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15篇
- 格式:doc
- 大小:62.77 KB
- 文档页数:58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15篇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
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4、谈体会:
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教后反思】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崔峦先生指出“教师的教,要切实转到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教’是为了‘学’,要服从、服务于‘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中指导朗读小木偶头疼被误认为撒谎一部分时,孩子们强烈要求与我合作朗读,我快乐地答应了,并让孩子们自己挑选了两个同学来与我配合,我当小木偶,他们一个当小白兔,一个当老婆婆。读完,我笑盈盈地走到“小白兔”跟前:“可爱的小白兔,你读得真好,咱们来个拥抱吧!”然后又踱到“老婆婆”前,向她鞠个躬:“老婆婆,您的亲切让我感动,您的指责真让我伤心,我真的是头疼哪!”此时,教室里已炸开了窝,孩子们都绽开了灿烂的笑脸前仰后合。随后,我又赶紧调整情绪收回孩子们的思绪。我将自己变成了他们的大朋友,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这篇精彩的童话。从孩子们放着亮光的眼睛中我深知他们已非常向往学习童话了。
12* 小木偶的故事
宁海县观澜小学 徐海滨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一样,也属拟人体童话,而且文中对话也比较多。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去年的树》的方法阅读本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这类童话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文中6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在理解文本基础上,通过角色互换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及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你能说出几个喜怒哀乐的成语呢?
2、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小木偶的故事》。(板题:12*小木偶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交流:木偶是什么?你能把见过的木偶介绍给大家吗? 故事中的小木偶和我们见过的一样吗?让我们去一起来看看!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3、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①出示:hēi zhuài róng mózhàng fù wū lì zī liě dū nāng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7篇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帮大家的《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1课时。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应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
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4、谈体会:
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开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崔峦先生指出“教师的教,要切实转到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教’是为了‘学’,要服从、效劳于‘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中指导朗读小木偶头疼被误认为撒谎一局部时,孩子们强烈要求与我合作朗读,我快乐地容许了,并让孩子们自己挑选了两个同学来与我配合,我当小木偶,他们一个当小白兔,一个当老婆婆。读完,我笑盈盈地走到“小白兔”跟前:“可爱的小白兔,你读得真好,咱们来个拥抱吧!”然后又踱到“老婆婆”前,向她鞠个躬:“老婆婆,您的亲切让我感动,您的指责真让我伤心,我真的是头疼哪!”此时,教室里已炸开了窝,孩子们都绽开了灿烂的笑脸前仰后合。随后,我又赶紧调整情绪收回孩子们的思绪。我将自己变成了他们的大朋友,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这篇精彩的童话。从孩子们放着亮光的眼睛中我深知他们已非常向往学习童话了。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集合15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运用学会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3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猫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随文识字
教学难点:通过小动物作画,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动物图片、动物脚印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入冬的第一场雪后,大家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吗?小动物们也像你们一样,在雪地上,尽情地玩耍。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副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来欣赏一下他们的图画吧!
1、齐读课题。
2、释题:画家
3、你们想知道小画家是谁?小画家画了什么画吗?就让我们快速打开课本123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PPT
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课后生字表中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PPT小组长带领并检查大家借助拼音,反复诵读生字,达到不借助汉语拼音也能准确读准字音的程度。)
3、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所带的词语
4、PPT出示本课词语,生领读
①(生字加拼音)下雪啦 为什么 参加 梅花 不用 几步
青蛙 洞里 成 睡着
②生字去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验
1、反复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几句话。
2、师范读课文
3、创设情境,引出第一句。
同学们,当你美美的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醒来,推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好大好大的雪,这时你一定会高兴的喊?(课件出示 下雪啦,下雪啦!)分析“!”感叹号。指名读,读出高兴的感情。
4、分析第三句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3篇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3篇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那么, 下面是为大家的《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开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
我认为充分朗读应是阅读本文的主要手段。朗读的语气应因不同的语境而变化。如,老木匠为小木偶添上表情后的语言,应读出一种自我陶醉的语气,突出老木匠的心满意足;小木偶见小红狐撒谎并诬赖他后,对熊警察说“那是我的,我的,我的”时,应读出申辩的语气,表现出小木偶的气愤,声音要高,因为小木偶是尖叫着说的;在读小木偶答复小白兔、老婆婆的答话时,应读出一种伤心和无奈的情绪,因为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都不相信他的话,他感到十分委屈。而小白兔的话要读出嘲笑的语气,老婆婆的话应读出责备、不解的语气。通过指导和训练,多数学生朗读故事都有语气变化。
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前半局部,可以联系老木匠说的话“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方法过快乐的日子”来体会;理解这个句子的后半局部,可以联系文中小木偶的遭遇加以体会。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生充分交流阅读体会之后,引导学生续编这个童话。续编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展延伸性想象,进展创造性的表达。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又注重指导方法。从学生上交的习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续编得不错。
四年级上册语文《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2*《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误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学习合理地续编故事。
4、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各种表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仔细阅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大家都当了一回小演员,表演了童话《巨人的花园》。今天我再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
看词语模拟表演: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学生可自由回答)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作者简介
吕丽娜,1977年生于山东龙口。199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儿童文学硕士学位。主要作品有童话书《小木偶山米》《故事点心》《再见老蓬》等。文学成就有作品入选小学课本及日本中文教材。其中《吕丽娜童话绘本》被评为“2006年最具阅读价值的原创图书”。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主识字,检查自学情况。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掌握文中词语的意思。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撒谎:说谎。
嘟嘟囔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魔杖:具有神奇魔力的手杖,指女巫施法术的工具。
四、认知贯通
1、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荐】《小木偶的故事》续写作文15篇
【荐】《小木偶的故事》续写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的《小木偶的故事》续写作文,欢送阅读与收藏。
一天午时,小木偶正在公园里散步,突然,看见上次抢自我书包的小红狐在哭,这时,小木偶走过去,问他:“你怎样了?”“呜——”小红狐哭道:“我那天抢了你的红书包,回家后,妈妈明白我所做的一切后,很生气,说不再要我了,呜——”小木偶见小红狐哭的那么悲哀,就劝道:“别哭了,我会帮你回家的”。
小木偶跟着小红狐来到小红狐家,“当当当”“谁呀?”一个女狐的声音。“是······是我,妈妈。”小红狐答复。“你还有脸回来!”说着,开门又要打他。小木偶赶紧对小红狐的妈妈进展劝说。最终,小红狐的妈妈同意小红狐回家,不许他再这样了。小红狐回过头,对小木偶说:“多谢!明天来我家,我送你一件礼物。”
第二天,小木偶来到小红狐家,刚进门就看见地上有一个盒子,上头写着:“给小木偶的礼物”,翻开一看,是一个装满学习用品的绿色书包,上头还写着自我的名子,这时,小红狐从门后跳了出来,说:“嗨!小木偶!我给你报名上了一所小学,与我同班,我妈妈决定让你和我们一齐生活,来,进屋吧!”
从此,小木偶与小红狐和睦相处,过上了幸福欢乐的生活。 小木偶得到了小女巫的帮助,它现在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像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
有一天,小木偶拿着一本漫画书,它又遇见了小红狐。心想:如果我假装失忆,小红狐会以为是真的呢?接着小木偶就假装失忆了,小红狐以为是以前的小木偶,就抢了它的漫画书,小木偶和小红狐又在争吵了。熊警官来了,小木偶一下子生气了,小红狐说:“你不是只会笑吗?”话音未落,小红狐就被熊警官扔了出去,小木偶用胶布把小红狐弄成了笑脸,一个老婆婆走了过来问:“小红狐,你怎么了呀!”小红狐说:“我手好疼,好似动不了。”因为小红狐是笑嘻嘻,所以小红狐被称为了坏孩子。老婆婆说:“前几天遇到了个小木偶,现在又遇到了小红狐,真是的,现在的孩子都喜欢骗人了。”老婆婆自言自语地走开了。“我是真的很疼。”小红狐说。小木偶问:“你为什么要抢东西。”小红狐答复说:“我想读书,可是又没钱,所以只好去抢了。”“我们可以一起读书呀!”小木偶说。小红狐冲动地说:“真的吗?”“当然是真的了”小木偶说。从此以后它们俩成为了亲密的好朋友。
12、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的道理。
3、体会小木偶的心理活动,能较合理的读编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读遍故事。
教学难点:
准确把我小木偶被曲解后的内心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木偶的资料,了解什么是木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什么是木偶吗?谁来说一说?咱们今天一起来玩个木偶人的游戏好吗?谁先来学当木偶人?
集体游戏:我是小小木偶人(做动作:如走路、弯腰、挥手、吃饭、写字、跑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木偶的故事》)
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那今天就请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课文。
二、学习步骤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同桌交流,读体会。
三、学习情况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读后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通顺。
2、 交流:读课文后,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或说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随机板书:笑嘻嘻——快乐?
3、读体会:从文章最后一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结,主要点拨故事蕴含的道理。 四、熟悉内容、合作表演:
1、自读课文,边读便把你想读的角色,说的话“台词”划出来,认真读一读。
2、分角色读课文。
3、分角色表演,(想想你最想扮演的是哪个角色)
4、观众评议,教师指导。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本课拟人体童话的特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对话为训练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角色体验、大胆想象、童话再创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出小木偶在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时的内心感受,从而领悟到我们要真诚面对复杂而多味的生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学习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前几天,我们大家都当了一回小演员,表演了童话《巨人的花园》。今天我再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看词语模拟表演: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⑵、开火车读课文。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4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那么吗,是课件开发质量上下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小木偶的》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小木偶的不幸遭遇,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理解“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这一句话的含义。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木偶不幸的遭遇。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木偶吗?是什么样子的?
2、瞧,小木偶变“活”了,会说话,会走路,还会笑呢?播放动画片《小木偶的故事》。
3、你从动画片中知道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品读感悟。
1、出示“海报”:我校红领巾电视台招收动画片《小木偶的故事》的配音演员,欢送同学们踊跃参加。
2、明确配音要求:熟练、讲解动听、能打动和感染听众。
3、体验角色,感悟朗读。 (1)划分角色:演出之前,同学们先想想你最想扮演哪个角色?用笔将你最想扮演的角色所说的话—“台词”划出来,再读一读。
(2)师生共同进展角色体验。(体会老木匠的慈祥、善良;小木偶的天真;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
(3)为动画配音
小组练习
选代表上台表演(配音朗读)
三、放飞想象,续编拓展。
1、假设小木偶来到你身边,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谈谈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2、在小木偶的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1、用读演的方式积累笑嘻嘻、龇牙咧嘴等关于表情的生字词。
2、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江西吉水文峰小学 曾玮花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构思巧妙,它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最后让读者体会到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会笑是不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让孩子在多种方式接触文本、熟悉文本的基础上,以几个重点问题指引孩子们理解课文的方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充分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发生在小木偶身上的什么故事;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在积累课文的表情词的基础上,掌握表情词;
3、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在与文本的充分接触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即生活中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它充满酸甜苦辣,多姿多彩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 播放一段《木偶奇遇记》的影片,在同学们兴趣盎然的情况下戛然而止。
2、 师:同学们,这位能说会跳的小木偶身上,发生了许多故事。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第十二课《小木偶的故事》,去了解那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揭题,读题。
(一) 读中感悟
1 、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再去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
2 、交流:检查生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相机交流你理解的词语。
3 、说说你知道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初步感知,让孩子体验阅读的乐趣)
4 、听老师范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边听边思考:
(1)、在小木偶的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呢?
(2)、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
5 、交流:(1)、除了小木偶,还有老木匠、小红狐、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和小女巫这些人物。
12* 小木偶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一样,也属拟人体童话,而且文中对话也比较多。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去年的树》的方法阅读本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这类童话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文中6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角色互换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告诉我们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及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简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
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师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魔法森林邀请我们进入大森林,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出示课题:12*小木偶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大家扮演小演员模仿表演,充分调动学生,使其积极参与,根据自主的选择,自然的引出课题,凸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以下是帮大家的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用读演的方式积累笑嘻嘻、龇牙咧嘴等关于表情的生字词。
2、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老木匠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朗读理解,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一、读演积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关于表情的词语,你能看着这些词语边读边演一演吗?
1、先自己边读边演一演。
2、以小组为单位,教师选词,学生做表情。
这些都是描写表情的.词,你最喜欢哪种表情?为什么?
过渡:
是啊,生活需要笑,笑能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使我们信心百倍,有句话叫一笑泯恩仇,你看笑是多么重要啊!但是,如果我们只有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翻开课本54页: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在小组里讨论: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
小结:
三、创设情境,演读感悟
1、表演内容: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打算把小木偶因为只会笑而受尽委屈的故事制作成两集动画片,剧本就是我们的课文。(出示课件)相关的段落和内容都在这里了。我们今天就来个现场真人版的小木偶的故事,你们就是动画片的主角,有信心把它演好吗?
2、表演要求:那怎样才能演好呢?
3、小组合作表演:
4、表演、评议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3篇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笑能让我们得到快乐、夸奖、友谊,可见笑的重要,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笑,不过,我们学完《小木偶的故事》(板书课题)也许你对笑会有新的理解。
2、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带拼音的字词和难懂句子多读几遍。
②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⑤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拽住、毛茸茸、一副、可怜、魔杖等词语,明白了拽住、魔杖的意思。
2、我会用可怜、拽住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4、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这篇文章,是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生1:可是小木偶确实受到了委屈,本来是小红狐抢了背包,可是因为他只会笑,不能表达他的愤怒,所以熊警察才不相信他。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宁都三小 杨成贵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感受童话的特点。能合理使用“说”的形式进行表达,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特点。能合理使用“说”的形式进行表达,展开想象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学会说话,快乐生活。(3-5’)
1.游戏:。
(1)环节一,“你跟我说”:老师说什么,同学们一起跟着说什么。(加上“我说”二字。)(“一小真美!”、“今天人有点多呀!”、“我有点激动哟!”、“请给我点鼓励!”、„„“杨老师真帅!”、“谢谢你”)
(2)环节二,“说话找茬”,配上心情表情跟我说,觉得有什么不对马上举手告诉老师,比比谁反应迅速:
师:我说——
生:我( )地说——
(按顺序呈现)——忧伤;愤怒;兴奋;愁眉苦脸;口是心非;„„
2.小结:不光要会“说”,还要配上“表情心情”好好地说。学会“说”话,生活才会快快乐乐。)
3.引题:是呀!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丰富的表情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可有一个小木偶,他在遇到所有事情的时候,却只有一种表情——笑。(板书:画笑脸) 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阅读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木偶的故事》(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会抓住关键词和主要人物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1.课件出示,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要求(6’):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读完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展示。(5-8’)
(1)字词关。
课件出示:板着脸 笑嘻嘻 亲热 愤怒 委屈 温柔 龇牙咧嘴 痛苦 嘟嘟囔囔 可怜巴巴 放声大哭 伤心
1 / 3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游戏导入)
教学目标:
1、认识“拽、茸、副、怜、魔、杖”6个生字。
2、.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第三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三个童话故事,分别是《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木偶的故事》。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来做个游戏。
一、课前游戏,看词语,表情演示。
板着脸、亲热、愤怒、温柔、龇牙咧嘴、嘟嘟嚷嚷、可怜巴巴、放声大哭、着急、生气、委屈、伤心、笑嘻嘻
1、师:同桌合作,一个读词语,一个做出相应的表情,反过来再做一次。
2、师:“龇牙咧嘴”挺难读的。老师查过字典这个词有两个意思:①形容凶狠的样子;②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谁能分别把这两种不同的意思表现出来?
3、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我们的表情很丰富,可是小木偶却只有“笑嘻嘻”的表情,他可遇到了不少麻烦。
二、检查预习情况 。
1、昨天你预习了《小木偶的故事》,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这些词语你们读得是否准确。(请两个小组读)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指名说。(木偶、我知道课文中有很多表示表情的词语、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紧扣文眼,感悟小木偶的内心世界。
1、我们知道小木偶一开始只有“笑嘻嘻”的表情,“笑嘻嘻”在故事出现了 2 / 3
几次?请画出有这个词的句子。
(1)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2)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在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15篇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拼音自己认读“拽、茸、副、怜、魔、杖”等6个生字。
2、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看词语,做表情。
板着脸、亲热、愤怒、温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着急、生气、委屈、伤心、笑嘻嘻
1、师:做给同桌或周围的同学看。我看谁的表情做得好,谁对词语的理解最准确。
2、师:龇牙咧嘴挺难读的。老师查过字典这个词有两种意思。
①形容凶狠的样子。
②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谁能分别把这两种“龇牙咧嘴”表现出来。
3、师: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十分开心的游戏。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4、师:同学们,看到你们有这么丰富的表情,老师从心底里羡慕你们。今天,老师带来的一位朋友,因为只有一种笑嘻嘻的表情,遇到了不少麻烦。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紧扣文眼
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课前都预习了吗?小木偶遇到了哪些不愉快的事?
生:汇报。
师:老师这里有个提示,你能根据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自言自语地说一说,待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
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并在它的脸上添上了()的表情。老木匠以为从此小木偶就会永远();接着写了小木偶因为只有()的表情,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最后在()的帮助下,小木偶拥有了所有的()。 师:说得多好啊。一篇课文读完,我们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本领。只有“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
师:“笑嘻嘻”在故事中出现了几次,划出有“笑嘻嘻”这个词语的句子。
①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②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③“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④“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四个“笑嘻嘻”刚好是童话的四个部分。同学们想不想分角色读一读这个故事。下面我们按四人一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去读一读这四个部分。你可以选择一部分练习,也可以选择全部。等会我们请几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朗读的结果。好不好?
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围绕文眼,深入体会
1、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①汇报“老木匠和小木偶”这一部分
生:汇报朗读。
师:采访。朗读得多好啊。老师想采访一下老木匠。老木匠你好,你为什么要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一个笑嘻嘻的表情?老木匠的愿望好不好?老木匠多么像?
②汇报“小木偶、小红狐、熊”这一部分。 师:朗读得多好啊。老师想问问熊警察。熊警察你为什么要把小木偶拎起来,扔出去?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练习说话:
我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我想:()。于是我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师:老师还想问问可怜的小木偶,你为什么背包被小红狐抢了,还笑嘻嘻的?虽然你脸上是笑嘻嘻的,可你心里怎么样?如果老木匠给了你所有的表情,你当时应该露出怎样的表情才对呢?
练习说话:
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
师:除了有表情以外,能还能不能加上一点动作,把自己伤心、难过、委屈表现得更强烈一些?
师:是啊,明明是自己的背包,被别人抢了包,还被警察误会,多么冤枉,多么委屈的日子。能笑得起来吗?
③汇报“小木偶和小白兔”、“小木偶和老婆婆”这两部分。
全班分角色朗读。作者、小木偶、小白兔、老婆婆四个角色。
师:如果小木偶拥有所有的表情,这两个笑嘻嘻应该换成什么表情才对呢?
2、师:好心的老木匠原本希望小木偶永远快快乐乐的?所以只给他刻了笑嘻嘻的表情,可是小木偶过上快乐的日子了吗?结果,小木偶在被熊警察误会的情况下,在自己头很疼的情况下,仍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可他内心一点也不快乐。小木偶最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3、重点研读上面这句话
①师:读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练习填空,加深理解
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有快乐的日子,还有()、()、()的日子,所有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③师总结提升:是啊,生活就像五味瓶,里面装满了酸甜苦辣,怎么可能什么事都很顺利呢!当我们受到委屈,被别人怀疑,遭别人误解,生气、委屈时,想哭就哭,哭出来心情会好受些;当我们遇到不幸、挫折时,我们要能克服,要勇敢地去面对;当别人受委屈,遭误解时,我们要懂得关心别人。
(四)拓展延伸,续编故事,引向课外
1、师:老师觉得这个故事的题目还不是最好的,如果让你给这个童话故事换个题目,你打算用什么题目?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
2、出示拓展材料:《小木偶的故事》发表于,原题为《木偶的眼泪·外二篇》,后来入选《中国年度最佳童话》,改名为《小木偶的故事》,里面包含三篇童话故事:《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课文是根据《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改编的。
3、续写练习: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续编故事。
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以后,他告别了蓝鼻子小女巫,向熊警察走去。
小木偶拿着要回的背包,脸上露出了笑嘻嘻的神情。
4、布置课外选做作业 ◆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阅读《小木偶的故事》后面两个故事《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或者阅读吕丽娜的童话《小木偶山米》。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
六、板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
着急、生气、委屈
痛苦
笑嘻嘻伤心
……
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七、设计意图
(一)语言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叶圣陶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我在执教《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故事时,始终把学习语言,训练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不论是课始的看词语做表情,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几次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还是最后的紧扣课文的语言训练和续写练习等,都紧紧抓住语言训练这一教学核心展开阅读教学。整节课始终以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展开教学。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如果语文课上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二)抓住文眼,精心设计,环环相扣
尽管新课程倡导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倡导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提出应该让课堂向不确定性开放。但我们并不否定教学设计。我们认为,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引导者,事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流程作出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时间是一个此长彼短的定量,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主线必须简明。教师必须从一篇课文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串成一条简明的教学主线。
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文中,我从看词语做表情巧妙引出“笑嘻嘻”;然后由“笑嘻嘻”一词带出四个句子,从四个句子扩展到故事的四个部分;再通过组织学生对故事四个部分的分角色朗读引出对课文蕴含道理的感悟;最后,以练习写话,想象小木偶怎样要回背包,露出“笑嘻嘻”的神情作为课的结尾。设计匠心,教学环环相扣。
(三)环节简化,体现略读课文特点
崔峦老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报告中指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要做到简明的目标,简约的内容,简化的环节,简便的方法。在执教《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时,我充分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环节安排上,从词到句再到段,非常明了;在组织过程中,我始终以读为手段,以读为目标,通过小组分角色的自由练读、表演朗读,通过文本意义感悟后的朗读来理解不同角色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气的变化。如小木偶见小红狐撒谎并诬赖它后,对熊警察说“那是我的,我的,我的”时,让学生读出急切申辩的语气,来表现出小木偶的气愤;朗读小木偶回答小白兔、老婆婆时,读出伤心和无奈的情绪。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用读演的方式积累笑嘻嘻、龇牙咧嘴等关于表情的生字词。
2、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老木匠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朗读理解,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演积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关于表情的词语,你能看着这些词语边读边演一演吗?
1、先自己边读边演一演。
2、以小组为单位,教师选词,学生做表情。
这些都是描写表情的词,你最喜欢哪种表情?为什么?
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