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稻谷自然干燥特性与品质的研究

稻谷自然干燥特性与品质的研究

稻谷自然干燥特性与品质的研究
稻谷自然干燥特性与品质的研究

谷物化学与品质分析

稻谷自然干燥特性与品质的研究

刘建伟 徐润琪 包清彬

(四川工业学院包装与食品工程系,成都 610039)

摘要 研究了不同自然干燥条件下的稻谷干燥特性及其对稻谷干燥品质,特别是对稻谷爆腰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干燥速度和避免过度干燥的室外阴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稻谷爆腰率,提高稻谷干燥品质。

关键词 稻谷 自然干燥 干燥特性 干燥品质 爆腰率

稻谷干燥是稻谷收获后在产地进行的加工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稻谷霉烂变质、提高稻谷的储藏性和加工性。稻谷干燥就是利用自然的(太阳能)或人工的加热方法,使稻谷水分蒸发除去的一个过程。自然干燥方法,由于不受场地限制、不需要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至今仍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但是,自然干燥方法受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干燥品质难以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也会向先进国家广泛采用的人工(机械)干燥方向发展。但从环境保护、节省能源及绿色食品考虑,利用太阳能进行农产品干燥的应用研究同样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果。【1】

表1 1998年稻谷试样及干燥实验结果

试样编号品种(产地)采集时间干燥条件

环境空气

温度(℃)湿度(%)干燥时间

(h)

干燥速度

(%/h)

含水率(%wb)

初始干燥终储藏终

爆腰率

(%)

398B1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内阴干26.566.027.615.6 2.0 398B1A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晒干31.750.78.0 3.4627.613.183.2 398B1B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晒干31.750.717.00.8527.613.228.0 398B1C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晒干31.750.717.00.9127.613.220.4 398B1D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阴干31.750.725.00.5427.613.88.4 398B2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阴干31.750.711.5 1.2427.614.115.09.2 398B3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晒干31.750.78.5 2.8627.611.514.136.5 98B4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内阴干26.566.024.615.910.6 98B4A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晒干33.046.5 6.0 2.1224.613.031.6 98B4B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阴干33.046.58.0 1.3324.613.618.0 98B4C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阴干33.046.511.0 1.0624.613.618.0 98B4D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阴干33.046.517.00.6224.614.111.6 98B4E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阴干33.046.518.00.5924.614.210.8 98B5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阴干33.046.511.50.6924.615.115.712.8 98B6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晒干33.046.58.5 1.3324.613.314.526.0 98B7汕优149(银丰)9月10日室外晒干15.846.7 98B82优838(银丰)9月10日室外晒干15.67.6 398B9小香谷(郫筒)9月11日室外晒干15.639.2 注:3为常规稻谷,其余为杂交稻谷。

稻谷干燥品质指标主要包括稻谷干燥终了的含水率和爆腰率。稻谷爆腰是由于急速的干燥或吸湿造成米粒收缩或膨胀不均匀引起的【2】,快速干燥和过度干燥很容易发生稻谷爆腰,而稻谷爆腰率过高会造成碾米时碎米的大量发生。本研究进行了在自然干燥条件下的稻谷干燥实验,目的是探讨减少稻谷爆腰的合适的干燥方法和工艺。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本研究于1998年9月水稻收获期,在四川省郫县境内共采集稻谷材料5个(常规稻谷2个品种,籼型杂交稻谷3个品种),按材料和实验条件编号如表1所示。其中试料编号98B1~98B6是湿稻谷,其余为干稻谷。

112 实验方法

11211 干燥条件 

1121111 室内阴干 室内阴干是把收获后稻谷薄摊于室内并随时搅拌进行干燥。本研究把该干燥条件作为稻谷爆腰发生最少的比较基准。

1121112 室外阴干 室外阴干是把收获后稻谷薄摊在竹编晒垫上,并用PVC彩条布遮阳,避免太阳直接照射稻谷,稻谷摊开厚度为2.5cm,每隔半小时搅拌混合一次。本研究把该干燥条件作为稻谷爆腰发生较少的接近于实用的干燥条件。

1121113 室外晒干 室外晒干是把收获后稻谷薄摊在与室外阴干场地相邻的水泥地面上,太阳直接照射稻谷,稻谷摊薄厚度为2.5cm,每隔半小时搅拌混合一次。该干燥条件基本上与实际的稻谷自然干燥条件相同。

1121114 稻谷厚度和搅拌频率 为了弄清稻谷摊薄厚度和搅拌时间间隔对干燥过程和干燥品质的影响,设定稻谷厚度分别为单层、1.5cm和2.5cm,搅拌时间间隔分别为30分钟和1小时,并将重量为100~400g不等的稻谷试样分别放入白色塑料盘内进行干燥。干燥条件见表1。

11212 环境空气的温、湿度测定 将干湿球温度计和数字式温、湿度计置于室外阴干的相同条件下,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测定温、湿度。

11213 含水率测定

1121311 称重计算法 对于放入白色塑料盘内进行干燥的稻谷,干燥中用电子天平称出测定稻谷失去的水分,然后计算稻谷的含水率(湿基)。1121312 绝干法 对于所有试样的初始含水率和部分干燥中及干燥终了的稻谷含水率,采用135℃—24h—10g方法测定(湿基)。

11214 干燥速度 干燥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小时)的含水率减少量(%/h)即干减率,本研究用稻谷干燥至含水率14%的平均干燥速度表示。

11215 爆腰率测定 将干燥终了的稻谷用PVC塑料袋密封后放置72小时,用人工剥去谷壳得整粒糙米300粒,再用米粒透视器(日本,kett科学研究所)目视观测米粒裂纹,参照日本粮食厅谷物检查标准【3】:以一条裂纹的深度超过1/2糙米厚度,两条裂纹的深度均超过1/3糙米厚度,两条以上的裂纹(无论深浅)均定为爆腰米粒。爆腰米粒数占米粒总数的百分比即爆腰率。

2 结果与分析

211 干燥条件与干燥过程

21111 室内阴干的干燥过程 在室内阴干的干燥条件下,由于室内空气温度较低(平均为26.5℃),湿度较高(平均为66%R.H.),至干燥终了所需的干燥时间太长(约5~7天),一般情况下实用价值不大。

21112 室外阴干和室外晒干的比较 图1表示同时进行的接近于实用规模的室外阴干(98B2)和室外晒干(98B3)对比干燥实验(1998年9月5~6日)的环境空气温、湿度变化。温、湿度范围分别为26.5~35.0℃(平均为31.7℃)和45%~66%R.H.(平均为50.7%R.H.)。室外阴干的稻谷表面温度与环境空气的温度相同,受辐射热的影响,室外晒干的稻谷表面温度比室外阴干的平均高10℃左右(最高达46℃)。在此条件下进行干燥实验的过程如图2所示。室外阴干和室外晒干的干燥速度如表1所示,分别为1.24%/h和2.86%/h。如表1所示,各干燥实验的室外阴干速度的平均值为0.87%/h、室外晒干为1.92%/h。由此可见,在环境空气温湿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室外晒干主要受辐射热的影响,其干燥速度大约比室外阴干快1倍,也即室外阴干比室外晒干多用约1倍的干燥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天气情况下,室外晒干因干燥迅速,稻谷内外干燥程度相差较大,存放时稻谷外层吸湿较多,一般需要一天半左右的时间才能干燥完毕;而室外阴干只需要两天时间,两者相比室外阴干所需的额外干燥时间并不多。

21113 稻谷厚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 在其它干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稻谷摊开厚度越厚干燥速度越慢。由表1和图3可见,在室外晒干的条件下,单层稻谷干燥的速度约为2.1%/h;在室外阴干的条件

下,稻谷厚度为单层、1.5cm 和2.5cm 时的干燥速度分别约为1.3%/h 、1.0%/h 和0.6%/h

图1 

稻谷干燥的环境空气温湿度

图2 

稻谷干燥曲线

图3 稻谷干燥曲线

21114 搅拌频率对干燥过程的影响 如图3所示,

在其他干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编号为98B4D 和

98B4E 试样(包括表1中的98B1B 和98B1C )干燥过程很接近。由此可见,在设定的30分钟和1小时搅拌一次的条件范围内,干燥时的搅拌频率对干燥过程影响不大。

212 干燥条件与稻谷爆腰的关系

21211 室内阴干 在室内阴干的条件下,由于干燥

时间长、水分移动缓慢,谷壳内米粒的收缩或膨胀较均匀,稻谷不易发生爆腰。如表1所示,室内阴干的爆腰率,低者在5%以下,高者不超过10%。因此,可以认为室内阴干的平均爆腰率不会超过10%。21212 室外晒干 如表1所示,室外晒干的爆腰率

较高,最低为20.4%、最高83.2%、平均40.3%。由于该干燥条件接近于实际的最苛刻的干燥条件,干燥速度快、稻谷很容易发生爆腰。另外,实测的稻谷表面温度高达41~46℃,这也是造成稻谷爆腰率高的原因之一。结合前面的讨论,虽然室外晒干有快速干燥的优点,但是其稻谷爆腰率高,在碾米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碎米,从而造成大米品质低下和粮食加工损失的问题不能忽视。21213 室外阴干 如表1所示的实验结果表明,室外阴干的爆腰率普遍较低,平均为12.1%,大大低于室外晒干,接近于室内阴干。例如:其它条件相同的98B4(室内阴干)、98B5(室外阴干)和98B6(室外晒干)的爆腰率分别为10.6%、12.8%和26.0%。这是由于室外阴干的干燥速度与室外晒干相比较慢,稻谷表面温度也基本与环境空气温度一致,最高不超过35℃,谷壳内米粒的收缩或膨胀较均匀,因而稻谷爆腰发生较少。由此可见,室外阴干可以使稻谷干燥速度达到适度,减少稻谷爆腰的发生。特别是在稻谷收获期连日晴好的天气情况下,采用简便实用的室外阴干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稻谷爆腰的发生,从而提高干燥品质。21214 稻谷厚度和搅拌频率 由表1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稻谷摊开厚度越薄,搅拌时间间隔越长,干燥速度越快(但可能会不均匀),稻谷爆腰发生越多,室外晒干的这个规律更明显。例如:室外晒干的98B1A (单层)、98B1B (厚度2.5cm 、搅拌1次/h )和98B1C (厚度2.5cm 、搅拌2次/h )其爆腰率分别为83.2%、28.0%和20.4%;室外阴干的98B4B (单层)、98B4C (厚度1.5cm 、搅拌2次/h )、98B4D (厚度2.5cm 、搅拌2次/h )和98B4E (厚度2.5cm 、搅拌1次/h )其爆腰率分别为18.0%、18.0%、11.6%和10.8%。

213 干燥过程与稻谷爆腰的关系

21311 初始含水率和终了含水率 稻谷初始含水

率和终了含水率是干燥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它们决定了干燥过程的范围,对干燥过程中稻谷爆腰发生有直接影响。一般认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始含水率越高,终了含水率越低,干燥幅度越大,

干燥过程中米粒收缩或膨胀不匀的可能性较大,稻

谷爆腰发生较多【4】

。如表1所示,在同样是室外晒干的情况下,比较98B1A 和98B4A 、98B3和98B6,忽略品种不同和干燥过程的差别,这种倾向很明显。另外,如表1所示,干燥终了含水率在12.5%以上的稻谷爆腰率平均值为30.0%,而干燥终了含水率在

12.5%以下的稻谷爆腰率为47.0%,比前者增加了56.7%,这表明过低的干燥终了含水率即在过度干

燥情况下稻谷爆腰发生较多。

21312 干燥速度 干燥速度取决于干燥条件,其作为表征干燥过程及其特性的一个综合指标,与稻谷爆腰的发生密切相关,干燥速度越快稻谷发生爆腰的可能性越大。由图4表示的干燥速度与稻谷爆腰率的关系可知,无论干燥条件如何,只有将平均干燥速度控制在1.2%/h 以下时才有可能使稻谷爆腰率不超过20%。如果将此作为稻谷干燥品质的安全线,本研究的全部室外阴干的干燥实验当属安全范围以内

图4 干燥速度与爆腰率的关系

3 结论

311 在室内阴干条件下,由于室内空气的温度较

低、湿度较高,稻谷的水分移动缓慢,谷壳内米粒收

缩或膨胀较均匀而不易发生爆腰。虽然室内阴干的稻谷平均爆腰率不会超过10%,但是干燥所需的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实用价值不大。312 室外晒干的干燥速度快,稻谷很容易发生爆腰。在稻谷初始含水率为27.6%w.b.,环境空气的平均温度为31.7℃、平均湿度为50.7%R.H.的条件

下,受辐射热的影响,室外晒干的稻谷表面温度比空气温度平均高10℃左右。在本研究的干燥实验范围内,室外晒干的干燥速度平均值为1.92%/h ,其平均爆腰率高达40.3%。313 在其它条件与室外晒干相同的情况下,室外阴干的干燥速度放慢,爆腰率也较低。室外阴干的干燥速度平均值为0.87%/h ,比室外晒干降低50%左右;而爆腰率平均为12.1%,大大低于室外晒干,接近于室内阴干。因此,在稻谷收获期连日晴好的天气情况下,采用简便实用的室外阴干的方法,可以使稻谷干燥速度达到适度,从而有效地控制稻谷爆腰的发生,提高稻谷干燥品质。314 稻谷摊开厚度越薄、搅拌时间间隔越长,干燥进行得快但可能不均匀,稻谷爆腰发生越多。在本研究以稻谷厚度2.5cm 、搅拌频率2次/h 为基准的干燥实验范围内,稻谷厚度对稻谷干燥过程和稻谷爆腰发生的影响较大,搅拌频率的影响较小,在室外晒干的条件下这个规律更明显。315 稻谷初始含水率越高,终了含水率越低,干燥幅度越大,干燥过程中造成米粒收缩或膨胀不均的可能性较大,稻谷容易发生爆腰。实验结果表明过度干燥稻谷的爆腰发生较多,干燥终了含水率在12.5%w.b.以上的稻谷爆腰率平均值为30.0%,而干燥终了含水率在12.5%w.b.以下的稻谷爆腰率为47.0%。316 稻谷干燥速度取决于干燥条件,其作为表征干燥过程及其特性的一个综合指标与稻谷爆腰的发生密切相关,干燥速度越快,急速的干燥或吸湿会造成米粒收缩或膨胀不均引起米粒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稻谷爆腰率就越高。无论干燥条件如何,只有将干燥速度控制在1.2%/h 以下时才有可能使稻谷爆腰率低于20%。

参考文献

1 山下律也,堀部和雄1太阳热利用の农产物干燥1东京:

农业机械学会,199411~1202 细川明,川村登,石桥贞人等1农产机械学1东京:文永堂,199011263 山下律也1 物の物性值解说1东京:农业机械学会,

199216~394 伴敏三1人工干燥における米の胴割れに关する实验的研究1大宫: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97117~9

(收稿日期 2001 06 27)

STU 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 D QUA LIT Y OF R OUGH RICE UN DER NATURA L DR YING CON DITIONS

Liu Jianwei Xu Runqi Bao Qingbin

(Department of Packing and F ood Engineering ,Sichuan Institure of Industry ,Chengdu 610039)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ugh rice under different natural dry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quality of rough rice under such conditions ,crack rate in particular.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trol drying rate and prevent excessive drying by placing the rough rice in the outdoor shade can decrease crack rate considerably ,thus im proving the quality of dried rice.

K eyw ords :rough rice ,natural dying ,drying characteristics ,drying quality ,crack rate

欢迎订阅2002年

《粮食储藏》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粮食储藏》杂志是中国粮食储藏专业的学术性刊物,中文核心期刊,1972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粮油食品储藏、储粮有害生物防治、粮油仓储现代化机械、仪器仪表、粮油品质及有害物质检测等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等代表我国粮食储藏研究水平的文章。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创刊于1985年,是专门面向全国粮油仓储保管、防化、质检和管理人员的科技刊物,是全国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粮食方面的方针政策,报道粮油仓储管理经验和粮油仓储技术,促进全国范围的粮油仓储科技交流,及时反映粮食企业多种经营信息,更好地为粮食仓储企业的改革开放服务。

两种杂志各有侧重,相得益彰,改为国际标准A 4版后,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两刊均为双月刊,自办发行,每种杂志年定价:单行本36.00元,合订本45.00元。现已开始征订,可直接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订阅。

①银行汇款:

开户银行:农业银行成都金桥支行营分处帐 号:28048010033461

收款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②邮局汇款: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花牌坊街95号 邮 编:61003收款单位:《粮食储藏》杂志社联系电话:(028)7664375 7660225

稻谷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总体指标:杂质、不完善粒含量、出糙率、黄粒米、整精米率、(色泽、气味、口味)鉴定、异品种粒、垩白粒率、垩白度、特型长宽比、胶稠度、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13种)具体方法如下: 1.杂质和不完善粒含量 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以下几种: 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谷粒和其他有机物质。 不完善粒:包括以下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 1.1仪器与用具 天平:精度0.01g、0.1g、1g。 谷物选筛:直径2.0mm 电动筛选器 分样器或分样板 分析盘、镊子等。 1.2 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分大样、小样,大样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午;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的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按GB 5491的方法,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者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4、5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取出其中2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约500g)。 1.3 操作步骤 1.3.1大样杂质检验 将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称取制备好的样品(m)(大约500g,精确至1g)放入筛上,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筛选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

5、稻谷质量控制措施

高邮市金地家庭农场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为使本农场水稻、小麦作物无公害生产的各项工作能规范有序开展,全面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粮食作物生产产地生态环境不被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结合本社实际,制定质 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成立以赵怀金为组长、技术主管,陈忠梅为投入品监管,赵玉虎为管理队 长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共同协作,组长负责组织对基地农户进行无 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技术 培训班并根据生产情况对种植户开展技术指导。技术人员负责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农药管理人员需经培训后上岗。领导小组负责产地规划和生产,组织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技术监督等工作。 二、技术措施 1 、推广应用机械化插秧,苗期进行科学的肥水、温、光和通风管理,防治病 虫害。根据农技人员预测预报的结果,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积极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到综合防治技术。 2、提高病害防治的技术水平,喷药应周到,均匀,农药应交替使用。科学施 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推广叶面追肥使用技术。人畜粪肥应经 过无害化处理后,作基肥使用。 3、优化农业设施和材料,完善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 三、投入品管理 生产过程中必须详细记载作物名称、种子来源、收种时间及农业投入品(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购买时间和地点、使用次数和数量、病虫草害防治情况 及记载人员。肥料的使用应符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496)的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 料(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农药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农药合利使用准则》(GB/T8321)中的所有规定。生产过程中应注意

稻谷的干燥储藏方法

稻谷的干燥储藏方法 我们应该都见过这样的照片或场景:稻谷收割后都要进行晾晒,使稻谷干燥,这样的画面富有生活气息且不失美感,但是你知道稻谷需要干燥的原因是什么吗? 稻谷的特性 在我国南方的早稻产区,新收获早稻的平均水分在30%(湿基)左右,谷粒间的水分差也较大,标准偏差值在3~4;南方晚稻或北方单季稻,新收获稻谷平均水分躲在20%24%(湿基),谷粒间水分的标准偏差值在3左右。 收获后的稻谷是有活力的有机体,一定的水分含量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可进行呼吸作用及各种生物酶催化作用。呼吸作用会产生呼吸热,同时消耗营养成分,逐渐降低稻谷的生命力,稻谷的品质也会逐步下降。(信息来源:诚邻粮食Neighborly food)呼吸作用越旺盛,释放的呼吸热越多,消耗的营养物质越多,稻谷生命力下降越迅速,稻谷陈化速度越快。 稻谷的呼吸作用受自身水分含量与温度的影响,水分越高,呼吸作用越强。通过干燥降低稻谷水分含量,从而控制或减轻稻谷的呼吸作用,可减少稻谷贮藏期间消耗的营养物质量,降低稻谷生命力下降与品质劣变。 稻谷不干燥的严重后果 如果稻谷水分含量过高,呼吸作用强烈,还会使粮堆温度上升。稻谷往往附带着大量微生物。一般每克稻谷上都有百万个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等。霉菌生育的基本条件是高湿、中温。条件适宜时,霉菌会在稻谷上迅速繁殖,致使稻谷霉变,降低稻谷的生活力,丧失食用价值。防止霉菌生长的根本措施是创造干燥和低温环境。稻谷还受与稻谷共生的仓虫危害。仓虫是指一切危害贮藏物的仓库害虫,如米象、麦蛾等。仓虫剥食谷粒,其活动使稻谷堆发热加剧,促使稻谷霉变。条件合适时,仓虫以惊人的速度繁殖。一般仓虫适宜的生活环境是相对湿度70%,稻谷水分含量过高,加之较多呼吸热导致的水分蒸发,会使粮堆或粮仓相对湿度条件变得适宜仓虫生长、繁殖。 稻谷干燥的好处 综上所述,收获后的稻谷必需干燥。第一,干燥使稻谷含水量及时降低,能一直稻谷籽粒的呼吸作用,从而最大限度保持其营养物质和更长时间储藏;第二,干燥后的稻谷籽粒变硬,有利于稻谷研磨成大米产品;第三,干燥后的稻谷,质量、体积等减少,有利于包装和流通。

稻谷、大米检验数据记录表

产品名称抽样地点 检验号代表数量抽样时间 检验项目数据处理及结果 出糙率M0= g试样质量(净稻谷) M1= g生芽粒糙米质量 M2= g脱壳后的糙米质量 M3= g不完善粒糙米质量出糙率(%) = (m1+m2)-(m1+m3)/2 m0×100 = 整精米率M0=20g左右试样质量(净稻谷) M1= g整精米质量整精米率(%)= m1 m0×100 = 杂质含量M0=约500g大样质量 M1= g大样杂质质量 M2=约50g小样质量 M3= g小样杂质质量M、大样杂质含量(%)= m1 m0×100 N、小样质量含量(%)=(100—M)× m3 m2 杂质含量(%)=M+N 水分含量M0= g铝盒恒质 M1= g烘前试样和铝盒质量 M2= g烘后试样和铝盒质量水分含量(%)= m1-m2 m1-m0×100 = 黄粒米含量M0= g试样质量 M1= g黄粒米质量黄粒米含量(%)= m1 m0×100 = 谷外糙米含量M0=约50g试样质量 M1= g糙米粒质量 谷外糙米含量(%) = m1 m0×100 = 检验员:日期:年月日

产品名称抽样地点 检验号代表数量生产时间 检验项目检测数据数据处理及结果 加工精度 碎米总量对照标准样品检验留皮程度 W=50g大米样重 W1= g小碎米重量 W2= g大碎米重量A、小碎米(%)= W1 W×100 B、大碎米(%)= W2 W×100 碎米总量(%)=A+B = 不完善粒W=200g大米样重 W1= g不完善粒重不完善粒(%)== W1 W×100 糠粉W=200g大米样重 W1= g糠粉重A、糠粉(%)= W1 W×100 矿物质W=200g大米样重 W1= g矿物质重B、矿物质(%)= W1 W×100 带壳稗粒W=500g大米样重 W1= 粒/kg矿物质重带壳稗粒(粒/kg)= W1 W×1000 稻谷粒W=500g大米样重 W1= 粒/kg 稻谷粒(粒/kg)= W1 W×1000 其它杂质W=200g大米样重 W1= g其它杂质量C、其它杂质(%)= W1 W×100 杂质总量A=糠粉百分率 B=矿物质百分率 C=其它杂质百分率 杂质总量(%0 =A+B+C 水分W0= g空铝盒重 W1= g烘前试样和铝盒重 W2= g烘后试样和铝盒重 水分(%) = W1-W2 W1-W0×100 黄粒米W=50g大米样重 W1= g黄粒米重黄粒米(%)= W1 W×100 色泽、气味无异常色泽和气味 检验员:日期: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 安全储藏和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稻谷干燥技术

就仓干燥就是将新收获的粮食存放在配有机械通风系统的仓内,使用自然空气或加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对仓内高水分的粮食进行机械通风干燥。 其优点是: (一)稻谷耐热性差,就仓干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稻谷品质。 (二)一次性处理湿稻谷数量大,适合大批量干燥处理,适应稻谷规模化生产需要。 (三)就仓干燥的成套设备全部采用组合方式,移动安装方便,能以设备的搬动代替粮食的搬动。设备一次投资可多次多仓使用。 缺点是: (一)现有技术主要是干燥含水量在21%以内的湿粮,对超过21%含水量的湿稻谷的干燥问题还未解决。 (二)就仓干燥的仓内、仓外机械设备不配套,用工量大,人工费用高。(三)设备的整体性、完整性还有待提高,设备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能耗较高,所以干燥成本较高。 我国谷物干燥设备的开发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初, 从前苏联引进高温干燥机后设计出高温干燥塔。20世纪 60~ 70 年代, 多种中、小型谷物干燥机相继出现,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现在已研制出 100 多种干燥设备, 干燥新工艺大量涌现, 用于稻谷干燥的机型及配套设备有以下几种。 1.1 横流式干燥机 该机采用横流工艺, 稻谷在筛网中间靠重力从上而下流动, 气流垂直穿过粮层并带走水分, 调节谷物流动速度, 可控制谷物最终水分, 该机中间还设有缓苏装置。这种机型结构简单、降水幅度大、工作可靠, 缺点是干燥时稻谷水分往往不能一次到位,需多次干燥, 干燥又不均匀, 进风侧谷物较干, 排气侧较湿。1.2 混流式干燥机 混流干燥工艺为干燥加缓苏 2 次或 3 次循环, 粮食自上而下流动受到逆向、横向和同向气流作用, 干燥强度大、均匀性也好、气流阻力小, 但结构较复杂, 典型机型是从美国引进的 LSU 型稻谷干燥机, 谷物干燥后品质较好, 谷粒间的水分差小于 0.15%, 适用于大规模连续生产作业, 我国大型谷物干燥塔多采用此种形式较多。 1.3 横流循环式干燥机 这是最近几年在日本应用较普遍的一种机型, 该机热风温度为 50~60e , 干燥和缓苏在同一机体内进行, 其干燥原理为低温大风量、薄层多通道、干燥加缓苏的工艺。该机耗能适中, 但干燥时间较长, 目前此种机型在我国已有生产。 1.4 顺流式干燥机 顺流干燥工艺的特点是热风与谷物的运动方向相同, 热风先接触湿粮, 随着风温的降低, 粮食水分逐渐降低, 因此可以使用较高温度的热风, 而粮食的温度不至于太高, 使废气排放温度低, 相对湿度大。该机热效高、降水幅度大、干燥均匀、烘干后品质好。依烘干规模不同, 可采用多级顺流加缓苏工艺, 该稻谷干燥机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 新型换热器的应用 目前国外用于烘干粮食的热源主要采用天然气加热, 很少采用燃煤为热源, 由于受国内能源条件限制, 烘干粮食必需采用燃煤为热源, 间接加热避免对粮食的污染。国内用于烘干作业的热风炉主要是无管式和列管式。列管式热风炉结构

稻谷检验程序

粮食检验程序A稻谷检验程序:

一、检验扦样、分样法 1、本标准规定了检验用样品(稻谷、大米)采集的标准,包括检验单位、扦样工具、扦样方法、扦样规则及分样方法。 2、检验单位: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为一个检验单位,一个检验单位数量一般不得超过200吨。 3、扦样工具:扦样器、取样铲、取样容器。 4、扦样方法及扦样规则: 4.1散装扦样法:散装的粮食根据堆形或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食堆高度分层扦样。 a)分区设点:每区面积不超过50m2。各区设中心、四角共五个扦样点,区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有点。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50cm处。 b)分层:堆高在2m以下的,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3m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粮食面下10-20cm处,中层在粮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处。如遇堆高在3-5m时应分四层;堆高在5m以上的酌情增加层数。 c)扦样时按区按点,先上后下逐层扦样,各点的扦样数量保证一致。 4.2包装扦样法: a)扦样包数不少于总包数的5%,扦样的包点要分布均匀。 b)扦样时用包装扦样器槽口向下,从包的一端斜对角插入包的另一端,然后槽口向上取出。每包扦样次数保证一致。 4.3流动粮食扦样法: a)机械输送取样先按受检数量和传送时间,定出取样次数和每次应取的数量,然后定时从粮流的终点横断接取样品。 b)流动取样每一小时取样一次,每次取样50克。 5、分样方法: 四分法: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0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四、五次后,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取出其中两个对顶三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

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研究_图文(精)

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作者:强涛, 潘利生, 石玉, 梁娟, QIANG Tao, PAN Li-sheng, SHI Yu, LIANG Juan

作者单位:强涛,石玉,梁娟,QIANG Tao,SHI Yu,LIANG Juan(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西安,710032, 潘利生,PAN Li-sheng(佳县中学,佳县,719200 刊名: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27(3 被引用次数:6次 参考文献(11条 1.袁超;刘亚伟小麦淀粉流变学特性分析[期刊论文]-粮食与油脂 2005(02 2.于柏龄;姜胶东实用热分析 1990 3.Dasilva C E M;Ciaeco C F;Barberis G E Starch Gelatinization Measured by Pulse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外文期刊] 1996(03 4.Longton J;Legrys G 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Studies of Crystalinity of Aged Starch Gels 1981 5.Cooke D;Gidley M J Loss of Crystallined Molecular Order During Starch Gelatinization:Origin of the Enthalpic Transition 1992 6.Tester R F;Morrison W R Swelling,Gelatinization of Cereal Starches-waxy Rice Starches 1990(06 7.Lii C;Tsai M;Tseng K Effect of Amylose Content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Rice Starch[外文期刊] 1996(04 8.唐坤联淀粉糊化、老化特性与食品加工 1996(03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 一、置床标准 旱整地旱做床,秋季做床使床面平整细碎、土质疏松,摆盘前置床要达到高、深、干、平、直、净、齐、碎、实九字标准,即:高:置床高出地面20~30厘米,确保旱育秧; 深:置床化冻深度30厘米以上; 干:置床干爽达到旱田干土标准; 平: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 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置床中间及四周砖道要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 净:床面干净,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石块,无长度大于5厘米的草根等杂物; 齐:砖道摆放整齐、砖面平整,与秧盘之间高度在2厘米左右。 碎:床面土壤细碎,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土块; 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人踩无脚窝。 二、置床调酸、施肥、消毒 置床在摆盘前一定要先测定pH值,尤其是新建育秧基地的置床,当置床pH值高于5.5时,一定要进行调酸、消毒和施肥(不使用壮秧剂代替),具体方法是: 1、调酸。做床时先测定置床pH值,然后用固体调酸剂按使用说明用量(以有机固体调酸剂秀地为例,置床pH值7.0以下时,360平方米标准棚用量15公斤,pH值7.0以上时用量20公斤),拌适量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的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值在4.5~5.5之间。 2、施肥。与调酸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粉碎后拌适量过筛细土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 3、消毒。调酸施肥后,每100平方米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升,兑水5~10公斤喷施于置床上进行消毒。

三、营养土配制技术标准 1、以机插盘育苗盘土厚度2厘米,每盘土重3公斤为标准,每平方米6盘,需营养土18公斤。 2、按照每袋壮秧剂的育秧面积,确定每袋壮秧剂需要混拌过筛细土量。如某壮秧剂“机插盘育苗:每袋15公斤用于50平方米苗床”,则此壮秧剂每袋15公斤需混拌过筛细土50平方米×18公斤/平方米=900公斤。 3、配备准确的称量过筛细土的器具,先将一袋壮秧剂与需要混拌过筛细土总量的四分之一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四分之三过筛细土充分混拌均匀。 4、壮秧剂与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测定其pH值,如pH值未达到4.5~5.5之间,再用硫酸或固体调酸剂补调到标准。 5、配制好的营养土,在摆盘前要用苫布盖严,防止药、肥、酸挥发。 四、摆盘技术标准 机插盘育苗在置床化冻30厘米以上开始摆盘,边摆盘边装土,达到标准如下: 平:盘面盘底“二平”。 厚: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 匀:盘土厚薄均匀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实:边摆盘边装土边用木拍子压实。 紧:盘与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挤紧。 直:横平竖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 齐:秧盘摆放整齐。 净:秧盘上干净整洁无杂物。 垫:毯式秧盘与置床之间铺1厘米拌好壮秧剂的过筛细土。 防:摆盘后覆膜,防止盘土内的药、肥、酸挥发及水珠降落把盘土砸出坑。

大米糊化特性及回生机理研究(精)

大米糊化特性及回生机理研究 谭薇,李珂,卢晓黎 * (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 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 :采用显微观察和 DSC 差热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颗粒特性分析及大米糊化特性研究。当米粉(质量记为 100% 的水分含量分别为 80%、100%、150%时,其晶体融化的起始温度 T 0、顶点温度 T p 和终点温度 T c 基本相同,米粉的融化热焓逐渐升高;水分含量在 50%时,其晶体融化的起始温度 T 0、顶点温度 T p 和终点 温度 T c 基本不变, 相对于其他水分含量的样品明显偏低,水分难以与米粉充分混合并完全糊化;水分含量在 200%时,其晶体融化的起始温度 T 0、顶点温度 T p 和终点温度 T c 有显著降低,米粉的融化热焓亦降低。糊化米粉的结晶熔融起始温度 T 0、顶点温度 T p 及终止温度 T c 基本不随时间而变化;而回生度则在 4℃下冷藏时间越长,其值越大。关键词 :大米;糊化特性;回生;差热分析;显微观察 Gelatinization Properties and Resuscitation Mechanics of Rice Retrogradation TAN Wei,LI Ke,LU Xiao-li* (Department of Food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Abstract :The particle behavior of rice was observed by microscope, and the gelatinization properties of rice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by DS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temperature(T 0,vertex temperature(T p and final temperature(T c of different samples,which have different ratios of water and rice powder as80%(W/W, 100%(W/W,150%(W/W respectively, were basically identical;and the melting enthalpy of rice-powder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sample whose water content was50%has similar T 0,T

稻谷自然干燥特性与品质的研究

谷物化学与品质分析 稻谷自然干燥特性与品质的研究 刘建伟 徐润琪 包清彬 (四川工业学院包装与食品工程系,成都 610039) 摘要 研究了不同自然干燥条件下的稻谷干燥特性及其对稻谷干燥品质,特别是对稻谷爆腰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干燥速度和避免过度干燥的室外阴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稻谷爆腰率,提高稻谷干燥品质。 关键词 稻谷 自然干燥 干燥特性 干燥品质 爆腰率 稻谷干燥是稻谷收获后在产地进行的加工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稻谷霉烂变质、提高稻谷的储藏性和加工性。稻谷干燥就是利用自然的(太阳能)或人工的加热方法,使稻谷水分蒸发除去的一个过程。自然干燥方法,由于不受场地限制、不需要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至今仍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但是,自然干燥方法受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干燥品质难以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也会向先进国家广泛采用的人工(机械)干燥方向发展。但从环境保护、节省能源及绿色食品考虑,利用太阳能进行农产品干燥的应用研究同样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果。【1】 表1 1998年稻谷试样及干燥实验结果 试样编号品种(产地)采集时间干燥条件 环境空气 温度(℃)湿度(%)干燥时间 (h) 干燥速度 (%/h) 含水率(%wb) 初始干燥终储藏终 爆腰率 (%) 398B1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内阴干26.566.027.615.6 2.0 398B1A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晒干31.750.78.0 3.4627.613.183.2 398B1B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晒干31.750.717.00.8527.613.228.0 398B1C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晒干31.750.717.00.9127.613.220.4 398B1D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阴干31.750.725.00.5427.613.88.4 398B2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阴干31.750.711.5 1.2427.614.115.09.2 398B3桂朝2号(红光)9月5日室外晒干31.750.78.5 2.8627.611.514.136.5 98B4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内阴干26.566.024.615.910.6 98B4A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晒干33.046.5 6.0 2.1224.613.031.6 98B4B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阴干33.046.58.0 1.3324.613.618.0 98B4C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阴干33.046.511.0 1.0624.613.618.0 98B4D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阴干33.046.517.00.6224.614.111.6 98B4E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阴干33.046.518.00.5924.614.210.8 98B5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阴干33.046.511.50.6924.615.115.712.8 98B6冈优22(红光)9月7日室外晒干33.046.58.5 1.3324.613.314.526.0 98B7汕优149(银丰)9月10日室外晒干15.846.7 98B82优838(银丰)9月10日室外晒干15.67.6 398B9小香谷(郫筒)9月11日室外晒干15.639.2 注:3为常规稻谷,其余为杂交稻谷。

水稻插秧技术标准

一、格田沉淀标准 水整地沉淀15~20天后,步入格田,手指(木棍)入土一节(2厘米),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指划不成沟,说明沉淀不好,不能插秧;指划成沟,但不恢复,说明沉淀过渡,二者都保证不了插秧质量。要在最佳沉淀状态下插秧,严防边行推苗,影响插秧质量。 二、插秧技术要求 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为适宜水深、田面硬度、插前三带、最佳插深、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早施蘖肥、及时防虫、适时抢早、插满插严、按序插秧。 1、适宜水深。 要求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2、田面硬度。 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 3、最佳插深。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0.5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就会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栽培钵面入土2/3(泥浆状态抛秧)为宜。 4、插前三带。 按照插秧的农时安排,有计划的在插秧前一天进行三带工作,边三带边插秧,切不可一次把插前三带工作做完,以避免肥料浓度过大造成烧苗现象发生,同时,还可以延长防治潜叶蝇的时间,提高对潜

稻谷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测定

稻谷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测定 一、目的 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稻谷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分析测定技术。 二、内容说明 稻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稻米品质的爱好和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评价稻米品质的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稻米品质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本实验主要学习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测定方法。 不论稻米的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都较重视碾磨品质和稻米外观品质,它是确定稻米价格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水稻优质育种的重要性状。 碾磨品质 出糙率——是干净的稻谷经出糙机脱去谷壳后糙米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精米率——是由糙米经精米机碾磨加工后除去糠层(包括果皮和糊粉层)和种胚后,再经直径l.0mm圆孔筛筛去米糠所得的精米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整精米率——是指精米试样中完整的整粒精米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外观品质 垩白——米粒胚乳中不透明、疏松的白色部分 透明度——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米粒长度——指整粒精米的平均长度。 米粒形状——用整精米粒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值表示 ●垩白是米粒胚乳中不透明、疏松的白色部分。垩白是胚乳充实不良引起的 空隙导致光的散射,外观上形成白色的不透明区。 ●垩白多的品种,米质较差,因垩白部分组织疏松,碾米时易形成碎米,出 米率低。 ●依其位置不同可将垩白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分别在米粒腹部、中心部 和背部)。 ●根据垩白影响稻米外观的情况,常用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两个项目评价。 ●凡垩白粒率高、垩白大的稻米品质就较差。一般来说,无垩白而米粒透明 和垩白粒率少、垩白小而半透明的稻米品质优良。 三、材料、器具 1.材料 籼稻不同米质品种的稻谷4~5个。稻谷在收获晒干后须存放3个月以上,待理化性状稳定后,方可进行分析。

稻谷干燥技术规范

GB/T 21015—2007 稻谷干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干燥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干燥技术要求、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干燥成品质量及检验等。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连续式粮食干燥机、批式循环粮食干燥机(以下二者均简称干燥机) 干燥加工大米用稻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表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350 稻谷 GB/T 17891 优质稻谷 GB/T 6970 粮食干燥机实验方法 SB/T 10148 粮油加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基本技术要求 JB/T 10268 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 GB/T 16714 连续式粮食干燥机 3 基本要求 3.1 原粮稻谷 3.1.1 稻谷水分16%~25%,要求不同水分稻谷分别放置,分批进行干燥,同一批干燥的稻谷不均匀度不大于2%。 3.1.2 干燥前需进行除芒(长芒稻谷)、淸选,带芒率不大于15%,含杂率不大于2%,不得有茎干、麻袋绳、聚乙烯膜的异物。 3.1.3 其它质量指标应符合GB/T 1350、GB/T 17891规定。 3.2 干燥机 3.2.1 应选择适合干燥稻谷的专用或通用干燥机。干燥机制造安装应符合GB/T 16714、JB/T 10268及SB/T 10148规定。 3.2.2 干燥机及配套设备提升机、输送机、湿贮仓、缓苏仓、干贮仓等经试运行,能正常作业。 3.3 人员 3.3.1 干燥作业现场、控制室、热风炉房、化验室等岗位应配备固定人员。 3.3.2 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都应通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稻谷干燥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4 干燥技术要术 4.1 干燥条件

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力学稳定性

第24卷第10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4 No.10 2008年10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Oct. 2008 255 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力学稳定性 付一帆,甘淑珍,赵思明※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武汉 430070) 摘 要:为探索淀粉糊化的力学稳定性,以不同来源淀粉为原料,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于不同搅拌速度下,研究外力作用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为淀粉质食品的品质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淀粉的黏度曲线及其力学稳定性有差异。以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最低;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和温度稳定性最大;马铃薯和莲子淀粉的峰值黏度较高,冷糊稳定性好;莲子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差;玉米淀粉糊易于老化。外力作用对淀粉糊的黏度曲线有影响。较强的外力作用后,会导致淀粉糊的强度、黏度和糊化温度降低,改善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淀粉糊化的力学稳定性与其颗粒强度有关,较大颗粒强度的淀粉的力学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淀粉,力学稳定性,黏度,糊化 中图分类号:TS210.1,TS20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819(2008)-10-0255-03 付一帆,甘淑珍,赵思明. 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力学稳定性[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55-257. Fu Yifan, Gan Shuzhen, Zhao Siming. Gelati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various starch sources[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10):255-25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引 言 淀粉质食品是重要的食品种类,其制作通常要在一定的湿 热和外力作用[1,2]下形成溶胶和凝胶,进而完成某种食品的加工。不同来源的淀粉在分子结构和性质上均有较大差异[3-9],这 些都会导致其糊化特性的差异[3]。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淀粉糊 化特性的研究多集中在温度[4,10-13]对糊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快速 黏度分析仪(RV A)标准模式在一定转速下测试淀粉的糊化过 程[14]。许多淀粉质食品须在不同的搅拌等外力作用下加工,以 形成不同质地和口感的食品,但淀粉糊化过程力学性质规律的 研究少见报道。 本研究以不同来源的5种淀粉为原料,采用RV A测试不同 来源淀粉的糊化特性,并研究不同搅拌速度对淀粉浆糊化过程 和糊化特性的影响,探讨淀粉糊化过程及淀粉糊的力学稳定性,为淀粉质食品的品质控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大米(籼型)、小麦、玉米、马铃薯、莲子均为市售。采用 碱浸法提取大米淀粉[4],水磨法提取小麦淀粉[10]、马铃薯淀 粉[10]、玉米淀粉[15]和莲子淀粉。采用文献[16]的方法测得大米、小麦、玉米、马铃薯和莲子淀粉的碘兰值(Blue Value,BV) 分别为0.579,0.762,0.658,0.823和0.989。 1.2 仪器 RV A—3D型快速黏度分析仪(澳大利亚Newport Scientific PtyLtd.公司),用TCW(Thermal Cycle for Windows)配套软件 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1.3 方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到装有25.0 mL蒸馏水的样 品盒中,充分搅拌后,置于RV A样品槽内,按照美国谷物化学 收稿日期:2007-12-28 修订日期:2008-09-04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付一帆(1987-),女,主要从事淀粉资源深加工的研究。武汉华 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430070。Email: fuyifan@https://www.doczj.com/doc/811919188.html, ※通讯作者:赵思明(1963-),女,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大分子结构及功 能特性的研究。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430070。 Email: zsmjx@https://www.doczj.com/doc/811919188.html, 家协会(AACC66-21)的方法。最初10 s 以960 r/min搅拌,形成均匀悬浊液后,采用不同转速至试验结束。测试过程的温度采用Std1升温程序进行[17],即初始温度为50℃保持1 min,然后以12℃/min 升到95℃(3.75 min),在95℃保持2.5 min,再以12℃/min降至50℃(3.75 min)并保持1.5 min,整个测定过程历时12.5 min。从而测出不同淀粉在各种转速搅拌下黏度变化的糊化曲线,供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来源淀粉的糊化特性 图1是5种不同来源淀粉在160 r/min时的RV A糊化曲线,表1是糊化过程相应的特征值。当温度小于淀粉初始糊化温度时,由于淀粉粒仅作有限膨胀[12],淀粉黏度较低,曲线平坦。随加热时间延长,支链淀粉微晶束首先熔融[11],淀粉粒剧烈膨胀,导致黏度的突然上升;随后,直链淀粉向水中扩散,形成胶体网络[11,12],淀粉粒充分膨胀,从而使糊化曲线上升至最高峰,并形成淀粉糊。然后,淀粉粒中支链淀粉分子链进一步伸展,颗粒破裂,直链淀粉进一步向水中分散[14],导致黏度下降。这一过程常用降落值表示,反映了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到达最低黏度后,随温度下降,淀粉糊的流动阻力增大,导致黏度又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过程反映了淀粉冷糊的稳定性和老化趋势。淀粉黏度曲线的特征与淀粉的来源[3-8]、颗粒形貌[1,4,7,8,18]、粒径[6]、相对分子质量[18]、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5,19]等因素有关。 注:转子转速160 r/min 图1 不同来源淀粉的糊化曲线 Fig.1 Gelatinization curves of starches from various sources

农业行业标准饲料原料稻谷

农业行业标准《饲料原料稻谷》 编制说明(送审稿) 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 1、标准制定背景 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稻谷籽粒的外形结构主要由稻壳和稻米两部分组成。稻壳的厚度为25~30μm,质量约占谷粒的18%到20%。稻壳的厚薄和质量与稻谷的类型、品种、栽培及生长条件、成熟及饱满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成熟、饱满的谷粒,稻壳薄而轻。粳稻的稻壳比籼稻的薄,而且结构疏松,易脱除。早稻的稻壳比晚稻的稻壳薄而轻。未成熟的谷粒,其稻壳富于弹性和韧性,不易脱除。稻谷脱壳之后即可得到糙米,糙米表面平滑有光泽。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我国稻谷年产量达2.0到2.1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7.5%,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6.9%,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产区遍及全国各地,主要产区分布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各品种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黑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安徽7省的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国内六成以上。 稻谷营养成分与国际二级玉米相当,其中稻谷的蛋白质品质、氨基酸平衡性、微量元素含量甚至优于玉米。此外玉米所含的脂肪虽高于稻谷,但玉米脂肪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不利于肉品质的提升和肉的储藏。然而稻谷的粗纤维含量比玉米高,适口性很差,营养成分的消化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直接用作饲料效果不佳,经脱壳处理后的糙米饲用价值大大提升,甚至优于玉米。但是脱壳处理的成本较高,导致糙米提供的单位重量的蛋白质的可比价格较高。因此,如果能培育出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出糙米率高的稻谷品种,作为畜禽的饲料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 不同品种稻谷的营养特性和营养成分有差异,其中干物质在86%左右,差异不大,粗蛋白质含量在5.3%到8.8%范围内,粗纤维含量在5.5%到12.5%范围内,粗脂肪含量在1.3%到2.5%范围内,粗灰分在3.0%到5.0%范围内,稻谷的营养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差异导致不同糙米之间的差异,脱壳后的糙米的粗蛋白质含量略有提高,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差异较大。糙米可为猪、牛、羊、鸡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稻谷和大米检验详解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 ——稻谷和大米检验 一、稻谷概述: 1、稻谷的分类和特性 (1)按稻谷生长期长短不同分 早稻(90-120d) 中稻(120-150d) 晚稻(150-170d) 一般早稻品质较差、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晚稻 米质坚实,耐压性强,加工时碎米少,出米率高。 (2)按粒形粒质分 1)粳稻:①谷籽粒短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②米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 高。 ③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小,粘性较大。 2)籼稻:①谷籽粒细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 ②米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 ③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大,粘性较小。 3)糯稻:按其粒形、粒质分为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米粒呈现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粘性大。 一般情况下,晚稻加工工艺品质优于早稻,粳稻优于籼稻。 2、稻谷的形态结构 稻谷籽粒包括颖(外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 (1)颖(稻壳):稻谷经砻谷机脱壳后,颖便脱落,脱下的颖壳通称稻壳,俗称大糠或砻糠。 (2)颖果:稻谷去壳后的果实称为颖果(糙米),它是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颖果的主要部分是胚乳,其质量约占整个谷粒的80%左右。随稻谷品 种和等级不同而变。

3、稻谷加工流程:总括起来可分为清理、砻谷和碾米 3个主要工序。 影响食用品质。碾米即将糙米的皮层碾除,从而成为大米的过程。

③ 混合碾白:是一种以碾削去皮为主,擦离去皮为辅的混合碾白方法。它综合了以上两种碾白方式的优点。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碾米机大都属于这种碾白方式。 为降低米粒在碾制时所受的压力,减少碎米和从糙米到高精度的大米一般需经2~4道碾米机加工,逐渐碾除皮层。 碾出的白米需经成品整理,包括用筛选机、精选机将整粒米和碎米分离,合规格的成品经擦米机除去粘附在米粒表面的糠屑,有时还要经凉米机借吸风作用使之降温,才成为成品大米。 中国大米按国家精度标准分为特制米、标准一等米、标准二等米、标准三等米。一般粳稻加工成特制米时出米率为65%左右,加工成标准一等大米的出米率为69%左右。 二、稻谷及成品大米常规检验项目 (一)检验标准 1、稻谷检验引用标准:GB1350-2009《稻谷国家标准》 2、成品大米检验引用标准:GB1354-2009《大米国家标准》 (二)常规检验项目 1、互混检验 互混:指在某主体粮食中混杂有同种异类或异种粮食的现象。 参照GB 5493-2008《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与稻谷相关的检验项目主要有: (1)外形特征检验(籼、粳、糯互混) 方法: ①取样:取净稻谷10g ,经脱壳后不加挑选取出200粒(小碎除外); ②按标准拣出混有异类粒:按质量标准分类的规定,拣出混有异类的粒数(m ); ③计算互混百分率。 互混百分率(%)=100200 m % 式中: m ——异类粒数;200——试样粒数。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1%,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