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鉴别猪肝脏坏死灶属于哪一种疾病造成的?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猪炭疽病的临床症状猪炭疽病的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炭疽病(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传染病。
临诊上表现为急性、热性、败血性症状。
病理变化上的特点是呈败血症变化,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呈煤油样,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组织呈出血性胶样浸润。
猪对炭疽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猪炭疽发病少,多为散发,中国一些地方有本病发生的报道。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炭疽病的临床症状猪炭疽病的防控措施。
1、病原特性炭疽杆菌是一种大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体直且长,长度为3-5 μm,宽度为1~1.5 μm,生有荚膜,没有鞭毛,无法运动。
病畜体内或没有解剖的尸体内存在的活炭疽不会形成芽孢,但只要在空气中暴露,由于接触氧气,加之温度适宜(即12-24℃)就能够形成芽孢。
芽孢往往位于菌体中央或者略微偏向一端,且小于菌体,呈圆形或者卵圆形。
炭疽杆菌的繁殖型菌体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在气候炎热夏季,没有解剖的尸体内的病菌经过24~96 h发生死亡,而在阳光照射下经过6-15 h发生死亡,在干燥的血液中只能够存活1个月左右;在70℃高温处理10 -15 min会发生死亡,经过煮沸会立即发生死亡,而在20~10℃能够存活3星期,且大多数消毒药都能够能在短时间内将病菌杀死。
但当菌体形成芽孢后就会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即使在干燥环境中也能够生存30~50年,在阳光下照射能够存活100 h左右,在土壤、毛、皮张以及掩埋病死动物尸体土壤中存在的病菌能够生存长达10年之久。
另外,在粪堆中病菌在72-76℃温度时需要经过4天才能够死亡,煮沸也需要至少15 min被杀死,在1 21℃高压灭菌经过10 -lo min才能够被杀死。
4%碘酊作用2 h、3%~5%来苏儿作用10-24 h、5%石炭酸作用1~3天也能够杀死芽孢。
2、临床症状最急性型通常呈现败血症,即病猪突然出现发病,快速发生死亡,病程持续时间较短,表现出呼吸严重困难,可视黏膜发绀,天然孔流血,皮肤呈煤焦油样,但较少发生。
生猪屠宰检疫中各器官病变鉴别重点探析生猪屠宰检疫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而检验猪体器官的病变则是检疫工作的重点。
在此过程中,有一些鉴别病变的技术和方法十分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生猪屠宰检疫中各器官的病变,探析其鉴别重点。
1. 肺部病变的鉴别猪的肺被视为评价其病理变化的最好位置之一。
常见的肺部病变主要有肺结核、肺炎、肺泡灌注和肺霉菌感染等。
在检验肺部病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鉴别点:(1)肺结核:主要表现为肺部粟粒性结核的病变,比较难以鉴别。
可以检查胸膜下的淋巴结,如有结核结节,可以确定为肺结核病变;(2)肺炎:常见于幼猪或易感猪群,表现为肺部中央或暴露的叶片斑块状病灶。
需要注意与肺结核鉴别;(3)肺泡灌注:通常由于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导致。
检查肺部,可能观测到视红细胞充血或出血。
需要特别关注肺部外径和动脉周围一侧充血的情况;(4)肺霉菌感染:表现为典型的肺部白色霉菌感染,特别是在肺部的一侧,需要注意与肺炎鉴别。
2. 肺脏淋巴结的鉴别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肺脏淋巴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检查部位。
常见的淋巴结病变有结核菌病、支原体病、病毒感染以及淋巴瘤等。
在鉴别肺脏淋巴结的病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鉴别点:(1)结核菌病:肺脏淋巴结是结核菌病的主要分布区域,往往会表现为干酪化的病变和游离在肺脏淋巴结的均质病灶。
(3)病毒感染:肺脏淋巴结的病毒感染常常表现为病变均质的病灶。
但需要注意,肥胖猪群中,脂肪沉积引起的病变也可能导致肺脏淋巴结疏松。
(4)淋巴瘤:淋巴瘤往往表现为不规则的肿块,位于肺脏和其细支气管附近的淋巴结。
肝脏是肉制品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检验肝脏病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常见的肝脏病变有传染性肝炎、肝门静脉炎、非特异性肝炎以及囊肿等。
在鉴别肝脏病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鉴别点:(1)传染性肝炎:穿刺后观察肝脏表面可见粗糙破裂,受损点呈椭圆形。
剖开肝时,呈叶状肝变并有明显的橙黄色质点;(2)肝门静脉炎:主要表现为肝内门静脉周围的炎症,造成肝脏细胞坏死和出血,可引起轻度到严重的浸润性坏死。
猪地方流行性坏死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发病猪主要见于架子猪、肥猪以及母猪。
发生疫情时,一般为地方性流行,蔓延迅速,常给养猪户和屠宰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有效的诊断以及防治该病,可以减少损失。
由于该病也可以感染人类,开展其诊断和防治研究有公共卫生意义。
1发病情况坏死杆菌病在发病时,主要引起动物的坏死性皮炎、坏死性口炎、坏死性肝炎、腐蹄病等。
2002年7月下旬,讷河、嫩江等县部分乡的猪群爆发了一种以皮肤局部坏死,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为特征的疫病。
7月26日嫩江县临江乡部分农户饲养的架子猪、育肥猪的体侧、颈、四肢、臀部皮下组织发生坏死、溃烂。
7月30日,两乡累计发生疫点46个,发病猪800余头,占两乡存栏生猪总数的25%。
8月1日,邻乡的猪也先后发病,病猪大多食欲正常,重症者拒食,死亡率占发病总数的2.4%。
2003年1月12日,局柴河林场养猪场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发生一起急性群发的以坏死性皮炎为主的疫病。
2003年8月下旬,在黑龙江嫩江、讷漠尔河、老莱河流域的17个乡镇进行畜禽疫病普查,发生猪坏死杆菌病的占生猪的34%。
2病原坏死杆菌病的病原为坏死梭杆菌,此菌为厌氧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鞭毛,无荚膜,无芽孢。
此菌在培养时要求高,在熟肉或肝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可产生两种毒素,即外霉素和内毒素,均具有一定的毒性。
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1%高锰酸钾,5%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15min 内可将其杀死,加温60℃30min或煮沸1min即死亡。
3剖检变化死亡病猪尸体消瘦,体表不见肿块,皮下有坏死灶,并溃烂到深层组织,蔓延到胸、腹膜和全身各器官。
动物营养不良,肝硬变,心肌和胃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灶,胃包膜剥离困难,膀胱粘膜增厚,胃和大肠粘膜有纤维坏死性病灶,皮下也可见到数处坏死灶。
此外,一般猪只在内脏也有蔓延性或转移性的坏死灶,多数在肺内形成数量和大小不等的灰黄色结节,圆而硬固,切面干燥。
猪传染病各器官病变对比在生猪的定点屠宰检疫中,宰后检验通过直接观察肉尸和内脏,剔除宰前症状不明显的病猪,预防牲畜疫病的传染。
很多猪传染病会在淋巴结、内脏和皮肤上出现充血、出血、贫血、梗死、萎缩、变性、坏死、炎症等基本病理变化,这些病理变化对于没有长期的临床经验的人来说,肉眼看起来很相似,是很难判别的。
下面就常见的猪传染病,对出现在器官上的特征性病变进行列表,方便比较。
一、淋巴结1、炭疽全身淋巴结肿大呈黑红色,咽部、肠系膜等淋巴结肿胀,切面砖红色,有坏死灶,外围有红色胶样液浸润。
2、仔猪黄痢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切面多汁。
3、猪沙门氏菌病(猪副伤寒)肠系膜淋巴结呈条索样肿大,切面多汁潮红。
4、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红色。
5、钩端螺旋体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6、猪梭菌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
7、猪圆环病毒病体表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浅淋巴结尤为明显。
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3~4倍,切面外翻,呈灰白色,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病变明显。
8、猪水肿病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9、猪结核杆菌病多在头部和腹腔淋巴结,肿大,切面有干酪样或钙化小病灶。
10、猪瘟以腹腔内淋巴结最明显,肿大、充血、呈暗红色,切面多汁,呈弥漫性出血或周边出血,中心部仍有灰白色区域,红白相杂如大理石状。
11、非洲猪瘟内脏淋巴结严重出血,状似血瘤。
二、肠1、仔猪黄痢肛门周围及后躯常被黄色稀粪沾污。
肠道膨胀,肠壁变薄,内有大量黄色液状物和气体,尤以十二指肠严重。
2、仔猪白痢肠粘膜卡他性炎症,结肠内容物呈乳白色浆糊状。
3、猪水肿病肠系膜水肿,充血出血。
4、猪沙门氏菌病(猪副伤寒)盲肠、结肠粘膜上附有单个或弥漫性的灰黄色或褐黄色不易剥离的糠麸样痂状物。
5、猪梭菌性肠炎病变主要在空肠,有时可扩展到整个回肠,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充满含血的液体,空肠病变部绒毛坏死,病变肠段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弥漫性出血。
生猪屠宰检疫中各器官病变鉴别重点探析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视,屠宰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屠宰过程中,对生猪各器官病变的鉴别和诊断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生猪屠宰检疫中各器官的病变鉴别重点,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猪肺病变的鉴别1. 肺炎肺炎是常见的猪肺病变之一,其特征为肺组织充血、水肿、出血、渗出物增多。
在屠宰检疫时,可以通过观察肺组织的颜色、质地和气味来判断是否出现肺炎。
也可以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关的检测和诊断确认。
2. 结核病猪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见于猪肺组织。
结核病猪肺通常呈现出硬结、干酪坏死等特征。
在屠宰检疫中,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测来鉴别病变,确保检疫合格。
3. 寄生虫感染猪肺组织中的寄生虫感染也是常见的病变之一,在鉴别时需要重点观察肺组织中是否有寄生虫卵或成虫。
也需要将病变和寄生虫种类进行对照识别,以确定感染情况。
二、猪肝病变的鉴别1. 肝炎猪肝炎通常表现为肝组织充血、肿胀和出血。
在屠宰检疫中,需要重点观察肝脏外观的颜色和质地,同时也需要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变程度。
2. 肝脓肿猪肝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在肝组织内形成脓包。
在鉴别时,需要通过剖检和细菌学检测确定是否存在脓肿,以及脓肿的病因和感染情况。
3. 肝脂肪变性猪肝脂肪变性是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病变,其特征是肝组织明显肿大,质地松软,表面可见黄白色脂肪浸润。
在鉴别时需要对肝脏组织进行化学检测,以确定脂肪浓度和代谢情况。
2. 肾结石猪肾结石是由于矿物质沉积和代谢紊乱引起的病变,其特征是肾脏组织内形成结石。
在鉴别时,需要对结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确定结石类型和成因。
3. 肾囊肿猪肾囊肿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者遗传因素引起的病变,表现为肾组织内形成囊状肿块。
在鉴别时,需要对囊肿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超声检测,以确定囊肿性质和大小。
四、猪肠病变的鉴别1. 肠炎猪肠炎是由细菌、病毒或者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生猪定点屠宰检疫中各器官病变鉴别实践生猪定点屠宰检疫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而猪只的各器官病变鉴别实践是检疫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进行病变鉴别,我们需要对各器官的常见病变进行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的实践,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一、心脏病变鉴别实践1.甲状腺中毒性心脏病甲状腺中毒性心脏病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心房扩大和心律失常等。
在进行病变鉴别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心脏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是否有异常。
还要检查心脏切面是否存在肉眼可见的心肌肥厚和心房扩大等病变表现,以进行准确的诊断。
2.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症,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功能衰竭甚至猝死。
在鉴别实践中,需要观察心脏外形及大小是否异常,切开后观察心肌是否出现灰白色浸润斑块和出血点,结合临床症状和动物饲养史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鉴别。
3.心包炎心包炎是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或外伤等引起的心包膜的炎症,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等。
在进行心包炎病变鉴别实践时,需要观察心脏表面是否有渗出液积聚,心包是否肿胀变厚,心包腔内是否有渗出液等表现,结合动物的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1.猪肝细粒性肉芽肿病猪肝细粒性肉芽肿病是一种由放线菌引起的传染病,严重时可导致猪只的肝脏出现多发性肉芽肿。
在进行病变鉴别实践时,需要观察肝脏切面是否有大小不一的肉芽肿,并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肉芽肿的类型,结合动物的病史进行诊断。
2.猪肝疫型坏死性肝炎猪肝疫型坏死性肝炎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变为肝脏坏死和出血。
在鉴别实践中,需要观察肝脏切面是否出现广泛坏死和出血点,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3.猪肝早期疟疾猪肝早期疟疾是由于猪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疟疾病变,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等。
在进行病变鉴别实践时,需要观察肝脏切面是否出现出血点和色素沉着区,结合动物的病史和血液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生猪屠宰检疫中各器官病变鉴别重点探析生猪屠宰检疫是保障肉类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各器官的病变诊断与鉴别对于疾病防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析生猪屠宰检疫中各器官病变的鉴别重点。
1. 肺部病变肺部病变是生猪屠宰检疫中较为常见的病变之一,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结核病等。
肺部病变的鉴别重点在于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和病变形态。
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受累部位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和红斑,有时还可见到黏液、脓液等分泌物。
肺炎则表现为肺泡间隔充血、水肿,肺泡内可见到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
结核病的特点在于病灶呈结节状,并有干酪样坏死物质存在。
2. 肝脏病变肝脏病变也是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的病变之一,包括炎症、肿瘤、脂肪变性等。
肝脏病变的鉴别重点在于病变范围、病变形态和病变细胞类型。
炎症常表现为肝组织充血、水肿和红斑,病灶中可见到炎症细胞浸润。
肝脏肿瘤则表现为肿瘤大小、位置和形态的不同,并需进行组织病理学鉴别。
脂肪变性时,肝脏呈黄色,外观光滑,质地软。
肾脏病变不仅对猪只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使猪肉产生异味和变质的问题。
肾脏病变的鉴别重点在于病变形态、部位和病变类型。
肾脏炎症时,受累部位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组织均可受到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腔内可见到浆液或脓液渗出。
肾脏结石常表现为肾盂和肾盏内的结石影像。
肾功能障碍时,肾脏大小可因水肿和炎症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大小正常或缩小。
4. 肠道病变肠道病变常包括炎症、溃疡、出血、肿瘤等。
肠道病变的鉴别重点在于病变范围、病变形态和病变细胞类型。
肠道炎症时,受累部位的肠壁呈现充血、水肿和红斑,病变处的黏膜下层可见到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
肠道溃疡则呈现黏膜破坏和坏死,瘢痕组织则为纤维化、肉芽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
肠道肿瘤则呈现大小不一的肿块状肿瘤。
总之,生猪屠宰检疫中各器官病变的鉴别重点主要在于病变形态、部位和病变类型。
只有准确鉴别各种病变,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肉类食品的安全。
猪坏死杆菌病的临床病症猪坏死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坏死杆菌病是由于感染坏死梭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细菌病,且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简洁感染该病,主要特征是皮肤、黏膜发生坏死性炎症,并形成溃疡。
猪群最简洁发生的类型是坏死性皮炎, 其次是坏死性鼻炎和坏死性口炎。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坏死杆菌病的临床病症猪坏死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特性。
坏死杆菌具有较弱的抵抗温热的力量,如在60℃温度下作用 30 分钟就会被杀死,在100℃高温下作用 1min 即可被杀死。
另外,该菌可被普遍使用的消毒剂杀死,如1%甲醛、4%醋酸、2%氢氧化钠、1%高锰酸钾或者 5%来苏尔都能够在 15 min 内将其杀死。
但能够在污染的土壤中生存 10-30 天,在粪便中生存 50 天,在尿液中生存 15 天。
发病特点。
多种畜禽和野生动物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羊〔特别是绵羊〕、牛〔特别是乳牛〕,其次是猪、马,鸡相对较低,有时人也能够感染。
试验动物中,最简洁感染的是小白鼠和家兔,会导致内脏形成脓肿.特别是肝脏格外明显。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和带菌动物。
猪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损伤感染病菌,也能够通过血液循环散播,从而消灭的坏死病灶。
生幼畜还能够通过脐带感染病菌,导致肝内形成脓疡。
该病通常在气候炎热、雨水较多的季节发生,往往呈散发性,有时会呈地方性流行。
该病一般会与口蹄疫、副伤寒、猪瘟等并发或者继发,要在临床上加以鉴别。
2、临床病症发病初期,病猪精神萎靡,体温稍有上升,一般可到达 40.5-41℃,食欲不振。
体表皮肤主要是耳部、体躯和蹄部发生病变。
病猪蹄枕及蹄冠发生肿胀,并具有热痛感,蹄叉间隙及蹄冠缘存在裂缝,且有少量的分泌物存在于裂缝中,最终患肢无法负重。
病猪单肢发生病变时,使其走动时呈三脚跳姿势;假设两前肢同时发生病变,会导致前肢发生弯曲,并以腕关节着地进展爬行。
病猪病症严峻时,蹄壳会发生脱落。
猪体表有较大坏死和溃烂的原因分析
猪的体表部位有较大的坏死和溃烂,分析可能产生此症状的原因如下:坏死性杆菌病猪坏死杆菌病(Swine Necrobacillosis)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的一种创伤性传染病。
病的特征是在损伤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口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坏死,并可在内脏器官形成转移性坏死灶。
感光过敏症是由于猪的皮肤含有光动力物质,使浅色皮肤对太阳照射反应过强造成皮肤的损伤,慢慢出现一种炎性反应。
猪的皮肤角化不全该病是6~16周龄猪和广大农村养猪户所饲养的繁殖母猪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其特征为皮肤表层损伤,是日粮中锌元素含量相对不足和钙含量过多造成的代谢紊乱。
如何鉴别猪肝脏坏死灶属于哪一种疾病造成的?
猪肝脏是猪机体中最大的腺体,肝脏的功能相当复杂,因此,也是许多疾病都能侵害的部位。
在猪病剖检诊断中,常见猪的肝脏出现病灶,有时不同疾病肝脏的病灶还很相似。
那么,究竟有几种常见猪病,剖检时肝脏出现此类病变呢?剖检中又如何鉴别呢?下面,我们较具体的分析一下:
①断奶仔诸多系统衰竭综合症:部分该病肝脏有坏死灶且间质增生,趋向硬化,还可见,淋巴结高度肿胀3-5倍,均匀白色,切面多汁,肺肿胀,间质增宽、质硬、有斑点出血,肾水肿苍白,可见坏死灶,所谓的花斑肾。
回肠、结肠段变薄;临床症状: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腹泻、贫血、部分黄疸。
断奶前后形成较大反差。
主要侵害5-12周龄猪。
②伪狂犬病:在伪狂犬病鉴别时,除肝脏表面有散在白色坏死点外,还见于,肾脏有出血点,肾上腺切面有坏死点,出血性肺炎,脑膜出血,扁桃体化脓坏死性炎症;发病仔猪临床症状表现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呼吸困难,咳嗽,出现呕吐、腹泻、厌食和倦怠等;随后出现神经症状,转圈摇晃、犬坐,后期出现四肢麻痹、吐沫流涎、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划动。
哺乳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
③仔猪副伤寒:在仔猪副伤寒病鉴别诊断时,除肝脏有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结节外,还见于,肝、脾、肾肿大,特别肝脏肿大呈古铜色淤血,大肠粘膜纤维素坏死伪膜(糠麸状);临床见体温升高,恶寒、便干燥或恶臭腹泻,或干稀交替,大多发病年龄在2-4月龄。
④猪白痢:在鉴别猪白痢病时,除了肝脏表面有栗粒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肠道内容物白色;临床上可见白色、灰白色糊状稀便,死亡率低,生长缓慢,主要发生在一月龄以内仔猪。
⑤钩端螺旋体病:在鉴别钩端螺旋体时,肝脏表面可见坏死灶并且肝肿大,棕黄色;胸腔和心包积液;心内膜、肠系膜、肠、膀胱粘膜出血;胸腹腔脏器以及皮下组织、浆膜、粘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黄染;肾有出血点以及皮质部散在灰白色病灶。
有时胃壁水肿;临床症状可见体温升高,结膜及皮肤发黄、潮红和排出茶色尿或血尿。
最后全身黄染。
有的可见头、颈以及背部水肿。
⑥附红细胞体:在附红细胞体病鉴别诊断时,除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外,还见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
胆囊膨胀,充满浓稠明胶样胆汁,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心肌苍白,松弛无力,呈熟肉样,质地脆弱;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皮肤发红“红皮病”,中后期可见皮肤及粘膜贫血苍白或(和)黄疸。
⑦弓形体病:在鉴别弓形体病时,肝脏表面有针尖至黄豆粒大小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病灶周围有红晕环绕,与其它疾病肝脏坏死灶相比,该病坏死灶大都突出于肝脏表面。
肾脏也有灰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还见肺脏、脾脏表面有的黄白色病灶;临床症状包括高热,浅表性呼吸困难,流涕和后肢麻痹等。
⑧蛔虫病:在蛔虫病鉴别诊断时,除肝表面可见多数乳白色网状灶,称乳斑肝”外,病
变主要局限于肺及小肠,肺部在感染移行期可见出血或炎症,小肠内有多数蛔虫,粘膜红肿发炎,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甚至破裂,有时蛔虫钻入胆道引起阻塞性黄胆;临床可见病猪咳嗽,呼吸增快及体温升高,营养不良、贫血、异嗜和被毛粗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