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故事一等奖说课稿3篇
- 格式:docx
- 大小:24.62 KB
- 文档页数:13
1、说课的故事一等奖说课稿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片花瓣诉风情。”——有一些人,见过就忘记,有一些事,经过就结束。然而,也有一些小小的事,却能让人终身难忘!窗外雪花飞舞,我的思绪也飘回了那次说课。
说课这个词在农村幼儿园普及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记得第一次接触是在2004年初吧,记得是镇教办组织全镇青年幼师进行一次说课比赛,幼儿园就我和另一位较年轻的老师参加。当时并不明白到底何为说课,因为在农村幼儿园信息比较闭塞,再加之外出学习的机会太少近乎为零,就经验主义认为,幼儿园的活动不外乎设计教案或上课展示吧,作为工作了十多年的我应该没啥问题。
比赛前一天在小吃店吃早饭遇到了小学老师。一贯好学的我就问了她关于说课的事。不问则已,一问倒吓了一跳。“说课不是简单的写教案或上课,说课要求你贯穿理论知识,你的教学方法……”那老师说了许多我都没听进去,唯一的感觉就是“快找一篇说课稿借鉴一下,拜托了。”我这个人的心理素质较差,那时的手忙脚乱就别提了。上完一天的课,我和另一老师去小学找说课稿,仔细研究说课稿的格式,自己揣摩幼儿园的说课稿该怎样写,决定晚上依葫芦画瓢学写一篇先练练手。
阴雨蒙蒙的天气使我的心情明朗不了。坐在比赛的教室里听其他老师的嘀咕使我的紧张缓解了不少,大家都对说课感到陌生,这个新鲜事物在幼儿园还没有发芽。当肖校长写下说课题目《发现》时,我没慌,我想到了前天给孩子们讲故事《三只蝴蝶》时孩子们的发现:课题来源于生活,我按照说课稿的格式设计了语言活动《三只蝴蝶》,写完我长长舒了口气。接下来还要表达自己的说课稿。这下我完全清楚了,说课说课就是先写后说。也许是自己发现的感触,我连说带比划,终于很有感情地结束了说课。猜猜比赛结果?哇!两名选手参加县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我是其中一个。
高兴之余更多的是不轻松。说课到底说什么,我才感知了一个框架,她的灵魂到底如何把握?我不清楚。作为幼儿园的骨干,我只有领悟透了才能带动大家。谁来帮帮我?我常常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在幼儿园工作足够了,只要把我的爱给孩子,没什么难得倒的.。每天尽心尽职地做好一切就够了。好象“学习”这个词在我的生活中已疏远了。在农村基层幼儿园没有专家引领,没有名家讲学,再不自我加压,勤奋学习人就会赶不上这个课程改革的趟了。没人能帮,只有自己帮自己!
因为小学里说课比较多,于是我请教了小学的业务校长。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他说:“说课并不是什么难事。怎样说好课,关键在于为什么。你为什么设计这节课?你为什么设计这个目标?你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准备?你为什么要尝试这种教学方法?……解决了为什么,你的说课就成功了。”要解决这么多的为什么谈何容易!平时设计一节活动只是自己觉得这个环节好像孩子接受有困难就再改一下,没细想为什么开始孩子不能接受是因为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还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当?说课是用科学知识来诠释活动的环节,引领活动的成功。我恍然大悟。解决为什么的切入口就是理论知识充电。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要求的口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义。”“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我首先阅读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但从没细细研读。在全国上下都在学习的潮流中我能舍她而弃之吗?纲要中五大领域的内容、目标我烂熟于心,纲要中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能力,教师的教育策略、角色转换等我倒背如流。那时在课堂上为孩子们上课,不管是知识讲授还是指导操作,纲要中的经典都会在脑中闪现“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民主的氛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我重拾了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等等,我做了大量的理论卡片。专家的理念真的很好,能拓展我们的思路。这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结合国情,结合本地、本校、本园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来了解每个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运用我们的所知所学来制定适合孩子的发展计划。这是我读书后的反思。我要学会用科学的头脑来思考课程问题。那段时间我激情澎湃,我每天翻阅幼教杂志,做笔记,写心得。我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一有什么所思所想就记下来。我并不光是为说课准备了,我觉得我是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了。这时的说课已经跟我毫无芥蒂,心中的理论知识的支撑,眼中孩子世界的缤纷足以让我游刃有余了。
县里的比赛有些威严,全县六十多名选手坐在一个很大的会议室里,包、手机都交上去,每隔十分钟进去一个选手。我记不请我的序号了,只记得上午没轮到我,下午比的。抽签拿题目,是《能干的小手》,很普遍的题目但要设计出新意还要动动脑筋噢。限时写完还要限时表达完。走进说课室时我发现前面坐了一长排的评委。我有些紧张,说课时话语有些颤,但一会就镇定了。我想自己的感觉还好,不能进入前列,也能在中游数数。比赛完我逛了商场,给自己轻松轻松。回到家就接到园长电话说课成绩进入前十名,准备一天去县里现场上课。……
忘不了这个故事,因为它锤炼了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功,记录着我——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之路上的足迹!老师是什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如果土壤营养丰富,你的庄稼就会长得茂盛;如果土壤贫瘠,庄稼就会颗粒无收。为了幼教田野的硕果累累,吾将上下而求索。用敢于创新的自信,迎接新的挑战!坚信明天会更好! 2、说课的故事一等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执教的课题是山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下面我将结合多媒体为大家介绍我开发设计的《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评价任务设计、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课标解读:《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为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理解与体验的课程。
教材分析:
山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的活动三,“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在让学生通过收集家乡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身体、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要让孩子形成一个对家乡的正确广泛的认知非常重要,此阶段孩子接受能力很强,稍加引导,领略家乡风情,必将让孩子们形成一个对家乡直观的认识,形成对家乡的深厚热爱之情。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够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
3、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好关于家乡的信息资料、图片、照片等资料。
2、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相关媒体搜集家乡的歌舞图片、传说故事等。
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和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我的.教学过程分为6个环节:一、故事导入,引发探究兴趣;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三、我是小小导游员;四、我是小小故事王;五、我是小小歌唱家;六、夸一夸
家乡的歌”展示地方的传说故事、名胜古迹、戏曲艺术及民间舞蹈等,旨评价任务设计:通过教学环节“一、二、三、四、五、六”来检测教学目标1的达成。通过教学环节“二、三、四、五”来检测教学目标2、3的达成。
下面我将解读课件的演示具体介绍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
环节一:故事导入,引发探究兴趣。
1、让学生听《沂蒙山小调》教师讲沂蒙红嫂的故事;
2、带领学生走进我们的家乡“文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声乐体验和故事导入,引出本堂课的主题: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环节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让学生交流收集到有关家长的故事、传说以及歌舞戏曲资料
2、小组推荐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汇报,并说说是通过何种方式来搜集信息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能够集思广益,让他们搜集到的资料更加充实,在自身资料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能听一听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让他们提前对家乡的事物有所了解。说一说自己搜集资料的方式也能给组内成员很大的启示,旅游、网络、报纸、电视等资料都是很好的途径】
环节三:说一说家乡的风景名胜。
1、这一环节由学生主持,教师和其他同学充当听众。
2、学生讲解完之后并给出是通过何种渠道收集到的这些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小学生都有着很强烈的表现欲,这一环节正是让他们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登上讲台,拿着指挥棒,一一解读自己了解的风景、名胜,调动了主讲学生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激发起听课学生的兴趣,一幅幅美景展现在眼前,有一种美不胜收之感。让学生产生对家乡地理人文景观的好奇和热爱。】
环节四:讲一讲家乡有的传说和故事。
1、由学生自发交流,主要有:《王母娘娘洗脚盆》《三瓣石》《李龙王》
《仙女麻姑》《龙石晒字》《神枪手于得水》等的传说和故事。
2、并讲讲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得的。
【设计意图: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有这么多优美动听的故事更加能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的听觉,在倾听和幻想中,感知年代久远的传奇。在讲通过何种方式获得这些故事时能够和全班同学分享经验,供大家效仿。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环节五:唱一唱家乡的歌曲或戏曲。 1、学生来唱家乡的歌《文登是我家》。
2、听歌曲《爱在文登》
【设计意图:歌舞体验往往能够以情动人,在倾听之余,设计让学生能够唱起来,跳起来,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家乡不仅山美、水美、人美还有着动人的歌曲,对家长的热爱之情就会更加热烈和真挚。】
环节六:夸一夸。
1、通过交流学生有什么感受。
2、用家乡话夸一夸家乡的美
3、伴着音乐再一次领略家乡文登的优美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歌舞体验,学生很容易融入其中,随之歌唱,随之舞动,在歌声中,体会到家乡的故事好听,家乡的歌很优美,进一步升华了对家乡的热爱。】
下面介绍作业设计:课后,请大家继续搜索关于文登的有趣的或者你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设计意图:继续挖掘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升对家乡的关注和了解。】
以上就是我开发设计的《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教学设计,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与指正,谢谢大家。
3、说课的故事一等奖说课稿
一、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根据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独立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