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政策及概况共5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35 MB
- 文档页数:51
卫生部关于印发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0.01.31•【文号】卫科教发[2000]第34号•【施行日期】2000.01.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关于印发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卫科教发〔2000〕第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计划单列市卫生局,部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快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现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卫生部二000年一月三十一日附件: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
为了实现《决定》所确定的战略任务,加快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建设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健康、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提高对发展全科医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
在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师等有关专业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是改革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是改革医学教育,适应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立足于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卫生技术队伍,承担起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预防保健措施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
全科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技术人才。
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服务新政策与新需求一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服务的界定(一)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
全科医学的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在“医学—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通过疾病监测、疾病诊治和预防指导等方式对个体及其家庭的健康进行综合性、连续性的维护与促进。
在世界范围内,全科医学的发展经历了通科医疗和通科医生、医学专科化与通科医疗衰落、专科医疗局限与全科医学复兴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中的通科医疗即广义的全科医生。
目前全球的全科医学正处于复兴阶段,在我国尤其如此。
通常意义上而言,1969年,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成为美国的第20个医学专科委员会,可作为全科医学学科正式建立的标志。
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正式建立;2012年,全科医学正式被列入我国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目录。
在中国,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生的代名词(虽然两者略有差别),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全科医学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1]。
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的“赤脚医生”,有点类似于现在欧美等国的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
在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已经建立了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人数占全部医生总人数的40%以上,承担着大部分的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医学实践表明,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民众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卫生服务体系成本低、效率高,是能够满足民众健康需求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2]。
(二)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学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学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居民的健康,就此而言,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实施方式上也没有本质的差别。
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为主旨、以家庭为单位,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最全面与彻底的体现,进而从这三个方面改善和提高人的健康。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以供参阅。
标签: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对策1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开展现状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马峥等人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60所医学院校中,有58所(96.7%)开展了全科医学相关课程,但其课程安排学期均在临床课程之前,不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进而导致全科医学课程的开展并没有达到较大的作用。
同时,我国高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在开设全科医学相关课程方面总体表现出了数量和学时偏少、临床实践欠缺、知识技能不足的形势,尚未确立与内、外、妇、儿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探索出一个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全科医学教育的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2提高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建议2.1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为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国家有关部门以及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相关政策与运行机制的研究,重点加强发展全科医学卫生医疗所需人才培养途径与相关政策的研究,着力解决全科医学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全科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发改委、卫计委、高等医学院校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综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应在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地加快建设速度,积极组织师资力量开展全科医学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实践基地等有关教学要素的建设,构建基础、临床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并积极地培养满足社区卫生需求的医学人才,建立和完善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卫生发展需要的医学教育体系,完善全科医生的培训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同步发展的培训制度,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6.10.31•【文号】教高[2006]13号•【施行日期】2006.10.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意见(教高[2006]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和人事部、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6〕69号),进一步推动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探索我国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在培养、培训全科医学人才和社区护理人才中的作用,加强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全科医学教育、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积极为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全科医师、护士,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是高等医学院校服务于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医学教育适应医学服务模式变革的内在要求。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学科建设和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大投入,把全科医学教育、社区护理学教育、全科医师培训纳入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中统筹规划,建立推动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护理学教育的有效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学历教育、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高等医学院校要积极探索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和社区护理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资源配置,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提供合格的医学人才。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政策及概况一、全科医学的意义和定义全科医学指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模式,它能够满足患者各种医疗需求,包括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
这种服务模式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医生具备全面、系统、连续和协调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
全科医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20世纪初期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推广和实施。
全科医学作为一个医疗专业,其中包含了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精神科等,由此可以始终如一地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性医疗服务。
二、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在增加,这就要求我国医疗系统不断推进转型升级。
全科医学作为现代医疗服务的重要形式,被提到了国家政策的前列。
2011年,卫生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意见的通知》,提出全科医生培养的要求和目标,并建立了全国全科医学教育中心联合体,以推进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规范化。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发文,将全科医学培养列入我国医学教育框架。
2018年,《关于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了以政策支持为基础,建设多渠道的全科医学人才培训模式,保证全科医学机构和人才的质量、数量等方面的提升。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我国目前全科医学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和全科医学专科教育三种。
1. 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面向学术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培养专业全科医学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主要途径。
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在医学院或其它专业学校完成学习和论文答辩,同时要在全科医学现场实习,完成临床实践基础,具体培训时间通常为两年。
2.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我国最主要的全科医学教育领域之一,通常先经过五年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然后进行两年全科医学专业实践培训。
其中,临床教学的方式是面对面的教学和演示,医生们可以在实践中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