件运动形式、摩擦表面接触形式以及运动速度和荷载方式等。
一般来说,滚动轴承在运行中承受的轴向荷载过大时,将会造成轴承偏载,进而引发轴承磨损失效。
同时,由于滚动轴承内外圈同滚动体间的接触和运动,轴承零件尺寸于形状发生变化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轴承的磨损失效。
另外,接触不良造成轴承局部荷载过大引发的轴承磨损失效是造成滚动轴承磨损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3.2轴承材质及表面状态不同材质的轴承材料将会形成不同的摩擦副,摩擦副过硬时容易产生磨粒磨损,而摩擦副较软时则容易产生粘着磨损[2]。
相关研究显示,国产滚动轴承由于材质方面碳化物颗粒相对较大,发生疲劳磨损的几率很高。
同时,摩擦副基体的非金属夹杂物将会使轴承产生疲劳接触,寿命降低。
另外,轴承在循环应力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脆性夹杂物集中的状况,从而引发轴承早期疲劳磨损的产生。
在滚动轴承应用的过程中进行表面喷涂等表面状态处理,将会使轴承磨损得到有效防控。
3.3润滑技术与密封技术润滑技术能够大力改善滚动轴承磨损状况,尤其是针对粘着磨损,润滑剂选取与润滑方式将会对轴承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润滑剂的选取能够对轴承磨损产生重要影响,合理加入添加剂的润滑剂能够大力提升轴承的抗粘着磨损性能;而润滑油的粘度将会直接影响轴承的疲劳磨损程度,粘度越我国滚动轴承磨损失效分析现状及展望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Wear Failure Analysis of Antifriction Bearing in China叶鹏1,李振2(1.西安工业大学教务处,西安710021;2.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21)YE Peng 1,LI Zhen 2(1.Dean'sOfficeofXi'an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21,China;2.China UnitedNorthwest InstituteforEngineeringDesign&ResearchCo.Ltd.,Xi'an 710021,China )【摘要】滚动轴承通过将运转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是一种重要的机械精密元件。
滚动轴承的磨损失效会对整个器械的运转造成不良影响,对影响滚动轴承磨损失效的因素以及修复方法进行研究,对机械运转及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分析了滚动轴承磨损的类型和影响磨损失效的因素,研究了失效的修复方法,并对滚动轴承磨损失效分析研究进行了展望。
【Abstract】The antifriction bearing is a kind of important mechanical precision element,which can reduce the wear by changing the slidingfriction between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axle seat into rolling friction.The wear failure of antifriction bearing will caus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whole equipment.Research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wear failure of antifriction bearing and the repair method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operation of machineryand the development ofthe indust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wear types of antifriction bearing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wear failure,studies the repair methods of wear failure of antifriction bearing,and prospects the wear failure analysis of antifrictionbearinginChina.【关键词】滚动轴承;磨损失效;分析现状;研究展望【Keywords】antifrictionbearing;wearfailure;analysisstatus;research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H1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6-0173-02【作者简介】叶鹏(1988-),男,河南南阳人,助教,从事轴承转子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机电系统性能分析研究。
173高抗疲劳磨损能力越大。
当润滑油中掺杂了杂质及水分时,将会使其润滑性能下降,加速轴承的磨损失效。
3.4质量及安装使用过程在轴承设计、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是否采取合理的方式,对轴承质量及磨损程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一方面,当轴承设计不能够满足使用需求时,轴承应用中的荷载以及转速等将会长期处于超出设计标准的状态,这将造成轴承早期磨损失效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安装过程中不能够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安装,轴承的预紧力得不到保障,将会引发轴承轴颈磨损。
在轴承安装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对轴承尺寸、装配等进行综合考量,按照设计标准进行严格安装,才能够保证轴承使用中受到的磨损较小。
3.5环境因素与介质影响滚动轴承在运行中产生的摩擦功将会转变为热能,摩擦副表面热量的积累将会使表面温度升高,并引发轴承零件烧伤,对零件性能与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并最终造成轴承磨损。
另外,轴承运行的环境氛围及介质也会对轴承磨损产生影响,当轴承运行于潮湿环境时很容易遭到锈蚀,若轴承在带电环境运行,发生电蚀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在高粉尘环境下,轴承发生磨粒磨损的几率较高。
通过调控滚动轴承运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介质因素,能够对滚动轴承磨损产生影响。
4滚动轴承磨损失效的分析及修复方法4.1分析方法对滚动轴承磨损失效进行分析,首先要收集失效实物和背景材料,对主机荷载、转速等工况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同时记录收集轴承失效的类型、环境等信息,为分析奠定数据信息基础。
同时,还要收集轴承的使用及检修记录,分析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的状况。
另外,要通过宏观检查的方式对失效轴承进行分析,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分析可能引起轴承失效的原因。
宏观检查要对轴承的失效类型、表现、零件尺寸变化、表面温度以及润滑情况等进行检查,同时利用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轴承应力变化情况进行检测。
在宏观检查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微观分析的方法研究轴承磨损失效的原因。
微观分析包含对轴承硬度、断口的分析,对轴承表层组织、零部件制作情况的分析,以及对轴承材料中显微组织、晶界腐蚀以及成分的分析。
4.2修复方法根据滚动轴承磨损失效原因的分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修复:第一,尺寸修理方法。
这种修复方法是通过对轴承损伤表面实施机械加工,去除引发损伤的缺陷,对轴承的原始尺寸进行改变,保证其能够恢复更加有效的结构尺寸。
在进行尺寸修复的过程中,对与之相对应的零部件也要实施合理的修复。
第二,进行刷镀修复。
刷镀修复是应用电镀液当中金属离子的电场作用效果,保证渡覆沉积到阴极上。
刷镀修复属于常规快速修复方法,在常温环境下通过渡笔即能够实现修复。
使用刷镀修复能够通过金属镀层与轴承的结合,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以及高环保性的修复。
第三,电火花修复方法。
电火花具有放电与电蚀作用,能够实现对滚动轴承磨损的修复。
修复中滚动轴承将作为电火花放电的阳极,实现处于轴承上金属的作用。
另外,也可以将轴承作为电火花放电阴极,通过金属覆盖作用实现镀覆层修复。
第四,热喷涂技术修复。
热喷涂技术能够将喷涂材料加热融化喷积到基体表面,进而形成图层实现轴承修复的目的。
在热喷涂修复技术实施中可以采用不同的热源对喷涂材料进行加热,火焰喷涂、氧化炔火焰喷焊等均是良好的热喷涂方式。
第五,焊接修复方法。
焊接修复能够对滚动轴承的轴套尺寸和表面硬度进行强化,然后通过对轴套外表面的精加工处理,完成修复。
需要注意的是在焊接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对轴承性能产生影响,在实焊接时要通过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保证修复工作质量。
第六,更换零部件或润滑剂修复。
滚动轴承磨损失效的产生可能是受到零部件寿命以及润滑剂质量的影响,因此,在修复之前要通过检查分析明确磨损原因,通过合理更换轴承零部件的方式对轴承的运转性能进行保证和提升。
另外,润滑剂工作效果也会对轴承磨损产生重要影响,合理分析和更换润滑剂也是实现轴承修复的方式之一。
5展望滚动轴承磨损失效的分析与修复涉及机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热力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当下轴承磨损失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失效轴承,通过检查分析原因,明确滚动轴承修复的方法,研究大多使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展开,磨损失效研究的系统性与规范性还有待提升。
在下一步研究工作中,应该将轴承磨损监控与预防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完善轴承磨损的监测技术与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影响轴承磨损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轴承磨损预防机制。
6结论综上所述,摩擦条件、轴承材质及表面状态、润滑技术与密封技术、质量及安装使用过程、环境因素与介质等均属于影响滚动轴承磨损失效的因素,通过收集失效实物和背景材料、宏观检查和微观分析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轴承失效的表现和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修复。
【参考文献】【1】王姗姗,郭浩,雷建中,等.我国滚动轴承磨损失效分析现状及展望[J].轴承,2017,12(10):58-63.【2】赵丽娟,鲍文杰.滚动轴承磨损问题的研究及展望[J].机械强度,2016,14(6):1189-119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