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河景观桥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解放路大桥方案简介摘要:作为一个景观桥梁,解放路大桥采用了经典的上承式拱桥的桥型,构造简单,外形优美,景观效果极强。
在结构受力上,受力明确;设计上桥位的选择,并通过不同矢跨比的比较来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拱桥;景观;设计1桥梁概述解放路跨三里河大桥位于新野县东北新区汉化酒厂西侧,横跨三里河,是东北新区重要的南北向联系桥梁。
该桥起点位于三里河北岸,与三里河北路相接,终点位于三里河南岸,与三里河南路相交。
桥梁全长115.9m,采用主跨古典上承式拱桥,主跨50m,矢跨比1/5,其余副拱跨度为7m。
主拱圈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拱上建筑采用空腹式拱上建筑,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桥梁全宽27m。
2设计思路解放路跨三里河大桥采用古典上承式拱桥方案,拱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桥梁结构形式,其不但具有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养护费用低等优点,同时拱桥也是一种外观形式优美,景观效果极佳的桥梁形式。
矗立在河面的拱圈形似雨后水面上的彩虹,令人心旷神怡。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上承式拱桥当属赵州桥,其横跨河面的主拱两侧设置几道小拱,在水中倒影的配合下显得格外优雅。
3设计标准该桥设计时间为2014年,采用设计标准如下:(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行车道数:双向四车道。
(4)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规定进行计算;其他荷载: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规定进行计算。
4桥梁总体设计(1)桥位设计根据《河南省新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和《新野县东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野县东北新区位于老城区以北,白河以东,覆盖三里河两岸地区。
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标准,以现状道路和正在建设的道路为基础,并结合现状高压走廊,调整、补充和完善总体规划确定的路网,建立以南阳大道、三国大道、人民路、解放路等为主要道路的等级分明的道路系统。
特大桥栈桥方案一、项目背景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办公室的角落,我泡了一杯咖啡,打开了电脑。
这座特大桥栈桥项目的方案,就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等待着我用经验和创意去描绘。
特大桥作为我国交通建设的重要节点,其栈桥部分更是关键。
这座栈桥不仅要承担起桥梁的通行功能,还要兼顾美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于是,我们团队开始了对这个项目的策划和设计。
二、设计理念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栈桥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交通需求,还要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让人们在通行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2.绿色环保在材料选择上,我们采用了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力求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栈桥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如雨水收集、太阳能照明等。
3.创新设计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力求创新,打破传统栈桥的设计模式。
通过采用新型结构和材料,使栈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方案设计1.总体布局特大桥栈桥全长3.2公里,分为四个区段,每个区段都有独特的景观设计。
栈桥宽度为4米,两侧设置防护栏,保证通行安全。
2.结构设计(1)主体结构:采用高强度钢材和新型复合材料,确保栈桥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基础结构:采用桩基+承台+桩帽的结构形式,提高栈桥的承载能力。
3.景观设计(1)植物配置:根据不同区段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配置,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2)照明设计:采用太阳能照明系统,节能环保,同时营造浪漫的氛围。
(3)艺术装置:在栈桥的关键节点设置艺术装置,展示当地文化特色。
四、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1)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进度、人员配置、材料供应等。
2.施工过程(1)基础施工:采用桩基施工工艺,确保基础稳定。
(2)主体施工:采用高强度钢材和新型复合材料,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3)景观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植物配置、照明设计和艺术装置施工。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某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
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
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
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
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
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
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
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
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
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
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
人工湿地在河流型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作用分析卢向峰(山西省泽州县林业局,山西泽州,048000)摘 要:文章分析了晋城市国家湿地公园中水北人工湿地的规划和建设,论述了河流型国家湿地公园治理过程中人工湿地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技术措施及其重要作用,旨在为我国华北地区河流型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湿地;泽州丹河;国家湿地公园;效益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湿地公园是新兴的一种自然公园,集山、水、林、路、景于一身,且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是人们休闲游乐的好去处,深受人们喜爱。
文章以山西省泽州县丹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水北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充分分析了人工湿地在河流湿地中的主要表现和作用,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旨在为其他河流型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1 丹河流域的基本概况丹河是沁河的最大支流,属黄河流域。
丹河流经晋豫两省,流域面积3 137 km 2,全长168 km ,山西境内流域面积2 962.7 km 2,河长125 km ,泽州县境内流域面积1 093.6 km 2,河长87.25 km 。
丹河发源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丹朱岭,由北向南流经高平市、泽州县、晋城市城区和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汇入沁河,最后注入黄河,是晋城市境内的第二大河,被誉为晋城市、泽州县人民的母亲河。
丹河流域地形北高南低、四周高中间低,丹河沿线地形平坦开阔,有高原盆地、丘陵、峡谷等地貌,流域内最高点为东北部陵川县六泉乡的北板山,主峰海拔高程1 791.6 m ,最低点为丹河下游河谷出境处铁路桥,海拔仅290 m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690~1 000 m ,地貌形态以中山和中低山为主,次为低山及丘陵,有部分山间盆地、山间宽谷、中山和高山。
丹河流域石灰岩广布,有溶洞发育,断层较多,水量渗漏严重,致使小会泉以上河道无清水流量。
小会泉以下,由于河床被切割,泉水出露,主要有小会泉、白洋泉、郭壁泉、土坡泉、围滩泉和三姑泉等,由于岩溶泉水补给,使该河段清水长年不断。
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人文思考发表时间:2018-05-28T10:51:37.5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周波来永幸[导读] 摘要:当前,大跨度桥梁设计成为公路工程施工关注的重点。
潍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潍坊市 261061摘要:当前,大跨度桥梁设计成为公路工程施工关注的重点。
为了保证大跨度桥梁能够满足承载力、安全性、坚固性等要求,相关桥梁设计人员需做好桥梁设计工作,掌握桥梁设计要点,同时通过设计优化不断提升桥梁结构的坚固性,从而使大跨度桥梁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设计;人文;分析引言:自古以来在人群聚集的城市,桥梁使两个单独阻隔的空间得以连接成了整体,因此桥梁从不缺少其人文内涵,其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以及人文情怀,成就了人类建桥史上众多的里程碑式的桥梁杰作。
唐皎然《读张曲江集》诗:“相公乃天盖,人文佐生成”,其人文价值就单单针对桥梁这个单一的建筑载体来说,他承载了科学、技术、艺术、社会、宗教等多方面的内涵,其中大跨度桥梁所蕴含的这种情感尤为深刻,内涵也更加明显。
典型代表有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以及蕴含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钱塘江大桥或者是代表英国工业革命精神的福思湾河口桥等。
1.大跨度桥梁设计要点1.1大跨度斜拉桥的设计要点大跨度斜拉桥是拉索型桥梁,该桥梁的优势在于整个桥梁跨度非常大,同时具有承载力强以及稳定性高等突出优势,因此常作为城市跨江大桥首选类型。
大跨径斜拉索桥梁由主梁、斜拉索、塔柱与主梁构成。
在拉桥概念设计环节,要求设计人员理清桥梁结构之间的组合关系,进而组合成不同形状与不同结构的桥梁,比如支承、悬浮以及固定等。
在桥梁索面的设计上,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桥梁承受的最大力度,设计为双平行索面或者双斜索面,但是斜拉桥的拉索无需使用锚碇来固定桥梁,原因是拉索本身具有自锚的特征,桥梁的跨径常常在200~800m之间。
1.2大跨度悬索桥的设计要点我国内陆地区山地丘陵较多,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常常需要借助大跨度桥梁来连通公路。
品域上高地跨淀浦河大桥设计摘要:一、引言二、品域上高地跨淀浦河大桥设计背景三、大桥基本设计参数四、大桥结构设计五、大桥施工技术六、大桥工程意义七、结论正文:【引言】在我国桥梁建设事业中,品域上高地跨淀浦河大桥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座大桥的设计过程,分析其结构特点及施工技术,并探讨其工程意义。
【品域上高地跨淀浦河大桥设计背景】品域上高地跨淀浦河大桥位于我国某地区,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该地区交通需求旺盛,原有桥梁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因此决定新建一座大桥。
新建大桥需满足以下设计要求:一是桥梁结构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二是桥梁美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三是桥梁建设成本合理。
【大桥基本设计参数】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以及对交通需求的预测,大桥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宽度为24.5米,全长约1.2公里。
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跨径为50米。
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台采用桩基础。
【大桥结构设计】大桥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以及交通需求。
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抗弯抗扭性能好,承载能力强;二是箱梁截面刚度大,变形小;三是施工方便,质量易于控制。
引桥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T梁结构,与主桥结构相协调。
【大桥施工技术】大桥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先进技术:一是预制梁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二是桩基施工技术,保证了桥梁基础的稳定性;三是预应力张拉技术,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四是桥面防水施工技术,延长了桥梁使用寿命。
【大桥工程意义】品域上高地跨淀浦河大桥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提高两岸居民出行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同时,大桥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结论】品域上高地跨淀浦河大桥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桥梁工程技术的水平,不仅在结构稳定性、安全性能、美观性等方面达到了较高要求,而且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保证了工程质量。
枚皋路桥下空间景观提升项目设计1. 项目背景枚皋路桥下是位于中国某城市的一座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了城市的两个主要区域。
然而,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规划和设计,该桥下空间一直被忽视和浪费。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本项目旨在对枚皋路桥下空间进行景观提升设计。
2. 设计目标•创造一个美观、宜人、安全的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强化枚皋路桥下作为城市门户的形象,增加其标志性。
•提高周边居民对该地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设计方案3.1 空间规划与布局根据枚皋路桥下空间特点和周边环境,在保留现有道路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将公共空间分为多个功能区域:3.1.1 市民广场位于桥头位置,是一个中心广场,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并设置休闲座椅供市民休息。
3.1.2 绿化景观带在桥下设置绿化景观带,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用花草树木装点空间,并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3.1.3 运动健身区在空间的一侧设置运动健身区,提供各种户外健身设施,如跑步道、器械区和篮球场等,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3.1.4 文化展示区利用桥下墙体和柱子等空间,设计艺术装置和文化展示牌,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作品。
3.2 空间美化与景观设计通过以下手段美化枚皋路桥下空间:3.2.1 彩色照明系统在桥下设置彩色照明系统,在夜晚为整个空间增添独特而浪漫的氛围。
3.2.2 墙体艺术装饰利用墙体进行艺术装饰,可以使用壁画、雕塑等形式,使整个空间更具艺术感和视觉吸引力。
3.2.3 绿化景观在绿化景观带中选择适宜的植物,包括花草树木等,创造一个舒适的自然环境。
3.2.4 水景设计在公共空间设置水景,如喷泉、小溪等,增加空间的活力和视觉效果。
3.3 设施设备与交通规划3.3.1 公共设施在公共空间中设置休闲座椅、垃圾桶、自行车停车架等便民设施,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3.3.2 交通规划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和顺畅,需要合理规划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并设置标志牌和交通指示牌。
襄汾县人行景观桥―施工测量控制方案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施工测量专项方案襄汾人行景观桥施工测量控制方案一、工程概况1、项目位于襄汾县中段。
是襄汾县汾河治理工程的重点和亮点工程。
建成的景观桥将成为襄汾县的标志性建筑。
襄汾县人行景观桥东起襄汾县汽车客运站,西接襄汾县振兴路,全桥分六跨,全桥总长249.486米。
襄汾县人行景观桥结构形式为斜拉桥与梁桥组合型桥梁,桥台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柱式桥台,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墩,主塔基础为承台下设群桩基础,主塔身高62m,主塔桥面以下为实心结构,以上为空心箱梁。
上部结构为曲线钢箱梁。
2.桥台施工场地位于汾河河床内。
在两个桥台处修建箱涵。
除基坑开挖和河流弃渣桩搬迁外,其余均为引水。
在防洪期,为了减少河水对施工现场的影响,在河流周围增加围堰。
3、桥跨布置38.45m+65.58m+62.74m+36.70m主桥主塔结构形式及特点主塔塔高62m,截面形式为矩形,顺桥向长5.0m,横桥向宽4.0m,主塔按1:10比例倾斜向上。
桥面以下与钢箱梁衔接处设置人行观光平台,人行观光平台在塔内绕行而过。
主塔桥面以下为实心结构,以上为空心箱梁。
主塔塔身中设劲性骨架。
塔内设有人行爬梯直通塔顶,入口设在电梯第一道安全门处,塔壁设有间距5.0m的通气孔。
避雷针和障碍灯安装在塔顶。
塔墩基础为整体式承台下设群桩基础。
钢筋混凝土承台尺寸14.2襄汾人行景观桥第1页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施工测量专项方案损坏十×2×3m,12根直径为1.5米的钻孔灌注桩,桩长30m。
主梁本桥上部结构钢箱梁采用Q345E钢板焊接而成。
主梁上部结构分为三部分:预制段、桥墩段和桥台段。
各部件之间设有连接钢板和连接u形肋。
在上部结构的制造过程中,制作了19种预制构件。
每个截面的长度和半径不同,工厂焊接根据图纸上的尺寸进行。
施工时采用临时支撑,现场吊装预制节段。
预制段之间应采用对接焊接,形成刚性框架结构。
丹河景观桥设计
摘要:丹河景观桥为独塔双索面两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孔跨布置为(30+30)m,采用塔梁固结,塔梁与墩分离,墩顶设支座的结构形式。
主要介绍主梁、主塔及斜拉索等方面的设计。
关键词:景观桥;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桥塔;斜拉索;桥梁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高平市丹河景观桥位于高平市城市中心区规划锦华街与丹河交
点处,桥梁中心线与河道线呈斜交、角度约为70度。
桥梁全长65.34米,全宽35.2m,主桥采用分幅式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30m。
主梁采用等高度单箱四室直腹板箱梁,单幅宽17.5m;索塔为混凝土结构,截面为矩形截面,塔高12m;斜拉索采用钢绞线拉索体系,在主梁上标准索距3m,主塔上间距0.9m。
单位:cm
图1 主桥立面布置
2 设计
2.1 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i级;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设计荷载:城-a级;
(4)横断布置:1.2m塔区+0.5人行栏杆+6m人、非机动车混合
道+0.5m防撞护栏+8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0.8m塔区+0.2m分隔带+0.8m塔区+0.5m防撞护栏+8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 +6m 人、非机动车混合道+0.5m人行栏杆+1.2m塔区,总宽35.2m;(5)设计基准期:100年;
(6)设计洪水频率:1/100;
(7)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2 结构计算
上部结构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
主桥上部结构计算模型取其中一幅进行计算。
将全桥离散成124个节点,118个单元,进行施工阶段及成桥阶段分析。
主梁单元编号为1~60,计算主梁时不考虑斜拉索的影响。
边塔单元编号为61(塔底)~73(塔顶),中塔单元编号为74(塔底)~86(塔顶),计算桥塔时考虑其他可变作用和风载的影响
斜拉索单元编号为87~118,考虑成桥后可变作用对斜拉索的影响。
由于篇幅限制,仅给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主梁内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主梁弯曲应力见图2和图3。
主梁最大压应力为10.41mpa,无拉应力,满足部分预应力a类的设计要求;主梁承载能力也满足设计要求。
(a) 持久状况主梁标准组合最大压应力图
(b) 短期效应组合主梁最大拉应力图
(c) 长期效应组合主梁最大拉应力图
图2 主梁混凝土弯曲应力图
(a)抗弯承载力包络图
(b)抗剪承载力包络图
图3 主梁承载力包络图
2.3 主梁结构
主梁采用单箱四室等高度双悬臂箱梁,顶宽17.5m(单幅),设1.5%横坡,底板宽14m,悬臂长1.75m,梁高1.8m。
标准段箱梁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m,腹板厚0.4m。
主梁截面在墩顶处进行局部加厚。
端横梁顺桥向厚1.5m;中横梁顺桥向厚2.5m,并沿着悬臂方向挑出,横梁均采用斜交斜做。
单位:cm
图4 主梁截面一般构造
2.4 桥塔结构
桥塔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边塔为1.2m×1.5m矩形断面,外侧设置10cm×10cm倒角;中塔为两个0.8m×1.5m矩形断面,净距20cm,在视觉上形成一个整体性桥塔。
为了斜拉索耳板的安装,在桥塔顺桥向两端斜拉索锚固区段均设置30m深,40cm宽锚固槽。
单位:cm
图5 边塔索区段横断面图6 中塔索区段横断面
2.5 斜拉索
斜拉索采用gj钢绞线整束挤压拉索体系,索体采用环氧涂层钢
绞线+石腊+pe套的方式进行单根钢绞线的防护。
经多根平行编索紧密集束后,再用hdpe外套管进行整体防护。
斜拉索为单幅双索面体系,全桥共4索面,扇形布置,fpk=1860mpa,主梁上索距3.0m,主塔上索距0.9m,全桥斜拉索有64根3-фs15.2钢绞线斜拉索。
桥塔端采用gj15-3固定端叉耳锚具,梁端采用gj15-3调节端叉耳锚具,拉索调节量为±60mm。
塔、梁上下吊点采用预埋耳板方式并进行可靠锚固。
图7 斜拉索示意图
2.6 结构景观设计
桥梁景观的建设成为一种反应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这给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给桥梁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1]。
关于城市景观桥梁,夜景照明也是展示桥梁夜间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标志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表现是桥梁的夜间形象美、结构美,勾画出跨河桥梁的炫美景色。
桥梁设置合理的夜间照明不仅能充分体现出桥梁工程的生动景观,还能突出桥梁的特征,对展示城市所取得的成就,带动经济腾飞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桥在结构及装饰上均进行了深入景观设计探讨,大到桥型选择,小到栏杆、绿化带等都做了充分考虑。
(1)该桥梁桥面上作出较高的桥塔和索面,利用桥塔的竖向线条与斜拉索的斜向线条,显示出桥梁的结构张力美。
该桥虽规模不大,但在公园地坪或桥面标高的视角上,均可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整座桥似一座雕塑,精巧美丽。
(2)将灯具隐藏在桥塔或拱肋最高处,在满足道路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只见光不见灯的景观效果;同时在桥塔或拱肋侧体安装点光灯具,勾勒出美轮美奂的桥塔或拱体造型。
为了避免桥上路灯灯杆影响桥梁外观线条,将部分景观照明用于功能照明,并将人行道等功能照明集成于栏杆扶手内,这样也能在夜间形成明亮的条带,对桥梁起到点缀作用。
(3)人行道栏杆照明设计不仅可以为人行道营造出更人性化的步行环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表现桥梁外侧的水平线条。
安装在人行道栏杆扶手下的白色荧光灯带,以较高的亮度和强烈的光色对比,充分和完整的表现了桥面线条和空间深度。
(4)桥梁墩柱采用必要的泛光照明和其它局部照明,将桥梁更完整的表现出来,使得夜幕中的大桥光彩照人。
3 结语
桥梁是一座城市的血脉,更是一座城市的精华和标志,之于城市中心、之于丹河流域、之于沿河公园,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里都是城市人群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不管是丰水季与潺潺丹河的水波,还是枯水季与河岸公园的映衬,熠熠生辉、相映成趣,桥梁的景观都在周边环境景观协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设计者应最大限度的发挥桥梁的景观设计潜能,向外界展示城市的特色景观。
参考文献
[1] 杨士金,唐虎翔. 景观桥梁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 cjj 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s].
[3] 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4]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