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粪便颜色判断疾病
- 格式:docx
- 大小:21.12 KB
- 文档页数:2
粪便常规报告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粪便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尽管它可能不是我们喜欢讨论的内容。
然而,粪便常规报告单却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粪便常规报告单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粪便常规报告单通常包含了多个指标,如颜色、质地、气味、pH 值、隐血、有无寄生虫等等。
每个指标都能告诉医生一些关于我们肠道健康的信息,对于及早发现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颜色这一指标。
正常情况下,粪便的颜色应为棕色,这是由于胆色素的存在。
然而,如果粪便呈现出其他颜色,可能表示我们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黄色的粪便可能是由于胆汁排泄不正常,而白色的粪便可能与肝脏疾病有关。
因此,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消化系统和内脏器官功能的线索。
其次,质地也是粪便常规报告单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如果粪便太硬或太软,都可能说明我们的肠道功能存在问题。
坚硬的粪便可能是由于水分不足或消化道蠕动不畅引起的,而软或稀的粪便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或感染导致的。
了解粪便的质地有助于我们判断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进一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气味是另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注意到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粪便会有一定的气味,但如果粪便的气味异常刺鼻或异味较重,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衡或存在感染的迹象。
通过气味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我们肠道中有无异常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等问题。
pH 值是关于酸碱度的指标,也是粪便常规报告单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常情况下,粪便的 pH 值应在 6.0-7.5 的范围内。
如果 pH 值偏离这个范围,可能是由于消化道酸碱度失衡或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的,进一步说明我们的消化系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隐血是指血液在粪便中的检出情况。
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有隐血,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隐血的存在不一定意味着肠道出血,还可能是由于贫血、溃疡、息肉等其他因素引起的。
然而,无论何种原因,及早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大便——疾病的先兆人每天都需要进食消化与排便。
但是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排便次数与方法。
医学上称健康人每天至少排一次大便,而且最好在早上7点左右,做多不可超过二次。
一天超过三次的叫做腹泻。
三天不排一次的叫做便秘。
大便稀溏和粘腻还有颜色的变化都是一种肠道病的表现。
正常成年人大便的颜色。
白色淘米水样(即粪便呈米泔水样的白色混浊液体)量多,常见于霍乱。
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与粪便不相混,用水可将血液或血块冲走的,有内痔出血的可能。
暗红色:因血液和粪便均匀地呈暗红色,又称为果酱色,常同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另有一种情况是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桑椹等也可出现暗红色大便,这要同上面的疾病区别开来一外观。
粪便的外观粪便的外观。
[参考值]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一次,粪便外观呈黄褐色,形状多为圆柱状、圆条状或软泥样;以细粮和肉食为主者粪便细腻而量少,食粗粮或蔬菜多者粪便含纤维多且量增多。
患者在解大便时,应该顺便观察一下粪便的颜色及形状,可根据下面的介绍对自己消化道和粪便的问题做个初步判断。
8.冻状便,形如胶冻,表面似有一层膜,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腹部绞痛后排出的粪便,也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病人排出的粪便。
二颜色。
1天的消化道出血量在5毫升以上,大便潜血呈阳性,但颜色上看不出来.当出血量达50~70毫升时,粪便可呈黑色,若出现黑亮的柏油样便或暗红色便,提示出血量在100~500毫升左右.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可以发现以下疾病:消化道癌症早期,20%的患者可出现潜血阳性,晚期病人的潜血阳性率达到90%以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病人潜血试验多为阳性,或间断性阳性.通过以上的两点,你可以很好的掌握大便对于人身体症状健康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通过大便简单而又有用的检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不用每次一不舒服就去医院排队挂号的浪费时间和精力。
也可以根据自己大便的形式,随时的调控自己的身体与健康。
大便颜色、质地和形状的变化与健康状况正常的粪便(便便、粪便)通常是浅棕色至深棕色。
尽管粪便颜色或质地的变化可能是正常的,但大多数变化都应进行评估。
与粪便颜色变化相关的症状(如果有的话)是变化的根本原因的症状,例如,食物、饮料或疾病,例如:饮食(甜菜、富含绿色蔬菜的饮食、甘草)铋(例如,Pepto-Bismol)胆囊疾病乳糜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肿瘤憩室病癌症痔疮大便颜色不寻常可能是由于腹泻;肠道出血; 肠道、胰腺或肝脏疾病;和药物1.绿色大便或便便是常见的大便颜色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粪便中的胆汁色素,因为腹泻使食物通过肠道过快,因此肠道化学物质和细菌无法将胆汁色素分解成正常的棕色,或者绿色可能是由于某些食物,如绿色、多叶蔬菜或绿色食用色素。
2.红色或黑色的便便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迹象(来自食道、胃、小肠或结肠),不应忽视。
当大便颜色改变时,需要做哪些检查取决于怀疑大便颜色改变的原因。
例如,如果怀疑出血,可能需要进行胃肠道内窥镜检查以评估红色或黑色粪便。
治疗大便颜色变化的治疗根本原因。
直肠出血(便血、便血)便血可以是鲜红色、栗色、黑色和柏油样,或隐匿性(肉眼不可见)。
便血的原因范围从无害、恼人的胃肠道疾病(如痔疮)到严重疾病(如癌症)大便颜色变化的症状是什么?仅粪便颜色的变化不会引起症状。
粪便颜色、质地或形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导致任何症状的原因。
当您的大便颜色、质地或形状发生变化时意味着什么?排便的颜色通常为浅棕色至深棕色,并且在大便颜色、数量和形式方面,个体之间存在适度差异。
当粪便发生这些变化时,可能意味着可能存在影响胃肠道(GI)或整个身体的疾病。
正常大便的颜色是什么?粪便(粪便,便便)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
当大便颜色发生变化时,一个人、父母或看护人经常会担心。
胆汁中的胆红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通常在使用数周后被破坏)通常是造成粪便颜色的原因。
1.胆红素浓度可以改变粪便的颜色,从淡黄色到几乎黑色。
常用粪便检测项目
粪便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消化道疾病、肝胆疾病等多种疾病。
以下是常用的粪便检测项目: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炎症等疾病。
粪便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血液,以判断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或炎症。
该试验可以帮助诊断胃溃疡、结肠炎、肠道肿瘤等疾病。
粪便细菌培养:通过培养粪便中的细菌,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如肠炎等。
粪便免疫法检查:通过检测粪便中特定病原体的抗体,以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特定的肠道寄生虫或病毒,如阿米巴痢疾、轮状病毒等。
粪便脂肪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脂肪的含量,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脂肪吸收障碍或胰腺疾病。
粪便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特定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肠道肿瘤等疾病。
除了以上常用的粪便检测项目外,还有粪便酸度检测、粪便胆红素检测等多种检查方法。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消化道健康状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粪便检测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事项,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健康小常识粪便颜色告诉你身体健康问题
导语:身体是一切的根本,只有你有个健康的身体,你做什么事情才能够顺利,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是等到出现大问题的时候才反应出来原来自己身体不健康
身体是一切的根本,只有你有个健康的身体,你做什么事情才能够顺利,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是等到出现大问题的时候才反应出来原来自己身体不健康了。
其实很多细节都是能够告诉你身体健康情况的,就比如粪便的颜色,不信的话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粪便颜色告诉你身体健康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们能够通过粪便的颜色判断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健康的。
排便是不是正常的是身体健康的指标之一,不过从粪便的形状到它的颜色,这些都是能够反映出身体健康秘密的。
专家表示,健康的粪便呈棕黄色,这是因为正常人的大便中夹杂着一种胆红素常的关系。
若发现粪便颜色有异,如出现绿色、红色、白色等等,可能是消化系统问题或胆管阻塞所引起,务必追查到底,不要掉以轻心。
绿色粪便
引起绿色粪便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摄入大量的绿色蔬菜、服用抗生素、铁剂或综合维他命等,或肠内酸度性过高都是引发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的粪便是浓稠流质的话,很可能就是肠胃发炎了,使得吃的食物不能够及时的消化掉。
绿色的粪便中有脓液,这可能就是急性肠炎或菌痢的表现咯。
黄色粪便
当没被新陈代谢掉的脂肪存在粪便里面时,会排出黄色粪便。
这可能是小肠吸收不良,或是胰脏或胆道疾病的信号。
生活常识分享。
如何通过自我诊断排除肠胃疾病问题肠胃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健康问题,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胃不适症状,从而影响到健康和工作生活。
对于肠胃问题,很多人会立即寻求医生的建议和治疗,但其实在一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诊断来排除问题,进一步了解病情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如何通过自我诊断排除肠胃疾病问题的方法。
一、观察排便情况观察排便情况是自我诊断肠胃问题的第一步,通过观察粪便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情况,可以了解自己的肠胃健康状况。
如果排便次数突然增多,粪便量变大而且质地变软,说明可能存在腹泻问题。
如果你发现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小质地变硬,可能存在便秘问题。
如果粪便呈黑色或鲜红色,也可能存在肠胃较严重问题。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依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关注饮食习惯肠胃不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食不当,一些刺激性食品、高脂肪食品、烟、酒等都会对肠胃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些人喜欢吃辛辣食品,有些人喜欢吃酸辣口感的食品,其实这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对消化系统造成刺激,导致肠胃不适。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吃刺激性食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三、重视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影响肠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不定时吃饭、消化不良、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等都会对肠胃造成不利影响。
要想维持消化系统的良好状态,我们应该有规律地进餐,按时睡觉,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保证足够并合理的运动。
四、关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后果很严重,这种细菌会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作用,从而导致胃部溃疡、胃窦炎等问题。
因此,如果你经常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症状,就应该引起警惕,尤其是有长期使用消化道药物的人,更应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情况,维护胃肠健康。
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时间出现胃部不适,家庭治疗方法无法缓解,也可以选择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检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明确病因,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由鸡的粪便颜色判断鸡病确实诊断鸡病,对鸡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诊断地快速准确,可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消灭疾病,通过实践观察鸡粪的性状、颜色及可对鸡群的常发病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正常鸡粪不软不硬,多为圆柱形,外表有一层白色尿酸盐或一端有少量鸡尿,落地为滩状。
鸡粪的不正常颜色主要有红色、白色、绿色、灰白色和水样便。
红色粪便:鸡的球虫病,可出现血样蚯蚓状粪便,其主要侵害3月龄以内的雏鸡,以形成急性卡他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主要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最强。
(1)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表现为盲肠肿大,肠腔内充满凝固或暗红色血液。
肠粘膜呈弥漫性出血性炎,伴发粘膜坏死,脱落。
(2)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和坏死。
白色粪便:一般为鸡白痢,主要由沙门氏菌引起,以出壳后2周内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以白色下痢,衰竭和脓血症为特征。
成年鸡主要损害在生殖器官。
绿色粪便:一般来说是肝出现问题,常见于危害肝脏的各种传染病。
禽霍乱,肝脏肿大,呈淤血和变性。
鸡副伤寒,肝肿大和淤血,胆囊肿大,肺充血和出血,卵黄囊变性。
禽流感,肝、肾、心肌炎性且有局灶性坏死,部分病例见肺和肝有坏死。
鸡新城疫,肝脏一般不明显,严重病例可见部分散在的,针头大至栗大灰白色坏死灶。
灰白色粪便:肾脏出现问题,肾肿胀,尿酸盐沉积,引起肾肿胀的病。
主要变现为痛风、法氏囊炎症和传染性支气管炎。
痛风分为关节痛风和内脏痛风。
关节痛风,脚趾部关节肿胀,有疼痛感,步态强拘,蹒跚,起立困难。
剖检见关节软骨,关节滑膜,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腱鞘,韧带,骨骺等均有灰白色,粉末样尿酸盐沉积。
内脏痛风,在体腔各部浆膜,如气囊,心包,腹膜,肠系膜,心脏,肝脏,脾脏等被膜以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白色粉末状尿酸盐沉着,犹如晨霜样。
肾脏肿大,色泽变淡,表面和切面均见固体尿酸盐沉着所形成的灰白色,大小不等的斑点。
法氏囊因充血水肿而体积增大。
肌肉、胸部、腹部、腿部有出血点,出血部的肌纤维发生变性,凝固性坏死。
通过鸡粪颜色辨别病症正常鸡的粪便是由粪和尿液混合组成的,软硬适中,形状多呈圆柱形或条状,呈棕绿色,在鸡粪的一端附有白色的尿酸盐,没有恶臭。
每天早上第一次排出的粪便呈糊状、黄棕色,属正常现象。
鸡得病后往往其粪便颜色出现异常,可以通过观察鸡粪的颜色来初步判定所得的疾病。
白色粪便当鸡粪为黄白或灰白糊状,不成形,一般可能是发生了鸡白痢或禽霍乱.发生鸡白痢时,病鸡常排出黏稠、石灰状的粪便,黏糊于鸡肛门,导致排粪困难.发生禽霍乱时,病鸡常剧烈腹泻,排灰白色粪便。
鸡粪呈白色或黄白色水样,且混有白色的尿酸盐颗粒时,可能是传染性法氏囊病,也见于没有食欲、瘫痪及患有尿毒症的鸡。
此外,包涵体肝炎、鸡副伤寒、产蛋下降综合征、绿脓杆菌病等均可见拉白色水样稀粪。
如果出现乳白色牛奶样粪便,稀水状,似牛奶倒于地面上,多见于黏膜充血、轻度肠炎或弧菌肝炎.血色粪便鸡排出红色粪便最常见的原因是球虫病。
1月龄前后的小鸡拉血便,一般是发生盲肠球虫病.雏鸡急性盲肠肝炎初期可拉带血粪便,卡氏白细胞原虫病后期可拉带鲜血的粪便。
球虫病、绦虫病、蛔虫病和肠炎恢复期的鸡也可引起血便,粪便呈肉红色,如同烂肉。
除此之外,无机或有机毒物中毒也会造成肠道出血而出现血便。
坏死性肠炎、新城疫、霉玉米中毒等也可引起鸡粪便带血.上述各个病种中,除盲肠球虫病常有鲜红色血便,易于识别外,其它疾病或原因引起的血便,外观多为暗红色,必须仔细观察.一般情况下,粪便呈暗红色、黑色或茶黑色,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粪便呈红色或鲜红色,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
黑色粪便属血便的一种,由于黑色粪便常因消化道前部如十二指肠、小肠等出血引起,粪便外观多为黑色或茶黑色,呈潜血状。
如果粪便呈铁锈色水样并混有尿酸盐,多见于新城疫早期中毒等引起消化道严重出血。
此外,腐烂鱼粉中毒引起的肌胃糜烂也会引起黑便。
绿色粪便绿便是由于胆汁和肠道脱落的组织细胞相混而成,最常见原因是新城疫。
病鸡一般拉黏稠恶臭的绿色稀粪,粪便呈现黑绿色,并伴有精神沉郁、食欲降低、呼吸困难等症状,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减蛋等其它症状.此外,禽霍乱、卡氏白细胞原虫病也可造成病鸡拉绿色粪便,大肠杆菌病、马立克氏病和淋巴白血病、禽伤寒、鸡衣原体病、喉气管炎等都可引起病鸡排绿色粪便.如果鸡采食过量的草粉饲料,也会使排出的粪便呈绿色,但此种粪便较干硬,易与病鸡的绿粪区分。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各种成分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消化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某些疾病或感染。
一、采集粪便样本1. 患者在排便后,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2. 采集前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污染样本。
3. 采集时应避免将尿液和水等杂质混入样本中。
二、外观和性状检查1. 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质地和气味等外观特征。
2. 正常粪便颜色为棕色,形状为柔软的管状或细条状。
3. 异常外观可能提示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如黑色便可能与胃出血有关。
三、隐血试验1. 使用隐血试纸或化学试剂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隐血。
2. 隐血阳性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
四、寄生虫检查1. 使用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卵或成虫。
2.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绦虫等。
3. 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
五、菌群分析1. 对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情况。
2.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与肠道疾病、免疫系统问题等有关。
六、化验指标检测1. 检测粪便样本中的pH值、水分含量、粪便潜血、脂肪含量等指标。
2.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情况。
七、其他检查1. 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病原体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总结: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各种成分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检查包括采集粪便样本、外观和性状检查、隐血试验、寄生虫检查、菌群分析、化验指标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功能状态、疾病情况和寄生虫感染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你有消化系统相关的症状或需要了解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可以向医生咨询并进行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颜色与健康从粪便颜色知道狗狗健康状况金毛很多家长们对自家狗狗了如指掌,稍微有一点不舒服马上就能看出来,那么大家知道从狗狗的粪便颜色也能判断狗狗的身体状况吗?狗狗粪便的颜色、形状都是狗狗身体健康程度的反映。
作为一个爱狗的宠物达人来说,一定要认真的了解狗狗便便的知识,及时掌握狗狗身体健康的状况哦。
不同颜色的便便对应不同的健康状况,下面就一一说来。
灰白色便便:可能是黄疸或结石,蛔虫,肿瘤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黄素无法随便便排出。
绿色便便:犬吃了含量较高的蔬菜,没有完全消化和吸收,肠内酸性过高也可导致便便呈绿色。
黄色的便便:健康的便便。
深黄色便便:体内红细胞大量被破坏产生黄疸。
橙色的便便:消化不好,导致食物不能完全吸收。
红色的便便:主人首先要检查狗狗是否因为肛裂引起的便便带血,如果不是,很可能是狗狗的下消化道出血。
褐色便便:健康便便的颜色,但狗狗所吃的食物脂肪含量较多,应该适量减少脂肪的摄入。
黑色便便:胃,小肠,十二指肠等消化器官出血所致。
狗狗粪便与健康预兆怎样通过藏獒的便便看健康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式是可以观察出藏獒的身体健康状况是怎样的。
其中观察藏獒的便便就是其中的一种。
主人们可以根据藏獒排泄出来的便便来判断它的身体健康状况是怎样的。
这个方法是比较直接的,而且也是比较准确的。
很多时候,卖狗网主人们能够及时的发现藏獒的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都是通过这样的方法的,所以如何观察主人们也是要知道的。
1、便便里的虫虫危机藏獒便便中常见的圆虫有蛔虫或蛲虫,这两种虫虫外形上圆圆长长的,很像白色的蚯蚓;当虫体乾掉时,颜色及形状则会像橡皮筋一样。
绦虫是另一种较常见的虫虫,饲主在藏獒便便上通常只会见到绦虫的节片,大小尺寸像白色的瓜子粒,会爬行,但是蠕动的速度很慢。
如果发现藏獒粪便上有会蠕动的虫虫,二话不说,找个工具抓起来带给兽医师看,让兽医师有个依据,也能使治疗过程事半功倍。
2、乱吃东西,小心拉稀藏獒狗图片拉肚子最常见的原因是乱吃像是鸡块、骨头、PIZZA等东西,通常没多久後,藏獒就会开始拉肚子,并且拉出水痢或是泥状的软便便。
粪便检验能查出什么问题?发布时间:2023-06-12T06:13:01.25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刘杨[导读]粪便检验能查出什么问题?刘杨(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粪便检查也称为大便常规,通过粪便检查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消化道的具体情况,从而间接的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的功能状态。
粪便检查该根据哪些指标诊断?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粪便常规检查内容(1) 粪便性状:正常的大便不会太干也不会太稀,呈现长条形状,如果大便过稀,有可能是肠炎所引起,如果大便太干,则有可能是便秘,或者胃肠功能蠕动过差导致的。
(2) 粪便颜色:成人多为黄褐色,婴儿多为金黄色,如果为苍白色、浅灰色、红色、深褐色、黑色,说明存在异常。
(3) 粪便白细胞:正常的粪便当中不会看到白细胞或者偶尔见到白细胞,肠道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它的数量的多少与炎症的轻重程度和部位有关,小肠的炎症发生时,白细胞数量每高倍视野下一般小于15个,然而细菌性痢疾可以看到大量的白细胞、脓细胞或者吞噬细胞,过敏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寄生虫病患者的粪便检查中,可以看到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若存在消化道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大便里化验出白细胞的情况,临床常见于部分消化道特异性感染,包括肠结核等病变。
此外,要考虑消化道息肉、肿瘤,常见由于病变组织对肠道黏膜产生侵害,使黏膜出现相应炎症反应,也可以使大便里出现白细胞,通常情况下,白细胞的数值越高,炎症的严重程度越重,大便常规检查时,白细胞阳性可以明确细菌感染,此时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也是升高的。
(4) 粪便红细胞:粪便检查红细胞阳性说明肠道内有红细胞,正常人粪便中没有红细胞,如果在粪便中发现了红细胞,可能是肠道病变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痔疮、肛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等疾病导致,其中以痔疮和肛裂为多见,痔疮是由于不良排便习惯,导致肛门和直肠处的静脉压力升高,形成痔疮,容易出现肛门疼痛、瘙痒、肿胀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导致大便中有红细胞。
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菌痢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感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对于怀疑患菌痢的患者,及时进行便常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便常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菌痢,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介绍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是便常规诊断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患者的便便外观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菌痢感染。
菌痢患者的便便通常呈现为稀溏状,带有脓血,有时呈现黏液样。
同时,便便的颜色可能呈现异常,如呈现黑色、绿色等。
外观检查可以为后续的检验提供重要参考。
2.臭气检查。
菌痢患者的便便通常伴有特殊的臭气,有些人形容为腐败的气味。
因此,医生可以通过闻气味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菌痢。
但是,臭气检查并不是十分可靠的方法,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隐血检查。
隐血检查是便常规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通过隐血试纸或其他方法检测患者的便便中是否含有隐血,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肠道出血情况,从而进一步确认菌痢的诊断。
4.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是确诊菌痢的关键步骤。
通过将患者的便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细菌培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原菌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5.白细胞检查。
菌痢患者的便便中通常伴有白细胞增多,因此白细胞检查也是菌痢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通过显微镜检查患者的便便样本,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总结,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臭气检查、隐血检查、细菌培养和白细胞检查。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菌痢,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护理学大便的性状与疾病的关系总结正常粪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一般每日1-2次。
柏油样便粪便呈糊状,有血腥味,无臭味,外观为黑色,表面有油性光泽,像铺马路的沥青,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出血性胃炎和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是常见病因。
白陶:土样便粪便呈灰白色,较松散,形状似白陶土,是胆道的内腔受阻或外壁受压,胆汁不能通过胆道进入肠腔,将粪便染黄所致。
常由胆道内肿瘤、乏特氏壶腹周围癌和胆管结石等疾病引起。
血便血便是暗红色,或粪便中混有血液,多由下消化道出血引起。
常见的疾病有小肠恶性肿瘤、结肠癌、结肠息肉、美克耳憩室溃疡等疾病。
白便大便颜色发白而且皮肤一和黏膜发黄,多考虑是阻塞性黄疸。
鲜血便指鲜血附在粪便表面或便出的全是血。
见于痔疮肛裂、直肠息肉和直肠癌等疾病。
大便形状沟便大便有一道沟或不规则状,是直肠癌和直肠息肉症状,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
黏液脓血便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脓血,或者全是黏液和脓血,大便次数增多,病人总是有便意,但没有粪便。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泔水样便这种粪便像淘米、刷碗、刷锅用过的泔水,粪便混有不消化的食物。
大便次数多,量也大,无臭味或臭味较轻,排便常喷射而出。
常见于霍乱或胃泌素瘤等疾病。
洗肉水样便粪便为暗红色水样便,像洗肉用过的水,量多,无臭味。
见于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肠炎。
果酱样便粪便的颜色像巧克力糖,呈糊状,形似果酱或炸酱面色泽,粪便中常常有崩溃腐败的组织碎片,有恶臭。
见于阿米巴痢疾。
糊状便粪便呈糊状有泡沫,或像发酵的面团。
患者便次多,伴有腹鸣、腹胀、多屁。
常见于消化不良。
溏便粪便稀薄而不成形。
多在黎明前或清晨发生,患者便次较多,排便时腹痛、量大,排便后腹痛消失。
常见于夜间腹部着凉引起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海蓝色水样便粪便呈海蓝色或绿黄色,米汤样,内含半透明蛋花样或黏膜样物质,便次多、量大。
常见于葡萄球菌性肠炎或抗生素性肠炎。
脂肪便粪便量多,表面有油滴,味酸臭。
如何通过鸡粪颜色、形状判断鸡病正常鸡粪的气味、颜色以及形状。
由于鸡没有膀胱,所以鸡粪是由粪便和尿液组成,正常的鸡粪一般有两种:正常的鸡粪软硬适中,呈条状,灰褐色,在一端附有白色的尿酸盐;另一种鸡粪呈棕色半粥样,是盲肠便。
正常鸡粪的气味、颜色以及形状。
由于鸡没有膀胱,所以鸡粪是由粪便和尿液组成,正常的鸡粪一般有两种:正常的鸡粪软硬适中,呈条状,灰褐色,在一端附有白色的尿酸盐;另一种鸡粪呈棕色半粥样,是盲肠便。
一.白色稀粪大多是营养性或传染性因素引起肾脏损伤,使尿酸盐排泄障碍,致使尿酸盐增多,导致白色稀粪。
1、雏鸡白痢:鸡只精神抑郁、扎堆、怕冷、食欲下降,拉白色糊状粪便,因全身败血死亡;剖检可见卵黄吸收不良,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
2、痛风:蛋白质代谢障碍,或因饲料中钙、镁含量高,日粮中缺乏VA以及疾病等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而不自主的排白色稀粪;剖检可见内脏器官表面有许多石灰样白色尘屑。
3、肾型传支:前期呼吸道严重,后期拉石灰样稀便;剖检可见肾脏肿大,死亡率高。
4、传染性法氏囊:精神抑郁;剖检可见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或黄色胶冻样包膜,肾脏肿大。
5、大肠杆菌、霍乱以及营养因素或中毒等引起的肾脏障碍,尿酸盐沉积,也会出现白色稀粪。
二.绿色粪便1、新城疫:从嗉囊中流出酸臭液体,鸡只出现扭头、转圈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腺胃乳头出血,肠道有红黄色溃疡坏死灶和出血点,盲肠扁桃体出血或肿胀。
2、流感:呼吸道症状明显,肿头肿脸,脚部鳞片出血;剖检可见肠道弥漫性出血,蛋鸡卵泡充血、出血。
3、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急性伤寒、传染性滑膜炎、白冠病等导致肠粘膜溃疡,胃肠蠕动加快,胆汁随粪便很快排空。
三.红色粪便1、盲肠球虫病:拉血样粪便,全身贫血,鸡冠苍白。
2、坏死性肠炎:黑色间有血样黏液粪便;肠道表面呈污灰黑色或污绿色,肠腔充满臭气,内有血样内容物。
3、小肠球虫、肠毒综合症:粉红色烂肉或红萝卜样粪便。
四.水样稀便1、非传染性因素:夏季大量饮水;含盐量过高;长期饮用消毒液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等均会引起水样稀便。
根据粪便颜色判断疾病
根据粪便颜色判断疾病
1、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
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
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
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13、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