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远见——巴塞罗那城市改造的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4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的案例,并分析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的启示。
巴塞罗那,作为欧洲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在公共空间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从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的背景、过程、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案例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方法,还可以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的背景与过程巴塞罗那作为欧洲现代城市更新与再生的典范,其公共空间改造的历程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市复兴计划。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扩张,巴塞罗那市中心的老城区及其周边区域面临了诸如环境污染、工业遗址闲置、公共空间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并且响应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需求,巴塞罗那市政府启动了一系列有远见的城市更新战略。
进入九十年代,为了筹备并成功举办1992年夏季奥运会,巴塞罗那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城市更新契机。
奥运会不仅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升级和建设,更催化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优化与重塑。
最为显著的是对海滨地带的重新规划,将原本被工业设施占据的海岸线转变成了如今世界闻名的巴塞罗那海滩和休闲区,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在此过程中,巴塞罗那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理念,将原有的大型道路改造得更为适合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例如对老城区的街道巷弄进行了精细化改造,增设绿地公园和广场,使得公共空间更加亲民、宜居。
巴塞罗那还在城市规划中引入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借助科技手段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强化公共空间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特征。
通过对废弃工业用地的功能置换,打造出如波里诺地区那样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既激活了老旧城区的经济活力,又为市民创造了更多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22摘 要: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新时代经济的形态、模式及业态逐渐认知,而且有了与时俱进的改变。
尽管新时代经济主要体现在创业新经济、创意新经济和服务新经济三方面,但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来看,文化新经济逐渐成为其主要的内生力量。
本文以巴塞罗那城市更新模式为例,首先阐述了巴塞罗那模式的三个发展阶段,接着详细描述了巴塞罗那文化新经济驱动下的城市更新策略,最后总结了巴塞罗那城市更新经验中值得借鉴的在文化新经济时代下未来城市的建设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新经济;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巴塞罗那模式;文化创新[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1783(2021)01-022-03探索文化新经济时代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巴塞罗那城市更新模式为例吴 煜(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文化新经济是以文化要素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手段,通过跨界产业链融合形成新型业态,以实现产城共享共创的区域发展要求[1]。
新时代经济主体的演变催生了新的空间需求与消费需求,城市更新也逐渐步入以文化新经济为导向的阶段[2]。
巴塞罗那作为欧洲的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旧城改造进程,其以文化引导旧城改造的方式被誉为“巴塞罗那模式”,并成为全球城市更新效仿的案例。
1 巴塞罗那模式的三个发展阶段巴塞罗那总人口约162万,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
巴塞罗那从14世纪地中海沿岸重要的港口和工商业城市,到19世纪西班牙首要的工业城市,再到20世纪中期的后工业化城市,一次次面临产业调整和城市空间调整的问题。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下,巴塞罗那政府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再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清晰而鲜明的阶段,即民主规划和公民设计阶段、奥运会大事件主导规划阶段及文化新经济主导规划阶段[3]。
1.1 民主规划和公民设计阶段(1979年~1985年)——以改善公共场所、绿色空间和公共设施为主巴塞罗那城市更新的第一阶段是在民主过渡时期。
可持续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那我可得给你讲讲巴塞罗那这个超酷的案例。
巴塞罗那以前也有很多老旧街区,房子破破烂烂的,街道也乱乱的。
但是人家可聪明啦,没有一股脑儿全拆了重建。
他们就从一些小地方开始搞事情。
比如说,在那些小街区里,把废弃的仓库改成超有创意的艺术工作室。
原本灰扑扑的墙,画上了超级酷炫的壁画,一下子整个街区就变得超有艺术感,就像一个露天的大画廊。
还有啊,他们特别注重公共空间的改造。
那些窄小又没啥用的胡同,被他们整成了一个个袖珍小花园。
里面种上花花草草,再摆上几个小长椅。
居民们就可以在那里晒太阳、聊天,小孩子们也能在里面玩耍。
这一下就把那种死气沉沉的街区变得活力满满。
而且巴塞罗那在更新的时候,还很照顾居民的需求。
他们不是自己瞎搞,而是和居民一起商量。
居民说想要个小菜市场方便买菜,他们就在合适的地方搞了一个,这个菜市场还不是那种传统的脏兮兮的样子,而是设计得很现代,又干净又整洁。
再说说纽约的高线公园吧。
这原本就是一条废弃的铁路,就那么荒废着,在城市里就像一道难看的伤疤。
但是纽约人脑洞大开啊。
他们把这条铁路改造成了一个空中花园。
在上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从路边的小花到高高的大树。
人们走在上面,就像走在一个绿色的走廊里。
一边走还能一边俯瞰城市的风景,既能看到高楼大厦,又能看到下面街道的热闹景象。
这不仅让那块废弃的地方变得有用了,还成了一个超火的旅游景点呢,吸引了好多游客来打卡。
再讲讲咱们国内的上海吧。
上海的田子坊就特别有意思。
以前就是那种老上海的弄堂,破破旧旧的,房子又小又挤。
但是他们保留了弄堂的老建筑风格,然后把里面的小房间都租给了一些有创意的小店。
有做手工饰品的,有卖特色小吃的,还有那种复古的小咖啡馆。
走在田子坊里,你能感受到浓浓的老上海风情,又能体验到现代的创意文化。
游客们都特别喜欢去那里,感觉就像穿越到了老上海,但是又充满了新的活力。
巴塞罗那智慧城市案例分析巴塞罗那(Barcelona)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是加泰罗尼亚的港口城市,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贸易、工业和金融基地。
巴塞罗那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早在2000年,巴塞罗那便致力于推广低碳绿色环境发展政策,先是支持全城居民使用太阳能,然后在全城普及各种电动车的使用,在城市中建设了大量的电动车充电装备。
2009年,“智慧全球”的概念在全球风生水起,巴塞罗那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模式的概念,旨在提高公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进步,并确保城市更有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一.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发展概况巴塞罗那在市议会领导下,规划和协调智慧城市的发展。
早在2009年巴塞罗那市议会便提出了以“智慧城市”模式的设想,希望以此提高公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到2012年,巴塞罗那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智慧城市项目,并据此被评为欧洲智慧城市标杆。
之后,巴塞罗那又根据“欧洲2020战略”制定了MESSI战略(Mobility流动性,E-Government电子政务,Smart City智慧城市,Systems of Information and Innovation信息与创新系统),旨在协调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公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进步做出努力。
图1 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同时,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是自上而下的规划建设,但市议会并不忽视社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巴塞罗那重视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和再生,在“22@Barcelona”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如今“22@Barcelona”已经为应用技术创新的智慧新城区,是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模范社区,其智慧技术系统已经在其他9个城市创新推广。
巴塞罗那智慧城市是一个综合规划,包含了城市的各个方面,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社会公共服务,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系统。
巴塞罗那城市经验二千年历史,从十二世纪起从事贸易而逐渐富裕,市民有典型的地中海文化性格,热情友善,喜爱户外活动,享受城市的户外空间。
位于地中海,西班牙是第一大港,人口三百万,是仅次于首都马德里的第二大城。
巴塞罗那城市改造的经验:1.改善公共空间,2.公共艺术品创造空间1巴塞罗那历史:佛朗哥政权上位后对巴塞罗那的定位是工业城市,工业的大力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郊区建设农工住宅,而且城市规划混乱。
1975年佛朗哥下台后,开始进行一系列城市改造计划。
建筑、住宅、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对一般居民都很简单,还引发反对运动,政治改革。
2.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公共空间。
1981~1992,巴塞罗那在改造城市时从小型的公共空间入手,单电切入,逐渐让巴塞隆那转变成一个可以居住的城市。
“针灸法”。
采用现代主义风格:简单。
材料朴素,经久耐用。
变成停车场,剩余空间到处堆满废弃物。
在公园内创造不同区域来容纳不同功能,给小孩的儿童游乐园,绿树给看孩子的人乘凉等。
大的斜坡连接公园两侧不同高度的街区,斜坡道一边是街道,另一边将来会盖居民活动中心,在两侧道路中间为解决地形高差,创造了一连串的平台,种上花草,让公园四季分明。
另一点,公园有个相当大的中央水池,水浅,可以给孩子玩,并使景致更美,还调节微气候,清新空气。
椅子是大理石的,真实、经久耐用,越久越有味道。
去创造人可以进入的空间,而不是一堆复杂的造型符号。
城市空间的主人有二:(1)使用的人。
(2)周边的建筑物。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使用公园的人,他们是公共空间的真正主角,他们将会带给公园各式各样的活动,他们的活动和穿着,都会带给空间生气与活力。
因此,空间本身应该简单一点,而不需要复杂的材料,复杂的形状,复杂的形式。
(巴塞隆那设计师的手法在于创造空间,而不是创造一大堆沒有用而又复杂的造型。
这一点对于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在纽约如中央公园和哥伦布亚大学图书馆前的空地台阶。
简单、朴素、耐用的建材以及不用修建,却又有四季变化的植栽便是空间营造的秘诀。
传统街区改造成功的案例传统街区改造是指对老旧的街区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以提升其功能、环境和形象,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下面列举了10个成功的传统街区改造案例。
1. 巴塞罗那拉姆布拉斯大道改造巴塞罗那的拉姆布拉斯大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经过改造后,街道两侧增设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化带,拓宽了街道,提升了交通流畅性和行人的舒适度。
此外,改造还加强了街区的文化氛围,设置了公共艺术装置和表演场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2. 伦敦科芬园改造伦敦的科芬园曾经是一个犯罪率较高的地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和文化街区。
改造包括修复老旧建筑、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增加公园和广场等。
科芬园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成为伦敦城市更新的典范。
3. 上海外滩改造上海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经过改造后焕发了新的活力。
改造包括修复历史建筑、改善交通和景观、增设步行街和公共空间等。
外滩成为了一个集商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街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4. 纽约高线公园改造纽约的高线公园是一条建在废弃铁路上的公园,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改造包括修复老旧铁路、增设步行和自行车道、种植植物和景观设计等。
高线公园成为了纽约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并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5. 巴黎雷蒙特区改造巴黎的雷蒙特区是一个历史悠久但破败的街区,经过改造后焕发了新的活力。
改造包括修复老旧建筑、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创办文化和艺术中心等。
雷蒙特区成为了巴黎城市更新的典范,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
6. 东京银座区改造东京的银座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经过改造后进一步提升了其商业和文化地位。
改造包括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增设步行街和公共空间、举办文化和艺术活动等。
银座区成为了东京的购物和娱乐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7. 柏林普伦茨劳尔贝格街区改造柏林的普伦茨劳尔贝格街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充满创意和艺术氛围的街区。
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是一门关乎城市发展与美学的学科,它既承载着人们对于舒适居住环境的期待,也展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而西班牙巴塞罗那作为一个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城市,其独特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与感动。
首先,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呈现出一种卓越的思考和设计理念。
从园林到建筑物,从街道到公共空间,无一不体现出早期建筑师对于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人们可以在城市中感受到绿化设施的丰富和优雅,这些绿地伴随着精心设计的步道、花坛和水景,使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呼吸新鲜空气和沐浴阳光的乐趣。
此外,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注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人文景观的融入,如城市广场、雕塑、艺术装置等,不仅增添了城市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也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巴塞罗那的景观设计展现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与文化特色。
巴塞罗那的建筑风格特色独特,代表性的建筑如圣家堂、米拉之家等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融汇了现代主义艺术与传统巴塞罗那风格的元素,使每一座建筑都成为城市景观的独特亮点。
此外,巴塞罗那还以其著名实用主义公园-吉尔公园而闻名,这个拥有绚丽多彩瓷砖拱廊的公园,为人们打造了一个如同童话世界的梦幻场所。
在这种创新的设计下,巴塞罗那成为了一座充满活力、奇思妙想和文化魅力的城市。
同时,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不仅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激发了人们的文化热情和创造潜力。
巴塞罗那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艺术展览和音乐表演而闻名。
例如,每年夏天举办的巴塞罗那音乐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观众,为城市注入了一股浓厚的音乐氛围。
此外,巴塞罗那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如毕加索和米罗等,他们的作品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也为年轻的新兴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这种创意文化的融入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使巴塞罗那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国际都市。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成功案例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它的设计和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成功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案例,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期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部分:巴塞罗那的超级区块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巴塞罗那通过一系列的城市更新项目,成功地将城市公共空间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地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巴塞罗那的超级区块。
超级区块是指在城市中,由多个街区组成的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通过改造和重新规划,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功能的空间。
巴塞罗那的超级区块采用了多种手段,包括扩大人行道、增加公共绿地、改善建筑外立面等,使得这些区域成为了人们流连忘返的场所。
这些超级区块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社交和文化交流的机会,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二部分:纽约的高线公园纽约是全球最繁忙的城市之一,但也是一个拥挤和缺乏绿地的城市。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纽约市政府决定将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一个名为“高线公园”的城市公共空间。
高线公园位于曼哈顿的切尔西区,是一个长约2.3英里的线性公园。
公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原有的铁路结构,保留了一部分铁轨和铁路桥梁,并在其上建造了步行道、花园和休闲区。
高线公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第三部分:东京的街区公园东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密度很高,绿地资源相对有限。
为了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东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城市的街区改造成了街区公园。
街区公园是指将城市的街区重新规划,将一部分街道和停车位转变为公共绿地和休闲区。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还能够提供更多的休闲和社交场所。
城市再生项目的成功案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老旧工业区和城市内部的空置土地、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城市再生项目成为了解决方案之一。
城市再生项目旨在通过重新开发和改造,使城市的老旧区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城市再生项目案例,展示了城市再生项目的价值和潜力。
一、巴塞罗那城市再生项目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在经济危机期间,巴塞罗那的一些区域陷入了经济困境和衰退状态。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巴塞罗那政府启动了城市再生项目。
他们将老旧工业区域重新规划为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科技和创意企业的入驻。
这一项目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动力,还为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二、纽约高线公园纽约曾有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一度成为城市的眼中钉。
然而,通过城市再生项目,这条废弃的高架铁路变成了著名的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沿线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吸引了游客和居民前来游览。
高线公园的成功使得其他城市也对废弃的公共空间进行重新利用和改造。
三、伦敦伊顿镇再生项目伊顿镇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河畔地带,曾经是个面临贫困和犯罪问题的区域。
为了提升该区域的形象和环境,伦敦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再生项目。
项目中,他们重新设计了街道布局,修复了老旧建筑,引入了文化和艺术活动,并建设了公共设施。
通过这一再生项目,伦敦伊顿镇焕发出新的风采,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四、东京银座再生项目东京银座是一处著名的商业区,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车辆和人流量的剧增,该区域面临着交通和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东京政府进行了城市再生项目。
他们扩建了街道,建设了地下通道,提供了更多的步行空间,并提供了更多的绿化带,以改善空气质量。
这一再生项目使得东京银座更具吸引力,成为了一个宜居和宜商的商业中心。
城市再生项目通过改善老旧区域的环境和设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图1 塞尔达在巴塞罗那(1859年)的Eixample开发计划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在我国当前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策背景下,探究巴塞罗那城市更新规划实践的理念、内容和实施机制,
斯·塞拉(Narcis Serra)提出“通过雕塑塑造城市公共空间”文化的特质”成为奥运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目标。
城市更新策略分为前奥运时期“将城市推向海边”,后奥运时期“将城市内部缝合”的两步走以实现城市永续经营,并提出以下具体策略:(1)水岸即休闲:建设自西向东总长4.2千米的滨海步道,沿线布置不同的休闲内容,成为城市的“休闲旅游走廊”。
(2)消除隔离带:此前的海岸线,被12车道的环城路割裂开与城市的连接,更新规划将割裂感最强的节点改为地下通行,地面改建为步行友好空间,引导行人到达海边,图2 巴塞罗那老城区公共空间建设演变示意图
图3 巴塞罗那城市广场(作者自摄)图4 滨海步道的七个主题段
图5 车道环城路改造工程
图6 2004年世界文化论坛规划图图7 创新单元改造模式
工业中心,有着“加泰罗尼亚的曼彻斯特”之称。
随着工业的衰败,区域内关闭了1300多家工厂,出现严重的城市空的选择上,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则是抓住了人群回归的不同需求,即市民、游客、科技人群。
如今,经验满满的巴塞
图8 荣耀广场再更新计划
启示:城市诊断指导下的城市更新。
滨海城市岸线利用方式转型与空间重构——巴塞罗那的经验作者:程鹏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2018年第3期引言滨海岸线是滨海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滨海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滨海岸线的利用方式和滨水区域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差异化的阶段性特征。
1950 年代—1960 年代,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经济转型和船舶大型化等交通发展趋势,港城关系调整和滨水地区再开发率先在北美和欧洲等城市兴起[1]。
1990 年代以来,滨水地区再开发开始受到国内学者关注,研究主要聚焦在国外案例引介和规划方法建构方面[2-7] ;滨水地区再开发的规划和实践更是大量展开。
对于滨海城市的岸线利用和滨水空间设计,相关学者主要对海口、三亚、厦门和青岛等滨海城市进行了研究和解读[8-11]。
总体上,围绕滨海城市岸线利用的议题,既有研究表明,无论是相对宏观的港城空间关系演变还是滨水地区空间发展具体要素的优化,各个城市均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和差异化特点。
就港城空间关系而言,从1960 年代伯德(Bird)首次提出港口发展六阶段模型到近年来诺特伯姆(Notteboom)提出港口发展三阶段模型[12,13],港口发展的阶段理论不断拓展和修正,进而揭示了港城空间关系演变较具普遍性的阶段性特征,而各个城市在资源条件和发展路径上的差异,又使得港城关系的时空发展格局呈现出一定的个性化特点。
对于面向后工业时代使用需求的滨水区域空间重构,针对交通、功能、公共空间和生态文化等要素,形成了可达性、混合性、公共性和亲水性、延续性等共识性原则[5-7],保护和塑造城市滨水区域的个性特色更成为诸多城市的共同追求。
自上海浦东开发起,国内城市大规模的滨水地区规划建设和再开发已进行20 余年,目前这一进程仍方兴未艾;同时大众对于滨水空间的需求日益提高,而滨水空间普遍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也日益显现,探索岸线资源的适时合理利用方式、优化滨水区域与城市空间的整体协调关系、塑造滨水区域空间特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的远见——巴塞罗那城市改造的经验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巴塞罗那城市经验
二千年历史,从十二世纪起从事贸易而逐渐富裕,市民有典型的地中海文化性格,热情友善,喜爱
户外活动,享受城市的户外空间。
位于地中海,西班牙是第一大港,人口三百万,是仅次于首都马德里的第二大城。
巴塞罗那城市改造的经验:1.改善公共空间,2.公共艺术品创造空间
1巴塞罗那历史:佛朗哥政权上位后对巴塞罗那的定位是工业城市,工业的大力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郊区建设农工住宅,而且城市规划混乱。
1975年佛朗哥下台后,开始进行一系列城市改造计划。
建筑、住宅、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对一般居民都很简单,还引发反对运动,政治改革。
2.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公共空间。
1981~1992,
巴塞罗那在改造城市时从小型的公共空间入手,单电切入,逐渐让巴塞隆那转变成一个可以居住的
城市。
“针灸法”。
采用现代主义风格:简单。
材料朴素,经久耐用。
废弃物。
在公园内创造不同区域来容纳不同功能,给小孩的儿童游乐园,绿树给看孩子的人乘凉等。
大的斜坡连接公园两侧不同高度的街区,斜坡道一边是街道,另一边将来会盖居民活动中心,
在两侧道路中间为解决地形高差,创造了一连串的平台,种上花草,让公园四季分明。
另一点,公
园有个相当大的中央水池,水浅,可以给孩子玩,并使景致更美,还调节微气候,清新空气。
椅子
是大理石的,真实、经久耐用,越久越有味道。
去创造人可以进入的空间,而不是一堆复杂的造型符号。
城市空间的主人有二:(1)使用的人。
(2)周边的建筑物。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使用公园的人,
他们是公共空间的真正主角,他们将会带给公园各式各样的活动,他们的活动和穿着,都会带给空
间生气与活力。
因此,空间本身应该简单一点,而不需要复杂的材料,复杂的形状,复杂的形式。
(巴塞隆那设计师的手法在于创造空间,而不是创造一大堆没有用而又复杂的造型。
这一点对于城
市规划非常重要,在纽约如中央公园和哥伦布亚大学图书馆前的空地台阶。
简单、朴素、耐用的建
材以及不用修建,却又有四季变化的植栽便是空间营造的秘诀。
但是这种手法放在中国的大部分城
市也许不适用,不仅是因为没有人会在市中心的公共用地建筑街心花园,更因为除了老年人和学龄
前儿童,鲜有人有此闲情逸致。
欧洲人的生活范本对我们来说是无忧的境界,但是无忧的生活本来
就是一个伪命题。
)
与活动中心
(1)大面积的草坪和树为主题,空间显得开阔,可以容许各种各样的活动,排除复杂的设施,亲切舒适的市民空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改造要适应当地的地域文化。
巴塞罗那地处地中海,阳光清晰,人们热情奔放,喜好外出,所以应该去强调开放的空间。
5.案例二:老城区的停车场该照成皇家广场
(1)地面:用石材铺成的简单平面,周围以整齐的棕榈树与一个喷泉作为主题。
(2)欧洲其他地区做法:剔除老区来改善新区。
巴塞罗那特别:直接改善老区里的公共空间,来带动该地区的发展繁荣。
具有现代感(工业感)的顶棚设计,迎来滑板爱好者。
模仿罗马式的温泉广场,有水池和绿树,供人们游憩,夏天不热,水中倒影美观。
如果一个都市空间再造计划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新的架构就会和城市其它的部分来沟通,当从公共空间着手起的时候,私人的空间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改善。
如果改善一个公园,周围居民就会改善建筑立面,有带动效应,反之则无效。
所以政府先去改善公共空间,居民才会自动跟随。
巴塞隆那的城市规划师发现早期疯狂建设的道路把社区割碎了,而且让行人走投无路,于是开始执行缩减车道的政策。
常见的手法,是让车道中央形成一个人行带,这些人行空间配上精心规划的街道家俱,便成为附近居民的活动场所,以此为市民争取到很大数量的开发空间,而且使车道人性化,都市景观也大为改善。
常用手法:车道中央插入人行道,配上基础设施。
巴塞罗那的做法是艺术化地改造人行道,如木头做的不连续顶棚,强调不连续的韵律,起伏的空间体验,还吸引了轮滑爱好者,使车道人性化,同时也改善了都市景观。
9.巴塞罗那模式:是从1982年开始的空间试验,已建造四百个以上的公共空间,政府大力支持开发公
共空间,从而给城市发展带来益处。
城市的小型角落可以改善景观面貌,可以直接改善居民的生活,城市需要现代化所以要改善。
区,设施完善现代先进,奥运会结束后成为着名观光区。
有着大量人行空间与设施,海风与阳光是那儿的主题。
临海空间被改成亲水空间,受人欢迎。
11.城市改造与自然历史遗产的保护。
索、米罗、达利、高迪等等伟大的艺术家,是城市文化的遗产。
苏比拉克继承高迪来完成作品。
尽量使新做的与高迪的调和但绝不去模范他,用表现主义风格,把形式夸大,留下工具的痕迹更具戏剧性。
(2)城市建筑与艺术品的紧密结合,是巴塞罗那最重要的传统。
艺术向城市空间和城市生活渗透。
12.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根据当地居民的特性而有不同创造,与当地居民的需求、感觉与感
情能相结合。
计,可以自由发挥,政府付每个人两万美金,实际只够来回车票费,相当于白费心血来做设计。
整个的成果是使巴塞罗那变得像一个博物馆,假以时日将会更加精彩。
雕塑(纪念意义,)配合城市空间个性,市民对此有认同感。
也即:作品可以创造空间,并给空间以空间感。
Stone by stone。
(38:00)邻里居民尊重雕塑家,为他们鼓掌。
三角形纪念
14.改善公共空间是引导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公共艺术品可以成为当地居民辨认地点的参考。
这一点对于处于城市外围缺乏特色的地区有重要意义。
米罗最后的作品《女人与鸟》成为整个城市的地标。
15.每个地区必须凸显自己的身份,一个好的方法是借由一件公共艺术品来创造一个空间,对此该地区
的市民是强烈的认同感。
16.艺术品给巴塞罗那这座城市带来了幽默、色彩、个性、趣味和政府的善意与诚意。
这个游泳池(寇尔公园)受到附近居民极大的欢迎,游泳池的设计非常宽敞大方,水域面积大,四周留设宽裕的池边空间,还恰当地安排了绿树,景观幽美。
每周两个下午游泳池留给儿童专用,这两天还有专职的教练负责教导社区的小孩子游泳。
公共空间政策不只是硬体建设,配合上恰当的软体计划,便可以获得居民很大的回响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