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宁绩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指南2
- 格式:doc
- 大小:15.74 MB
- 文档页数:21
隧道施工标准化目录1 总则1.1目的及适用范围1.2 编制依据1.3章节划分2 施工准备2.1驻地建设2.2现场布置2.3拌和站2.4施工供风、供水、供电2.5弃渣场、自办料场、危险品库2.5.1弃渣场2.5.2自办料场2.5.3危险品库2.6技术准备2.6.1施工前的调查和设计文件核对2.6.2物资准备2.6.3施工测量2.6.4施工方案2.6.5第三方监测2.7作业条件准备2.7.1材料的采备2.7.2组织机械设备进场2.7.3组织人员进场2.5.4材料样品及有关技术条件资料应列入建设档案备查3 洞口与明洞工程3.1施工准备3.2一般要求3.3施工程序3.4施工要点3.4.1洞口土石方开挖3.4.2排水工程3.4.3坡面临时防护3.4.4进洞辅助措施3.4.5明洞与洞门施工4 洞身开挖4.1一般要求4.2分离式隧道4.2.1施工程序4.2.2开挖方法的选定4.2.3浅埋段施工4.3连拱隧道4.3.1一般要求4.3.2施工程序4.3.3施工要点4.4小净距隧道4.4.1施工方案4.4.2开挖方法的选定4.4.3施工要点4.4.4监控量测4.5开挖方法4.5.1中隔壁法(CD法)4.5.2交叉中隔壁法(CRD法)4.5.3双侧壁导坑法4.5.4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4.5.5台阶法施工4.5.6全断面开挖法4.6钻爆设计4.7钻爆作业4.7.1机械设备选型配套4.7.2施工工序4.7.3施工要点5 初期支护与辅助工程措施5.1一般要求5.2喷射混凝土5.2.1一般要求5.2.2施工工艺5.2.3施工要点5.3锚杆5.3.1一般要求5.3.2施工工艺5.3.3施工要点5.4钢筋网5.5钢架5.5.1钢架加工要点5.5.2钢架安装施工工艺5.5.3钢架安装施工要点5.6初期支护质量要求5.7超前锚杆支护5.7.1施工工艺5.7.2施工要点5.8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支护5.8.1施工工艺5.8.2施工要点5.9超前管棚支护5.9.1施工工艺5.9.2施工要点5.10超前预注浆5.10.1施工工艺5.10.2注浆材料5.10.3施工要点5.11地表砂浆锚杆5.12地表注浆5.13处理涌水措施5.13.1处理涌水的原则5.13.2超前钻孔排水5.13.3井点降水6 仰拱与铺底6.1一般要求6.2施工工序6.3施工要点6.3.1开挖6.3.2初期支护6.3.3二衬钢筋6.3.4混凝土施工7 防水与排水7.1一般要求7.2施工工序7.3施工防、排水7.3.1地表防、排水7.3.2洞内顺坡排水7.3.3洞内反坡排水7.3.4洞内水量较大时的处理措施7.3.5其他情况下的施工防排水措施7.3.6防涌(突)水(泥)安全措施7.4结构防、排水7.4.1防、排水结构原材料7.4.2衬砌背后防、排水设施施工要点7.4.3防水板铺设施工要点7.4.4施工缝的处置7.4.5变形缝的处置7.4.6止水带施工8 二次衬砌8.1一般要求8.2施工工序8.3施工要点8.3.1衬砌模板台车8.3.2二衬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及配合比设计要点8.3.3矮边墙施工8.3.4二次衬砌钢筋8.3.5预留洞室和预埋件8.3.6台车就位8.3.7安装挡头模板、止水带等8.3.8混凝土施工8.3.9拆模8.3.10养生8.3.11缺陷处理8.3.12紧急停车带、车行横洞及人行横洞二次衬砌施工8.4质量要求8.4.1外观质量8.4.2二衬质量检测8.4.3预留洞室8.4.4拱顶预留接线盒9 路面及附属工程9.1路面9.1.1一般要求9.1.2施工工艺9.1.3施工要点9.2设备洞、横通道及预留洞室9.3水沟、电缆沟9.4蓄水池9.5预埋件10 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10.1实行“第三方监测”制度10.2超前地质预报10.2.1一般要求10.2.2超前地质预报的分级10.2.3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10.2.4超前地质预报分类10.3监控量测10.3.1一般要求10.3.2工作程序10.3.3量测项目10.3.4量测操作要点10.3.5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10.3.6竣工后量测11 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11.1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11.2安全管理11.3文明施工1 总则1.1目的及适用范围1.1.1目的为总结我省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规范隧道施工的各项工序操作,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实现全省隧道施工标准化,克服质量通病,促进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编写本指南。
宁绩高速公路路基第四合同段箱涵首件制一、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本项目是安徽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四纵八横”中的“纵一”联络线,同时也是安徽地方高速公路S01中的一段。
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情况多变。
本标段位于扬州至绩溪高速公路宁国至绩溪段,设计速度为100km/h。
起讫里程为K15+700~K20+685。
K19+370钢筋混凝土箱涵跨径4.0m,净空3。
0m.涵洞进、出口形式均为八字墙,涵长78。
71m.基础采用C15混凝土,共50。
9m3,涵身采用C30混凝土,共计1101。
0m3。
经实地调查、测量放线,该箱涵设计与该地地形、既有老路相衔接,设计合理且满足要求。
二、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图纸《扬州至绩溪高速公路宁国至绩溪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规范(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1);(4)《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3、皖高指、总监办文件(1)招标文件(2)《关于下发〈安徽省宁绩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开工与进度管理办法>的通知》(皖高指宣城办【2010】5号)(3)《转发关于印发安徽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高指宣城办【2010】8号)》;(4)《转发关于在全省交通建设重点工程推广实施“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制度的通知》(皖高指宣城办【2010】9号);(5)《首件工程认可制实施办法》。
(二)、编制原则1、根据合同工期,确保建设单位要求的总工期。
2、根据工程特点部署施工组织机构和优选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3、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确保质量的情况下保证进度.4、确保安全资金的投入,保证施工安全。
(三)、编制目的通过在首件制施工中的实验与检测,目的是为了选定工艺流程,确定最佳的施工机械及人员组合。
斜交正作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摘要: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线路斜穿地形等高线,隧道与山体呈斜交进洞,洞口段不可避免地存在浅埋和偏压问题,洞门位置的选定对边坡稳定和施工难度的影响极大。
宁绩高速公路株岭隧道右线宁国端属于斜交偏压隧道进洞比较典型的实例,为了保证进洞安全,尽量少破坏原有植被,对原设计刷坡进洞方案进行优化,采用斜交正作扇形套拱进洞方案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斜交套拱偏压洞口浅埋进洞方法]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系统日趋复杂,公路隧道越来越多,而周边的复杂环境往往使隧道轴线与山体不能垂直交叉,同时,又由于洞口处地质、地形条件通常较复杂,浅埋偏压,围岩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冲刷严重,故隧道进洞方法的选择非常关键,本文以宁绩高速公路株岭隧道右线宁国端洞口为例,详细说明对于斜交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关经验。
2 工程概况扬绩高速公路宁国至绩溪段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四纵八横”中“纵一”的联络线,是安徽省通往长三角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路线北起宁国市东宁国枢纽,接宁宣杭高速公路宣城至宁国段,终至绩溪县,接绩溪至黄山高速公路。
株岭隧道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胡乐镇,隧道全长1545m,为左、右分离式隧道,隧道地貌为丘陵斜坡区,从丘陵斜坡中下部穿出,自然坡度45°-55°,坡表植被发育,坡表残坡积厚度约5-6m,下部基岩为互层状粉砂岩、砂砾岩。
灰黄色,强风化厚度约为2-3m,中风化岩,紫红色、灰色,细粒结构,泥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
3 斜交正作洞口概述根据宁国端洞口地形、地质条件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护拱采用斜交正作施工。
斜交正作是指成洞面开挖基本平行于洞口等高线,斜交于洞轴线,进洞开挖时利用梯形套拱的虚拟洞壁作用正交工作面开挖进洞的施工方法。
本隧道口围岩完整性差,采用斜交正作护拱进洞施工方案,有效的降低洞口边仰坡的高度,增加洞口成洞面的稳定性,利用扇形套拱的长边虚拟洞壁改善洞口的受力,钢拱架按正断面设置。
四、施工组织设计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1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1.1.1工程概况鸿门互通立交项目位于宁国市西南部胡乐镇,中心桩号为宁绩高速公路K40+200,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匝道下穿主线,被交路为省道S323。
鸿门互通距离宁绩高速甲路互通(K25+300)14.9公里,距离金沙互通(K50+200)10公里,本项目的建成将解决沿线车辆上下高速公路难的问题,对胡乐镇、旌德及S323沿线城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鸿门互通范围内主线长约1.02公里,匝道长约1.94公里,S323改线路段长约1.2公里,设置收费站1座及配套设施。
互通范围内主线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的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为分离路基,单侧路基宽度13米;匝道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单向单车道匝道路基宽8.5米,对向分离双车道路基宽15.5米;S323改线路段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15米,路面宽12米。
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本项目在宁绩高速上增加互通立交,对宁绩高速互通范围内主线进行拼宽处理,拼宽范围:K39+654~891.611,K40+096.284~430;左线拼宽范围:ZK39+780~ZK40+081.55,ZK40+407.191~673.07。
被交路S323为二级公路,改线范围:SK0+000~SK1+187.264。
扬绩高速鸿门互通立交HMHT-01标主要工作内容为:鸿门互通拼宽范围内和S323改线范围内的路基、桥涵、交叉、环保绿化及其他工程。
1.1.2工程特点项目区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地层岩性为表层粉质黏土、碎石土、卵石,下部基岩为泥灰岩及灰岩、页岩。
本标段属北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梅雨显著、夏雨充沛等特征。
由于受季风影响较强,冷暖气团交替频繁,天气多变,常有旱、涝、低温、霜冻、冰雹、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对施工影响较大。
本项目多为老路改扩建项目,且互通内工程量较大,因此本标段项目桥梁工程以及维持社会车辆的交通组织是全线重点和难点工程,控制着全线的总工期与保通措施。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标准JTG F60-2020
隧道整体查验项目表
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坑开挖质量标准
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模版安装质量标准
洞门混凝土端墙、翼墙和挡土墙质量标准
明洞回填及防水层
平均和最大许诺超挖值(mm)
混凝土拌制用水标准
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质量标准
锚杆支护施工质量标准
钢筋网支护施工质量标准
钢架支护施工质量标准
模板安装施工质量标准
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标准
仰拱及底板施工质量标准
衬砌钢筋施工质量标准
中岩墙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式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
洞口排水沟施工质量标准
洞内排水沟断面尺寸质量标准
防水混凝土质量标准
御寒泄水洞质量标准
检查井施工质量标准
防水板施工质量标准
止水带施工质量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允许浓度(mg/m3)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允许浓度(mg/m3)
超前锚杆施工质量标准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质量标准
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制值及超限处置方法
光面爆破参数
预裂爆破参数
贯通误差调整调线参数例如表
辅助工程方法及其利用条件。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及质量外观控制(精选多篇)第一篇: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及质量外观控制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及质量外观控制危皓(安徽黄塔高速公路七标安徽黄山 245421)摘要:结合塔岭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介绍介绍全模筑法浇筑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质量外观控制关键词:二次衬砌施工工艺质量外观控制一、工程概况塔岭隧道位于安徽省的休宁县与江西省的婺源县分界处:北洞口在休宁县璜茅村,南洞在婺源县溪头乡上溪村东北600m处,隧道左线起迄桩号ZK3+554~ZK7+310,长度为3756m(其中安徽省境内长度为2082.3m,江西省境内长度为1673.7m),隧道右线起迄桩号K3+537~K7+265,长度为3728m(其中安徽省境内长度为1766.5m,江西省境内长度为1961.5m),该隧道属特长分离隧道。
隧道区位于中低山丘陵地带,地表植被发育,隧道区穿越山地高程为190~800m。
山体高程在洞口低、洞身高。
地表径流总体为南北向、北侧属璜茅溪集水区,南侧属上溪集水区,流入段莘河。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隧道北洞口地层为志留化-晚奥陶世花删节岩,强风化带,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7~10m的松散土层组成,花岗岩强风化带以碎块状松散结构为主,受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较发育的影响,岩土的稳定性较差。
我公司从安徽休宁县北洞口向江西方向掘进,左线起迄桩号为ZK3+554~ZK5+636.3(2082.3米),右线起迄桩号为K3+537~K5+303.5(1766.5米),该工程属于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
二、施工工艺本隧道结构设计按新奥法原理,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湿喷(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砼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架、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隧道二衬混凝土采用12米全断面液压模板台车整体浇注工艺施工,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入模,插入式振捣器配合附着式振动器振捣。
后行洞CD法、CRD法注:b为单洞隧道的开挖宽度。
4.4.3施工要点4.4.3.1小净距隧道爆破应进行专门设计,并进行试爆,测定震动值,严格控制爆破震动;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距离应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
小净距隧道施工应重点控制爆破对中岩墙的危害。
相邻爆破分段起爆间隔时间宜不小于100ms。
4.4.3.2小净距隧道的开挖和爆破(1)对Ⅲ、Ⅳ、Ⅴ级围岩小净距隧道双洞间相互影响程度划分和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速度控制标准可参考表4.4.3-1及表4.4.3-2。
表4.4.3-1 小净距隧道双洞间相互影响程度划分围岩条件影响程度分离式单洞严重影响一般影响轻微影响围岩级别Ⅲ≤0.375b (0.375~0.5)b (0.75~2.0)b ≥2.0b Ⅳ≤0.5b (0.5~0.75)b (1.0~2.5)b ≥2.5b Ⅴ≤0.75b (0.75~1.5)b (1.5~3.5)b ≥3.5b 注:b为单洞隧道的开挖宽度。
表4.4.3-2 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速度控制标准值(mm/s)围岩级别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速度控制标准值(mm/s)严重影响一般影响轻微影响Ⅲ80~100 100~120 150~200Ⅳ50~80 80~100 100~150Ⅴ<50 50~80 80~100(2)先行洞的开挖可采用与分离式隧道相同的施工方法,但应重视爆破震动对中岩墙的影响。
后行洞的开挖,当采用CD法或CRD法开挖时,宜先开挖靠近中岩墙侧。
4.4.3.3小净距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于差围岩,应采用封闭的初期支护;对于好的围岩,初期支护可不封闭,但应尽早浇筑仰拱。
(2)先行洞的二次衬砌宜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宜落后于后行洞掌子面2倍隧道开挖宽度以上,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参考值: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mm/d)后尽早施工。
4.4.3.4小净距隧道中岩墙采用水平预应力贯通锚杆加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杆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锚杆下料长度根据中岩墙厚度、锚杆布置和距离确定。
垫板尺寸满足设计要求,螺帽采用球形底部。
(2)钻孔。
按设计要求定位、标记,钻孔方向宜与岩面垂直。
钻孔位置允许偏差15mm,深度允许偏差±50mm。
(3)注浆、安插锚杆。
用注浆管向孔内注浆,注浆压力不应大于0.4MPa,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处,水泥砂浆注入,缓慢拔除注浆管,随即迅速插入锚杆体。
(4)施加预应力。
贯通锚杆施工时,在先行洞锚杆钻孔内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后,通过扭力扳手对锚杆施加力进行初张拉,施加预应力为设计值的50%;后行洞开挖暴露出锚杆端部的螺帽,通过扭矩扳手施加预应力至设计值,然后对先行洞锚杆补拉至设计值。
每根锚杆除砂浆锚固段外,按设计有张拉自由段,用塑料套管保护。
施工前应在洞外标定出扭矩扳手力矩与锚杆拉力的关系。
4.4.4监控量测(1)小净距隧道监控量测应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制订量测计划。
应将中夹岩稳定、地表沉降和爆破震动对相邻洞室的影响作为监控量测的重要内容。
根据施工中所得到的现场量测资料,对施工方法和工序应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
(2)后行洞开挖时应加强对中岩墙的监控量测,其量测项目及方法可按表 4.4.4执行。
表4.4.4 小净距隧道中岩墙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工具布置间隔时间1~30d1~3个月大于3个月1 中岩墙土压力钢弦式压力盒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3个压力盒1~2次/d1次/2d 1次/周2 围岩内位移多点位移计及千分表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2个测点3 围岩压力钢弦式压力盒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1个压力盒4.5开挖方法4.5.1中隔壁法(CD法)4.5.1.1C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1。
安徽省宁绩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施工 洞身开挖(13)139(4)(10)5711(2)(14)(4)(10)(14)(13)(6)(12)13957111197531(12)(10)(8)(13)(14)(14)(6)(4)(14)(14)(2)1197(6)(4)(2)531731(8)(9)371图4.5.1 中隔壁法(CD 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4.5.1.2施工顺序说明:1.先行导坑上部开挖;(2)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4)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6)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8)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10)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2)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4.5.1.3施工要点(1)上部导坑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 ),下部导坑的开挖进尺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2)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开挖,地质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另一侧开挖;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m ;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3)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4)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并应于围岩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量测数据慎重确定,拆除后应立即施作二次衬砌。
4.5.2交叉中隔壁法(CRD 法)4.5.2.1CRD 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一侧,施作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分部开挖隧道另一侧并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2。
安徽省宁绩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施工 洞身开挖(8)(13)139(4)(10)5711(2)(14)(4)(10)(14)(13)(6)(12)1395711115115图4.5.2 交叉中隔壁法(CRD 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4.5.2.2施工顺序说明:1.左侧上部开挖;(2)左侧上部初期支护;3.左侧中部开挖;(4)左侧中部初期支护;5.右侧上部开挖;(6)右侧上部初期支护7.右侧中部开挖;(8)右侧中部初期支护;9.左侧下部开挖;(10)左侧下部初期支护;11.右侧下部开挖;(12)右侧下部初期支护;(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4.5.2.3施工要点(1)为确保施工安全,上部导坑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6~0.75m ),下部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依据监控量测结果、地质情况综合确定,一般不宜大于6m 。
(2)中间支护系统的拆除时间应考虑其对后续工序的影响,当围岩变形达到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并在严格考证拆除的安全性之后,方可拆除。
中隔壁混凝土拆除时,要防止对初期支护系统形成大的振动和扰动。
(3)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
(4)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4.5.3双侧壁导坑法4.5.3.1分部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分部剩余部分的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3-1及图4.5.3-2。
9731(10)(8)(14)(14)(4)(14)(14)(2)97(6)(4)(2)317531(4)(10)(10)(10)(8)(9)(6)(6)3751(2)(2)(7)(6)5543154133(5)31(2)(4)11(3)(2)1图4.5.3-1 双侧壁导坑法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4.5.3.2施工顺序说明:1.左(右)导坑开挖;(2)左(右)导坑初期支护;3.右(左)导坑开挖;(4)右(左)导坑初期支护;5.上台阶开挖;(6)上台阶初期支护、导坑隔壁拆除;7.下台阶开挖;(8)仰拱初期支护;(9)仰拱超前浇筑;(10)全断面二次衬砌。
4.5.3.3施工要点(1)围岩开挖应尽量采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无爆破施工,局部需爆破施工时,宜弱爆破施工,以尽量减少对地层的扰动。
图4.5.3-2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现场照片 (2)开挖应严格按规范做好监控量测工作,随时掌握围岩及支护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修正支护参数,改变施工方法;同时,应有较准确的超前地质预报。
(3)开挖时的排水工作要认真做好,在保证排水畅通的同时,重点要对两侧临时排水沟铺砌抹面,防止钢支撑基底软化。
(4)侧壁导坑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并尽早形成封闭环;侧壁导坑形状应近于椭圆形断面,导坑跨度宜为整个隧道跨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导坑施工时,前后拉开距离不宜小于15m ;导坑与中间土体同时施工时,导坑应超前30~50m 。
4.5.4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4.5.4.1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4。
(2)(7)(6)5543154133(5)31(2)(4)11(3)(2)1图4.5.4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工序示意图4.5.4.2工顺序说明:1.上弧形导坑开挖;(2)拱部初期支护;3.预留核心土开挖;4.下台阶中部开挖;5.下台阶侧壁部开挖;(6)仰拱超前浇筑;(7)全断面二次衬砌。
4.5.4.3施工要点(1)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将开挖断面分为上、中、下及底部四个部分逐级掘进施工,核心土面积应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
上部宜超前中部3~5m ,中部超前下部3~5m ,下部超前底部10m 左右。
为方便机械作业,上部开挖高度控制在4.5m 左右,中部台阶高度也控制在4.5m 左右,下部台阶控制在3.5m 左右。
(2)核心土与下台阶开挖应在上台阶支护完成后、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
为防止上台阶初期支护下沉、变形,其底部宜加设槽钢托梁,托梁与钢架连为一体,钢架底部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锁脚锚杆,并与纵向槽钢焊接,锚杆布设俯角宜为45°(3)每一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4cm 厚混凝土对围岩进行封闭,设立型钢钢架及锁脚锚杆,分层复喷混凝土到设计厚度,必要时各台阶设临时仰拱加强支护,完成一个开挖循环。
(4)对土质的隧道应以核心土为基础设立3根临时钢架竖撑以支撑拱顶和拱腰,核心土应根据围岩量测结果适当滞后开挖。
4.5.5台阶法施工4.5.5.1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长度后同时开挖下半断面,上下半断面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5。
(6)(6)(2)(7)(6)5543154133(5)31(2)(4)11(3)(2)1图4.5.5 台阶法法施工工序示意图4.5.5.2施工顺序说明:1.上台阶开挖;(2)上台阶初期支护;3.下台阶开挖;(4)下台阶初期支护;(5)全断面二次衬砌。