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基础知识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10.07 MB
- 文档页数:51
小区设计细节知识点总结
1. 小区规划
小区规划要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进行设计,确定小区的整体布局和建筑分布。
要考虑
到阳光照射、风向、地势等因素,合理规划建筑布局,使小区环境舒适、通风、采光良好。
2. 建筑设计
小区建筑的设计要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包括户型的设计、楼层布局、建筑外观等。
要注
重空间利用率,尽量减少死角和浪费空间的现象,提高小区的整体美观度。
3. 绿化设计
小区的绿化设计是小区环境舒适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如山水、植被等,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4. 公共设施
小区的公共设施包括停车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小区的实
际情况进行设计,尽量利用空间,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5. 交通设计
小区的交通设计要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要合理规划道路和人行道的宽度和布局,确保交通安全和便利。
6. 环境保护
小区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创造
一个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
7. 安全管理
小区设计要考虑到安全管理的需要,包括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居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
8. 社区氛围
小区设计要注重打造一个和睦、友好的社区氛围,通过景观、公共活动等手段,增强居民
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以上是小区设计的一些细节知识点,每个点都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认真考虑到,以确
保设计的质量和实用性。
⼀、建筑平⾯图 表⽰建筑物⽔平⽅向房屋各部分内容及其组合关系的图纸为建筑平⾯图。
由于建筑平⾯图能突出地表达建筑的组成和功能关系等⽅⾯内容,因此⼀般建筑设计都先从平⾯设计⼊⼿。
在平⾯设计中还应从建筑整体出发,考虑建筑空间组合的效果,照顾建筑剖⾯和⽴⾯的效果和体型关系。
在设计的各阶段中,都应有建筑平⾯图纸,但其表达的深度不尽⼀样。
在建筑施⼯图设计阶段,建筑平⾯图应达到如下深度: 1.承重和⾮承重墙、柱(劈柱)、轴线和轴线编号、内外门窗位置和编号、门的开启⽅向、注明房间名称或编号和房间的特殊要求(如洁净度、恒温、防爆、防⽕等)。
2.柱距(开间)、跨度(进深)尺⼨、墙⾝厚度、柱(壁柱)宽、深和轴线关系尺⼨。
3.轴线间尺⼨、门窗洞⼝尺⼨、分段尺⼨、外包总尺⼨。
4.变形缝位置尺⼨。
5.卫⽣器具、⽔池、台、橱、柜、隔断等位置。
6.电梯(并注明规格)、楼梯位置和楼梯上下⽅向⽰意及主要尺⼨。
7.地下室、地沟、地坑、必要的机座、各种平台、夹层、⼊孔、墙上预留孔洞、重要设备位置尺⼨与标⾼等。
8.铁轨位置、轨距和轴线关系尺⼨、吊车类型、吨位、跨距、⾏驶范围、吊车梯位置等。
9.阳台、⾬篷、台阶、坡道、散⽔、明沟、通⽓竖道、管线竖井、烟囱、垃圾道、消防梯、⾬⽔管位置及尺⼨。
10.室内外地⾯标⾼、楼层标⾼(底层地⾯标⾼为±0.000)。
11.剖切线及编号(⼀般只注在底层平⾯)。
12.有关平⾯节点详图或详图索引号。
13.指北针(画在底层平⾯)。
14.平⾯尺⼨和轴线,如系对称平⾯可省略重复部分的尺⼨,楼层平⾯除开间、跨度等主要尺⼨,轴线编号外,与底层相同的尺⼨可省略。
楼层标准层可共⽤⼀平⾯,但需注明层次范围及标⾼。
15.根据⼯程性质及复杂程度,应绘制复杂部分的局部放⼤平⾯图。
16.建筑平⾯较长时,可分区绘制,但需在各分区底层平⾯上绘出组合⽰意图,并明显表⽰出分区编号。
17.屋顶平⾯可缩⼩⽐例绘制,⼀般内容有墙、檐⼝、天沟、坡度、⾬⽔⼝、屋脊(分⽔线)、变形缝、楼梯间、⽔箱间、电梯间、天窗及天窗挡风板、屋⾯上⼈孔、检修梯、室外消防梯及其它构筑物,详图索引号、标⾼等。
一、住宅空间设计的定义住宅空间设计是指在建筑物所提供的空间中,设计师结合居住者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运用各种设计手法进行的一种人工环境的再创造。
住宅空间设计包含了多个层次:第一,住宅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以"人"为核心;第二,住宅空间的再创造是一种有限的创造,要与建筑实体的客观条件相结合;第三,住宅空间设计要使人的需求、建筑空间、艺术风格三者之间达到协调,如图1-17所示。
图1-17舒适、美观的客厅二、住宅空间设计的原则(一)安全舒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图1/8所示.∣=11图1-18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此可知,确保住宅的安全性,是住宅空间设计中的首要原则。
住宅空间设计的安全性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住宅本身不易被外界侵入,能够保护居住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第二,在设计和施工中保障居住者的安全。
在安全性的基础之上,人们还需要考虑提升住宅的舒适度。
是否舒适,是人们评价住宅品质的首要条件。
(二)方便实用住宅空间承担了人们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设计师要综合运用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合理规划住宅空间,如在厨房操作区增加收纳空间,便于收纳物品等。
(三)具有艺术美感住宅空间的美学原则强调以"美设计”来提升生活品质,即将艺术和审美融入日常生活,从而提升居住者的幸福感。
住宅空间的艺术美感可以通过对空间比例、尺度、色彩、材质、陈设布置等元素的巧妙设计来实现。
(四)文化特征文化具有继承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传统图案、样式等既是设计的源泉,同时,设计也受到地域、民族、宗教等特定文化背景的限制.在住宅空间的设计中适当地体现地域、民族、宗教等文化特征,可提升住宅空间的文化品位。
(五)生态友好生态友好的住宅空间设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风来改善住宅内的小气候,减少对电器的依赖;第二,充分利用空间及装修材料,避免浪费;第三,选择环保型装修材料及家具,如图1-25所示。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整理一、建筑的构成要素1、建筑的基本要素(1)建筑功能:满足人们生活、居住、活动的要求,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满足人的生理要求。
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
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的主要目的,在构成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2)建筑技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结构、材料、施工、设备等内容(3)建筑形象:建筑物内外观感的具体体现,包括内外空间的组织、建筑体型与立面的处理,材料、装饰、色彩的应用等内容。
2、建筑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功能——建筑目的,首要地位建筑技术——建筑的物质基础,实现功能的手段建筑形象——建筑的结果3、我国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4、建筑的分类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分为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5、民用建筑的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公寓等公共建筑——办公楼、体育馆、医院等(2)按规模大小分类大量性建筑:规模不大,但数量多,分布面广建筑大型性建筑: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3)按层数分工业建筑则分单层、多层和混合层次这三种。
(4)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四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根据房屋主要构件(如柱、梁、楼板、屋顶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成四级,一级的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
性质重要的或规模宏大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通常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进行设计;大量性的或一般的建筑按二、三级耐火等级设计;很次要的或临时建筑按四级耐火等级设计。
①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按建筑构件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具体判定条件如下:◆失去支持能力—构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由于构件材质性能的变化或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破坏。
—非承重构件自身解体或垮塌/承重构件挠曲率发生突变◆完整性被破坏—指薄壁分隔构件在火中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陷,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燃物燃烧起火。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篇一: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容积率建筑物构造物建筑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房屋和场所。
工业建筑:指供人们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用房,包括厂房和构筑物。
农业建筑:供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种子库等。
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木结构建筑:用木材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
混合结构建筑: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
钢结构建筑: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作的建筑。
砌体结构建筑:用叠砌墙体承受楼板及屋顶传来的全部荷载的建筑。
框架结构建筑: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的梁、板、柱形成的骨架来承担荷载的建筑。
剪力墙结构建筑:由纵、横向钢筋混凝土墙组成的结构来承受荷载的建筑。
空间结构建筑:横向跨越30m以上空间的各类结构形式的建筑。
按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住宅建筑低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4~6层)中高层建筑(7~9层)高层建筑(10层以上)公共建筑建筑物高层建筑(H>24m,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非高层建筑(H24m,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非高层建筑(H篇二: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九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九1,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
2,建筑物的组成:是有基础,墙体或柱,楼办层,楼梯,屋顶,门窗等几大部分组成。
3,地震烈度:是某一地区地面房屋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4,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单位,其数值为100mm,符号位M,即1M=100mm。
5,在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基础尽量浅埋,但通常不浅于。
6,复合地基: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有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低级。
7,扩展地基:是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是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
建筑⽇照与间距(居住区设计基础知识1)⼤家好,本期开始我们会推出居住区四⼤系列之基础知识篇。
⼀⼿掌握技术,⼀⼿熟悉市场这才是设计师该有的样⼦。
居住区规划基础知识系列将分5-6期,包括⽇照、建筑间距、交通、消防、停车、配套、市政、竖向、以及各类计算等9个主题,每⼀期我们讲围绕⼀个或⼏个主题,梳理这个主题相关的设计规范、技术要点和数据等。
⼤家未必能熟记⾥⾯的数据和知识点,但可以把本系列当成是精简版的居住区规划资料集。
本期主题:⽇照和建筑间距别⼩看⽇照和建筑间距,可能这两条会是你以后参与⼀个实际居住区项⽬设计的噩梦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什么形态、空间、景观,统统免谈如何能保证⽇照和建筑间距的前提下,尽量满⾜⾼容积率的要求才是居住区设计的王道,⽽所谓的设计修改,就是不断把房⼦移来移去,怎么样能把⽇照过了,就怎么样排⼀、⽇照1核⼼问题1. 何简单地根据⽇照间距系数等值排房⼦?2. 不仅是所有的住宅都要计算⽇照?特殊公建也要严格计算⽇照?3. 了解有哪些⽇照时间计算软件?4. 不同的城市、不同软件,需要设定的系数值是多少?2哪些建筑要计算⽇照强制计算⽇照的⾼层,⼩⾼层住宅;低层,多层住宅;(有些地⽅不要求计算)特殊公建:为“⽼弱病残”服务的建筑,⽼年⼈公寓,托⼉所,幼⼉园,⼩学,中学,医院病房,残疾⼈公寓。
不计算⽇照的酒店式公寓,低层住宅,多层住宅(因地⽅⽽异),LOFT住宅,办公商业等公共建筑。
3通过系数⼈⼯判断计算⽇照间距之前,需要弄清楚⼏个概念,⽇照间距系数、建筑⾼度、建筑间距、⽇照计算点。
3.1 ⽇照间距系数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计算。
⽇照间距系数=D / H,由此得⽇照间距应为:D=(H-H1) x ⽇照间距系数;式中:D—房屋间距H—前幢房屋檐⼝⾄地⾯⾼度;H1—后幢房屋窗台⾄地⾯⾼度。
图1:⽇照间距系数图⽰图2:江苏省市、县住宅建筑⽇照间距系数表,来源于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 3.2 建筑计算⾼度图3:建筑⾼度计算⽰意图,来源于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挑檐屋⾯(图3第1种⽅式所⽰)H=Hc BHc室外地⾯⾄檐⼝顶2)⼥⼉墙屋⾯(图3第2种⽅式所⽰)H⾃室外地⾯⾄⼥⼉墙顶3)屋⾯坡度⼩于45°(含45°) (图3第3种⽅式所⽰)H=Hc BHc室外地⾯⾄檐⼝顶4)屋⾯坡度⼤于45°(图3第4种⽅式所⽰)H⾃室外地⾯⾄顶3.3 建筑间距分两种情况,屋顶坡度⼤于45°或⼩于45°,计算⽅法不⼀样。
设计房屋基本知识点设计房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各种要素,包括结构、功能、美学等方面。
在进行房屋设计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设计房屋的基本知识点。
一、土地选择在设计房屋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土地。
土地的选择应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土地的承载能力等因素。
此外,还应了解土地的用途性质和法规限制,确保设计的房屋符合土地规划和法律要求。
二、建筑类型根据使用功能和建筑规模,房屋设计可以分为住宅、商业、工业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房屋设计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
三、建筑布局房屋的布局是指房间和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安排。
合理的建筑布局能够提高房屋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在进行建筑布局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相互关系、通风采光等因素,以及人流、物流的流畅性。
四、结构设计房屋的结构设计是确保房屋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根据建筑类型和规模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用、荷载的承受能力以及抗震性能等因素。
五、外观设计房屋的外观设计是房屋的外部形象和风格的表现。
外观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物所在环境、建筑的功能和使用者的需求等因素。
设计师可以运用不同的造型、色彩、材料等元素,来创造出独特而美观的外观效果。
六、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指对房屋内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
室内设计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人体工学、照明、通风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室内设计,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感。
七、节能设计在设计房屋时,要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因素。
通过选用合理的建筑材料、采取有效的隔热、保温措施,以及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等方式,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能耗。
八、施工图设计施工图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施工的重要文档。
施工图设计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具体规格、施工工艺和施工标准等因素。
设计师需要绘制出准确且详细的施工图,以便施工人员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住宅建筑设计基础知识住宅建筑设计是指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的建筑设计。
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建筑功能、空间布局、照明、通风、采光、安全等。
首先,一个成功的住宅建筑设计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功能需求。
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了解业主对房屋的使用目的、居住人数、起居习惯等,以便确定房屋的功能和布局。
例如,对于一个大家庭而言,需要考虑到足够的卧室数量和私人空间,同时也需要一些公共区域满足家庭成员的共同活动需求。
其次,住宅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空间布局。
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优化整个建筑的使用效率。
例如,将卧室放在较安静的一侧,将厨房、客厅和餐厅放在一起,可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另外,照明、通风和采光都是住宅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功能性,通风设计可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而采光设计可以使室内充满自然光线。
这些因素对于家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住宅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安全因素。
安全设计包括防火、防盗和防灾等方面。
例如,在材料选择上要考虑材料的防火性能,窗户和门可以采用防盗设计,紧急出口和避难空间也是安全设计的一部分。
最后,住宅建筑设计需要注重美观性。
美观的设计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和价值。
这包括外观设计、室内装饰的选择和布置。
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比例、形式、材料和色彩等方面,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并且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
总之,住宅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包含了建筑功能需求、空间布局、照明、通风、采光、安全和美观等方面。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住宅空间。
建筑分类住宅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建筑分类:住宅建筑的设计与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住宅建筑的设计与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住宅建筑设计不仅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也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住宅建筑的分类、设计要素以及规划原则,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住宅建筑设计与规划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参考。
一、住宅建筑分类住宅建筑主要包括独栋别墅、住宅小区和公寓楼等几种类型。
独栋别墅是指独立的、自供自用的住宅,通常拥有独立的庭院和私人设施。
住宅小区则是集中组织住宅的一种形式,它通常包括多栋住宅楼和共用的配套设施,如公园、商场等。
公寓楼则是多层建筑,每层设有多户住宅。
根据居住类型的不同,住宅建筑还可以分为商住混用、高层住宅、老年公寓、学生宿舍等。
二、住宅建筑设计要素1. 功能性设计:住宅建筑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人们居住的基本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如卧室、厨房、客厅等。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住宅建筑的通风、采光、隐私等因素,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2. 美学设计:住宅建筑的外观设计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时,需要注重外立面的形式美、色彩搭配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注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审美需求。
3. 结构设计: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其安全性和承重能力。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高度、布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同时,还需要合理规划承重墙、楼板等构件,确保住宅建筑的结构稳定。
4. 环保设计: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通过选用节能材料、合理设置通风设施、利用太阳能等方式,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降低材料浪费和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三、住宅建筑规划原则1. 空间布局:住宅建筑规划应合理布局不同户型的住宅单元,确保每个住户都有足够的私密空间。
同时,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设置,如公园、健身房等,满足居民的社交和休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